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連下十二道金牌
武大郎,從金蓮逼洞房開始做戰神 作者:沈天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彥宗一時間懵了。
他在疑惑自己是不是跟錯人了,這位完顏宗望是二太子,人稱‘菩薩太子’,是個勇武儒將為一身的大才。
但他向來崇尚漢學,他不會也學會了漢人的那一手徐徐圖之吧?
畢竟劉彥宗本身就是北方漢人,他可太了解當下朝堂的局勢了。
“治大國如烹小鮮,更是博弈。”
完顏宗望看著神色猶豫的劉彥宗,直接說道:“讓我的所有親兵都帶去有我印信的和談協議,從各個方向將要和談的意思傳遞出去,速度一定要快。”
“是。”
劉彥宗無奈,隻能聽令。
“今年冬天比以往來的早了一些,隻需在城牆潑冷水,我們的士兵再勇猛,也爬不上去了。”
完顏宗望歎息一聲:“若是不能及時撤回,恐怕會被宋軍銜尾追殺,此時大戰繼續損耗兵力,你我可能就再也回不去了。”
“噝!”
劉彥宗猛然倒抽一口冷氣。
因為天空真的飄下了雪花。
雖然不多,卻也代表著冬季真正到來。
都怪粘罕,不但沒有分兵從太行山趕來支援,甚至整個大軍都被堵在太原。
否則此刻早已破城,占領大宋皇宮了。
回去一定要狠狠參粘罕一本!
戰線上,金兵尾部倒退著揮舞手中兵器。
種師道和李綱已經匯合,八百鐵棍大軍比利器更加奏效,不時便將金兵刀槍磕飛打斷。
使得金兵隻能更快倒退,腳下一個不穩便摔倒在地,鐵棍一起砸落。
“砰砰”聲中變成畸形。
而一旦轉身跑,將後背留給鐵棍軍,士兵們頓時化身大鐵棍子醫院的捅主任。
要害受傷,一旦遲滯,便再也回不到金兵陣營了。
大宋士兵幾乎都殺紅了眼,瘋狂追擊。
“大宋軍兵聽令——”
這時,有穿著精密鎧甲的金兵逆流而來,手中高舉和談協議:“我乃金國東路大軍元帥完顏宗望親兵,奉命帶來和談協議,爾等帶給大宋皇帝,速速退去,不可延誤。”
這人一邊喊話一邊過來,幾乎將和談協議舉在了鐵棍子跟前,臉上毫無懼色。
“此乃完顏宗望緩兵之計,還想擾亂軍心,殺!”
李綱輕喝一聲。
當即,一道身影飛身而出,一腳踹在金兵臉上,將其踹倒在地,七八根鐵棍子一頓招呼。
“繼續衝殺!”
種師道也大喝一聲。
然而,整個戰場許多地方,都出現了完顏宗望的親兵,他們悍不畏死,直接將和談協議摔在了大宋士兵的臉上。
很快死了十幾個親兵。
另外還有部分親兵策馬狂奔,繞開戰場,用弓箭將和談協議送上了城牆。
劉彥宗暗暗皺眉,這上百親兵每一個都是精銳中的精銳,竟在短短時間就死了一半。
如果沒有效果,那可真是白白送死了。
他偷看了宗望一眼,隻見對方仍舊儒雅隨和,仿佛什麽都沒發生過。
盡管李綱和種師道一再下令直接擊殺完顏宗望的親兵信使。
但消息最終還是傳到了皇宮大內。
隻因趙桓並不真正放心李綱和種師道,所以派了幾十個太監在城牆各處做監軍。
但凡有風吹草動,都要不斷傳遞進皇宮。
此時此刻,三個小太監匆匆小碎步,幾乎爭先恐後地衝進了議事廳。
“皇上,金軍發來了和談協議。”
小太監們一起雙手獻上。
梁師成拿過來一看,居然隻有四個字,有點懵。
但還是趕緊遞給了趙桓。
趙桓也是一愣,遞給了唐恪。
“唐相,你說金兵這是什麽意思?”
唐恪一看,四個大白字,沒有任何條款。
懵逼式沉默了片刻,道:“皇上,這是好事啊,沒有任何條款,說明金軍統帥誠意十足,隻要我們自己填上條款,金兵必退。”
“果真嗎?”
趙桓有些疑惑。
他不太信金兵就這樣會退走。
當然,趙桓在金軍兵臨城下之際,想要在唐恪的勸說下離開汴京,去江寧城避讓。
結果被李綱為首,號召種師道等人一起上鑒,沒走成。
“一定可以,一定沒問題!”
