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節
位麵餐館通古今[美食] 作者:範江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小隻梁子結得太大,這周已經大戰了好幾回合,小狗子暗搓搓想咬斷電線,讓幽靈消失,886就看著它咬,咬到電線快斷了,就放電電它,把狗子胡子都燙彎了。袁圓一周換了三次插排,實在受不了,把兩小隻狠狠教訓了一頓,威脅886罷工,威脅狗子餓飯,捏住七寸,換來暫時和平。
安撫住狗子,袁圓繼續剛才的話題,“你這樣的解釋,聽起來像是非生命體擁有了意誌似的,各種偶然因素交叉,走向既定的命運,就跟玄學一樣,讓人想迷信。”
“誰又能說科學之上不是玄學呢?”886難得正經,意味深長地回應道。
袁圓很久之前就存在心底的一個疑問有了答案,這會則更加肯定,“你們係統的內在運行邏輯不也是按照這個來的嗎?你看看我接待的這些客人的背景,我嚴重懷疑你所謂的困難模式,不僅是找穿梭鑰匙困難,而且你的穿梭鑰匙跟能量石一樣,也對那種深陷困難的人無限趨近。”
來夜未央吃飯的哪有過得好的,餓肚子的,運氣差的,身陷險境的,朝不保夕的原始人,受氣小媳婦,寂寞的老人,有滅國危機的小太子,有人有近憂,有人有遠慮,就沒有一個順順當當的。
“呀,袁圓你好聰明,這麽快就被你發現啦。”886又開始不正經,諂媚地恭維道。
“果然如此,你們這麽區分的意義何在?能給我解釋下嗎?”
“區分難易,當然跟下一步考核有關啦,穿梭鑰匙易得的餐廳,客人多,升入一星餐廳後,以營業額作為考核標準,相反,像你這種困難模式的,將以公德值作為考核標準,功德值就是幫助別人獲得功德指數。”
一個積累財富,一個積累功德,係統兩頭兼顧,不愧是宇宙第一奸詐係統。
這答案跟袁圓猜測的差不多。“我現在已經有功德點了吧?”
“是的,現場救人給的點數高,你現在的點數是88.6。”
袁圓:“……”為什麽她跟這個數字這麽有緣,也是趨近性?
886脫口而出一個大消息,一個讓袁圓激動無比的大消息。
“為提高經營者的經營熱情,0星餐廳運營兩周後,將獲得一次越級升星的機會,達成功德值10000點,將越級升為二星餐廳,限期兩個月內完成。”
二星餐廳將擁有無限保鮮的空間食品櫃,那是每個廚師夢寐以求的聖物,而且離五星餐廳又近了一大步,袁圓想也不想,立即答應接受挑戰。
“一萬功德值對應的也是營業額一萬嗎?那豈不是對家餐廳升級更容易?”
“哪有,對家餐廳的考核數額不含交換食材和小費的價值,僅限餐廳實際營業額,數額是數十萬,限期更短,係統是很公平噠。”
“這還差不多。”
袁圓高興早了。
她這種以幫困模式為主的餐廳,業績其實也不好達成,係統計算功德值很摳門,比如拯救一名饑餓人口,使其免受饑餓一年,隻給0.5功德值。
兩個月讓她提供二萬饑餓人口一年的口糧,如果單純塞糧,她現在有幾百萬交易預算,勉強能做到,但想要不引起所救位麵的關注,難度上升無數倍。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袁圓從來不是一個容易放棄的人。
晚上位麵營業,除了每天都來報道的錢老先生,修養了幾天,除了骨裂的肘部,其他傷口都已經恢複利索的張博士也來了。
來得正好,袁圓正想找他。
晚餐還是家常便餐,照燒雞排飯配雜蔬湯,飯後茶歇時間,袁圓提出自己一早的計劃,“張博士,咱們兩個位麵合作一下怎麽樣?”
