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中連花園都有兩處。一處大些,名為“止園”,位於祖宅東南,是族中老少爺們日常相聚飲酒論文或招待來客之所。一處隻有止園的一半大小,隻叫“西花園”,家下人都混著叫“小姐園”,是給內宅的太太和小姐們日常消遣遊戲散心的。
寧家現任族長就住在祖宅正中、止園以西的一間大院內。院內正房五間,門外匾額上三個大字,“齊身堂”。
天邊泛起一點微亮,族長在院中打過一套八段錦,直身收勢,接過老仆遞來的棉巾擦了汗,又麵朝東方吐息一番:“這一月,都留安碩在我這裏用飯,告訴家下人,誰也不能怠慢了。”
老仆笑道:“太爺安心,他們都知道。”
族長閉目吐氣:“下人知道,老八就難說了。”
老仆笑道:“八太爺也都四十過半的人了,總不至於還和小時候一樣賭氣。”
族長輕嗤一聲,不置可否。
老仆在旁隻是笑。
八太爺雖然隻是族長的堂弟,按理說,早該分出去過了,可誰讓八太爺的爹二老太爺當年官至巡撫,長房反還要借著二房的勢,就死活沒讓二老太爺這一支分家出去?
一家不分,家家都不好分了,所以祖宅裏才住了這麽些人。
八太爺是二老太爺的老來子,是爹娘嬌慣著下人捧著長大到二十歲。族裏的子孫都是一起上學的,凡是略差些兒的人家,誰沒被八太爺夥同五老太爺家的幾位老爺欺負到臉上過?
可二十多年過去了,當年帶頭欺負人的,四十多歲連個秀才都沒考上,隻知道在家混吃等死。被欺負的十幾歲進了學,不到三十中了進士,雖然死得是早了些,卻當真結了一門好親,女兒又結了一門好親。
現今二老太爺作古二十年了,經過十年前那場亂,二老太爺留下的人脈早就用不上了。在雲南做按察使的五老太爺今年寄信,說身上著實不好,若仍不得致仕,隻恐再也無法回鄉了。
家裏這些老爺少爺,不是做了官的,就是將來要做官的,若能得林大人提攜看顧一二,將來升官不是就順當多了?
八太爺再看不慣,碩老爺也要在家裏住長咯!
族長晨練畢,他在家裏的兩個兒子就帶了孫子們來請安。
久等不見寧安碩來,連寧知信都沒了影子,族長一皺眉,寧安光忙道:“父親,我去看看,隻怕是他們年紀小,吃醉了起不來。”
族長一擺手,寧安光忙向外走。
他才走至院中,忽聽得一陣腳步聲,似乎有許多人在往這裏過來。
他略停了一下,便見寧安碩披著一件暗青大氅,大步走了進來。
寧知信耷拉著腦袋跟在一旁,一點精神氣也沒有。
寧安碩身後是十來個男仆小廝,另外五六個穿綢的婆子抬著兩個捆起來的丫頭,還有人領著大夫,竟然還有兩個人捧著茶壺和茶杯。
再後麵,才是祖宅裏的人慌忙跟著。
寧安光暗道一聲不好,迎了上去:“碩兄弟,這是出了什麽事了?”
寧安碩麵上不見惱色,笑得如春風拂麵,似乎把冬日清早的寒意都驅散了幾分,向後一指兩個丫頭:“光三哥認不認得她們?”
寧安光早就想看這兩個丫頭是何人了,此時便過去細看。
寧安碩慢悠悠跟在後麵,盯著寧安光的表情,見他神情沒變,眉心卻一動。
第47章 恢複三分
被緊緊綁了一夜, 又被死死堵著嘴,雖然沒受別的磋磨,兩個丫頭再有多少容色, 也被驚懼疲累換化成了眼下的青黑和嘴角的紅腫。
寧安光將她們認了又認。
寧安碩也不催促,還笑道:“抬了這半日, 嬤嬤們也累了, 就放下罷。”
秦嬤嬤有日子沒幹這等搬抬東西的重活了,聞言忙把丫頭放在地上, 捶捶自己的腰背, 笑道:“光老爺, 我們老爺怕兩位姑娘受委屈,不叫小子們動手,隻等了我們過來才搬來, 所以才來晚了。”
既回了族裏,秦嬤嬤等免不得也按族中輩分稱起寧安碩“老爺”,不然倒叫人家占了便宜。
寧安光終於把眼神從丫頭們身上移開了。
他已經猜到發生了什麽事, 既惱恨自家人拖後腿,又心驚這兩個丫頭被綁了一整夜, 家裏竟一點不知道, 知信和碩兄弟住在一間院子,竟似乎也沒察覺。碩兄弟還不到十四, 他小小年紀,就有這般定力手段了?
