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內,清香道:“娘娘,他走了。”
王承柔聽後趕忙問清心:“怎麽回事?在華昭宮發生了什麽?你細細地與我說來。”
清心:“是。根本沒回華昭宮,禦花園裏太醫來了後,直接叫人把皇上用轎子抬了回去,回的是聖康殿。公主殿下不肯回華昭宮,一路楞是跟著走回了聖康殿。”
王承柔聽到此處,插,。嘴問道:“沒有讓眠眠上轎嗎,全程走著去的嗎?”
清心點頭,提了句自己的感悟:“奴婢也是看不懂,明明救公主的時候,皇上是奮不顧身衝下來的,但過後回聖康殿時,卻是不大理公主,任由她跟著走了一路,完全看不出舐犢之情。”
王承柔雖有點生眠眠的氣,不能原諒她叫李肅父皇的行為,但聽到李肅這樣對她女兒時,她又開始心疼起來。
禦花園離聖康殿也不近了,就連皇上這樣強健體魄的,也不是每次都步行,會坐滑轎前往,而他卻讓眠眠跟在他轎後一路走到了聖康殿。
王承柔想像著眠眠那小小的身影,一邊抽噎一邊倒著小腿跟在後麵的樣子。她後悔了,她應該強硬地把她抱回來,不該把她留在那裏,一聲真情實感的“父皇”,也沒能觸動李肅分毫。
清心一邊回想一邊接著說道:“到了聖康殿,太醫入殿開始給皇上診治,公主不放心鬧著要進去,皇上允了。但奴婢被留在了外麵,殿中發生了什麽奴婢就不知道了。”
“哦對了,太醫診斷後,皇上讓人把他的情況傳達下去,吩咐如實說就好,明日早朝照舊,不要引起不必要的慌亂,引起朝中震蕩。”清心想到娘娘讓她事無巨細地匯報,就想起了這一條。
然後她接著說:“再後來,就是唐公公帶了皇上的口諭,親自領了奴婢回娘娘這裏,路上奴婢問他何事,他也不說,隻說到了地方自會宣旨。娘娘,奴婢這是以後再也不能服侍公主殿下了嗎?“
王承柔還未說話,一旁的清香道:“你還有臉問 ,殿下爬上假山你怎麽不攔著?差一點就害了她。”
清心:“不是這樣的,是殿下把我支開她自己爬上去的,待我回來發現,皇上已經在亭中,我怎麽敢驚動聖駕。”
王承柔不置可否,隻問道:“你覺得今日之事可有蹊蹺?”
清心:“娘娘是指?”忽想到禦花園中娘娘
大動幹戈,竟是對聖上動了手,想必是懷疑此事內裏有陰謀。
清心憑著自己的想法道:“我覺得真不像是皇上策劃的,假山是殿下要爬的,皇上在那之後才出現在亭中,至於失足掉落,皇上離得殿下還遠,根本沒機會上手推人,再加上皇上為了救殿下自己也受了傷,哪裏像是提前有所準備的樣子,應該就是意外吧。”
王承柔搖頭:“李肅的本事,根本不用親手推人。眠眠爬上假山是意外,我出現在那裏也是意外,但以他洞察細節統領全局的能力,他可能早就知道眠眠藏在了那裏,我在二門問宮婢話的時候,也可能被他聽到,所以這一切,很有可能是他的臨時起意。不用親手推,手上任意一個小石子甚至是茶葉都可作為他的武器,可以把眠眠打得底盤不穩。”
清心歎為觀止:“不能吧,您把皇上想得也太全能了,這得是多大的巧合全都趕在一起啊。”
王承柔:“正因為是難得的巧合,才成就了他的靈機一動。”
第110章
清心看了清香一眼, 清香衝她輕輕搖了搖頭。王承柔轉頭對清心道:“你就留在元尊殿,皇上現在正在氣頭上,你留在這裏反而好些。”
清心應下後, 看娘娘又開始走神, 連清香招呼她出去, 娘娘都沒有反應。
出了屋門,清心正要開口問清香, 就聽清香道:“娘娘對皇上有心結,無論你怎麽說, 她是不可能信他的,哪怕今日之事真是純屬巧合,也沒有用。這事,沒有咬死的證據出現, 就隻能按此蓋棺定論了。況娘娘今日對皇上動了手,若不如此咬死,反而落了被動。”
清心皺眉:“就這麽硬抗著,能行嗎?把我從華昭宮趕出來, 這還是第一次見皇上下娘娘的臉,這事真能這麽過去嗎,不需要去賠個罪嗎?”
