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孤墳
婦人一路向南, 竟漸漸出了外城南薰門,向郊野走去。
東京城的冬天總是灰蒙蒙的,又因是黎明, 霧氣還未消散, 婦人踽踽獨行的背影籠罩在晨霧中, 看不太分明,十分容易跟丟。
阿寶和梁元敬不敢離她太近, 怕被發現, 就這樣提心吊膽地追了一程子路,婦人越走越偏僻, 最終在一條人跡罕至的小路旁停下。
“她來這麽偏的地方幹什麽?”阿寶自言自語。
“又走了, ”梁元敬側頭問她,“還跟麽?”
“跟。”
婦人停下來似乎隻是為了辨認方向,接下來, 她又揀了條向右的小徑行去。
這條路比之前的還要深幽偏僻,路邊雜草叢生, 荊棘密布, 林間霧氣彌漫, 鷓鴣叫得一聲比一聲淒厲,竟有一股陰寒之氣從腳心直升頭頂,讓人不寒而栗。
阿寶停下來, 看向梁元敬,目光中透著擔憂。
二人如今無須開口, 也能從眼神中解讀出彼此的意思,梁元敬知道她是在擔心他身體虛弱, 受不了林中寒氣, 便搖搖頭, 示意自己無事。
他們繼續跟蹤,隻不過跟的更加小心,還要提防不要被斜伸出來的樹枝掛到,萬幸這一次沒走多遠,婦人便在一個小土丘前停了下來。
梁元敬皺著眉,打量四周,低聲說:“這裏我似乎來過。”
“來過?”阿寶有些驚訝。
“嗯,很眼熟。”
阿寶嘴唇翕動,欲言又止,很想說些什麽,最終還是沒說出口。
二人看向婦人,隻見她繞著土丘除了半日的草,終於將上麵的野草都拔除幹淨了,這才揭開竹籃上蓋的碎花布,拿出一碟碟糕點來,依次擺在土丘前,接著她點燃香燭,自己拈了線香,拜了三拜,跪下去燒起紙錢。
梁元敬恍然大悟:“原來她是出城來饗墳……”
話說至一半,他猛地頓住了,腦中電光石火,突然明白了他們為何要沒頭沒腦地跟著一個陌生婦人,他瞪大眼睛,難以置信地看向阿寶。
阿寶點點頭,神色複雜地道:“你想的沒錯,那是我的墳。”
-
婦人祭拜完離開後,阿寶才和梁元敬從密林中走了出來。
墳包並不大,也不顯得多高,多半是雨水衝刷的緣故,墳前也沒有立碑,因為婦人才除過草,現在光禿禿的,若有人路過,絕對猜不到這是一座墳,而更可能將它當成隨處可見的土丘。
墳前還散落著些許未曾燃盡的黃紙錢,阿寶彎腰拾起起一片,拿在手中翻來覆去地看。
“燒這個真的有用嗎?為什麽我從來沒收到過?”
梁元敬沒有回答她。
她將紙錢扔了,拍掉手上沾的灰,坐在墳前,婦人的竹籃忘了拿走,她拈起碟中一塊金絲核桃糕嚐了口,饜足地眯起眼:“嗯,果然是她親手做的,還未忘記我的口味。”
梁元敬還在墳周四處走動,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
阿寶拿起一塊糕點,遞給他:“吃麽?”
“……”
梁元敬沒有接,而是說:“我記起何時來過此處了。”
“什麽時候?”阿寶邊吃邊問。
“去歲九月中,我與覺明小師父、餘老相攜入京,因耽擱了路程,途徑此處時,城門已經下鑰,無奈隻能夜宿野外,等第二日清晨再入城。”
梁元敬撫摸著墳前一棵樹的樹幹,喃喃道:“我還記得這株桃樹。”
手中這塊糕點,阿寶是怎麽也吃不下去了,她沉默著將吃剩的半塊糕碾成碎屑,忽問道:“那幅畫,你當時也帶了嗎?”
