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瞧瞧,那東京城什麽富貴地方,她又不是國色天仙,竟還惦記那府裏的爺,那不是癡心說夢,白白耽擱自己麽。”
“我方才聽下人說,她對奶奶不恭敬,奶奶可別被她給氣著了,她真的是腦子有病,總拿我們這裏跟東京比,嫌棄這嫌棄那,好像我們都是鄉野村婦,隻她是主子小姐,可也不知是不是連她祖宗是奴才出頭的都忘的。”
“奶奶放心,東京那邊上午來過人了,說叫我們好生伺候奶奶,過不了幾天,就會把奶奶接回去的。”
如果是上午來的人,那若芯的馬車是中午到的,包括眼前這位收了銀子的管事娘子在內,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人對她和阿莫真心問候過。
若芯突然意識到,有秋荷的前車之鑒—等了好幾年都沒等到東京的人來接她回去—這裏的奴才應該不會多麽善待她。
若芯又問:“這裏隻有秋荷一個是從東京來的嗎?”
她隱約記得,好像犯了錯的姨娘奴才都會打發到莊子上來。
“也有一些奴才丫頭婆子,不過像她那樣伺候過爺的,現下就隻剩她一個了,也是造孽,送來的人,有病死的,有想不開尋死的,有被娘家人氣急敗壞的接走的,還有出去不知道幹什麽去了,就再沒回來的。”
若芯聽的驚訝不已:“什麽叫出去了再沒回來?”
那婆子覺的她有些大驚小怪:“就是丟了唄。”
“額…丟了?”
“奶奶見諒,我說多了,說多了,不過,這村子裏到底不比東京,奶奶若是想出門,就多帶幾個小廝跟著,別走遠了,奶奶放心吧,咱們這村子有三清佛保佑,太平著呢”
黎祥家的覺得她自己實在是說多了,怕嚇著這位奶奶,就又同她說了些別的,才從她屋裏退了出去。
次日一早,若芯是被“咚”的一聲鍾響給敲醒的,她迷迷糊糊的睜開眼睛,就見阿莫從外走了進來,揉著眼對她說道:“奶奶,這裏怎麽還有大鍾。”
若芯起身給自己倒了杯茶喝:“這像是寺廟的鍾敲出來的動靜。”
原來這黎山村正好坐落在清明山旁邊的一小片平原地上,因著依山傍水才出了良田,是京郊所有村子裏最富庶的村子。
清明山是京郊有名的禮佛靈山,半山腰上就是遠近聞名的感業寺,東京貴人們常來這裏求神拜佛。
每年五月,康氏都會率領劉府女眷前來沐浴佛恩,若芯去年跟著來過一回。
作者有話說:
第144章
打聽這些事, 又費了她不少銀子。
若芯翻出康氏給她的荷包,從裏麵拿出一塊銀甸子,遞給阿莫:“這是十兩,你把這個給昨天來的那個管事娘子, 她答應了幫咱們在這院子裏建個小灶台, 再加個小爐子, 告訴她銀子不夠了我再添。”
不當家不知柴米人情貴,若芯自己的錢全給了她娘家弟弟, 還好臨行前康氏給了她一百兩銀子傍身, 不然這會子就該兩眼一抹黑,什麽事都辦不成了。
她又從另一個包袱裏拿出一吊錢:“這個也給她,讓她受累幫忙打點一下,灶台沒做好之前, 讓後廚的娘子單給我熬些小米粥來用。”
阿莫雖說歲數小,辦事情也還行,她隻消把若芯說給她的話原封不動說給別人聽, 再回來, 把別人說的說給若芯聽, 也就沒什麽了, 小丫頭還會時不時的模仿這裏人說話做事的神態動作, 惟妙惟肖的惹若芯直發笑。
這不免叫她想起,鍾毓館的院子裏也有好些同阿莫一樣的小丫頭,機靈俊俏又帶著勃勃生氣,全都穿紅著綠的聚在一起又笑又鬧。
兩廂一比, 這莊子屬實冷清了。
若芯找黎祥家的建小灶的事, 到底瞞不過秋荷, 她知道後, 氣急敗壞的跑到桃園,對著若芯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說:“說什麽同大家吃一樣的就成,那怎麽還偷偷找人去討爐子建小灶了?我隻當奶奶是個懂事的人,沒想到剛來,就給我弄這麽一出,怎麽,我虧待奶奶了麽?你瞧瞧這桃園的布置,還有每天給你送的飯菜,哪一樣不是好的,還是奶奶剛來就要同我們這些鄉下人擺闊,好叫大家都知道你有錢是不是,想當初……想當初……”
她想當初了好一會兒也沒想當出來,可若芯替她想出來了:“想當初二爺給過你很多錢是不是?”