清香若有所思:“他們二人的事, 咱們是看不準的, 還是不要多言的好。”
清心點頭,清香帶她去收拾她要住的地方,待一切弄好後, 清心摸著自己以後要睡的小床, 想到在華昭宮陪公主的日子, 她不舍道:“這忽然離了殿下的身邊, 我還真是舍不得,阮嬤嬤那人,養護身體陪養良好習慣這塊兒是拿手的,但人還是冷了些,咱知道她對殿下是有感情的,但殿下跟她並不太親近,平常也都是跟我粘在一起的時候多,如今我不在她身邊,還真是有點不放心。”
她接著感慨:“其實,我私下跟你說句心裏話,今日聽殿下稱皇上為父皇,我還挺高興的,殿下終是下定了決心,看到了皇上對她的好。”
清香:“真是撒出去的時間長了,你都忘了你的主子是誰了,你隻看到皇上那點表麵上的好,怎麽不想著,殿下的那聲父皇聽到咱們娘娘耳中,她得多傷心。”
清心撅了嘴,沒有底氣地道:“說了是私下說小話,我就是不明白,娘娘在堅持什麽,皇上與殿下親近,難道不是好事嗎。”
清香:“我再提醒你一遍,帝後二人的事你少管少言,我們隻要知道該忠於誰、保持初心就行了。”
清心:“這還用你說,我也就是跟你說說,我當然會永遠忠於娘娘,那是誰啊,那是咱們姑娘啊。”
此與同時,聖康殿內,太醫已經離開,唐九回來複命。今日皇上動了怒,此時雖沒發作,但奴婢們皆小心翼翼,大氣都不敢喘,連唐九都是跪著回話的。
唐九道:“清心已至皇後娘娘那裏,奴婢也宣讀了聖上的口諭。”
李肅此時已換上新的衣服,那件龍紋有損的衣服已處理掉,他左手上了木夾板,限製了活動範圍,但太醫說還好,摸著隻是錯了位,骨頭並沒有裂開或是折損。隻是一國之君,明日就要這個樣子上朝,倒是幾百年來史書上的頭一遭。
左手上的夾板是掩不住的,但寬大的衣服下麵,受傷的腳踝雖然上了藥,卻可完全遮掩住,不會太過觸目驚心。
皇上倚在榻上,一側的手腳皆不得勁兒,他聽到唐九的回話,隻說道:“下去吧。”
唐九一楞,他以為聖上一定會問皇後說了什麽,以前隻要有關皇後的事情,聖上都會過問的很細 ,連賜一道菜都要他親自送過去,回來後還要細細地問一遍,皇後接到賞賜後的所有反應。
所以此刻,皇上竟是什麽都不問,直接讓他下去,唐九一時有點不習慣,但他自然不會表現出來,領了命叩了頭,盡量不發出聲響地退了下去。
唐九守在外麵,隱約聽到殿內皇上在與公主殿下說話,他們聲音不大,斷斷續續地,唐九有心聽一聽,卻是聽不太清。
殿內,隨著唐九的退下,隻剩下公主還留在此處。
李肅看了她一眼,問道:“朕把清心罰去你母後那裏,你可有意見?”
九宇公主走下來,恭敬行禮後道:“兒臣沒有異議,是兒臣太過貪玩,清心隻是代我受過。”
李肅:“這話你自己知道就好,身為主子在奴婢麵前就沒有做錯一說,這種想法不可再有。再者她也確實犯了大錯,若是阮雯跟著你,絕不會讓你發生這樣的意外。”
從禦花園一路回到聖康殿,再到太醫醫治,再到此刻,張安眠一句話都沒有說過,此時,她問出了最關心的:“陛下,您疼嗎?”
張安眠在被李肅抱著下來的過程中,她看到聽到皇上磕碰到山石的樣子與聲音,她雖被保護得很好,但強大的衝擊力也讓她後背疼了一下,連她都這樣,想來皇上一定會很疼。
李肅當然會覺得疼,他身上的兩處傷又不是假的,怎麽可能會不痛,但這種小傷小疼,在他的人生中還真算不得什麽。
他道:“不怎麽疼,不用惦念。”
這話說得張安眠眼裏又要蓄淚了,她正想再說什麽,聽皇上接著問她:“你剛才叫朕什麽?陛下?”
