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治安沒有現在這麽好,我總聽見村裏人說今天不是這家的雞丟了就是那家的牛沒了,有一次賊都翻到了你四爺爺家偷鴨子,幸好鴨子大叫,把你四爺爺叫起來看,那一鴨圈鴨子才沒全丟了。


    我也擔心,才把家裏值錢的東西都放在燈罩上,想著你懂事了才告訴你的,結果你給我鬧出這麽一出。老師還給我打電話,問家裏有沒有什麽困難,學校會盡量幫忙,可千萬不能輟學。”


    梁康時接口道:“那時候,你媽總說晚上害怕,聽見風吹動院裏的鐵門都心驚膽戰,後來家裏加高了圍牆,又在上麵加了一圈鐵蒺藜,這才放心。又把金首飾和存折放回櫃子裏,結果忘了告訴你了。”


    三個人回憶著梁銜月小時候的糗事說說笑笑,梁銜月卻聯想到了現在。“那個時候大家也不是吃不上飯,還是有那麽多小偷晚上翻院子,現在情況隻會更糟糕吧?”


    梁銜月家的院子很大,裏麵有兩塊小菜地,打了一口井,一個地窖,還種了不少果樹。院牆上雖然加了鐵蒺藜,但是那更多是震懾效果,是為了讓白天來踩點的小偷看見以後望而卻步。


    要是小偷拚著受傷也想翻進來,那是擋不住的。


    這事放在以前倒是不至於,偷能偷到什麽好東西,頂多就幾隻雞鴨,再順走幾件農具。這些人還是沒膽子入室盜竊的,為了這點小利弄傷自己不劃算。


    現在就不一樣了,為了幾塊木頭都能攔路搶劫。要是有人一時鬼迷心竅到她家來偷東西甚至是搶該怎麽辦。


    梁銜月把這些擔憂說給父母聽。


    甄敏提建議道:“要不在院牆下麵挖一條溝,院牆本來就高,再加上一條深溝,有人要翻進來肯定會受傷。”


    “那還要把院子裏的雪都清幹淨才行,不然也挖不了溝,而且有了這麽深的積雪,想翻進來更容易了。”


    梁康時也說了:“最怕他們神不知鬼不覺的進來,要是有防備,咱們三個人也能收拾得了幾個小賊。要不我們養一隻狗,不指望它能咬人,隻要看了陌生人會叫,就是提醒我們了。”


    這個主意也不錯。他們儲存的糧食養一隻狗還是綽綽有餘的。梁康時說等他回去了,就打聽一下誰家有幾個月的小狗崽,要一隻過來看家護院。


    第20章 工作


    第二天一大早,梁康時就接了一個陌生電話。對麵就是黃一峰所說的那個保密項目的政府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在確認了梁康時一家的基本信息以後,安排他們先去小區售樓處接受簡單的培訓,下午就正式開始工作。


    關於這個項目的公告將會在今天上午貼出去,現在已經不需要繼續保密,提前一點告訴梁康時倒也沒關係。


    工作人員在電話裏講,政府圈定了幾個已經完工還沒入住的樓盤和一些有宿舍的職業高中,要把這些地方改成庇護所,會提供供暖和基礎的食物,第一批入住的人員是14歲以下的兒童和他們的監護人。


    因為場地和其他資源有限,一個兒童隻能有一個監護人陪同,這就是梁康時他們三個人作為誌願者的工作,初步審核以及記錄入住庇護所的人員身份。要審核兒童的年齡是否符合要求,隨行的成年人是否真的是兒童的監護人等等,然後記錄下兒童和監護人的基本信息和親屬關係。


    審核完成以後通過的人員政府會派車輛來把他們接到庇護所,梁銜月一家要負責審核他們現在住的這個小區符合要求的人。開會的時候社區的工作人員也在,她根據人口資料和平均數據初步估計,整個小區裏14歲以下的兒童應該不會超過300個。


    如果速度快的話,一天半就可以實現這些人的轉移。到時候梁銜月一家可以搭最後一趟車走,雖然不能直接把他們送到梁家村,但是可以少走一大段路。


    就算這個項目的負責人想多幫他們一點也做不到,剩下的路段沒有清理過,車輛根本不敢開進去,隻能放梁銜月一家下車走回去。可以說,現在這個機會,是他們一家人回到梁家村最方便的途徑,也可能是唯一一個能搭上順風車的途徑。