唐恪看了眼耿南仲,後者也立刻點頭拱手:“陛下,金人主動和談,無論對陛下還是對百姓,對我大宋朝,那必然都是天大的好事。”
“那便和談吧。”
趙桓想了想,道:“唐相,這件事你來做主,條件上可適當放寬鬆一些,隻要金兵退走,我大宋恢複常態,三年內朕必然給全天下一個全新的大宋!”
“陛下英明!”
唐恪立刻領旨,隨即道:“隻是陛下,既然要和談,是不是讓李綱和種師道也退下來?”
“這是自然,也是朕為了和談展現的誠意。”
趙桓點點頭,拿出一道金牌,“速速將金牌送到李綱手中,令他退兵,據守城牆。”
“得令。”
小太監立刻拿起金牌出發。
“陛下,一旦李綱殺紅了眼,而且戰線太大,一道金牌恐怕很難有效。”
唐恪試探性地說道:“不如……多幾道?”
趙桓索性將剩餘十一道金牌全部拿出,這是大宋代表最高軍令。
梁師成立刻責成小太監班,接連將剩餘十一道金牌發出。
前線上,守城軍一路護送小太監,來到了李綱麵前。
看到這位禦史中丞在朝中有些剛毅,但更多的是儒雅,此刻卻渾身浴血,眼神恐怖。
被一眼看到,小太監險些跪了,但還是送上金牌:“陛下有旨,令禦史中丞李綱和太尉種師道立刻退兵,據守城池。”
“什麽?”
李綱和種師道皆一愣,眼下可是將金兵壓退的最好時機。
在天降雪花中,兩個已經頭發花白的老人,不免互望一眼。
旋即便堅定了決心。
繼續進攻!
“陛下有旨!”
“陛下有旨!”
“陛下有旨!”
“……”
接連十二道金牌送到了李綱手裏。
沉重到令這位浴血奮戰手都沒軟的軍事家,此刻有種端不住的無力感。
“退……退兵……吧。”
李綱用力地閉上了雙眼,隻覺得天旋地轉。
這時,又一列軍隊開進了戰場。
為首一員小將,來到李綱麵前,抱拳拱手:“相州軍修武郎嶽飛,率三千相州軍,前來勤王救駕!”
他在疑惑自己是不是跟錯人了,這位完顏宗望是二太子,人稱‘菩薩太子’,是個勇武儒將為一身的大才。
但他向來崇尚漢學,他不會也學會了漢人的那一手徐徐圖之吧?
畢竟劉彥宗本身就是北方漢人,他可太了解當下朝堂的局勢了。
“治大國如烹小鮮,更是博弈。”
完顏宗望看著神色猶豫的劉彥宗,直接說道:“讓我的所有親兵都帶去有我印信的和談協議,從各個方向將要和談的意思傳遞出去,速度一定要快。”
“是。”
劉彥宗無奈,隻能聽令。
“今年冬天比以往來的早了一些,隻需在城牆潑冷水,我們的士兵再勇猛,也爬不上去了。”
完顏宗望歎息一聲:“若是不能及時撤回,恐怕會被宋軍銜尾追殺,此時大戰繼續損耗兵力,你我可能就再也回不去了。”
“噝!”
劉彥宗猛然倒抽一口冷氣。
因為天空真的飄下了雪花。
雖然不多,卻也代表著冬季真正到來。
都怪粘罕,不但沒有分兵從太行山趕來支援,甚至整個大軍都被堵在太原。
否則此刻早已破城,占領大宋皇宮了。
回去一定要狠狠參粘罕一本!
戰線上,金兵尾部倒退著揮舞手中兵器。
種師道和李綱已經匯合,八百鐵棍大軍比利器更加奏效,不時便將金兵刀槍磕飛打斷。
使得金兵隻能更快倒退,腳下一個不穩便摔倒在地,鐵棍一起砸落。
“砰砰”聲中變成畸形。
而一旦轉身跑,將後背留給鐵棍軍,士兵們頓時化身大鐵棍子醫院的捅主任。
要害受傷,一旦遲滯,便再也回不到金兵陣營了。
大宋士兵幾乎都殺紅了眼,瘋狂追擊。
“大宋軍兵聽令——”
這時,有穿著精密鎧甲的金兵逆流而來,手中高舉和談協議:“我乃金國東路大軍元帥完顏宗望親兵,奉命帶來和談協議,爾等帶給大宋皇帝,速速退去,不可延誤。”
這人一邊喊話一邊過來,幾乎將和談協議舉在了鐵棍子跟前,臉上毫無懼色。
“此乃完顏宗望緩兵之計,還想擾亂軍心,殺!”