寧安光轉向寧安碩,長揖道:“才回家第一日,就讓碩兄弟見到這等醃臢之事……”
寧安碩側身避開這禮, 笑道:“不是三哥送來的人,三哥替人賠什麽不是?”
這時, 齊身堂內的眾人都出來了。
寧安碩便忙上前幾步,不待眾人開口,便先對著族長一揖,笑道:“昨日太晚,怕擾了太爺和兩位兄長歇息,鬧得闔宅不寧,也叫外人聽見了笑話,所以今早才來。不知這兩位姑娘是哪位太爺家的,我不敢冒犯,還請領回去罷。正好也向太爺和兩位兄長辭別:家下人已經將我父親的舊宅收拾出來了,我與我父死別近十載,如今頭一次回鄉,少不得去看看祖、父遺物。我長姐幼妹皆不得來,來日我回去,也要與姊妹們細述一番……”
說著,他紅了眼圈,話音也哽咽了。
族長與其長子名寧安維的相視一眼,正要開口解勸,寧安碩忙道:“昨日一位姑娘捧茶與我,因不知她是什麽身份,我未敢接,又恐是有奸人欲壞寧氏一族的名聲,便趕早請了大夫過來,已經驗出茶中加了些見不得人的東西。我人小力薄,不敢擔這樣大事,還是全移交給太爺和兩位兄長為好。”
摘雲捧壺,掃月捧杯,白三挾著大夫上前。
那大夫不敢抬頭,顫顫巍巍,汗如雨下。
見寧安維看向大夫的眼神不善,寧安光也正暗使眼色,寧安碩便笑道:“罷了,這是自家的事,何必為難大夫?隻憑太爺決斷就是。”
他便對族長一揖到地:“晚輩告辭了。”又向寧安維、寧安光行了禮,便讓摘雲和掃月把茶壺茶杯都放下,轉身向外走,又給白三遞個眼神。
白三便和另外一個一左一右擋住大夫,跟在寧安碩後麵出去了。
寧安維看著這二十來個人毫不留戀的身影,大為震驚:“爹,咱們不把碩兄弟攔下?”
族長怒道:“攔什麽攔!”
世上至大為“忠孝”二字,寧安碩出去是要盡孝悌之道,把話堵死了,也算給族裏留了麵子。真把人攔住,掰扯分明,“鬧得闔宅不寧,外人笑話,壞了名聲”,寧安碩明年考完了就走,丟人的還不是保定寧家!
何況這看樣子,送這兩個丫頭的竟是自家的人!
族長甩袖下了台階,不理憨笨的長子,問聰明懂事的小兒子:“這兩個是怎麽來的!”
寧安光低聲道:“似乎是三叔去年買來的丫頭。”
寧安光說的三叔便是族長同父同母的親三弟,家下稱“三太爺”。
連族長堂弟八太爺都沒分出去,親弟弟三太爺一家自然也在祖宅裏住著。
族長眉心一跳。
寧安光把頭一縮:“三叔……被三嬸打了一頓,丫頭也就跟著三嬸了,大約還是沒收用過的。”
族長:“大約?”
寧安光:“……畢竟是三叔房裏的事,再多的,兒子也不知道了。”
族長近七十的人了,被氣得眼冒金星,直把手中的拐杖往地上戳:“快把老三個不要臉的給我叫過來!”
同為“老三”的寧安光一噎,抬腳往三太爺房裏去了。
寧安維仍是不解:“爹,阿光不是說這兩個丫頭跟了三嬸了嗎?”
族長拿拐杖頭敲大兒子:“你娘都沒了,你是讓誰去問你三嬸?讓你媳婦問去?”
寧知信等小輩忙上來解勸,好歹沒叫寧安維快五十的人了還挨屁股板子。
約兩刻鍾後,寧安光死活把三太爺請來了。
族長吹了兩刻鍾的冷風,一把就扯住三太爺,讓他認地上這兩個丫頭是不是他房裏的。
三太爺極不情願地看了兩眼,把眼睛睜大了:“……春梅?冬梅?”
