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城福了一禮,真誠地道:“三爺在我心中,從來不是壞人。”
作者有話說:
傾城:三爺在我心中,從來不是惡人,隻是個被利用慘了的工具人罷了……
第64章
幾人馬不停蹄各自奔忙,薛勤命人專辟出幾處開闊的鋪子為醫者們診治傷患,城中各處都安排了施粥點和療傷亭。
在薛勤與鄉紳、商鋪們周旋之際,傾城帶著他撥過來的二十個婢子學習清創和敷傷。
頭一天麵對那麽多血淋淋化膿瘀腫的傷口時,姑娘們臉色慘白,中午連飯也吃不下。到了晚上,姑娘們聚在一起抒發怨氣,深恨自家主子不知從哪招惹回這樣一個冷血刻薄的女人,逼著大夥兒用伺候茶水、鋪床疊被的芊芊玉手做這樣的可怕功夫。
可不論她們怎樣怨懟, 第二日還得乖乖去聽吩咐。
有了幫手,每日就能處理更多的傷患。藥材還是遠遠不夠用,好在三日後,鄭尋押送裝滿藥材的車從附近縣鎮回了來,稍解宜城的燃眉之急。
他縱馬行至城北藥亭,遠遠就與古先生打招呼,“師兄!”
古先生處理完手上的患者,站起身來與他寒暄,“一接到你的信我就來了,沒想到宜城受災這樣嚴重。”
鄭尋道:“我這趟南下,本是想來散散心,躲躲家裏頭的嘮叨,不成想遇上這等百年不曾有的天災,薛大人寫信叫我來幫忙,我想了想,這種事怎麽少得了師兄,就給你遞了消息。”
古先生捋須笑道:“你這人最是懶散,下毒害人在行,行醫救人是一向不願意的,人家找你幫忙,你自然要想轍推脫,哪回不是找我來替你做苦力?”
鄭尋嚷嚷道:“話可不能這樣說,我也是為宜城百姓做了實事的,這不,我在附近縣鎮,騙來不少藥材,趕緊就給師兄送了來。”
他站在亭外,朝裏頭瞥了眼,“謔,來幫忙的清一色美人兒,師兄好豔福。”
古先生懶得與他扯閑篇,負手回到自己的位子上,“不想幫忙你就走,別在這瞎嚷嚷耽誤功夫。”
鄭尋踱步走進來,站在他身邊瞧他給百姓診脈。
傾城在簾後幫一名老婦人換了腿上的傷藥,撩簾一走出來,迎麵撞上個熟悉的麵孔。
“你不是……?”鄭尋愣了下,旋即露出笑來,“你怎麽會在這兒?我聽說師兄身邊有個女弟子,難不成就是你?”
古先生回身瞥了二人一眼,傾城識得薛勤,明顯是從京城出來的,他雖沒問過她的底細,但見她認識鄭尋也不覺出奇。
“鄭先生,您也在宜城?”
驟然舊人齊聚此地,雖無過深交情,總難免生出幾分親切之感。
傾城洗去手上的血汙,見一個婢女被腐傷嚇得尖叫失色,忙上前替換位置,用鑷子輕輕剝開化膿的創口邊緣,將蠕動的肉蟲鑷出來。
鄭尋瞧得頭皮發麻,退後兩步拉開些許距離,“我問過薛子穆兩回關於你的事,他那個悶葫蘆,怎麽都不肯說。你們倆到底是咋回事?你那些小秘密給他發覺了?他就流放你,讓你滾出京城?”
傾城認真處理著眼前的傷患,頭也沒回地道:“與您說得差不多。”
鄭尋見裏頭忙碌有序,全沒自己插手的餘地,緩步踱出亭子,抬手招了個小廝過來,“給京裏遞個信,就說我這裏十萬火急,急需薛子穆來幫忙。”
小廝咧咧嘴,“怕是難,薛大人本就是大忙人,您不說清楚什麽事,他豈會貿然耽下差事離京?”