聞言,秋荷眼眶瞬間紅了上來,沒錯,想當初劉鈺不但給她送到了她爹管轄的莊子上,還給了她好多錢,多到她不願相信劉鈺就此棄了她,多到她一直這樣自欺欺人的痛苦的活著。
若芯:“我胃不好,在吃上確實講究些,不是故意同你對著幹的。”
想了想又說:“不瞞你說,來之前,二爺沒有給過我錢,是太太心善,給了我些錢財傍身,沒有想顯擺自己有錢的意思。”
秋荷看向她:“二爺沒給你錢?”
若芯搖了搖頭,神情頗有幾分被人比下去的不自在,她說:“這樣說起來,二爺當初也是十分看重你的,最起碼比我強,你說是不是?”
適當的示弱,能引起與你敵對之人的好感,秋荷看起來終於不那麽劍拔弩張了。
她此時坐在若芯對麵,卻不看她,眼神恍恍惚惚的飄向窗子外,外頭桃花正開,秋荷似是陷入了某種醉人的回憶裏。
“你知道被一整個府裏的丫頭羨慕,是什麽滋味嗎?府裏有上百個丫頭,一個比一個美,一個比一個豔,可二爺獨獨抬舉了我,那時候,即便是主子奶奶都會高看我一眼,整個鍾毓館的人都圍著我一人轉,那簡直就是神仙才會過的日子。”
秋荷的神情看起來格外陶醉,若芯不忍出言打斷她。
“我常常想,若是沒有經曆過那些,我這輩子過的會不會比現在好。”
她停下來,沉思了一小會兒,自問自答道:“當然會比現在好,我會找個不高不低的男人嫁了,生一兩個孩子養,跟旁人一樣,相夫教子,想回娘家了就來莊子上看看我爹娘,可……”
可有些事一旦經曆過了,嚐過了各中滋味,便會沉浸其中無法自拔,就如沾上了那會上癮的藥,想丟也丟不掉。
好半天,秋荷才從自己幽怨的記憶裏回了神來,她問若芯:“你不是有孩子麽?怎麽也被二爺發落出來了。”
若芯當然不會告訴她避子香的事,敷衍道:“惹惱了爺,就被攆出來了。”
她還以為秋荷會追問是因什麽事惹惱的劉鈺,沒想到這姑娘沒問,隻歎了口氣道:“歸到底是朝恩夕斷,厭了罷了。”
若芯不想秋荷一個劉府家奴出身的,能說出朝恩夕斷這樣有深意的詞來,不由好奇打聽道:“那你是怎麽被攆出來的?”
