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節
我有一座隨身海島[天災] 作者:挽星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是跑了多少地方啊?我不都說不著急了嗎。”甄敏心疼梁康時大熱天的滿市裏跑,就為了湊齊這點東西。
“沒跑多遠,這都是在一個地方買的。”梁康時微微一笑,一臉“你們想不到吧”的表情。
“怎麽?你們遇到家電倉庫了?”梁銜月也猜測道。
梁康時這才揭秘:“這些是二手貨,雖然看著有九成新,但是也得好好刷洗一下。市裏好多人在搬家,要搬到新建的糧食基地裏去,好多拿不走的家具和家電都在拋售,基本上給點糧食就換。”
“搬到糧食基地,都是誰可以搬到糧食基地啊?”梁家村裏沒有一點關於糧食基地的消息,他們也從來沒聽說過往那裏搬遷的事情。
“各種技術工人、專家學者,他們是第一批搬過去的,然後是被召集去做建築工人和種地的工人,以及他們的家人。糧食基地附近準備建幾個工廠,又在市裏招工。經過前幾次招工,大家都知道去那裏工作的人將來能帶著全家搬過去,擠破頭也要得到這份工作。那些能搬走的人,當然是選擇把家裏帶不走的東西都賣掉。”
甄敏有些幽怨:“這都第幾次招工了,也沒跟我們這些村裏人通個氣。”
他家倒是沒人想去打工,可是村裏人也不是人人都有地,再說今年收成也不好,要是能有份額外工作得給家裏減輕多少負擔。
梁康時搖了搖頭:“市裏人過得比我們差上不少,眼看著有個工作管吃管住,那還不像救命稻草一樣的把握住,願意遵守基地規定的人肯定比我們多。那糧食基地管理嚴格,進去了就不讓隨便出來,咱們村有幾個人願意拋家舍業的搬過去。”
甄敏隻是為村裏人小小的鳴個不平,心裏也知道為了更好的維護秩序,當然是應該先把市裏無事可做的人招收起來去做活,不然這麽多人沒有工作,早就亂起來了,梁家村現在也不會這麽太平。
“那現在市裏還剩下多少人?”梁銜月好奇的問道。
梁康時估計著:“咱們安城發展起來晚,像咱們這樣雖然搬到市裏,但是根在農村的人不少,早在洪水結束都想方設法的撤回農村了,那時候市裏就少了一小半人。現在糧食基地招了幾次人,又讓不少家庭舉家搬走,再加上在暴雪、洪水和高溫裏遇難的人,現在市裏的人口,連原來的十分之一都沒有。”
梁銜月和甄敏麵麵相覷,原來那麽繁華的市裏,這才不到一年竟然就衰敗成這樣。
“既然人都搬走了,那市裏的領導應該也都在糧食基地辦公了吧?”
梁康時奇怪道:“這我可沒打聽過,不過應該是這樣。你怎麽突然想起這個?”
梁銜月撇了撇嘴:“我是想知道,如果領導們都搬到糧食基地去,那麽強占黃叔別墅的那家人是不是還腆著臉住在黃叔家。他不也是個什麽領導嗎?”
第49章 井水
安城糧食基地。
鍾德遠快步走到辦公室裏,他滿頭是汗,穿著一件長袖t恤防曬,後背一大塊汗濕的痕跡,脖子上搭著塊用來擦汗的毛巾,也已經半濕了。
他一進辦公室的門,就被裏麵的冷氣激的起了一片雞皮疙瘩。他看了一眼空調,果然調到了23c。基地有規定,即使是配備空調的辦公室,也不允許把空調調到26c以下。
一些人貪涼,總是悄悄把空調溫度調到更低。鍾德遠看了一眼手表,眼看著就快到下班的時間了。他按耐住自己去調空調溫度的腳步,想著大家反正馬上就走了,等明天再提醒他們吧。
他到辦公桌上翻看起資料,聽到科員們聚在一起討論道:“齊處長又開車回家了?我記得他家離糧食基地不算近吧,這麽來回多麻煩啊?”
“齊處長體恤下屬,把分配給他的房間讓給老劉,自己開車上下班,是不是老劉?”
被叫做老劉的人頗有些自得的挺起胸膛:“家裏人口多,也多虧了齊處長的看重,我才養起這一大家子來。”
眾人又你來我往的,說上幾句恭維話。實則心裏都門清,齊處長看不上分配給他六十平的小房子,人家住著大別墅呢!
鍾德遠忍了又忍,眼看都過了下班時間,辦公室的人走了一大半,剩下的這幾個人還是不走。忍不住把空調關了。
聽到空調關閉的聲音,故意留在這裏蹭空調的幾人詫異的回過頭來。
為首的劉建庸看到了頗有些狼狽的鍾德遠,在房間裏待了一會兒,他已經不再流汗了,隻是胸前和背後大塊的汗漬還沒那麽快幹。劉建庸好像是第一天見到他一樣長籲短歎起來:“我說老鍾啊,你年紀也大了,不能不這麽愛惜身體,大熱天和人家年輕人一樣跑到田裏,要是中暑了怎麽辦?再說你的工作雖然跟農業沾邊,但是也沒沾太大的邊,你往田裏跑什麽?”
