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身份揭開
替身三年不走心,分手權臣急紅眼 作者:紫紅團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兒?娘娘恕罪,微臣無能,大千世界無所不有,微臣還未能了解這一塊。”
扭頭,皇貴妃又看向了司朝:
“這位公子?”
“娘娘,在下才疏學淺,實無法為娘娘解惑。”
笑話,禦醫都解釋不了的事兒他怎麽能懂?
要不是這個女人跟北堂翼有關,他連話都不想多說。
“嗬~”
撫著漂亮的指甲挑了挑眉,皇貴妃隨即又慢悠悠地看向了主位:
“聖上,咱今個也算是開了眼了呢。就是這二夫人似乎也挺苦命的,今日辛辛苦苦最後卻鬧了這麽一出,聖上寬容定然不會過多計較,也不知道這回去……”
皇貴妃言語雖然針鋒相對、也不怎麽好聽,但說到這兒,大多數人都聽出來了,她這是想替慕連枝求情。
而且這事兒嚴格說起來,不管是否失誤,的確也不該怪在她身上。
一來,她本來就在計劃之外,二來,她的表演其實沒問題,再者,她其實也算離場了,但聖意難測,再加上自己已經半攪進這渾水裏了,皇貴妃不得不開口。
她也不想多生事端或者以後再留下什麽把柄隱患。
上次七夕宴破壞她兒子好事的就是這家人,私心裏她根本就不待見這家人,對慕連枝也談不上喜惡。要不是蕭廷瑞這些時日消沉落寞地可怕,他又幾次開口求她、還說她就是他找了許久的救命恩人,她根本就不會多餘開這個口。
好在這女人剛剛也算給她爭臉,不算太虧。
不過,慕連枝是慕連枝,侯府是侯府,皇貴妃心裏分地門清,也聰明地幾句話就表明了立場。
這樣就是皇帝就是有什麽懷疑,也不至於把她跟平勇侯府扯上關係。
皇貴妃的針對雖然很明顯,卻也不是無的放矢,事實上,皇帝反倒就喜歡她這快人快語的性子。
聖上一個沉思的功夫,另一邊皇後也開了口:
“聖上,學海無涯,沒聽過沒見過的事兒不代表不存在,臣妾倒是覺得這其實不算什麽,甚至不失為一樁美事。”
“正是聖上賢德仁孝,百姓才會效仿,二夫人能對老夫人這般掏心掏肺恰恰說明侯府家風優良,上賢才能下孝,您說呢?”
“何不再問問老夫人?興許還有我們都不知道的內情。”
“家事國事天下事,哪樣不是聖上的事兒?權當開眼界了。”
點頭,皇帝也道:
“皇後說地也在理。”
撇了撇嘴,皇貴妃沒再爭辯什麽,這也是她另一個聰明的地方,從不會明麵上跟皇後一較高下,看她的態度,皇貴妃大概也猜出了一二,大概率又是準備賣侯府好了。
誰不知道她恨不得把所有人都拉到太子陣營下,擴充自己的勢力。
她也想,但她從不會當著聖上的麵。
隻是平勇侯府,以前似乎還真沒注意……
如是想著,皇貴妃也又坐直身體,豎起了耳朵。
此時,老夫人也隻能硬著頭皮又回道:
“回聖上、皇後娘娘的話,具體的老身著實也說不明白,隻是大概猜測會不會是因為她是出自醫學家庭,父親又曾是大夫,可能服用過什麽特殊藥物或者從小接觸藥物較多導致的也說不定。”
“這些隻是老身大概的猜測。”
“家裏也曾問過那位遊方郎中,他、他隻說是秘方,不方便多言。”
“聖上恕罪,老身一介病婦,了解的大概也隻有這麽多。”
“原來如此。”
皇帝出聲,下意識地又看了下台下的禦醫,見他也點頭,他便也沒再多問,就在此時,皇貴妃突然又插了句嘴:
“不知是哪位醫學世家這般厲害?遊方郎中姓什名誰啊?”