張安眠今日那句父皇是在情急下叫出來的,現在不緊急了,她一時不好意思起來,在這種心境下竟又叫回了陛下。
張安眠抬頭去看,見皇上目光殷切地望著她,接著她瞥到令他稍顯狼狽的兩處傷,一時在心裏下定了決心,鄭重開口:“父皇,兒臣剛才該稱呼您為父皇。”
李肅再一次聽到這聲“父皇”,心裏明白他這是成功了,沒逼迫沒利誘,就得到了他計劃中目標的第一步。
他道:“朕心甚慰,好,好,父皇很高興。”
張安眠隨著這聲鄭重的父皇,心裏也安定了下來,一直以來壓在她心上的大石終是被推開了。
隻是想到母後,明明該是敞亮的心境,像是被遮住了什麽一般,不能徹底的開懷。
她又想到今日母後的舉動,於是道:“父皇,今日之事都是兒臣不好,母後是關心則亂,還請父皇不要怪責。”
李肅正沉浸在剛才的回憶裏,王承柔在聽到那聲“父皇”後的不可置信,以及她沒有帶走張安眠的舉動。當時看到這一幕的自己內心是喜悅的,他終於在她們母女之間豎起了隔閡。
李肅知道他這樣的心態有些病態,但他就是不能接受王承柔心裏有個最愛存在,哪怕那個人是她的親生女兒,他也受不了。
她若心裏沒有他,不把他放在第一位,那就不能把任何人放在那個位置上,誰在她心裏排第一,誰就是他要除掉的假想敵。無論李肅如何告訴自己要理智,不用把這些當回事,都改變不了他這種病態心理,他就是不能允許有這樣一個人存在。
張安眠的一句話打斷了他的思緒,她在為她母親求情,李肅聽到並不高興,她憑什麽,憑什麽認為有資格可以參與到他與王承柔之間來。
張安眠眼見著父皇的臉色變得不悅,一時懊悔不該提起此事,父皇肯定是想起母後對他的不敬之舉,又生氣了。
李肅道:“今日之事,父皇相信你會有自己的判斷,你母後是做錯了,但朕並沒有要放棄她。她是我的妻子,是你的娘親,說到底我們是一家人。隻是,你也不想你母後再這樣鬧下去吧,父皇日後若是下了什麽旨意,你不要害怕,父皇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一家三口以後都好好的,你明白嗎?”
張安眠是個聰明的孩子,她雖不知父皇具體要做什麽,但也知父皇不會就今日之事善罷甘休,她隻問道:“隻要您不責罰母後,兒臣就不怕。”
李肅:“放心,父皇怎麽可能傷害你母後,這些都是大人的事,你小孩子不要操心這些,隻要旁觀著大人行事就好,告訴你這些是提前給你解惑,讓你不被嚇著。你能明白,能做到嗎?”
張安眠點了點頭,李肅又道:“行了,若是無事就回去吧,華昭宮的人該是在外麵等很久了。”
張安眠本想在父皇麵前盡些孝,畢竟是為了救她父皇才受這樣重的傷,可眼見父皇臉色一直都沒有紅潤起來,說話嗓音也低沉的很,她想著不再打擾聖駕,低頭應了“是”。
她正往外走,身後李肅叫住了她:“眠眠,不可怪你母後,待父皇成事後,更不可與你母後疏遠,要記住,她是最想你過得好,最愛你的人。”
張安眠差點眼眶就紅了,她點頭:“是,兒臣知道,兒臣怎麽會怪母後,父皇不用擔心這個。”
“好,朕就知道你是個好孩子,去吧。”
張安眠出了聖康殿,她當然不會怪母後,但,為什麽每次母後都要說父皇的壞話,而父皇無論被母後如何對待,都一心向著她,兩廂對比張安眠頭一次覺得母後有些不講道理,對父皇太過苛刻。
母後總說,她姓張,她不是父皇的孩子,以前她是半信半疑,一方麵覺得可能是因為父皇在外打仗好幾年沒管她們,母後被傷了心生氣了,所以才這樣說,另一方麵,她認了好多年的祖母,確實是不在宮中,而是被母後所說的她的父親帶走了。
可見祖母並不是宮中的太後,而宮中的太後對她並不慈愛熱情,張安眠能感覺的出來,她每次去請安,太後並沒有多想見她,與張府裏的祖母相差太大。
可誰又能說之前的祖母就一定是她的親祖母,父皇明確地告訴過她,她是他的女兒,養安殿裏的太後是她的祖母,她憑什麽不聽聖言。
如今這些糾結在張安眠的心裏都消失了,如果她不是父皇的親生女兒,父皇憑什麽冒著龍體受損的風險救下她,讓個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意外死去不是更好。
再退一步,就算父皇真的不是她的親生父親又如何,她的親生父親在她有危險的時候又在哪裏,一直以來教她東西,保護她的都是父皇,他若不是她的親生父親,誰還有資格來當。
張安眠在半路碰到了得了消息來接她的阮嬤嬤,阮嬤嬤問她:“殿下,您無事吧?”
