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節
鹹魚女配又成了爽文女主[快穿] 作者:草菇老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群孩子哭哭笑笑,抱作一團。秋秀玲旁邊看著,也忍不住抹淚微笑。
她決定了。
這個學期過後,她要把獨龍小學分成兩個學校,讓獨龍村再多一個獨龍女中。
再成立一個女中肯定會受到多方的阻撓與壓力,她不能讓魏華和塗紅豔也跟著她受罪。並且她也沒打算隻管女中,不管獨龍小學的死活。所以她會讓魏華和塗紅豔留在獨龍小學。自己一個人來帶獨龍女中。
春燕即將十三、紅花十五、小超十四、接娣十六。姑娘們都開始陸續進入青春期了。小學已經不能再保護她們了,也不再適合她們了。
她們……姑娘們需要更高水平的教育。
七到八月的暑假,她必須離開獨龍村一趟。她需要發動自己所有的能力,用上自己所有的心氣兒與資源,去說服社會各界的人士,請求他們慷慨解囊,並為姑娘們爭取一個更加開闊的明天。
“老師——”
見秋秀玲一個人站在一旁愣愣出神,葉棠朝著秋秀玲招手。
秋秀玲也朝葉棠等人揮了揮手,卻沒有走過去也抱抱姑娘們。
除了春燕,其他姑娘們的學習水平都太低了。這樣的水平是絕対考不上大學的。
所以從現在開始,她不會再給姑娘們更多的溫情,她要用力鞭策她們,直至她們順著正確的道路走出大山。
這是一條荊棘之路,溫情在這條路上會變成姑娘們的阻礙。所以她要從慈愛的老師化身為嚴厲的母親,她要比過去的任何時候都狠下心腸。
……她會被記恨嗎?
秋秀玲剛生出這個念頭,放在身側的雙手就緊握成了拳頭。
那就恨她好了!
恨她、恨到忍不住想要狠狠打她的臉都行!隻要能逼著姑娘們拿出成績,走出大山,她就一生無憾!
葉棠麵上在與接娣等人說笑,心中卻是歎息。
她看得出秋秀玲的想法,她明白秋秀玲這是打算要化身為教育“惡鬼”了。
犧牲自己,照亮他人。秋秀玲的這份覺悟葉棠敬佩,但她不想尊重。
因為她更希望秋秀玲不要犧牲自己。
“老師。”
是夜,葉棠敲了敲秋秀玲的房門。
暈黃燈光下伏案的秋秀玲從桌邊起身,開了門。
葉棠站在三月的月光下,溫柔地開口:“我有話対您說。”
葉棠朝著秋秀玲遞出了一份折疊好的紙張。秋秀玲拉開,這才發覺這是一份剪報。
“這是……?”
秋秀玲滿眼困惑,讀出了自己看到的新聞標題:“‘世界太陽能高峰會議在津巴布韋召開’……‘光明工程啟動’……‘光伏發電照亮華國的未來’?這些都是……?”
