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員起菜。
她說起體育課上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她們班的學生體測贏過了三年級其他幾個班。
她說話的時候,纖秀的手指尖會比劃,像躍在空中跳舞的小精靈,蘋果肌細膩飽滿,眉眼之間都是靈氣。
可以看出她對教師這份事業的熱愛,和對學生的全身心投入。
他一邊聽她說話,一邊盛碗湯推過去。
吃飯先喝湯,這也是她的習慣。
“許澤南。”她端起湯,沒喝,話鋒一轉:“你認識和平國際醫院的院長嗎?”
和平國際醫院。
她要不提起這六個字,他都快了蔣澄還有個正經身份了。
但不知道她問這個是有什麽意圖。
許澤南隻淡淡說:“認識。”
“真的嗎?”她放下碗,雙眸熠熠閃起光亮:“關係硬嗎?”
許澤南注意到她還未喝一口湯,先為別人一個身份歡了心,他蹙蹙眉:“你要多硬?”
也許是因為這一個硬字。
餐廳裏的空氣突然就稀薄了起來,餐桌上的吊燈影影綽綽,玻璃窗上倒映著窗外的爬山虎。
風淺淺地吟唱。
燈光淺淺地搖晃。
大體兩個人都是尷尬的,畢竟“硬”這個字能組合的詞和短句,曾經在他們之間發生過數次深度交流與探討。
也是風淺淺地吟唱。
燈光淺淺地在搖晃。
第21章
奚言端起放涼的銀魚水羹一口喝完,快速跳過了這段不太合適的對話,大體講了一下事情的經過。
許澤南聽完以後點了點頭。
隻是安排vip床位而已,舉手之勞的小事。
這事兒說完了,兩人又陷入了沉默。
這是兩個人七年來第一次心平氣和地坐下來,雖然許澤南事先便知道奚言約他出來吃飯的目的並不是要和他敘舊,更談不上約會,隻是想找他幫忙。
但他其實已經卑微到,隻要她願意搭理他,跟他說句話,帶不帶刺兒的都行這種地步,她能願意找他幫忙,他都是歡心的,積極的。
他最害怕的其實是,她當他是完全的陌生人——
但她其實也不可能當他是完全沒有交集的陌生人,因為他是她兩個孩子的爸爸。
在他和她重逢後,在他和兩個孩子遇見後,就意味著交集時時刻刻可能會發生了。
過了好一會兒,他收斂情緒,問:“你父親住院了,母親留院照看。你要上班,那孩子誰來照顧?”
“所以才讓你幫我找個住家阿姨啊。”奚言說:“這附近的本地阿姨退休工資可觀,替人看孩子也就是圖個消遣時間,她們一聽到我有兩個孩子都不太願意了。”
雖然泡泡和小繁都是很聽話的孩子,但別人並不怎麽相信她說的,盡管她願意付雙倍的工資。
要麽就是住遠一點的在江城打工的外地阿姨,倒是對她開的工資挺滿意的,可是遠一點的阿姨人家又不想住家。
“我下班晚,人家阿姨下班也晚。不住家的話,她們回家就要更晚了,安全問題很難得到保障。”
總之,就是沒找到特別合適的。
奚言說這幾天都是她早上早點送孩子過去幼兒園的,下午放學的時候,母親從醫院去接了回家,等到她下班回家以後,母親再做了飯菜拎去醫院。
“不是長久之計。”他插一句。
奚言如實道,她這個工作,也沒辦法一趟一趟跑家政公司,一個一個麵試住家阿姨就更不現實了。
許澤南點了點頭,長指搭在餐桌上,敲了敲。
然後,他開口:“我幫你找保姆是沒問題,但保姆會打孩子。”
奚言漂亮的眉眼變了變,不太確定地說:“畢竟是極少部分吧?”