張安眠:“無事,我好得很。”
阮雯又問:“清心呢?怎麽沒跟著您?”
張安眠:“她犯了錯,被父皇派到了母後那裏去。”說完,她回頭補了一句,“哦,以後也不會回來了。”
阮雯怔楞住,公主這兩句話裏的信息太多,殿下出去一趟竟是改了口,不再稱皇上為陛下,而是叫了父皇。還有,清心是皇後娘娘的人,他這樣罰清心,不是下了皇後娘娘的臉麵,以皇上一直以來對待皇後娘娘的態度,這怎麽可能。
最後讓她感到意外的是,清心一直跟在殿下身邊,按說這樣親近照顧的貼身侍女,忽然離了身邊再也不回來,就算是做主子的也會有些不舍或不習慣吧,但見公主的態度,真是平靜的不像個孩子,比很多大人都冷靜冷漠。
這一路回到華昭宮,以阮雯察言觀色的本事,她覺得公主殿下又長大了一些,並不是說出去一趟長了個子,而是她更像個大孩子了,以前就覺得殿下行事作派比同齡人穩重,現在,這樣的感覺更強烈了。
阮雯觀察得沒錯,張安眠經過了今日之事,終於跨過了心裏的那道坎,王承柔一直以來還拿她當小孩子,但她這兩年立宮自住,加上李肅一直有在親自教她讀書念書,她成長的很快,心智本就比一般孩子成熟。
而今日,她自己做了自己的主,算是在心理上擺脫了凡事聽母親的行為模式。她在嚐試做一個大人。
此時的聖康殿與元尊殿,宮殿的主人皆倚在榻上,閉著目在沉思。
王承柔在想,李肅會怎麽做,清心被從眠眠身邊踢走,這是最終的結果還是隻是個開始?而被她猜測的李肅,終於睜開了眼,他已經想好要怎麽做了。
第二日風平浪靜,聽說皇上雖然打著夾板上朝,但因為提前傳話了下去,眾臣心裏有了準備,並沒有再過震驚。
加上親眼看到了皇上的情況,就算昨日得了消息起了猜疑不安的心,也都放下了,皇上這樣雖有損龍顏威儀,但看得出來龍體並沒有大礙,隻要養些時日就可恢複如初,眾臣見此也就放下心來,有關皇上受傷的猜測與負麵影響到此為止。
而這一天對於王承柔來說也是平靜的,皇上沒有下任何旨意,也沒有派人來宣讀什麽口諭,眼見天色一點點暗下去,王承柔忽然道:“隨我去一趟華昭宮。”
清心聽到要去見公主,欲與之前往,但被王承柔攔了下來:“你留下,隻清香陪我去就好,皇上沒罰你,你不要上趕著往前竄,再讓他想起你來,我也不好保你。”
清心聽後心有餘悸,就留在了元尊殿。
王承柔已經忍了一天了,她昨天是有些生眠眠的氣,但她作為大人怎麽能跟小孩子置氣,昨天晚上忍著沒來就算是與她生過氣了。
這樣想著,王承柔的腳步快了許多,她那些擔心也紛紛冒了出來,那麽高的地方摔下來,雖有李肅接著,但難保沒有些皮外傷,她還是要親自看一看才能安心。
王承柔帶的人不多,清香還有另兩個婢女,華昭宮離元尊殿不遠,加上晚上行轎還不如步行,一行人沒多會兒就走到了華昭宮門口。
華昭宮外大門緊閉,清香上前敲門,門一開,在場所有人都覺出了不對勁。這裏邊竟然多了護衛。
兩名宮中侍衛對皇後娘娘行完禮後,直接擋在了門口,雖是一副請罪的樣子,但態度堅決地道:“娘娘恕罪,聖上有令,凡進入華昭宮人等,一律要有令牌,宮中所有人都要遵守此令,包括各位後宮主子們。”
這侍衛是個機靈的,沒直接說包括皇後,而是帶了後宮所有的嬪妃,但除了公主的親娘,其他嬪妃是不可能主動到華昭宮來的,所有這道旨意攔的是誰,不言而喻。
王承柔聽後趕忙問清心:“怎麽回事?在華昭宮發生了什麽?你細細地與我說來。”
清心:“是。根本沒回華昭宮,禦花園裏太醫來了後,直接叫人把皇上用轎子抬了回去,回的是聖康殿。公主殿下不肯回華昭宮,一路楞是跟著走回了聖康殿。”
王承柔聽到此處,插,。嘴問道:“沒有讓眠眠上轎嗎,全程走著去的嗎?”