張偉激動地扶了扶眼鏡,“換蘑菇嗎?當然願意,我不要別的,就要你的牛肉。”吃了讓男人更man的牛肉。
“牛肉好說。”886反饋,休還活蹦亂跳的,不是在打獵,就在帶領部落壯士尋找鹽土和鹽湖的路上,估計過段時間就會過來,她的牛肉不會缺。
袁圓要的不是鮮蘑,那東西既不好處理,也不好保存,袁圓想要的是生生不息,“張博士,我想要你們的菌菇培育技術和菌菇包。”
張偉早前不是沒設想過小袁老板會提這種要求,知識產權保護是相對的,又不存在宇宙知識產權局,位麵之間不存在知識產權保護。蘑菇生長周期短,產量高,味道美,交換給袁圓豐富大眾的餐桌,也是在做一件有利民生的大好事。
對於救命恩人,張偉曾經許諾過,要命都行,幹脆地回複,“小袁老板,我不是研究菌菇孢子的,不過我們位麵的網絡上有大量的菌菇培育方麵的論文可以免費下載,等我回去收集一下再轉交給你。”培植菌菇是實踐性技術,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論,網上的資料絕對夠用,至於相關領域更高深的論文,如果袁圓有需要,他也會想辦法搞來。
錢老也插話道,“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回去也收集下我們位麵的資料。”
袁圓麵露感激,“謝謝你們,以後有我能幫上忙的,盡管提,不要客氣。”
錢老笑笑,“你是我的忘年交,朋友之間不用客氣。”
三人相視一笑,以茶代酒碰了一杯,啥也不說了,一切都在酒裏。
技術先這麽安排,至於菌菇包,袁圓隻要最常見的,產量高的草菇、香菇、平菇、金針菇、雙孢菇。
她查過資料,這些常見菌種裏,草菇生長周期最短,一般在25-30天,問過張偉,他所在位麵菌絲更加強壯,草菇生長周期更短,隻需要18-23天,如果後期維護好,能長至少10茬蘑菇,本位麵隻能長3-5茬,這就是差距所在。
張偉表示這都不是事,“草菇菌包好弄,我早前說過,我們位麵環保法律嚴苛,跟你們這裏禁海一樣,我們位麵不同地點有不同的禁摘期,不能采摘野生菌類期間,我們就吃養殖蘑菇,賣菌菇包的商家很多,我回去給同城的商家下單,後天晚上我先帶一百個適合家庭養殖的小菌菇包給你做實驗。”
博士就是高效,袁圓感念他的熱情無私。提了個建議,如果以後大批量交易,靠網購是不行的,需要張偉再想辦法搞個公司來運作。
關於這個問題,張偉這兩天養傷時在病床上反複思量過,研究所工資不高,不管跟胡婉婷能不能成,養家糊口是男人必須要盡到的責任,給自己弄個第二營生很有必要。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難道還是應在小袁老板這裏?
老袁也高效,給女兒注冊的食品銷售公司,流程快要走完,下周肯定完事。
換來的菌包,一部分拿去研究菌種,另一部分,量少不急著賣,袁圓另有想法。
如果多點全開,袁圓覺得自己沒那麽多精力,其他位麵暫時沒有接觸,不了解,二萬饑餓人口的拯救,袁圓還是想放在劉桂英大娘的位麵,劉大娘正直又有智慧,大隊長也信得過,有大山大河掩護,行事更加便利。
老袁不定時會送一船洪叔的陳糧粉過來,海草又送來五千斤,袁圓在網上搜索滯銷農產品的信息,買了農民滯銷的地瓜、土豆若幹,還接觸了幾個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中間人,讓他們幫忙留意市場裏被傾倒的滯壓商品,盡可能減少成本支出,用最低的價格,買更多的食物。
……
清晨四點的劉家河大隊,劉永和親自趕著小驢車拉著他的大救星四嬸去拉救命的糧食。
日出前氣溫最低,這會估計零下七八度,棉襖裏的棉花打結不怎麽頂風,劉永和整個人都被凍透了,身上再冷,心是火熱的,四嬸就是能耐,說能拿人參換糧,就真把糧食換來了。
心情舒暢地甩了個鞭花,讓小毛驢順著小路自己走,劉永和轉頭跟圍著棉被坐在身後的劉桂英白話,“四嬸,你怎麽不讓我趕馬車來,馬車拉得多,一趟就完事了。”
劉桂英撇了撇嘴,“放心,驢車一趟也能拉得完。”
劉永和:“……”好像跟我想得有點不一樣。
劉桂英本來凍得嘴瓢不想說話,這大侄子該聰明時永遠犯迷糊,逼得她出口訓人,“懂不懂細水長流?一下子拉一馬車的糧,當大家夥眼珠子長在腳後跟怎麽的?被發現不得砍頭啊。”真是的,我剛飄完,你小子也發飄,有大人參了不起啊。
劉永和摸著有些謝頂的腦袋,嘿嘿直笑,“我錯了四嬸,我得意忘形了。”
小毛驢帶著兩人走的是沿江的一條小路,江麵結冰,運木頭的船早就停了,小路荒僻,周圍沒有村落,平時少有人走,劉桂英把從袁圓那裏換回來的糧食放在江水拐彎處兩山夾著的洞穴裏。
一個山洞用一次,打一槍換個地方,以後就按這個思路來,劉老太太深諳她爹的戰鬥理論。
小毛驢終於走到地方,天還沒亮,黑暗裏待久了,視線不受阻擋,兩人也沒打手電,摸索著進了山洞。
劉永和滿懷期待的擰亮手電,光看這七成新的麻袋,裏麵的糧食保準不會差,大米指望不上,他不要求別的,苞米碴子就行。
把身前的麻袋撕了個小口,劉永和伸手往裏抓了一把,一碰便知,不是苞米碴子。難道人家費二遍事,給加工成苞米麵了?
