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節
我有一座隨身海島[天災] 作者:挽星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季明岑把戴著的手套翻了個麵,幹淨的一麵朝外,小心翼翼地把小羊舉了起來,放到了母羊邊上。看到母羊已經在舔舐小羊,兩個人終於鬆了一口氣。
“這就生完了?”
“應該……生完了。”季明岑臉上是和梁銜月如出一轍的茫然。
“不是,還有一隻!”
————
這隻懷孕的母羊生了兩隻小羊。小羊在生下來不到半個鍾頭就已經能站起來,湊到母親的身下喝奶。
一切都順利的不可思議,生產過程中沒有出現意外情況,母羊也順利的泌出了乳汁。
梁銜月一家的食譜上多了羊奶一項。
來訪的客人們也跟著沾光,早餐時吃上了雞蛋餅配羊奶。羊奶裏丟進幾顆杏仁,就能大大去除裏麵的膻味。等有空了,梁銜月還想用羊奶試著製作奶酪和發酵酸奶。農場裏的這隻母羊奶量充沛,兩隻小羊消耗不掉它的奶水,多餘的也不值得跑幾十裏路送到基地裏賣,喝不下的能製成奶酪最好。
吃完了早餐,眾人就要開始今天的勞動。
昨天隻是熱身,今天的任務量卻是實打實的重。梁銜月從海島空間的果園裏挖出了二十幾棵果樹苗,準備種在農場的果園裏。
經過這麽多年的生長,海島裏的果園已經初具規模。加上梁銜月一有機會就栽種新的果樹,果園的麵積比最開始擴大了三四倍。
從幾年前開始,空間裏的果園每年能穩定的產出棗、櫻桃、蘋果和桃子。
吃不掉的新鮮大棗可以曬幹成紅棗儲存好幾年,櫻桃樹原本隻有一棵,扡插過後有了很多小樹苗,但也還沒能結果,一家人努努力,吃掉一棵樹上的櫻桃還沒什麽難度。隻是蘋果和桃子略多了些,住在基地裏,又不方便拿出來和人交易,怕引人注目。
於是梁銜月一家隻能想盡辦法把蘋果和桃子做成其他耐儲存的食物。罐頭、果醬、烘幹成果脯,切薄些烤成脆片……
即使梁銜月使出了百般招數,還是有一部分水果爛掉了,隻能丟去喂雞。
空間裏的果園最開始不懂得規劃,有些樹苗間距種得過密,梁銜月把樹齡可以結果的果樹挖出來,準備種到農場的果園裏。今年秋天的時候,她就有了順理成章的理由,把多餘的水果賣給基地。
今天他們六個人就要挖坑種下果樹。
換上了勞作的衣服和鞋子,帶上工具,幾個人上了兩輛車,朝著農場西邊的果園駛去。
這片果園占地很大很大,半個山坡曾經都種滿了各種果樹,現在卻雜草叢生,遍地荒蕪。工程隊過來幫忙清理時,一些坡地機器開上不去,隻砍伐了山坡靠下的樹木,雜草也沒能全部清理幹淨。
梁銜月打算從下方開始,慢慢恢複整片果園的生機。
首先要挖二十幾個用來移栽樹苗的大坑。栽樹苗的坑要挖得又大又平,防止窩根。土裏有很多碎石塊,經常挖著挖著,就聽到鐵鍬和石頭碰撞在一起“叮”的一聲。
他們兩兩一組挖坑,等坑達到了標準,每個人都在這早春的天氣裏汗流浹背。
挖好了樹坑以後還要上底肥,最後才是小心的把樹苗根係層層分開,讓根係舒展開再覆蓋上細碎的表土。
等所有的樹苗都種下以後,還要去一邊的小河裏打水。
小河看著離果園很近,其實之間有好長一段距離。梁銜月已經慢慢習慣了在農場裏開車才是最方便的交通方式。她還有以前收集來的幾輛摩托車和電動車,也都停在工具房外麵。不過是現在天氣還沒有徹底轉暖,騎摩托車風大容易感冒,要不然去一些近處的地方,騎摩托也很方便。
俗話說望山跑死馬,農場裏也是一樣。因為作物還沒種下來,各處看著都很空曠,眼看著不遠的地方,也得走上半個多小時才能到。
