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明越趕來請安。寧安華在馬上笑說:“路上都乏了,沒精神招待你,你且回去罷,明日等你的好消息。”


    她身後的馬車掛著竹簾,看不清裏麵的人。


    婚期還剩不到兩個月。而自從去年正月,林黛玉去西北,江明越留在京中備考,兩人已足有一年多沒見過麵了。


    在東北的三年,因為有未婚夫妻名分,寧安華管得鬆,林如海也勉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江明越和林黛玉幾乎日日都能見。他們一起讀書,一起耕田,一起學騎射武藝,偶爾忙起來還會一處用飯,除了住的地方相隔甚遠外,餘下相處和婚後夫妻都差不多了。


    是以這一年的分離,對兩人來說竟似婚後遠別一般。


    隻是究竟還未成婚,自己家裏,信得過的人圍著就罷了,分隔兩地,書信有遺失的風險,他們並不能如真夫妻一般借信抒發相思,偶有通信,不過說些合乎規矩的客氣話,連詩都不敢多寫一句。


    明知心愛的女子就在車裏,卻不能得見,江明越再心性沉穩,也不免生出幾分急切。


    寧安華早和林黛玉商議好,婚前不讓她和江明越見麵了。在江明越下定決心開口求她前,寧安華笑問:“回來一年,都是舉人老爺了,怎麽不見長進,反而浮躁起來了?”


    現在正是她拿一拿嶽母的款兒,替林如海教訓他兩句的時候。他雖也習武,到底不比弓九結實耐打,打壞了就不好了。


    江明越心神一凜,忙垂首恭敬道:“郡主教訓得是。”


    寧安華命副典衛:“送江二爺回去罷。”


    沒能見麵,遺憾的當然不止江明越一個。


    但林黛玉在下車前就調整好了:


    以後和他能年年見,月月見,日日見,在家的日子卻沒多少了。


    晚飯後,寧安華催孩子們早些回去歇著,睡前自己翻了翻帖子。


    大皇子、二皇子在去年大婚,側妃們也陸續入了宮,已有人懷上了皇孫,三皇子和四皇子的婚期也都已定了。這一年京中暗流湧動,很是熱鬧,從這些帖子裏便可窺見一二。


    比如大理寺閆少卿——即二皇子側妃閆氏的父親——家,原本與寧家、林家從無往來,這次卻給寧安華送了拜帖。


    可作為第一次交流,這封貼子又寫得毫無親近之意,仿佛隻是例行問候,沒想真的來拜會。


    按理說,江純嵐和閆側妃一正一側,其實存在競爭關係。可二皇子儲君名分還沒定,她們同為二皇子的妻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利益共同體,江家和閆家現在應為同盟。清熙郡主府和林家與江家關係厚密,閆家正是因此,主動給寧安華送拜帖。


    隻是不知是為了避免誤會,表明閆家沒想和江家“搶人”,還是有其它什麽原因,閆家選擇了恭敬但毫不親熱的態度。


    閆家都這麽表態了,寧安華便把這封帖子放在一邊,就當沒接。


    再比如,近些年,年年都送帖子來的吳家——即吳貴妃的娘家,這次一點動靜都沒有了。


    可能是見林家終於要正式和江家結親了,沒希望了?


    還有,自從賈雨村攀上王家和賈家調任回京,就算他教過寧安碩、林黛玉一年,林家對他的態度也幾年如一日客氣冷淡。


    最開始的兩年,賈雨村還嚐試過和林家拉進關係,後來,他在河南災情大案中立功,從此得了皇上的青眼,節節高升,也不再執著於林家,隻是每次年節例行問候。


    兩家這麽不遠不近有五六年了,這次賈雨村卻以他夫人的名義送了拜帖和一堆禮物。帖子裏的意思可以總結成:


    賈雨村和他夫人想來參加林黛玉的婚禮。


    正二品都察院左都禦史為都察院實際的長官,品級和手中職權都可與六部尚書等同。都察院監察百官,各地總督、巡撫多加都察院禦史官銜,以示督撫與都察院的隸屬關係——東北總督暫且例外。都察院左都禦史非皇上信重之人不可任。而賈雨村任此職已有三年整了。[注]


    寧安華把這封帖子重新看了一遍,問方少史:“賈化賈大人家裏共有幾個孩子?都多大年紀?”


