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見我父親的靈魂再次發出的歎息,在一聲聲吟哦之後,愉快,舒展,韻味十足。他超越世事,自由而輕,在空寂的房間裏遊漾,撫摸細格窗欞上的木紋,以及木板壁上的蟻孔,嗅石灰新鮮而刺鼻的氣味,然後久久地停留在窗前,向遠方眺望。


    午後,哥哥的身體開始發熱,低燒在他瘦削的顴骨部位留下兩團淺紅。他歎著氣,用一口黑砂鍋架在黃泥爐上,炒完瓜子炒花生,又煮板栗和毛豆,一鍋一鍋地端出去,從父親身邊走過,出外間,給街麵上那些守靈的人。


    哥哥手腳輕捷,無聲地在父親身畔來來往往。陰陽兩隔,他們互不幹擾,彼此默契、相安。


    街麵上集聚了越來越多的人。


    這些人來自風鎮周遭四麵八方,就像來趕一場重要的集市,他們腿腳有力,心情激動,沒有絲毫悲傷。


    他們對死亡的儀式期待已久。


    和隔壁的朱大娘一樣,這些人不分男女老少,嘴皮子都能快速不停地吧動,他們進食和生殖,兩種興奮運動一直是交替進行。如果不那樣,他們會非常非常地悲傷。


    你看,他們將葵花籽一把一把地拋進嘴裏,牙齒在舌頭的協助下利落地剝殼褪皮,劈歐劈歐地噴射到地上,很快,朱家房前的老槐樹下,鋪得像花地毯了。


    死亡是節日,是另外一種狂歡,他們越快樂,表示對死者越尊敬。


    煙霧繚繞的田野上,出現一隊盛裝的苗族男女,吹著蘆笙,咿咿嗚嗚地從丘陵和山包間旋轉而來,在人們期待的目光裏,很快來到大街上。他們身穿用靛青染成的土布衣服,衣服上有紅色和粉紅的刺繡花朵,鮮豔奪目,完全可以和路邊覆蓋了荊棘叢的刺梨花媲美。苗族男人披著白色羊毛大氅,女人穿厚如塔鬆、用織錦鑲邊的百褶裙。他們的新草鞋上綴著紅穗,毛氈裹腿上嵌有一條條紅色的布滾邊。


    苗族人的樂隊引起了轟動。


    人們從街頭結尾湧來,自然地分排在大街兩邊,觀看他們的表演。


    他們演奏的蘆笙音樂氣息渾厚,猶如千百隻鴿哨共鳴,像大河水浪一樣蕩漾。


    這些苗族藝術家們的隊列也像波浪一般移動。


    空氣被攪動得嗡嗡響。他們腳步靈活,步伐富有彈性,隨著音樂節奏跳動,優美暢快,隨風搖擺。


    圍觀的風鎮人將街道兩頭堵得水泄不通。


    苗族人的表演持續到黑夜降臨。第一批星辰在山頭上閃耀,他們安放好那些巨大的金燦燦的竹製樂器,開始用陶碗大碗喝酒。原野上的蟲鳴次第而起,將蘆笙的餘音帶到黑而高的天空中,繼續回響。


    天空變成靛藍,星宿越來越明亮,碩大如同島礁。我父親的靈魂的吟唱變得漫長。臨近子夜,遠方風聲乍起,漸成氣勢,林濤陣陣滾過山頭。


    燈火依稀照亮田野上的道路,包黑色頭帕的布依人陸陸續續來了。


    這是個喜歡黑夜的民族,秉性沉默。他們不像苗族人有組織地前來,他們三三兩兩,自由隨性,為擺脫自己的身影而埋頭前行。他們能溝通生死,在這守靈之夜,他們的靈魂浮出,靈魂召喚靈魂,**跟隨靈魂前往。


    街上的布依人越聚越多,很快占據了所有有光的地方。


    黑色的棺木已經擺放在老槐樹下,五麵鼓圓,黑幽幽地,映著燈光星光,偶爾掠過一張人的麵影,看見的人內心驚慌。大案桌上燃起一排蠟燭。當靈魂全部聚攏,漫漫長夜令人沉醉,布依人虛無的目光越過同胞蒼白的臉。


