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災減稅的幾地都是產糧大省。若再有幾處災情,今年收上來的賦稅減少太多,明年就更不好過了。


    寧安華憑空變不出銀子,也沒辦法勸林如海寬心。


    林如海也不想多說這些讓她掛心,便問起了今日家中來客,她和孩子們有沒有盡興。


    寧安華笑道:“我正想和你說。我已請柳姐姐下個月把如瑛送來,和玉兒一起上學了。青兒的身子且得養著,玉兒和安碩學的又不一樣,她一個人上學,也怪寂寞的。如瑛來了,家裏也能熱鬧些。玉兒願意,我就讓如瑛和她一起住了。”


    林如海忙道:“這事多虧妹妹操心。隻怕委屈了青兒。”


    寧安華一歎:“她將來和別人不一樣的時候還多著,都隻能靠她自己排解,別人幫不了她。也沒有為她就委屈玉兒的道理,非要這樣,反而叫她們不好了。”


    林如海伸手,她就勢靠在他懷裏,又一笑:“表哥放寬心,我也放寬心。我不信我就養不好她!”


    夏日衣衫輕薄,寧安華隻穿著胭脂紅的薄綢抹胸,外麵鬆鬆罩著玉白單羅衫。


    林如海輕輕撫摸她的肩頭,目視前方:“我也有一件事,這些日子忙,總沒想起來。我想讓安碩入國子監讀兩年書,妹妹意下如何?”[注]


    寧安華笑道:“表哥自己的學生自己管,別來問我。”


    她目光一轉,嘴唇湊近他的下頜線,笑問:“表哥怎麽不敢看我了?”


    林如海瞬間○立,動都不敢動:“天晚了,妹妹睡罷,我去那邊。”


    寧安華月子裏,兩人仍是同住立幽堂,隻不同房睡,寧安華睡臥房,林如海睡東邊書房。


    寧安華雙臂環住他的脖子,幽幽問:“表哥就不想我嗎?”


    汗珠從林如海額角緩緩滑落:“妹妹,國孝裏,可不敢……”


    寧安華在他耳邊輕笑:“有不會懷孕的法子,我不信表哥不知道。嗯?”


    林如海再忍不住,將她攔腰抱起,大步走回臥房。


    衣衫散落,鸞顛鳳倒。


    *


    初秋,天氣漸涼。


    寧安碩輕輕考了國子監一等,從此入監讀書,旬日才回。


    中秋前,寧安華又請柳月眉和盧芳年來,把張如瑛留下上學,也是十日送回去一日。


    林家和張家已熟得很了,柳月眉沒再說要分擔束脩,寧安華也提都沒提。


    盧芳年還記著上次從林家回去後的事,今日過來,又在淨雪庵裏坐了坐,便留意細看妙玉師父。


    可妙玉和羅焰生得並不相似,盧芳年怕失禮,也不敢著實多看。


    妙玉師父和夫君差了快十四歲,不大可能曾有婚約。


    若是有仇,妙玉師父已是一介孤女,夫君想為難一二輕而易舉,還有什麽顧忌的?


