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知州為什麽要拿走那東西?
顧九的視線不自覺落到那衙役身上。
如果是為了假扮衙門的人, 實在說不過去。首先吳知州把人打暈後,並沒有將其衣服扒走換上,其次吳知州來過畿縣, 衙門的人多半都認識他,而大街小巷又有巡守, 想要裝成衙役神不知鬼不覺地溜走, 還不如裝成乞丐更方便些。
可如果不是為了冒充衙役,那還是能是因為什麽?
顧九深深地呼了口氣, 從頭推測。
吳知州在這種時候離開驛館,無非是為了他兒子。且不管吳知州是不是那六百人中的一員,至少他與西征有關係。而顧九之前便與吳知州講過有關凶手殺人的真正目標,他定然會有所警惕。
況且凶手之前已經用字條戲耍過吳知州一次,他還能輕易相信凶手?他就不怕這一去不僅搭上自己的性命,還救不回他兒子?
所以, 無論是為了他自己還是他兒子,吳知州都不應該如此犯蠢, 蠢到在什麽都不做的情況下單槍匹馬地離開。
那就有可能這腰牌是吳知州故意拿走的,為的就是留給他們一些必要的關鍵信息。
但他拿走腰牌能代表什麽呢?
顧九皺眉。
這東西和衙門有關……吳知州去了縣衙?不對啊,他去縣衙幹什麽?這種節骨眼上去哪裏豈不是自投羅網?
吳知州……吳獄卒……腰牌……凶手……
顧九眼睛微微睜大。
縣衙的牢獄?!
自然而然地, 顧九想到了前不久吳獄卒動用私刑,虐打屠戶妻子的事情。
難道凶手又開始了他的審判?
顧九再次看向那早已經燃盡的香爐,心頓時涼了半截,她顧不及和眾人解釋,當即帶著楚安趕到縣衙。
原本正守在牢獄門外相互閑聊的獄卒們,望見兩人突然出現, 著急忙慌地停住嘴, 緊張道:“顧公事, 楚將軍。”
顧九現在頭昏腦脹,記不太清當時屠戶妻子所在的牢房在哪了,她讓其中一人領著他們找到地方,果不其然,如那日一般,牢房裏空無一人,並不見婦人的身影。
顧九聲音沉了沉:“去刑房。”
三人快步趕過去,剛一推門進去,走在前麵的獄卒被眼前的場景嚇得一陣腿軟。
楚安及時扶住他,略一抬眼,麵色陡然發白。
當初吊著屠戶妻子的地方,現在吊著昨日失蹤的吳獄卒,隻不過這人被砍斷了四肢,原本應該係在手腕上粗繩,此刻卻死死地勒著他的脖子。那張終日蒼白無色的臉,這會兒也有了顏色,青紫混雜的,像是一張濃妝豔抹的臉譜。
吊繩拴著那顆頭顱,剩餘的半個身子懸在空中,從傷口處湧出的血液早已經流幹,而在屍體正下方的血泊中,四條肢體整齊地擺在一起。
顧九的手指忍不住發顫。
一條又一條人命,還有那些不知道已經被殺的還剩下多少的人證。
吳知州從衙役身上拿走的腰牌,此時此刻正掛在旁邊的刑架上,而在它下方,又是一個香爐。
與吳知州房中的香爐一模一樣,裏麵同樣插了一炷香,同樣已經燃盡,不知道什麽時候。
顧九閉了閉眼,一股火氣湧上咽喉,帶了絲腥甜。
這代表......又死了一個人。
如果今日她從濟南府趕到畿縣後,沒有動身前往河南府,而是立馬去看了吳知州,或許......或許她能趕得及,能救得下他們。
又如果......她聽了高方清的話,秉著寧可錯殺,不可放過態度,直接將秦行知抓起來——
“顧九!”
