程敘言:………
難道是他發力不對?
程敘言坐在地上,再次進入學習係統看人體發力圖解,不管是胳膊發力還是腰腹。
一般騎射需要專門的武師傅,可以手把手教,如鄉間的獵戶也是子承父業。尋常人貿貿然自學,最後練出一身病痛的不少。
怪道是窮文富武。除了長時間請武師傅,還得跟上營養,骨瘦如柴可學不好武,而這些都立在金錢之上。
程敘言一邊學一邊記下仍然疑惑的地方,打算哪天他爹清醒後問問他爹。
在這之前,程敘言他們終於抵達府城。易知禮不是第一次來,可是再度踏入這座城,仍然為其繁華熱鬧所震撼。
程偃恨不得把自己的腦袋伸出窗外,幸好程敘言及時按住他,不然嚇到小孩怎麽辦。
好好的車窗懸著一顆頭?
“賣花嘞,新鮮的迎春花~”十來歲的小姑娘挎著成人手臂長的竹籃子,裏麵堆滿了黃色的迎春花。
小姑娘手裏還拿著一束,嫩綠色的枝條點綴新鮮花朵,朝氣蓬勃。她向路過的男女介紹:“剛摘的迎春花,帶露珠嘞~”
程偃盯著迎春花不動,下一刻他手裏多了一束花。
易知禮欲言又止,這麽一束花居然要三文錢。雖然他現在知道敘言哥跟胭脂鋪有合作,但是收入隻這一條。他心裏總是擔心。
“知禮。”程敘言喚他。
易知禮忙應:“敘言哥有什麽事?”
程敘言:“你找個地方把我們放下,然後駕著騾車在府城尋一處院子,我們大概會在此地停留月餘,最長應該不超過兩月。”
易知禮整個人都愣住了,周圍熙熙攘攘遠去,他仿佛被卷進漩渦深處,急著擺手:“不…不行的敘言哥,我不行的。”
“你可以。”程敘言強硬打斷他:“聽著,府城的規劃跟渭陽縣差不離,東貴西富南貧北賤。城北多是下九流,環境太嘈雜,直接略過。城東城西花銷甚多,我們頗為吃力。所以你去城南,這一次我不趕考,你不用再考慮距離問題,隻需要考慮環境,價錢。”
“我們是外地人,你最好找牙行由牙人出麵,不管對方出什麽價,你照三分之二的價給。若你覺得合適,添點價也尚可。”程敘言叮囑的很仔細,就差沒手把手教了。
他對易家人承諾過,他雖然需要易知禮替他做些瑣事,同樣的他也會帶易知禮見世麵,盡可能培養易知禮。
想到什麽,程敘言又道:“你不要去偏僻地兒。人販子有時也會拐青壯。”雖然這個幾率很小。
這話把易知禮給逗笑了,他趕緊捂住嘴,隨後悶悶道:“我知道了敘言哥。”
話落,易知禮懷裏扔過來一個沉甸甸的荷包。
程敘言笑道:“走吧。”
三人簡單吃過麵,約定好匯合地點,易知禮就駕著騾車走了。
此地是城南和城北的交界處,程敘言拉著程偃的手在附近閑逛,人多的時候,他現在不用布帶牽著程偃,他不喜歡別人異樣的眼光看他爹。
程偃吃著花生糖東張西望,程敘言在一家牌匾很有厚重感的醫館前停下。
“仁心堂。”程敘
言念著這三個字,隨後帶著程偃進去。
午後醫館沒什麽病人,進去的第一眼是大片大片的藥櫃牆。整座醫館麵積很大,隻醫館裏的坐堂大夫就有三名,藥童更是六七人。
左右皆設有內室,收急症病人。
程敘言選擇年紀最大的一位坐堂大夫給程偃把脈,老大夫從開始的從容到後麵的麵色凝重。
老大夫看向程敘言,沒想到程敘言神情平靜。
老大夫:“你……”
程敘言詳細說出程偃的病症,在老大夫驚訝的目光下遲疑道:“老先生可有法子?”