油燈發出的光太過昏暗,標題下方的那些小字秋秀玲實在沒法看得很清楚。
葉棠笑笑:“就像老師剛才念出的標題一樣,光伏發電將照亮我們華國的未來。”
“也會照亮我們獨龍村和我們獨龍小學。”
“老師,寫一封信吧。寫給中央。”
“告訴中央,我們西南山區也需要光伏發電。”
第83章 慧女移山33
葉棠的目標是清晰明確的。
每穿到一個世界, 她都會盡可能地搜集那個世界的情報與信息,以備不時之需。
穿到這個世界之後,她也在努力收集外界的信息。每次被秋秀玲帶著去縣城的時候, 葉棠都會盡可能地多走走、多看看。秋秀玲隻當葉棠是小孩子好奇心重, 殊不知葉棠把自己看到的東西都整理成了情報。
隻是縣城與大城市之間到底有差距。哪怕大麗縣就在邊境附近,這裏有更多的商人,商人也帶來了更多的情報,葉棠能從大麗縣得到的情報依舊有滯後性與局限性。
葉棠一直在想要如何解決這種困境。而當一對兒從城裏來的青年旅行者出現在她麵前時, 她想到了解決辦法。隻是這種辦法需要一個契機去實現。
從城市裏來的旅行者對山民們來說是肥客, 大大的肥客。不少山民為了搶肥客,親戚鄰裏之間都起了齟齬。
秋秀玲一心撲在學校上, 並不清楚村裏的這些家長裏短。時常與村裏的婦女一起約著去洗衣潭刷衣服的陳菊因為不需要替趙報國家攬客,從來都是笑著旁邊聽婦女們嘴碎哪家哪家如何如何,從不插話。
也不知道是哪個婦女最先覺得沒有傾向性的陳菊是最公正公平的。反正後頭婦女們再為肥客該歸哪家而爭吵不休時,這個裁決的權利被婦女給到了陳菊的手裏。
陳菊哪兒遇過這樣的事情啊?她三十幾年的人生裏,有九成都是聽命行事。乍然接到這樣棘手的炸彈, 她隻能去求助於在她眼中讀書讀得已經“無所不知”的女兒了。
葉棠想要的契機就這樣來到了她的手裏。
她收集了村民們的意見,單獨把有意接待遊客的村民們列了一張名單。照著名單, 葉棠與陳菊到訪了各家, 又詢問了各家的意見,最後總結歸納出各家能夠提供的服務列表。
比如有些人家條件較好,能提供自家醃製的火腿、熏烤的熏肉。有些人家又能給客人住獨立的小院兒, 小院裏還有可以自行打水的水井。又或者有些人家田裏種的作物不急著吃也不急著賣,能夠給遊客提供收割、挖掘作物,吃自己親手挖掘的農作物的機會……
所有細致的內容都被葉棠一一列出, 做成了表。然後她讓村民們把這張表給遊客看,讓遊客們根據這張表選擇自己最想要的行程。
如此這般分配, 能夠提供更多服務的人家自然成了遊客們的不二首選,提供不出太多服務的人家自然有些怨言。
於是葉棠提起村中的親戚關係,告知村民們可以相互協助:甲家出能看見好風景的房屋,乙家提供鋪籠帳蓋,丙家提供餐飲吃食,事後幾家按照事前約定的比例分錢,你家吃飽了,我家也不餓著。
這下村民們總算滿意了。於是葉棠乘機請村民們幫忙,請她們向遊客推銷陳菊的拚布作品。
這本就隻是一個小忙,再者陳菊與葉棠也確實為她們忙活不少。村民們哪裏會拒絕葉棠的請求?
隻是村民們私底下並不看好陳菊做的這些小玩意兒。無他,這些小玩意兒在他們眼中既不新奇,也不有趣——陳菊的拚布作品大多是坐墊,還有一些是可以縫到衣服、鞋子、帕子上的裝飾品。這些小玩意兒用料並不精細,顏色與花樣也大多就是當地最傳統的那幾種。
結果,陳菊的拚布大受歡迎。不管是住在哪一家的遊客,最後都會帶上一、兩件陳菊的拚布作品走。
葉棠倒是早就知道陳菊的拚布作品一定能走俏。
畢竟城裏與山裏人文風俗有相當的差距,在山裏經常見到的東西,在城裏未必就能找見。
陳菊的拚布帶著濃濃的民族風情。不光色彩上鮮豔濃麗,形狀上也多采用少數民族所使用的圖騰。加上她的拚布作品手工質感強,真是讓人看上一眼就能感覺與城市截然迥異的異域風情。
陳菊的拚布作品賣得不貴。但遊客一買就是好幾件。
眼見陳菊啥都不出,縫點小玩意兒就躺著賺錢了,村民們那叫一個羨慕嫉妒啊。
拚布本就是許多村裏婦女都會的手藝,村中各家也都會存些碎布頭擺著,好給衣服縫個補丁改個長寬什麽的。見陳菊賺錢賺得如此輕鬆,頓時有人心生歹意,讓自家婆娘連夜趕工,也縫出差不多的東西。然後給遊客推薦拚布布藝時就拿出自家婆娘做的東西,不再替陳菊推銷。
原本這麽幹的也就一、兩戶人家,因為陳菊雖不在趙報國家住了,可她始終是趙虎的媳婦兒。村民們偷著幹損害陳菊利益的事隻要不讓趙報國家的人知道就沒什麽問題,但要把事情擺在了明麵兒上,那就得掂量掂量趙虎的拳頭有多硬。
可氣的是趙虎這人好事不會幹、壞事搶著幹。他聽村裏人陰陽怪氣拿布藝賺了錢的陳菊,不想著維護陳菊不說,還跑到陳菊這裏來索要金錢。
他告訴陳菊:別忘了你可是趙嘉寶的娘,既然你有錢,那趙嘉寶的學費和在城裏生活的生活費,你就理應要出一半!