鍾德遠冷眼看著這位自己曾經的下屬,當時他可不是一口一個老鍾的叫自己。自己現在雖然被調到了邊緣部門,可職級也比劉建庸高,他倒是不在乎別人怎麽叫自己,可是劉建庸這個人最是圓滑,在稱呼上一向沒出過什麽錯,這就是故意羞辱自己。
鍾德遠臉色不變,也不想跟他多廢話什麽:“下班時間到了,大家怎麽還不走?要是想留下來加班的話,就回自己的工位上吧。”
其他幾個人的視線在針鋒相對的兩人之間徘徊,還是決定不摻這趟渾水,拿著包走了。隻剩下劉建庸嘖嘖得發出幾聲怪聲,搖頭晃腦地走了。
鍾德遠原本是負責分管和統籌物資的,這個職位的權力大的很,安城的醫藥資源、食物、日用品等等都包括在內。雖說他也不是那個拍板做決定的人,可是資源的調動都在他眼皮子底下。
他做事最嚴謹,每一筆物資的詳細清單都心裏有數,損耗率要是高出平均值,他就要派人去查看。有人也勸他適當的鬆鬆手,免得得罪人。
但是鍾德遠想著,下邊流通的程序本來就多,一層一層的往裏麵伸手,也許每一個伸手的人還覺得自己沒拿多少,最後剩下來的東西有沒有原來的一半都不好說。
這個口子不能在自己這開,做這個工作的時候,工作量很大,到處都要兼顧,他的頭發沒幾個月就白的差不多了,結果工作做的好好的,並沒有出什麽疏漏,卻突然就被以顧及他身體的荒謬理由調到了一個閑職部門。
這個部門主要管和農村方麵的物資交換。
去年冬天,市裏經過討論後的決定是,農村自給自足,是難得的有生力量。要盡可能的給予農民在種植糧食方麵的幫助,將來用農民們需要的物資換得廣大農村多餘的糧食,減輕基地的糧食壓力。否則以糧食基地的田地數量,不足以支撐起這麽多人的口糧。
鍾德遠就負責監管這一年一次的物資交換。
也就是說,從他調到這個新部門起,還沒幹過活。
現在正是夏天,農民的糧食還沒收,那當然也沒有什麽東西可以交換。鍾德遠有時候想,這個新來的齊處長也許是覺得,自己一把年紀可能也沒什麽奔頭,能調到這麽清閑的職位,白拿工資,該感恩戴德才對,要是識相的話就應該安分守己,老老實實的等著退休。
鍾德遠自嘲的扯了扯嘴角。他可是閑不住的人,自己以前的下屬雖然有劉建庸這樣的牆頭草,可也有踏實肯幹的人。
他們給自己透露出來的消息,都在隱隱約約的暗示,這個齊處長,在做政府的蛀蟲呢。
鍾德遠暗自下著決心,自己一定要收集足夠的證據,揭發齊明旭的行為。隻是他能空降安城的領導層,背後一定有什麽靠山,還是要摸清楚才能行動。
————
自那場雨之後又過了半個月,期間仍舊是高溫不斷,也沒有再下一場雨。
可有了那一場雨,田裏的作物都長起來了,度過了最為脆弱的幼苗期,勉強能抵擋陽光灼熱的炙烤。梁家村的村民們也沒有一開始的慌亂,他們怕的是出現古時候故事裏常說的“大旱三年”,一滴雨也不會下的情況,那田裏就根本別想有什麽收成了。
不過下過了一場雨,至少他們心裏得了個安慰,雖然少雨,可也是有的。
不過擺在眾人麵前的還有一個問題——井水正麵臨幹涸。
梁家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井,安城不是幹旱缺水的地區,村民們隻是日常用水,井也不會打得太深。現在大家要澆灌菜地,飼養牲畜,再加上天氣熱,沒有什麽好的解暑方法,就打了井水上來洗臉擦身,對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雨雖然下過一場,可是十分短暫,剛剛能滋養到地麵的土壤,對井水沒什麽影響,井水的水位眼見著一天一天的下降,如今好多人家的井裏都打不出水了。
梁銜月家用井水用的不多,水泵沒電不能用,要用繩子拴著桶到井裏拔水,井水水位又低,一根繩子放到底才能打到水,提上來的時候費盡力氣,一身的衣服都能被汗水洇濕,手也磨的發紅。
梁銜月才不舍近求遠,都是從海島搬水出來用。可即便是用得少,井水水位也要跟著地下水走,到現在雖然沒完全幹涸,也差不太多了。