老大夫搖頭。程敘言雖然失望,但也在他意料中,他就程偃平時一些小問題詢問,並發表自己的看法。
老大夫與他聊的投機,兩人從嗜睡的病症聊到暈厥最後又聊到風寒發熱。
醫館裏的其他大夫和藥童都驚呆了,這是來看病還是來踢館。
直到一個時辰後有新的病人進來,成年男子,國字臉,大約二十七八的年紀,蓄短胡,皮膚微黑身板結實。
對方直奔老大夫而來。
程敘言立刻帶著程偃退開,病人捂著肚子唇色透蒼,不像簡單的腹瀉。
老大夫給病人把脈,半晌,他心裏有了數。他剛要開方子,便聽得旁邊聲音,“大哥,在下可否能為你把一次脈。”
醫館的人:???
病人:???
大概是見程敘言麵相和善又斯文,病人有氣無力道:“你把脈吧。”
醫館裏其他大夫也走過來,老大夫把藥方給藥童抓藥,他也盯著程敘言。
一般病人捂著肚子,病症基本在脾胃和腸道之間。女子則要考慮更多,不過程敘言現在沒學婦人相關,畢竟程偃是男人不是女子。
程敘言又看病人臉色,見其額頭浸細汗,且眼皮耷拉,好似隨時都能暈過去。
此時藥童把藥抓好,程敘言扶著他:“大哥,你家住何處,我送你回去。”
這一出把所有人都弄懵了,病人和程敘言應該是初見吧?
病人疼的很,也沒考慮那麽多,囫圇付錢說個地址就靠在程敘言身上。
程敘言等人離開了,醫館的眾人麵麵相覷。老大夫不知為何眼皮顫了一下。
病人住在城南一條小巷裏,程敘言把人送回去後幹脆利落帶著程偃離開。
出了巷道,程敘言環視四周,少頃輕聲道:“昌寧街。”
第59章 順水推舟
黃昏時候, 易知禮駕著馬騾回來,他興奮的兩腮泛紅:“敘言哥,我租下了一個小院子, 一個月三兩銀子。”
這個價不便宜, 鄉下人家辛苦一年也才勉力掙十來兩碎銀,這還得風調雨順,有地有人才行。
但是跟府城動輒大幾百文一晚上的客棧相比就便宜許多了。
程敘言和程偃上車,路上他們又添置幾樣生活用品。程偃在車內睡覺, 程敘言問易知禮:“可跟人簽下契約?”
“放心吧敘言哥。這種事我肯定不敢忘。”易知禮拽著韁繩,小心驅趕騾子。
易知禮尋得的小院靠近城邊,但環境委實不錯。一間花廳, 一間正屋,兩間廂房和小廚房, 除了沒有水井,基本沒問題。
“房屋主人一直勸我租久些, 說能再便宜點。”易知禮一邊搬東西一邊念叨, “最開始他要三兩三錢一個月呢。”
程敘言把騾子栓在小廚房外,幸好現在不是夏日, 水源缺少還能忍忍。
一切安頓好之後,天也徹底黑下來, 三人隨便吃了點東西就休息。次日程敘言帶著他們在附近熟悉環境。
這一晃又是大半日過去,下午時候易知禮溫習文章, 程敘言給馬騾梳毛喂食。
程偃抓著一把紅薯幹喂過去,騾子吃的歡快。
程偃嘻嘻笑:“紅薯幹, 紅薯幹。”
程敘言沒放在心上, 他有一下沒一下給騾子梳毛, 思量著明日去那處看看。
忽然一塊紅薯幹喂過來, 程敘言搖頭:“爹自己吃。”
程偃不依,跟在他身後攆。
程敘言:………
最後那塊紅薯幹還是進了程敘言的嘴。
次日,程敘言把程偃交給易知禮照顧,他獨身一人出門。
“老伯,請問昌寧街東怎麽走?”