陳菊怕自己忤逆趙虎會讓趙虎發瘋打人,又覺得橫豎自己這錢來得像是天上掉餡餅。帶著拿錢打發走瘟神的心情,陳菊真給了趙虎一百來塊錢。
葉棠放學回來時趙虎已經走了。聽陳菊說完事情經過,和葉棠一起回來的秋秀玲表情活像是下一秒就要掐自個兒人中。
一百來塊錢在這個時代可不是小錢。盡管進入九零年後,人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與工資都在顯著提高,可就算是城市裏的高級技工,一個月也賺不到一百塊。陳菊不光給了趙虎錢,還一給就給這麽多,這絕對是開了一個壞頭。趙虎白白拿到這麽多錢,他嚐到了甜頭,下次隻會想要更多。
陳菊這是引狼入室。
有秋秀玲給陳菊講道理,葉棠便沒去責備陳菊。
倒是陳菊緩過勁來才意識到自己給趙虎的錢不完全是自己的——要是沒有女兒,要是沒有女兒出主意,別說她做的那些小玩意兒沒法賣出錢去,她恐怕現在還被關在趙報國家天天給趙報國一家端屎端尿,還得三天兩頭就挨打。
陳菊想對葉棠道歉,哪知葉棠晾著她根本不理。
葉棠倒不是可惜那些錢才與陳菊鬧起了脾氣,她不是原主,不會像原主那樣為了血親而患得患失、痛苦萬狀。她是覺得陳菊需要一個教訓。
她晾著陳菊不光是為了讓陳菊知道肉疼,讓陳菊知道她做拚布布藝賺來的錢不是大風刮來的,她的拚布布藝也不是她做了就能賣得出去、賺得到錢的。更是為了讓陳菊不再被“趙嘉寶”三個字迷惑。
俗話說得好:狗改不了吃屎。去了縣城的趙嘉寶沒能變成人,倒是更狗了。
趙報國家給他交著昂貴的學費、夥食費,他卻成天逃學、打架,和些不三不四的二流子混在一起。
趙虎這老子更是一絕。他拿趙嘉寶當借口找陳菊要來的錢他沒用到趙嘉寶身上,也沒拿回去給他老子藏起來。這丫竟是跑到縣城的黑賭坊裏賭起了錢,成天做著“下一次就翻盤!”的美夢。
葉棠一星期沒和陳菊說一個字。
村裏人欺軟怕硬,一瞧明白陳菊沒有趙虎當後台,原本幫陳菊賣布藝的人集體退回了陳菊的布藝,開始向遊客推銷自家的布藝。
陳菊別說賺錢了,她甚至都沒法繼續做她的布藝。
碎布頭這種東西,縣城裏的裁縫屋本來是有很多的。裁縫們見山裏的女人去買碎布頭,一般都是象征性的收點錢,或是錢都不要,收點山貨、收點新鮮的山裏水果便作罷。現在碎布頭一堆人搶著買,裁縫們自然是把碎布頭往價高裏賣。
秋秀玲忙得很,哪兒像以前那樣還有空去縣城幫陳菊帶些碎布頭回來?陳菊錢都讓趙虎拿去了,她又有什麽底氣同其他的村民搶碎布頭?裁縫們拿碎布頭賺了錢,又哪裏還會再滿足於用碎布頭換幾個水果、換一點山貨?
