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感覺外麵有人
替身三年不走心,分手權臣急紅眼 作者:紫紅團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菲兒?
這才幾天她怎麽又回來了?
薑氏的心突突了兩下。
“是不是有什麽事?你趕緊回去看看吧。”
老太太開口了,薑氏也沒多問,匆匆就回了世安院,進門,就見淩菲兒坐在榻邊,似在抹淚。
“菲兒,這是怎麽了?”
打發了丫鬟,薑氏就拉著她問了問詳情。
一聽說又是跟姑爺鬧了矛盾、這次還動了手,薑氏就一個頭兩個大。
兩人結婚還沒一個月,這都第幾次了?
“母親,他外麵好像真地有人了。”
“從回門宴後,他就不怎麽進我房了,天天說忙,出門前還打扮,我之前就隱約聞到他身上有香味,他還不承認,不是說撞了丫鬟沾上的就說是我鼻子有問題。”
“我也沒跟他鬧,就想著看嚴點、別這時候再鬧出納妾醜聞。”
“昨個他喝醉了回來,我給他收拾衣服就撿到了這塊手帕,粗製濫造的明顯就不是府裏用品,熟悉的香味,而且你看這都有使用痕跡了,顯然他揣著不是一天兩天了。”
“今早我提醒了他兩句,他就不耐煩了,說是我們淩家害他丟臉,罵我還推了我。”
擼起袖子,她就讓薑氏看她胳膊上撞出的淤青,心也像是被什麽狠狠紮著:
“我去婆母說,婆母也不管,我再說,她就怪我管不住男人,說男人在外應酬難免出入花街柳巷,說我事多、催我生孩子。”
“嗚嗚,他都不著家我跟誰生去。”
“母親,我們才剛結婚,以後我怎麽過?”
想著一天天地不是受氣、挨訓就是跟著一大家子伺候這個、照顧那個,因為她是小輩,輩分最低,經常一些親力親為照顧老太太、替夫君婆母分憂的事兒全要她幹,還要貼補銀子疏通下人、做人情,淩菲兒就委屈的不行。
偏生在那個大院裏,她像個外人,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倒是經常一大堆不知道哪裏冒出來的小姑、侄女各種親戚,去她那兒又吃又拿的,搞得她現在連個好點的首飾都不敢戴,戴上指不定就被誰要去了。
要說侯府苛待她,似乎也算不上,沒事的時候,一天她在屋裏悶著也沒人找她。
她要出門、回娘家那邊人也都沒說什麽,最多就是背後不滿地嘀咕兩句,要是鮑宴清對她好點,這些也就算了。
可現在——
她覺得自己像是掉入了一個囚籠,度日如年,望不到頭。
淩菲兒有點後悔嫁人了,心裏也空地厲害。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她不好意思說,其實,她在婚前就跟鮑宴清有了些肌膚之親,雖然並未到最後一步,現在出了淩羽瑤的事兒,一言不合他就拿這事兒戳她脊梁骨,有次在床上兩人起了點口角,他更是直接罵她不要臉,說他們家的女人都會裝,還對她動了手。
不過,事後他也跟她道歉了,說是因為娶她在外被人孤立、指點了、壓力大才犯了糊塗。
雖然隻有那麽一次,她心裏卻也像是紮了根刺。
她一直以為他是喜歡自己的,可近來她越來越懷疑。
想著,淩菲兒的淚又啪啪下來了,愛情的夢仿若曇花一現,現實打地她措手不及。
侯府雖然波折,淩菲兒卻是被寵著長大的,哪受過這種天上地下的落差,她受不住,一路籌算計過來的薑氏心緒也波蕩地厲害。
她想到了回門宴那天的安排,禁不住會想這一切不順是不是都與那件晦氣事兒有關,心裏禁不住就有些埋怨老夫人跟淩羽瑤。
可轉念一想,她又慶幸女兒出嫁了,要不然爆出這檔子醜聞,婚事都要成難題了。
因此,心裏炸鍋,薑氏麵上卻什麽都不敢表現出來,還好言相勸道:
“好了,牙齒還有咬到舌頭的時候,你們剛結婚、有點摩擦很正常,有句話怎麽說地來著,打是情罵是愛,不打不罵不相愛。”
“人都有心情不好、衝動的時候,有些事不能太往心裏去。”
“以後的日子還長著呢,你也別捕風捉影……”
剛想著怎麽教她一點拿捏男人、為人處世的手段,一股微風拂過,薑氏的視線也不自覺就落在了桌上那一塊棉帕之上。
好熟悉的味道,怎麽好像真在哪兒聞過似的?