梁康時帶著黃一峰朝小河邊去了。開的是梁銜月用原來的車置換來的一輛不大的廂型小貨車,後麵的車廂門整個拉下來,車廂內部能放上不少東西。
黃一峰回來以後興奮的說:“河裏有河蚌和河蜆!等我們給樹澆完了水去撈點河鮮,就數著開春這段時間味道最好。”
“好啊,”梁銜月也很讚同,“河蜆和蒜苗一起炒最鮮了。正好家裏也有蒜苗。”
給所有的樹苗澆過水以後,大家就浩浩蕩蕩的朝著小河邊出發。
這還是梁銜月第一次仔細觀察這條小河,河水潺潺的流著,清澈得能一眼望到底下的鵝卵石,還能看到顏色淺灰有些透明的小蝦穿梭在石縫間。
他們來到的這段河水很淺,為的是方便找出泥沙裏的河鮮。蹲下來以後,先看到的是在午後的陽光下閃閃發光的水流,像一大塊流動的水晶。
易君誇道:“這水可真清,河蚌我也隻在小時候吃到過,後來河水的汙染越來越嚴重,河蚌都死光了。就算偶爾發現一兩個,長在那種髒水裏也不敢吃。”
梁康時想到種樹需要澆水,提前穿上了水靴。其他人穿著的是普通的鞋,就沒辦法下水。
四月的河水冰冷刺骨,梁康時拿著個籮筐走到小河中央,也不仔細分辨泥沙和河蜆,隻一股腦的都裝到籮筐裏,在河水裏簡單地晃晃,澄掉了其中的泥沙,把石子混著小河蜆一同拎上岸,交給岸上的人挑選。
河蜆個頭不大,顏色從深灰色到黃褐色都有,這種小河蜆本來就長不大。不像河蚌,能長得比人的腦袋還要大,不過那時的肉就太硬了,咬都咬不動,給小黑和大青做磨牙棒還將就。
這條小河裏也沒有那麽大的河蚌,不能下水的幾個人有時在水裏看見河蚌,要麽指揮著梁康時下水捉,要麽看河蚌的位置離岸很近,幹脆自己撿了根樹枝把河蚌勾過來。
回程的時候,籮筐底裝著半個籮筐的河蜆和河蚌,季明岑還用籮筐抓上來兩條魚,顏色金黃,頭扁扁的,身體卻很細長。梁康時認識這種魚,說是叫牛尾巴魚。這一聽就是民間起的別稱,不是學名。
回到家以後,梁銜月為了確認這種魚是可以食用的,特意查了資料。原來這種魚叫做擬鱨,是一種對水質要求很高的肉食性魚類,肉質細嫩,味道極其鮮美,像這種野生的擬鱨,放在以前可是有市無價的珍貴商品。
中午所有人都沒來得及吃午飯,晚飯就提早到下午三點種吃。河蚌和河蜆要在水中靜置一天,吐盡裏麵的泥沙才能吃。所以隻用兩條擬鱨煲了湯,清炒了幾個小菜,配上一鍋白米飯。
擬鱨煲出來的湯果真鮮美無比,兩條魚根本就不夠吃,連湯汁都被拌進飯裏吃的幹幹淨淨。
晚上睡覺前,黃一峰還惦記著今天撿到的河鮮,說一定要在明天回基地之前吃上。
梁銜月當然要滿足他這個願望,第二天早上吃的是用河蜆做配料的鹹粥。這可是梁銜月在資料庫裏搜索到的菜譜,也是第一次做,不過結果還不錯。
先煮外殼洗刷幹淨的小河蜆,水裏要加薑片和米酒。等河蜆開了殼以後,殼可以扔掉,但肉和水一定要留下來。
煮過河蜆的湯汁顏色奶白,煮上粥以後,把分出來的河蜆肉混上豆豉和薑絲炒香,最後放回已經熬的略稠的粥裏,加點鹽和胡椒粉調味提鮮,滋味真是絕了。
黃一峰直說自己被鮮得找不到北,遺憾不能天天住在梁銜月的農場裏。
“黃叔,來我這可是要幫忙幹活的,活多得三天三夜也幹不完,你忘了昨晚還說腰酸腿疼,這樣也要來?”梁銜月打趣道。
“來,怎麽可能不來,等河水再暖和點,我還要帶著你們去摸田螺,混著辣椒一炒,再來點小酒,不說了,口水都留下來了!”
第89章 災後
梁康時去基地參加宣講課回來,後車廂塞的滿滿的。
他先提出一個大籠子,裏麵是兩隻緊張地貼在一起的小豬仔。
“基地最近有兩隻母豬下崽,一隻下了十六隻豬仔,另一隻下了二十二隻!負責養豬的老楊現在走路都是飄著的,人家問他中午吃了沒,他就說‘你怎麽知道我養的豬下了二十二隻崽!’”