之前陳菊這錢賺得有多容易,現在陳菊就有多崩潰。
她隻覺著這天都塌了。
與此同時,葉棠拿出了早前自己與紅花、小超等姑娘們一起做的小布藝。
這些布藝遠遠沒有陳菊做的布藝精致、精美,有的還一看就能感受到其製作工藝的粗糙拙劣。但,這些不是商品,是贈品。
每逢有遊客即將離村,葉棠就會拿著這種小布藝去免費送給遊客們。
遊客們很是驚喜。
村中其他婦女可不是陳菊。她們既沒有陳菊的耐性與手藝,也不像陳菊不用服侍兒女、伺候公婆與丈夫。這些婦女不會像陳菊那樣考慮配色、款式,也不會在乎針腳是否平整好看。她們做出來的布藝不說拙劣,卻也並不精美。
陳菊的布藝價格不高,屬於有閑錢旅遊的人都買得起的紀念品。可遊客們也不是天生大冤種,村中其他婦人做出來的布藝讓他們覺得實在不值這價格。
但好不容易出來旅遊一次,來的又是這樣遠的地方。絕大多數遊客都想帶點獨具特色的紀念品回去。
葉棠免費贈送的小布藝是不夠精美,是不夠好看,可這有什麽關係呢?這可是免費的啊!不要白不要!
遊客們歡歡喜喜地收下了葉棠送的小禮物。而葉棠隻提出了一個要求。
“叔叔阿姨們,能給我寄一份報紙嗎?”
葉棠看起來太乖巧了。她自下往上看著人的羞澀模樣,直讓許多有些年紀的遊客恨不得收她當養女,把她帶離這個貧瘠的山村。
“不用多。一份就好。”
“我想看看外麵的世界……我想知道外麵的世界都有些什麽好玩兒的事情。”
小姑娘的睫毛輕輕一撲扇,叔叔伯伯、阿姨姐姐們全都想捂著自己被萌出血的心口哀嚎。
姑且不論那些個嘴上答應、實際才懶得為葉棠費這個事兒的遊客。那些對葉棠有好感的遊客在回到自己居住的城市後,每每看見那個免費的花朵形狀小布藝就會想起葉棠,想起葉棠的請求。
報紙便宜,郵費也不貴。於是有人給葉棠收集齊全一個城市能買到的所有報紙寄了過來,也有人隔三差五就寄一、兩份報紙給葉棠。
她決定了。
這個學期過後,她要把獨龍小學分成兩個學校,讓獨龍村再多一個獨龍女中。
再成立一個女中肯定會受到多方的阻撓與壓力,她不能讓魏華和塗紅豔也跟著她受罪。並且她也沒打算隻管女中,不管獨龍小學的死活。所以她會讓魏華和塗紅豔留在獨龍小學。自己一個人來帶獨龍女中。
春燕即將十三、紅花十五、小超十四、接娣十六。姑娘們都開始陸續進入青春期了。小學已經不能再保護她們了,也不再適合她們了。
她們……姑娘們需要更高水平的教育。
七到八月的暑假,她必須離開獨龍村一趟。她需要發動自己所有的能力,用上自己所有的心氣兒與資源,去說服社會各界的人士,請求他們慷慨解囊,並為姑娘們爭取一個更加開闊的明天。
“老師——”
見秋秀玲一個人站在一旁愣愣出神,葉棠朝著秋秀玲招手。
秋秀玲也朝葉棠等人揮了揮手,卻沒有走過去也抱抱姑娘們。
除了春燕,其他姑娘們的學習水平都太低了。這樣的水平是絕対考不上大學的。
所以從現在開始,她不會再給姑娘們更多的溫情,她要用力鞭策她們,直至她們順著正確的道路走出大山。
這是一條荊棘之路,溫情在這條路上會變成姑娘們的阻礙。所以她要從慈愛的老師化身為嚴厲的母親,她要比過去的任何時候都狠下心腸。
……她會被記恨嗎?
秋秀玲剛生出這個念頭,放在身側的雙手就緊握成了拳頭。
那就恨她好了!
恨她、恨到忍不住想要狠狠打她的臉都行!隻要能逼著姑娘們拿出成績,走出大山,她就一生無憾!