伸手,她就把帕子拿了過來。
米色隱紋的棉帕織工並不密實還有點皺,看著的確不像是什麽好料子,但觸感柔軟舒服,折疊起來不露不透,明顯是很吸汗的棉布材料,是非常實用的手帕。
而這種純色的棉帕是男女皆可用的款式。
來回看了幾次也沒想起到底在哪兒見過,怕被女兒看出端倪平生添堵,薑氏也沒再想,寬慰著淩菲兒就準備領她去老夫人院裏走一趟,還不忘叮囑:
“一會兒我備點補品,你就說是擔心老夫人回來看祖母的,新嫁娘總回娘家傳出去也不好聽。”
“這樣,晚點我讓你父親去給姑爺傳個話,就說祖母想你,讓你順便在這兒多學學規矩,讓他過兩天再來接你。”
薑氏把後續都安排好了,淩菲兒也沒再說什麽。
……
一直在外麵轉悠、關注各院跟花碩蕾動向的春苗很快就將表妹離府跟這個消息一並送回了毓秀院,慕連枝聞言,也隻是笑了笑。
當天晚上,鮑世子來了,聽說是提著禮物,跟大房的人喝酒到半夜,相談甚歡,隔天一早就把淩菲兒接回去了。
很快,花碩蕾就托人把三千兩的銀票送來了,聽說是典當了不少首飾、人也病了,銀票送去了老夫人的院子,老夫人捎話讓她去領。
兩人這一通操作,慕連枝哪能不知道兩人是什麽意思,花碩蕾估計被坑慘了、故意給她添堵,老夫人無外乎見錢動心,想讓她主動孝順。
她也沒裝不懂、斤斤計較,自己要了一千兩,留了一千兩給老夫人,剩下的一千兩她借著年關將近的名義提議給全府的下人發年金。
總之,能沾一點是一點,不能推脫也不能全便宜旁人。
至於發不發,誰也怪不到她身上,她總不虧。
最後,老太太差點沒給氣死,銀子不得不發,美名跟感激卻全被慕連枝得了——
這才幾天她怎麽又回來了?
薑氏的心突突了兩下。
“是不是有什麽事?你趕緊回去看看吧。”
老太太開口了,薑氏也沒多問,匆匆就回了世安院,進門,就見淩菲兒坐在榻邊,似在抹淚。
“菲兒,這是怎麽了?”
打發了丫鬟,薑氏就拉著她問了問詳情。
一聽說又是跟姑爺鬧了矛盾、這次還動了手,薑氏就一個頭兩個大。
兩人結婚還沒一個月,這都第幾次了?
“母親,他外麵好像真地有人了。”
“從回門宴後,他就不怎麽進我房了,天天說忙,出門前還打扮,我之前就隱約聞到他身上有香味,他還不承認,不是說撞了丫鬟沾上的就說是我鼻子有問題。”
“我也沒跟他鬧,就想著看嚴點、別這時候再鬧出納妾醜聞。”
“昨個他喝醉了回來,我給他收拾衣服就撿到了這塊手帕,粗製濫造的明顯就不是府裏用品,熟悉的香味,而且你看這都有使用痕跡了,顯然他揣著不是一天兩天了。”
“今早我提醒了他兩句,他就不耐煩了,說是我們淩家害他丟臉,罵我還推了我。”
擼起袖子,她就讓薑氏看她胳膊上撞出的淤青,心也像是被什麽狠狠紮著:
“我去婆母說,婆母也不管,我再說,她就怪我管不住男人,說男人在外應酬難免出入花街柳巷,說我事多、催我生孩子。”
“嗚嗚,他都不著家我跟誰生去。”
“母親,我們才剛結婚,以後我怎麽過?”