梁銜月笑著接過籠子。“三十幾隻豬仔,應該也不夠分的吧?”豬好養活,長肉又快,現在抓的豬仔,養到過年的時候就能長到二三百斤,到時候不管是自家殺的吃肉還是賣給基地都很劃算。有豬仔賣,他們這些有農場的人家一定都想抓幾隻回來。
“不夠分,”梁康時拉長了聲音,“這兩隻是我抓鬮抓來的,還有的人運氣不好,一隻都沒搶到。我們二十幾個家裏有農場的人都想要豬仔,實在沒辦法平均分。就寫了二十幾張紙條,上麵有數字,一頭、兩頭、三頭、還有的寫得是零,扔到紙箱裏叫人去摸。我抓鬮之前我好好洗了個手,得虧沒摸個零蛋回來!”
“那一會把豬仔放到圈裏,再給它們搭個棚子。”畜牧圈都是現成的,現在農場裏的動物根本就沒把所有的圈住滿。這兩隻豬仔剛斷奶不久,可得給它們搭個保暖的窩。
“我都忘了,這還有一隻小羊。”
說著,梁康時又抱出個紙箱來。
梁銜月已經去找給豬仔搭窩的材料了,紙箱是甄敏接過來的。她奇怪道:“我們不是把買羊的額度都用完了嗎?又放開了?”
“這不是基地的羊。是6號農場的主人賣給我的。”
甄敏看紙箱裏的小羊沒什麽精神,還伸手摸了摸它的鼻子,“這是生病了?那可不能跟我們的羊放在一起。”
“應該是餓的。”梁康時解釋道,“6號農場的主人也養了懷孕的母羊,結果母羊生下小羊沒多久就死了,小羊沒奶喝,今早6號農場主給喂了點米糊,趕緊拉到基地來了,想看看誰家有剛下崽的母羊,別讓小羊餓死。我看它價格便宜,就買回來了。”
他們家的母羊倒是下崽沒多久。聽了這話,甄敏趕緊把小羊抱到羊圈裏。小羊搖搖晃晃的站了起來,看到麵前的母羊,連忙湊過去想喝奶。
母羊卻不認識它,大步走開了。剛來的小羊跌跌撞撞的去追,又差點被母羊踢到。最後倒是不敢過去了,一隻羊委屈地縮在羊圈角落裏,怯生生地看著其他羊。
這可不行,喝不到奶,小羊很快會餓死的。甄敏又試著把小羊往母羊那裏放了好幾次,母羊就是不肯接受它。跑開都是好的,有時還想用頭頂小羊。
沒辦法,甄敏隻好找了個奶瓶來,把擠出來的羊奶喂給這隻新來的小羊。小羊喝到了奶水,立刻大口大口的吞咽著。
這隻小羊來的時機稍有些晚,要是趕在母羊正在生產時,還可以用母羊親生孩子剛出生時身上的液體抹在這隻小羊身上,用氣味迷惑母羊。現在母羊能分辨出自己的孩子,就不會再接納它了。
這段時間本就忙碌,春耕已經在進行了。他們有幾十畝地要種,又來了一隻需要人工喂奶的小羊,工作量又增加了。甄敏卻樂在其中,她看著羊圈裏跑來跑去,像雲朵一樣白的小羊們,每一天要數個好幾次。
“九隻了。羊圈還空著好大一塊地方,什麽時候能填滿呢。”
————
農場裏的活實在是忙不過來,梁銜月終於動了雇人的想法。
雖然父母常常誇她自己一個人抵得上五個工人,這話倒是不假,空間就是一個最佳的搬運利器,不管是多沉多大、多麽難以運輸的東西,隻要梁銜月能過去,東西就能一起被帶過去。更別提還能依靠海島裏的泥土改良農場的土壤了。
可這麽大的農場,需要十來個人維持日常經營也是很正常的。
前期的建設會經常的使用海島空間,梁銜月不想被人影響,這才沒有雇人幫忙。現在基本的建設已經完成,剩下的都是一些麻煩而瑣碎的工作,喂雞鴨、豬仔和羊、清理糞便、給果樹澆水、播種和補種、灑農藥和化肥,這些空間都幫不上多少忙,隻能讓梁銜月一家忙得團團轉。
而他們還有一個空曠的花園和至今一粒種子都沒撒下去的小溫室要打理。
這一周基地的宣講會是梁銜月去的,回來的時候,車上多了半車行李。他們雇傭來的工人不是別人,正是萬翠和梁何。
