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宛如仙境般的美景,人們卻無暇欣賞,隻一邊燒著炭火,一邊在心中期許著這嚴寒可要早些結束。
或許是老天爺聽到了他們的心聲,這場風雪過後,汴京城便迎來了春天。
作者有話說:
“從此山水一程,再不相逢。”——楊絳。
要是以此結尾,就be了哈(我也就嘴上說說)
下一章就重逢,預計還有兩章完結。
感謝在2023-01-08 23:58:28~2023-01-10 12:57:40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狐狸家的胡胡 50瓶;冷清秋 6瓶;晚來天欲雪 5瓶;文小嘉 2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25章 歸處(上)
“她不願等,也不會等了。”
此行一別, 顧九再和楚安取得聯係已是半年後。她沒有歸處,天涯海角地亂跑,靠當個遊方郎中四處行醫過活。每去一個地方, 僅僅隻呆上一兩個月便動身離開,所以楚安即使想寫信與她, 也沒有辦法得知她所在何處, 隻能等顧九主動寄信與他。
而這一等,便是大半年。
遼國犯境, 大宋出兵,而楚安便在軍隊中。
那會兒顧九恰好所停留之地,離大軍安營紮寨的城池很近,她便順路去那兒看了看。
初相逢時,顧九差點沒認出來迎麵奔來的人是楚安。這人模樣和記憶中的一般無二,依舊俊朗, 隻是皮膚曬黑了些,也瘦了些, 五官輪廓鋒利。尤其是壓眉時,顯得格外凶狠,殺氣逼人。
楚安見到她, 立馬就紅了眼眶,喋喋不休地質問她為何不寫信與他。前一刻還高大威猛的將軍,下一刻就成了委屈巴巴的少年郎。
顧九略感頭疼。
以前哄楚安時,她還得心應手,但現在看著他身披盔甲,肩寬體闊的威武模樣, 那些話實在說不出口, 總覺得別扭。
最後, 還是楚安自己嫌棄自己沒出息,怕被路過的將士看見了,失了威嚴,讓他好生丟了麵兒,這才要哭不哭地憋住了。
楚安拉著顧九絮絮叨叨說了半天,直到有人來尋他,他才不舍地停住嘴,然後問起顧九在哪處邸店入住,等晚時再去尋她。
顧九原本就沒打算在此地逗留,見他問,便直接說了。楚安則歎氣,但考慮到近來此地多不安穩,也就沒攔她。臨告別之際,顧九正要把自己繡的平安符給他,卻聽楚安說他與汴京的一家姑娘定了親事。
顧九手一頓,吃驚道:“這麽快?”
楚安撓了撓臉頰,有些不好意思:“啊,還行吧,也沒有多快吧。”
顧九見他這一副思春的神態,不由好奇道:“是你自己相看的?”
楚安點頭:“當然。”
他從懷中拿出一個小玩意兒,寶貝似地捧給顧九看:“瞧瞧,這針線是不是比你的好太多了。”
顧九看著那個精致小巧的平安符,無奈地笑了笑,打趣道:“這還沒把人娶進門呢,就趕著胳膊肘往外拐,楚將軍,你這不要太重色輕友。”
楚安哼了一聲,又小心收好:“你以前和長贏可沒少酸我——”
顧九笑意僵了僵。
與此同時,聲音也戛然而止。
楚安懊惱地皺了下眉,恨不得抽自己兩大嘴巴子。
“阿九,我——”
“那你們什麽時候成親呢?”顧九自然地岔開話題,彎了彎明眸,“也不知道我到時候能不能趕回去瞧瞧你的新娘子。”
楚安趕緊順著這個話題接下去:“現在戰事吃緊,應該是打完這場仗之後。”
“行,”顧九道,“我若是得空,一定回去給你賀喜。”
但最終她也能沒回去。
次年秋,宋軍大捷。冬末之際,楚安大婚,而那時候,顧九正遠在千裏之外的瓊州。最後她修書一封,並將花了她大半個身家為新娘子準備的一對簪子,托驛館的人一同寄回汴京。
......