清心點頭,提了句自己的感悟:“奴婢也是看不懂,明明救公主的時候,皇上是奮不顧身衝下來的,但過後回聖康殿時,卻是不大理公主,任由她跟著走了一路,完全看不出舐犢之情。”
王承柔雖有點生眠眠的氣,不能原諒她叫李肅父皇的行為,但聽到李肅這樣對她女兒時,她又開始心疼起來。
禦花園離聖康殿也不近了,就連皇上這樣強健體魄的,也不是每次都步行,會坐滑轎前往,而他卻讓眠眠跟在他轎後一路走到了聖康殿。
王承柔想像著眠眠那小小的身影,一邊抽噎一邊倒著小腿跟在後麵的樣子。她後悔了,她應該強硬地把她抱回來,不該把她留在那裏,一聲真情實感的“父皇”,也沒能觸動李肅分毫。
清心一邊回想一邊接著說道:“到了聖康殿,太醫入殿開始給皇上診治,公主不放心鬧著要進去,皇上允了。但奴婢被留在了外麵,殿中發生了什麽奴婢就不知道了。”
“哦對了,太醫診斷後,皇上讓人把他的情況傳達下去,吩咐如實說就好,明日早朝照舊,不要引起不必要的慌亂,引起朝中震蕩。”清心想到娘娘讓她事無巨細地匯報,就想起了這一條。
然後她接著說:“再後來,就是唐公公帶了皇上的口諭,親自領了奴婢回娘娘這裏,路上奴婢問他何事,他也不說,隻說到了地方自會宣旨。娘娘,奴婢這是以後再也不能服侍公主殿下了嗎?“
王承柔還未說話,一旁的清香道:“你還有臉問 ,殿下爬上假山你怎麽不攔著?差一點就害了她。”
清心:“不是這樣的,是殿下把我支開她自己爬上去的,待我回來發現,皇上已經在亭中,我怎麽敢驚動聖駕。”
王承柔不置可否,隻問道:“你覺得今日之事可有蹊蹺?”
清心:“娘娘是指?”忽想到禦花園中娘娘
大動幹戈,竟是對聖上動了手,想必是懷疑此事內裏有陰謀。
清心憑著自己的想法道:“我覺得真不像是皇上策劃的,假山是殿下要爬的,皇上在那之後才出現在亭中,至於失足掉落,皇上離得殿下還遠,根本沒機會上手推人,再加上皇上為了救殿下自己也受了傷,哪裏像是提前有所準備的樣子,應該就是意外吧。”
王承柔搖頭:“李肅的本事,根本不用親手推人。眠眠爬上假山是意外,我出現在那裏也是意外,但以他洞察細節統領全局的能力,他可能早就知道眠眠藏在了那裏,我在二門問宮婢話的時候,也可能被他聽到,所以這一切,很有可能是他的臨時起意。不用親手推,手上任意一個小石子甚至是茶葉都可作為他的武器,可以把眠眠打得底盤不穩。”
清心歎為觀止:“不能吧,您把皇上想得也太全能了,這得是多大的巧合全都趕在一起啊。”
王承柔:“正因為是難得的巧合,才成就了他的靈機一動。”
第110章
清心看了清香一眼, 清香衝她輕輕搖了搖頭。王承柔轉頭對清心道:“你就留在元尊殿,皇上現在正在氣頭上,你留在這裏反而好些。”
清心應下後, 看娘娘又開始走神, 連清香招呼她出去, 娘娘都沒有反應。
出了屋門,清心正要開口問清香, 就聽清香道:“娘娘對皇上有心結,無論你怎麽說, 她是不可能信他的,哪怕今日之事真是純屬巧合,也沒有用。這事,沒有咬死的證據出現, 就隻能按此蓋棺定論了。況娘娘今日對皇上動了手,若不如此咬死,反而落了被動。”
清心皺眉:“就這麽硬抗著,能行嗎?把我從華昭宮趕出來, 這還是第一次見皇上下娘娘的臉,這事真能這麽過去嗎,不需要去賠個罪嗎?”