萬翠和梁何一家從安城來到塔城基地以後,也過了一段頗為艱苦的日子。他們一家人來的時候行李不太多,因為是搭基地的車隊過來,太多的行李裝不下,而他們經過這幾年的天災折騰下來,也的確不剩下什麽財產。
幸好到了塔城這邊,到處都在招工。梁何加入了雖然勞累但報酬很高的工程隊,萬翠要照看孩子,於是找了一個能帶著孩子上工的清潔工作。
一切雖然從頭開始,可日子也是往上走的。最近這幾年形勢就不同了,天災出現的頻率越來越低,越來越趨向於恢複正常。而塔城基地接納了沿海數個城市的人口,其實是十分擁擠的,住在這裏的人就像是蜂巢裏的工蜂,忙忙碌碌,腳下卻隻有方寸之地。
隻是那時候能活著就很不錯了,沒辦法去想什麽生活質量。
現在基地動了縮減人口的念頭。鼓勵大家到基地外生活,其中一個政策就是減少基地內的崗位。
為了維持基地裏的秩序,也讓大多數人都能依靠自己的勞動活下來,基地裏其實設置了很多非常冗餘的職位,一個人的活要交給兩個人去做,再把這一個人本應該得的工資添上一些分給這兩個人。
眼下基地改變了想法,開始大刀闊斧的削減崗位。工程隊早在完成塔城基地建設之後兩三年就沒有太多的工作,梁何在工程隊學到了東西,會修電路、水管、門窗,各種機械的維修也懂一些,就被招去某個宿舍區的修理工。活很雜,報酬也不說特別高。萬翠更是直接在今年初就失業了,那時梁銜月已經決定要買農場,還特意找到他,讓她不要著急上火,將來自己的農場如果要招人,而那時萬翠還沒找到工作,一定會雇她的。
這承諾最後倒是兌現了。不光是萬翠,連梁何也要一起過來,他們的小孩今年開始上了基地裏的寄宿學校,花費比較大,兩個人又不想分居,梁何幹脆辭了工作和萬翠一起來農場。
他們夫妻倆手腳勤快、做事麻利,又有多年做農活和照顧牲畜的經驗,有的活梁銜月還沒有想到,他們就提前做好了,讓梁銜月一家的壓力驟減。
做農活也是有危險的,小到磕了碰了、擦傷劃傷,大到被農場裏的機械傷到,都有可能。要是不小心被工作中的割草機劃了一下,或者衣袖卷到拖拉機裏,那可不是件小事。
梁銜月把放在工具房和工作車間裏的醫療箱位置再三囑咐給梁何夫妻兩個,又因為梁何是個啞巴,就算遇險也不能呼救。特意給他找了哨子掛在脖子上,讓他有事就吹哨子。
這本不是什麽大事,可是一接過哨子,萬翠的眼淚就落下來。她半是懊悔半是感激,哽咽地說道:“我真是腦子轉不過彎來,這麽多年都沒想到過這個辦法。要是當時有哨子在身上,梁何出去砍樹也不會被埋在雪堆裏沒人發現。多虧了月月細心,處處想著我們。”
梁銜月也沒想到,送哨子這件不足掛齒的小事在萬翠心裏記了許多年,每一年秋收以後,她給萬翠和梁何夫婦兩個發獎金,萬翠都要把這件事再提一遍,囑咐梁何記著梁銜月的好。
第90章 災後
春耕那段日子真是忙得昏天暗地,梁銜月簡直難以想象,要是沒有梁何和萬翠來幫忙,他們能不能按時完成春耕。
不管是種小麥、玉米還是牧草,都用的是在基地裏租的播種機。梁銜月自己農場裏有拖拉機,租的就是掛靠在拖拉機後,依靠拖拉機的動力在田間移動的播種機。很多農場都沒有買自己的拖拉機,要麽租那種自身有動力的小型播種機,要麽就連拖拉機一起租回來。
基地自己也要春耕,機器也沒餘出太多,那段時間,沒租到播種機的農場主一個個嘴上起泡,急得不行。
這時候有自己拖拉機的好處就顯現出來,梁銜月的拖拉機在完成春耕以後,還租給了一個沒排上隊的農場主,人家對她千恩萬謝,賭咒發誓今年糧食賣了錢一定也要買一個拖拉機。
梁銜月和他的想法差不多,隻不過她是在打聽播種機的價格。
“這就生完了?”
