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節
鹹魚女配又成了爽文女主[快穿] 作者:草菇老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虎帶著一身傷回家,哪兒敢跟家裏頭說自己去縣城幹了什麽?他跟父母撒謊說自己是被人搶劫才會弄成這副模樣,不光兒子沒見著、錢也都丟了。
趙虎他娘大驚失色,趙報國陰鬱著一張老臉,很快対趙虎說自己可以去找村支書,讓村支書帶著趙虎去山下縣城的公安局報案。
趙虎當時就給嚇懵了。他連忙說不用不用,自己都是小傷。
趙報國冷笑一聲,也沒再拆穿兒子。趙虎他娘不明所以,還擱那兒勸趙虎報案。趙虎心裏七上八下,忍不住吼了他娘幾句,幹脆把自己出去女票的事情竹筒倒豆子似的說了出來。
趙虎他娘是他娘又不是他婆娘。対兒子出去女票這事兒,老太太壓根兒不在意。她覺得這說來說去還是媳婦兒的不是——陳菊要是好好窩在家裏,她兒子有什麽必要舍近求遠去找那些不正經的女人?都怪陳菊木訥,也不知道偷摸著回來伺候丈夫!這才讓他兒子花了不該花的錢!
不過也罷,反正這些錢是陳菊那裏來的。就當是陳菊出錢給她兒子去享受一回了!
趙虎他娘這態度一擺出來,趙虎頓時就不虛了。他指天發誓自己犯蠢僅此一次,下回再不會忘了兒子趙嘉寶,他娘便隻是輕飄飄地訓斥他幾句就算揭過。
之後的日子裏,趙嘉寶又來信催錢。趙虎見機會來了,又要找陳菊要錢,可這會兒村裏人人都知道陳菊的布藝賣不出去了。陳菊本人也是這麽告知趙虎的。
趙虎蔫了吧唧幾個月。這期間白楊樹來了,陳菊直接和秋秀玲住到了一起,輕易不從院子裏出去。
但趙虎聽說,出自陳菊之手的布藝,又開始緊俏了。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20603 22:43:24~20220603 23:55:14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50369775、快樂琳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90章 慧女移山40
葉棠讓陳菊的布藝走了重質不重量的精品路線。
同時, 葉棠通過從一對香江夫婦,想辦法聯係上了香江的舊衣回收中心。
八零年代初期,華國就已經與鷹國協商, 希望能取回香江的主權。雙方經曆了兩年的拉鋸戰, 最後終於簽訂了協議,同意讓華國在九零年代末恢複對香江的行使主權。
此時距離香江回歸已經不遠,沒遠見的香江人還在抱怨,有遠見的香江人早已經開始為回歸做起了準備。當然也有香江人好奇地來到大陸, 想要看看自己的祖先都是生活在什麽樣的地方, 大陸是不是真的像傳聞中那樣有著瑰麗壯觀、舉世罕見的風景與建築。
彼時香江是“亞洲四小龍”之一,地方雖小卻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提到香江人, 所有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富裕”。
香江人習慣了用英語對話,沿海一帶還好,多少有雙語人才能夠與香江人進行流暢通順的溝通。可香江遊客到了西南山區……這就是災難了。
大麗縣、麗端縣、麗安縣等縣的領導們聽說有香江的客人來,都非常重視對香江人的接待。然而西南山區的人,哪怕是說普通話, 地方口音也非常嚴重。少數民族語言就更別提了,就是同省不同縣的人可能都聽不懂彼此在說些什麽。
遇上動不動就蹦出幾個英文長短句的香江人, 周遭幾個縣的領導們都哽住了——雙方一見麵就開始雞同鴨講, 哪怕縣領導找來了貿易貨棧裏據說外語水平非常好的經理,說了一半天雙方還是對臉懵逼,誰都搞不清楚對麵是怎麽想的。
還是大麗縣的領導腦子轉得快, 想起獨龍村還有個城裏來的秋秀玲,連忙讓香江來的客人先去獨龍村看看。
被迫接待香江來的客人時,秋秀玲都快哭了。就她那英語水平, 怎麽能給人實時口譯?