梁家村有一些人家的井打得深,現在還能打出水來,周圍的人就去這些人家打水,一開始是免費的,後來來的人太多,大夏天的,大家火氣也大,這些井裏有水的人家被打擾了生活,心裏就有不滿,還起過幾次小的衝突。村長就放話出去,叫去別人家打水的人多多少少給點報酬,免得一個村裏的人傷了和氣,這才沒鬧出太大的爭端來。
梁康時有一次路過,正好看到村民排隊打水的盛況。大家都想趁著早上沒那麽熱的時候來打水,趕到了一起。光排隊就要排上個把小時。
他回來說自己在隊伍裏還看到了堂妹梁靜,四叔和四嬸不能來挑水,梁靜自己還提不上來水桶,要請人幫忙打上來,再一個人用扁擔挑兩桶水回家,走路都顫顫悠悠的。
梁銜月聽了就提議道:“要不讓附近親近的幾個鄰居來咱們家打水?我在空間裏抽一大桶水出來,把桶放在井邊,他們來了直接取水就行,就說是我們提前打上來的。”
甄敏有些顧慮:“這倒是不麻煩,就是怕有人出去亂說,以為咱們家井水多得是,都來打水,那你什麽也不用做,整天都在兩邊來回搬水了,還容易露出馬腳了。”
“媽,不要緊。我都說是親近的鄰居了,悄悄知會他們一聲,不驚動別人,要是誰到處宣揚,盡管讓大家來我們的井裏看,反正也沒多少水,就說原本是有水的,現在沒了,以後不讓他們來了。”
“那行,反正是親近的鄰居,咱們也不收什麽報酬了,賣個人情。”
通知來取水的肯定是有四爺爺和黃一峰家,然後是萬翠、杜凱和房前屋後的幾個鄰居。
除了杜凱他的鄰居家井裏有水,並且已經說定了到鄰居家打水,還付好了長期的報酬,再加上杜凱家離梁銜月家不算近,捎話說不來打水了以外,其他人家都很高興,第二天都帶著自家的空桶過來了。
梁銜月每天早上起來在空間裏用水泵抽一大桶水渠裏的水,把放在井邊那個一模一樣的空桶換掉,替換成裝完水的大桶,輕而易舉的就能解決幾家人的用水問題。一大桶水剛好夠幾家人來分,梁銜月也不需要另外添水。大家知道水源緊張,都省著用,隻在早上來一趟。小黑在門外為梁銜月放哨,一有人經過就叫起來,免得梁銜月把水桶憑空從背包裏拿出來的時候被人看見。
鄰居之間一走動,梁銜月家得到的消息也靈通了起來。經常聽到各種小道消息。有一次後院的鄰居來,說附近有個村子為了爭水打了起來。他們村不像梁家村這樣隻有一個大姓,而是好幾個大姓,關係還不是特別融洽。就因為排隊打水時的一點小事,幾夥人打了起來,演變成了械鬥,好多人都受了傷。
“那以後的關係不是更僵?”甄敏搖搖頭,還是得有像梁家村村長這樣德高望重的長輩,壓得下下麵的人,才不至於鬧起來。不過也就是現在的井水還勉強夠用,要是真沒水喝,幾個村長也沒用。
萬翠來的時候也會說起一些事。
“有工程隊來過村裏了,說能打一兩百米深的深水井,這種深水井打到地下水裏,一兩年不下雨也不會幹。就是要價太貴,沒人打得起,他們就走了。”
“這麽深的井一個村打一口就足夠了。哪是一戶人家打得起的呢?”甄敏在旁邊的牆根陰影底下摘菜,順嘴說道。
“是啊,”萬翠點頭,“村長已經知道這事,要是水位再降下去,應該也快召集大家出糧食打井了。一個村那麽多戶,平攤下來花的糧食也不算多。”
————
能到梁銜月家打水,還不用自己挑水上來,鄰居們都覺得輕鬆很多。雖說梁銜月家說了不要報酬,可鄰居們心裏記著這個人情,有時拿點自己家種的黃瓜來,有時也送點自己家果樹的果子來。
這幾天毛櫻桃成熟,梁銜月家就沒少收到這種漿果作為謝禮。
毛櫻桃是灌木結的漿果,梁家村家家戶戶房前屋後都種著幾棵毛櫻桃,冬天過後死了不少,但因為數量太多,也有很多幸存下來的。
成熟的毛櫻桃和在水果店裏賣的櫻桃除了顏色相似,都是紅彤彤的以外,沒有太大的關係。毛櫻桃一般隻有指甲蓋大,圓圓的,裏麵有核,水分很足,口感酸甜。因為葉子上有一層不起眼的細絨毛,摸起來手感很軟,所以叫毛櫻桃。