“應該……生完了。”季明岑臉上是和梁銜月如出一轍的茫然。
“不是,還有一隻!”
————
這隻懷孕的母羊生了兩隻小羊。小羊在生下來不到半個鍾頭就已經能站起來,湊到母親的身下喝奶。
一切都順利的不可思議,生產過程中沒有出現意外情況,母羊也順利的泌出了乳汁。
梁銜月一家的食譜上多了羊奶一項。
來訪的客人們也跟著沾光,早餐時吃上了雞蛋餅配羊奶。羊奶裏丟進幾顆杏仁,就能大大去除裏麵的膻味。等有空了,梁銜月還想用羊奶試著製作奶酪和發酵酸奶。農場裏的這隻母羊奶量充沛,兩隻小羊消耗不掉它的奶水,多餘的也不值得跑幾十裏路送到基地裏賣,喝不下的能製成奶酪最好。
吃完了早餐,眾人就要開始今天的勞動。
昨天隻是熱身,今天的任務量卻是實打實的重。梁銜月從海島空間的果園裏挖出了二十幾棵果樹苗,準備種在農場的果園裏。
經過這麽多年的生長,海島裏的果園已經初具規模。加上梁銜月一有機會就栽種新的果樹,果園的麵積比最開始擴大了三四倍。
從幾年前開始,空間裏的果園每年能穩定的產出棗、櫻桃、蘋果和桃子。
吃不掉的新鮮大棗可以曬幹成紅棗儲存好幾年,櫻桃樹原本隻有一棵,扡插過後有了很多小樹苗,但也還沒能結果,一家人努努力,吃掉一棵樹上的櫻桃還沒什麽難度。隻是蘋果和桃子略多了些,住在基地裏,又不方便拿出來和人交易,怕引人注目。
於是梁銜月一家隻能想盡辦法把蘋果和桃子做成其他耐儲存的食物。罐頭、果醬、烘幹成果脯,切薄些烤成脆片……
即使梁銜月使出了百般招數,還是有一部分水果爛掉了,隻能丟去喂雞。
空間裏的果園最開始不懂得規劃,有些樹苗間距種得過密,梁銜月把樹齡可以結果的果樹挖出來,準備種到農場的果園裏。今年秋天的時候,她就有了順理成章的理由,把多餘的水果賣給基地。
今天他們六個人就要挖坑種下果樹。
換上了勞作的衣服和鞋子,帶上工具,幾個人上了兩輛車,朝著農場西邊的果園駛去。
這片果園占地很大很大,半個山坡曾經都種滿了各種果樹,現在卻雜草叢生,遍地荒蕪。工程隊過來幫忙清理時,一些坡地機器開上不去,隻砍伐了山坡靠下的樹木,雜草也沒能全部清理幹淨。
梁銜月打算從下方開始,慢慢恢複整片果園的生機。
首先要挖二十幾個用來移栽樹苗的大坑。栽樹苗的坑要挖得又大又平,防止窩根。土裏有很多碎石塊,經常挖著挖著,就聽到鐵鍬和石頭碰撞在一起“叮”的一聲。
他們兩兩一組挖坑,等坑達到了標準,每個人都在這早春的天氣裏汗流浹背。
挖好了樹坑以後還要上底肥,最後才是小心的把樹苗根係層層分開,讓根係舒展開再覆蓋上細碎的表土。
等所有的樹苗都種下以後,還要去一邊的小河裏打水。
小河看著離果園很近,其實之間有好長一段距離。梁銜月已經慢慢習慣了在農場裏開車才是最方便的交通方式。她還有以前收集來的幾輛摩托車和電動車,也都停在工具房外麵。不過是現在天氣還沒有徹底轉暖,騎摩托車風大容易感冒,要不然去一些近處的地方,騎摩托也很方便。
俗話說望山跑死馬,農場裏也是一樣。因為作物還沒種下來,各處看著都很空曠,眼看著不遠的地方,也得走上半個多小時才能到。
梁康時帶著黃一峰朝小河邊去了。開的是梁銜月用原來的車置換來的一輛不大的廂型小貨車,後麵的車廂門整個拉下來,車廂內部能放上不少東西。
黃一峰回來以後興奮的說:“河裏有河蚌和河蜆!等我們給樹澆完了水去撈點河鮮,就數著開春這段時間味道最好。”