她依稀記的有人同她說過,這姑娘是因為伺候劉鈺沐浴才被抬舉,卻沒聽說過她是因為什麽被打發出來的。
秋荷:“我若知道為何,這些年也就不會這樣難受了,剛被抬舉的時候,二爺自是對我千般萬般好,後來不知怎麽就厭了,也不回府了,好容易等到他回來一次,我就想著二爺是因我偷偷伺候他沐浴才喜歡我的,就又趁他沐浴時候,潛進浴室裏給他捏背,誰知他瞪著我看了好半天,突然就惱了上來。”
秋荷說的委屈非常,若芯聽的莫名其妙,她還記得她剛進府時,劉鈺也曾要求她伺候沐浴,隻不過若芯怕水,從一開始就斷然拒絕了,後來又有一回,因為給晴兒添嫁妝的事,若芯說要謝他,便被他擋住眼睛抱進了浴室,兩個人因此大吵了一架,從那以後,劉鈺再不敢逼著她伺候沐浴了。
按照這一說法,劉鈺該是喜歡妾室伺候他沐浴的,即便是不再喜歡秋荷了,也沒必要因為秋荷伺候他沐浴就發落了她。
若芯有些想不通。
秋荷其實早就想來桃園找若芯了,想同她打聽些劉府的事,更多的是想問一問劉鈺如何,隻抹不開麵子先來找她。
這會子二人正好聊了上來,秋荷話匣子便是關也關不住,二人直說到夜半子時方才散。
可即便二人說了半天,看上去又該同病相憐,秋荷也沒有對她多加照撫,依舊是陰陽怪氣,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若芯隻能忍著她,又從醫家的角度分析她,覺得她這是多年怨憤難平,心內積下來的一種可憐病罷了。
又接連過了兩日,感業寺的鍾也敲了兩日,直敲得她早起腦仁疼,她尚不能這麽快適應這山村裏早起早睡的作息,睡不夠精神就不是很好,想出去散一散。
可這裏不像劉府有那麽大的花園子,幾步路就走到了頭,於是,她跟阿莫說:“我們去寺裏轉轉吧,我記得那裏景色不錯的。”
聽鍾聲的距離,若芯覺得那感業寺應是離黎山村不遠,難怪那天黎祥家的說這村子有三清佛庇佑,老爺太太也有可能是真的想叫她靜心思過,才把她送到這挨著寺廟的莊子上來的。
“好呀,好呀。”小丫頭很興奮。
二人便去找秋荷,要她給置辦馬車,秋荷不肯,丟給她一句話:“拜佛要心誠,哪有人像奶奶一樣坐馬車去的。”
若芯勸自己忍,在心裏默念道:她也挺可憐的,別跟她計較,別跟她計較。
“那找個人給我們引路吧。”
秋荷其實是嫌麻煩,故意為難不想讓若芯出門。
“今天都忙,哪裏能騰出人來給奶奶引路了,那寺廟離這兒也不遠,你非要去,出了門右拐,上了大道,問問路人就知道怎麽走了。”
既是不遠,那找個人給她們帶路,也費不多會子工夫,這姑娘分明就是不講理,故意為難她不想叫她出門。
若芯何曾受過這種刁難,心裏氣的不行不行的,一時同秋荷別上了勁兒,這會子就非要出去不可。
她從秋荷那裏出來,拉著阿莫就直奔了大門,想著即便找不到去感業寺的路,出去看看村裏的風景也行。
隻不過她們前腳剛出了門,後腳就有兩個小子跟了上來。
嚇了若芯一跳:“你們是?秋荷派來的嗎?”
這兩人不像別人對她那樣不恭不敬,客氣行了個禮道:“奶奶這是要去哪?我們護送奶奶去,也好路上有事差遣。”
兩人說話做派一點也不像莊子上的人,倒像是東京來的。
“你們不是莊子上的人?”
“怕奶奶在這裏無人照撫,常六爺就把我們派了來,奶奶有什麽事隻管吩咐就是。”
原是劉鈺的人,一想到方才秋荷那小鬼難纏的樣子,若芯也沒給這兩個小廝好臉色。
她問:“我要去感業寺轉一轉,你們認識路嗎?”