李綱輕喝一聲。
當即,一道身影飛身而出,一腳踹在金兵臉上,將其踹倒在地,七八根鐵棍子一頓招呼。
“繼續衝殺!”
種師道也大喝一聲。
然而,整個戰場許多地方,都出現了完顏宗望的親兵,他們悍不畏死,直接將和談協議摔在了大宋士兵的臉上。
很快死了十幾個親兵。
另外還有部分親兵策馬狂奔,繞開戰場,用弓箭將和談協議送上了城牆。
劉彥宗暗暗皺眉,這上百親兵每一個都是精銳中的精銳,竟在短短時間就死了一半。
如果沒有效果,那可真是白白送死了。
他偷看了宗望一眼,隻見對方仍舊儒雅隨和,仿佛什麽都沒發生過。
盡管李綱和種師道一再下令直接擊殺完顏宗望的親兵信使。
但消息最終還是傳到了皇宮大內。
隻因趙桓並不真正放心李綱和種師道,所以派了幾十個太監在城牆各處做監軍。
但凡有風吹草動,都要不斷傳遞進皇宮。
此時此刻,三個小太監匆匆小碎步,幾乎爭先恐後地衝進了議事廳。
“皇上,金軍發來了和談協議。”
小太監們一起雙手獻上。
梁師成拿過來一看,居然隻有四個字,有點懵。
但還是趕緊遞給了趙桓。
趙桓也是一愣,遞給了唐恪。
“唐相,你說金兵這是什麽意思?”
唐恪一看,四個大白字,沒有任何條款。
懵逼式沉默了片刻,道:“皇上,這是好事啊,沒有任何條款,說明金軍統帥誠意十足,隻要我們自己填上條款,金兵必退。”
“果真嗎?”
趙桓有些疑惑。
他不太信金兵就這樣會退走。
當然,趙桓在金軍兵臨城下之際,想要在唐恪的勸說下離開汴京,去江寧城避讓。
結果被李綱為首,號召種師道等人一起上鑒,沒走成。
“一定可以,一定沒問題!”
唐恪看了眼耿南仲,後者也立刻點頭拱手:“陛下,金人主動和談,無論對陛下還是對百姓,對我大宋朝,那必然都是天大的好事。”
“那便和談吧。”
趙桓想了想,道:“唐相,這件事你來做主,條件上可適當放寬鬆一些,隻要金兵退走,我大宋恢複常態,三年內朕必然給全天下一個全新的大宋!”
“陛下英明!”
唐恪立刻領旨,隨即道:“隻是陛下,既然要和談,是不是讓李綱和種師道也退下來?”
“這是自然,也是朕為了和談展現的誠意。”
趙桓點點頭,拿出一道金牌,“速速將金牌送到李綱手中,令他退兵,據守城牆。”
“得令。”
小太監立刻拿起金牌出發。
“陛下,一旦李綱殺紅了眼,而且戰線太大,一道金牌恐怕很難有效。”
唐恪試探性地說道:“不如……多幾道?”
趙桓索性將剩餘十一道金牌全部拿出,這是大宋代表最高軍令。
梁師成立刻責成小太監班,接連將剩餘十一道金牌發出。
前線上,守城軍一路護送小太監,來到了李綱麵前。
看到這位禦史中丞在朝中有些剛毅,但更多的是儒雅,此刻卻渾身浴血,眼神恐怖。
被一眼看到,小太監險些跪了,但還是送上金牌:“陛下有旨,令禦史中丞李綱和太尉種師道立刻退兵,據守城池。”
“什麽?”
李綱和種師道皆一愣,眼下可是將金兵壓退的最好時機。
在天降雪花中,兩個已經頭發花白的老人,不免互望一眼。
旋即便堅定了決心。
繼續進攻!
“陛下有旨!”
“陛下有旨!”
“陛下有旨!”
“……”
接連十二道金牌送到了李綱手裏。
沉重到令這位浴血奮戰手都沒軟的軍事家,此刻有種端不住的無力感。
“退……退兵……吧。”
李綱用力地閉上了雙眼,隻覺得天旋地轉。
這時,又一列軍隊開進了戰場。
為首一員小將,來到李綱麵前,抱拳拱手:“相州軍修武郎嶽飛,率三千相州軍,前來勤王救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