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濱瞧見他的笑容,忍不住打了個寒戰,他是可是清楚謝塵脾性的,那供詞上的內容他看了都氣的不行,這三爺咋還笑了呢?
謝塵抖了下手中紙張,心情難得還算不錯。
若是戚白玉沒弄這出兒蠢事,他手中還真是沒什麽跟太後談條件的籌碼,不過現在有了這些東西——
他幽邃的眸子穿過杏樹枝丫,望向了對麵的閣樓。
閣樓上,雕窗裏亮著燈火,似有人影來回映在窗上。
謝塵看著那晃動的人影,被窗欞隔成一塊塊,仿若墜入一張無形的網。
他忽然輕笑道:“本是沒法子必須和戚家談筆生意的,我那位好夫人啊,不正是瞌睡就送枕頭麽。”
作者有話要說:
第十六章
謝老夫人六十大壽這日,是個難得的豔陽天。
白歌一大早便幫著戚白玉清點著今日壽宴上要用的一應事物,安排賓客座位,忙得不可開交。
好不容易檢查的差不多了,剛想坐下來喝口茶,歇歇氣兒。
就有丫鬟過來招呼她,說是戚國公府的人到了,她便又隻能趕著去前麵迎接。
戚國公府今日來的人可真是不少,畢竟是親家夫人的六十大壽,戚國公自然不會與謝塵這種小輩一般見識下人臉麵,早早的便帶著一家人來了。
謝老夫人也很給麵子帶著戚白玉主動上前問候了兩句,並在戚國公和薛氏麵前對戚白玉不吝誇讚。
賓主盡歡之下,眾人來到了提前安排好的座位上。
白歌上前給父親戚三爺行了禮,又往他身後看了看,才疑惑問道:“母親怎麽沒來?”
戚三爺正四處打量著今日都來了哪些大人物,打算上前攀談一番混個臉熟。
此時聽到白歌的問話,他神色微微閃躲了一下才道:“你母親回淮安了,之前咱們來京城也沒準備常住,她得回去把那邊家業打理一下,把剩下的仆人安排了,還得順便去金陵看望你兩個哥哥。”
白歌愣了一下,問:“那母親什麽時候能回來?”
戚三爺不耐煩的皺眉道:“怎麽也得兩個月吧,你母親這段時間不在,你弟弟也生病了,家裏最近挺亂的。”
他頓了一下,接著語氣稍緩:“正好你這段時間就在謝府住著吧,我瞧這謝府景致也好,你白玉姐姐對你也不錯,正好你也跟著你白玉姐姐學學怎麽管家理事。”
白歌聽罷蹙起眉,剛想說什麽,就聽身後戚白玉帶著笑意的聲音響起。
“那敢情兒好,我一個人在府裏呆著也是無趣的很,正好有七妹妹再陪我一段時日,我可求之不得呢!”
戚三爺一見到戚白玉過來,立馬眼睛一亮,臉上堆起笑意。
“大侄女說的是,反正這丫頭在家裏呆著也沒事,京中又沒幾個熟人,整日在屋子裏我也怕她悶出病來,不如就在你府上再住一陣子,等她母親回來再把她接回去。”
戚白玉滿麵笑意樂嗬嗬應道:“三叔說的正合我心思,七妹妹呢,可願意再陪姐姐住一陣子,我還指望著你教教我下棋呢!”