這會兒香江人也有些不耐煩了——從大麗縣到獨龍村,那可是要爬半天多的山的。這群香江人又都是嬌生慣養的城市嬌子, 長這麽大壓根兒就沒爬過這種連路都沒怎麽好好修的“原生態”大山。這一路他們可是走了半天還多的時間。
幸好獨龍村還有葉棠。
香江人見葉棠黑黑瘦瘦小小一個姑娘,身上穿的衣服還有補丁,對她充滿了不信任。結果葉棠一張口,她那字正腔圓的鷹式發音頓時讓這些香江人都自歎弗如。
香江給鷹國殖民了那麽久,許多香江人都被鷹國英語圈那一套鄙視鏈洗了腦。這些人都認為鷹式發音才是正統,認為米式發音次之。而米式發音之下,任何帶有其他國家口音的英語發音都該被鄙視。
縣領導們沒學過英語,聽不出口音區別,隻能跟著一旁傻傻賠笑,殊不知這群香江人一聽葉棠的發音就懷疑她的身份——大陸人究竟是想給他們一個下馬威呢?還是好麵子愛虛榮,想強吹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裏都能有不遜色於他們的人呢?橫豎這不可能真的是個山村女孩。
想到這裏,香江人裏比較年輕的幾位立刻擺出了鄙夷臉,跟著故意用全英文,還把句子說得又快又長。
葉棠光是活在英文語境下的時間都是這些香江人的好幾倍。這些故意想要為難為難她的香江人看來她眼裏與小兒饒舌無異。她脾氣很好地回應著每一個香江人,還應了縣領導的要求,帶著這群香江人在獨龍村入住。第二天、第三天以及之後差不多一周的時間都帶著這群香江人在周圍的大山與村子間打轉。
如果說這一行香江人第一天隻是被葉棠的發音與詞匯量給震撼到,心中暗暗吃驚大陸教育水平的同時覺得大陸人沒必要故意搞這一出讓他們驚豔,隻要正正常常地葉棠出來與她們溝通就行。那麽之後的每一天,這些香江人就都活在了自我懷疑中。
葉棠爬起山來,那勁兒可根本不像個知識分子。她習慣每一條濕滑黏膩的山道,還知道縣領導都不知道、隻有當地人才會去走的小路與獸道。她腳下踩得是最便宜的綠膠鞋,手上拿得是路邊撿的爛樹枝。可她走起山路來卻比這些腳穿旅遊鞋、手拿登山杖的香江人更穩、更有耐力。
每到一處偏遠村落,縣裏的人無從開口,葉棠卻是能和人村裏說話都含含糊糊的老者交流。
老者們也顯然是認識葉棠的。這個給葉棠塞塊兒自家做的甘蔗糖,那個給葉棠塞幾個剛出蒸籠的葉兒粑,還有人一聽說葉棠來了,連忙出去與她套近乎,求她幫自己給親戚朋友寫信寄信什麽的。
這般陣仗,要全是演的,那這些群演還真是一個個都有拿奧斯卡金像獎的實力。香江人從一開始的不相信,到後來的不想信,最後統統化為了不得不信。
就連縣裏的領導也都和香江人一個反省,表示自己是第一次知道獨龍村的趙春燕居然這麽能耐——是,當初秋秀玲向他們舉薦葉棠的時候,領導們還覺得秋秀玲這推脫的嘴臉挺難看。可這周圍有本事的人就那麽小貓兩三隻,他們也是死馬當活馬醫了,這才點頭讓葉棠試一試。
這會兒發現葉棠不光英語很強,少數民族的地方語言她也悉數掌握,領導們感覺自己就像是河邊隨便摸了一把石頭,卻莫名撿到一大塊兒寶石,葉棠那張黑瘦黑瘦的臉如今他們看來都覺得好看有特色。
——入鄉隨俗,葉棠每穿一個世界就會去學習那個世界的東西。葉棠從來都不覺得自己學夠了。
這回穿到山裏,發現周邊語言奇多,她在根據這個世界的英語語法、英語單詞改正自己的英語使用習慣時,也學了周邊的少數民族語言。
這不學不知道,一學感覺真奇妙,葉棠發現邊境上許多少數民族的語言竟有異曲同工之妙,並且和接壤國家的官方語言有著七、八成的相似。
再一考據,葉棠立刻發現這些語言相似的民族大多有著類似或想像的神話傳說,華國的少數民族與接壤國家的打從一開始就有同樣的祖宗。