其中一人笑道:“我認識,我帶奶奶去。”
——
清明山腳下
望著四周秀麗宜人的風景,若芯的心一瞬間就被打開了,方才分明被秋荷氣的直跳腳,這會子竟莫名其妙的想:那姑娘常年在這山清水秀的地方過活,怎不知珍惜眼前的風景,非要去求那些得不到的鏡花水月。
感業寺和之前一樣香火繁盛,即便不是浴佛節或其他重要的節日,也有不少百姓前來參拜,祈求佛祖的保佑。
若芯在前邊拜了拜,又去寺廟的花園子裏轉了轉,差不多就到了午飯時間,她便帶了阿莫和兩個小子去後邊,交分子錢用素齋去了。
可能是這兩天沒怎麽吃飯,爬山爬的餓壞了,她竟把滿滿一大碗素飯全吃進了肚子裏,看的阿莫眼睛都直了。
“奶奶之前吃不下飯,原是因為沒來爬山呀。”
若芯愣了愣,心道,這孩子雖是隨口一說,可說的也不無道理,她原是因為生阿元時害喜,才壞的胃口,可嘴刁卻是在劉府養出來的毛病,若是她每天爬一爬山,多叫胃裏餓一餓,那這嘴刁的毛病說不定就能改了。
“那以後就每天都來走一走,到山上各處轉一轉,去山頂上,放眼看一看這大好的河山。”
若芯婉轉的聲音落進阿莫的耳朵裏,叫阿莫不禁抬頭看向她,此時,阿莫覺得她主子的眼睛裏投出一束光,光束所到之處,是春天生機盎然的風景,就像此刻她嘴角噙著的笑,於不經意間散發出熠熠光芒。
至傍晚時分,若芯才堪堪盡興帶著阿莫下山回去。
她們順著山間小徑繞轉,時有虔誠的僧侶和村民,在路邊獻上燦爛的笑容和問候,又聽見不知何處,有轉山者在歡快的歌唱。
寧靜山嶺上,白白的太陽,圓圓的月亮,升起落下。
作者有話說:
又沒跑成,感覺我像個騙錢的。
第145章
此後, 她真的每天都去感業寺參拜,又管這裏的村民買了個小籮筐,采摘些草藥回來侍弄。
兩個跟她的小廝怕常勝怪罪,就總勸她說:“奶奶想要什麽, 我們去給奶奶買就是了, 可不興這般勞累。”
若芯:“反正都要出門, 帶些東西回去倒好。”
就這樣堅持爬山半個月,若芯的胃果然見好。
“我方才聽下人說,她對奶奶不恭敬,奶奶可別被她給氣著了,她真的是腦子有病,總拿我們這裏跟東京比,嫌棄這嫌棄那,好像我們都是鄉野村婦,隻她是主子小姐,可也不知是不是連她祖宗是奴才出頭的都忘的。”
“奶奶放心,東京那邊上午來過人了,說叫我們好生伺候奶奶,過不了幾天,就會把奶奶接回去的。”
如果是上午來的人,那若芯的馬車是中午到的,包括眼前這位收了銀子的管事娘子在內,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人對她和阿莫真心問候過。
若芯突然意識到,有秋荷的前車之鑒—等了好幾年都沒等到東京的人來接她回去—這裏的奴才應該不會多麽善待她。
若芯又問:“這裏隻有秋荷一個是從東京來的嗎?”
她隱約記得,好像犯了錯的姨娘奴才都會打發到莊子上來。
“也有一些奴才丫頭婆子,不過像她那樣伺候過爺的,現下就隻剩她一個了,也是造孽,送來的人,有病死的,有想不開尋死的,有被娘家人氣急敗壞的接走的,還有出去不知道幹什麽去了,就再沒回來的。”
若芯聽的驚訝不已:“什麽叫出去了再沒回來?”
那婆子覺的她有些大驚小怪:“就是丟了唄。”
“額…丟了?”