她看向白歌,笑盈盈的等著她回答。
白歌張了張嘴,想說什麽,卻又被這二人的話堵得實在說不出個不字,也隻好無奈應了下來。
·
三月初的天氣,春光正好,暖意融融,正是賞景看戲的好時節。
壽宴的舉辦地點戚白玉選在了謝府的後花園,早幾日就讓人搭好了戲台子,備好了酒宴坐席,好供眾人賞景點戲取樂。
如今謝塵在朝中勢力如日中天,來謝府為老夫人慶生的各級官員自然也是不少。來往賓客眾多,更又不少是帶著家中女眷前來。
一直到了正午時分,人來的才算差不多了,壽宴開席。
眾人先是說了些祝老夫人福壽安康的話,接著便是吃席宴飲,推杯換盞。
戚家作為謝府的親家,位置自然是安排在謝老夫人最近的地方。
戚國公與薛氏坐在謝老夫人身側,謝塵則是坐在了戚國公的下首,此時正神色悠然的靠坐在椅背上,把玩起拇指上的墨玉扳指。
戚白玉笑著走到謝老夫人身前,將戲折子遞了過去,道:“母親,您今兒是老壽星,您可得先點戲。”
謝老夫人翻了翻,隨口點了一出《玉堂春》,接著就謙讓的將戲折子推給戚國公夫人薛氏,道:“親家母也點上一出吧。”
薛氏也不推辭,笑著接過翻看半晌,道:“那便點一出喜慶點的,就《慶良緣》吧。”
此話一出,戚白玉麵色微變的看了自己母親一眼,謝老夫人卻隻是點頭笑著道:“好,那便依親家母所言。”
薛氏將戲折子遞給戚白玉,順便拍了拍女兒的手,戚白玉抿了抿唇,坐回了謝塵身邊。
隨即,戲台子上,絲竹擊鼓之聲響起,身段婀娜的蘇三甩著水袖咿咿呀呀的起了唱腔。
謝塵把玩著手中的酒杯,微微側首對身邊的戚國公道:“嶽父大人,府上近來可好?”
戚國公瞥他一眼,冷著臉哼了一聲道:“托謝大人的福,還沒出什麽亂子,倒是謝大人最近怕是有些心焦吧。”
他是喻指江西之事,江西總督越敬澤因賑災不力被多次彈劾之事,這兩日已在朝野中傳開,戚國公心中暗爽之餘難免要敲打一下女婿。
謝塵卻輕笑一聲,接了戚國公的話:“嶽父大人真是慧眼如炬,一下便看出小婿遇上了難事。”
戚國公正要了然微笑,卻聽謝塵清朗聲音悠悠道:“聽聞嶽父大人治家甚嚴,定要教教小婿,若是家中出了見不得人的醃臢事可怎生是好!”
此話一出,一旁戚白玉剝著枇杷的手突的抖了抖,熟透了的枇杷汁水頓時濺了她一身。
戚國公瞥了一眼大女兒,見她神情異樣,心中升起不安,皺起眉神色嚴肅道:“你有話便直說,莫要打什麽啞謎。”
謝塵看著戚國公道:“嶽父大人有所不知,小婿的書房前幾日竟然進了心懷不軌想要暗害小婿的賊人,不僅如此,院子裏更事有大膽的奴才和賊人裏應外合,險些就讓小婿中了招了。”
他修長手指輕撫著下巴,一副頗為苦惱的模樣,隻是那雙深濃墨色的眼眸中流出漫不經心的嘲諷,讓他這表情看起來著實假的很。
戲台上,青衣清亮婉轉的唱腔,掩蓋了枇杷落地的輕響,被剝了一半的枇杷滾落到地上,留下一串粘膩濕痕。
戚白玉麵色蒼白的看向謝塵,嘴唇顫抖著沒說話。
謝塵卻恍若未見般,從袖中掏出一遝紙張,輕輕撣了撣:“隻是這事兒說來也是家事,宣揚出去難免叫人看了笑話,小婿隻能將那幾人先關起來審了一番,留了證詞,可還不知怎麽發落好呢,不如嶽父幫我想想法子?”
戚國公一見那一遝子紙,頓覺不妙。
他心知這謝塵裝模作樣所說的賊人,定是與自己的女兒有關,再聯想之前在國公府時與夫人,女兒所定的計策,頓時便心中明白了個七七八八。
他一邊在心中暗罵自己女兒真真是蠢貨,這麽點事兒不僅沒辦成不說,竟然還被抓了把柄!
這事若是真叫謝塵捅出去,那可就不僅僅戚白玉被休掉的問題,整個戚國公府都會淪為京中的笑柄,戚家未出閣的女兒都得出家當姑子去。
戚國公麵色難看,掃了麵無血色的戚白玉一眼,心裏有些沒底,沉聲道:“謝妄之,你待如何盡管明說,我戚家奉陪就是!”