這次皇貴妃真不是故意找茬了,話一出口,她又端正地回身給皇帝也解釋了下:
“聖上勿怪臣妾好奇,其實是臣妾一直覺得二夫人有點眼熟,像在哪裏見過似的,您也知道臣妾禮佛路上曾不慎中暑、獲人搭救,這兩年一直感念那位恩人。”
當年四皇子的遭遇她知道後便一直也以這個借口在幫他找尋,習慣性地就養成了她對學醫的奇人異士的好奇。
其實,她針鋒相對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想確定這遊方郎中到底存不存在。
“這都成了臣妾的一樁心事了,遇到家裏學醫的就想要追根究底,還請聖上見諒。”
“愛妃心善、知恩圖報,朕都明白。”
安撫地看了皇貴妃一眼,皇帝的視線又轉向了侯府老夫人:
“老夫人知道多少就說一說吧,也算是了了貴妃的一樁心事。”
原本刻意避開了慕連枝的姓氏也沒提前禦醫的字眼就是不想讓人多關注她,老夫人怎麽也沒想到還是沒免了這一遭。
跟薑氏交換了個眼神,很是無力她卻也隻能道:
“回聖上,她是前禦醫慕仁之女,慕太醫雖然因故提前退離、也不再行醫,但據說從事的生意裏多多少少還是有與藥材相關的。”
“至於那位遊方郎中,是個老乞丐的模樣,胡子拉碴養貓不好形容,他離開時自稱無名,老身也不知道他是沒有名字還是叫無名……”
回著話,老太太心裏卻各種念阿彌陀佛,她也不想借無名大師的名兒,但據悉他近百年來唯一一位習得前聖教真傳的大師,一直遊曆各國,聲名遠揚,但大概十多年前就已經消失無蹤了。
老夫人並沒見過,但卻知道他每次出現樣子都不一樣。
四國國君都曾派人找尋,但每個人得到的消息都不盡相同,有人說他避世隱居了,也有人說他是被某位國君軟禁了,真相不得而知,但這個人消失了還不好找是真的。
所以,最適合虛構。
大殿明顯安靜了一瞬,再度出聲的卻是太後:
“慕仁慕太醫?他曾是宮廷當年最年輕的禦醫、堪稱醫學天才,這麽說剛剛那位是哀家救命恩人的女兒?當年要不是為了救哀家,皇帝……”
見太後明顯激動,皇帝直接接過了話:
“母親稍安勿躁,兒子都明白,朕會好好獎賞她的。”
皇帝一揮手,這段插曲算是暫時告一段落,司朝回到位子上,就覺察北堂翼似乎安靜地有點可怕——
扭頭,皇貴妃又看向了司朝:
“這位公子?”
“娘娘,在下才疏學淺,實無法為娘娘解惑。”
笑話,禦醫都解釋不了的事兒他怎麽能懂?
要不是這個女人跟北堂翼有關,他連話都不想多說。
“嗬~”
撫著漂亮的指甲挑了挑眉,皇貴妃隨即又慢悠悠地看向了主位:
“聖上,咱今個也算是開了眼了呢。就是這二夫人似乎也挺苦命的,今日辛辛苦苦最後卻鬧了這麽一出,聖上寬容定然不會過多計較,也不知道這回去……”
皇貴妃言語雖然針鋒相對、也不怎麽好聽,但說到這兒,大多數人都聽出來了,她這是想替慕連枝求情。
而且這事兒嚴格說起來,不管是否失誤,的確也不該怪在她身上。
一來,她本來就在計劃之外,二來,她的表演其實沒問題,再者,她其實也算離場了,但聖意難測,再加上自己已經半攪進這渾水裏了,皇貴妃不得不開口。
她也不想多生事端或者以後再留下什麽把柄隱患。
上次七夕宴破壞她兒子好事的就是這家人,私心裏她根本就不待見這家人,對慕連枝也談不上喜惡。要不是蕭廷瑞這些時日消沉落寞地可怕,他又幾次開口求她、還說她就是他找了許久的救命恩人,她根本就不會多餘開這個口。
好在這女人剛剛也算給她爭臉,不算太虧。
不過,慕連枝是慕連枝,侯府是侯府,皇貴妃心裏分地門清,也聰明地幾句話就表明了立場。
這樣就是皇帝就是有什麽懷疑,也不至於把她跟平勇侯府扯上關係。
皇貴妃的針對雖然很明顯,卻也不是無的放矢,事實上,皇帝反倒就喜歡她這快人快語的性子。
聖上一個沉思的功夫,另一邊皇後也開了口:
“聖上,學海無涯,沒聽過沒見過的事兒不代表不存在,臣妾倒是覺得這其實不算什麽,甚至不失為一樁美事。”
“正是聖上賢德仁孝,百姓才會效仿,二夫人能對老夫人這般掏心掏肺恰恰說明侯府家風優良,上賢才能下孝,您說呢?”