鄭尋抬手彈了下那小廝腦袋,“就你話多!”
轉念又道:“就說——他老相好在我手上。”
小廝又要開口,被他橫目瞪回去。
小廝暗自嘀咕,他家公子出了名的不著調,說這種莫名其妙的話,薛大人會理他才怪。
信箋當晚遞出宜城,距離年節不過隻剩四五日功夫。
衙門封了印,各家往來走動,相互送禮宴請。薛晟隨父親出席了兩回酒宴,林家帶來的影響漸漸消去,如今無人會再將薛林兩家聯係在一起。
薛晟飲了酒,回到鳳隱閣時已近子夜,他換了家常衣裳,坐在案前把玩著剛剛收到的兩封信箋。
都是八百裏加急,都蓋著宜城的印戳。
一封來自薛勤,一封來自鄭尋。
講的甚至也是同一件事。
顧傾人在宜城,他們喚他前去相聚。
身邊的人總怕他太冷清,活得苦楚孤寂。
以為隻要有個人在旁作伴,他就不至於這樣落寞可憐。
他如何不知她的行跡?
她離京後,一路都有他派去的人暗中相護。
他知道她回了雲州,在一間藥館裏討生活。
他知道她在研習醫術,要將其作為安身立命的本領。
他不是不想去看看她。
但他沒資格。
她不喜歡他,也不需要他。
他巴巴的趕上去,能得到什麽?
他早已認清現實,他隻不過是她用來報複林氏的一顆棋子。下棋的人又豈會在意一顆棋是怎樣的心情。
他自嘲地笑笑,將信紙湊近燭火,燃成灰燼。
次日,鄭尋的書信又至。
“宜城□□,流民搶奪藥材,傷及四十餘人……”
鄭尋負手站在窗邊,對小廝道:“就說,他那相好快死了,叫他抓緊來瞧最後一眼,不然後悔一輩子……”
小廝麵如菜色,心情複雜地提筆寫完書信,鄭尋丟了私印過來,蓋上他篆刻的大名。
門前婢女來傳話,“鄭大人,宴會即將開始,薛大人命奴婢請您過去。”
鄭尋理理衣衫,回身吩咐小廝,“快點兒送出去,別耽擱了事兒。”
前廳絲竹聲起,古先生和其他幾名負責救治災民的醫者都在座,今日薛勤專門設宴款待眾人,鄭尋去得最遲,被古先生帶頭起哄灌了好幾盞酒。
傾城沒有出席宴會,一來,這世上並非都是古先生那樣開明的人,其他醫者仗著自己一身手藝,頗瞧不起她這個半路出家拋頭露麵的女子。二來,她救治百姓一心助人,也並非為了沽名釣譽。
她坐在房內翻看醫書,將瞧不懂的地方圈出來,明日就要捉住古先生或者鄭尋來請教。
她沒想過一步登天,學得多麽了不起的本事,幼時外祖教導的那些知識她不想荒廢掉。人生在世,總要有些奔頭。
眼前的日子安詳、忙碌、充實,她很知足。
轉眼就是除夕。
宜城剛經曆過一場劫難,在各方救助下,堪堪恢複少許生氣。
官差與百姓們共同重建民宅,傷重的患者得到醫治。縱是這座城內滿目瘡痍,到了年節時候,人們也努力打起精神來,懷著希望迎接又一年的新生。
街上被掛滿紅色的條幅,商鋪門前的燈籠亮起來,晦暗荒蕪的街上有了人氣,人們相互攙扶著,聚在衙門前的廣場上瞧煙火。
傾城站在人群之中,雙手合十許下風調雨順生活安寧的心願。
她在點點流火中回過頭來,與街角立著的男人四目相對。
光陰流轉,世事變遷。
她和他都不再是從前的他們。
去年京城那場盛大的煙火之下,他牽著她的手一路與她走過天橋,越過街巷,那時他以為安寧和樂的日子唾手可得,他以為她盈盈眼波裏盛滿的是愛慕。
到頭來,空夢一場,皆是虛幻。
到頭來,兩手空空,一無所得。
他說不清楚自己為什麽會來。
又抱著什麽樣心思有著什麽樣的渴望。
一年前歡顏狎戲,親昵無間,她尚不存半分情意,如今闊別已久,天高地遠,她難道便會回頭?