謝塵悠哉給戚國公的杯子添了酒,又舉起自己的杯子,主動碰了碰道:“嶽父大人這可就誤會小婿了,我不過是想和您談一筆互利互惠的生意罷了。”
戚國公神情凝重,眯眼打量了他半晌。
謝塵卻沒有再說下去,隻是站起身,伸手比了個請的姿勢,戚國公也隻能麵色難看的起身跟他離席。
·
台上戲子唱的賣力,底下觀眾卻各有各的心思。
不過,白歌看得倒是興致盎然,與她以往在淮安看的戲不同,這京中的戲不僅是念白的口音調子有異,就連伴奏的樂器也是她很少聽過的京胡大鼓,與江南的清亮的笛子聲比起來,倒是別有一番風味。
《玉堂春》中那位扮蘇三的青衣顯然是京中的名角,功底極好,唱腔婉轉,幾欲催人淚下。
隻是到了這出《慶良緣》,白歌卻皺了眉。
《慶良緣》的戲本子也是她不曾看過的,講的卻是一出高門女子與貧寒秀才的愛情故事。
高門貴女偶遇一貧寒秀才,一見鍾情,無奈家中反對隻能與其私奔,被家族所棄。
幾年後貧寒秀才高中狀元,卻因高門女子無所出要休妻另娶。
高門女子無奈隻能回到娘家,在娘家人的幫助下狀告秀才無德,最終皇帝大怒,奪了秀才的狀元功名,大快人心。
白歌開頭還看得津津有味,可到最後卻覺得這出戲在老太君壽宴這種場合看,有些怪怪的。
她搖搖頭,隨手拈起一塊兒紅豆糕。
隻是還沒等她將紅豆糕送進嘴裏,就聽見輕柔曼調的女聲響起。
“七妹妹,好久不見了,在這謝府住著可還適應?”
白歌不動聲色將紅豆糕放了回去,抬頭一看。
身邊不知什麽時候換了一個人,一身淺藕色春衫,發髻上別著一隻白玉銀簪,細眉下內雙的眼睛微微彎起,顯得文靜秀氣。
正是戚國公庶出的六姑娘戚白芷,她不知何時竟換到了自己身邊的座位。
白歌想起之前幾次遇見這位六姐姐時,不算美好的經曆,她迅速浮起一個笑容道:“有勞六姐姐惦記,大姐姐人和善,待我也好,沒什麽不適應的。”
戚白芷坐在她身側,微微傾身過來,低聲道:“我聽說,最近那個風頭正勁的新任會元裴桓與妹妹是舊相識,有青梅竹馬的情誼,此事可是真的?”
白歌微一凝眉,瞥她一眼。
戚白芷容貌稱不上多出眾,隻能算秀氣,與戚白玉那種明豔比起來,顯得有些黯淡,好在她也清楚自己的劣勢,穿著打扮都以淺淡清雅為主,更加之在琴棋書畫上下了不少的功夫,外人也少不得稱讚一聲清雅文靜。
她與戚白芷不算相熟,且這位六姐姐向來對自己沒什麽好感,突然開口問這麽一句,總讓她心中不安。
隻是此時這位文雅的六姐姐麵上笑盈盈的,白歌著實瞧不出她藏著什麽心思。
“姐姐莫要聽信渾說,我裴公子卻是舊相識,可也不過是在淮安時,他曾到府裏讀過一陣子書,見過幾麵而已。”白歌輕吐了口氣,淡淡的回道。
戚白芷聽了這回答,卻隻是盯著她笑了笑,隨即從袖中掏出一個信封。
她將信遞了過去,慢悠悠的道:“我前兩日路過門房,便見到一個陌生的小廝等在那十分焦急的樣子,問過之後才知,竟是要送信給七妹妹的,我就想著幫你帶過來,省得接不到你的信還有人要掛心。”
白歌抿著唇,垂眸盯著她手裏的信,眼睫顫了顫卻沒去接。