又是一年冬。
顧九在杭州過了新年,這也是自她出遊這麽久以來,所呆最久的地方,近三個月有餘。
按照計劃,年前她便應該動身離開,但這中間被一個衙門的案子絆住了腳。當時杭州知州丟了小兒子,當地官府急得滿嘴燎泡,也沒能查出什麽。這件事鬧得挺大,顧九也略知一二。後來某次在一家食肆吃飯時,無意一個叫做“陸元”的年輕衙談起此事,而她從中察覺出一些苗頭,便順嘴說了兩句。
沒想到竟被人賴上了。
陸元興致昂揚地拉著她討論案子,當地官府半個月沒能查出頭緒的失蹤案,顧九花了五天的時間給破了。
從此,陸元是一有時間就拎著他師父做的飯,借花獻佛。那菜肴是樣樣不重複,不僅好看,關鍵是還好吃的不行。偶爾,他順便還會帶來一些棘手的案子。於是這行程一拖再拖,竟然在杭州多呆了一個月。
最後,顧九決定在元宵節之前必須離開杭州。陸元得知後,故技重施,行以美食誘惑。隻不過這次,他還帶了一壺醇香美酒,揚言這可是藏酒山莊的寶貝,尋常人可喝不到。
顧九在此地逗留已久,自然聽說過這藏酒山莊,簡而言之地概括,就是神秘和特別有錢。她以為陸元吹牛,不鹹不淡道:“怎麽,難不成你那整日掛在嘴上的師父,就是藏酒山莊的莊主不成?”
陸元拍桌而起,大吃一驚:“你怎曉得的?!”
顧九:“……”
她打量著陸元這反應,也不像是裝出來的,難不成還真讓她瞎貓碰上死耗子,瞎說對了?
但她對此也並不感興趣,隨意應了兩句,便不再往下多問了。
陸元則極力推薦她嚐嚐這酒:“真的特別好喝。”
顧九抿了口,有些驚訝。
的確是極品。
她覺得這酒實在很對胃口,便又喝了一杯,隨口問起了酒的名字。
陸元道:“故酒。”
顧九登時被嗆了一口,借掩唇咳嗽,壓下心中的警惕。
她可從未告訴過陸元她的名字。
顧九看他,眼神冷了冷:“誰告訴你的?”
“啊?”陸元抓抓頭,奇怪道,“這酒是我師父起的名,當然是他告訴我的了。”
顧九一愣,立馬反應過來是自己誤會了。
還真是巧。
她想。
眼見暮色漸深,陸元抓緊時間又勸顧九留下,一個勁地誇杭州有多好多好,甚至不惜要撮合顧九和他的師父。
顧九冷笑:“你這衙役怎麽還幹起了媒婆的活?”
言罷,便毫不留情把人趕走了。
次日一早,知州的大娘子譚氏來尋她去徑山寺為她那失而複得的小兒子還願祈福。
因為失蹤案,她和譚氏結緣。
譚氏信佛,之前為了尋回兒子去寺廟求簽,解簽的和尚告訴她此劫會有貴人相助。由此,她對顧九十分熱攏。而去徑山寺這事,是顧九被邀入知州府中時無奈應下的。
徑山寺在餘杭縣,兩人乘馬車前往。路上,譚氏語重心長地勸她最好找個人家安定下來,姑娘家家的,還是要以家庭為重。
顧九明白譚氏這話是真心為她的將來考慮,但也左耳朵進右耳朵出,隻應付著。
馬車外隨行的嬤嬤聽見兩人的談話,不由笑道:“大娘子,這事可不用您操心。奴婢可是聽說了,蘇通判家的郎君對顧娘子一見鍾情,還拖媒人上門說親呢。”
談起這事,顧九真是煩心得緊。
那杜三郎是她剛來杭州不久,在一家酒樓遇上的。這人在上樓梯時不小心被人撞了下,顧九恰好就在旁邊,順手揪住了他的衣服,免了他那次的血光之災。這過程轉瞬即逝,顧九連話都沒和他說半句,就徑直走了。結果沒兩天,她租住的地方便出現一個媒婆,自稱是來說親的。
顧九懶得多費口舌,直接把人轟出門,此後便消停了一段時間。直到她幫衙門破了失蹤案,這杜三郎又尋上她了,且大有話本中不撞南牆不回頭的癡情兒郎架勢。
譚氏掩唇驚笑:“還有這事呢,我竟不知道。”
她又道:“杜家的那個三郎我是見過的,模樣俊俏,又是個飽讀詩書的。這性子嘛,也是溫良謙順,的確是個值得托付終身的郎君。”
“隻不過——”譚氏略一蹙眉,擔憂道,“杜通判的大娘子卻不是一個好相與的。”
馬車恰在這時停住,兩人下車。
寺廟旁邊支了一個粥攤,周圍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的,多是衣衫襤褸的乞丐。
譚氏看著那些麵瘦肌黃的人,忍不住歎道:“北方前些日子又打仗了,這些多是逃至此處的難民。”
“這一打仗啊,就容易亂,”她拍了拍顧九的手,勸道:“姑娘家四處遊蕩,路上歹人眾多,非常不安全。顧娘子,你不要嫌我囉嗦,還是要盡快尋個人家安定下來吧。”
顧九抿抿唇,沒接話。
這時,旁邊隨行的小丫鬟好奇道:“顧娘子是不是會武功?”