一聲怒喝,她陡然回神。
楚安攥緊顧九的肩膀,看著她這幅失魂落魄的模樣,心疼萬分。
楚安一字一頓道:“不是你的錯。”
顧九有一瞬間的恍惚,她仿佛回到了某天夜晚。
萬家燈火,燦若星河。
她和沈時硯站在紅橋之上,周圍行人來來往往,唯有兩人停步於此處。那會兒她正為沒能及時揪出靈奴這個幕後真凶而感到自責,而沈時硯也說了這麽一句話。
不是你的錯。
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顧九的眼眶隱隱發澀。
可她現在做的選擇真的是對的嗎?
“顧公事!”
有衙役急急忙忙地跑過來,打亂了她的胡思亂想。
顧九心髒不由一緊:“怎麽了?”
衙役道:“有人來衙門報案,說他父親的屍體被人砍了頭顱,扔到了自家的柴房。”
霎那間,顧九腦海中閃過那群與她和楚安擦肩而過的送葬隊伍。
她忙問道:“那人的父親可是在今日下葬?”
“正是,”衙役連連點頭,“那人還說,今日剛封好的墓室被人炸開了,裏麵隻有他父親的頭顱。”
顧九壓下心頭紛起的異樣,取下那枚腰牌。
吳知州顯然是來過這裏的,而現在刑房內卻沒有出現他的身影,所以大概是被凶手帶走了。若是這樣看的話,吳知州應該才是凶手的主要目標。
顧九抬頭看了眼被粗繩吊在半空的人彘。
還有他。
凶手既然選擇以這種方式殺了吳獄卒,想必該是知道了那日他虐打屠戶妻子的事情。而眼下屠戶妻子也消失了。按照其他四起命案,屠戶妻子作為苦主應該也是難逃一死。
屠戶妻子身處牢獄,又受了重傷,幾乎寸步難行,所以應是凶手主動尋了過來,並協助她離開牢獄。
那藏在棺材之中的人會是誰?
凶手?吳知州?還是屠戶妻子?
顧九覺得是前者。
為何原本應該下葬的屍體會被人砍掉頭,身子卻出現在自家柴房中?這其中的原因並不難猜。而想要悄無聲息地做完這一切,必然是要選在夜深人靜之際。
吳知州卯時之前都在驛館,所以不可能是他。而屠戶娘子身受重傷,能不能推開棺材蓋都是個問題,更不要說從墓室裏逃出來了。
至於為何凶手會選擇這般掩人耳目的方式出城,是因為他自己清楚,他沒有辦法和尋常百姓一般,正大光明地從城門進出。
顧九眸色暗了暗,確定了一個事實。
秦行知有流衡在監視,所以不是他。而另一個引起衙門極度重視的人便是消失不見的白羊。現在大街小巷都貼滿了他的通緝畫像,城門又有守城兵嚴查,所以他定然不能在眾人麵前現身。
藏在棺材內的人是白羊。
也是凶手。
那秦行知呢?
如果白羊是負責取人性命的儈子手,那秦行知在審判中扮演什麽角色?
淩駕天子之上的“神”?
顧九看向獄卒:“你最後一次來這裏是在什麽時候?”
“大概是昨晚亥時末,”獄卒咽了下口水,小腿肚子還在打顫,“那會兒小人們正常巡視,刑房、還有那婦人都毫無異常。”
顧九立即抬步離開縣衙,從負責巡邏的隊伍中抽調出十幾人,直奔鳳凰山。趕到半山腰時,卻撞見有幾個村民站在不遠處的草叢裏,神情驚恐,不知道在說些什麽。
顧九意識到不對,立馬吩咐兩個人過去看看。
一人驚恐道:“顧公事,是那個逃獄的婦人。”
另一人則彎下腰,去觸碰婦人的鼻息,心下一驚:“已經死了。”
顧九和楚安連忙跑過去。
婦人已經換下了囚服,穿了一身粗布麻衣。頭朝山下,赤著雙腳,腳底鮮血淋淋,混著泥土和小石子,手掌心也有兩處觸目驚心的擦傷。順著婦人腳心所朝的方向看去,凹凸不平的土地上,有一串已經泛黑的鮮血腳印。
很明顯,屠戶妻子是從山上的某處走下來的。
顧九眸色凝重。
刑房裏那炷已經燃盡的香,代表的是屠戶妻子嗎?
楚安皺起眉,詢問周圍的村民:“你們是什麽時候發現她的?”