“奶奶見諒,我說多了,說多了,不過,這村子裏到底不比東京,奶奶若是想出門,就多帶幾個小廝跟著,別走遠了,奶奶放心吧,咱們這村子有三清佛保佑,太平著呢”
黎祥家的覺得她自己實在是說多了,怕嚇著這位奶奶,就又同她說了些別的,才從她屋裏退了出去。
次日一早,若芯是被“咚”的一聲鍾響給敲醒的,她迷迷糊糊的睜開眼睛,就見阿莫從外走了進來,揉著眼對她說道:“奶奶,這裏怎麽還有大鍾。”
若芯起身給自己倒了杯茶喝:“這像是寺廟的鍾敲出來的動靜。”
原來這黎山村正好坐落在清明山旁邊的一小片平原地上,因著依山傍水才出了良田,是京郊所有村子裏最富庶的村子。
清明山是京郊有名的禮佛靈山,半山腰上就是遠近聞名的感業寺,東京貴人們常來這裏求神拜佛。
每年五月,康氏都會率領劉府女眷前來沐浴佛恩,若芯去年跟著來過一回。
作者有話說:
第144章
打聽這些事, 又費了她不少銀子。
若芯翻出康氏給她的荷包,從裏麵拿出一塊銀甸子,遞給阿莫:“這是十兩,你把這個給昨天來的那個管事娘子, 她答應了幫咱們在這院子裏建個小灶台, 再加個小爐子, 告訴她銀子不夠了我再添。”
不當家不知柴米人情貴,若芯自己的錢全給了她娘家弟弟, 還好臨行前康氏給了她一百兩銀子傍身, 不然這會子就該兩眼一抹黑,什麽事都辦不成了。
她又從另一個包袱裏拿出一吊錢:“這個也給她,讓她受累幫忙打點一下,灶台沒做好之前, 讓後廚的娘子單給我熬些小米粥來用。”
阿莫雖說歲數小,辦事情也還行,她隻消把若芯說給她的話原封不動說給別人聽, 再回來, 把別人說的說給若芯聽, 也就沒什麽了, 小丫頭還會時不時的模仿這裏人說話做事的神態動作, 惟妙惟肖的惹若芯直發笑。
這不免叫她想起,鍾毓館的院子裏也有好些同阿莫一樣的小丫頭,機靈俊俏又帶著勃勃生氣,全都穿紅著綠的聚在一起又笑又鬧。
兩廂一比, 這莊子屬實冷清了。
若芯找黎祥家的建小灶的事, 到底瞞不過秋荷, 她知道後, 氣急敗壞的跑到桃園,對著若芯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說:“說什麽同大家吃一樣的就成,那怎麽還偷偷找人去討爐子建小灶了?我隻當奶奶是個懂事的人,沒想到剛來,就給我弄這麽一出,怎麽,我虧待奶奶了麽?你瞧瞧這桃園的布置,還有每天給你送的飯菜,哪一樣不是好的,還是奶奶剛來就要同我們這些鄉下人擺闊,好叫大家都知道你有錢是不是,想當初……想當初……”
她想當初了好一會兒也沒想當出來,可若芯替她想出來了:“想當初二爺給過你很多錢是不是?”
聞言,秋荷眼眶瞬間紅了上來,沒錯,想當初劉鈺不但給她送到了她爹管轄的莊子上,還給了她好多錢,多到她不願相信劉鈺就此棄了她,多到她一直這樣自欺欺人的痛苦的活著。
若芯:“我胃不好,在吃上確實講究些,不是故意同你對著幹的。”
想了想又說:“不瞞你說,來之前,二爺沒有給過我錢,是太太心善,給了我些錢財傍身,沒有想顯擺自己有錢的意思。”
秋荷看向她:“二爺沒給你錢?”
若芯搖了搖頭,神情頗有幾分被人比下去的不自在,她說:“這樣說起來,二爺當初也是十分看重你的,最起碼比我強,你說是不是?”