毛櫻桃不值什麽錢,果子小還有個很大的核,從前熟透了落到地上也沒人吃。毛櫻桃生命力也頑強,不管是土壤貧瘠還是幹旱都能活,果實落到地上,第二年都能生出小苗來。現在食物貧瘠,尤其是水果更少,毛櫻桃反倒挺受歡迎的。
梁銜月一家人吃了不少,還剩下一大包,估計有個三四斤。這東西不耐放,放冰箱裏也不行。
甄敏就說:“要不榨點果汁,做成果醬也行。”總不能看著東西爛掉。
梁康時猶豫:“上次做的果醬還剩下來不少。再說這毛櫻桃要真榨成果汁,一準把你的牙酸倒。”
梁銜月靈機一動:“我們來做冰棒吧!正好家裏的雪糕快吃完了。”
梁銜月當時囤貨的時候買了六百多根雪糕,本來還想著怎麽也能吃上兩年。結果天氣熱得實在超乎想象,三個人一天吃一根雪糕,還沒覺得有多涼快,還忍不住吃第二根,要不是後來還煮了金銀花水和冰鎮薄荷茶喝,這些雪糕早就吃光了,不會現在還剩下一小箱。
其實他們吃雪糕的時候沒有多節製,一方麵就是想著雪糕就算一直冷凍著,也不能放上好幾年,終究是要變質的,另一方麵,海島有電有冰箱,哪怕弄點糖水凍成冰塊,吃起來也是一樣解暑。
梁銜月一說做冰棒,甄敏和梁康時都覺得不錯。
做冰棒除了毛櫻桃的果肉和果汁以外,還得有模具,有木把。
梁康時用幹淨的木頭削成小棍,在水裏煮了煮就拿到海島外麵,那邊的太陽大,沒用上一個小時木棍就徹底幹透,簡直就是個天然的烤箱。在這種太陽下放上一個夏天的木頭,脆的就跟餅幹一樣。這是梁康時犧牲了一個木板凳和兩個鐵鍬把得到的教訓。
甄敏在儲藏室裏尋找東西製成模具,找到幾個食品級的塑料盒子,可還是不夠用。普通塑料怕不衛生,玻璃擔心凍裂,最後她從貨架上拿下來幾個盒裝果汁,滿意的點了點頭。
先把果汁倒出來,然後把果汁盒子最上麵的部分小心的剪掉,剪掉的部分也不要扔,一會兒還能拿來做蓋子。果汁盒子裏有錫紙,冰棒凍好了以後可以很容易的與錫紙分離,不會黏在一起。
梁銜月把毛櫻桃洗幹淨,準備把核剔出來,一個個剔太麻煩,她幹脆戴著手套把手伸進盆裏捏碎果肉,再把擠出來的核挑出去。毛櫻桃沒能成為風靡市場的水果果然有它的原因,挑出來的核都有半盆。
甄敏做好了雪糕模具,把果汁端進來,一會要和毛櫻桃果肉一起放在果汁機裏榨。
梁銜月看到果汁分了好幾個盆裝,就知道這些果汁不是一種味道。果不其然,甄敏指著幾個小盆說:“這是蘋果果汁,這是葡萄果汁。你看哪個和毛櫻桃汁比較配,就混在一起,省得打出來的毛櫻桃汁太酸,還要加糖。”
梁康時從外麵走進來:“我摘了個西瓜來,要不要也做個西瓜味的冰棒?”
最後要做的冰棒一種是櫻桃蘋果味,一種是西瓜和葡萄雙拚。
梁銜月不明白:“雙拚怎麽做?不需要倒在一起嗎?”
甄敏解釋:“就是先往模具裏倒半盒西瓜汁,等凍得差不多了再倒葡萄汁,將來拿出來的時候上半邊是紅的,下半邊是青白色,好看也好吃。”
梁銜月恍然大悟。
他們把調好的果汁倒進模具裏,原來從果汁盒頂端剪下來的蓋子也搭在上麵,把木棍從原來吸管的地方斜插進去,留下三四厘米在外麵,然後端到冰櫃裏冰凍。明天早上一起來,就能吃到他們自己親手做的果味棒冰了。
冰棒做好以後,果汁還剩下來不少,模具都已經裝滿了,梁銜月從冰箱裏拿出凍好的幹淨冰塊,放到榨汁機裏打碎成冰沙,加到果汁裏,攪一攪就做成了果味冰沙。把三個人的保溫杯都裝滿了,這個保溫杯質量很不錯,兩三個小時裏麵的冰沙還沒有全化。
他們做好了冰棒以後,回頭一看,小黑和大青一隻狗麵前放著半個西瓜皮,把頭深深地埋在裏麵啃瓜肉,腦袋都要看不見了,隻剩下兩個耳朵支在外麵。
這就是剛才他們做西瓜冰棒的西瓜,為了保證冰棒的甜度,比較靠近瓜皮的西瓜肉沒挖。這段時間西瓜陸陸續續的成熟,梁銜月家有時都吃不完,還會找借口給黃一峰和四爺爺家送幾個。
所以剩下的瓜肉幹脆扔給了兩隻小狗,它們吃的超級開心,尾巴搖得像螺旋槳。小黑的臉黑乎乎的,還看不太出來,大青的臉白一點,能看到從嘴巴到兩頰都染上了西瓜的淡粉色。
“沒跑多遠,這都是在一個地方買的。”梁康時微微一笑,一臉“你們想不到吧”的表情。