    從梁康時口中得知這些消息以後,梁銜月也琢磨出來了。雖然因為低溫,供暖和供水的管道損壞很多,但是經過修整和維護並不是不能供暖,而是做不到全市供暖。為了節約資源,才把一些弱勢群體集中到部分小區和學校去。


    第一批是兒童和他的監護人,如果庇護所還有空餘位置,接下來會優先接收孕婦和老人。剩下的人並不是被放棄,政府也會逐步安排他們進地下避難所。聽說安城現在所有的地下商場都在進行改造,一旦改造完成後也會立即接收市民入住。


    這個消息會隨著兒童可以轉移進庇護所的消息一起放出去,免得一些認為自己被政府拋棄的人在絕望之下做出不理智的行為,擾亂社會秩序。


    時間緊急,一家人立刻趕到售樓處接受培訓。說是培訓,其實隻是開了一個小會,說了一些注意事項,讓他們熟悉了一下填報的資料。梁銜月他們的誌願者崗位主要做資格審查,這個工作是有機會通過包庇不符合規定的人獲利的,而且因為交通不方便,誌願者都是就近在附近小區招募的,小區裏難免有關係好的熟人,所以才需要有人擔保,盡量避免不公平的情況發生。


    黃一峰先是費心幫忙尋找搭車的渠道,又主動給他們報名和擔保。梁銜月一家肯定不會做多餘的事給黃一峰找麻煩,況且他們什麽都不缺,隻是想回梁家村而已。


    盡管沒能看到告示貼出去,梁銜月也能想象得到那些家裏有孩子的人看見建立庇護所的喜悅之情,不亞於溺水的人看到救命稻草。


    規定的時間是下午審查才開始,可是告示剛貼出去,上午九點多鍾就有人直奔售樓處。


    售樓處的人員現在有一個女性社區負責人,一個姓張的警察,以及四個誌願者,梁銜月一家就占了三個名額,另一個誌願者他們並不認識。


    負責人拿著擴音喇叭對趕來的人解釋:“兒童都會轉移到庇護所!名額足夠,不要爭搶!下午轉移工作才會開始,現在來了也不能走!”


    她的聲音微尖,很有穿透力,還重複了一遍通知上的內容:“庇護所內有被褥和基礎生活用品,如果想要自備行李,請在來進行資格審查的時候隨身攜帶,審查過後大家會進入屋內等待車輛到來,不允許再返回家中。”


    這是因為如果給完成資格審查的人發放某種憑證,很可能半路就被人搶走,資格審查的意義也就不存在了,而且上車的時候還要再核對一遍,增加工作量不說,天寒地凍的,一群小孩子也沒有辦法在外麵待那麽長的時間。


    不如像現在這樣,售樓處前後兩個門邊各放上兩個桌子,坐著四個審核的誌願者,通過審查的人可以進入售樓處內。裏麵準備了幾個爐子,不會太冷。


    等轉運的車輛到來,直接讓人上車離開,省去了許多麻煩的工作程序。


    很多人一看到告示就跑過來,聽見負責人喊話,不知道是沒攜帶行李還是什麽原因,轉頭就回去了。另一些已經收拾好行李,帶著小孩一起過來的人卻不肯離開。


    “家裏太冷了,小孩子都要生病了,行行好讓我們先進去吧,裏麵暖和,我們可以在外麵等,孩子受不了啊。”


    這話一出,等候的人都附和道:“家裏的柴火用完了。”“我們都出來了,再跑一趟孩子該感冒了。”“我看審核的人都到齊了,現在就開始吧。”


    負責人能理解他們急切的心情,也不忍心這些人在門外抱著孩子等候。時間提前也不是什麽大問題。


    他征求了梁銜月四人的意見,四個誌願者都表示現在就可以開始工作。


    負責人和那位穿著軍大衣的警察維持秩序,讓大家排好隊。梁銜月也攤開了記錄本。


    他們坐在門邊,門上雖然有厚重的簾子,但是冷氣也止不住的滲進來。梁銜月一家都穿上了最暖和的雪地靴,長度快到腳踝的羽絨服,裏麵更是能套上多少層保暖抓絨的衣物就套幾層。