“就在剛剛啊,嚇死了個人呐,”村民心有餘悸道,“這女人是你們衙門的逃犯吧?”
旁邊的人戳戳他:“這能是你該操心的事情嗎,走吧走吧,別打擾官爺們查案了。”
楚安看向顧九,不解道:“她怎麽會出現在這裏?”
“這裏還能有什麽,”顧九扯了扯嘴角,諷刺道,“自然來尋找那庇佑信徒的神女了。”
顧九吩咐一個人把屍體運回縣衙,她則和楚安領著其他人趕到了神女廟。屋內的擺設一如之前,但那些本應該熄滅的蠟燭,不知被誰又重新點燃了起來。
顧九看著那些沿著牆壁站立的銅架,似是想到了什麽,目光陡然一凜。她視線慢慢掠過那些分布毫無規律的白燭,心底卻越來越沉。
楚安察覺出顧九的異常,順著她的視線掃去,茫然一瞬,忽然明白了過來,瞳孔劇烈一縮。
那些白燭,共有五百九十九根。
楚安張了張嘴,還是不確定地問了句:“這些是不是代表著——”
顧九抿唇未語,但她這副模樣已是說明了一切。
“可如此的話,”楚安駭然道,“那些人豈不是都已經死了?!”
顧九隻覺得一股濃重的倦怠感席卷全身,一時間竟有些目眩。她扶了扶額,手掌心的涼意消散了些額間的滾燙。
五百九十九根蠟燭,六百個人證,還差一人。那麽最後一個人,應該就是吳知州了。
顧九收回視線,轉眸看向了那隻黑金銅鍾。
她走了過去,握住那根從銅鍾頂端垂落下來的粗繩,輕輕晃動一下。一陣渾厚悠長的鍾鳴聲,繞梁三尺,不絕於耳。
子時敲鍾,代表神女降臨,庇佑信徒。既然如此,那昨夜吳獄卒死時,應該是有人敲鍾才是。
顧九目光頓了頓,落到繩子的尾端,一抹已經凝固的血跡赫然映入眼簾。
顧九的視線不自覺落到那衙役身上。
如果是為了假扮衙門的人, 實在說不過去。首先吳知州把人打暈後,並沒有將其衣服扒走換上,其次吳知州來過畿縣, 衙門的人多半都認識他,而大街小巷又有巡守, 想要裝成衙役神不知鬼不覺地溜走, 還不如裝成乞丐更方便些。
可如果不是為了冒充衙役,那還是能是因為什麽?
顧九深深地呼了口氣, 從頭推測。
吳知州在這種時候離開驛館,無非是為了他兒子。且不管吳知州是不是那六百人中的一員,至少他與西征有關係。而顧九之前便與吳知州講過有關凶手殺人的真正目標,他定然會有所警惕。
況且凶手之前已經用字條戲耍過吳知州一次,他還能輕易相信凶手?他就不怕這一去不僅搭上自己的性命,還救不回他兒子?
所以, 無論是為了他自己還是他兒子,吳知州都不應該如此犯蠢, 蠢到在什麽都不做的情況下單槍匹馬地離開。
那就有可能這腰牌是吳知州故意拿走的,為的就是留給他們一些必要的關鍵信息。
但他拿走腰牌能代表什麽呢?
顧九皺眉。
這東西和衙門有關……吳知州去了縣衙?不對啊,他去縣衙幹什麽?這種節骨眼上去哪裏豈不是自投羅網?
吳知州……吳獄卒……腰牌……凶手……
顧九眼睛微微睜大。
縣衙的牢獄?!
自然而然地, 顧九想到了前不久吳獄卒動用私刑,虐打屠戶妻子的事情。
難道凶手又開始了他的審判?