明知是無望,他仍不能自已,想來瞧一眼。
哪怕隻是遠遠的觀望,也想親自來瞧一瞧,她過得好不好。
煙火升上天空,引得人群興奮地湧動起來。
傾城的身影漸漸被人群淹沒。
他再也無法上前去,拖住她的手將她拉回自己身邊。
她很快離開廣場,獨自回到下榻之所。
闔上門,她靠在門板上撫住前襟慢慢等待呼吸平複。
明日是大年初一,宜城諸事已了,她會隨古先生一道回雲州去。
薛晟來與不來,並不能改變什麽。
一年前她未曾留下,如今也會作出同樣的抉擇。
敲門聲在耳畔響起,男人拾步踏上階梯,聲線低沉,“與我談一談,傾城?”
她垂下眼眸,沉默著。
他沒有出言催促,靜靜立在門外耐心的等。
門被拉開,凜冽的寒風灌入,吹亂她耳畔的碎發。
燭光在她背後,給她精巧沉靜的麵容鍍上一重金色柔光。
一個門裏一個門外,距離這樣近,相隔卻是兩個世界。
他雖找上門來,一時竟不知該從何處說起。
傾城抿抿唇,抬首望住他的眼睛。
“五爺。”
薛晟更消瘦了,輪廓分明的麵容比從前更顯清臒。薄削的唇線,陡峭的下頜,更顯冷峻成熟。
他啟唇,喚她的名字,“傾城……”
“五爺無謂在我身上費功夫。”她說,“五爺出身不凡,生來尊貴,我一落魄孤女,本就不堪相匹。既已離分,五爺該信守承諾,許我自由。”
作者有話說:
傾城:三爺在我心中,從來不是惡人,隻是個被利用慘了的工具人罷了……
第64章
幾人馬不停蹄各自奔忙,薛勤命人專辟出幾處開闊的鋪子為醫者們診治傷患,城中各處都安排了施粥點和療傷亭。
在薛勤與鄉紳、商鋪們周旋之際,傾城帶著他撥過來的二十個婢子學習清創和敷傷。
頭一天麵對那麽多血淋淋化膿瘀腫的傷口時,姑娘們臉色慘白,中午連飯也吃不下。到了晚上,姑娘們聚在一起抒發怨氣,深恨自家主子不知從哪招惹回這樣一個冷血刻薄的女人,逼著大夥兒用伺候茶水、鋪床疊被的芊芊玉手做這樣的可怕功夫。
可不論她們怎樣怨懟, 第二日還得乖乖去聽吩咐。
有了幫手,每日就能處理更多的傷患。藥材還是遠遠不夠用,好在三日後,鄭尋押送裝滿藥材的車從附近縣鎮回了來,稍解宜城的燃眉之急。
他縱馬行至城北藥亭,遠遠就與古先生打招呼,“師兄!”
古先生處理完手上的患者,站起身來與他寒暄,“一接到你的信我就來了,沒想到宜城受災這樣嚴重。”
鄭尋道:“我這趟南下,本是想來散散心,躲躲家裏頭的嘮叨,不成想遇上這等百年不曾有的天災,薛大人寫信叫我來幫忙,我想了想,這種事怎麽少得了師兄,就給你遞了消息。”
古先生捋須笑道:“你這人最是懶散,下毒害人在行,行醫救人是一向不願意的,人家找你幫忙,你自然要想轍推脫,哪回不是找我來替你做苦力?”