“怎麽?你們遇到家電倉庫了?”梁銜月也猜測道。
梁康時這才揭秘:“這些是二手貨,雖然看著有九成新,但是也得好好刷洗一下。市裏好多人在搬家,要搬到新建的糧食基地裏去,好多拿不走的家具和家電都在拋售,基本上給點糧食就換。”
“搬到糧食基地,都是誰可以搬到糧食基地啊?”梁家村裏沒有一點關於糧食基地的消息,他們也從來沒聽說過往那裏搬遷的事情。
“各種技術工人、專家學者,他們是第一批搬過去的,然後是被召集去做建築工人和種地的工人,以及他們的家人。糧食基地附近準備建幾個工廠,又在市裏招工。經過前幾次招工,大家都知道去那裏工作的人將來能帶著全家搬過去,擠破頭也要得到這份工作。那些能搬走的人,當然是選擇把家裏帶不走的東西都賣掉。”
甄敏有些幽怨:“這都第幾次招工了,也沒跟我們這些村裏人通個氣。”
他家倒是沒人想去打工,可是村裏人也不是人人都有地,再說今年收成也不好,要是能有份額外工作得給家裏減輕多少負擔。
梁康時搖了搖頭:“市裏人過得比我們差上不少,眼看著有個工作管吃管住,那還不像救命稻草一樣的把握住,願意遵守基地規定的人肯定比我們多。那糧食基地管理嚴格,進去了就不讓隨便出來,咱們村有幾個人願意拋家舍業的搬過去。”
甄敏隻是為村裏人小小的鳴個不平,心裏也知道為了更好的維護秩序,當然是應該先把市裏無事可做的人招收起來去做活,不然這麽多人沒有工作,早就亂起來了,梁家村現在也不會這麽太平。
“那現在市裏還剩下多少人?”梁銜月好奇的問道。
梁康時估計著:“咱們安城發展起來晚,像咱們這樣雖然搬到市裏,但是根在農村的人不少,早在洪水結束都想方設法的撤回農村了,那時候市裏就少了一小半人。現在糧食基地招了幾次人,又讓不少家庭舉家搬走,再加上在暴雪、洪水和高溫裏遇難的人,現在市裏的人口,連原來的十分之一都沒有。”
梁銜月和甄敏麵麵相覷,原來那麽繁華的市裏,這才不到一年竟然就衰敗成這樣。
“既然人都搬走了,那市裏的領導應該也都在糧食基地辦公了吧?”
梁康時奇怪道:“這我可沒打聽過,不過應該是這樣。你怎麽突然想起這個?”
梁銜月撇了撇嘴:“我是想知道,如果領導們都搬到糧食基地去,那麽強占黃叔別墅的那家人是不是還腆著臉住在黃叔家。他不也是個什麽領導嗎?”
第49章 井水
安城糧食基地。
鍾德遠快步走到辦公室裏,他滿頭是汗,穿著一件長袖t恤防曬,後背一大塊汗濕的痕跡,脖子上搭著塊用來擦汗的毛巾,也已經半濕了。
他一進辦公室的門,就被裏麵的冷氣激的起了一片雞皮疙瘩。他看了一眼空調,果然調到了23c。基地有規定,即使是配備空調的辦公室,也不允許把空調調到26c以下。
一些人貪涼,總是悄悄把空調溫度調到更低。鍾德遠看了一眼手表,眼看著就快到下班的時間了。他按耐住自己去調空調溫度的腳步,想著大家反正馬上就走了,等明天再提醒他們吧。
他到辦公桌上翻看起資料,聽到科員們聚在一起討論道:“齊處長又開車回家了?我記得他家離糧食基地不算近吧,這麽來回多麻煩啊?”
“齊處長體恤下屬,把分配給他的房間讓給老劉,自己開車上下班,是不是老劉?”
被叫做老劉的人頗有些自得的挺起胸膛:“家裏人口多,也多虧了齊處長的看重,我才養起這一大家子來。”
眾人又你來我往的,說上幾句恭維話。實則心裏都門清,齊處長看不上分配給他六十平的小房子,人家住著大別墅呢!
鍾德遠忍了又忍,眼看都過了下班時間,辦公室的人走了一大半,剩下的這幾個人還是不走。忍不住把空調關了。
聽到空調關閉的聲音,故意留在這裏蹭空調的幾人詫異的回過頭來。
為首的劉建庸看到了頗有些狼狽的鍾德遠,在房間裏待了一會兒,他已經不再流汗了,隻是胸前和背後大塊的汗漬還沒那麽快幹。劉建庸好像是第一天見到他一樣長籲短歎起來:“我說老鍾啊,你年紀也大了,不能不這麽愛惜身體,大熱天和人家年輕人一樣跑到田裏,要是中暑了怎麽辦?再說你的工作雖然跟農業沾邊,但是也沒沾太大的邊,你往田裏跑什麽?”