顧九再次看向那早已經燃盡的香爐,心頓時涼了半截,她顧不及和眾人解釋,當即帶著楚安趕到縣衙。
原本正守在牢獄門外相互閑聊的獄卒們,望見兩人突然出現, 著急忙慌地停住嘴, 緊張道:“顧公事, 楚將軍。”
顧九現在頭昏腦脹,記不太清當時屠戶妻子所在的牢房在哪了,她讓其中一人領著他們找到地方,果不其然,如那日一般,牢房裏空無一人,並不見婦人的身影。
顧九聲音沉了沉:“去刑房。”
三人快步趕過去,剛一推門進去,走在前麵的獄卒被眼前的場景嚇得一陣腿軟。
楚安及時扶住他,略一抬眼,麵色陡然發白。
當初吊著屠戶妻子的地方,現在吊著昨日失蹤的吳獄卒,隻不過這人被砍斷了四肢,原本應該係在手腕上粗繩,此刻卻死死地勒著他的脖子。那張終日蒼白無色的臉,這會兒也有了顏色,青紫混雜的,像是一張濃妝豔抹的臉譜。
吊繩拴著那顆頭顱,剩餘的半個身子懸在空中,從傷口處湧出的血液早已經流幹,而在屍體正下方的血泊中,四條肢體整齊地擺在一起。
顧九的手指忍不住發顫。
一條又一條人命,還有那些不知道已經被殺的還剩下多少的人證。
吳知州從衙役身上拿走的腰牌,此時此刻正掛在旁邊的刑架上,而在它下方,又是一個香爐。
與吳知州房中的香爐一模一樣,裏麵同樣插了一炷香,同樣已經燃盡,不知道什麽時候。
顧九閉了閉眼,一股火氣湧上咽喉,帶了絲腥甜。
這代表......又死了一個人。
如果今日她從濟南府趕到畿縣後,沒有動身前往河南府,而是立馬去看了吳知州,或許......或許她能趕得及,能救得下他們。
又如果......她聽了高方清的話,秉著寧可錯殺,不可放過態度,直接將秦行知抓起來——
“顧九!”
一聲怒喝,她陡然回神。
楚安攥緊顧九的肩膀,看著她這幅失魂落魄的模樣,心疼萬分。
楚安一字一頓道:“不是你的錯。”
顧九有一瞬間的恍惚,她仿佛回到了某天夜晚。
萬家燈火,燦若星河。
她和沈時硯站在紅橋之上,周圍行人來來往往,唯有兩人停步於此處。那會兒她正為沒能及時揪出靈奴這個幕後真凶而感到自責,而沈時硯也說了這麽一句話。
不是你的錯。
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顧九的眼眶隱隱發澀。
可她現在做的選擇真的是對的嗎?
“顧公事!”
有衙役急急忙忙地跑過來,打亂了她的胡思亂想。
顧九心髒不由一緊:“怎麽了?”
衙役道:“有人來衙門報案,說他父親的屍體被人砍了頭顱,扔到了自家的柴房。”
霎那間,顧九腦海中閃過那群與她和楚安擦肩而過的送葬隊伍。
她忙問道:“那人的父親可是在今日下葬?”
“正是,”衙役連連點頭,“那人還說,今日剛封好的墓室被人炸開了,裏麵隻有他父親的頭顱。”
顧九壓下心頭紛起的異樣,取下那枚腰牌。
吳知州顯然是來過這裏的,而現在刑房內卻沒有出現他的身影,所以大概是被凶手帶走了。若是這樣看的話,吳知州應該才是凶手的主要目標。
顧九抬頭看了眼被粗繩吊在半空的人彘。
還有他。
凶手既然選擇以這種方式殺了吳獄卒,想必該是知道了那日他虐打屠戶妻子的事情。而眼下屠戶妻子也消失了。按照其他四起命案,屠戶妻子作為苦主應該也是難逃一死。
屠戶妻子身處牢獄,又受了重傷,幾乎寸步難行,所以應是凶手主動尋了過來,並協助她離開牢獄。
那藏在棺材之中的人會是誰?
凶手?吳知州?還是屠戶妻子?