鄭尋嚷嚷道:“話可不能這樣說,我也是為宜城百姓做了實事的,這不,我在附近縣鎮,騙來不少藥材,趕緊就給師兄送了來。”
他站在亭外,朝裏頭瞥了眼,“謔,來幫忙的清一色美人兒,師兄好豔福。”
古先生懶得與他扯閑篇,負手回到自己的位子上,“不想幫忙你就走,別在這瞎嚷嚷耽誤功夫。”
鄭尋踱步走進來,站在他身邊瞧他給百姓診脈。
傾城在簾後幫一名老婦人換了腿上的傷藥,撩簾一走出來,迎麵撞上個熟悉的麵孔。
“你不是……?”鄭尋愣了下,旋即露出笑來,“你怎麽會在這兒?我聽說師兄身邊有個女弟子,難不成就是你?”
古先生回身瞥了二人一眼,傾城識得薛勤,明顯是從京城出來的,他雖沒問過她的底細,但見她認識鄭尋也不覺出奇。
“鄭先生,您也在宜城?”
驟然舊人齊聚此地,雖無過深交情,總難免生出幾分親切之感。
傾城洗去手上的血汙,見一個婢女被腐傷嚇得尖叫失色,忙上前替換位置,用鑷子輕輕剝開化膿的創口邊緣,將蠕動的肉蟲鑷出來。
鄭尋瞧得頭皮發麻,退後兩步拉開些許距離,“我問過薛子穆兩回關於你的事,他那個悶葫蘆,怎麽都不肯說。你們倆到底是咋回事?你那些小秘密給他發覺了?他就流放你,讓你滾出京城?”
傾城認真處理著眼前的傷患,頭也沒回地道:“與您說得差不多。”
鄭尋見裏頭忙碌有序,全沒自己插手的餘地,緩步踱出亭子,抬手招了個小廝過來,“給京裏遞個信,就說我這裏十萬火急,急需薛子穆來幫忙。”
小廝咧咧嘴,“怕是難,薛大人本就是大忙人,您不說清楚什麽事,他豈會貿然耽下差事離京?”
鄭尋抬手彈了下那小廝腦袋,“就你話多!”
轉念又道:“就說——他老相好在我手上。”
小廝又要開口,被他橫目瞪回去。
小廝暗自嘀咕,他家公子出了名的不著調,說這種莫名其妙的話,薛大人會理他才怪。
信箋當晚遞出宜城,距離年節不過隻剩四五日功夫。
衙門封了印,各家往來走動,相互送禮宴請。薛晟隨父親出席了兩回酒宴,林家帶來的影響漸漸消去,如今無人會再將薛林兩家聯係在一起。
薛晟飲了酒,回到鳳隱閣時已近子夜,他換了家常衣裳,坐在案前把玩著剛剛收到的兩封信箋。
都是八百裏加急,都蓋著宜城的印戳。
一封來自薛勤,一封來自鄭尋。
講的甚至也是同一件事。
顧傾人在宜城,他們喚他前去相聚。
身邊的人總怕他太冷清,活得苦楚孤寂。
以為隻要有個人在旁作伴,他就不至於這樣落寞可憐。
他如何不知她的行跡?
她離京後,一路都有他派去的人暗中相護。
他知道她回了雲州,在一間藥館裏討生活。
他知道她在研習醫術,要將其作為安身立命的本領。
他不是不想去看看她。
但他沒資格。
她不喜歡他,也不需要他。
他巴巴的趕上去,能得到什麽?