趕緊拿手電一照,劉永和:!
這是什麽玩意?他的大人參就換了幾袋子土?!
還帶著腥次賴歪的鬆枝味,不會山上現挖的吧?
不敢大聲跟老太太嚷嚷,劉永和委婉地問道:“四嬸,你是不是被人騙了?”
“騙什麽騙?領導們都在節衣縮食,你以為天上下苞米碴子啊?哪來那麽多好東西,這是我求爺爺告奶奶,讓人家幫忙弄來的小球藻代餐,有點腥,兌了點鬆樹粉,試驗過了,保準吃不死人。”
小球藻劉永和在報紙上看到過,是大城市的專家搞的,具體什麽樣,他這個偏遠地區的大隊長也沒有機會見。瞅瞅還真像,劉永和信了。
這麽難弄的東西,四嬸都能給弄來,他剛才還想埋怨四嬸,真是太不應該。劉大隊長知錯就改,真誠道歉加保證,“四嬸我錯了,小球藻我一定好好珍惜,咱大隊所有人都要珍惜,一會回去,在大隊部熬好,我親自監督大家喝下去。”
在袁圓那裏有幸喝過這玩意的劉桂英嘴角抽了抽,你確實要親自監督。
劉家河今天一大早沒了往日的蕭瑟,眾人扶老攜幼拎著飯碗爭相往大隊部趕,聽說大隊長和他爹給大家鼓搗了好東西出來,讓大家去大隊部領飯。
一看大鐵鍋裏綠了吧唧咕嘟冒泡的糊糊,全體傻眼了,夏天往外冒泡的臭爛泥塘子就跟這玩意一個色兒,大隊長父子倆不會是鼓搗出了土湯讓他們喝吧?”
劉永和大發官威,“瞅你們那慫樣,我爸以前幹啥的你們不知道?”
老劉頭年輕時在城裏中藥鋪當過夥計。
“這是我爸學人家的小球藻弄出來的代餐,絕對有營養,還管飽,你們一人盛一碗,必須喝完。”
大光頭、挖人參小能手、(偽)代餐研發者——老劉頭第一個帶頭,猛灌一大碗。娘嘞!誰這麽有才?他熬的中藥都比這玩意好喝。
不對?老劉頭細品了品,小眼睛閃出精光,往劉桂英那望了一眼,兩人心照不宣地對視一瞬,微微勾了勾唇,收回目光。
性格毛躁的年輕人可能嚐不出來,喝完差點吐了,人老成精的老人們,像老劉頭,二太爺,劉三奶奶,都喝出了不同,糧食就算再差,嚐在嘴裏是不一樣的,這哪是帶餐,是實打實的糧食。
大隊長也不傻,把剩下的糧食按照人頭全都分下去,不需要交代,有老人們經管著年輕人,這珍貴的,難喝的口糧絕對不會被浪費。
接下來幾天,大家變著方的料理袁圓的黑暗料理。
肚子有了存貨,主婦們也有精神頭交流,“跟你說,放點鹽,腥味就變淡了,能喝出魚湯味。”
“我往裏放了點秋天攢的五味子,權當中藥喝了。”
“我放了把花椒,對味,還挺鮮靈。”
五百人的大村落,那怕大隊的人心齊,還有住在外村的至親,消息不可能捂得住,別人知道就算了,被縣裏主管征糧的李繼發得知就有點麻煩。
要不是這人兩個月前帶人,帶家夥把大隊留著應急的糧食一顆不剩地搬走,劉家河也不至於像今天這麽慘,不光霍霍了一個大隊,整個縣都讓他霍霍了,風氣沒正過來,這人現在春風得意,比縣長還威風。聽說劉家河藏糧了,立即帶著人來了。
劉永和早就防著他這一出,專門派了機靈的小子在山上放哨。
得到回報的消息,立即通知他爹支鍋。
老劉頭把鍋支在村口待客,綠油油的鴨屎色糊糊“香飄十裏”,把李繼發熏得差點從自行車上摔下來,走近一看,瞪了身後告狀的人一眼,這就是你說的糧食?