“很近了,前麵右拐就是。”
程敘言跟人道謝,逐漸加快腳步。很快他看到熟悉的巷口,大步走進去,最後在一家院門前停下。
“叩叩——”
“誰呀?”
程敘言應聲:“在下姓程,是前兩日送朱大哥回家的人。”
院門從裏麵打開,婦人很快認出程敘言,十分意外:“你怎麽來了?”
程敘言拱手一禮:“敢問嫂子,朱大哥用過藥後,病症可減弱了?”
“沒有。”朱嫂子一臉愁容:“他還是疼的厲害。”
程敘言提出進去看看,朱嫂子雖然猶豫但最後還是同意了。畢竟之前是程敘言把她男人送回家的。
前兩日她男人說著不舒服要去醫館,她本來要陪,可她男人不願意,覺得一點小事哪用人陪。
程敘言進入東廂房,朱嫂子的孩子都守在父親病床前。
朱母疑惑的看向兒媳,程敘言無視其他人的目光,上前給男人把脈。
朱嫂子緊張道:“程兄弟,我男人他怎麽了?”
半晌,程敘言收回手。他和朱嫂子的兒子一起把朱大送回仁心堂。
老大夫對程敘言和朱大還有印象,他見病人病的說不出話,當即讓程敘言把病人帶去內室。
朱嫂子一家人急的團團轉,幾個孩子揪著她的衣擺:“娘,爹會沒事吧。”
“肯定沒事,肯定沒事…”朱嫂子疊聲念叨,不知安慰自己還是安慰孩子。
內室中,老大夫把著病人的脈,急的揪下兩根胡須:“不應該啊。”
“老先生。”程敘言適時出聲。
老大夫看他一眼,忽然道:“老夫姓許。”
程敘言從善如流:“許大夫。”
程敘言嚴肅道:“許大夫,後生與您的看法有些許不同,不知您可願聽一
二。”
難道是他發力不對?
程敘言坐在地上,再次進入學習係統看人體發力圖解,不管是胳膊發力還是腰腹。
一般騎射需要專門的武師傅,可以手把手教,如鄉間的獵戶也是子承父業。尋常人貿貿然自學,最後練出一身病痛的不少。
怪道是窮文富武。除了長時間請武師傅,還得跟上營養,骨瘦如柴可學不好武,而這些都立在金錢之上。
程敘言一邊學一邊記下仍然疑惑的地方,打算哪天他爹清醒後問問他爹。
在這之前,程敘言他們終於抵達府城。易知禮不是第一次來,可是再度踏入這座城,仍然為其繁華熱鬧所震撼。
程偃恨不得把自己的腦袋伸出窗外,幸好程敘言及時按住他,不然嚇到小孩怎麽辦。
好好的車窗懸著一顆頭?
“賣花嘞,新鮮的迎春花~”十來歲的小姑娘挎著成人手臂長的竹籃子,裏麵堆滿了黃色的迎春花。
小姑娘手裏還拿著一束,嫩綠色的枝條點綴新鮮花朵,朝氣蓬勃。她向路過的男女介紹:“剛摘的迎春花,帶露珠嘞~”
程偃盯著迎春花不動,下一刻他手裏多了一束花。
易知禮欲言又止,這麽一束花居然要三文錢。雖然他現在知道敘言哥跟胭脂鋪有合作,但是收入隻這一條。他心裏總是擔心。
“知禮。”程敘言喚他。
易知禮忙應:“敘言哥有什麽事?”