梁元敬一怔,點頭:“帶了。”
原來如此。
阿寶大概想明白是怎麽一回事了。
梁元敬趕路時途經她的墳,並在她的墳邊睡了一夜,那時她想必還是個孤魂野鬼,在四周渾渾噩噩地遊蕩,不知怎麽就附在了他的畫中,那幅畫上還沾有他的血。
接著,她就這麽一路跟著進了東京城,被困在箱籠裏,直到半年後一個春日,餘老偶然間打開那隻箱籠,將那幅藏在箱底多年的畫軸打開來,這才使她有窺見天日的這一天。
梁元敬單膝跪在墳前,顫抖著雙手摸上墳包,白皙的指尖沾上了濕土,陷進修剪整齊的指甲縫裏。
他像是有些茫然,又有些不敢相信,找了許久的墳塋,就這麽輕易地被找到了,而且在這更早的之前,他就已經見過了,命運是如此的捉弄人心,很多事情,竟然在許久以前便已經注定好了。
“梁元敬,你不要……”
不要為了她傷心,阿寶想說這句話,因為她已經死了,所以不要為她傷心,可她很快發現,這句話說出來,隻會令他更加難過。
好可憐,她想,好可憐的梁元敬。
天底下那麽多的小娘子,美麗的,溫柔的,善解人意的,他為什麽要偏偏喜歡上她這個死人呢?
阿寶心口發疼,站起身,想安慰一下他,卻背上一疼,一粒石頭恰巧砸在她的脊梁骨上。
阿寶回頭,看見婦人怒容滿麵地衝他們跑過來,邊跑便打手勢。
「你們是誰?想幹什麽?!」
更多的石頭砸過來,梁元敬立即將阿寶拉到身後,替她擋去大部分石頭。
阿寶怔怔地站在他背後,腦中一陣劇痛,眼前白光閃過,隻覺得這一幕說不出的熟悉,仿佛……很久以前,也有這麽一個人,將她護在懷中,用自己的脊背去迎接漫天飛雨似的石頭……
“阿寶。”
看不清麵容的少年趴在炕上,背後全是石頭砸出來的青紫,他攏緊肩頭衣衫,輕輕歎氣:“以後我和你阿哥不在時,不要再這樣了,不然受欺負了,沒人保護你。”
“你會不在嗎?”某個聲音這樣問。
這是什麽?
阿寶痛苦地敲打腦袋,這是哪裏來的記憶?
“別扔了……我們不是壞人,”梁元敬手忙腳亂地解釋,“對不起,我看不懂手語,你在說什麽……”
“她在說讓我們‘快滾’。”
阿寶從他背後走出來,眼神平靜地對婦人道:“好久不見,還記得我嗎?”
婦人準備扔石頭的手放了下去,目瞪口呆地看著她。
-
“你如今不在宮裏幹活了嗎?”阿寶問。
吳氏點點頭,打手勢道:「你死後沒幾日,我便被逐出了大內。」
“……”
「你和從前,長得有點不一樣了。」
“嗯,”阿寶摸上自己的臉,“畫的。”
「畫?」
吳氏一臉摸不著頭腦。
阿寶笑了笑:“你的重點難道不該是我怎麽還活著麽?”
「活著就好。」吳氏比劃著說。
阿寶莞爾:“果然,你還是跟以前一樣。”
吳氏第一次被派到她身邊伺候時,阿寶就覺得這啞巴宮人很奇怪,跟旁人不一樣,她從不喊她“娘娘”,隻以“你”相稱。
雖然那時阿寶已被褫奪皇後封號,貶為庶人,但畢竟是當過主子的人,該有的上下尊卑還是要有的,可吳氏卻並不把她當主子,卻也不折磨她,相反,還將她照顧得很好。
冷宮飲食不由禁中禦廚提供,自給自足,她的一日三餐都是吳氏做好的,阿寶病中胃口不好,一碗飯吃不了兩口,吳氏得知她愛吃糕,還特意學了做給她吃。
阿寶有幾次發高熱,燒得糊裏糊塗時,也是吳氏徹夜在床邊照料,絞了熱帕子替她擦虛汗,要不是有她在,阿寶興許都等不到自縊,便於病榻上一命歸西了。
因此就算知道吳氏是趙從的人,阿寶內心還是很感激她的。
“你這些年,一直都來祭拜我嗎?”阿寶問她。
「是。」
“你怎麽知道我葬在此處的?”
連司天監都沒有記錄她的陵寢位置,隻不過……這裏也確實不像是司天監會選的址就對了。
阿寶環顧四周,都懷疑當初葬她的人隻是隨便選了處空地,挖個坑就把她埋下去了,這連“陵寢”都稱不上,跟鄉下隨處可見的野墳差不多,隻比扔在亂葬崗曝屍荒野好一些。
吳氏比劃:「我問了馮都知,他告訴我的。」
阿寶皺眉:“所以確實是他負責我的下葬事宜?”