兩個丫頭早沒了力氣,此時也隻能飲泣而已。
三太爺忙要給她們鬆綁,族長又扯著他的領子把他拉開,細問了好幾遍他沒沾過這兩個丫頭的身,才恨道:“你也該管管三弟妹!安碩才多大?他回來是要讀書考試的,家裏怎麽樣,你們不知道?這當口上,你們倒弄兩個丫頭來壞事?”
三太爺不住往丫頭們那裏看:“大哥又不是不知道,我哪裏管得了她!”
族長揪緊他的領子,另一手握著拐杖也抬起來,指著他咬牙道:“你們兩口子在屋裏怎麽過,我不管,你去告訴三弟妹,若她再和老八媳婦混在一起,幹脆分家了事!等搬出去了,她們愛怎麽親熱就怎麽親熱!”
三太爺這才怕起來,忙道:“大哥,我回去就說,我、我一定說!你……你把手放下……”
族長恨恨地推了他一把,讓寧安光再把他送回去。
三太爺還想把丫頭們也一起帶走,族長在他身後怒喝:“快去!叫人牙子進來,把這兩個賣了!”
寧安光年才二十有五,正是年輕力壯的時候,到底把五十來歲的三太爺給推著摟著,撮出了院門。
寧知信等孫輩這才敢放鬆喘氣,上來攙扶族長。寧安維躲在子侄們外麵。
族長氣也氣過了,開始細想:“老三媳婦雖然脾氣差了些,也愛和老八媳婦混,倒不是這麽不識大體的。”
寧安維想說什麽,到底又沒敢說,隻悶頭走在後麵,心中惴惴。
這時,寧安碩已經到了寧父當年住的房舍門前。
這是一所小小一進的院子,一眼望得到底。靠大門是兩間倒座,裏麵三間正房兩邊耳房,東廂房三間,西邊是一間廚房兩間庫房,房屋之間沒有抄手遊廊相連。靠西南角是馬棚,隻可栓一兩匹馬。
寧安碩長到能記事的時候,寧父已經升了正五品同知。林旭的嫁妝極厚,將孩子們都照林家的規矩養,寧安華也從沒虧待過他半分。他從小到大不能說沒吃過苦,也不是不知民間疾苦的人,但親眼見到父親、祖父當年的屋子,還是讓他思緒萬千,許久才平靜下來。
寧家的人每年過來祭祖都會住在這裏,也有兩三個人常留下看屋子,因此這所院子隻需稍作打掃整理便可入住。
加上林家的兩對男女,寧安碩此行共帶了二十一個人。昨日四個小廝、白三和三個男仆同他留宿祖宅,另外十三個人在這間小院裏也住得開。
今日他搬了過來,白三便已就近賃下一所院子,讓不用貼身伺候的都搬去那處住。
寧安碩在正房坐定,先命:“昨日攬風、飛雨誤了差事,一人二十板子。正好有大夫,打完了有人治,現在就打。”
攬風、飛雨昨日都被灌得大醉,早上是被白三幾巴掌抽起來的。現下兩人皆不敢求饒,由白三親自押著出去,一人打了二十板子,白三又請大夫去給上藥診治。
寧安碩閉眼揉著太陽穴:“我也頭疼得很。”問秦嬤嬤:“咱們帶的西洋藥有沒有,給我貼上一貼。”
秦嬤嬤笑道:“大爺這是吃醉受了驚,那西洋藥不對症。一會兒還是叫趙大夫來,請他開兩劑藥,大爺吃了,再吃些養胃的東西,好生睡一覺就好了。”
寧安碩歎道:“昨日就不該答應住下。”
族裏當年把父親擠走了,如今又百般地逢迎他,當然不是良心發現,而是想借他攀上姐夫。
他現在什麽都沒有,全靠姐姐、姐夫,姐姐和姐夫又都是吃了大苦,經過千難萬難才有幾天安生日子,哪怕他不應下什麽,隻是與誰走得太近,都可能會給姐姐、姐夫添麻煩。
更別說保定這裏是本家,他多受了恩惠,又不能自己報還,終究還是要牽連到姐姐、姐夫身上。
但若與本家再結了仇,被人記恨在心,又恐會有後患。
不如借此一事,先與本家遠起來,隻做平常族人相處。
光三哥認識那兩個丫頭,卻不似他們一房做的,但絕對與八太爺一房逃不開幹係。
他把這事留給族長,看族長是會以此為借口分家,還是會遮掩太平了事,就知道今後對本家該是什麽態度了。
一時,趙大夫給攬風飛雨上完了藥,來給寧安碩診脈開藥。
這趙大夫不過二十出頭的年紀,醫館開得偏遠,一向隻給貧苦人家治病。
寧家現任族長就住在祖宅正中、止園以西的一間大院內。院內正房五間,門外匾額上三個大字,“齊身堂”。
天邊泛起一點微亮,族長在院中打過一套八段錦,直身收勢,接過老仆遞來的棉巾擦了汗,又麵朝東方吐息一番:“這一月,都留安碩在我這裏用飯,告訴家下人,誰也不能怠慢了。”
老仆笑道:“太爺安心,他們都知道。”
族長閉目吐氣:“下人知道,老八就難說了。”
老仆笑道:“八太爺也都四十過半的人了,總不至於還和小時候一樣賭氣。”
族長輕嗤一聲,不置可否。
老仆在旁隻是笑。
八太爺雖然隻是族長的堂弟,按理說,早該分出去過了,可誰讓八太爺的爹二老太爺當年官至巡撫,長房反還要借著二房的勢,就死活沒讓二老太爺這一支分家出去?