“好啊,”梁銜月也很讚同,“河蜆和蒜苗一起炒最鮮了。正好家裏也有蒜苗。”
給所有的樹苗澆過水以後,大家就浩浩蕩蕩的朝著小河邊出發。
這還是梁銜月第一次仔細觀察這條小河,河水潺潺的流著,清澈得能一眼望到底下的鵝卵石,還能看到顏色淺灰有些透明的小蝦穿梭在石縫間。
他們來到的這段河水很淺,為的是方便找出泥沙裏的河鮮。蹲下來以後,先看到的是在午後的陽光下閃閃發光的水流,像一大塊流動的水晶。
易君誇道:“這水可真清,河蚌我也隻在小時候吃到過,後來河水的汙染越來越嚴重,河蚌都死光了。就算偶爾發現一兩個,長在那種髒水裏也不敢吃。”
梁康時想到種樹需要澆水,提前穿上了水靴。其他人穿著的是普通的鞋,就沒辦法下水。
四月的河水冰冷刺骨,梁康時拿著個籮筐走到小河中央,也不仔細分辨泥沙和河蜆,隻一股腦的都裝到籮筐裏,在河水裏簡單地晃晃,澄掉了其中的泥沙,把石子混著小河蜆一同拎上岸,交給岸上的人挑選。
河蜆個頭不大,顏色從深灰色到黃褐色都有,這種小河蜆本來就長不大。不像河蚌,能長得比人的腦袋還要大,不過那時的肉就太硬了,咬都咬不動,給小黑和大青做磨牙棒還將就。
這條小河裏也沒有那麽大的河蚌,不能下水的幾個人有時在水裏看見河蚌,要麽指揮著梁康時下水捉,要麽看河蚌的位置離岸很近,幹脆自己撿了根樹枝把河蚌勾過來。
回程的時候,籮筐底裝著半個籮筐的河蜆和河蚌,季明岑還用籮筐抓上來兩條魚,顏色金黃,頭扁扁的,身體卻很細長。梁康時認識這種魚,說是叫牛尾巴魚。這一聽就是民間起的別稱,不是學名。
回到家以後,梁銜月為了確認這種魚是可以食用的,特意查了資料。原來這種魚叫做擬鱨,是一種對水質要求很高的肉食性魚類,肉質細嫩,味道極其鮮美,像這種野生的擬鱨,放在以前可是有市無價的珍貴商品。
中午所有人都沒來得及吃午飯,晚飯就提早到下午三點種吃。河蚌和河蜆要在水中靜置一天,吐盡裏麵的泥沙才能吃。所以隻用兩條擬鱨煲了湯,清炒了幾個小菜,配上一鍋白米飯。
擬鱨煲出來的湯果真鮮美無比,兩條魚根本就不夠吃,連湯汁都被拌進飯裏吃的幹幹淨淨。
晚上睡覺前,黃一峰還惦記著今天撿到的河鮮,說一定要在明天回基地之前吃上。
梁銜月當然要滿足他這個願望,第二天早上吃的是用河蜆做配料的鹹粥。這可是梁銜月在資料庫裏搜索到的菜譜,也是第一次做,不過結果還不錯。
先煮外殼洗刷幹淨的小河蜆,水裏要加薑片和米酒。等河蜆開了殼以後,殼可以扔掉,但肉和水一定要留下來。
煮過河蜆的湯汁顏色奶白,煮上粥以後,把分出來的河蜆肉混上豆豉和薑絲炒香,最後放回已經熬的略稠的粥裏,加點鹽和胡椒粉調味提鮮,滋味真是絕了。
黃一峰直說自己被鮮得找不到北,遺憾不能天天住在梁銜月的農場裏。
“黃叔,來我這可是要幫忙幹活的,活多得三天三夜也幹不完,你忘了昨晚還說腰酸腿疼,這樣也要來?”梁銜月打趣道。
“來,怎麽可能不來,等河水再暖和點,我還要帶著你們去摸田螺,混著辣椒一炒,再來點小酒,不說了,口水都留下來了!”
第89章 災後
梁康時去基地參加宣講課回來,後車廂塞的滿滿的。
他先提出一個大籠子,裏麵是兩隻緊張地貼在一起的小豬仔。
“基地最近有兩隻母豬下崽,一隻下了十六隻豬仔,另一隻下了二十二隻!負責養豬的老楊現在走路都是飄著的,人家問他中午吃了沒,他就說‘你怎麽知道我養的豬下了二十二隻崽!’”