葉棠從來都舍得花精力、花時間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她本就不想太早去考高考,於是乎幹脆就拿學習之前完全不懂的語言當作了打發時間的娛樂。
在獨龍村與獨龍村周邊待了近半個月的時間,這群香江人被曬黑了好幾個色號,同時身體也輕減了許多。其中一對中年夫婦幾次都想讓葉棠去做他們的養女,他們承諾會為葉棠提供最好的教育環境與最大的支持。
奈何葉棠說自己有媽媽。並且她一不二,半點兒都不猶豫,麵上眼裏從沒貪慕過香江人手裏的財富與他們口中豪華的家。
葉棠這樣,這對香江夫婦反而更喜歡她了。夫妻兩個不僅給葉棠留了自己與家中的聯係方式,還讓葉棠有需要隨時聯係他們。
這對夫婦回到香江之後,葉棠始終與他們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聯係。到陳菊總算對著葉棠低頭,葉棠這才聯係了這對夫婦,請求他們幫自己聯係香江的舊衣回收中心。
香江經濟發達,生活水平遠高於大陸。即便隻是舊衣,香江的衣服也遠比貧瘠的大陸的新衣要時髦幾個坡度。許多香江人並不是因為衣服破了舊了才不要這些舊衣,而是為了追求時髦潮流,所以早早地淘汰了許多看起來還十分嶄新的衣服。
在大陸,香江的舊衣是很有市場的。有人專門去與香江隔江相望的城市裏淘香江人不要的舊衣,還有人專門回收香江的舊衣,挑出不破不爛不舊的衣服來清洗熨平,當新衣服賣給大陸人。
但回收來的香江舊衣也有一些是賣不出去的。這些衣服上要麽有無法清理的汙漬,要麽有煙頭或是蟲蛀的洞眼,要麽就是因為布料具備特殊性,縮水或是失去彈性後無法複原……總之,這些舊衣不具備商品價值,基本隻能作垃圾處理。
葉棠要的就是這些賣不出去的舊衣。
舊衣可以拆成布片,大塊的布片可遠比縣城裁縫手裏那點可用的地方不多的布頭要來得容易剪裁得多。
第一批香江舊衣五百件,拆出可用的布片就已經有幾十公斤。陳菊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麽多的布,頓時在布堆裏挑花了眼。
撿出寫自己見都沒見過的新型布料,陳菊沒幾天就做出了一對極為漂亮的拚布圖案。葉棠和陳菊把這對可以縫在衣服上的拚布圖案寄給了那對香江夫妻。
畢竟人可是免費幫她們弄來了這麽多的舊衣。
香江夫妻收到這份禮物,又是激動,又是高興。夫妻二人分別定製了中山裝與旗袍,妻子讓裁縫把圖案裏的花縫到自己的旗袍上,丈夫則讓裁縫把圖案裏的鳥封到了自己中山裝的袖口上。
如此一來,這對夫妻參加晚宴時丈夫一摟妻子的腰,精致又具備濃烈民族特色的拚布小鳥就依偎在了他的花兒身旁。
如此新奇的秀恩愛方式頓時讓香江的媒體人興奮了,夫妻二人連連上報,二人衣服上的拚布小鳥與拚布花朵下了黑白的報紙就上了彩色的雜誌。
等知道這一對夫妻圖案來自大陸,還是來自大陸的山溝溝裏,香江媒體又是一陣震驚,香江的名流圈裏也對此事議論不止。
此時的大陸媒體還沒有那麽娛樂化,對於香江那邊這種比較私人的新聞,大陸沒有媒體報道。
葉棠與葉棠並不在乎那對香江夫婦是把陳菊的布藝壓了箱底,還是縫在了什麽地方。陳菊隻是個淳樸的山村婦人。她送自己精心製作的布藝給這對夫婦,本就是為了表達感謝之情,沒有別的什麽意思。至於“出名”、“得利”這些東西,她是一次都沒想過。
而葉棠,她這人本來就擅長見招拆招。哪怕這對香江夫婦把陳菊的布藝說成是他們自己做的,今後有媒體稀裏糊塗指責陳菊,說陳菊照抄人香江夫婦的原創,她也有無數的方法替陳菊正名。
撇開這些不提,隻說那五百件香江舊衣給獨龍村帶來的影響。