一家不分,家家都不好分了,所以祖宅裏才住了這麽些人。
八太爺是二老太爺的老來子,是爹娘嬌慣著下人捧著長大到二十歲。族裏的子孫都是一起上學的,凡是略差些兒的人家,誰沒被八太爺夥同五老太爺家的幾位老爺欺負到臉上過?
可二十多年過去了,當年帶頭欺負人的,四十多歲連個秀才都沒考上,隻知道在家混吃等死。被欺負的十幾歲進了學,不到三十中了進士,雖然死得是早了些,卻當真結了一門好親,女兒又結了一門好親。
現今二老太爺作古二十年了,經過十年前那場亂,二老太爺留下的人脈早就用不上了。在雲南做按察使的五老太爺今年寄信,說身上著實不好,若仍不得致仕,隻恐再也無法回鄉了。
家裏這些老爺少爺,不是做了官的,就是將來要做官的,若能得林大人提攜看顧一二,將來升官不是就順當多了?
八太爺再看不慣,碩老爺也要在家裏住長咯!
族長晨練畢,他在家裏的兩個兒子就帶了孫子們來請安。
久等不見寧安碩來,連寧知信都沒了影子,族長一皺眉,寧安光忙道:“父親,我去看看,隻怕是他們年紀小,吃醉了起不來。”
族長一擺手,寧安光忙向外走。
他才走至院中,忽聽得一陣腳步聲,似乎有許多人在往這裏過來。
他略停了一下,便見寧安碩披著一件暗青大氅,大步走了進來。
寧知信耷拉著腦袋跟在一旁,一點精神氣也沒有。
寧安碩身後是十來個男仆小廝,另外五六個穿綢的婆子抬著兩個捆起來的丫頭,還有人領著大夫,竟然還有兩個人捧著茶壺和茶杯。
再後麵,才是祖宅裏的人慌忙跟著。
寧安光暗道一聲不好,迎了上去:“碩兄弟,這是出了什麽事了?”
寧安碩麵上不見惱色,笑得如春風拂麵,似乎把冬日清早的寒意都驅散了幾分,向後一指兩個丫頭:“光三哥認不認得她們?”
寧安光早就想看這兩個丫頭是何人了,此時便過去細看。
寧安碩慢悠悠跟在後麵,盯著寧安光的表情,見他神情沒變,眉心卻一動。
第47章 恢複三分
被緊緊綁了一夜, 又被死死堵著嘴,雖然沒受別的磋磨,兩個丫頭再有多少容色, 也被驚懼疲累換化成了眼下的青黑和嘴角的紅腫。
寧安光將她們認了又認。
寧安碩也不催促,還笑道:“抬了這半日, 嬤嬤們也累了, 就放下罷。”
秦嬤嬤有日子沒幹這等搬抬東西的重活了,聞言忙把丫頭放在地上, 捶捶自己的腰背, 笑道:“光老爺, 我們老爺怕兩位姑娘受委屈,不叫小子們動手,隻等了我們過來才搬來, 所以才來晚了。”
既回了族裏,秦嬤嬤等免不得也按族中輩分稱起寧安碩“老爺”,不然倒叫人家占了便宜。
寧安光終於把眼神從丫頭們身上移開了。
他已經猜到發生了什麽事, 既惱恨自家人拖後腿,又心驚這兩個丫頭被綁了一整夜, 家裏竟一點不知道, 知信和碩兄弟住在一間院子,竟似乎也沒察覺。碩兄弟還不到十四, 他小小年紀,就有這般定力手段了?