來都來了,不幹一碗怎麽行?
“李主任,我爸專門為你熬的代餐,你喝碗嚐嚐,回去在領導麵前幫我美言兩句,我們為了弄口吃的,費牛鼻子勁了,熬得頭發都掉了一大把。”劉永和邀請完,還不忘邀功。
李繼發怎麽會喝?剛想走,眼尖地發現老劉頭攪動飯勺時,有根人參翻滾在糊糊裏,劉永和衝他使眼色,“專門為李主任準備的,您賞臉喝一碗。”
有便宜不占那是王八,這玩意再難喝也能忍。
貪心地李繼發英勇地喝了兩碗,這什麽玩意,比豬苦膽還苦,想到人參,李繼發忍住沒吐。
隔兩天縣裏傳來消息,李繼發肚子疼,確(誤)診為闌尾炎,手術沒做好,據說要在床上躺好久。
能挖真人參,也能挖假人參,還會調配慢性肚子疼藥的老劉頭摸著大光頭跟劉桂英分析,“誰知道是真誤診,還是假確診,這大夫有意思,我都想會會了。”
劉桂英賞臉表揚他一句,“恭喜你為民除害。”
如果袁圓在,會告訴兩位睿智的老人,各種偶然因素交叉,導致既定的必然,這就是命。
活該!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2-09-17 18:25:10~2022-09-18 22:02:31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星說 4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25729715 26瓶;西瓜西瓜大又圓、黑妮 10瓶;芋泥波波奶茶 5瓶;芷旻、九裏、33857126、taylor 1瓶;
第23章 油雞樅,禿黃油
安撫住狗子,袁圓繼續剛才的話題,“你這樣的解釋,聽起來像是非生命體擁有了意誌似的,各種偶然因素交叉,走向既定的命運,就跟玄學一樣,讓人想迷信。”
“誰又能說科學之上不是玄學呢?”886難得正經,意味深長地回應道。
袁圓很久之前就存在心底的一個疑問有了答案,這會則更加肯定,“你們係統的內在運行邏輯不也是按照這個來的嗎?你看看我接待的這些客人的背景,我嚴重懷疑你所謂的困難模式,不僅是找穿梭鑰匙困難,而且你的穿梭鑰匙跟能量石一樣,也對那種深陷困難的人無限趨近。”
來夜未央吃飯的哪有過得好的,餓肚子的,運氣差的,身陷險境的,朝不保夕的原始人,受氣小媳婦,寂寞的老人,有滅國危機的小太子,有人有近憂,有人有遠慮,就沒有一個順順當當的。
“呀,袁圓你好聰明,這麽快就被你發現啦。”886又開始不正經,諂媚地恭維道。
“果然如此,你們這麽區分的意義何在?能給我解釋下嗎?”
“區分難易,當然跟下一步考核有關啦,穿梭鑰匙易得的餐廳,客人多,升入一星餐廳後,以營業額作為考核標準,相反,像你這種困難模式的,將以公德值作為考核標準,功德值就是幫助別人獲得功德指數。”
一個積累財富,一個積累功德,係統兩頭兼顧,不愧是宇宙第一奸詐係統。
這答案跟袁圓猜測的差不多。“我現在已經有功德點了吧?”
“是的,現場救人給的點數高,你現在的點數是88.6。”
袁圓:“……”為什麽她跟這個數字這麽有緣,也是趨近性?