清香若有所思:“他們二人的事, 咱們是看不準的, 還是不要多言的好。”
清心點頭,清香帶她去收拾她要住的地方,待一切弄好後, 清心摸著自己以後要睡的小床, 想到在華昭宮陪公主的日子, 她不舍道:“這忽然離了殿下的身邊, 我還真是舍不得,阮嬤嬤那人,養護身體陪養良好習慣這塊兒是拿手的,但人還是冷了些,咱知道她對殿下是有感情的,但殿下跟她並不太親近,平常也都是跟我粘在一起的時候多,如今我不在她身邊,還真是有點不放心。”
她接著感慨:“其實,我私下跟你說句心裏話,今日聽殿下稱皇上為父皇,我還挺高興的,殿下終是下定了決心,看到了皇上對她的好。”
清香:“真是撒出去的時間長了,你都忘了你的主子是誰了,你隻看到皇上那點表麵上的好,怎麽不想著,殿下的那聲父皇聽到咱們娘娘耳中,她得多傷心。”
清心撅了嘴,沒有底氣地道:“說了是私下說小話,我就是不明白,娘娘在堅持什麽,皇上與殿下親近,難道不是好事嗎。”
清香:“我再提醒你一遍,帝後二人的事你少管少言,我們隻要知道該忠於誰、保持初心就行了。”
清心:“這還用你說,我也就是跟你說說,我當然會永遠忠於娘娘,那是誰啊,那是咱們姑娘啊。”
此與同時,聖康殿內,太醫已經離開,唐九回來複命。今日皇上動了怒,此時雖沒發作,但奴婢們皆小心翼翼,大氣都不敢喘,連唐九都是跪著回話的。
唐九道:“清心已至皇後娘娘那裏,奴婢也宣讀了聖上的口諭。”
李肅此時已換上新的衣服,那件龍紋有損的衣服已處理掉,他左手上了木夾板,限製了活動範圍,但太醫說還好,摸著隻是錯了位,骨頭並沒有裂開或是折損。隻是一國之君,明日就要這個樣子上朝,倒是幾百年來史書上的頭一遭。
左手上的夾板是掩不住的,但寬大的衣服下麵,受傷的腳踝雖然上了藥,卻可完全遮掩住,不會太過觸目驚心。
皇上倚在榻上,一側的手腳皆不得勁兒,他聽到唐九的回話,隻說道:“下去吧。”
唐九一楞,他以為聖上一定會問皇後說了什麽,以前隻要有關皇後的事情,聖上都會過問的很細 ,連賜一道菜都要他親自送過去,回來後還要細細地問一遍,皇後接到賞賜後的所有反應。
所以此刻,皇上竟是什麽都不問,直接讓他下去,唐九一時有點不習慣,但他自然不會表現出來,領了命叩了頭,盡量不發出聲響地退了下去。
唐九守在外麵,隱約聽到殿內皇上在與公主殿下說話,他們聲音不大,斷斷續續地,唐九有心聽一聽,卻是聽不太清。
殿內,隨著唐九的退下,隻剩下公主還留在此處。
李肅看了她一眼,問道:“朕把清心罰去你母後那裏,你可有意見?”
九宇公主走下來,恭敬行禮後道:“兒臣沒有異議,是兒臣太過貪玩,清心隻是代我受過。”
李肅:“這話你自己知道就好,身為主子在奴婢麵前就沒有做錯一說,這種想法不可再有。再者她也確實犯了大錯,若是阮雯跟著你,絕不會讓你發生這樣的意外。”
從禦花園一路回到聖康殿,再到太醫醫治,再到此刻,張安眠一句話都沒有說過,此時,她問出了最關心的:“陛下,您疼嗎?”
張安眠在被李肅抱著下來的過程中,她看到聽到皇上磕碰到山石的樣子與聲音,她雖被保護得很好,但強大的衝擊力也讓她後背疼了一下,連她都這樣,想來皇上一定會很疼。
李肅當然會覺得疼,他身上的兩處傷又不是假的,怎麽可能會不痛,但這種小傷小疼,在他的人生中還真算不得什麽。
他道:“不怎麽疼,不用惦念。”
這話說得張安眠眼裏又要蓄淚了,她正想再說什麽,聽皇上接著問她:“你剛才叫朕什麽?陛下?”