顧九搖頭。
小丫鬟道:“那這一路來顧娘子難道沒遭遇——”
這話還沒說完,便被譚氏瞪了一眼,責備她胡亂說話。
顧九倒沒怎麽在意:“一開始的確有。”說到這,她頓了頓:“後來便沒怎麽遇上過了。”
最開始那一年,她自知無武功傍身,所落腳的地方多為富庶之地。但即使這樣,有時亥時會遇上一些地痞流氓。不過有官府在,他們這群人也不敢放肆。
直到去年初春,她跟著商隊去往泉州,途中遇上一群山匪。那會兒馬匹受驚,她被迫摔下馬,撞到了頭,暈了過去。當時她還以為自己要葬身於此了,迷迷糊糊間,她好像還看到了沈時硯。
她問他是來接她離開這人間的嗎?他說不是,然後低頭輕吻她的額頭,一遍又一遍地喚著她的名字,讓她不要害怕。
然而等她醒來以後,卻發現自己身處官府,她是被剿匪的官兵救走了。她問那些人有沒有見過一個模樣很俊俏的郎君,他們卻以為她撞壞了腦袋,得了癔症。
那一幕虛幻縹緲,的確很像她的臆想。不過自從那次劫難之後,她便沒再遇到過什麽危險的事情。甚至後來她去了罪民遍地的瓊州,也是如此。
無災無難,平平安安。
……
譚氏連喚了顧九好幾聲,她才回神。譚氏以為是小丫鬟的話勾起了她什麽不好的回憶,又責罵了幾句那丫鬟,而後拉著她沿數千石階,去拜謝佛祖。
等譚氏上完香後,她們又去了寺廟中用於祈福的菩提樹前。譚氏也給顧九拿了一個祈福紅綢:“這可是徑山寺的千年菩提,特別靈。”
或許是老天爺聽到了他們的心聲,這場風雪過後,汴京城便迎來了春天。
作者有話說:
“從此山水一程,再不相逢。”——楊絳。
要是以此結尾,就be了哈(我也就嘴上說說)
下一章就重逢,預計還有兩章完結。
感謝在2023-01-08 23:58:28~2023-01-10 12:57:40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狐狸家的胡胡 50瓶;冷清秋 6瓶;晚來天欲雪 5瓶;文小嘉 2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25章 歸處(上)
“她不願等,也不會等了。”
此行一別, 顧九再和楚安取得聯係已是半年後。她沒有歸處,天涯海角地亂跑,靠當個遊方郎中四處行醫過活。每去一個地方, 僅僅隻呆上一兩個月便動身離開,所以楚安即使想寫信與她, 也沒有辦法得知她所在何處, 隻能等顧九主動寄信與他。
而這一等,便是大半年。
遼國犯境, 大宋出兵,而楚安便在軍隊中。
那會兒顧九恰好所停留之地,離大軍安營紮寨的城池很近,她便順路去那兒看了看。
初相逢時,顧九差點沒認出來迎麵奔來的人是楚安。這人模樣和記憶中的一般無二,依舊俊朗, 隻是皮膚曬黑了些,也瘦了些, 五官輪廓鋒利。尤其是壓眉時,顯得格外凶狠,殺氣逼人。
楚安見到她, 立馬就紅了眼眶,喋喋不休地質問她為何不寫信與他。前一刻還高大威猛的將軍,下一刻就成了委屈巴巴的少年郎。
顧九略感頭疼。
以前哄楚安時,她還得心應手,但現在看著他身披盔甲,肩寬體闊的威武模樣, 那些話實在說不出口, 總覺得別扭。
最後, 還是楚安自己嫌棄自己沒出息,怕被路過的將士看見了,失了威嚴,讓他好生丟了麵兒,這才要哭不哭地憋住了。
楚安拉著顧九絮絮叨叨說了半天,直到有人來尋他,他才不舍地停住嘴,然後問起顧九在哪處邸店入住,等晚時再去尋她。
顧九原本就沒打算在此地逗留,見他問,便直接說了。楚安則歎氣,但考慮到近來此地多不安穩,也就沒攔她。臨告別之際,顧九正要把自己繡的平安符給他,卻聽楚安說他與汴京的一家姑娘定了親事。
顧九手一頓,吃驚道:“這麽快?”