葉棠麵上在與接娣等人說笑,心中卻是歎息。
她看得出秋秀玲的想法,她明白秋秀玲這是打算要化身為教育“惡鬼”了。
犧牲自己,照亮他人。秋秀玲的這份覺悟葉棠敬佩,但她不想尊重。
因為她更希望秋秀玲不要犧牲自己。
“老師。”
是夜,葉棠敲了敲秋秀玲的房門。
暈黃燈光下伏案的秋秀玲從桌邊起身,開了門。
葉棠站在三月的月光下,溫柔地開口:“我有話対您說。”
葉棠朝著秋秀玲遞出了一份折疊好的紙張。秋秀玲拉開,這才發覺這是一份剪報。
“這是……?”
秋秀玲滿眼困惑,讀出了自己看到的新聞標題:“‘世界太陽能高峰會議在津巴布韋召開’……‘光明工程啟動’……‘光伏發電照亮華國的未來’?這些都是……?”
油燈發出的光太過昏暗,標題下方的那些小字秋秀玲實在沒法看得很清楚。
葉棠笑笑:“就像老師剛才念出的標題一樣,光伏發電將照亮我們華國的未來。”
“也會照亮我們獨龍村和我們獨龍小學。”
“老師,寫一封信吧。寫給中央。”
“告訴中央,我們西南山區也需要光伏發電。”
第83章 慧女移山33
葉棠的目標是清晰明確的。
每穿到一個世界, 她都會盡可能地搜集那個世界的情報與信息,以備不時之需。
穿到這個世界之後,她也在努力收集外界的信息。每次被秋秀玲帶著去縣城的時候, 葉棠都會盡可能地多走走、多看看。秋秀玲隻當葉棠是小孩子好奇心重, 殊不知葉棠把自己看到的東西都整理成了情報。
隻是縣城與大城市之間到底有差距。哪怕大麗縣就在邊境附近,這裏有更多的商人,商人也帶來了更多的情報,葉棠能從大麗縣得到的情報依舊有滯後性與局限性。
葉棠一直在想要如何解決這種困境。而當一對兒從城裏來的青年旅行者出現在她麵前時, 她想到了解決辦法。隻是這種辦法需要一個契機去實現。
從城市裏來的旅行者對山民們來說是肥客, 大大的肥客。不少山民為了搶肥客,親戚鄰裏之間都起了齟齬。
秋秀玲一心撲在學校上, 並不清楚村裏的這些家長裏短。時常與村裏的婦女一起約著去洗衣潭刷衣服的陳菊因為不需要替趙報國家攬客,從來都是笑著旁邊聽婦女們嘴碎哪家哪家如何如何,從不插話。
也不知道是哪個婦女最先覺得沒有傾向性的陳菊是最公正公平的。反正後頭婦女們再為肥客該歸哪家而爭吵不休時,這個裁決的權利被婦女給到了陳菊的手裏。
陳菊哪兒遇過這樣的事情啊?她三十幾年的人生裏,有九成都是聽命行事。乍然接到這樣棘手的炸彈, 她隻能去求助於在她眼中讀書讀得已經“無所不知”的女兒了。
葉棠想要的契機就這樣來到了她的手裏。
她收集了村民們的意見,單獨把有意接待遊客的村民們列了一張名單。照著名單, 葉棠與陳菊到訪了各家, 又詢問了各家的意見,最後總結歸納出各家能夠提供的服務列表。
比如有些人家條件較好,能提供自家醃製的火腿、熏烤的熏肉。有些人家又能給客人住獨立的小院兒, 小院裏還有可以自行打水的水井。又或者有些人家田裏種的作物不急著吃也不急著賣,能夠給遊客提供收割、挖掘作物,吃自己親手挖掘的農作物的機會……
所有細致的內容都被葉棠一一列出, 做成了表。然後她讓村民們把這張表給遊客看,讓遊客們根據這張表選擇自己最想要的行程。
如此這般分配, 能夠提供更多服務的人家自然成了遊客們的不二首選,提供不出太多服務的人家自然有些怨言。
於是葉棠提起村中的親戚關係,告知村民們可以相互協助:甲家出能看見好風景的房屋,乙家提供鋪籠帳蓋,丙家提供餐飲吃食,事後幾家按照事前約定的比例分錢,你家吃飽了,我家也不餓著。
這下村民們總算滿意了。於是葉棠乘機請村民們幫忙,請她們向遊客推銷陳菊的拚布作品。
這本就隻是一個小忙,再者陳菊與葉棠也確實為她們忙活不少。村民們哪裏會拒絕葉棠的請求?
