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蘅蕪(三)
梁泓進宮後, 果然被李婉戲弄了許多次。
趙從時常大笑著來她這裏,說他的婉娘今日又想出了什麽鬼主意,將梁泓折騰得有多麽狼狽。
薛蘅有一次經過禦花苑時, 也曾見到過他們, 李婉命小丫頭們將梁泓的官帽偷偷摘了, 藏在裙子底下, 害得他到處找。
她驚訝地發現,昔日那種無憂無慮的大笑又回到了李婉的臉上,她拍案狂笑,樂得東倒西歪, 險些摔下椅去, 絲毫沒有皇後應有的端莊作派。
更令她驚訝的是, 她竟在梁泓看向李婉的眼神中,看出了一種隱忍克製的感情。
薛蘅頓時悚然而驚, 慌忙轉身回宮,一路心髒砰砰亂蹦,懷疑自己無意間促成了一件事情, 一件非常非常糟糕的事情。
她的預料沒有錯, 一日午後, 趙從心事重重地走入她的寢閣, 一言不發, 直到當夜睡下時,他才在黑暗中忽然開口:“她讓梁泓教她拆蟹。”
薛蘅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
躊躇之際, 又聽他說:“朕說要教她, 她從來就不肯學。”
帝王的疑心一旦冒出頭來, 便隻會越來越熾盛, 沒有消弭的時刻。
薛蘅從一開始就知道, 李婉腹中那個孩子保不住,國朝不能有一個血脈正統性受到質疑的皇子,更不能出一位不貞的皇後,趙從絕不會給李婉生下孩子的機會。
隻是聰明如薛蘅,到底也沒有想到,他竟是讓她來做了這個惡人。
李婉血崩小產的消息傳來時,她匆匆趕去了禦藥局,在一株柿子樹下,她見到了梁泓。
他失魂落魄地坐在禦藥局院門的青石階上,汗流浹背,滿手鮮血,兩條手臂控製不住地顫抖著,官袍襟口處的衣料還殘缺了一塊,露出裏麵的雪白中衣,也沾了血。
“他怎麽了?”她詢問一名內侍。
內侍告訴她,皇後出事時,是梁泓第一時間將她抱來禦藥局救治,從禦花苑跑來的一路上,他沒有停下來休息過哪怕一次,手臂承重太過,這才哆嗦不止。
薛蘅聞言垂眸,靜靜地打量著那石階上坐著的人。
他分明如此清瘦,是文人的體格,皇後懷胎七月,身子沉重,那麽遙遠的距離,真不知他是如何一口氣抱著她跑到這裏的。
她跨過門檻,走入禦藥局,恰好聽見趙從正大發雷霆,因為禦醫們告訴他,皇後娘娘失了太多血,不僅腹中孩子保不住,就連她自己也有垂危之兆。
趙從又驚又怒,揚言若救不回皇後,就讓他們這群庸醫陪葬。
一群禦醫抖若篩糠地跪在地上,誰也不敢抬頭。
薛蘅在一旁袖手看著,忽然又有點弄不懂他了,不是他要打掉皇後腹中之子的嗎?
那如今的局麵,他早該料到才是,為何眼下又一副毫不知情的樣子。
興許是謊言說了太多次,便連自己都騙過去了。
一夜兵荒馬亂地過去,李婉命大,最終活著從產床上下來了,她的孩子便沒那麽幸運了,趙從匆匆看過一眼,就讓人拿下去安葬了。
他在床邊寸步不離守著李婉,一夜未曾合眼,天亮時,胡子拉碴地來到她的寢殿,手中還握著一團緋紅布料,已被他揉得起了褶皺。
他將那塊布拿給她看,薛蘅便知道,梁泓不可再留在東京了。
三日後,她讓人將梁泓宣進了宮。
梁泓來時,眸中是帶著光的,隻是看到她的第一眼,那縷光便迅速地寂滅下去了。
“怎麽?梁先生以為,傳召你的人是皇後麽?”