    方少史雖不明白寧安華為什麽問這個,還是迅速回答:“賈總憲共有子女四人。長女為元配夫人所出,九年前許給開封何家為妻,難產一子已故。餘下兩子一女,皆為繼室夫人所出。長子賈文許,今年十五歲,次女十一歲,幼子不知姓名,方五歲。”


    鬆兒也正是十一歲。


    寧安華一哂。


    十一二歲的孩子,已經可以說親了。


    賈雨村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看似是想來參加教過的學生的婚儀,實則是想趁機推出他的小女兒。


    可惜,他女兒再好,這些年他的官聲再清白,她也不想讓鬆兒有他這位老丈人。他也別想借她或林家攀上江家。


    或許他曾經還想過做一位好官,但從他依附上賈家、王家,替薛蟠斷了糊塗官司開始,他就做不成了。


    他和羅焰一樣,都是皇上手中的刀。區別在於,羅焰比他更沒退路,也比他的底線要高。


    現在,他想用兒女親事給自己找退路,也要看她寧安華願不願意當這個“退路”。


    寧安華把賈雨村的帖子和閆家的放在一起,打算不作理會。


    方少史察言觀色,明白了幾分寧安華的意思,便趁機問:“郡主,五月初二大姑娘的好日子,請不請榮國府的人來?”


    這個問題,寧安華早已和林如海商量過:“請。畢竟是玉兒的親外祖家。隻請榮國公夫人和王熙鳳,有她們兩位也夠了。”


    一個親外祖母,一個當家的長房表嫂,誰也不能說她忽視、怠慢賈家了。


    方少史忙把她提前寫好的賓客名單拿出來,拿筆記下這兩個人,一齊呈給寧安華。


    寧安華接了:“我明日看,咱們再斟酌。”


    再把幾個她會親自回帖,或會直接請人來,直接上門拜訪的帖子拿出來,寧安華準備安歇前,忽想起一事,問方少史:“上回說有人挑撥妙玉和溫夫人、溫澄,怎麽樣了?”


    妙玉對外恢複了俗家姓名“韓樂康”,但寧安華、林黛玉等親近的人私下還是會叫她“妙玉”,就比如林黛玉、鬆兒和蓁蓁都起了學名,家裏平常還是叫他們的小名一樣。


    方少史忙笑道:“這事是我不好,白讓郡主擔心了。溫夫人心裏都明白,穩得住,對外幾次誇妙玉,江家的口聲也都一致,姑爺千辛萬苦求來的親事,更聽不得人說妙玉不好。那些人見挑唆不動也就罷了。咱們妙玉行得正走得正,也沒那麽多話好挑。”


    去年鄉試,溫澄也中了順天府第二十九名。他雖不姓江,但在別家眼中,確實和江家的親子侄也差不多了。


    江公府一門有皇後、二皇子妃,卻不是全靠女人,還有尚書、巡撫,都深得聖心,幾乎榮耀已極。如今又一下可能會出兩個年輕的新科進士,後繼有人,更令人羨慕不已。


    江小國舅早便定下了林太傅家的長女,人人皆知,大周也沒有幾家女兒能比得過林家的姑娘。


    但溫澄在鄉試之前娶了個雙親皆亡,幾無依侍的孤女,便讓有些人不忿不解了。


    這般的好人選定一個少一個。林家沒挑中的人也舍不得放出來,非要讓自家的女師父還俗了嫁過去?


    一個郡主府少史的義妹,又不是清熙郡主的妹妹,能比得過在朝實權官員的女兒?


    溫夫人娘家就剩這一個侄孫,怎麽就這般草率結了親事?


    於是便有人暗中謠諑,無非是說溫夫人待溫澄並非真心,故意不給他挑好人家的女兒等語。


    但寧安華往深裏想,覺得這件事沒那麽簡單。


    這樁婚事三書六禮,明媒正娶,妙玉的身世清白可查,有人挑唆時,婚事已成了大半年,妙玉已身懷有孕,便是攪得她和溫澄、溫夫人、江家離心,別家女兒再嫁進去也不劃算了,還會得罪江家,有什麽好處?


    而且,流言最不可控。既已起了頭,為什麽沒有繼續發散下去,言及江家和林家,和清熙郡主府之間是否暗生齟齬,林家是故意把女師父許給溫澄,甚至更難聽的話?