寧安光轉向寧安碩,長揖道:“才回家第一日,就讓碩兄弟見到這等醃臢之事……”
寧安碩側身避開這禮, 笑道:“不是三哥送來的人,三哥替人賠什麽不是?”
這時, 齊身堂內的眾人都出來了。
寧安碩便忙上前幾步,不待眾人開口,便先對著族長一揖,笑道:“昨日太晚,怕擾了太爺和兩位兄長歇息,鬧得闔宅不寧,也叫外人聽見了笑話,所以今早才來。不知這兩位姑娘是哪位太爺家的,我不敢冒犯,還請領回去罷。正好也向太爺和兩位兄長辭別:家下人已經將我父親的舊宅收拾出來了,我與我父死別近十載,如今頭一次回鄉,少不得去看看祖、父遺物。我長姐幼妹皆不得來,來日我回去,也要與姊妹們細述一番……”
說著,他紅了眼圈,話音也哽咽了。
族長與其長子名寧安維的相視一眼,正要開口解勸,寧安碩忙道:“昨日一位姑娘捧茶與我,因不知她是什麽身份,我未敢接,又恐是有奸人欲壞寧氏一族的名聲,便趕早請了大夫過來,已經驗出茶中加了些見不得人的東西。我人小力薄,不敢擔這樣大事,還是全移交給太爺和兩位兄長為好。”
摘雲捧壺,掃月捧杯,白三挾著大夫上前。
那大夫不敢抬頭,顫顫巍巍,汗如雨下。
見寧安維看向大夫的眼神不善,寧安光也正暗使眼色,寧安碩便笑道:“罷了,這是自家的事,何必為難大夫?隻憑太爺決斷就是。”
他便對族長一揖到地:“晚輩告辭了。”又向寧安維、寧安光行了禮,便讓摘雲和掃月把茶壺茶杯都放下,轉身向外走,又給白三遞個眼神。
白三便和另外一個一左一右擋住大夫,跟在寧安碩後麵出去了。
寧安維看著這二十來個人毫不留戀的身影,大為震驚:“爹,咱們不把碩兄弟攔下?”
族長怒道:“攔什麽攔!”
世上至大為“忠孝”二字,寧安碩出去是要盡孝悌之道,把話堵死了,也算給族裏留了麵子。真把人攔住,掰扯分明,“鬧得闔宅不寧,外人笑話,壞了名聲”,寧安碩明年考完了就走,丟人的還不是保定寧家!
何況這看樣子,送這兩個丫頭的竟是自家的人!
族長甩袖下了台階,不理憨笨的長子,問聰明懂事的小兒子:“這兩個是怎麽來的!”
寧安光低聲道:“似乎是三叔去年買來的丫頭。”
寧安光說的三叔便是族長同父同母的親三弟,家下稱“三太爺”。
連族長堂弟八太爺都沒分出去,親弟弟三太爺一家自然也在祖宅裏住著。
族長眉心一跳。
寧安光把頭一縮:“三叔……被三嬸打了一頓,丫頭也就跟著三嬸了,大約還是沒收用過的。”
族長:“大約?”
寧安光:“……畢竟是三叔房裏的事,再多的,兒子也不知道了。”
族長近七十的人了,被氣得眼冒金星,直把手中的拐杖往地上戳:“快把老三個不要臉的給我叫過來!”
同為“老三”的寧安光一噎,抬腳往三太爺房裏去了。
寧安維仍是不解:“爹,阿光不是說這兩個丫頭跟了三嬸了嗎?”
族長拿拐杖頭敲大兒子:“你娘都沒了,你是讓誰去問你三嬸?讓你媳婦問去?”
寧知信等小輩忙上來解勸,好歹沒叫寧安維快五十的人了還挨屁股板子。
約兩刻鍾後,寧安光死活把三太爺請來了。
族長吹了兩刻鍾的冷風,一把就扯住三太爺,讓他認地上這兩個丫頭是不是他房裏的。
三太爺極不情願地看了兩眼,把眼睛睜大了:“……春梅?冬梅?”
兩個丫頭早沒了力氣,此時也隻能飲泣而已。
三太爺忙要給她們鬆綁,族長又扯著他的領子把他拉開,細問了好幾遍他沒沾過這兩個丫頭的身,才恨道:“你也該管管三弟妹!安碩才多大?他回來是要讀書考試的,家裏怎麽樣,你們不知道?這當口上,你們倒弄兩個丫頭來壞事?”