楚安撓了撓臉頰,有些不好意思:“啊,還行吧,也沒有多快吧。”
顧九見他這一副思春的神態,不由好奇道:“是你自己相看的?”
楚安點頭:“當然。”
他從懷中拿出一個小玩意兒,寶貝似地捧給顧九看:“瞧瞧,這針線是不是比你的好太多了。”
顧九看著那個精致小巧的平安符,無奈地笑了笑,打趣道:“這還沒把人娶進門呢,就趕著胳膊肘往外拐,楚將軍,你這不要太重色輕友。”
楚安哼了一聲,又小心收好:“你以前和長贏可沒少酸我——”
顧九笑意僵了僵。
與此同時,聲音也戛然而止。
楚安懊惱地皺了下眉,恨不得抽自己兩大嘴巴子。
“阿九,我——”
“那你們什麽時候成親呢?”顧九自然地岔開話題,彎了彎明眸,“也不知道我到時候能不能趕回去瞧瞧你的新娘子。”
楚安趕緊順著這個話題接下去:“現在戰事吃緊,應該是打完這場仗之後。”
“行,”顧九道,“我若是得空,一定回去給你賀喜。”
但最終她也能沒回去。
次年秋,宋軍大捷。冬末之際,楚安大婚,而那時候,顧九正遠在千裏之外的瓊州。最後她修書一封,並將花了她大半個身家為新娘子準備的一對簪子,托驛館的人一同寄回汴京。
......
又是一年冬。
顧九在杭州過了新年,這也是自她出遊這麽久以來,所呆最久的地方,近三個月有餘。
按照計劃,年前她便應該動身離開,但這中間被一個衙門的案子絆住了腳。當時杭州知州丟了小兒子,當地官府急得滿嘴燎泡,也沒能查出什麽。這件事鬧得挺大,顧九也略知一二。後來某次在一家食肆吃飯時,無意一個叫做“陸元”的年輕衙談起此事,而她從中察覺出一些苗頭,便順嘴說了兩句。
沒想到竟被人賴上了。
陸元興致昂揚地拉著她討論案子,當地官府半個月沒能查出頭緒的失蹤案,顧九花了五天的時間給破了。
從此,陸元是一有時間就拎著他師父做的飯,借花獻佛。那菜肴是樣樣不重複,不僅好看,關鍵是還好吃的不行。偶爾,他順便還會帶來一些棘手的案子。於是這行程一拖再拖,竟然在杭州多呆了一個月。
最後,顧九決定在元宵節之前必須離開杭州。陸元得知後,故技重施,行以美食誘惑。隻不過這次,他還帶了一壺醇香美酒,揚言這可是藏酒山莊的寶貝,尋常人可喝不到。
顧九在此地逗留已久,自然聽說過這藏酒山莊,簡而言之地概括,就是神秘和特別有錢。她以為陸元吹牛,不鹹不淡道:“怎麽,難不成你那整日掛在嘴上的師父,就是藏酒山莊的莊主不成?”
陸元拍桌而起,大吃一驚:“你怎曉得的?!”
顧九:“……”
她打量著陸元這反應,也不像是裝出來的,難不成還真讓她瞎貓碰上死耗子,瞎說對了?
但她對此也並不感興趣,隨意應了兩句,便不再往下多問了。
陸元則極力推薦她嚐嚐這酒:“真的特別好喝。”
顧九抿了口,有些驚訝。
的確是極品。
她覺得這酒實在很對胃口,便又喝了一杯,隨口問起了酒的名字。
陸元道:“故酒。”
顧九登時被嗆了一口,借掩唇咳嗽,壓下心中的警惕。
她可從未告訴過陸元她的名字。
顧九看他,眼神冷了冷:“誰告訴你的?”
“啊?”陸元抓抓頭,奇怪道,“這酒是我師父起的名,當然是他告訴我的了。”
顧九一愣,立馬反應過來是自己誤會了。
還真是巧。
她想。
眼見暮色漸深,陸元抓緊時間又勸顧九留下,一個勁地誇杭州有多好多好,甚至不惜要撮合顧九和他的師父。
顧九冷笑:“你這衙役怎麽還幹起了媒婆的活?”