張安眠今日那句父皇是在情急下叫出來的,現在不緊急了,她一時不好意思起來,在這種心境下竟又叫回了陛下。
張安眠抬頭去看,見皇上目光殷切地望著她,接著她瞥到令他稍顯狼狽的兩處傷,一時在心裏下定了決心,鄭重開口:“父皇,兒臣剛才該稱呼您為父皇。”
李肅再一次聽到這聲“父皇”,心裏明白他這是成功了,沒逼迫沒利誘,就得到了他計劃中目標的第一步。
他道:“朕心甚慰,好,好,父皇很高興。”
張安眠隨著這聲鄭重的父皇,心裏也安定了下來,一直以來壓在她心上的大石終是被推開了。
隻是想到母後,明明該是敞亮的心境,像是被遮住了什麽一般,不能徹底的開懷。
她又想到今日母後的舉動,於是道:“父皇,今日之事都是兒臣不好,母後是關心則亂,還請父皇不要怪責。”
李肅正沉浸在剛才的回憶裏,王承柔在聽到那聲“父皇”後的不可置信,以及她沒有帶走張安眠的舉動。當時看到這一幕的自己內心是喜悅的,他終於在她們母女之間豎起了隔閡。
李肅知道他這樣的心態有些病態,但他就是不能接受王承柔心裏有個最愛存在,哪怕那個人是她的親生女兒,他也受不了。
她若心裏沒有他,不把他放在第一位,那就不能把任何人放在那個位置上,誰在她心裏排第一,誰就是他要除掉的假想敵。無論李肅如何告訴自己要理智,不用把這些當回事,都改變不了他這種病態心理,他就是不能允許有這樣一個人存在。
張安眠的一句話打斷了他的思緒,她在為她母親求情,李肅聽到並不高興,她憑什麽,憑什麽認為有資格可以參與到他與王承柔之間來。
張安眠眼見著父皇的臉色變得不悅,一時懊悔不該提起此事,父皇肯定是想起母後對他的不敬之舉,又生氣了。
李肅道:“今日之事,父皇相信你會有自己的判斷,你母後是做錯了,但朕並沒有要放棄她。她是我的妻子,是你的娘親,說到底我們是一家人。隻是,你也不想你母後再這樣鬧下去吧,父皇日後若是下了什麽旨意,你不要害怕,父皇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一家三口以後都好好的,你明白嗎?”
張安眠是個聰明的孩子,她雖不知父皇具體要做什麽,但也知父皇不會就今日之事善罷甘休,她隻問道:“隻要您不責罰母後,兒臣就不怕。”
李肅:“放心,父皇怎麽可能傷害你母後,這些都是大人的事,你小孩子不要操心這些,隻要旁觀著大人行事就好,告訴你這些是提前給你解惑,讓你不被嚇著。你能明白,能做到嗎?”
張安眠點了點頭,李肅又道:“行了,若是無事就回去吧,華昭宮的人該是在外麵等很久了。”
張安眠本想在父皇麵前盡些孝,畢竟是為了救她父皇才受這樣重的傷,可眼見父皇臉色一直都沒有紅潤起來,說話嗓音也低沉的很,她想著不再打擾聖駕,低頭應了“是”。
她正往外走,身後李肅叫住了她:“眠眠,不可怪你母後,待父皇成事後,更不可與你母後疏遠,要記住,她是最想你過得好,最愛你的人。”
張安眠差點眼眶就紅了,她點頭:“是,兒臣知道,兒臣怎麽會怪母後,父皇不用擔心這個。”
“好,朕就知道你是個好孩子,去吧。”
張安眠出了聖康殿,她當然不會怪母後,但,為什麽每次母後都要說父皇的壞話,而父皇無論被母後如何對待,都一心向著她,兩廂對比張安眠頭一次覺得母後有些不講道理,對父皇太過苛刻。
母後總說,她姓張,她不是父皇的孩子,以前她是半信半疑,一方麵覺得可能是因為父皇在外打仗好幾年沒管她們,母後被傷了心生氣了,所以才這樣說,另一方麵,她認了好多年的祖母,確實是不在宮中,而是被母後所說的她的父親帶走了。
可見祖母並不是宮中的太後,而宮中的太後對她並不慈愛熱情,張安眠能感覺的出來,她每次去請安,太後並沒有多想見她,與張府裏的祖母相差太大。
可誰又能說之前的祖母就一定是她的親祖母,父皇明確地告訴過她,她是他的女兒,養安殿裏的太後是她的祖母,她憑什麽不聽聖言。
如今這些糾結在張安眠的心裏都消失了,如果她不是父皇的親生女兒,父皇憑什麽冒著龍體受損的風險救下她,讓個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意外死去不是更好。
再退一步,就算父皇真的不是她的親生父親又如何,她的親生父親在她有危險的時候又在哪裏,一直以來教她東西,保護她的都是父皇,他若不是她的親生父親,誰還有資格來當。
張安眠在半路碰到了得了消息來接她的阮嬤嬤,阮嬤嬤問她:“殿下,您無事吧?”