想著一天天地不是受氣、挨訓就是跟著一大家子伺候這個、照顧那個,因為她是小輩,輩分最低,經常一些親力親為照顧老太太、替夫君婆母分憂的事兒全要她幹,還要貼補銀子疏通下人、做人情,淩菲兒就委屈的不行。
偏生在那個大院裏,她像個外人,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倒是經常一大堆不知道哪裏冒出來的小姑、侄女各種親戚,去她那兒又吃又拿的,搞得她現在連個好點的首飾都不敢戴,戴上指不定就被誰要去了。
要說侯府苛待她,似乎也算不上,沒事的時候,一天她在屋裏悶著也沒人找她。
她要出門、回娘家那邊人也都沒說什麽,最多就是背後不滿地嘀咕兩句,要是鮑宴清對她好點,這些也就算了。
可現在——
她覺得自己像是掉入了一個囚籠,度日如年,望不到頭。
淩菲兒有點後悔嫁人了,心裏也空地厲害。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她不好意思說,其實,她在婚前就跟鮑宴清有了些肌膚之親,雖然並未到最後一步,現在出了淩羽瑤的事兒,一言不合他就拿這事兒戳她脊梁骨,有次在床上兩人起了點口角,他更是直接罵她不要臉,說他們家的女人都會裝,還對她動了手。
不過,事後他也跟她道歉了,說是因為娶她在外被人孤立、指點了、壓力大才犯了糊塗。
雖然隻有那麽一次,她心裏卻也像是紮了根刺。
她一直以為他是喜歡自己的,可近來她越來越懷疑。
想著,淩菲兒的淚又啪啪下來了,愛情的夢仿若曇花一現,現實打地她措手不及。
侯府雖然波折,淩菲兒卻是被寵著長大的,哪受過這種天上地下的落差,她受不住,一路籌算計過來的薑氏心緒也波蕩地厲害。
她想到了回門宴那天的安排,禁不住會想這一切不順是不是都與那件晦氣事兒有關,心裏禁不住就有些埋怨老夫人跟淩羽瑤。
可轉念一想,她又慶幸女兒出嫁了,要不然爆出這檔子醜聞,婚事都要成難題了。
因此,心裏炸鍋,薑氏麵上卻什麽都不敢表現出來,還好言相勸道:
“好了,牙齒還有咬到舌頭的時候,你們剛結婚、有點摩擦很正常,有句話怎麽說地來著,打是情罵是愛,不打不罵不相愛。”
“人都有心情不好、衝動的時候,有些事不能太往心裏去。”
“以後的日子還長著呢,你也別捕風捉影……”
剛想著怎麽教她一點拿捏男人、為人處世的手段,一股微風拂過,薑氏的視線也不自覺就落在了桌上那一塊棉帕之上。
好熟悉的味道,怎麽好像真在哪兒聞過似的?
伸手,她就把帕子拿了過來。
米色隱紋的棉帕織工並不密實還有點皺,看著的確不像是什麽好料子,但觸感柔軟舒服,折疊起來不露不透,明顯是很吸汗的棉布材料,是非常實用的手帕。
而這種純色的棉帕是男女皆可用的款式。
來回看了幾次也沒想起到底在哪兒見過,怕被女兒看出端倪平生添堵,薑氏也沒再想,寬慰著淩菲兒就準備領她去老夫人院裏走一趟,還不忘叮囑:
“一會兒我備點補品,你就說是擔心老夫人回來看祖母的,新嫁娘總回娘家傳出去也不好聽。”
“這樣,晚點我讓你父親去給姑爺傳個話,就說祖母想你,讓你順便在這兒多學學規矩,讓他過兩天再來接你。”
薑氏把後續都安排好了,淩菲兒也沒再說什麽。
……
一直在外麵轉悠、關注各院跟花碩蕾動向的春苗很快就將表妹離府跟這個消息一並送回了毓秀院,慕連枝聞言,也隻是笑了笑。
當天晚上,鮑世子來了,聽說是提著禮物,跟大房的人喝酒到半夜,相談甚歡,隔天一早就把淩菲兒接回去了。
很快,花碩蕾就托人把三千兩的銀票送來了,聽說是典當了不少首飾、人也病了,銀票送去了老夫人的院子,老夫人捎話讓她去領。
兩人這一通操作,慕連枝哪能不知道兩人是什麽意思,花碩蕾估計被坑慘了、故意給她添堵,老夫人無外乎見錢動心,想讓她主動孝順。
她也沒裝不懂、斤斤計較,自己要了一千兩,留了一千兩給老夫人,剩下的一千兩她借著年關將近的名義提議給全府的下人發年金。
總之,能沾一點是一點,不能推脫也不能全便宜旁人。
至於發不發,誰也怪不到她身上,她總不虧。
最後,老太太差點沒給氣死,銀子不得不發,美名跟感激卻全被慕連枝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