吳氏點頭:「那日你懸梁自盡,官家在最後一刻趕到,卻還是遲了,馮都知試了氣,薛美人也試了……」
“皇後,”阿寶糾正她,“人家現在是皇後了。”
「都說你已斷了氣,官家卻將你抱在懷中,不肯放手,一直說你還有氣,還活著,目光呆滯,胡言亂語,仿佛……」
她比劃至一半,便停了下來,似乎不好說出口。
阿寶卻已知道她要說什麽了,趙從神誌不清的樣子,今日淩晨她便見識過了。
吳氏繼續比劃:「薛美人……」
“皇後。”阿寶不厭其煩地提醒。
「她唯恐官家出事,便哄著官家放了手,馮都知趁機派人將你的屍身抬了下去。事後薛……她將我們所有的知情人召集到了一處,宣布即刻將你下葬,由馮都知安排具體事宜。我被關在偏殿裏,直到三日後才被放出來,薛……她給了我一筆銀子,便將我打發出宮了,至於其他宮人是不是和我一樣,我不清楚。」
阿寶點點頭,大概想明白了那日的情形。
她死得太突然,又是當著趙從的麵,不論他傷不傷心,至少……猝不及防是一定的。
而趙氏皇族似乎有一種祖傳的癔症,據說昔年太.祖彌留之際,就時常在睡夢中驚醒,夢醒後胡言亂語,太宗皇帝同是如此。
若要說症狀最典型的,自然還是當年的廢太子了。
祐安七年,廢太子瘋癲的情狀仿佛還曆曆在目,那一日,他不堪君父的責罵,竟當眾剝了衣裳,光著身子在禁庭裏狂奔,嚇得無數人為之變色,這也成了當時皇室的最大醜聞。
皇帝龍體關乎國運,趙從突然在宮人內侍麵前神經錯亂,不免讓人聯想起他那位瘋掉的兄長,此事一旦流傳出去,絕對是撼動大陳基業的大事,引起政變也不是沒可能的。
婦人一路向南, 竟漸漸出了外城南薰門,向郊野走去。
東京城的冬天總是灰蒙蒙的,又因是黎明, 霧氣還未消散, 婦人踽踽獨行的背影籠罩在晨霧中, 看不太分明,十分容易跟丟。
阿寶和梁元敬不敢離她太近, 怕被發現, 就這樣提心吊膽地追了一程子路,婦人越走越偏僻, 最終在一條人跡罕至的小路旁停下。
“她來這麽偏的地方幹什麽?”阿寶自言自語。
“又走了, ”梁元敬側頭問她,“還跟麽?”
“跟。”
婦人停下來似乎隻是為了辨認方向,接下來, 她又揀了條向右的小徑行去。
這條路比之前的還要深幽偏僻,路邊雜草叢生, 荊棘密布, 林間霧氣彌漫, 鷓鴣叫得一聲比一聲淒厲,竟有一股陰寒之氣從腳心直升頭頂,讓人不寒而栗。
阿寶停下來, 看向梁元敬,目光中透著擔憂。
二人如今無須開口, 也能從眼神中解讀出彼此的意思,梁元敬知道她是在擔心他身體虛弱, 受不了林中寒氣, 便搖搖頭, 示意自己無事。
他們繼續跟蹤,隻不過跟的更加小心,還要提防不要被斜伸出來的樹枝掛到,萬幸這一次沒走多遠,婦人便在一個小土丘前停了下來。
梁元敬皺著眉,打量四周,低聲說:“這裏我似乎來過。”
“來過?”阿寶有些驚訝。
“嗯,很眼熟。”
阿寶嘴唇翕動,欲言又止,很想說些什麽,最終還是沒說出口。
二人看向婦人,隻見她繞著土丘除了半日的草,終於將上麵的野草都拔除幹淨了,這才揭開竹籃上蓋的碎花布,拿出一碟碟糕點來,依次擺在土丘前,接著她點燃香燭,自己拈了線香,拜了三拜,跪下去燒起紙錢。
梁元敬恍然大悟:“原來她是出城來饗墳……”
話說至一半,他猛地頓住了,腦中電光石火,突然明白了他們為何要沒頭沒腦地跟著一個陌生婦人,他瞪大眼睛,難以置信地看向阿寶。
阿寶點點頭,神色複雜地道:“你想的沒錯,那是我的墳。”
-
婦人祭拜完離開後,阿寶才和梁元敬從密林中走了出來。
墳包並不大,也不顯得多高,多半是雨水衝刷的緣故,墳前也沒有立碑,因為婦人才除過草,現在光禿禿的,若有人路過,絕對猜不到這是一座墳,而更可能將它當成隨處可見的土丘。
墳前還散落著些許未曾燃盡的黃紙錢,阿寶彎腰拾起起一片,拿在手中翻來覆去地看。
“燒這個真的有用嗎?為什麽我從來沒收到過?”