她泡著茶,好整以暇地問他。
他沒有說話,隻是向她拱手行了一禮。
薛蘅說:“你離開東京罷,即刻便走,不要逗留。”
梁泓震驚地抬起眼。
她抿一口杯中茶,淡淡道:“先生可知,這世上有一種情誼,是永遠也無法訴之於口的,隻能深埋於心,因為一旦說出來,隻會害死那個人。是要繼續留在東京害死她,還是辭官離開,先生自己抉擇罷,我言盡於此。”
她將那塊紅色布料交到他手中。
梁泓垂著頭,眼睫濃密,看不出眸中情緒,隻能見他握著那塊紅布,五指漸次收緊,直至指關節都泛出青白。
過了良久,薛蘅才聽見他啞聲問:“為何……”
“你是想問我,為何要告訴你這件事?”她徑直打斷。
梁泓一愣,點點頭。
薛蘅捧著熱茶,看著茶霧嫋嫋上升,漫不經心地說:“你就當是我心腸歹毒,見不得她好罷,隻因我知道,這世上若說有誰是真正愛著她的,除了你之外,沒有第二人了。”
翌日,梁泓因父染疾,上疏請辭,趙從沒有挽留,朱筆禦批,允準了他辭官致仕,回歸鄉裏。
那時的他們誰也沒有想到,等他五年之後,再次重返東京時,卻已是物是人非,斯人已逝了。
命運便是如此的殘忍,隻要行差踏錯一步,便再難回頭。
歲月的大手一揮,光陰轉瞬而逝。
太初十二年,太子永淳慌慌張張地跑進坤寧殿,身後似有猛虎在追,撲通一下跪倒在她跟前,抱著她的雙腿,驚恐哭喊:“嬢嬢,救救兒臣!爹爹他要殺了我!!”
他是祝美人的孩子,永寧四年,祝美人分娩後因產褥熱去世,隻留下這唯一的血脈。
皇子不能無人照拂,趙從便將他寄養在了她的膝下,去歲剛被封為太子,可他遠沒有一朝太子應有的修養,終究是不成器,長得也不像他的生母,昔年他的母親眉眼間還有點肖似廢後李氏,到了他身上,那一丁點神似都稀釋得無影無蹤了。
世間又有誰能有幸和李氏長得相像呢?
這麽多年了,薛蘅從未見過比李婉還要美麗的女子,她大概明白,官家和梁泓為何會那麽喜愛她了,祝美人說到底,也不及她的十分之一,不過是個寂寞時聊以慰藉的影子罷了。
薛蘅讓侍女拉開太子,發現他頸間有一圈紅腫淤痕,似被人掐出來的,便問道:“發生了何事?慢慢說,不要著急。”
太子還有些心有餘悸,蒼白著臉色道:“爹爹……爹爹他瘋了,他想掐死我……”
“太子殿下,還請慎言。”一旁的侍女嚴厲地打斷。
太子頓時閉了嘴,訥訥地不敢張口了。
薛蘅沉默地坐著,未發一言。
自李氏故去後,官家便時時神智錯亂,有時無故狂笑,有時又掩麵慟哭,大多時候都癡癡惘惘的,在玉清昭應宮煉丹修道,說要去揚州,去找他的婉娘,瘋症一年比一年重,如今已經藥石無靈,身旁的人大多隻是哄著勸著而已,除去平日上朝之外,臣僚百官的奏疏劄子都是薛蘅在批閱。
他也許堅持不了多久了,她的腦海中忽然閃過這樣一個大逆不道的念頭。
正在這時,禦前伺候的一個小黃門過來了,侍女問過他什麽事後,臉色登時大變,走到薛蘅身邊,低頭在她耳畔小聲說了一句話。
“天子大漸。”
薛蘅眼睫一顫,手上那隻磁州窯茶盞便摔落下去,潑了她一膝蓋的熱茶。
玉清昭應宮內昏暗一片,因為趙從畏光,窗子全被木板釘了起來,室內不通風,彌漫著一股腐朽難聞的味道,氣氛也是壓抑沉重。
薛蘅來時,馮益全正癱坐在階上,嚎啕大哭不止,見她出現,立即膝行上前,拽著她的裙擺哭求道:“娘娘!您最心善仁慈!您是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您救救老奴罷!老奴日後一定當牛做馬報答您啊!”
說完又給她磕頭,磕得額頭迸裂,血濺長階。
旁邊的內侍忙拉住他,頭疼地勸道:“馮都知,您這又是何苦,能給天子殉葬,那是無上榮光,多少人求也求不來的……”
“狗屁榮光!換給你,你試試!”