鍾德遠冷眼看著這位自己曾經的下屬,當時他可不是一口一個老鍾的叫自己。自己現在雖然被調到了邊緣部門,可職級也比劉建庸高,他倒是不在乎別人怎麽叫自己,可是劉建庸這個人最是圓滑,在稱呼上一向沒出過什麽錯,這就是故意羞辱自己。
鍾德遠臉色不變,也不想跟他多廢話什麽:“下班時間到了,大家怎麽還不走?要是想留下來加班的話,就回自己的工位上吧。”
其他幾個人的視線在針鋒相對的兩人之間徘徊,還是決定不摻這趟渾水,拿著包走了。隻剩下劉建庸嘖嘖得發出幾聲怪聲,搖頭晃腦地走了。
鍾德遠原本是負責分管和統籌物資的,這個職位的權力大的很,安城的醫藥資源、食物、日用品等等都包括在內。雖說他也不是那個拍板做決定的人,可是資源的調動都在他眼皮子底下。
他做事最嚴謹,每一筆物資的詳細清單都心裏有數,損耗率要是高出平均值,他就要派人去查看。有人也勸他適當的鬆鬆手,免得得罪人。
但是鍾德遠想著,下邊流通的程序本來就多,一層一層的往裏麵伸手,也許每一個伸手的人還覺得自己沒拿多少,最後剩下來的東西有沒有原來的一半都不好說。
這個口子不能在自己這開,做這個工作的時候,工作量很大,到處都要兼顧,他的頭發沒幾個月就白的差不多了,結果工作做的好好的,並沒有出什麽疏漏,卻突然就被以顧及他身體的荒謬理由調到了一個閑職部門。
這個部門主要管和農村方麵的物資交換。
去年冬天,市裏經過討論後的決定是,農村自給自足,是難得的有生力量。要盡可能的給予農民在種植糧食方麵的幫助,將來用農民們需要的物資換得廣大農村多餘的糧食,減輕基地的糧食壓力。否則以糧食基地的田地數量,不足以支撐起這麽多人的口糧。
鍾德遠就負責監管這一年一次的物資交換。
也就是說,從他調到這個新部門起,還沒幹過活。
現在正是夏天,農民的糧食還沒收,那當然也沒有什麽東西可以交換。鍾德遠有時候想,這個新來的齊處長也許是覺得,自己一把年紀可能也沒什麽奔頭,能調到這麽清閑的職位,白拿工資,該感恩戴德才對,要是識相的話就應該安分守己,老老實實的等著退休。
鍾德遠自嘲的扯了扯嘴角。他可是閑不住的人,自己以前的下屬雖然有劉建庸這樣的牆頭草,可也有踏實肯幹的人。
他們給自己透露出來的消息,都在隱隱約約的暗示,這個齊處長,在做政府的蛀蟲呢。
鍾德遠暗自下著決心,自己一定要收集足夠的證據,揭發齊明旭的行為。隻是他能空降安城的領導層,背後一定有什麽靠山,還是要摸清楚才能行動。
————
自那場雨之後又過了半個月,期間仍舊是高溫不斷,也沒有再下一場雨。
可有了那一場雨,田裏的作物都長起來了,度過了最為脆弱的幼苗期,勉強能抵擋陽光灼熱的炙烤。梁家村的村民們也沒有一開始的慌亂,他們怕的是出現古時候故事裏常說的“大旱三年”,一滴雨也不會下的情況,那田裏就根本別想有什麽收成了。
不過下過了一場雨,至少他們心裏得了個安慰,雖然少雨,可也是有的。
不過擺在眾人麵前的還有一個問題——井水正麵臨幹涸。
梁家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井,安城不是幹旱缺水的地區,村民們隻是日常用水,井也不會打得太深。現在大家要澆灌菜地,飼養牲畜,再加上天氣熱,沒有什麽好的解暑方法,就打了井水上來洗臉擦身,對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雨雖然下過一場,可是十分短暫,剛剛能滋養到地麵的土壤,對井水沒什麽影響,井水的水位眼見著一天一天的下降,如今好多人家的井裏都打不出水了。
梁銜月家用井水用的不多,水泵沒電不能用,要用繩子拴著桶到井裏拔水,井水水位又低,一根繩子放到底才能打到水,提上來的時候費盡力氣,一身的衣服都能被汗水洇濕,手也磨的發紅。
梁銜月才不舍近求遠,都是從海島搬水出來用。可即便是用得少,井水水位也要跟著地下水走,到現在雖然沒完全幹涸,也差不太多了。