作者有話要說:
第十七章
戚白芷見白歌並不伸手接,笑笑便將那信塞到她手上,接著語氣不急不緩,徐徐說道。
“這位裴公子既能得了會試的會元,想必是有大才的,將來定然前程似錦,妹妹若能與他修成正果,可算是一樁好事。“
白歌捏著那封信,品著戚白芷的話,心中帶著幾分疑惑。
她抬眸看過去,一雙形似桃花的眸子,黑白分明清澈見底,午後燦陽灑落,那張白皙精致的臉龐仿佛綻放出一種不屬於俗世間的美麗。
謝塵抖了下手中紙張,心情難得還算不錯。
若是戚白玉沒弄這出兒蠢事,他手中還真是沒什麽跟太後談條件的籌碼,不過現在有了這些東西——
他幽邃的眸子穿過杏樹枝丫,望向了對麵的閣樓。
閣樓上,雕窗裏亮著燈火,似有人影來回映在窗上。
謝塵看著那晃動的人影,被窗欞隔成一塊塊,仿若墜入一張無形的網。
他忽然輕笑道:“本是沒法子必須和戚家談筆生意的,我那位好夫人啊,不正是瞌睡就送枕頭麽。”
作者有話要說:
第十六章
謝老夫人六十大壽這日,是個難得的豔陽天。
白歌一大早便幫著戚白玉清點著今日壽宴上要用的一應事物,安排賓客座位,忙得不可開交。
好不容易檢查的差不多了,剛想坐下來喝口茶,歇歇氣兒。
就有丫鬟過來招呼她,說是戚國公府的人到了,她便又隻能趕著去前麵迎接。
戚國公府今日來的人可真是不少,畢竟是親家夫人的六十大壽,戚國公自然不會與謝塵這種小輩一般見識下人臉麵,早早的便帶著一家人來了。
謝老夫人也很給麵子帶著戚白玉主動上前問候了兩句,並在戚國公和薛氏麵前對戚白玉不吝誇讚。
賓主盡歡之下,眾人來到了提前安排好的座位上。
白歌上前給父親戚三爺行了禮,又往他身後看了看,才疑惑問道:“母親怎麽沒來?”
戚三爺正四處打量著今日都來了哪些大人物,打算上前攀談一番混個臉熟。
此時聽到白歌的問話,他神色微微閃躲了一下才道:“你母親回淮安了,之前咱們來京城也沒準備常住,她得回去把那邊家業打理一下,把剩下的仆人安排了,還得順便去金陵看望你兩個哥哥。”
白歌愣了一下,問:“那母親什麽時候能回來?”
戚三爺不耐煩的皺眉道:“怎麽也得兩個月吧,你母親這段時間不在,你弟弟也生病了,家裏最近挺亂的。”
他頓了一下,接著語氣稍緩:“正好你這段時間就在謝府住著吧,我瞧這謝府景致也好,你白玉姐姐對你也不錯,正好你也跟著你白玉姐姐學學怎麽管家理事。”
白歌聽罷蹙起眉,剛想說什麽,就聽身後戚白玉帶著笑意的聲音響起。
“那敢情兒好,我一個人在府裏呆著也是無趣的很,正好有七妹妹再陪我一段時日,我可求之不得呢!”
戚三爺一見到戚白玉過來,立馬眼睛一亮,臉上堆起笑意。
“大侄女說的是,反正這丫頭在家裏呆著也沒事,京中又沒幾個熟人,整日在屋子裏我也怕她悶出病來,不如就在你府上再住一陣子,等她母親回來再把她接回去。”
戚白玉滿麵笑意樂嗬嗬應道:“三叔說的正合我心思,七妹妹呢,可願意再陪姐姐住一陣子,我還指望著你教教我下棋呢!”