    隻有要寫字的手不能戴太厚的手套,隻帶了一層純棉的薄手套。梁銜月給自己和父母的衣兜裏側都貼上了暖貼,手凍僵了還可以伸進去暖一暖。


    甄敏還給三個人每個人都準備了一個裝滿的保溫杯,裏麵不是熱水,是她用巧克力和牛奶自製的熱可可。他們中午的午餐還不知道有沒有著落,估計時間也沒有充裕到能回家吃飯,巧克力熱量高,就算沒東西吃也能扛一會兒。


    正好昨天發放的食物包裏就有巧克力,就算被人看到了也不會覺得奇怪。


    麵前走過一個人,梁銜月習慣性地說到:“請出示一下身份證。”


    麵前的人遲遲沒有動作,她抬起頭,看清之後眼神裏閃過一絲錯愕。這孩子確定是14歲以下嗎,發育的也太好了吧?這個頭看著比一邊的警官還高,而且看他的長相,喉結明顯,下巴上冒出的青色小胡茬,怎麽看也不像14歲以下。


    不過梁銜月不依靠長相判斷,她是要看身份證的。


    高個子男孩身後跟著的是他的長輩,看歲數像是奶奶或姥姥。她從兜裏把自己的身份證遞過去。“在這。”


    “孩子的證件也需要。”梁銜月重複了一遍。


    “小孩還沒辦身份證。”


    這倒是很常見的,過來的孩子裏有一多半都沒有身份證,梁銜月自己辦身份證的時候,好像還是中考那年,那時她都14歲了。


    “通告上有寫,出生證明或是戶口本也可以。如果這些都沒有的話您要明天下午來,我們今天暫時處理不了這種沒有證件的情況。”這些情況在培訓的時候已經說過,梁銜月立刻按照要求轉告麵前這位奶奶。


    好像是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驗證身份,這個另有人負責,梁銜月也不太清楚,但是隻能在規定時間內,通告上已經寫明了,這種情況明天下午可以進行審查。能查的人今天根本沒有來,估計在其他的小區裏。


    她說完這句話,對方一下子就急了:“你是不是看我孫子不像十四歲,他就是營養好長得太快了!”她使勁扒拉一直站在旁邊像個木樁子一樣僵硬的孫子。“你告訴阿姨,你今年幾歲?是不是十四歲?”


    梁銜月還有什麽不明白的,她心裏暗道:“我比你孫子不知道有沒有大上十歲,這聲阿姨我可當不起。”


    他們耽誤了太久時間,後麵已經傳來竊竊私語,還帶著若有若無的嗤笑。梁銜月看到這個男孩的臉漲得通紅,他一句話也沒說,甩開奶奶的手跑了出去。


    他奶奶恨鐵不成鋼的歎了一口氣,也追上去了。


    他們這邊隊伍遲遲沒有移動,負責的張警官正要過來幫忙,梁銜月朝著他點了點頭,示意他事情已經解決了,張警官才站住了腳步。


    不隻是梁銜月這邊有狀況。梁康時和甄敏也遇到了奇怪的事。


    甄敏看一下手裏的證件,需要的證件都齊全,但是……八十九歲的老人,真的能照顧一歲半的孩子嗎?


    麵前的老人已經滿頭銀發,這一小段路甚至要兩個人扶。在外麵的時候還是讓人背來的。


    她問一同來的家屬,小孩子的父母:“你們確定了嗎?”


    兩人對視一眼,齊齊點頭。


    甄敏猶豫地在【監護人與被監護人關係】一欄寫上【曾祖孫】。她有點為難,不確定是否合規,於是伸手招呼了一下負責人駱小姐。


    小孩子的爸爸也是一臉苦澀:“都說庇護所的條件是最好的,將來建的避難所肯定趕不上庇護所,再說還沒通知什麽時候能去避難所呢。奶奶在降溫之前身體很好的,我們擔心在家裏再待幾天……”


    媽媽抹著眼淚說:“我們相信政府不會不管我們的小孩的,隻要給他一口飯吃就行。等天氣暖和了或是我們家的情況好一點,我就把他接回來。”


    甄敏看向他們的眼神很複雜。這對父母確實有“魄力”,這是在拿孩子做賭注啊。她也不知道這樣是不是對的。如果賭對了,兩個人都能活下來,要是錯了,甄敏趕緊在心裏抹掉這個想法,至少庇護所裏有供暖、有食物,雖然離開了父母,也不會比待在家裏受凍差。