適當的示弱,能引起與你敵對之人的好感,秋荷看起來終於不那麽劍拔弩張了。
她此時坐在若芯對麵,卻不看她,眼神恍恍惚惚的飄向窗子外,外頭桃花正開,秋荷似是陷入了某種醉人的回憶裏。
“你知道被一整個府裏的丫頭羨慕,是什麽滋味嗎?府裏有上百個丫頭,一個比一個美,一個比一個豔,可二爺獨獨抬舉了我,那時候,即便是主子奶奶都會高看我一眼,整個鍾毓館的人都圍著我一人轉,那簡直就是神仙才會過的日子。”
秋荷的神情看起來格外陶醉,若芯不忍出言打斷她。
“我常常想,若是沒有經曆過那些,我這輩子過的會不會比現在好。”
她停下來,沉思了一小會兒,自問自答道:“當然會比現在好,我會找個不高不低的男人嫁了,生一兩個孩子養,跟旁人一樣,相夫教子,想回娘家了就來莊子上看看我爹娘,可……”
可有些事一旦經曆過了,嚐過了各中滋味,便會沉浸其中無法自拔,就如沾上了那會上癮的藥,想丟也丟不掉。
好半天,秋荷才從自己幽怨的記憶裏回了神來,她問若芯:“你不是有孩子麽?怎麽也被二爺發落出來了。”
若芯當然不會告訴她避子香的事,敷衍道:“惹惱了爺,就被攆出來了。”
她還以為秋荷會追問是因什麽事惹惱的劉鈺,沒想到這姑娘沒問,隻歎了口氣道:“歸到底是朝恩夕斷,厭了罷了。”
若芯不想秋荷一個劉府家奴出身的,能說出朝恩夕斷這樣有深意的詞來,不由好奇打聽道:“那你是怎麽被攆出來的?”
她依稀記的有人同她說過,這姑娘是因為伺候劉鈺沐浴才被抬舉,卻沒聽說過她是因為什麽被打發出來的。
秋荷:“我若知道為何,這些年也就不會這樣難受了,剛被抬舉的時候,二爺自是對我千般萬般好,後來不知怎麽就厭了,也不回府了,好容易等到他回來一次,我就想著二爺是因我偷偷伺候他沐浴才喜歡我的,就又趁他沐浴時候,潛進浴室裏給他捏背,誰知他瞪著我看了好半天,突然就惱了上來。”
秋荷說的委屈非常,若芯聽的莫名其妙,她還記得她剛進府時,劉鈺也曾要求她伺候沐浴,隻不過若芯怕水,從一開始就斷然拒絕了,後來又有一回,因為給晴兒添嫁妝的事,若芯說要謝他,便被他擋住眼睛抱進了浴室,兩個人因此大吵了一架,從那以後,劉鈺再不敢逼著她伺候沐浴了。
按照這一說法,劉鈺該是喜歡妾室伺候他沐浴的,即便是不再喜歡秋荷了,也沒必要因為秋荷伺候他沐浴就發落了她。
若芯有些想不通。
秋荷其實早就想來桃園找若芯了,想同她打聽些劉府的事,更多的是想問一問劉鈺如何,隻抹不開麵子先來找她。
這會子二人正好聊了上來,秋荷話匣子便是關也關不住,二人直說到夜半子時方才散。
可即便二人說了半天,看上去又該同病相憐,秋荷也沒有對她多加照撫,依舊是陰陽怪氣,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若芯隻能忍著她,又從醫家的角度分析她,覺得她這是多年怨憤難平,心內積下來的一種可憐病罷了。
又接連過了兩日,感業寺的鍾也敲了兩日,直敲得她早起腦仁疼,她尚不能這麽快適應這山村裏早起早睡的作息,睡不夠精神就不是很好,想出去散一散。
可這裏不像劉府有那麽大的花園子,幾步路就走到了頭,於是,她跟阿莫說:“我們去寺裏轉轉吧,我記得那裏景色不錯的。”
聽鍾聲的距離,若芯覺得那感業寺應是離黎山村不遠,難怪那天黎祥家的說這村子有三清佛庇佑,老爺太太也有可能是真的想叫她靜心思過,才把她送到這挨著寺廟的莊子上來的。
“好呀,好呀。”小丫頭很興奮。
二人便去找秋荷,要她給置辦馬車,秋荷不肯,丟給她一句話:“拜佛要心誠,哪有人像奶奶一樣坐馬車去的。”
若芯勸自己忍,在心裏默念道:她也挺可憐的,別跟她計較,別跟她計較。
“那找個人給我們引路吧。”
秋荷其實是嫌麻煩,故意為難不想讓若芯出門。
“今天都忙,哪裏能騰出人來給奶奶引路了,那寺廟離這兒也不遠,你非要去,出了門右拐,上了大道,問問路人就知道怎麽走了。”
既是不遠,那找個人給她們帶路,也費不多會子工夫,這姑娘分明就是不講理,故意為難她不想叫她出門。
若芯何曾受過這種刁難,心裏氣的不行不行的,一時同秋荷別上了勁兒,這會子就非要出去不可。
她從秋荷那裏出來,拉著阿莫就直奔了大門,想著即便找不到去感業寺的路,出去看看村裏的風景也行。
隻不過她們前腳剛出了門,後腳就有兩個小子跟了上來。
嚇了若芯一跳:“你們是?秋荷派來的嗎?”