他早已認清現實,他隻不過是她用來報複林氏的一顆棋子。下棋的人又豈會在意一顆棋是怎樣的心情。
他自嘲地笑笑,將信紙湊近燭火,燃成灰燼。
次日,鄭尋的書信又至。
“宜城□□,流民搶奪藥材,傷及四十餘人……”
鄭尋負手站在窗邊,對小廝道:“就說,他那相好快死了,叫他抓緊來瞧最後一眼,不然後悔一輩子……”
小廝麵如菜色,心情複雜地提筆寫完書信,鄭尋丟了私印過來,蓋上他篆刻的大名。
門前婢女來傳話,“鄭大人,宴會即將開始,薛大人命奴婢請您過去。”
鄭尋理理衣衫,回身吩咐小廝,“快點兒送出去,別耽擱了事兒。”
前廳絲竹聲起,古先生和其他幾名負責救治災民的醫者都在座,今日薛勤專門設宴款待眾人,鄭尋去得最遲,被古先生帶頭起哄灌了好幾盞酒。
傾城沒有出席宴會,一來,這世上並非都是古先生那樣開明的人,其他醫者仗著自己一身手藝,頗瞧不起她這個半路出家拋頭露麵的女子。二來,她救治百姓一心助人,也並非為了沽名釣譽。
她坐在房內翻看醫書,將瞧不懂的地方圈出來,明日就要捉住古先生或者鄭尋來請教。
她沒想過一步登天,學得多麽了不起的本事,幼時外祖教導的那些知識她不想荒廢掉。人生在世,總要有些奔頭。
眼前的日子安詳、忙碌、充實,她很知足。
轉眼就是除夕。
宜城剛經曆過一場劫難,在各方救助下,堪堪恢複少許生氣。
官差與百姓們共同重建民宅,傷重的患者得到醫治。縱是這座城內滿目瘡痍,到了年節時候,人們也努力打起精神來,懷著希望迎接又一年的新生。
街上被掛滿紅色的條幅,商鋪門前的燈籠亮起來,晦暗荒蕪的街上有了人氣,人們相互攙扶著,聚在衙門前的廣場上瞧煙火。
傾城站在人群之中,雙手合十許下風調雨順生活安寧的心願。
她在點點流火中回過頭來,與街角立著的男人四目相對。
光陰流轉,世事變遷。
她和他都不再是從前的他們。
去年京城那場盛大的煙火之下,他牽著她的手一路與她走過天橋,越過街巷,那時他以為安寧和樂的日子唾手可得,他以為她盈盈眼波裏盛滿的是愛慕。
到頭來,空夢一場,皆是虛幻。
到頭來,兩手空空,一無所得。
他說不清楚自己為什麽會來。
又抱著什麽樣心思有著什麽樣的渴望。
一年前歡顏狎戲,親昵無間,她尚不存半分情意,如今闊別已久,天高地遠,她難道便會回頭?
明知是無望,他仍不能自已,想來瞧一眼。
哪怕隻是遠遠的觀望,也想親自來瞧一瞧,她過得好不好。
煙火升上天空,引得人群興奮地湧動起來。
傾城的身影漸漸被人群淹沒。
他再也無法上前去,拖住她的手將她拉回自己身邊。
她很快離開廣場,獨自回到下榻之所。
闔上門,她靠在門板上撫住前襟慢慢等待呼吸平複。
明日是大年初一,宜城諸事已了,她會隨古先生一道回雲州去。
薛晟來與不來,並不能改變什麽。
一年前她未曾留下,如今也會作出同樣的抉擇。
敲門聲在耳畔響起,男人拾步踏上階梯,聲線低沉,“與我談一談,傾城?”
她垂下眼眸,沉默著。
他沒有出言催促,靜靜立在門外耐心的等。
門被拉開,凜冽的寒風灌入,吹亂她耳畔的碎發。
燭光在她背後,給她精巧沉靜的麵容鍍上一重金色柔光。
一個門裏一個門外,距離這樣近,相隔卻是兩個世界。
他雖找上門來,一時竟不知該從何處說起。
傾城抿抿唇,抬首望住他的眼睛。
“五爺。”
薛晟更消瘦了,輪廓分明的麵容比從前更顯清臒。薄削的唇線,陡峭的下頜,更顯冷峻成熟。
他啟唇,喚她的名字,“傾城……”
“五爺無謂在我身上費功夫。”她說,“五爺出身不凡,生來尊貴,我一落魄孤女,本就不堪相匹。既已離分,五爺該信守承諾,許我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