    負責人站在一邊全程聽完了這些話,用眼神示意甄敏通過審核。這種情況確實符合規定,從來就沒有要求監護人也要身體狀況達到什麽標準。各種“鑽漏洞”的可能性都被考慮過,留下這個也是不想規定的太死。雖然監護人事實上沒有能力照顧孩子,庇護所裏也會分派人手照顧的。


    甄敏登記了他們的資料,過了他們這張桌子,就不允許沒通過資格審查的人進,這個小孩的父母被攔在外麵。她站起來攙扶著老人,負責人抱著孩子,把他們送到屋裏去。


    梁康時遇到的事情就比較驚險。


    這一對監護人和被監護人一出場就十分令人矚目。孩子哭鬧不休,大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她摟在懷裏。


    大人把自己的身份證丟過來,差點滑到桌子底下,梁康時趕緊伸手接住。


    “孩子的證件看一下,出生證明或者戶口本都可以。”


    那人很不耐煩:“有什麽好看的,她一看就沒有十四歲啊,話都說不明白呢。”


    梁康時又重複了一遍,對方還是這樣一番話,而且追問道:“車怎麽還不來?沒看孩子都鬧了嗎?”


    梁康時先是看了一眼孩子,發現孩子對他的懷抱十分抗拒。哭得嗓子都啞了,可他臉上一點也看不出心疼,也沒有哄孩子的意思,隻是緊緊抱著她不放。又看了看這人腳下,也沒放著行李。即使事先說了庇護所裏不缺基本生活用品,來這裏的人也是大包小裹的,尤其是小一點的孩子,什麽用品都要自備才放心。


    這下更確認了他的猜測。梁康時笑著說:“我也不知道車什麽時候來,這樣,我幫你問一下吧。”


    他起身去找在隊伍邊維持秩序的張警官,悄悄在他邊上耳語了幾句,兩個人立刻朝這邊走來。


    梁康時朝著孩子伸出手:“我幫你哄一下吧,看小孩哭的都喘不上氣了。我很會帶小孩的。”


    後麵排隊的人看他們這麽磨蹭,其實是有點意見的。直到看見警察過來伸手示意他們後退,而且掏出了手銬,才意識到好像出了事。


    背對著他們的犯罪嫌疑人對此一無所知。


    他不願意把小孩放開。張警官悄悄站到他身後,突然在他的耳邊一聲暴喝:“孩子是你從哪搶的!”


    這人嚇得一哆嗦,手上一鬆,梁康時立刻把孩子奪過來。張警官和幾個圍觀群眾立刻把這個搶孩子的男人按在地上銬上了手銬。


    他大叫道:“你們抓我幹什麽?我真的是孩子的爸爸!”


    梁康時抱著孩子說:“那你說這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


    雖然穿的像是一個球,帶著毛線小帽子,但是衣服顏色明顯是個女孩。


    “當然是女孩!”


    梁康時否定他:“不是,我看了,這是個穿小女孩衣服的男孩。”


    男人立刻慌亂地辯駁:“我剛才說錯了,是男孩。我想著今天給他穿了女孩的衣服,一緊張就說錯了。”


    就這麽一會兒工夫,梁康時哪裏來得及看孩子是男是女,張警官冷笑:“你連孩子是男是女都不知道,還說是她爸爸?”


    在場的都是帶著小孩子的人,看到這個男人竟然偷別人的孩子,當即氣憤地一擁而上,把他打的鼻青臉腫,還是張警官把大家拉開,才沒讓這人被打出個好歹來。


    把這個偷孩子的不法分子交給群眾看管,張警官就帶著大喇叭去尋找這孩子的親人。現在馬路上不能通車,他一定是在這附近偷的孩子。所以才急著問接他們去庇護所的客車什麽時候會來,就是擔心這孩子的親人找到他。


    張警官隻是在梁銜月他們家的小區轉了轉,還沒掏出大喇叭開始找人。就被一個神情焦急的大媽抓住了:“有沒有看到一個小女孩,應該是有人抱著的,穿藕粉色棉襖,戴一個毛線帽子?”


    “紫色帽子?”


    “對對對!”大媽的眼神裏一下綻放出光彩,“我家孩子被人抱走了!你知道那人往哪邊去了嗎?”


    張警官領著大媽來到售樓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一座隨身海島[天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挽星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挽星霜並收藏我有一座隨身海島[天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