顧九覺得是前者。
為何原本應該下葬的屍體會被人砍掉頭,身子卻出現在自家柴房中?這其中的原因並不難猜。而想要悄無聲息地做完這一切,必然是要選在夜深人靜之際。
吳知州卯時之前都在驛館,所以不可能是他。而屠戶娘子身受重傷,能不能推開棺材蓋都是個問題,更不要說從墓室裏逃出來了。
至於為何凶手會選擇這般掩人耳目的方式出城,是因為他自己清楚,他沒有辦法和尋常百姓一般,正大光明地從城門進出。
顧九眸色暗了暗,確定了一個事實。
秦行知有流衡在監視,所以不是他。而另一個引起衙門極度重視的人便是消失不見的白羊。現在大街小巷都貼滿了他的通緝畫像,城門又有守城兵嚴查,所以他定然不能在眾人麵前現身。
藏在棺材內的人是白羊。
也是凶手。
那秦行知呢?
如果白羊是負責取人性命的儈子手,那秦行知在審判中扮演什麽角色?
淩駕天子之上的“神”?
顧九看向獄卒:“你最後一次來這裏是在什麽時候?”
“大概是昨晚亥時末,”獄卒咽了下口水,小腿肚子還在打顫,“那會兒小人們正常巡視,刑房、還有那婦人都毫無異常。”
顧九立即抬步離開縣衙,從負責巡邏的隊伍中抽調出十幾人,直奔鳳凰山。趕到半山腰時,卻撞見有幾個村民站在不遠處的草叢裏,神情驚恐,不知道在說些什麽。
顧九意識到不對,立馬吩咐兩個人過去看看。
一人驚恐道:“顧公事,是那個逃獄的婦人。”
另一人則彎下腰,去觸碰婦人的鼻息,心下一驚:“已經死了。”
顧九和楚安連忙跑過去。
婦人已經換下了囚服,穿了一身粗布麻衣。頭朝山下,赤著雙腳,腳底鮮血淋淋,混著泥土和小石子,手掌心也有兩處觸目驚心的擦傷。順著婦人腳心所朝的方向看去,凹凸不平的土地上,有一串已經泛黑的鮮血腳印。
很明顯,屠戶妻子是從山上的某處走下來的。
顧九眸色凝重。
刑房裏那炷已經燃盡的香,代表的是屠戶妻子嗎?
楚安皺起眉,詢問周圍的村民:“你們是什麽時候發現她的?”
“就在剛剛啊,嚇死了個人呐,”村民心有餘悸道,“這女人是你們衙門的逃犯吧?”
旁邊的人戳戳他:“這能是你該操心的事情嗎,走吧走吧,別打擾官爺們查案了。”
楚安看向顧九,不解道:“她怎麽會出現在這裏?”
“這裏還能有什麽,”顧九扯了扯嘴角,諷刺道,“自然來尋找那庇佑信徒的神女了。”
顧九吩咐一個人把屍體運回縣衙,她則和楚安領著其他人趕到了神女廟。屋內的擺設一如之前,但那些本應該熄滅的蠟燭,不知被誰又重新點燃了起來。
顧九看著那些沿著牆壁站立的銅架,似是想到了什麽,目光陡然一凜。她視線慢慢掠過那些分布毫無規律的白燭,心底卻越來越沉。
楚安察覺出顧九的異常,順著她的視線掃去,茫然一瞬,忽然明白了過來,瞳孔劇烈一縮。
那些白燭,共有五百九十九根。
楚安張了張嘴,還是不確定地問了句:“這些是不是代表著——”
顧九抿唇未語,但她這副模樣已是說明了一切。
“可如此的話,”楚安駭然道,“那些人豈不是都已經死了?!”
顧九隻覺得一股濃重的倦怠感席卷全身,一時間竟有些目眩。她扶了扶額,手掌心的涼意消散了些額間的滾燙。
五百九十九根蠟燭,六百個人證,還差一人。那麽最後一個人,應該就是吳知州了。
顧九收回視線,轉眸看向了那隻黑金銅鍾。
她走了過去,握住那根從銅鍾頂端垂落下來的粗繩,輕輕晃動一下。一陣渾厚悠長的鍾鳴聲,繞梁三尺,不絕於耳。
子時敲鍾,代表神女降臨,庇佑信徒。既然如此,那昨夜吳獄卒死時,應該是有人敲鍾才是。
顧九目光頓了頓,落到繩子的尾端,一抹已經凝固的血跡赫然映入眼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