886脫口而出一個大消息,一個讓袁圓激動無比的大消息。
“為提高經營者的經營熱情,0星餐廳運營兩周後,將獲得一次越級升星的機會,達成功德值10000點,將越級升為二星餐廳,限期兩個月內完成。”
二星餐廳將擁有無限保鮮的空間食品櫃,那是每個廚師夢寐以求的聖物,而且離五星餐廳又近了一大步,袁圓想也不想,立即答應接受挑戰。
“一萬功德值對應的也是營業額一萬嗎?那豈不是對家餐廳升級更容易?”
“哪有,對家餐廳的考核數額不含交換食材和小費的價值,僅限餐廳實際營業額,數額是數十萬,限期更短,係統是很公平噠。”
“這還差不多。”
袁圓高興早了。
她這種以幫困模式為主的餐廳,業績其實也不好達成,係統計算功德值很摳門,比如拯救一名饑餓人口,使其免受饑餓一年,隻給0.5功德值。
兩個月讓她提供二萬饑餓人口一年的口糧,如果單純塞糧,她現在有幾百萬交易預算,勉強能做到,但想要不引起所救位麵的關注,難度上升無數倍。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袁圓從來不是一個容易放棄的人。
晚上位麵營業,除了每天都來報道的錢老先生,修養了幾天,除了骨裂的肘部,其他傷口都已經恢複利索的張博士也來了。
來得正好,袁圓正想找他。
晚餐還是家常便餐,照燒雞排飯配雜蔬湯,飯後茶歇時間,袁圓提出自己一早的計劃,“張博士,咱們兩個位麵合作一下怎麽樣?”
張偉激動地扶了扶眼鏡,“換蘑菇嗎?當然願意,我不要別的,就要你的牛肉。”吃了讓男人更man的牛肉。
“牛肉好說。”886反饋,休還活蹦亂跳的,不是在打獵,就在帶領部落壯士尋找鹽土和鹽湖的路上,估計過段時間就會過來,她的牛肉不會缺。
袁圓要的不是鮮蘑,那東西既不好處理,也不好保存,袁圓想要的是生生不息,“張博士,我想要你們的菌菇培育技術和菌菇包。”
張偉早前不是沒設想過小袁老板會提這種要求,知識產權保護是相對的,又不存在宇宙知識產權局,位麵之間不存在知識產權保護。蘑菇生長周期短,產量高,味道美,交換給袁圓豐富大眾的餐桌,也是在做一件有利民生的大好事。
對於救命恩人,張偉曾經許諾過,要命都行,幹脆地回複,“小袁老板,我不是研究菌菇孢子的,不過我們位麵的網絡上有大量的菌菇培育方麵的論文可以免費下載,等我回去收集一下再轉交給你。”培植菌菇是實踐性技術,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論,網上的資料絕對夠用,至於相關領域更高深的論文,如果袁圓有需要,他也會想辦法搞來。
錢老也插話道,“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回去也收集下我們位麵的資料。”
袁圓麵露感激,“謝謝你們,以後有我能幫上忙的,盡管提,不要客氣。”
錢老笑笑,“你是我的忘年交,朋友之間不用客氣。”
三人相視一笑,以茶代酒碰了一杯,啥也不說了,一切都在酒裏。
技術先這麽安排,至於菌菇包,袁圓隻要最常見的,產量高的草菇、香菇、平菇、金針菇、雙孢菇。
她查過資料,這些常見菌種裏,草菇生長周期最短,一般在25-30天,問過張偉,他所在位麵菌絲更加強壯,草菇生長周期更短,隻需要18-23天,如果後期維護好,能長至少10茬蘑菇,本位麵隻能長3-5茬,這就是差距所在。
張偉表示這都不是事,“草菇菌包好弄,我早前說過,我們位麵環保法律嚴苛,跟你們這裏禁海一樣,我們位麵不同地點有不同的禁摘期,不能采摘野生菌類期間,我們就吃養殖蘑菇,賣菌菇包的商家很多,我回去給同城的商家下單,後天晚上我先帶一百個適合家庭養殖的小菌菇包給你做實驗。”
博士就是高效,袁圓感念他的熱情無私。提了個建議,如果以後大批量交易,靠網購是不行的,需要張偉再想辦法搞個公司來運作。
關於這個問題,張偉這兩天養傷時在病床上反複思量過,研究所工資不高,不管跟胡婉婷能不能成,養家糊口是男人必須要盡到的責任,給自己弄個第二營生很有必要。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難道還是應在小袁老板這裏?