縣城裏來的碎布頭哪裏能有香江舊衣拆成的布片好看?陳菊就是隻拿邊角料隨便做朵花兒,這朵花都能完全吊打村中其他婦女做的布藝。
在葉棠的指示下,陳菊也不再在村裏賣邊角料做得小布藝了——貿易貨棧的經理在香江人來時沒幫上忙,要不是葉棠在眾人情及時頂上,他還不知道會受到怎樣的批評與降格。葉棠不過是問了一句貿易貨棧是否能代售陳菊做的小布藝,這位貿易貨棧的經理便直接在貨棧的門市部弄了兩排櫃台,最上麵一層隻放陳菊做的小布藝。
縣城的人流量可比獨龍村和犀兒村的人流量加起來還大個幾百倍。陳菊做的小布藝雖不新奇,可勝在精美。加之布料用得又是少見的布料,成品無論從色澤還是感官上都要比周圍十裏八鄉、甚至是鄰國夜市上也在賣的小布藝要強很多。
人人都喜歡更好、更新奇、更亮眼的玩意兒。陳菊的布藝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小名聲。
再有遊客到附近遊玩,還想帶點兒特別的紀念品回家,哪怕這些遊客原本沒有去獨龍村、犀兒村旅遊的計劃,大麗縣、麗端縣的當地人也會推薦遊客們去買獨龍村買陳菊的布藝。
葉棠不打算讓陳菊的事業隻是曇花一現。她與陳菊商量之後,決定拿錢繼續購買香江的舊衣,與香江的舊衣站達成長期合作。
香江舊衣站的人對這本來是有疑慮的。但十分喜歡葉棠的那對香江夫妻主動來為葉棠撐腰,就這樣,從香江進口舊衣這事兒便穩定了下來。
獨龍村與犀兒村的婦女看見陳菊又一次乘風破浪、一飛衝天,再一次在拚布布藝這行當裏走出了獨樹一幟的路子,心中好不嫉妒羨慕。
再看看自己手裏拿破布頭做的、烏糟糟的小布藝,這些婦女們頓時又覺得陳菊也沒什麽了不起的,她不就是生了個聰明女兒,在女兒的協助下占了布料的便宜嗎?
這些婦女回頭把自己的想法給自家男人一說,兩村男人頓時找了個時間,讓自家婆娘把陳菊喊了出來,然後一夥人圍住了陳菊,逼迫陳菊賣布給自家婆娘。
陳菊嚇得不輕,回家有一件事就是找葉棠,把這事兒跟葉棠說了。
葉棠一下子就樂了。
她還愁沒機會讓所有獨龍村和犀兒村的婦女都幫著消耗布料的庫存呢——和香江舊衣回收站的長期合作是有條件的。那就是葉棠這邊得定期吃下一定的庫存。如果葉棠這邊吃不下庫存了,雙方的合作也就到此為止了。
陳菊就是手再快,她也隻有一雙手。況且陳菊又不是機器,她沒法二十四小時都不停地消耗布料。
這下可好,一下子多出幾十雙手來幫著陳菊清布片庫存,葉棠是不用擔心多出的布片沒地方放了。
和香江舊衣回收站合作這事兒,葉棠從沒瞞著村裏人。村裏不是人想跳過和葉棠合作的環節,直接去與香江舊衣回收站合作的。奈何村裏電都沒有,電話就更甭提了。想和香江舊衣回收站的人溝通,村裏人還得一遍遍地去縣城裏找電話。
就是找到了電話,村裏人聽到香江人與他們截然不同的口音都會被嚇得掛電話。再加上香江人說話一快就容易帶上的英語……
就是知道自己婆娘手裏的布料已經是陳菊挑過後不怎麽心儀的布料,山裏人也拿陳菊和葉棠沒有辦法——真惹毛了葉棠或陳菊,人家直接魚死網破和香江人中斷交易。到時候所有人都沒有更好的布料可用,所有人都可以重新回縣城裁縫那裏諂笑著口水說幹地搶布頭去了。
這下,獨龍村也好、犀兒村也罷,再沒人敢拿沒有趙虎撐腰的“軟柿子”陳菊如何。
大夥兒見了陳菊都得親親切切地問聲好,叫聲:“姐。”
就連把陳菊嫁給趙虎後再沒管過陳菊死活的陳家人都來陳菊的麵前殷勤示好。
可陳菊早已看透這些人的嘴臉。
即便心中厭惡,她也學著葉棠的模樣,和藹、好脾氣地聽著所有人的抱怨,轉頭照樣不與這些人來往。
陳菊偶爾也會害怕趙虎又找上門來。每到這種時候,她就默念葉棠告訴她的話——
“我沒錢!我的錢都拿去買香江的布了!!”