梁家村有一些人家的井打得深,現在還能打出水來,周圍的人就去這些人家打水,一開始是免費的,後來來的人太多,大夏天的,大家火氣也大,這些井裏有水的人家被打擾了生活,心裏就有不滿,還起過幾次小的衝突。村長就放話出去,叫去別人家打水的人多多少少給點報酬,免得一個村裏的人傷了和氣,這才沒鬧出太大的爭端來。
梁康時有一次路過,正好看到村民排隊打水的盛況。大家都想趁著早上沒那麽熱的時候來打水,趕到了一起。光排隊就要排上個把小時。
他回來說自己在隊伍裏還看到了堂妹梁靜,四叔和四嬸不能來挑水,梁靜自己還提不上來水桶,要請人幫忙打上來,再一個人用扁擔挑兩桶水回家,走路都顫顫悠悠的。
梁銜月聽了就提議道:“要不讓附近親近的幾個鄰居來咱們家打水?我在空間裏抽一大桶水出來,把桶放在井邊,他們來了直接取水就行,就說是我們提前打上來的。”
甄敏有些顧慮:“這倒是不麻煩,就是怕有人出去亂說,以為咱們家井水多得是,都來打水,那你什麽也不用做,整天都在兩邊來回搬水了,還容易露出馬腳了。”
“媽,不要緊。我都說是親近的鄰居了,悄悄知會他們一聲,不驚動別人,要是誰到處宣揚,盡管讓大家來我們的井裏看,反正也沒多少水,就說原本是有水的,現在沒了,以後不讓他們來了。”
“那行,反正是親近的鄰居,咱們也不收什麽報酬了,賣個人情。”
通知來取水的肯定是有四爺爺和黃一峰家,然後是萬翠、杜凱和房前屋後的幾個鄰居。
除了杜凱他的鄰居家井裏有水,並且已經說定了到鄰居家打水,還付好了長期的報酬,再加上杜凱家離梁銜月家不算近,捎話說不來打水了以外,其他人家都很高興,第二天都帶著自家的空桶過來了。
梁銜月每天早上起來在空間裏用水泵抽一大桶水渠裏的水,把放在井邊那個一模一樣的空桶換掉,替換成裝完水的大桶,輕而易舉的就能解決幾家人的用水問題。一大桶水剛好夠幾家人來分,梁銜月也不需要另外添水。大家知道水源緊張,都省著用,隻在早上來一趟。小黑在門外為梁銜月放哨,一有人經過就叫起來,免得梁銜月把水桶憑空從背包裏拿出來的時候被人看見。
鄰居之間一走動,梁銜月家得到的消息也靈通了起來。經常聽到各種小道消息。有一次後院的鄰居來,說附近有個村子為了爭水打了起來。他們村不像梁家村這樣隻有一個大姓,而是好幾個大姓,關係還不是特別融洽。就因為排隊打水時的一點小事,幾夥人打了起來,演變成了械鬥,好多人都受了傷。
“那以後的關係不是更僵?”甄敏搖搖頭,還是得有像梁家村村長這樣德高望重的長輩,壓得下下麵的人,才不至於鬧起來。不過也就是現在的井水還勉強夠用,要是真沒水喝,幾個村長也沒用。
萬翠來的時候也會說起一些事。
“有工程隊來過村裏了,說能打一兩百米深的深水井,這種深水井打到地下水裏,一兩年不下雨也不會幹。就是要價太貴,沒人打得起,他們就走了。”
“這麽深的井一個村打一口就足夠了。哪是一戶人家打得起的呢?”甄敏在旁邊的牆根陰影底下摘菜,順嘴說道。
“是啊,”萬翠點頭,“村長已經知道這事,要是水位再降下去,應該也快召集大家出糧食打井了。一個村那麽多戶,平攤下來花的糧食也不算多。”
————
能到梁銜月家打水,還不用自己挑水上來,鄰居們都覺得輕鬆很多。雖說梁銜月家說了不要報酬,可鄰居們心裏記著這個人情,有時拿點自己家種的黃瓜來,有時也送點自己家果樹的果子來。
這幾天毛櫻桃成熟,梁銜月家就沒少收到這種漿果作為謝禮。
毛櫻桃是灌木結的漿果,梁家村家家戶戶房前屋後都種著幾棵毛櫻桃,冬天過後死了不少,但因為數量太多,也有很多幸存下來的。
成熟的毛櫻桃和在水果店裏賣的櫻桃除了顏色相似,都是紅彤彤的以外,沒有太大的關係。毛櫻桃一般隻有指甲蓋大,圓圓的,裏麵有核,水分很足,口感酸甜。因為葉子上有一層不起眼的細絨毛,摸起來手感很軟,所以叫毛櫻桃。