“哎呦,咱們做奴才的,這話可說不得呐……”
馮益全破口大罵,懶得再搭理他,繼續給薛蘅磕頭,磕得烏紗帽也掉落下去了,露出滿頭花白的發絲。
自永寧四年以來,這位曾經叱吒內廷的大璫便不知為何精神不濟,屢屢狂呼有鬼,更不敢行夜路,無論白天黑夜,屋子裏燭火不熄。
長時間的折磨令他蒼老了數倍,已經無法在禦前伺候了,趙從著令他退休養老,現如今,他在宮中隻是個有名無權的老人,就連沒有品級的小黃門亦可隨意欺辱他。
薛蘅躬下身,盯著他渾濁的眼珠,淡淡地說:“自你下令活埋李氏的那一天起,就早該料到會有這一日才對。馮都知,一路走好。”
馮益全聞言一愣,她已經抬步離開。
身後傳來他撕心裂肺的哭喊:“老奴做這一切都是為了娘娘!為了官家!為了大陳的萬世基業!老奴的忠心,天地可證!日月可鑒!皇後娘娘,您不能不管我啊……”
侍女猶豫地問:“娘娘,要不要奴婢去……”
“不用,”薛蘅淡聲拒絕,眼底浮現一絲譏誚,“瘋犬臨死之際的亂吠罷了,無須理會。”
她步入寢殿。
殿內愈發昏暗了,燭火搖曳,天子暮氣沉沉地躺在明黃帷帳後,兩鬢如霜,眼底青黑,他如今也不過才四十來歲,卻已顯出油盡燈枯之態。
薛蘅在床沿坐下,摘了帕子,替他擦額上的虛汗,忽被他一手擒住手腕,雙眸睜開,竟是殺氣畢現。
“三娘,你告訴朕,當年是你下令,讓馮益全將婉娘釘在棺木中悶死的麽?”
瘋了這麽多年,他終於是清醒了一回,肯承認那人已經死了,不再自欺欺人了。
薛蘅的手腕被他攥得生疼,卻依然麵色平靜無波,一如她平時。
“官家心中已有定論了,不是麽?”
她風輕雲淡地反問。
殿內靜謐無聲,一時間,隻能聽見熏籠中銀絲炭爆開時的“嗶剝”聲響,時間仿佛停滯下來,過去很久很久,有一瞬間,薛蘅很確定,趙從確實是想殺死她的,但他最終隻是放開了她的手。
“下去罷。”他疲憊地閉上眼睛。
退至門口時,帳幔後又傳來他氣息微弱的聲音:“太子粗蠢頑劣,你要多悉心教導,大陳的將來,朕就交到你手裏了。”
“是。”
薛蘅跪下,舉手加額,行三跪九叩之禮。
太初十二年隆冬,天子暴殂於玉清昭應宮,年四十七,在位共二十年,群臣上諡號睿明文惠孝皇帝,廟號世宗。次年十月十三日,葬於西京昭陵,遺詔中立九子永淳為帝,尊皇後薛氏為皇太後,輔佐幼主登基,追封廢後李氏為皇後,諡號明懿,生前衣冠與帝同葬昭陵。
是年,十三歲的趙永淳即位,更名為“謨”,次年改元道衝,是為陳孝宗,大陳朝從此進入孝宗時代,同時也開啟了薛太後長達二十年的臨朝聽政生涯。
光陰流轉,琉璃瓦上的積雪落了又化,轉眼又是幾十年彈指而過。
薛蘅逝世那日,是嘉定七年的仲秋,這一年,她已經七十二歲,成了太皇太後,在位的皇帝是孝宗的兒子,她的孫子。
兒孫們都圍繞在她的床榻前,她瞪著金絲繡花的帳頂,忽然想起很多年前的一個冬日清晨,簷下細雪紛紛,她披著一件白狐狸毛織就的鶴氅,頭上戴了雪帽,踏著軟羊皮小香靴,手捧朱漆描金暖爐,穿過積雪深深的庭院,來到二姐的閨閣。
彼時她被父親的馬鞭抽得鮮血淋漓,後背沒一塊好皮,隻能趴在榻上養傷,臉頰上頂起來兩個包,獻寶似的把一個紙包從枕下掏出來,拿給她看。
廉價、粗製濫造、下等人才愛吃的糖,染出來的顏色卻瑰麗異常,二姐捧在手心,如同捧的是一塊稀世珍寶,眉眼間洋溢的全是幸福。
“有人特意為你買過糖麽?”