被趙虎踩著肚子的陳菊瑟瑟發抖。護著頭的她已經被打得鼻血都流了出來。
“趙嘉寶……虎子哥、我說的是實話……實話……”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20603 23:55:14~20220604 21:49:05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夏目 1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趙虎他娘大驚失色,趙報國陰鬱著一張老臉,很快対趙虎說自己可以去找村支書,讓村支書帶著趙虎去山下縣城的公安局報案。
趙虎當時就給嚇懵了。他連忙說不用不用,自己都是小傷。
趙報國冷笑一聲,也沒再拆穿兒子。趙虎他娘不明所以,還擱那兒勸趙虎報案。趙虎心裏七上八下,忍不住吼了他娘幾句,幹脆把自己出去女票的事情竹筒倒豆子似的說了出來。
趙虎他娘是他娘又不是他婆娘。対兒子出去女票這事兒,老太太壓根兒不在意。她覺得這說來說去還是媳婦兒的不是——陳菊要是好好窩在家裏,她兒子有什麽必要舍近求遠去找那些不正經的女人?都怪陳菊木訥,也不知道偷摸著回來伺候丈夫!這才讓他兒子花了不該花的錢!
不過也罷,反正這些錢是陳菊那裏來的。就當是陳菊出錢給她兒子去享受一回了!
趙虎他娘這態度一擺出來,趙虎頓時就不虛了。他指天發誓自己犯蠢僅此一次,下回再不會忘了兒子趙嘉寶,他娘便隻是輕飄飄地訓斥他幾句就算揭過。
之後的日子裏,趙嘉寶又來信催錢。趙虎見機會來了,又要找陳菊要錢,可這會兒村裏人人都知道陳菊的布藝賣不出去了。陳菊本人也是這麽告知趙虎的。
趙虎蔫了吧唧幾個月。這期間白楊樹來了,陳菊直接和秋秀玲住到了一起,輕易不從院子裏出去。
但趙虎聽說,出自陳菊之手的布藝,又開始緊俏了。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20603 22:43:24~20220603 23:55:14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50369775、快樂琳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90章 慧女移山40
葉棠讓陳菊的布藝走了重質不重量的精品路線。
同時, 葉棠通過從一對香江夫婦,想辦法聯係上了香江的舊衣回收中心。
八零年代初期,華國就已經與鷹國協商, 希望能取回香江的主權。雙方經曆了兩年的拉鋸戰, 最後終於簽訂了協議,同意讓華國在九零年代末恢複對香江的行使主權。
此時距離香江回歸已經不遠,沒遠見的香江人還在抱怨,有遠見的香江人早已經開始為回歸做起了準備。當然也有香江人好奇地來到大陸, 想要看看自己的祖先都是生活在什麽樣的地方, 大陸是不是真的像傳聞中那樣有著瑰麗壯觀、舉世罕見的風景與建築。
彼時香江是“亞洲四小龍”之一,地方雖小卻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提到香江人, 所有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富裕”。
香江人習慣了用英語對話,沿海一帶還好,多少有雙語人才能夠與香江人進行流暢通順的溝通。可香江遊客到了西南山區……這就是災難了。
大麗縣、麗端縣、麗安縣等縣的領導們聽說有香江的客人來,都非常重視對香江人的接待。然而西南山區的人,哪怕是說普通話, 地方口音也非常嚴重。少數民族語言就更別提了,就是同省不同縣的人可能都聽不懂彼此在說些什麽。
遇上動不動就蹦出幾個英文長短句的香江人, 周遭幾個縣的領導們都哽住了——雙方一見麵就開始雞同鴨講, 哪怕縣領導找來了貿易貨棧裏據說外語水平非常好的經理,說了一半天雙方還是對臉懵逼,誰都搞不清楚對麵是怎麽想的。
還是大麗縣的領導腦子轉得快, 想起獨龍村還有個城裏來的秋秀玲,連忙讓香江來的客人先去獨龍村看看。
被迫接待香江來的客人時,秋秀玲都快哭了。就她那英語水平, 怎麽能給人實時口譯?