毛櫻桃不值什麽錢,果子小還有個很大的核,從前熟透了落到地上也沒人吃。毛櫻桃生命力也頑強,不管是土壤貧瘠還是幹旱都能活,果實落到地上,第二年都能生出小苗來。現在食物貧瘠,尤其是水果更少,毛櫻桃反倒挺受歡迎的。
梁銜月一家人吃了不少,還剩下一大包,估計有個三四斤。這東西不耐放,放冰箱裏也不行。
甄敏就說:“要不榨點果汁,做成果醬也行。”總不能看著東西爛掉。
梁康時猶豫:“上次做的果醬還剩下來不少。再說這毛櫻桃要真榨成果汁,一準把你的牙酸倒。”
梁銜月靈機一動:“我們來做冰棒吧!正好家裏的雪糕快吃完了。”
梁銜月當時囤貨的時候買了六百多根雪糕,本來還想著怎麽也能吃上兩年。結果天氣熱得實在超乎想象,三個人一天吃一根雪糕,還沒覺得有多涼快,還忍不住吃第二根,要不是後來還煮了金銀花水和冰鎮薄荷茶喝,這些雪糕早就吃光了,不會現在還剩下一小箱。
其實他們吃雪糕的時候沒有多節製,一方麵就是想著雪糕就算一直冷凍著,也不能放上好幾年,終究是要變質的,另一方麵,海島有電有冰箱,哪怕弄點糖水凍成冰塊,吃起來也是一樣解暑。
梁銜月一說做冰棒,甄敏和梁康時都覺得不錯。
做冰棒除了毛櫻桃的果肉和果汁以外,還得有模具,有木把。
梁康時用幹淨的木頭削成小棍,在水裏煮了煮就拿到海島外麵,那邊的太陽大,沒用上一個小時木棍就徹底幹透,簡直就是個天然的烤箱。在這種太陽下放上一個夏天的木頭,脆的就跟餅幹一樣。這是梁康時犧牲了一個木板凳和兩個鐵鍬把得到的教訓。
甄敏在儲藏室裏尋找東西製成模具,找到幾個食品級的塑料盒子,可還是不夠用。普通塑料怕不衛生,玻璃擔心凍裂,最後她從貨架上拿下來幾個盒裝果汁,滿意的點了點頭。
先把果汁倒出來,然後把果汁盒子最上麵的部分小心的剪掉,剪掉的部分也不要扔,一會兒還能拿來做蓋子。果汁盒子裏有錫紙,冰棒凍好了以後可以很容易的與錫紙分離,不會黏在一起。
梁銜月把毛櫻桃洗幹淨,準備把核剔出來,一個個剔太麻煩,她幹脆戴著手套把手伸進盆裏捏碎果肉,再把擠出來的核挑出去。毛櫻桃沒能成為風靡市場的水果果然有它的原因,挑出來的核都有半盆。
甄敏做好了雪糕模具,把果汁端進來,一會要和毛櫻桃果肉一起放在果汁機裏榨。
梁銜月看到果汁分了好幾個盆裝,就知道這些果汁不是一種味道。果不其然,甄敏指著幾個小盆說:“這是蘋果果汁,這是葡萄果汁。你看哪個和毛櫻桃汁比較配,就混在一起,省得打出來的毛櫻桃汁太酸,還要加糖。”
梁康時從外麵走進來:“我摘了個西瓜來,要不要也做個西瓜味的冰棒?”
最後要做的冰棒一種是櫻桃蘋果味,一種是西瓜和葡萄雙拚。
梁銜月不明白:“雙拚怎麽做?不需要倒在一起嗎?”
甄敏解釋:“就是先往模具裏倒半盒西瓜汁,等凍得差不多了再倒葡萄汁,將來拿出來的時候上半邊是紅的,下半邊是青白色,好看也好吃。”
梁銜月恍然大悟。
他們把調好的果汁倒進模具裏,原來從果汁盒頂端剪下來的蓋子也搭在上麵,把木棍從原來吸管的地方斜插進去,留下三四厘米在外麵,然後端到冰櫃裏冰凍。明天早上一起來,就能吃到他們自己親手做的果味棒冰了。
冰棒做好以後,果汁還剩下來不少,模具都已經裝滿了,梁銜月從冰箱裏拿出凍好的幹淨冰塊,放到榨汁機裏打碎成冰沙,加到果汁裏,攪一攪就做成了果味冰沙。把三個人的保溫杯都裝滿了,這個保溫杯質量很不錯,兩三個小時裏麵的冰沙還沒有全化。
他們做好了冰棒以後,回頭一看,小黑和大青一隻狗麵前放著半個西瓜皮,把頭深深地埋在裏麵啃瓜肉,腦袋都要看不見了,隻剩下兩個耳朵支在外麵。
這就是剛才他們做西瓜冰棒的西瓜,為了保證冰棒的甜度,比較靠近瓜皮的西瓜肉沒挖。這段時間西瓜陸陸續續的成熟,梁銜月家有時都吃不完,還會找借口給黃一峰和四爺爺家送幾個。
所以剩下的瓜肉幹脆扔給了兩隻小狗,它們吃的超級開心,尾巴搖得像螺旋槳。小黑的臉黑乎乎的,還看不太出來,大青的臉白一點,能看到從嘴巴到兩頰都染上了西瓜的淡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