就算是極少部分,她其實也怕再遇到那樣的事情。
那還是在她月子期間,哥哥為了讓她安心休息,盡管是在月子中心,還是給她另外找了一個月嫂。
但他們都不知道這個月嫂其實是第一次當月嫂,還是用的古早的育兒方法,捂得兩個孩子一身濕疹,有些破損的皮膚甚至發生了潰爛,治療周期長達整整兩個月。
她當時崩潰極了,痛哭到短暫性失明。
或許,她當時的產後抑鬱便是由那時而起。
那之後,他們便再也沒有找過月嫂/育兒嫂,都是她自己學習科學的嬰幼兒護理知識,科學育兒的。
好在父母都是退休的教師,可以幫她照顧小繁和泡泡。
奚言想起過去,仍覺得心有餘悸。
“我不會打孩子。”
她聽見許澤南清沉的聲線。
他說話的時候聲音不大,語氣也偏輕,卻給人一種力量感,一種值得信任的感覺。她也確實相信他不會打孩子。以前在學校的時候,奚言就聽說校草人很高冷,說話的語氣、冷漠的眼神會讓人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距離感。
但他沒這麽對待過她。
他看她的時候都是眼裏帶著笑的,也沒有大聲吵過她,更別說對她動手了。就連最後分手的時候,他也隻是用力地扼著她的手腕,垂下眼放低姿態求她別走。
她又聽見他說:“我也不會跟你搶孩子。”
奚言心虛:“這個不好說吧。”
想起趙秘書對她的評價,許澤南怎麽都覺得不客觀。
他什麽時候跟她講得通過道理?
許澤南抿了抿唇:“你是個講道理的語文老師嗎?”
“當然是啊。”她杏仁般的雙眸眨了眨,無辜清純。
“那你能聽我說完?”
“哦。”
許澤南精準抓取了奚言這些年對孩子的父親缺失的遺憾心理,針針見血。
他說孩子們不是沒有爸爸,隻因為她不想要他們有他這個爸爸,是因為她的自私。
奚言眉心一跳:“你怎麽能這麽說我?”
“我話重了?”他恍了恍神,問。
“你說呢?”
他果然抿直了唇線,放緩聲音。
“那我跟你道歉。”
奚言心不在焉地點點頭。
許澤南繼續講道理。
他強調爸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他甚至引用和推薦了相關的文獻研究給她。
但他不知道,奚言懷孕期間準備了那一年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孩子九個月的時候,她重返校園,攻讀了教育心理學的碩士學位。
所以,她怎麽會不明白,父親的角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乃至一生中都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是男孩子。
就像泡泡一樣,奚言總擔心他太過於懂事了。
懂事到令人心疼的地步。
他從小就不會和妹妹去爭搶玩具,一周歲以後就沒有再哭過了,兩歲多的時候,他走路被別的大哥哥撞倒在水泥砂漿路麵上,腦袋上磕了一個大包。
白皙秀氣的小臉上,傷口和砂石在額角觸目驚心。
兒科醫生用酒精擦拭消毒的時候,奚言哭得稀裏嘩啦,泡泡卻是一聲沒吭。
他甚至抬起手臂,在她後背拍了拍,以示安撫。
喜怒哀樂的情緒掩在心底,他表露出來的總是麵無表情。
奚言不止一次想過,如果有父親的陪伴,他是不是也能夠像他這個年齡的其他孩子一樣,嬌氣一些。
學會撒嬌,而不是小小年紀就隻學會了堅強。
如果說以前是沒辦法,她不知道許澤南有沒有自己的家庭,不知道他有沒有正在交往的女朋友,在他不知道孩子存在的情況下,她不會主動去讓他承擔起一個父親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那對他也是不公平的。
但現在——
重逢以後,她得知他一直單身,沒有家庭,也沒有女友。
他現在誠意滿滿地想要參與進來孩子的成長,不止是起到住家阿姨的作用,更多的是作為一個父親對孩子進行陪伴和教育,並且他許諾和保證絕不會和她爭奪孩子的撫養權,他承諾隻是想做個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陪伴。
她如果繼續反對,那的確是她自私了。
即使隻是為了孩子,她也應該同意和歡迎。
“但我們之間,就隻是孩子爸爸和媽媽的關係,這一點你要明確。”奚言最終說。
他目光複雜地看了她一眼,然後“嗯”了一聲。
奚言不知道他這聲“嗯”裏飽含著什麽樣的情緒。
突然想到班級裏有重組家庭的學生改了三次姓,隨生父姓,隨母姓,最後隨繼父姓。
她說起體育課上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她們班的學生體測贏過了三年級其他幾個班。
她說話的時候,纖秀的手指尖會比劃,像躍在空中跳舞的小精靈,蘋果肌細膩飽滿,眉眼之間都是靈氣。
可以看出她對教師這份事業的熱愛,和對學生的全身心投入。
他一邊聽她說話,一邊盛碗湯推過去。
吃飯先喝湯,這也是她的習慣。
“許澤南。”她端起湯,沒喝,話鋒一轉:“你認識和平國際醫院的院長嗎?”