    所以,這件事背後,很可能有人控製。


    也可以說,是有人小小試探了一下江家是否上下一心。


    被派到她身邊之前,方少史在宮中二十餘年,官至七品。在這其中的道理,她真的不明白嗎?


    寧安華歎一聲:“隻怕以後類似的事還會有。”


    方少史神色微凝:“郡主?”


    寧安華沒再說什麽,隻道:“咱們行得正,走得正,來多少次都不怕。”


    她笑笑:“天晚了,你也去睡罷。”


    方少史恭敬告退。


    檀衣服侍寧安華歇下:“郡主,她——”


    寧安華輕輕搖頭:“不必管。”


    不管她和劉掌正真的是江皇後挑的,還是皇上暗中安排的,暫時都不會有什麽危險性。


    大皇子年已二十有三,大婚近一年了,連四皇子都已十八。皇上再想拖也拖不了多久了,早晚要讓皇子們出宮開府。


    一旦皇子開府領差,有了屬官,就更能放開手腳,想投效的人也更方便了。


    還有這麽多皇子妃、側妃的娘家,就算都是皇上精挑細選過沒太大權勢的,既已和皇家沾親帶故,又如何能長久不對權勢富貴生出欲望?


    或許皇子們和他們的母妃現在不想爭,可有下麵的人鼓動著,同樣的話聽多了,離天下最尊貴的位置又隻有一步之遙,會有毫不心動的人嗎?


    有兩樁婚事做紐帶,寧家、林家和江家幾乎是一條藤上的螞蚱。江皇後嫡出有三位皇子,隻要是其中一位登基,三家便可保得平安富貴。但若不是,成王敗寇,他們的下場不一定會比穆、甄、賈三家好多少——哪怕他們沒犯過什麽叛國謀反大罪。


    可對林家來說,比起十年前,現在的形勢又豈止樂觀了十倍。


    別家或許會急,他們隻需穩住。


    ——隻要皇上不走到和江皇後夫妻相疑,和二皇子父子相忌的地步。


    方少史是一位優秀的女官,她忠於誰,寧安華暫時不想管,隻要她能完成本職工作就好。


    二百個親衛、一百個家奴、屬官、女官,加起來三百多人,目前都有誰會向上匯報消息,寧安華心裏有數。


    ……


    會試放榜日,寧安華清晨才起,方少史已早早派人去盯著了。


    這關係到林黛玉成婚時新郎是什麽身份,林宅上下齊心等著,終於等到人報信回來:“江二爺中了第五十四位!”


    雖說會試後還要複試,還有殿試,但會試得中,就代表著殿試隻要不犯下大錯,至少會有一個三甲出身。


    而今科會試共取二百四十一員,江明越的名次算靠前,他又年輕,很大可能會被取中庶吉士。


    滿屋的人都去恭賀林黛玉。


    寧安華也笑:“這可好了!還不快和進士夫人要賞錢?”


    笑過鬧過,得知溫澄排在第二百一十六,寧安華令屬官親去給江家送去兩份賀儀。


    屬官回來時,帶了昨日便來請過安的江明越一起來了。


    江明越進來便拜下叩首:“晚輩多得郡主和大人垂愛教導才有今日。家嚴家慈特命晚輩前來拜謝。”


    他結結實實磕了六個響頭。


    等他磕完,寧安華扶他起來:“大人不在,這三個頭我先替他受了。”


    看他額頭紅了一片,都有些腫了,她忙命:“快拿藥油給江二爺揉上。”


    別人的真心假意,她一眼就能看穿。


    這孩子和“憨厚”二字絕對不沾邊,有些時候——比如現在——卻心實得讓人心疼。


    鬆兒的小廝秋池給江明越揉上藥。


    寧安華笑道:“明日就是複試,過兩日就是殿試,你回去多上幾次藥,別真花著臉麵聖。”


    江明越起身領了。


    寧安華從袖中拿出兩封信給他,便攆他走:“這是大人寫的,若你們會試中了就給,沒中就算了。回去看罷。”


    這次,江明越也明知林黛玉就在屏風後,卻硬是忍住衝動,隻多看了幾眼屏風,便行禮告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鹹魚林夫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巫朝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巫朝塵並收藏[紅樓]鹹魚林夫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