這會兒香江人也有些不耐煩了——從大麗縣到獨龍村,那可是要爬半天多的山的。這群香江人又都是嬌生慣養的城市嬌子, 長這麽大壓根兒就沒爬過這種連路都沒怎麽好好修的“原生態”大山。這一路他們可是走了半天還多的時間。
幸好獨龍村還有葉棠。
香江人見葉棠黑黑瘦瘦小小一個姑娘,身上穿的衣服還有補丁,對她充滿了不信任。結果葉棠一張口,她那字正腔圓的鷹式發音頓時讓這些香江人都自歎弗如。
香江給鷹國殖民了那麽久,許多香江人都被鷹國英語圈那一套鄙視鏈洗了腦。這些人都認為鷹式發音才是正統,認為米式發音次之。而米式發音之下,任何帶有其他國家口音的英語發音都該被鄙視。
縣領導們沒學過英語,聽不出口音區別,隻能跟著一旁傻傻賠笑,殊不知這群香江人一聽葉棠的發音就懷疑她的身份——大陸人究竟是想給他們一個下馬威呢?還是好麵子愛虛榮,想強吹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裏都能有不遜色於他們的人呢?橫豎這不可能真的是個山村女孩。
想到這裏,香江人裏比較年輕的幾位立刻擺出了鄙夷臉,跟著故意用全英文,還把句子說得又快又長。
葉棠光是活在英文語境下的時間都是這些香江人的好幾倍。這些故意想要為難為難她的香江人看來她眼裏與小兒饒舌無異。她脾氣很好地回應著每一個香江人,還應了縣領導的要求,帶著這群香江人在獨龍村入住。第二天、第三天以及之後差不多一周的時間都帶著這群香江人在周圍的大山與村子間打轉。
如果說這一行香江人第一天隻是被葉棠的發音與詞匯量給震撼到,心中暗暗吃驚大陸教育水平的同時覺得大陸人沒必要故意搞這一出讓他們驚豔,隻要正正常常地葉棠出來與她們溝通就行。那麽之後的每一天,這些香江人就都活在了自我懷疑中。
葉棠爬起山來,那勁兒可根本不像個知識分子。她習慣每一條濕滑黏膩的山道,還知道縣領導都不知道、隻有當地人才會去走的小路與獸道。她腳下踩得是最便宜的綠膠鞋,手上拿得是路邊撿的爛樹枝。可她走起山路來卻比這些腳穿旅遊鞋、手拿登山杖的香江人更穩、更有耐力。
每到一處偏遠村落,縣裏的人無從開口,葉棠卻是能和人村裏說話都含含糊糊的老者交流。
老者們也顯然是認識葉棠的。這個給葉棠塞塊兒自家做的甘蔗糖,那個給葉棠塞幾個剛出蒸籠的葉兒粑,還有人一聽說葉棠來了,連忙出去與她套近乎,求她幫自己給親戚朋友寫信寄信什麽的。
這般陣仗,要全是演的,那這些群演還真是一個個都有拿奧斯卡金像獎的實力。香江人從一開始的不相信,到後來的不想信,最後統統化為了不得不信。
就連縣裏的領導也都和香江人一個反省,表示自己是第一次知道獨龍村的趙春燕居然這麽能耐——是,當初秋秀玲向他們舉薦葉棠的時候,領導們還覺得秋秀玲這推脫的嘴臉挺難看。可這周圍有本事的人就那麽小貓兩三隻,他們也是死馬當活馬醫了,這才點頭讓葉棠試一試。
這會兒發現葉棠不光英語很強,少數民族的地方語言她也悉數掌握,領導們感覺自己就像是河邊隨便摸了一把石頭,卻莫名撿到一大塊兒寶石,葉棠那張黑瘦黑瘦的臉如今他們看來都覺得好看有特色。
——入鄉隨俗,葉棠每穿一個世界就會去學習那個世界的東西。葉棠從來都不覺得自己學夠了。
這回穿到山裏,發現周邊語言奇多,她在根據這個世界的英語語法、英語單詞改正自己的英語使用習慣時,也學了周邊的少數民族語言。
這不學不知道,一學感覺真奇妙,葉棠發現邊境上許多少數民族的語言竟有異曲同工之妙,並且和接壤國家的官方語言有著七、八成的相似。
再一考據,葉棠立刻發現這些語言相似的民族大多有著類似或想像的神話傳說,華國的少數民族與接壤國家的打從一開始就有同樣的祖宗。
葉棠從來都舍得花精力、花時間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她本就不想太早去考高考,於是乎幹脆就拿學習之前完全不懂的語言當作了打發時間的娛樂。