“何不再問問老夫人?興許還有我們都不知道的內情。”
“家事國事天下事,哪樣不是聖上的事兒?權當開眼界了。”
點頭,皇帝也道:
“皇後說地也在理。”
撇了撇嘴,皇貴妃沒再爭辯什麽,這也是她另一個聰明的地方,從不會明麵上跟皇後一較高下,看她的態度,皇貴妃大概也猜出了一二,大概率又是準備賣侯府好了。
誰不知道她恨不得把所有人都拉到太子陣營下,擴充自己的勢力。
她也想,但她從不會當著聖上的麵。
隻是平勇侯府,以前似乎還真沒注意……
如是想著,皇貴妃也又坐直身體,豎起了耳朵。
此時,老夫人也隻能硬著頭皮又回道:
“回聖上、皇後娘娘的話,具體的老身著實也說不明白,隻是大概猜測會不會是因為她是出自醫學家庭,父親又曾是大夫,可能服用過什麽特殊藥物或者從小接觸藥物較多導致的也說不定。”
“這些隻是老身大概的猜測。”
“家裏也曾問過那位遊方郎中,他、他隻說是秘方,不方便多言。”
“聖上恕罪,老身一介病婦,了解的大概也隻有這麽多。”
“原來如此。”
皇帝出聲,下意識地又看了下台下的禦醫,見他也點頭,他便也沒再多問,就在此時,皇貴妃突然又插了句嘴:
“不知是哪位醫學世家這般厲害?遊方郎中姓什名誰啊?”
這次皇貴妃真不是故意找茬了,話一出口,她又端正地回身給皇帝也解釋了下:
“聖上勿怪臣妾好奇,其實是臣妾一直覺得二夫人有點眼熟,像在哪裏見過似的,您也知道臣妾禮佛路上曾不慎中暑、獲人搭救,這兩年一直感念那位恩人。”
當年四皇子的遭遇她知道後便一直也以這個借口在幫他找尋,習慣性地就養成了她對學醫的奇人異士的好奇。
其實,她針鋒相對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想確定這遊方郎中到底存不存在。
“這都成了臣妾的一樁心事了,遇到家裏學醫的就想要追根究底,還請聖上見諒。”
“愛妃心善、知恩圖報,朕都明白。”
安撫地看了皇貴妃一眼,皇帝的視線又轉向了侯府老夫人:
“老夫人知道多少就說一說吧,也算是了了貴妃的一樁心事。”
原本刻意避開了慕連枝的姓氏也沒提前禦醫的字眼就是不想讓人多關注她,老夫人怎麽也沒想到還是沒免了這一遭。
跟薑氏交換了個眼神,很是無力她卻也隻能道:
“回聖上,她是前禦醫慕仁之女,慕太醫雖然因故提前退離、也不再行醫,但據說從事的生意裏多多少少還是有與藥材相關的。”
“至於那位遊方郎中,是個老乞丐的模樣,胡子拉碴養貓不好形容,他離開時自稱無名,老身也不知道他是沒有名字還是叫無名……”
回著話,老太太心裏卻各種念阿彌陀佛,她也不想借無名大師的名兒,但據悉他近百年來唯一一位習得前聖教真傳的大師,一直遊曆各國,聲名遠揚,但大概十多年前就已經消失無蹤了。
老夫人並沒見過,但卻知道他每次出現樣子都不一樣。
四國國君都曾派人找尋,但每個人得到的消息都不盡相同,有人說他避世隱居了,也有人說他是被某位國君軟禁了,真相不得而知,但這個人消失了還不好找是真的。
所以,最適合虛構。
大殿明顯安靜了一瞬,再度出聲的卻是太後:
“慕仁慕太醫?他曾是宮廷當年最年輕的禦醫、堪稱醫學天才,這麽說剛剛那位是哀家救命恩人的女兒?當年要不是為了救哀家,皇帝……”
見太後明顯激動,皇帝直接接過了話:
“母親稍安勿躁,兒子都明白,朕會好好獎賞她的。”
皇帝一揮手,這段插曲算是暫時告一段落,司朝回到位子上,就覺察北堂翼似乎安靜地有點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