她看向白歌,笑盈盈的等著她回答。
白歌張了張嘴,想說什麽,卻又被這二人的話堵得實在說不出個不字,也隻好無奈應了下來。
·
三月初的天氣,春光正好,暖意融融,正是賞景看戲的好時節。
壽宴的舉辦地點戚白玉選在了謝府的後花園,早幾日就讓人搭好了戲台子,備好了酒宴坐席,好供眾人賞景點戲取樂。
如今謝塵在朝中勢力如日中天,來謝府為老夫人慶生的各級官員自然也是不少。來往賓客眾多,更又不少是帶著家中女眷前來。
一直到了正午時分,人來的才算差不多了,壽宴開席。
眾人先是說了些祝老夫人福壽安康的話,接著便是吃席宴飲,推杯換盞。
戚家作為謝府的親家,位置自然是安排在謝老夫人最近的地方。
戚國公與薛氏坐在謝老夫人身側,謝塵則是坐在了戚國公的下首,此時正神色悠然的靠坐在椅背上,把玩起拇指上的墨玉扳指。
戚白玉笑著走到謝老夫人身前,將戲折子遞了過去,道:“母親,您今兒是老壽星,您可得先點戲。”
謝老夫人翻了翻,隨口點了一出《玉堂春》,接著就謙讓的將戲折子推給戚國公夫人薛氏,道:“親家母也點上一出吧。”
薛氏也不推辭,笑著接過翻看半晌,道:“那便點一出喜慶點的,就《慶良緣》吧。”
此話一出,戚白玉麵色微變的看了自己母親一眼,謝老夫人卻隻是點頭笑著道:“好,那便依親家母所言。”
薛氏將戲折子遞給戚白玉,順便拍了拍女兒的手,戚白玉抿了抿唇,坐回了謝塵身邊。
隨即,戲台子上,絲竹擊鼓之聲響起,身段婀娜的蘇三甩著水袖咿咿呀呀的起了唱腔。
謝塵把玩著手中的酒杯,微微側首對身邊的戚國公道:“嶽父大人,府上近來可好?”
戚國公瞥他一眼,冷著臉哼了一聲道:“托謝大人的福,還沒出什麽亂子,倒是謝大人最近怕是有些心焦吧。”
他是喻指江西之事,江西總督越敬澤因賑災不力被多次彈劾之事,這兩日已在朝野中傳開,戚國公心中暗爽之餘難免要敲打一下女婿。
謝塵卻輕笑一聲,接了戚國公的話:“嶽父大人真是慧眼如炬,一下便看出小婿遇上了難事。”
戚國公正要了然微笑,卻聽謝塵清朗聲音悠悠道:“聽聞嶽父大人治家甚嚴,定要教教小婿,若是家中出了見不得人的醃臢事可怎生是好!”
此話一出,一旁戚白玉剝著枇杷的手突的抖了抖,熟透了的枇杷汁水頓時濺了她一身。
戚國公瞥了一眼大女兒,見她神情異樣,心中升起不安,皺起眉神色嚴肅道:“你有話便直說,莫要打什麽啞謎。”
謝塵看著戚國公道:“嶽父大人有所不知,小婿的書房前幾日竟然進了心懷不軌想要暗害小婿的賊人,不僅如此,院子裏更事有大膽的奴才和賊人裏應外合,險些就讓小婿中了招了。”
他修長手指輕撫著下巴,一副頗為苦惱的模樣,隻是那雙深濃墨色的眼眸中流出漫不經心的嘲諷,讓他這表情看起來著實假的很。
戲台上,青衣清亮婉轉的唱腔,掩蓋了枇杷落地的輕響,被剝了一半的枇杷滾落到地上,留下一串粘膩濕痕。
戚白玉麵色蒼白的看向謝塵,嘴唇顫抖著沒說話。
謝塵卻恍若未見般,從袖中掏出一遝紙張,輕輕撣了撣:“隻是這事兒說來也是家事,宣揚出去難免叫人看了笑話,小婿隻能將那幾人先關起來審了一番,留了證詞,可還不知怎麽發落好呢,不如嶽父幫我想想法子?”
戚國公一見那一遝子紙,頓覺不妙。
他心知這謝塵裝模作樣所說的賊人,定是與自己的女兒有關,再聯想之前在國公府時與夫人,女兒所定的計策,頓時便心中明白了個七七八八。
他一邊在心中暗罵自己女兒真真是蠢貨,這麽點事兒不僅沒辦成不說,竟然還被抓了把柄!
這事若是真叫謝塵捅出去,那可就不僅僅戚白玉被休掉的問題,整個戚國公府都會淪為京中的笑柄,戚家未出閣的女兒都得出家當姑子去。
戚國公麵色難看,掃了麵無血色的戚白玉一眼,心裏有些沒底,沉聲道:“謝妄之,你待如何盡管明說,我戚家奉陪就是!”