三太爺不住往丫頭們那裏看:“大哥又不是不知道,我哪裏管得了她!”
族長揪緊他的領子,另一手握著拐杖也抬起來,指著他咬牙道:“你們兩口子在屋裏怎麽過,我不管,你去告訴三弟妹,若她再和老八媳婦混在一起,幹脆分家了事!等搬出去了,她們愛怎麽親熱就怎麽親熱!”
三太爺這才怕起來,忙道:“大哥,我回去就說,我、我一定說!你……你把手放下……”
族長恨恨地推了他一把,讓寧安光再把他送回去。
三太爺還想把丫頭們也一起帶走,族長在他身後怒喝:“快去!叫人牙子進來,把這兩個賣了!”
寧安光年才二十有五,正是年輕力壯的時候,到底把五十來歲的三太爺給推著摟著,撮出了院門。
寧知信等孫輩這才敢放鬆喘氣,上來攙扶族長。寧安維躲在子侄們外麵。
族長氣也氣過了,開始細想:“老三媳婦雖然脾氣差了些,也愛和老八媳婦混,倒不是這麽不識大體的。”
寧安維想說什麽,到底又沒敢說,隻悶頭走在後麵,心中惴惴。
這時,寧安碩已經到了寧父當年住的房舍門前。
這是一所小小一進的院子,一眼望得到底。靠大門是兩間倒座,裏麵三間正房兩邊耳房,東廂房三間,西邊是一間廚房兩間庫房,房屋之間沒有抄手遊廊相連。靠西南角是馬棚,隻可栓一兩匹馬。
寧安碩長到能記事的時候,寧父已經升了正五品同知。林旭的嫁妝極厚,將孩子們都照林家的規矩養,寧安華也從沒虧待過他半分。他從小到大不能說沒吃過苦,也不是不知民間疾苦的人,但親眼見到父親、祖父當年的屋子,還是讓他思緒萬千,許久才平靜下來。
寧家的人每年過來祭祖都會住在這裏,也有兩三個人常留下看屋子,因此這所院子隻需稍作打掃整理便可入住。
加上林家的兩對男女,寧安碩此行共帶了二十一個人。昨日四個小廝、白三和三個男仆同他留宿祖宅,另外十三個人在這間小院裏也住得開。
今日他搬了過來,白三便已就近賃下一所院子,讓不用貼身伺候的都搬去那處住。
寧安碩在正房坐定,先命:“昨日攬風、飛雨誤了差事,一人二十板子。正好有大夫,打完了有人治,現在就打。”
攬風、飛雨昨日都被灌得大醉,早上是被白三幾巴掌抽起來的。現下兩人皆不敢求饒,由白三親自押著出去,一人打了二十板子,白三又請大夫去給上藥診治。
寧安碩閉眼揉著太陽穴:“我也頭疼得很。”問秦嬤嬤:“咱們帶的西洋藥有沒有,給我貼上一貼。”
秦嬤嬤笑道:“大爺這是吃醉受了驚,那西洋藥不對症。一會兒還是叫趙大夫來,請他開兩劑藥,大爺吃了,再吃些養胃的東西,好生睡一覺就好了。”
寧安碩歎道:“昨日就不該答應住下。”
族裏當年把父親擠走了,如今又百般地逢迎他,當然不是良心發現,而是想借他攀上姐夫。
他現在什麽都沒有,全靠姐姐、姐夫,姐姐和姐夫又都是吃了大苦,經過千難萬難才有幾天安生日子,哪怕他不應下什麽,隻是與誰走得太近,都可能會給姐姐、姐夫添麻煩。
更別說保定這裏是本家,他多受了恩惠,又不能自己報還,終究還是要牽連到姐姐、姐夫身上。
但若與本家再結了仇,被人記恨在心,又恐會有後患。
不如借此一事,先與本家遠起來,隻做平常族人相處。
光三哥認識那兩個丫頭,卻不似他們一房做的,但絕對與八太爺一房逃不開幹係。
他把這事留給族長,看族長是會以此為借口分家,還是會遮掩太平了事,就知道今後對本家該是什麽態度了。
一時,趙大夫給攬風飛雨上完了藥,來給寧安碩診脈開藥。
這趙大夫不過二十出頭的年紀,醫館開得偏遠,一向隻給貧苦人家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