程敘言:“你找個地方把我們放下,然後駕著騾車在府城尋一處院子,我們大概會在此地停留月餘,最長應該不超過兩月。”
易知禮整個人都愣住了,周圍熙熙攘攘遠去,他仿佛被卷進漩渦深處,急著擺手:“不…不行的敘言哥,我不行的。”
“你可以。”程敘言強硬打斷他:“聽著,府城的規劃跟渭陽縣差不離,東貴西富南貧北賤。城北多是下九流,環境太嘈雜,直接略過。城東城西花銷甚多,我們頗為吃力。所以你去城南,這一次我不趕考,你不用再考慮距離問題,隻需要考慮環境,價錢。”
“我們是外地人,你最好找牙行由牙人出麵,不管對方出什麽價,你照三分之二的價給。若你覺得合適,添點價也尚可。”程敘言叮囑的很仔細,就差沒手把手教了。
他對易家人承諾過,他雖然需要易知禮替他做些瑣事,同樣的他也會帶易知禮見世麵,盡可能培養易知禮。
想到什麽,程敘言又道:“你不要去偏僻地兒。人販子有時也會拐青壯。”雖然這個幾率很小。
這話把易知禮給逗笑了,他趕緊捂住嘴,隨後悶悶道:“我知道了敘言哥。”
話落,易知禮懷裏扔過來一個沉甸甸的荷包。
程敘言笑道:“走吧。”
三人簡單吃過麵,約定好匯合地點,易知禮就駕著騾車走了。
此地是城南和城北的交界處,程敘言拉著程偃的手在附近閑逛,人多的時候,他現在不用布帶牽著程偃,他不喜歡別人異樣的眼光看他爹。
程偃吃著花生糖東張西望,程敘言在一家牌匾很有厚重感的醫館前停下。
“仁心堂。”程敘
言念著這三個字,隨後帶著程偃進去。
午後醫館沒什麽病人,進去的第一眼是大片大片的藥櫃牆。整座醫館麵積很大,隻醫館裏的坐堂大夫就有三名,藥童更是六七人。
左右皆設有內室,收急症病人。
程敘言選擇年紀最大的一位坐堂大夫給程偃把脈,老大夫從開始的從容到後麵的麵色凝重。
老大夫看向程敘言,沒想到程敘言神情平靜。
老大夫:“你……”
程敘言詳細說出程偃的病症,在老大夫驚訝的目光下遲疑道:“老先生可有法子?”
老大夫搖頭。程敘言雖然失望,但也在他意料中,他就程偃平時一些小問題詢問,並發表自己的看法。
老大夫與他聊的投機,兩人從嗜睡的病症聊到暈厥最後又聊到風寒發熱。
醫館裏的其他大夫和藥童都驚呆了,這是來看病還是來踢館。
直到一個時辰後有新的病人進來,成年男子,國字臉,大約二十七八的年紀,蓄短胡,皮膚微黑身板結實。
對方直奔老大夫而來。
程敘言立刻帶著程偃退開,病人捂著肚子唇色透蒼,不像簡單的腹瀉。
老大夫給病人把脈,半晌,他心裏有了數。他剛要開方子,便聽得旁邊聲音,“大哥,在下可否能為你把一次脈。”
醫館的人:???
病人:???
大概是見程敘言麵相和善又斯文,病人有氣無力道:“你把脈吧。”
醫館裏其他大夫也走過來,老大夫把藥方給藥童抓藥,他也盯著程敘言。
一般病人捂著肚子,病症基本在脾胃和腸道之間。女子則要考慮更多,不過程敘言現在沒學婦人相關,畢竟程偃是男人不是女子。
程敘言又看病人臉色,見其額頭浸細汗,且眼皮耷拉,好似隨時都能暈過去。
此時藥童把藥抓好,程敘言扶著他:“大哥,你家住何處,我送你回去。”
這一出把所有人都弄懵了,病人和程敘言應該是初見吧?