謝塵悠哉給戚國公的杯子添了酒,又舉起自己的杯子,主動碰了碰道:“嶽父大人這可就誤會小婿了,我不過是想和您談一筆互利互惠的生意罷了。”
戚國公神情凝重,眯眼打量了他半晌。
謝塵卻沒有再說下去,隻是站起身,伸手比了個請的姿勢,戚國公也隻能麵色難看的起身跟他離席。
·
台上戲子唱的賣力,底下觀眾卻各有各的心思。
不過,白歌看得倒是興致盎然,與她以往在淮安看的戲不同,這京中的戲不僅是念白的口音調子有異,就連伴奏的樂器也是她很少聽過的京胡大鼓,與江南的清亮的笛子聲比起來,倒是別有一番風味。
《玉堂春》中那位扮蘇三的青衣顯然是京中的名角,功底極好,唱腔婉轉,幾欲催人淚下。
隻是到了這出《慶良緣》,白歌卻皺了眉。
《慶良緣》的戲本子也是她不曾看過的,講的卻是一出高門女子與貧寒秀才的愛情故事。
高門貴女偶遇一貧寒秀才,一見鍾情,無奈家中反對隻能與其私奔,被家族所棄。
幾年後貧寒秀才高中狀元,卻因高門女子無所出要休妻另娶。
高門女子無奈隻能回到娘家,在娘家人的幫助下狀告秀才無德,最終皇帝大怒,奪了秀才的狀元功名,大快人心。
白歌開頭還看得津津有味,可到最後卻覺得這出戲在老太君壽宴這種場合看,有些怪怪的。
她搖搖頭,隨手拈起一塊兒紅豆糕。
隻是還沒等她將紅豆糕送進嘴裏,就聽見輕柔曼調的女聲響起。
“七妹妹,好久不見了,在這謝府住著可還適應?”
白歌不動聲色將紅豆糕放了回去,抬頭一看。
身邊不知什麽時候換了一個人,一身淺藕色春衫,發髻上別著一隻白玉銀簪,細眉下內雙的眼睛微微彎起,顯得文靜秀氣。
正是戚國公庶出的六姑娘戚白芷,她不知何時竟換到了自己身邊的座位。
白歌想起之前幾次遇見這位六姐姐時,不算美好的經曆,她迅速浮起一個笑容道:“有勞六姐姐惦記,大姐姐人和善,待我也好,沒什麽不適應的。”
戚白芷坐在她身側,微微傾身過來,低聲道:“我聽說,最近那個風頭正勁的新任會元裴桓與妹妹是舊相識,有青梅竹馬的情誼,此事可是真的?”
白歌微一凝眉,瞥她一眼。
戚白芷容貌稱不上多出眾,隻能算秀氣,與戚白玉那種明豔比起來,顯得有些黯淡,好在她也清楚自己的劣勢,穿著打扮都以淺淡清雅為主,更加之在琴棋書畫上下了不少的功夫,外人也少不得稱讚一聲清雅文靜。
她與戚白芷不算相熟,且這位六姐姐向來對自己沒什麽好感,突然開口問這麽一句,總讓她心中不安。
隻是此時這位文雅的六姐姐麵上笑盈盈的,白歌著實瞧不出她藏著什麽心思。
“姐姐莫要聽信渾說,我裴公子卻是舊相識,可也不過是在淮安時,他曾到府裏讀過一陣子書,見過幾麵而已。”白歌輕吐了口氣,淡淡的回道。
戚白芷聽了這回答,卻隻是盯著她笑了笑,隨即從袖中掏出一個信封。
她將信遞了過去,慢悠悠的道:“我前兩日路過門房,便見到一個陌生的小廝等在那十分焦急的樣子,問過之後才知,竟是要送信給七妹妹的,我就想著幫你帶過來,省得接不到你的信還有人要掛心。”
白歌抿著唇,垂眸盯著她手裏的信,眼睫顫了顫卻沒去接。
作者有話要說:
第十七章
戚白芷見白歌並不伸手接,笑笑便將那信塞到她手上,接著語氣不急不緩,徐徐說道。
“這位裴公子既能得了會試的會元,想必是有大才的,將來定然前程似錦,妹妹若能與他修成正果,可算是一樁好事。“
白歌捏著那封信,品著戚白芷的話,心中帶著幾分疑惑。
她抬眸看過去,一雙形似桃花的眸子,黑白分明清澈見底,午後燦陽灑落,那張白皙精致的臉龐仿佛綻放出一種不屬於俗世間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