和平國際醫院。
她要不提起這六個字,他都快了蔣澄還有個正經身份了。
但不知道她問這個是有什麽意圖。
許澤南隻淡淡說:“認識。”
“真的嗎?”她放下碗,雙眸熠熠閃起光亮:“關係硬嗎?”
許澤南注意到她還未喝一口湯,先為別人一個身份歡了心,他蹙蹙眉:“你要多硬?”
也許是因為這一個硬字。
餐廳裏的空氣突然就稀薄了起來,餐桌上的吊燈影影綽綽,玻璃窗上倒映著窗外的爬山虎。
風淺淺地吟唱。
燈光淺淺地搖晃。
大體兩個人都是尷尬的,畢竟“硬”這個字能組合的詞和短句,曾經在他們之間發生過數次深度交流與探討。
也是風淺淺地吟唱。
燈光淺淺地在搖晃。
第21章
奚言端起放涼的銀魚水羹一口喝完,快速跳過了這段不太合適的對話,大體講了一下事情的經過。
許澤南聽完以後點了點頭。
隻是安排vip床位而已,舉手之勞的小事。
這事兒說完了,兩人又陷入了沉默。
這是兩個人七年來第一次心平氣和地坐下來,雖然許澤南事先便知道奚言約他出來吃飯的目的並不是要和他敘舊,更談不上約會,隻是想找他幫忙。
但他其實已經卑微到,隻要她願意搭理他,跟他說句話,帶不帶刺兒的都行這種地步,她能願意找他幫忙,他都是歡心的,積極的。
他最害怕的其實是,她當他是完全的陌生人——
但她其實也不可能當他是完全沒有交集的陌生人,因為他是她兩個孩子的爸爸。
在他和她重逢後,在他和兩個孩子遇見後,就意味著交集時時刻刻可能會發生了。
過了好一會兒,他收斂情緒,問:“你父親住院了,母親留院照看。你要上班,那孩子誰來照顧?”
“所以才讓你幫我找個住家阿姨啊。”奚言說:“這附近的本地阿姨退休工資可觀,替人看孩子也就是圖個消遣時間,她們一聽到我有兩個孩子都不太願意了。”
雖然泡泡和小繁都是很聽話的孩子,但別人並不怎麽相信她說的,盡管她願意付雙倍的工資。
要麽就是住遠一點的在江城打工的外地阿姨,倒是對她開的工資挺滿意的,可是遠一點的阿姨人家又不想住家。
“我下班晚,人家阿姨下班也晚。不住家的話,她們回家就要更晚了,安全問題很難得到保障。”
總之,就是沒找到特別合適的。
奚言說這幾天都是她早上早點送孩子過去幼兒園的,下午放學的時候,母親從醫院去接了回家,等到她下班回家以後,母親再做了飯菜拎去醫院。
“不是長久之計。”他插一句。
奚言如實道,她這個工作,也沒辦法一趟一趟跑家政公司,一個一個麵試住家阿姨就更不現實了。
許澤南點了點頭,長指搭在餐桌上,敲了敲。
然後,他開口:“我幫你找保姆是沒問題,但保姆會打孩子。”
奚言漂亮的眉眼變了變,不太確定地說:“畢竟是極少部分吧?”