她得意洋洋問。
梁泓進宮後, 果然被李婉戲弄了許多次。
趙從時常大笑著來她這裏,說他的婉娘今日又想出了什麽鬼主意,將梁泓折騰得有多麽狼狽。
薛蘅有一次經過禦花苑時, 也曾見到過他們, 李婉命小丫頭們將梁泓的官帽偷偷摘了, 藏在裙子底下, 害得他到處找。
她驚訝地發現,昔日那種無憂無慮的大笑又回到了李婉的臉上,她拍案狂笑,樂得東倒西歪, 險些摔下椅去, 絲毫沒有皇後應有的端莊作派。
更令她驚訝的是, 她竟在梁泓看向李婉的眼神中,看出了一種隱忍克製的感情。
薛蘅頓時悚然而驚, 慌忙轉身回宮,一路心髒砰砰亂蹦,懷疑自己無意間促成了一件事情, 一件非常非常糟糕的事情。
她的預料沒有錯, 一日午後, 趙從心事重重地走入她的寢閣, 一言不發, 直到當夜睡下時,他才在黑暗中忽然開口:“她讓梁泓教她拆蟹。”
薛蘅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
躊躇之際, 又聽他說:“朕說要教她, 她從來就不肯學。”
帝王的疑心一旦冒出頭來, 便隻會越來越熾盛, 沒有消弭的時刻。
薛蘅從一開始就知道, 李婉腹中那個孩子保不住,國朝不能有一個血脈正統性受到質疑的皇子,更不能出一位不貞的皇後,趙從絕不會給李婉生下孩子的機會。
隻是聰明如薛蘅,到底也沒有想到,他竟是讓她來做了這個惡人。
李婉血崩小產的消息傳來時,她匆匆趕去了禦藥局,在一株柿子樹下,她見到了梁泓。
他失魂落魄地坐在禦藥局院門的青石階上,汗流浹背,滿手鮮血,兩條手臂控製不住地顫抖著,官袍襟口處的衣料還殘缺了一塊,露出裏麵的雪白中衣,也沾了血。
“他怎麽了?”她詢問一名內侍。
內侍告訴她,皇後出事時,是梁泓第一時間將她抱來禦藥局救治,從禦花苑跑來的一路上,他沒有停下來休息過哪怕一次,手臂承重太過,這才哆嗦不止。
薛蘅聞言垂眸,靜靜地打量著那石階上坐著的人。
他分明如此清瘦,是文人的體格,皇後懷胎七月,身子沉重,那麽遙遠的距離,真不知他是如何一口氣抱著她跑到這裏的。
她跨過門檻,走入禦藥局,恰好聽見趙從正大發雷霆,因為禦醫們告訴他,皇後娘娘失了太多血,不僅腹中孩子保不住,就連她自己也有垂危之兆。
趙從又驚又怒,揚言若救不回皇後,就讓他們這群庸醫陪葬。
一群禦醫抖若篩糠地跪在地上,誰也不敢抬頭。
薛蘅在一旁袖手看著,忽然又有點弄不懂他了,不是他要打掉皇後腹中之子的嗎?
那如今的局麵,他早該料到才是,為何眼下又一副毫不知情的樣子。
興許是謊言說了太多次,便連自己都騙過去了。
一夜兵荒馬亂地過去,李婉命大,最終活著從產床上下來了,她的孩子便沒那麽幸運了,趙從匆匆看過一眼,就讓人拿下去安葬了。
他在床邊寸步不離守著李婉,一夜未曾合眼,天亮時,胡子拉碴地來到她的寢殿,手中還握著一團緋紅布料,已被他揉得起了褶皺。
他將那塊布拿給她看,薛蘅便知道,梁泓不可再留在東京了。
三日後,她讓人將梁泓宣進了宮。
梁泓來時,眸中是帶著光的,隻是看到她的第一眼,那縷光便迅速地寂滅下去了。
“怎麽?梁先生以為,傳召你的人是皇後麽?”