在獨龍村與獨龍村周邊待了近半個月的時間,這群香江人被曬黑了好幾個色號,同時身體也輕減了許多。其中一對中年夫婦幾次都想讓葉棠去做他們的養女,他們承諾會為葉棠提供最好的教育環境與最大的支持。
奈何葉棠說自己有媽媽。並且她一不二,半點兒都不猶豫,麵上眼裏從沒貪慕過香江人手裏的財富與他們口中豪華的家。
葉棠這樣,這對香江夫婦反而更喜歡她了。夫妻兩個不僅給葉棠留了自己與家中的聯係方式,還讓葉棠有需要隨時聯係他們。
這對夫婦回到香江之後,葉棠始終與他們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聯係。到陳菊總算對著葉棠低頭,葉棠這才聯係了這對夫婦,請求他們幫自己聯係香江的舊衣回收中心。
香江經濟發達,生活水平遠高於大陸。即便隻是舊衣,香江的衣服也遠比貧瘠的大陸的新衣要時髦幾個坡度。許多香江人並不是因為衣服破了舊了才不要這些舊衣,而是為了追求時髦潮流,所以早早地淘汰了許多看起來還十分嶄新的衣服。
在大陸,香江的舊衣是很有市場的。有人專門去與香江隔江相望的城市裏淘香江人不要的舊衣,還有人專門回收香江的舊衣,挑出不破不爛不舊的衣服來清洗熨平,當新衣服賣給大陸人。
但回收來的香江舊衣也有一些是賣不出去的。這些衣服上要麽有無法清理的汙漬,要麽有煙頭或是蟲蛀的洞眼,要麽就是因為布料具備特殊性,縮水或是失去彈性後無法複原……總之,這些舊衣不具備商品價值,基本隻能作垃圾處理。
葉棠要的就是這些賣不出去的舊衣。
舊衣可以拆成布片,大塊的布片可遠比縣城裁縫手裏那點可用的地方不多的布頭要來得容易剪裁得多。
第一批香江舊衣五百件,拆出可用的布片就已經有幾十公斤。陳菊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麽多的布,頓時在布堆裏挑花了眼。
撿出寫自己見都沒見過的新型布料,陳菊沒幾天就做出了一對極為漂亮的拚布圖案。葉棠和陳菊把這對可以縫在衣服上的拚布圖案寄給了那對香江夫妻。
畢竟人可是免費幫她們弄來了這麽多的舊衣。
香江夫妻收到這份禮物,又是激動,又是高興。夫妻二人分別定製了中山裝與旗袍,妻子讓裁縫把圖案裏的花縫到自己的旗袍上,丈夫則讓裁縫把圖案裏的鳥封到了自己中山裝的袖口上。
如此一來,這對夫妻參加晚宴時丈夫一摟妻子的腰,精致又具備濃烈民族特色的拚布小鳥就依偎在了他的花兒身旁。
如此新奇的秀恩愛方式頓時讓香江的媒體人興奮了,夫妻二人連連上報,二人衣服上的拚布小鳥與拚布花朵下了黑白的報紙就上了彩色的雜誌。
等知道這一對夫妻圖案來自大陸,還是來自大陸的山溝溝裏,香江媒體又是一陣震驚,香江的名流圈裏也對此事議論不止。
此時的大陸媒體還沒有那麽娛樂化,對於香江那邊這種比較私人的新聞,大陸沒有媒體報道。
葉棠與葉棠並不在乎那對香江夫婦是把陳菊的布藝壓了箱底,還是縫在了什麽地方。陳菊隻是個淳樸的山村婦人。她送自己精心製作的布藝給這對夫婦,本就是為了表達感謝之情,沒有別的什麽意思。至於“出名”、“得利”這些東西,她是一次都沒想過。
而葉棠,她這人本來就擅長見招拆招。哪怕這對香江夫婦把陳菊的布藝說成是他們自己做的,今後有媒體稀裏糊塗指責陳菊,說陳菊照抄人香江夫婦的原創,她也有無數的方法替陳菊正名。
撇開這些不提,隻說那五百件香江舊衣給獨龍村帶來的影響。
縣城裏來的碎布頭哪裏能有香江舊衣拆成的布片好看?陳菊就是隻拿邊角料隨便做朵花兒,這朵花都能完全吊打村中其他婦女做的布藝。
在葉棠的指示下,陳菊也不再在村裏賣邊角料做得小布藝了——貿易貨棧的經理在香江人來時沒幫上忙,要不是葉棠在眾人情及時頂上,他還不知道會受到怎樣的批評與降格。葉棠不過是問了一句貿易貨棧是否能代售陳菊做的小布藝,這位貿易貨棧的經理便直接在貨棧的門市部弄了兩排櫃台,最上麵一層隻放陳菊做的小布藝。