梁銜月笑著接過籠子。“三十幾隻豬仔,應該也不夠分的吧?”豬好養活,長肉又快,現在抓的豬仔,養到過年的時候就能長到二三百斤,到時候不管是自家殺的吃肉還是賣給基地都很劃算。有豬仔賣,他們這些有農場的人家一定都想抓幾隻回來。
“不夠分,”梁康時拉長了聲音,“這兩隻是我抓鬮抓來的,還有的人運氣不好,一隻都沒搶到。我們二十幾個家裏有農場的人都想要豬仔,實在沒辦法平均分。就寫了二十幾張紙條,上麵有數字,一頭、兩頭、三頭、還有的寫得是零,扔到紙箱裏叫人去摸。我抓鬮之前我好好洗了個手,得虧沒摸個零蛋回來!”
“那一會把豬仔放到圈裏,再給它們搭個棚子。”畜牧圈都是現成的,現在農場裏的動物根本就沒把所有的圈住滿。這兩隻豬仔剛斷奶不久,可得給它們搭個保暖的窩。
“我都忘了,這還有一隻小羊。”
說著,梁康時又抱出個紙箱來。
梁銜月已經去找給豬仔搭窩的材料了,紙箱是甄敏接過來的。她奇怪道:“我們不是把買羊的額度都用完了嗎?又放開了?”
“這不是基地的羊。是6號農場的主人賣給我的。”
甄敏看紙箱裏的小羊沒什麽精神,還伸手摸了摸它的鼻子,“這是生病了?那可不能跟我們的羊放在一起。”
“應該是餓的。”梁康時解釋道,“6號農場的主人也養了懷孕的母羊,結果母羊生下小羊沒多久就死了,小羊沒奶喝,今早6號農場主給喂了點米糊,趕緊拉到基地來了,想看看誰家有剛下崽的母羊,別讓小羊餓死。我看它價格便宜,就買回來了。”
他們家的母羊倒是下崽沒多久。聽了這話,甄敏趕緊把小羊抱到羊圈裏。小羊搖搖晃晃的站了起來,看到麵前的母羊,連忙湊過去想喝奶。
母羊卻不認識它,大步走開了。剛來的小羊跌跌撞撞的去追,又差點被母羊踢到。最後倒是不敢過去了,一隻羊委屈地縮在羊圈角落裏,怯生生地看著其他羊。
這可不行,喝不到奶,小羊很快會餓死的。甄敏又試著把小羊往母羊那裏放了好幾次,母羊就是不肯接受它。跑開都是好的,有時還想用頭頂小羊。
沒辦法,甄敏隻好找了個奶瓶來,把擠出來的羊奶喂給這隻新來的小羊。小羊喝到了奶水,立刻大口大口的吞咽著。
這隻小羊來的時機稍有些晚,要是趕在母羊正在生產時,還可以用母羊親生孩子剛出生時身上的液體抹在這隻小羊身上,用氣味迷惑母羊。現在母羊能分辨出自己的孩子,就不會再接納它了。
這段時間本就忙碌,春耕已經在進行了。他們有幾十畝地要種,又來了一隻需要人工喂奶的小羊,工作量又增加了。甄敏卻樂在其中,她看著羊圈裏跑來跑去,像雲朵一樣白的小羊們,每一天要數個好幾次。
“九隻了。羊圈還空著好大一塊地方,什麽時候能填滿呢。”
————
農場裏的活實在是忙不過來,梁銜月終於動了雇人的想法。
雖然父母常常誇她自己一個人抵得上五個工人,這話倒是不假,空間就是一個最佳的搬運利器,不管是多沉多大、多麽難以運輸的東西,隻要梁銜月能過去,東西就能一起被帶過去。更別提還能依靠海島裏的泥土改良農場的土壤了。
可這麽大的農場,需要十來個人維持日常經營也是很正常的。
前期的建設會經常的使用海島空間,梁銜月不想被人影響,這才沒有雇人幫忙。現在基本的建設已經完成,剩下的都是一些麻煩而瑣碎的工作,喂雞鴨、豬仔和羊、清理糞便、給果樹澆水、播種和補種、灑農藥和化肥,這些空間都幫不上多少忙,隻能讓梁銜月一家忙得團團轉。
而他們還有一個空曠的花園和至今一粒種子都沒撒下去的小溫室要打理。
這一周基地的宣講會是梁銜月去的,回來的時候,車上多了半車行李。他們雇傭來的工人不是別人,正是萬翠和梁何。