    他們從鼻音共鳴開始,分聲部歌吟——


    說起古老的年代,講起開天辟地的時候;那時,造了十二層天,那時,造了十二層霧。天上有萬物。你可曾聽說?我們像大雁展開翅膀,像老鷹把腳縮在肚子上,飛上十二層天,去望望那一層層的霧。一層天上白雲朵朵,星雲片片遮住了眼睛,它擋住了我們的路。分不清哪是東方,看不見我們寨上的屋脊,望不見我們田裏的稻浪。我們飛上二層天,天上的棉桃東一朵西一朵,可惜啊朋友,天上的棉籽不能種,天上的棉花紡不成。


    一直無法哭泣的我,在布依人的歌聲裏得到釋放,淚如泉湧。我閉上眼睛,加入女中音的聲部——


    我們乘風往上飛,我們穿雲往上飄,上到十一層天,我們走到月亮邊。月亮花朵朵藍瑩瑩,月亮花閃亮像星星。碰見都卡吃月亮,天光突然不分明。我們去打都卡,讓月亮出來照山川,讓月亮出來照夜晚,讓月亮照亮大森林,照著周鳳書走夜路,照著他的靈魂到處走……


    周鳳書,我父親的名字。和父親負載一個個創傷的人生相比,這個名字有些柔弱。


    我睜開眼睛的一刹那,看見了那兩個饑餓的孩子。


    他們的模樣和我哥哥一點不相像,也不是我想象中櫻子的樣子。


    在燈光照出的槐樹影子的邊緣,這一高一矮兩個小孩,又瘦又黑,他們手拉手。我怕驚動他們,又悄悄閉上眼睛。


    他們在老槐樹下徘徊了很久。


    偶爾,我發現他們遠遠地瞥我一眼,髒兮兮的小臉上,眼睛黑亮亮地,閃爍一下旋即避開,像回避陌生人一樣,轉望不相幹的地方。


    我從人群後麵繞過去,接近他們。他們的頭湊在一起,我聽見了他們的耳語。


    “你剛才聽見了嗎?他們說出了爺爺的名字!我終於知道爺爺的名字了:周鳳書!讓月亮照著爺爺的靈魂到處走!今天會不會有月亮?再說,爺爺會走到哪裏去?”


    “不曉得。”


    “你能看見爺爺的靈魂嗎?”


    “不能,除非我也死了。隻有死人才有靈魂。”


    “爺爺的靈魂,會不會就在這裏,看著我們?”


    “不曉得。”


    “他們說都卡吃月亮,都卡是什麽?”


    “就是天狗!我們說天狗吃月亮。”


    “他們見過天狗?”


    “肯定見過,因為他們是布依族。”


    月亮出來很遲,今晚的月亮很有分量,明亮得不得了。月光裏,能看清街上每個人的身形輪廓,甚至能看清每個人的表情。


    我哥哥的這兩個瘦如枯藤的孩子,一直在人群之外遊蕩,東張西望。


    夜漸漸深的時候,天空更加晴朗。深藍的天空裏浮動白雲,月光遍灑鄉野。人們坐在條凳上、石頭上,坐在地上,有些人喝酒醉了,有些人喝茶湯醉了,還有些人嚼自己隨身帶的藥草。


    那些垂下頭的人開始說話,夢話,囈語,他們半夢半醒。


    我哥哥的那兩個髒孩子永不困倦,他們躡手躡腳,跨過苗族人和布依族男人的腿,進入人群中心,飛快抓一把花生,貓一樣退出,到街邊分享。


    和老槐樹並肩的一棵青竹竿,是從森林中砍伐來的,有酒碗那麽粗,豎立在屋門前,白紙做成的望山錢挑在竿尖上。父親剛過花甲之年,望山錢隻有六輪,低低地,像垂落的雲,在人們頭上飄動。槐樹上殘存的白花,不時落下幾朵,安靜地停留在布依人黑鞋白襪的腳邊,暫時沒被踐踏。


    布依人安靜之後,彝族人開始唱歌,唱完喝酒,喝酒之後又唱。


    月光帶給大家安慰,彝族人的聲音放得很低。他們唱一陣,布依族接著唱布依族的歌。布依人停止之後,苗族人唱苗族人的歌。


    分散開的苗族人再次慢慢坐到一起,他們是同一個族群,但又有不同的分類,穿黑衣的是黑苗,頭頂大木梳的是木梳苗,打白氈裹腿、穿紅色繡花衣的是花苗。黑苗、木梳苗和花苗的語言是不同的,唱的歌也不一樣。他們的起音盡管低沉,一開始也還是有要壓倒他人的意思,像深山的虎嘯掠過川壑。