張安眠:“無事,我好得很。”
阮雯又問:“清心呢?怎麽沒跟著您?”
張安眠:“她犯了錯,被父皇派到了母後那裏去。”說完,她回頭補了一句,“哦,以後也不會回來了。”
阮雯怔楞住,公主這兩句話裏的信息太多,殿下出去一趟竟是改了口,不再稱皇上為陛下,而是叫了父皇。還有,清心是皇後娘娘的人,他這樣罰清心,不是下了皇後娘娘的臉麵,以皇上一直以來對待皇後娘娘的態度,這怎麽可能。
最後讓她感到意外的是,清心一直跟在殿下身邊,按說這樣親近照顧的貼身侍女,忽然離了身邊再也不回來,就算是做主子的也會有些不舍或不習慣吧,但見公主的態度,真是平靜的不像個孩子,比很多大人都冷靜冷漠。
這一路回到華昭宮,以阮雯察言觀色的本事,她覺得公主殿下又長大了一些,並不是說出去一趟長了個子,而是她更像個大孩子了,以前就覺得殿下行事作派比同齡人穩重,現在,這樣的感覺更強烈了。
阮雯觀察得沒錯,張安眠經過了今日之事,終於跨過了心裏的那道坎,王承柔一直以來還拿她當小孩子,但她這兩年立宮自住,加上李肅一直有在親自教她讀書念書,她成長的很快,心智本就比一般孩子成熟。
而今日,她自己做了自己的主,算是在心理上擺脫了凡事聽母親的行為模式。她在嚐試做一個大人。
此時的聖康殿與元尊殿,宮殿的主人皆倚在榻上,閉著目在沉思。
王承柔在想,李肅會怎麽做,清心被從眠眠身邊踢走,這是最終的結果還是隻是個開始?而被她猜測的李肅,終於睜開了眼,他已經想好要怎麽做了。
第二日風平浪靜,聽說皇上雖然打著夾板上朝,但因為提前傳話了下去,眾臣心裏有了準備,並沒有再過震驚。
加上親眼看到了皇上的情況,就算昨日得了消息起了猜疑不安的心,也都放下了,皇上這樣雖有損龍顏威儀,但看得出來龍體並沒有大礙,隻要養些時日就可恢複如初,眾臣見此也就放下心來,有關皇上受傷的猜測與負麵影響到此為止。
而這一天對於王承柔來說也是平靜的,皇上沒有下任何旨意,也沒有派人來宣讀什麽口諭,眼見天色一點點暗下去,王承柔忽然道:“隨我去一趟華昭宮。”
清心聽到要去見公主,欲與之前往,但被王承柔攔了下來:“你留下,隻清香陪我去就好,皇上沒罰你,你不要上趕著往前竄,再讓他想起你來,我也不好保你。”
清心聽後心有餘悸,就留在了元尊殿。
王承柔已經忍了一天了,她昨天是有些生眠眠的氣,但她作為大人怎麽能跟小孩子置氣,昨天晚上忍著沒來就算是與她生過氣了。
這樣想著,王承柔的腳步快了許多,她那些擔心也紛紛冒了出來,那麽高的地方摔下來,雖有李肅接著,但難保沒有些皮外傷,她還是要親自看一看才能安心。
王承柔帶的人不多,清香還有另兩個婢女,華昭宮離元尊殿不遠,加上晚上行轎還不如步行,一行人沒多會兒就走到了華昭宮門口。
華昭宮外大門緊閉,清香上前敲門,門一開,在場所有人都覺出了不對勁。這裏邊竟然多了護衛。
兩名宮中侍衛對皇後娘娘行完禮後,直接擋在了門口,雖是一副請罪的樣子,但態度堅決地道:“娘娘恕罪,聖上有令,凡進入華昭宮人等,一律要有令牌,宮中所有人都要遵守此令,包括各位後宮主子們。”
這侍衛是個機靈的,沒直接說包括皇後,而是帶了後宮所有的嬪妃,但除了公主的親娘,其他嬪妃是不可能主動到華昭宮來的,所有這道旨意攔的是誰,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