    再者,她聽寧夫人說過一句,韓大人是因病在任上離世。


    觀寧夫人和柳夫人形容,韓大人不似曾經獲罪或有什麽仇家。


    她有心問一問妙玉師父俗家母親的出身來曆,又怕太冒犯了,也不好問。是以直到回家,她也並無所獲。


    今日她回來得早,申正就到家了,羅焰卻沒似那日一樣早回,仍是二更後才回來。


    盧芳年本有些疑心,羅焰那日早回,是知道她見了妙玉師父的緣故。


    等晚飯時不見他的人影兒,二更後,她卸了妝飾準備睡覺時,才聽人報“大人回來了”,她已將疑心消了大半。


    羅焰照例先來後院見盧芳年一麵。


    盧芳年有心,又提了一兩次妙玉師父,暗中細看羅焰的神情。


    羅焰連眉毛都沒動一根,不過照常應上兩句,便出去讓她歇息了。


    盧芳年想了半夜,不再認為妙玉師父和夫君曾有什麽關聯。


    她不知道,羅焰出去後,望著搖動的樹影,眼中有一層薄薄的淚光浮現。


    但不過幾息間,他神色就恢複如常。


    他摸向腰間佩刀的刀柄,抽刀出鞘,輕撫刀身,似乎這樣就能讓他的心腸變得像鐵一樣冷硬。


    月光如水,刀身上現出他刀刻一般的臉,也映出了月光盈盈。


    這夜的月也與那夜不同。


    他倏然閉上眼睛。


    他不該再想了。


    他該把她忘了。


    ……


    寧安華扶著林如海的肩膀,雲鬢微搖,耳墜起伏,晃動得室內一片珠光。


    她望著窗外漸圓的明月,略微走神,心想國孝內連中秋都不用大辦,真是省事。


    若能再來一年國孝就好了。


    林如海不滿她的分心,○○一○。


    寧安華眼中有如春水,映出他同樣飽含瘋狂情○的臉。


    能讓平常那般清逸出塵的人為她這樣……


    寧安華得意勾起唇角。


    *


    中秋後,宮中忽然發旨,要在民間采選宮女。


    半月後,傳聞漸起,都說采選宮女的太監們並不按常例挑選五到十歲的幼女入宮,而是隻選十三歲以上,十八歲以下,已經長成,來過月事,頗有姿色的未婚姑娘。


    若遇著實貌美的民間女子,哪怕已有婚約,采選使也會強行從其家中將人奪走。


    此話愈傳愈廣,很快便被證實並非傳言。


    有言官直言上表,勸上皇與皇上勿要如此選美傷民,卻被上皇當場賜下廷杖二十。


    三日後,又有四人以此上奏,皆被上皇賜下廷杖五十。


    四人皆傷重,有人的屁股都被打掉了幾塊肉。


    又三日,共十八人跪奏,上皇再賜廷杖。


    此回的廷杖比前兩回都更狠。


    ——有一人被抬回去的當日就咽了氣。


    次日,百官在丹鳳門前跪求。


    寧安華知道,林如海就跪在百官的最前麵。


    她坐在前院書房。房門、院門、儀門依次洞開。


    辰初二刻,林平火燒屁股一樣跑進來:“夫人,開始打了!老聖人賜了廷杖一百!”


    第70章 憤怒之後


    朱紅色的丹鳳門共長二十四丈, 高十丈,巍然聳立在大明宮正南正中,將天家皇室所在與人間官民隔絕開來。


    往日官員們上朝, 從丹鳳門下經過,都會不由感受到皇權之威嚴浩大, 對天子更生敬畏。


    今日, 丹鳳門仍然高高矗立在深秋黯淡的陽光下,在寒風落葉中巋然不動。


    並非朝日, 丹鳳門內的廣場上, 除了值守的禁軍外再無一人。


    丹鳳門外, 林如海與其餘五部尚書跪在百官最前列。


    仰頭看去,更覺丹鳳門雄偉無邊。


    但,今歲本就天災迭出, 民生多艱,宮中又橫奪民女,致使物議沸騰, 民怨漸起。


    言官上諫,上皇竟似性情大變一般, 不但拒不納諫, 還幾次廷杖,致諫臣身死。


    “為人君, 止於仁”,“忠臣不避重誅以直諫”。不管是於公,還是於私——今日之後本朝官員的地位,和今日在此所有臣子的生前身後名——他都該身在此處, 勸阻上皇。


    也正是因此,滿朝文臣、六部尚書, 不論在上皇和今上中心向哪一位,隻要沒受過廷杖,無一人推脫不來,俱在此處。


    事情到了今日的地步,若上皇執意不改,他們也隻能以死勸諫。


    可廷杖的棍子不認人,施杖的禁衛和下命的上皇卻認識。


    同樣的五十杖,或許打在吏部尚書身上,將養半個月就能恢複如常,但打在他身上,不必打完,他就已氣絕身亡。


    明知如此,他還是要來。


    他不知道跪在這裏的其他人都正想些什麽,他隻知道,他自己心中全然沒有什麽“臣忠”“大義”“天下蒼生”,有的隻是妹妹幽深平靜的眼神,和她帶著鼓勵的微笑的臉。


    真正等到了一百廷杖臨身的這一刻,他隻覺得自己可笑。


    他從來沒有這麽清楚過,若他真的死在今日,哪怕從此沒有了林家,也沒有安碩,妹妹隻靠自己,一樣可以讓她和孩子們過得很好。


    他常常警醒己身,這門婚事本非妹妹所願,是她不得不應下。


    他是兄長,又欠妹妹良多,更應比尋常丈夫待妹妹好上幾倍。


    他也自認做到了。


    其實他早就明白,是他離不開妹妹,不是妹妹離不開他。


    劇痛從林如海的下半身炸起。


    他耳邊已經盈滿同僚們的忍痛甚至慘叫聲。


    他緊咬牙關,微視身旁,發現落在他身上的廷杖確實與旁人的不大相同。


    他滿額冷汗,閉上眼睛。


    今日,他隻求能活著回去。


    ——能見妹妹最後一麵。


    忽然,在一片叫痛聲中,有雜亂的足音近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鹹魚林夫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巫朝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巫朝塵並收藏[紅樓]鹹魚林夫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