縣城的人流量可比獨龍村和犀兒村的人流量加起來還大個幾百倍。陳菊做的小布藝雖不新奇,可勝在精美。加之布料用得又是少見的布料,成品無論從色澤還是感官上都要比周圍十裏八鄉、甚至是鄰國夜市上也在賣的小布藝要強很多。
人人都喜歡更好、更新奇、更亮眼的玩意兒。陳菊的布藝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小名聲。
再有遊客到附近遊玩,還想帶點兒特別的紀念品回家,哪怕這些遊客原本沒有去獨龍村、犀兒村旅遊的計劃,大麗縣、麗端縣的當地人也會推薦遊客們去買獨龍村買陳菊的布藝。
葉棠不打算讓陳菊的事業隻是曇花一現。她與陳菊商量之後,決定拿錢繼續購買香江的舊衣,與香江的舊衣站達成長期合作。
香江舊衣站的人對這本來是有疑慮的。但十分喜歡葉棠的那對香江夫妻主動來為葉棠撐腰,就這樣,從香江進口舊衣這事兒便穩定了下來。
獨龍村與犀兒村的婦女看見陳菊又一次乘風破浪、一飛衝天,再一次在拚布布藝這行當裏走出了獨樹一幟的路子,心中好不嫉妒羨慕。
再看看自己手裏拿破布頭做的、烏糟糟的小布藝,這些婦女們頓時又覺得陳菊也沒什麽了不起的,她不就是生了個聰明女兒,在女兒的協助下占了布料的便宜嗎?
這些婦女回頭把自己的想法給自家男人一說,兩村男人頓時找了個時間,讓自家婆娘把陳菊喊了出來,然後一夥人圍住了陳菊,逼迫陳菊賣布給自家婆娘。
陳菊嚇得不輕,回家有一件事就是找葉棠,把這事兒跟葉棠說了。
葉棠一下子就樂了。
她還愁沒機會讓所有獨龍村和犀兒村的婦女都幫著消耗布料的庫存呢——和香江舊衣回收站的長期合作是有條件的。那就是葉棠這邊得定期吃下一定的庫存。如果葉棠這邊吃不下庫存了,雙方的合作也就到此為止了。
陳菊就是手再快,她也隻有一雙手。況且陳菊又不是機器,她沒法二十四小時都不停地消耗布料。
這下可好,一下子多出幾十雙手來幫著陳菊清布片庫存,葉棠是不用擔心多出的布片沒地方放了。
和香江舊衣回收站合作這事兒,葉棠從沒瞞著村裏人。村裏不是人想跳過和葉棠合作的環節,直接去與香江舊衣回收站合作的。奈何村裏電都沒有,電話就更甭提了。想和香江舊衣回收站的人溝通,村裏人還得一遍遍地去縣城裏找電話。
就是找到了電話,村裏人聽到香江人與他們截然不同的口音都會被嚇得掛電話。再加上香江人說話一快就容易帶上的英語……
就是知道自己婆娘手裏的布料已經是陳菊挑過後不怎麽心儀的布料,山裏人也拿陳菊和葉棠沒有辦法——真惹毛了葉棠或陳菊,人家直接魚死網破和香江人中斷交易。到時候所有人都沒有更好的布料可用,所有人都可以重新回縣城裁縫那裏諂笑著口水說幹地搶布頭去了。
這下,獨龍村也好、犀兒村也罷,再沒人敢拿沒有趙虎撐腰的“軟柿子”陳菊如何。
大夥兒見了陳菊都得親親切切地問聲好,叫聲:“姐。”
就連把陳菊嫁給趙虎後再沒管過陳菊死活的陳家人都來陳菊的麵前殷勤示好。
可陳菊早已看透這些人的嘴臉。
即便心中厭惡,她也學著葉棠的模樣,和藹、好脾氣地聽著所有人的抱怨,轉頭照樣不與這些人來往。
陳菊偶爾也會害怕趙虎又找上門來。每到這種時候,她就默念葉棠告訴她的話——
“我沒錢!我的錢都拿去買香江的布了!!”
被趙虎踩著肚子的陳菊瑟瑟發抖。護著頭的她已經被打得鼻血都流了出來。
“趙嘉寶……虎子哥、我說的是實話……實話……”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20603 23:55:14~20220604 21:49:05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夏目 1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