老袁也高效,給女兒注冊的食品銷售公司,流程快要走完,下周肯定完事。
換來的菌包,一部分拿去研究菌種,另一部分,量少不急著賣,袁圓另有想法。
如果多點全開,袁圓覺得自己沒那麽多精力,其他位麵暫時沒有接觸,不了解,二萬饑餓人口的拯救,袁圓還是想放在劉桂英大娘的位麵,劉大娘正直又有智慧,大隊長也信得過,有大山大河掩護,行事更加便利。
老袁不定時會送一船洪叔的陳糧粉過來,海草又送來五千斤,袁圓在網上搜索滯銷農產品的信息,買了農民滯銷的地瓜、土豆若幹,還接觸了幾個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中間人,讓他們幫忙留意市場裏被傾倒的滯壓商品,盡可能減少成本支出,用最低的價格,買更多的食物。
……
清晨四點的劉家河大隊,劉永和親自趕著小驢車拉著他的大救星四嬸去拉救命的糧食。
日出前氣溫最低,這會估計零下七八度,棉襖裏的棉花打結不怎麽頂風,劉永和整個人都被凍透了,身上再冷,心是火熱的,四嬸就是能耐,說能拿人參換糧,就真把糧食換來了。
心情舒暢地甩了個鞭花,讓小毛驢順著小路自己走,劉永和轉頭跟圍著棉被坐在身後的劉桂英白話,“四嬸,你怎麽不讓我趕馬車來,馬車拉得多,一趟就完事了。”
劉桂英撇了撇嘴,“放心,驢車一趟也能拉得完。”
劉永和:“……”好像跟我想得有點不一樣。
劉桂英本來凍得嘴瓢不想說話,這大侄子該聰明時永遠犯迷糊,逼得她出口訓人,“懂不懂細水長流?一下子拉一馬車的糧,當大家夥眼珠子長在腳後跟怎麽的?被發現不得砍頭啊。”真是的,我剛飄完,你小子也發飄,有大人參了不起啊。
劉永和摸著有些謝頂的腦袋,嘿嘿直笑,“我錯了四嬸,我得意忘形了。”
小毛驢帶著兩人走的是沿江的一條小路,江麵結冰,運木頭的船早就停了,小路荒僻,周圍沒有村落,平時少有人走,劉桂英把從袁圓那裏換回來的糧食放在江水拐彎處兩山夾著的洞穴裏。
一個山洞用一次,打一槍換個地方,以後就按這個思路來,劉老太太深諳她爹的戰鬥理論。
小毛驢終於走到地方,天還沒亮,黑暗裏待久了,視線不受阻擋,兩人也沒打手電,摸索著進了山洞。
劉永和滿懷期待的擰亮手電,光看這七成新的麻袋,裏麵的糧食保準不會差,大米指望不上,他不要求別的,苞米碴子就行。
把身前的麻袋撕了個小口,劉永和伸手往裏抓了一把,一碰便知,不是苞米碴子。難道人家費二遍事,給加工成苞米麵了?
趕緊拿手電一照,劉永和:!
這是什麽玩意?他的大人參就換了幾袋子土?!
還帶著腥次賴歪的鬆枝味,不會山上現挖的吧?
不敢大聲跟老太太嚷嚷,劉永和委婉地問道:“四嬸,你是不是被人騙了?”
“騙什麽騙?領導們都在節衣縮食,你以為天上下苞米碴子啊?哪來那麽多好東西,這是我求爺爺告奶奶,讓人家幫忙弄來的小球藻代餐,有點腥,兌了點鬆樹粉,試驗過了,保準吃不死人。”
小球藻劉永和在報紙上看到過,是大城市的專家搞的,具體什麽樣,他這個偏遠地區的大隊長也沒有機會見。瞅瞅還真像,劉永和信了。
這麽難弄的東西,四嬸都能給弄來,他剛才還想埋怨四嬸,真是太不應該。劉大隊長知錯就改,真誠道歉加保證,“四嬸我錯了,小球藻我一定好好珍惜,咱大隊所有人都要珍惜,一會回去,在大隊部熬好,我親自監督大家喝下去。”
在袁圓那裏有幸喝過這玩意的劉桂英嘴角抽了抽,你確實要親自監督。
劉家河今天一大早沒了往日的蕭瑟,眾人扶老攜幼拎著飯碗爭相往大隊部趕,聽說大隊長和他爹給大家鼓搗了好東西出來,讓大家去大隊部領飯。
一看大鐵鍋裏綠了吧唧咕嘟冒泡的糊糊,全體傻眼了,夏天往外冒泡的臭爛泥塘子就跟這玩意一個色兒,大隊長父子倆不會是鼓搗出了土湯讓他們喝吧?”