隻是村民們私底下並不看好陳菊做的這些小玩意兒。無他,這些小玩意兒在他們眼中既不新奇,也不有趣——陳菊的拚布作品大多是坐墊,還有一些是可以縫到衣服、鞋子、帕子上的裝飾品。這些小玩意兒用料並不精細,顏色與花樣也大多就是當地最傳統的那幾種。
結果,陳菊的拚布大受歡迎。不管是住在哪一家的遊客,最後都會帶上一、兩件陳菊的拚布作品走。
葉棠倒是早就知道陳菊的拚布作品一定能走俏。
畢竟城裏與山裏人文風俗有相當的差距,在山裏經常見到的東西,在城裏未必就能找見。
陳菊的拚布帶著濃濃的民族風情。不光色彩上鮮豔濃麗,形狀上也多采用少數民族所使用的圖騰。加上她的拚布作品手工質感強,真是讓人看上一眼就能感覺與城市截然迥異的異域風情。
陳菊的拚布作品賣得不貴。但遊客一買就是好幾件。
眼見陳菊啥都不出,縫點小玩意兒就躺著賺錢了,村民們那叫一個羨慕嫉妒啊。
拚布本就是許多村裏婦女都會的手藝,村中各家也都會存些碎布頭擺著,好給衣服縫個補丁改個長寬什麽的。見陳菊賺錢賺得如此輕鬆,頓時有人心生歹意,讓自家婆娘連夜趕工,也縫出差不多的東西。然後給遊客推薦拚布布藝時就拿出自家婆娘做的東西,不再替陳菊推銷。
原本這麽幹的也就一、兩戶人家,因為陳菊雖不在趙報國家住了,可她始終是趙虎的媳婦兒。村民們偷著幹損害陳菊利益的事隻要不讓趙報國家的人知道就沒什麽問題,但要把事情擺在了明麵兒上,那就得掂量掂量趙虎的拳頭有多硬。
可氣的是趙虎這人好事不會幹、壞事搶著幹。他聽村裏人陰陽怪氣拿布藝賺了錢的陳菊,不想著維護陳菊不說,還跑到陳菊這裏來索要金錢。
他告訴陳菊:別忘了你可是趙嘉寶的娘,既然你有錢,那趙嘉寶的學費和在城裏生活的生活費,你就理應要出一半!
陳菊怕自己忤逆趙虎會讓趙虎發瘋打人,又覺得橫豎自己這錢來得像是天上掉餡餅。帶著拿錢打發走瘟神的心情,陳菊真給了趙虎一百來塊錢。
葉棠放學回來時趙虎已經走了。聽陳菊說完事情經過,和葉棠一起回來的秋秀玲表情活像是下一秒就要掐自個兒人中。
一百來塊錢在這個時代可不是小錢。盡管進入九零年後,人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與工資都在顯著提高,可就算是城市裏的高級技工,一個月也賺不到一百塊。陳菊不光給了趙虎錢,還一給就給這麽多,這絕對是開了一個壞頭。趙虎白白拿到這麽多錢,他嚐到了甜頭,下次隻會想要更多。
陳菊這是引狼入室。
有秋秀玲給陳菊講道理,葉棠便沒去責備陳菊。
倒是陳菊緩過勁來才意識到自己給趙虎的錢不完全是自己的——要是沒有女兒,要是沒有女兒出主意,別說她做的那些小玩意兒沒法賣出錢去,她恐怕現在還被關在趙報國家天天給趙報國一家端屎端尿,還得三天兩頭就挨打。
陳菊想對葉棠道歉,哪知葉棠晾著她根本不理。
葉棠倒不是可惜那些錢才與陳菊鬧起了脾氣,她不是原主,不會像原主那樣為了血親而患得患失、痛苦萬狀。她是覺得陳菊需要一個教訓。
她晾著陳菊不光是為了讓陳菊知道肉疼,讓陳菊知道她做拚布布藝賺來的錢不是大風刮來的,她的拚布布藝也不是她做了就能賣得出去、賺得到錢的。更是為了讓陳菊不再被“趙嘉寶”三個字迷惑。