梁元敬沒有回答她。
她將紙錢扔了,拍掉手上沾的灰,坐在墳前,婦人的竹籃忘了拿走,她拈起碟中一塊金絲核桃糕嚐了口,饜足地眯起眼:“嗯,果然是她親手做的,還未忘記我的口味。”
梁元敬還在墳周四處走動,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
阿寶拿起一塊糕點,遞給他:“吃麽?”
“……”
梁元敬沒有接,而是說:“我記起何時來過此處了。”
“什麽時候?”阿寶邊吃邊問。
“去歲九月中,我與覺明小師父、餘老相攜入京,因耽擱了路程,途徑此處時,城門已經下鑰,無奈隻能夜宿野外,等第二日清晨再入城。”
梁元敬撫摸著墳前一棵樹的樹幹,喃喃道:“我還記得這株桃樹。”
手中這塊糕點,阿寶是怎麽也吃不下去了,她沉默著將吃剩的半塊糕碾成碎屑,忽問道:“那幅畫,你當時也帶了嗎?”
梁元敬一怔,點頭:“帶了。”
原來如此。
阿寶大概想明白是怎麽一回事了。
梁元敬趕路時途經她的墳,並在她的墳邊睡了一夜,那時她想必還是個孤魂野鬼,在四周渾渾噩噩地遊蕩,不知怎麽就附在了他的畫中,那幅畫上還沾有他的血。
接著,她就這麽一路跟著進了東京城,被困在箱籠裏,直到半年後一個春日,餘老偶然間打開那隻箱籠,將那幅藏在箱底多年的畫軸打開來,這才使她有窺見天日的這一天。
梁元敬單膝跪在墳前,顫抖著雙手摸上墳包,白皙的指尖沾上了濕土,陷進修剪整齊的指甲縫裏。
他像是有些茫然,又有些不敢相信,找了許久的墳塋,就這麽輕易地被找到了,而且在這更早的之前,他就已經見過了,命運是如此的捉弄人心,很多事情,竟然在許久以前便已經注定好了。
“梁元敬,你不要……”
不要為了她傷心,阿寶想說這句話,因為她已經死了,所以不要為她傷心,可她很快發現,這句話說出來,隻會令他更加難過。
好可憐,她想,好可憐的梁元敬。
天底下那麽多的小娘子,美麗的,溫柔的,善解人意的,他為什麽要偏偏喜歡上她這個死人呢?
阿寶心口發疼,站起身,想安慰一下他,卻背上一疼,一粒石頭恰巧砸在她的脊梁骨上。
阿寶回頭,看見婦人怒容滿麵地衝他們跑過來,邊跑便打手勢。
「你們是誰?想幹什麽?!」
更多的石頭砸過來,梁元敬立即將阿寶拉到身後,替她擋去大部分石頭。
阿寶怔怔地站在他背後,腦中一陣劇痛,眼前白光閃過,隻覺得這一幕說不出的熟悉,仿佛……很久以前,也有這麽一個人,將她護在懷中,用自己的脊背去迎接漫天飛雨似的石頭……
“阿寶。”
看不清麵容的少年趴在炕上,背後全是石頭砸出來的青紫,他攏緊肩頭衣衫,輕輕歎氣:“以後我和你阿哥不在時,不要再這樣了,不然受欺負了,沒人保護你。”
“你會不在嗎?”某個聲音這樣問。
這是什麽?
阿寶痛苦地敲打腦袋,這是哪裏來的記憶?
“別扔了……我們不是壞人,”梁元敬手忙腳亂地解釋,“對不起,我看不懂手語,你在說什麽……”
“她在說讓我們‘快滾’。”
阿寶從他背後走出來,眼神平靜地對婦人道:“好久不見,還記得我嗎?”