    在風鎮,苗族是最大的族群。


    後來,彝族、布依族和苗族全部達成默契,他們輪流接續他者的聲息而唱,又認真地互相傾聽。歌聲如泣如訴,滴落的眼淚在月光裏像水銀一樣聚集、流淌,從中街到下街,大路變成銀色的河。


    鎮上參與守夜的漢人們,一直在聊天、爭執。他們吃,不停地吃。他們嗑下的各種果皮,堆成了小山。


    哥哥一直在給大家做吃食,他已經掏空所有儲存糧食和食物的陶罐,明顯地力不從心。茶水已經沒有味道,並且也倒盡了,幾隻茶壺裏都隻剩下殘渣。哥哥換了茶葉,但黃泥爐子裏的煤塊快燒燼了,火力不足,水一直燒不開。他一籌莫展,不知如何是好。一有人找他,他就更加慌張,不知所措。他臉頰上肺熱的淺紅,在燭光裏也看得見。他的雙手因為持續的低燒而發抖。


    我不再跟蹤那倆孩子。


    我回到一小群苗族婦女中。她們是午夜才來的,聚集在布依族男人們的旁邊。因為語言不通,她們和他們沒有交流,默默地坐在一邊。她們褐色緊繃的皮膚,毫無表情,將悲傷牢牢地控製住。


    和那些不停地消耗食物的男人相比,她們的莊重更接近我父親的靈魂。


    我不了解她們的悲傷。這些和土地一樣沉默的陌生女性,我在她們的眼睛裏、鼻翼旁、嘴角和鬢角,以及額頭,在她們容顏的所有細節,在凝固的表情裏,我揣測著,是否能找到我的奶奶,我的外婆,以及我母親的隱隱約約的存在。


    我想看更多陌生的守靈人的臉。


    他們的臉孔和表情,一定有我父親母親的影子,他們和他們一定彼此相關,否則,這些山裏人怎會走出森林、跳下崖畔、躍過河溝,來到這裏,在我父親的亡靈前團聚狂歡?


    我無法動彈,不僅僅因為悲傷。


    我困惑、迷惘,無法移動,全身發僵。


    離開人群,我便躲進裏屋,躲避死亡。


    我坐在裏間,望外間進來的光,那光是垂落在街麵上然後折射進窗戶和板壁縫隙的,不時有著玄妙的變化,我於其間,想象我父親的靈魂,是否會和他生前的音容一樣。


    我想,他的靈魂的形象,一定比他本人更為年輕。那是我童年和少年時期,也是他青年和中年時期的形象。


    靈魂若能相見,大概需要遠離俗世,需要寂靜和空曠。我靜靜地獨自候著。


    街麵上喧鬧,房間寧靜空曠,窗外的玉米林遮蔽了俗世光芒。父親的靈魂尚在,和我一樣,安寧,思索,無聲地歎息,漫長地吟哦。


    在父親閉目之前不久,那個他喜愛的詩人艾青,也剛剛在立夏那天合上了眼睛。不過,艾青的土地、火把、太陽、黎明,是我父親遙不可及的。我父親渺小又高貴的靈魂,更接近唐宋蘇李。我甚至聽見他在吟誦“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歸時綠水人家繞”。脫離了**的苦捱和曆史的憂傷,他享受靈魂輕盈飛揚。


    木板壁的縫隙透露一絲絲外間的光亮,房屋和房屋之間氣息融通,混合著塵土、石灰和陳年昆蟲屍體的氣息。我不清楚苗族人和布依人什麽時候才將父親安放入棺。


    老槐樹下的燭光和人影經窗戶投影在隆起的白被單上。父親的身材比我記憶裏的高大了很多,他躺下後比站立時更讓我感到震撼。


    在冥界和陽間的匯接處,被遮蓋的父親,或者正在腐朽,或將成為雪白的光,等待黎明到來時融入白晝,融入漫漫時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晝的紫夜的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籬並收藏晝的紫夜的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