她泡著茶,好整以暇地問他。
他沒有說話,隻是向她拱手行了一禮。
薛蘅說:“你離開東京罷,即刻便走,不要逗留。”
梁泓震驚地抬起眼。
她抿一口杯中茶,淡淡道:“先生可知,這世上有一種情誼,是永遠也無法訴之於口的,隻能深埋於心,因為一旦說出來,隻會害死那個人。是要繼續留在東京害死她,還是辭官離開,先生自己抉擇罷,我言盡於此。”
她將那塊紅色布料交到他手中。
梁泓垂著頭,眼睫濃密,看不出眸中情緒,隻能見他握著那塊紅布,五指漸次收緊,直至指關節都泛出青白。
過了良久,薛蘅才聽見他啞聲問:“為何……”
“你是想問我,為何要告訴你這件事?”她徑直打斷。
梁泓一愣,點點頭。
薛蘅捧著熱茶,看著茶霧嫋嫋上升,漫不經心地說:“你就當是我心腸歹毒,見不得她好罷,隻因我知道,這世上若說有誰是真正愛著她的,除了你之外,沒有第二人了。”
翌日,梁泓因父染疾,上疏請辭,趙從沒有挽留,朱筆禦批,允準了他辭官致仕,回歸鄉裏。
那時的他們誰也沒有想到,等他五年之後,再次重返東京時,卻已是物是人非,斯人已逝了。
命運便是如此的殘忍,隻要行差踏錯一步,便再難回頭。
歲月的大手一揮,光陰轉瞬而逝。
太初十二年,太子永淳慌慌張張地跑進坤寧殿,身後似有猛虎在追,撲通一下跪倒在她跟前,抱著她的雙腿,驚恐哭喊:“嬢嬢,救救兒臣!爹爹他要殺了我!!”
他是祝美人的孩子,永寧四年,祝美人分娩後因產褥熱去世,隻留下這唯一的血脈。
皇子不能無人照拂,趙從便將他寄養在了她的膝下,去歲剛被封為太子,可他遠沒有一朝太子應有的修養,終究是不成器,長得也不像他的生母,昔年他的母親眉眼間還有點肖似廢後李氏,到了他身上,那一丁點神似都稀釋得無影無蹤了。
世間又有誰能有幸和李氏長得相像呢?
這麽多年了,薛蘅從未見過比李婉還要美麗的女子,她大概明白,官家和梁泓為何會那麽喜愛她了,祝美人說到底,也不及她的十分之一,不過是個寂寞時聊以慰藉的影子罷了。
薛蘅讓侍女拉開太子,發現他頸間有一圈紅腫淤痕,似被人掐出來的,便問道:“發生了何事?慢慢說,不要著急。”
太子還有些心有餘悸,蒼白著臉色道:“爹爹……爹爹他瘋了,他想掐死我……”
“太子殿下,還請慎言。”一旁的侍女嚴厲地打斷。
太子頓時閉了嘴,訥訥地不敢張口了。
薛蘅沉默地坐著,未發一言。
自李氏故去後,官家便時時神智錯亂,有時無故狂笑,有時又掩麵慟哭,大多時候都癡癡惘惘的,在玉清昭應宮煉丹修道,說要去揚州,去找他的婉娘,瘋症一年比一年重,如今已經藥石無靈,身旁的人大多隻是哄著勸著而已,除去平日上朝之外,臣僚百官的奏疏劄子都是薛蘅在批閱。
他也許堅持不了多久了,她的腦海中忽然閃過這樣一個大逆不道的念頭。
正在這時,禦前伺候的一個小黃門過來了,侍女問過他什麽事後,臉色登時大變,走到薛蘅身邊,低頭在她耳畔小聲說了一句話。
“天子大漸。”
薛蘅眼睫一顫,手上那隻磁州窯茶盞便摔落下去,潑了她一膝蓋的熱茶。
玉清昭應宮內昏暗一片,因為趙從畏光,窗子全被木板釘了起來,室內不通風,彌漫著一股腐朽難聞的味道,氣氛也是壓抑沉重。
薛蘅來時,馮益全正癱坐在階上,嚎啕大哭不止,見她出現,立即膝行上前,拽著她的裙擺哭求道:“娘娘!您最心善仁慈!您是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您救救老奴罷!老奴日後一定當牛做馬報答您啊!”
說完又給她磕頭,磕得額頭迸裂,血濺長階。
旁邊的內侍忙拉住他,頭疼地勸道:“馮都知,您這又是何苦,能給天子殉葬,那是無上榮光,多少人求也求不來的……”
“狗屁榮光!換給你,你試試!”