婦人準備扔石頭的手放了下去,目瞪口呆地看著她。
-
“你如今不在宮裏幹活了嗎?”阿寶問。
吳氏點點頭,打手勢道:「你死後沒幾日,我便被逐出了大內。」
“……”
「你和從前,長得有點不一樣了。」
“嗯,”阿寶摸上自己的臉,“畫的。”
「畫?」
吳氏一臉摸不著頭腦。
阿寶笑了笑:“你的重點難道不該是我怎麽還活著麽?”
「活著就好。」吳氏比劃著說。
阿寶莞爾:“果然,你還是跟以前一樣。”
吳氏第一次被派到她身邊伺候時,阿寶就覺得這啞巴宮人很奇怪,跟旁人不一樣,她從不喊她“娘娘”,隻以“你”相稱。
雖然那時阿寶已被褫奪皇後封號,貶為庶人,但畢竟是當過主子的人,該有的上下尊卑還是要有的,可吳氏卻並不把她當主子,卻也不折磨她,相反,還將她照顧得很好。
冷宮飲食不由禁中禦廚提供,自給自足,她的一日三餐都是吳氏做好的,阿寶病中胃口不好,一碗飯吃不了兩口,吳氏得知她愛吃糕,還特意學了做給她吃。
阿寶有幾次發高熱,燒得糊裏糊塗時,也是吳氏徹夜在床邊照料,絞了熱帕子替她擦虛汗,要不是有她在,阿寶興許都等不到自縊,便於病榻上一命歸西了。
因此就算知道吳氏是趙從的人,阿寶內心還是很感激她的。
“你這些年,一直都來祭拜我嗎?”阿寶問她。
「是。」
“你怎麽知道我葬在此處的?”
連司天監都沒有記錄她的陵寢位置,隻不過……這裏也確實不像是司天監會選的址就對了。
阿寶環顧四周,都懷疑當初葬她的人隻是隨便選了處空地,挖個坑就把她埋下去了,這連“陵寢”都稱不上,跟鄉下隨處可見的野墳差不多,隻比扔在亂葬崗曝屍荒野好一些。
吳氏比劃:「我問了馮都知,他告訴我的。」
阿寶皺眉:“所以確實是他負責我的下葬事宜?”
吳氏點頭:「那日你懸梁自盡,官家在最後一刻趕到,卻還是遲了,馮都知試了氣,薛美人也試了……」
“皇後,”阿寶糾正她,“人家現在是皇後了。”
「都說你已斷了氣,官家卻將你抱在懷中,不肯放手,一直說你還有氣,還活著,目光呆滯,胡言亂語,仿佛……」
她比劃至一半,便停了下來,似乎不好說出口。
阿寶卻已知道她要說什麽了,趙從神誌不清的樣子,今日淩晨她便見識過了。
吳氏繼續比劃:「薛美人……」
“皇後。”阿寶不厭其煩地提醒。
「她唯恐官家出事,便哄著官家放了手,馮都知趁機派人將你的屍身抬了下去。事後薛……她將我們所有的知情人召集到了一處,宣布即刻將你下葬,由馮都知安排具體事宜。我被關在偏殿裏,直到三日後才被放出來,薛……她給了我一筆銀子,便將我打發出宮了,至於其他宮人是不是和我一樣,我不清楚。」
阿寶點點頭,大概想明白了那日的情形。
她死得太突然,又是當著趙從的麵,不論他傷不傷心,至少……猝不及防是一定的。
而趙氏皇族似乎有一種祖傳的癔症,據說昔年太.祖彌留之際,就時常在睡夢中驚醒,夢醒後胡言亂語,太宗皇帝同是如此。
若要說症狀最典型的,自然還是當年的廢太子了。
祐安七年,廢太子瘋癲的情狀仿佛還曆曆在目,那一日,他不堪君父的責罵,竟當眾剝了衣裳,光著身子在禁庭裏狂奔,嚇得無數人為之變色,這也成了當時皇室的最大醜聞。
皇帝龍體關乎國運,趙從突然在宮人內侍麵前神經錯亂,不免讓人聯想起他那位瘋掉的兄長,此事一旦流傳出去,絕對是撼動大陳基業的大事,引起政變也不是沒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