言罷,便毫不留情把人趕走了。
次日一早,知州的大娘子譚氏來尋她去徑山寺為她那失而複得的小兒子還願祈福。
因為失蹤案,她和譚氏結緣。
譚氏信佛,之前為了尋回兒子去寺廟求簽,解簽的和尚告訴她此劫會有貴人相助。由此,她對顧九十分熱攏。而去徑山寺這事,是顧九被邀入知州府中時無奈應下的。
徑山寺在餘杭縣,兩人乘馬車前往。路上,譚氏語重心長地勸她最好找個人家安定下來,姑娘家家的,還是要以家庭為重。
顧九明白譚氏這話是真心為她的將來考慮,但也左耳朵進右耳朵出,隻應付著。
馬車外隨行的嬤嬤聽見兩人的談話,不由笑道:“大娘子,這事可不用您操心。奴婢可是聽說了,蘇通判家的郎君對顧娘子一見鍾情,還拖媒人上門說親呢。”
談起這事,顧九真是煩心得緊。
那杜三郎是她剛來杭州不久,在一家酒樓遇上的。這人在上樓梯時不小心被人撞了下,顧九恰好就在旁邊,順手揪住了他的衣服,免了他那次的血光之災。這過程轉瞬即逝,顧九連話都沒和他說半句,就徑直走了。結果沒兩天,她租住的地方便出現一個媒婆,自稱是來說親的。
顧九懶得多費口舌,直接把人轟出門,此後便消停了一段時間。直到她幫衙門破了失蹤案,這杜三郎又尋上她了,且大有話本中不撞南牆不回頭的癡情兒郎架勢。
譚氏掩唇驚笑:“還有這事呢,我竟不知道。”
她又道:“杜家的那個三郎我是見過的,模樣俊俏,又是個飽讀詩書的。這性子嘛,也是溫良謙順,的確是個值得托付終身的郎君。”
“隻不過——”譚氏略一蹙眉,擔憂道,“杜通判的大娘子卻不是一個好相與的。”
馬車恰在這時停住,兩人下車。
寺廟旁邊支了一個粥攤,周圍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的,多是衣衫襤褸的乞丐。
譚氏看著那些麵瘦肌黃的人,忍不住歎道:“北方前些日子又打仗了,這些多是逃至此處的難民。”
“這一打仗啊,就容易亂,”她拍了拍顧九的手,勸道:“姑娘家四處遊蕩,路上歹人眾多,非常不安全。顧娘子,你不要嫌我囉嗦,還是要盡快尋個人家安定下來吧。”
顧九抿抿唇,沒接話。
這時,旁邊隨行的小丫鬟好奇道:“顧娘子是不是會武功?”
顧九搖頭。
小丫鬟道:“那這一路來顧娘子難道沒遭遇——”
這話還沒說完,便被譚氏瞪了一眼,責備她胡亂說話。
顧九倒沒怎麽在意:“一開始的確有。”說到這,她頓了頓:“後來便沒怎麽遇上過了。”
最開始那一年,她自知無武功傍身,所落腳的地方多為富庶之地。但即使這樣,有時亥時會遇上一些地痞流氓。不過有官府在,他們這群人也不敢放肆。
直到去年初春,她跟著商隊去往泉州,途中遇上一群山匪。那會兒馬匹受驚,她被迫摔下馬,撞到了頭,暈了過去。當時她還以為自己要葬身於此了,迷迷糊糊間,她好像還看到了沈時硯。
她問他是來接她離開這人間的嗎?他說不是,然後低頭輕吻她的額頭,一遍又一遍地喚著她的名字,讓她不要害怕。
然而等她醒來以後,卻發現自己身處官府,她是被剿匪的官兵救走了。她問那些人有沒有見過一個模樣很俊俏的郎君,他們卻以為她撞壞了腦袋,得了癔症。
那一幕虛幻縹緲,的確很像她的臆想。不過自從那次劫難之後,她便沒再遇到過什麽危險的事情。甚至後來她去了罪民遍地的瓊州,也是如此。
無災無難,平平安安。
……
譚氏連喚了顧九好幾聲,她才回神。譚氏以為是小丫鬟的話勾起了她什麽不好的回憶,又責罵了幾句那丫鬟,而後拉著她沿數千石階,去拜謝佛祖。
等譚氏上完香後,她們又去了寺廟中用於祈福的菩提樹前。譚氏也給顧九拿了一個祈福紅綢:“這可是徑山寺的千年菩提,特別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