“哎呦,咱們做奴才的,這話可說不得呐……”
馮益全破口大罵,懶得再搭理他,繼續給薛蘅磕頭,磕得烏紗帽也掉落下去了,露出滿頭花白的發絲。
自永寧四年以來,這位曾經叱吒內廷的大璫便不知為何精神不濟,屢屢狂呼有鬼,更不敢行夜路,無論白天黑夜,屋子裏燭火不熄。
長時間的折磨令他蒼老了數倍,已經無法在禦前伺候了,趙從著令他退休養老,現如今,他在宮中隻是個有名無權的老人,就連沒有品級的小黃門亦可隨意欺辱他。
薛蘅躬下身,盯著他渾濁的眼珠,淡淡地說:“自你下令活埋李氏的那一天起,就早該料到會有這一日才對。馮都知,一路走好。”
馮益全聞言一愣,她已經抬步離開。
身後傳來他撕心裂肺的哭喊:“老奴做這一切都是為了娘娘!為了官家!為了大陳的萬世基業!老奴的忠心,天地可證!日月可鑒!皇後娘娘,您不能不管我啊……”
侍女猶豫地問:“娘娘,要不要奴婢去……”
“不用,”薛蘅淡聲拒絕,眼底浮現一絲譏誚,“瘋犬臨死之際的亂吠罷了,無須理會。”
她步入寢殿。
殿內愈發昏暗了,燭火搖曳,天子暮氣沉沉地躺在明黃帷帳後,兩鬢如霜,眼底青黑,他如今也不過才四十來歲,卻已顯出油盡燈枯之態。
薛蘅在床沿坐下,摘了帕子,替他擦額上的虛汗,忽被他一手擒住手腕,雙眸睜開,竟是殺氣畢現。
“三娘,你告訴朕,當年是你下令,讓馮益全將婉娘釘在棺木中悶死的麽?”
瘋了這麽多年,他終於是清醒了一回,肯承認那人已經死了,不再自欺欺人了。
薛蘅的手腕被他攥得生疼,卻依然麵色平靜無波,一如她平時。
“官家心中已有定論了,不是麽?”
她風輕雲淡地反問。
殿內靜謐無聲,一時間,隻能聽見熏籠中銀絲炭爆開時的“嗶剝”聲響,時間仿佛停滯下來,過去很久很久,有一瞬間,薛蘅很確定,趙從確實是想殺死她的,但他最終隻是放開了她的手。
“下去罷。”他疲憊地閉上眼睛。
退至門口時,帳幔後又傳來他氣息微弱的聲音:“太子粗蠢頑劣,你要多悉心教導,大陳的將來,朕就交到你手裏了。”
“是。”
薛蘅跪下,舉手加額,行三跪九叩之禮。
太初十二年隆冬,天子暴殂於玉清昭應宮,年四十七,在位共二十年,群臣上諡號睿明文惠孝皇帝,廟號世宗。次年十月十三日,葬於西京昭陵,遺詔中立九子永淳為帝,尊皇後薛氏為皇太後,輔佐幼主登基,追封廢後李氏為皇後,諡號明懿,生前衣冠與帝同葬昭陵。
是年,十三歲的趙永淳即位,更名為“謨”,次年改元道衝,是為陳孝宗,大陳朝從此進入孝宗時代,同時也開啟了薛太後長達二十年的臨朝聽政生涯。
光陰流轉,琉璃瓦上的積雪落了又化,轉眼又是幾十年彈指而過。
薛蘅逝世那日,是嘉定七年的仲秋,這一年,她已經七十二歲,成了太皇太後,在位的皇帝是孝宗的兒子,她的孫子。
兒孫們都圍繞在她的床榻前,她瞪著金絲繡花的帳頂,忽然想起很多年前的一個冬日清晨,簷下細雪紛紛,她披著一件白狐狸毛織就的鶴氅,頭上戴了雪帽,踏著軟羊皮小香靴,手捧朱漆描金暖爐,穿過積雪深深的庭院,來到二姐的閨閣。
彼時她被父親的馬鞭抽得鮮血淋漓,後背沒一塊好皮,隻能趴在榻上養傷,臉頰上頂起來兩個包,獻寶似的把一個紙包從枕下掏出來,拿給她看。
廉價、粗製濫造、下等人才愛吃的糖,染出來的顏色卻瑰麗異常,二姐捧在手心,如同捧的是一塊稀世珍寶,眉眼間洋溢的全是幸福。
“有人特意為你買過糖麽?”
她得意洋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