俗話說得好:狗改不了吃屎。去了縣城的趙嘉寶沒能變成人,倒是更狗了。
趙報國家給他交著昂貴的學費、夥食費,他卻成天逃學、打架,和些不三不四的二流子混在一起。
趙虎這老子更是一絕。他拿趙嘉寶當借口找陳菊要來的錢他沒用到趙嘉寶身上,也沒拿回去給他老子藏起來。這丫竟是跑到縣城的黑賭坊裏賭起了錢,成天做著“下一次就翻盤!”的美夢。
葉棠一星期沒和陳菊說一個字。
村裏人欺軟怕硬,一瞧明白陳菊沒有趙虎當後台,原本幫陳菊賣布藝的人集體退回了陳菊的布藝,開始向遊客推銷自家的布藝。
陳菊別說賺錢了,她甚至都沒法繼續做她的布藝。
碎布頭這種東西,縣城裏的裁縫屋本來是有很多的。裁縫們見山裏的女人去買碎布頭,一般都是象征性的收點錢,或是錢都不要,收點山貨、收點新鮮的山裏水果便作罷。現在碎布頭一堆人搶著買,裁縫們自然是把碎布頭往價高裏賣。
秋秀玲忙得很,哪兒像以前那樣還有空去縣城幫陳菊帶些碎布頭回來?陳菊錢都讓趙虎拿去了,她又有什麽底氣同其他的村民搶碎布頭?裁縫們拿碎布頭賺了錢,又哪裏還會再滿足於用碎布頭換幾個水果、換一點山貨?
之前陳菊這錢賺得有多容易,現在陳菊就有多崩潰。
她隻覺著這天都塌了。
與此同時,葉棠拿出了早前自己與紅花、小超等姑娘們一起做的小布藝。
這些布藝遠遠沒有陳菊做的布藝精致、精美,有的還一看就能感受到其製作工藝的粗糙拙劣。但,這些不是商品,是贈品。
每逢有遊客即將離村,葉棠就會拿著這種小布藝去免費送給遊客們。
遊客們很是驚喜。
村中其他婦女可不是陳菊。她們既沒有陳菊的耐性與手藝,也不像陳菊不用服侍兒女、伺候公婆與丈夫。這些婦女不會像陳菊那樣考慮配色、款式,也不會在乎針腳是否平整好看。她們做出來的布藝不說拙劣,卻也並不精美。
陳菊的布藝價格不高,屬於有閑錢旅遊的人都買得起的紀念品。可遊客們也不是天生大冤種,村中其他婦人做出來的布藝讓他們覺得實在不值這價格。
但好不容易出來旅遊一次,來的又是這樣遠的地方。絕大多數遊客都想帶點獨具特色的紀念品回去。
葉棠免費贈送的小布藝是不夠精美,是不夠好看,可這有什麽關係呢?這可是免費的啊!不要白不要!
遊客們歡歡喜喜地收下了葉棠送的小禮物。而葉棠隻提出了一個要求。
“叔叔阿姨們,能給我寄一份報紙嗎?”
葉棠看起來太乖巧了。她自下往上看著人的羞澀模樣,直讓許多有些年紀的遊客恨不得收她當養女,把她帶離這個貧瘠的山村。
“不用多。一份就好。”
“我想看看外麵的世界……我想知道外麵的世界都有些什麽好玩兒的事情。”
小姑娘的睫毛輕輕一撲扇,叔叔伯伯、阿姨姐姐們全都想捂著自己被萌出血的心口哀嚎。
姑且不論那些個嘴上答應、實際才懶得為葉棠費這個事兒的遊客。那些對葉棠有好感的遊客在回到自己居住的城市後,每每看見那個免費的花朵形狀小布藝就會想起葉棠,想起葉棠的請求。
報紙便宜,郵費也不貴。於是有人給葉棠收集齊全一個城市能買到的所有報紙寄了過來,也有人隔三差五就寄一、兩份報紙給葉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