病人疼的很,也沒考慮那麽多,囫圇付錢說個地址就靠在程敘言身上。
程敘言等人離開了,醫館的眾人麵麵相覷。老大夫不知為何眼皮顫了一下。
病人住在城南一條小巷裏,程敘言把人送回去後幹脆利落帶著程偃離開。
出了巷道,程敘言環視四周,少頃輕聲道:“昌寧街。”
第59章 順水推舟
黃昏時候, 易知禮駕著馬騾回來,他興奮的兩腮泛紅:“敘言哥,我租下了一個小院子, 一個月三兩銀子。”
這個價不便宜, 鄉下人家辛苦一年也才勉力掙十來兩碎銀,這還得風調雨順,有地有人才行。
但是跟府城動輒大幾百文一晚上的客棧相比就便宜許多了。
程敘言和程偃上車,路上他們又添置幾樣生活用品。程偃在車內睡覺, 程敘言問易知禮:“可跟人簽下契約?”
“放心吧敘言哥。這種事我肯定不敢忘。”易知禮拽著韁繩,小心驅趕騾子。
易知禮尋得的小院靠近城邊,但環境委實不錯。一間花廳, 一間正屋,兩間廂房和小廚房, 除了沒有水井,基本沒問題。
“房屋主人一直勸我租久些, 說能再便宜點。”易知禮一邊搬東西一邊念叨, “最開始他要三兩三錢一個月呢。”
程敘言把騾子栓在小廚房外,幸好現在不是夏日, 水源缺少還能忍忍。
一切安頓好之後,天也徹底黑下來, 三人隨便吃了點東西就休息。次日程敘言帶著他們在附近熟悉環境。
這一晃又是大半日過去,下午時候易知禮溫習文章, 程敘言給馬騾梳毛喂食。
程偃抓著一把紅薯幹喂過去,騾子吃的歡快。
程偃嘻嘻笑:“紅薯幹, 紅薯幹。”
程敘言沒放在心上, 他有一下沒一下給騾子梳毛, 思量著明日去那處看看。
忽然一塊紅薯幹喂過來, 程敘言搖頭:“爹自己吃。”
程偃不依,跟在他身後攆。
程敘言:………
最後那塊紅薯幹還是進了程敘言的嘴。
次日,程敘言把程偃交給易知禮照顧,他獨身一人出門。
“老伯,請問昌寧街東怎麽走?”
“很近了,前麵右拐就是。”
程敘言跟人道謝,逐漸加快腳步。很快他看到熟悉的巷口,大步走進去,最後在一家院門前停下。
“叩叩——”
“誰呀?”
程敘言應聲:“在下姓程,是前兩日送朱大哥回家的人。”
院門從裏麵打開,婦人很快認出程敘言,十分意外:“你怎麽來了?”
程敘言拱手一禮:“敢問嫂子,朱大哥用過藥後,病症可減弱了?”
“沒有。”朱嫂子一臉愁容:“他還是疼的厲害。”
程敘言提出進去看看,朱嫂子雖然猶豫但最後還是同意了。畢竟之前是程敘言把她男人送回家的。
前兩日她男人說著不舒服要去醫館,她本來要陪,可她男人不願意,覺得一點小事哪用人陪。
程敘言進入東廂房,朱嫂子的孩子都守在父親病床前。
朱母疑惑的看向兒媳,程敘言無視其他人的目光,上前給男人把脈。
朱嫂子緊張道:“程兄弟,我男人他怎麽了?”
半晌,程敘言收回手。他和朱嫂子的兒子一起把朱大送回仁心堂。
老大夫對程敘言和朱大還有印象,他見病人病的說不出話,當即讓程敘言把病人帶去內室。
朱嫂子一家人急的團團轉,幾個孩子揪著她的衣擺:“娘,爹會沒事吧。”
“肯定沒事,肯定沒事…”朱嫂子疊聲念叨,不知安慰自己還是安慰孩子。
內室中,老大夫把著病人的脈,急的揪下兩根胡須:“不應該啊。”
“老先生。”程敘言適時出聲。
老大夫看他一眼,忽然道:“老夫姓許。”
程敘言從善如流:“許大夫。”
程敘言嚴肅道:“許大夫,後生與您的看法有些許不同,不知您可願聽一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