就算是極少部分,她其實也怕再遇到那樣的事情。
那還是在她月子期間,哥哥為了讓她安心休息,盡管是在月子中心,還是給她另外找了一個月嫂。
但他們都不知道這個月嫂其實是第一次當月嫂,還是用的古早的育兒方法,捂得兩個孩子一身濕疹,有些破損的皮膚甚至發生了潰爛,治療周期長達整整兩個月。
她當時崩潰極了,痛哭到短暫性失明。
或許,她當時的產後抑鬱便是由那時而起。
那之後,他們便再也沒有找過月嫂/育兒嫂,都是她自己學習科學的嬰幼兒護理知識,科學育兒的。
好在父母都是退休的教師,可以幫她照顧小繁和泡泡。
奚言想起過去,仍覺得心有餘悸。
“我不會打孩子。”
她聽見許澤南清沉的聲線。
他說話的時候聲音不大,語氣也偏輕,卻給人一種力量感,一種值得信任的感覺。她也確實相信他不會打孩子。以前在學校的時候,奚言就聽說校草人很高冷,說話的語氣、冷漠的眼神會讓人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距離感。
但他沒這麽對待過她。
他看她的時候都是眼裏帶著笑的,也沒有大聲吵過她,更別說對她動手了。就連最後分手的時候,他也隻是用力地扼著她的手腕,垂下眼放低姿態求她別走。
她又聽見他說:“我也不會跟你搶孩子。”
奚言心虛:“這個不好說吧。”
想起趙秘書對她的評價,許澤南怎麽都覺得不客觀。
他什麽時候跟她講得通過道理?
許澤南抿了抿唇:“你是個講道理的語文老師嗎?”
“當然是啊。”她杏仁般的雙眸眨了眨,無辜清純。
“那你能聽我說完?”
“哦。”
許澤南精準抓取了奚言這些年對孩子的父親缺失的遺憾心理,針針見血。
他說孩子們不是沒有爸爸,隻因為她不想要他們有他這個爸爸,是因為她的自私。
奚言眉心一跳:“你怎麽能這麽說我?”
“我話重了?”他恍了恍神,問。
“你說呢?”
他果然抿直了唇線,放緩聲音。
“那我跟你道歉。”
奚言心不在焉地點點頭。
許澤南繼續講道理。
他強調爸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他甚至引用和推薦了相關的文獻研究給她。
但他不知道,奚言懷孕期間準備了那一年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孩子九個月的時候,她重返校園,攻讀了教育心理學的碩士學位。
所以,她怎麽會不明白,父親的角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乃至一生中都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是男孩子。
就像泡泡一樣,奚言總擔心他太過於懂事了。
懂事到令人心疼的地步。
他從小就不會和妹妹去爭搶玩具,一周歲以後就沒有再哭過了,兩歲多的時候,他走路被別的大哥哥撞倒在水泥砂漿路麵上,腦袋上磕了一個大包。
白皙秀氣的小臉上,傷口和砂石在額角觸目驚心。
兒科醫生用酒精擦拭消毒的時候,奚言哭得稀裏嘩啦,泡泡卻是一聲沒吭。
他甚至抬起手臂,在她後背拍了拍,以示安撫。
喜怒哀樂的情緒掩在心底,他表露出來的總是麵無表情。
奚言不止一次想過,如果有父親的陪伴,他是不是也能夠像他這個年齡的其他孩子一樣,嬌氣一些。
學會撒嬌,而不是小小年紀就隻學會了堅強。
如果說以前是沒辦法,她不知道許澤南有沒有自己的家庭,不知道他有沒有正在交往的女朋友,在他不知道孩子存在的情況下,她不會主動去讓他承擔起一個父親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那對他也是不公平的。
但現在——
重逢以後,她得知他一直單身,沒有家庭,也沒有女友。
他現在誠意滿滿地想要參與進來孩子的成長,不止是起到住家阿姨的作用,更多的是作為一個父親對孩子進行陪伴和教育,並且他許諾和保證絕不會和她爭奪孩子的撫養權,他承諾隻是想做個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陪伴。
她如果繼續反對,那的確是她自私了。
即使隻是為了孩子,她也應該同意和歡迎。
“但我們之間,就隻是孩子爸爸和媽媽的關係,這一點你要明確。”奚言最終說。
他目光複雜地看了她一眼,然後“嗯”了一聲。
奚言不知道他這聲“嗯”裏飽含著什麽樣的情緒。
突然想到班級裏有重組家庭的學生改了三次姓,隨生父姓,隨母姓,最後隨繼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