劉永和大發官威,“瞅你們那慫樣,我爸以前幹啥的你們不知道?”
老劉頭年輕時在城裏中藥鋪當過夥計。
“這是我爸學人家的小球藻弄出來的代餐,絕對有營養,還管飽,你們一人盛一碗,必須喝完。”
大光頭、挖人參小能手、(偽)代餐研發者——老劉頭第一個帶頭,猛灌一大碗。娘嘞!誰這麽有才?他熬的中藥都比這玩意好喝。
不對?老劉頭細品了品,小眼睛閃出精光,往劉桂英那望了一眼,兩人心照不宣地對視一瞬,微微勾了勾唇,收回目光。
性格毛躁的年輕人可能嚐不出來,喝完差點吐了,人老成精的老人們,像老劉頭,二太爺,劉三奶奶,都喝出了不同,糧食就算再差,嚐在嘴裏是不一樣的,這哪是帶餐,是實打實的糧食。
大隊長也不傻,把剩下的糧食按照人頭全都分下去,不需要交代,有老人們經管著年輕人,這珍貴的,難喝的口糧絕對不會被浪費。
接下來幾天,大家變著方的料理袁圓的黑暗料理。
肚子有了存貨,主婦們也有精神頭交流,“跟你說,放點鹽,腥味就變淡了,能喝出魚湯味。”
“我往裏放了點秋天攢的五味子,權當中藥喝了。”
“我放了把花椒,對味,還挺鮮靈。”
五百人的大村落,那怕大隊的人心齊,還有住在外村的至親,消息不可能捂得住,別人知道就算了,被縣裏主管征糧的李繼發得知就有點麻煩。
要不是這人兩個月前帶人,帶家夥把大隊留著應急的糧食一顆不剩地搬走,劉家河也不至於像今天這麽慘,不光霍霍了一個大隊,整個縣都讓他霍霍了,風氣沒正過來,這人現在春風得意,比縣長還威風。聽說劉家河藏糧了,立即帶著人來了。
劉永和早就防著他這一出,專門派了機靈的小子在山上放哨。
得到回報的消息,立即通知他爹支鍋。
老劉頭把鍋支在村口待客,綠油油的鴨屎色糊糊“香飄十裏”,把李繼發熏得差點從自行車上摔下來,走近一看,瞪了身後告狀的人一眼,這就是你說的糧食?
來都來了,不幹一碗怎麽行?
“李主任,我爸專門為你熬的代餐,你喝碗嚐嚐,回去在領導麵前幫我美言兩句,我們為了弄口吃的,費牛鼻子勁了,熬得頭發都掉了一大把。”劉永和邀請完,還不忘邀功。
李繼發怎麽會喝?剛想走,眼尖地發現老劉頭攪動飯勺時,有根人參翻滾在糊糊裏,劉永和衝他使眼色,“專門為李主任準備的,您賞臉喝一碗。”
有便宜不占那是王八,這玩意再難喝也能忍。
貪心地李繼發英勇地喝了兩碗,這什麽玩意,比豬苦膽還苦,想到人參,李繼發忍住沒吐。
隔兩天縣裏傳來消息,李繼發肚子疼,確(誤)診為闌尾炎,手術沒做好,據說要在床上躺好久。
能挖真人參,也能挖假人參,還會調配慢性肚子疼藥的老劉頭摸著大光頭跟劉桂英分析,“誰知道是真誤診,還是假確診,這大夫有意思,我都想會會了。”
劉桂英賞臉表揚他一句,“恭喜你為民除害。”
如果袁圓在,會告訴兩位睿智的老人,各種偶然因素交叉,導致既定的必然,這就是命。
活該!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2-09-17 18:25:10~2022-09-18 22:02:31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星說 4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25729715 26瓶;西瓜西瓜大又圓、黑妮 10瓶;芋泥波波奶茶 5瓶;芷旻、九裏、33857126、taylor 1瓶;
第23章 油雞樅,禿黃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