萬翠和梁何一家從安城來到塔城基地以後,也過了一段頗為艱苦的日子。他們一家人來的時候行李不太多,因為是搭基地的車隊過來,太多的行李裝不下,而他們經過這幾年的天災折騰下來,也的確不剩下什麽財產。
幸好到了塔城這邊,到處都在招工。梁何加入了雖然勞累但報酬很高的工程隊,萬翠要照看孩子,於是找了一個能帶著孩子上工的清潔工作。
一切雖然從頭開始,可日子也是往上走的。最近這幾年形勢就不同了,天災出現的頻率越來越低,越來越趨向於恢複正常。而塔城基地接納了沿海數個城市的人口,其實是十分擁擠的,住在這裏的人就像是蜂巢裏的工蜂,忙忙碌碌,腳下卻隻有方寸之地。
隻是那時候能活著就很不錯了,沒辦法去想什麽生活質量。
現在基地動了縮減人口的念頭。鼓勵大家到基地外生活,其中一個政策就是減少基地內的崗位。
為了維持基地裏的秩序,也讓大多數人都能依靠自己的勞動活下來,基地裏其實設置了很多非常冗餘的職位,一個人的活要交給兩個人去做,再把這一個人本應該得的工資添上一些分給這兩個人。
眼下基地改變了想法,開始大刀闊斧的削減崗位。工程隊早在完成塔城基地建設之後兩三年就沒有太多的工作,梁何在工程隊學到了東西,會修電路、水管、門窗,各種機械的維修也懂一些,就被招去某個宿舍區的修理工。活很雜,報酬也不說特別高。萬翠更是直接在今年初就失業了,那時梁銜月已經決定要買農場,還特意找到他,讓她不要著急上火,將來自己的農場如果要招人,而那時萬翠還沒找到工作,一定會雇她的。
這承諾最後倒是兌現了。不光是萬翠,連梁何也要一起過來,他們的小孩今年開始上了基地裏的寄宿學校,花費比較大,兩個人又不想分居,梁何幹脆辭了工作和萬翠一起來農場。
他們夫妻倆手腳勤快、做事麻利,又有多年做農活和照顧牲畜的經驗,有的活梁銜月還沒有想到,他們就提前做好了,讓梁銜月一家的壓力驟減。
做農活也是有危險的,小到磕了碰了、擦傷劃傷,大到被農場裏的機械傷到,都有可能。要是不小心被工作中的割草機劃了一下,或者衣袖卷到拖拉機裏,那可不是件小事。
梁銜月把放在工具房和工作車間裏的醫療箱位置再三囑咐給梁何夫妻兩個,又因為梁何是個啞巴,就算遇險也不能呼救。特意給他找了哨子掛在脖子上,讓他有事就吹哨子。
這本不是什麽大事,可是一接過哨子,萬翠的眼淚就落下來。她半是懊悔半是感激,哽咽地說道:“我真是腦子轉不過彎來,這麽多年都沒想到過這個辦法。要是當時有哨子在身上,梁何出去砍樹也不會被埋在雪堆裏沒人發現。多虧了月月細心,處處想著我們。”
梁銜月也沒想到,送哨子這件不足掛齒的小事在萬翠心裏記了許多年,每一年秋收以後,她給萬翠和梁何夫婦兩個發獎金,萬翠都要把這件事再提一遍,囑咐梁何記著梁銜月的好。
第90章 災後
春耕那段日子真是忙得昏天暗地,梁銜月簡直難以想象,要是沒有梁何和萬翠來幫忙,他們能不能按時完成春耕。
不管是種小麥、玉米還是牧草,都用的是在基地裏租的播種機。梁銜月自己農場裏有拖拉機,租的就是掛靠在拖拉機後,依靠拖拉機的動力在田間移動的播種機。很多農場都沒有買自己的拖拉機,要麽租那種自身有動力的小型播種機,要麽就連拖拉機一起租回來。
基地自己也要春耕,機器也沒餘出太多,那段時間,沒租到播種機的農場主一個個嘴上起泡,急得不行。
這時候有自己拖拉機的好處就顯現出來,梁銜月的拖拉機在完成春耕以後,還租給了一個沒排上隊的農場主,人家對她千恩萬謝,賭咒發誓今年糧食賣了錢一定也要買一個拖拉機。
梁銜月和他的想法差不多,隻不過她是在打聽播種機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