這兩人不像別人對她那樣不恭不敬,客氣行了個禮道:“奶奶這是要去哪?我們護送奶奶去,也好路上有事差遣。”
兩人說話做派一點也不像莊子上的人,倒像是東京來的。
“你們不是莊子上的人?”
“怕奶奶在這裏無人照撫,常六爺就把我們派了來,奶奶有什麽事隻管吩咐就是。”
原是劉鈺的人,一想到方才秋荷那小鬼難纏的樣子,若芯也沒給這兩個小廝好臉色。
她問:“我要去感業寺轉一轉,你們認識路嗎?”
其中一人笑道:“我認識,我帶奶奶去。”
——
清明山腳下
望著四周秀麗宜人的風景,若芯的心一瞬間就被打開了,方才分明被秋荷氣的直跳腳,這會子竟莫名其妙的想:那姑娘常年在這山清水秀的地方過活,怎不知珍惜眼前的風景,非要去求那些得不到的鏡花水月。
感業寺和之前一樣香火繁盛,即便不是浴佛節或其他重要的節日,也有不少百姓前來參拜,祈求佛祖的保佑。
若芯在前邊拜了拜,又去寺廟的花園子裏轉了轉,差不多就到了午飯時間,她便帶了阿莫和兩個小子去後邊,交分子錢用素齋去了。
可能是這兩天沒怎麽吃飯,爬山爬的餓壞了,她竟把滿滿一大碗素飯全吃進了肚子裏,看的阿莫眼睛都直了。
“奶奶之前吃不下飯,原是因為沒來爬山呀。”
若芯愣了愣,心道,這孩子雖是隨口一說,可說的也不無道理,她原是因為生阿元時害喜,才壞的胃口,可嘴刁卻是在劉府養出來的毛病,若是她每天爬一爬山,多叫胃裏餓一餓,那這嘴刁的毛病說不定就能改了。
“那以後就每天都來走一走,到山上各處轉一轉,去山頂上,放眼看一看這大好的河山。”
若芯婉轉的聲音落進阿莫的耳朵裏,叫阿莫不禁抬頭看向她,此時,阿莫覺得她主子的眼睛裏投出一束光,光束所到之處,是春天生機盎然的風景,就像此刻她嘴角噙著的笑,於不經意間散發出熠熠光芒。
至傍晚時分,若芯才堪堪盡興帶著阿莫下山回去。
她們順著山間小徑繞轉,時有虔誠的僧侶和村民,在路邊獻上燦爛的笑容和問候,又聽見不知何處,有轉山者在歡快的歌唱。
寧靜山嶺上,白白的太陽,圓圓的月亮,升起落下。
作者有話說:
又沒跑成,感覺我像個騙錢的。
第145章
此後, 她真的每天都去感業寺參拜,又管這裏的村民買了個小籮筐,采摘些草藥回來侍弄。
兩個跟她的小廝怕常勝怪罪,就總勸她說:“奶奶想要什麽, 我們去給奶奶買就是了, 可不興這般勞累。”
若芯:“反正都要出門, 帶些東西回去倒好。”
就這樣堅持爬山半個月,若芯的胃果然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