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名趙士程,濮安懿王之孫,任太子右內率府。”趙士程開門見山,擺出自己的身份,“聽聞知州清正廉明,所以讓舅舅扶了一把,助我經營治下。”
他的身份是他最大的保護符,隻要他是在賺錢,並且沒有搞的天怒人怨,誰也拿他沒有辦法——嗯,父母除外,這也是他搞些小事情把父母的注意力支開的最大原因。
宗澤微微一笑道:“那小公子為何不尋種家嫡係?”
趙士程也用天真的語氣回答道:“當然是因為,宗知州你,最能頂住上峰壓力啊。”
宗澤的微笑帶上了深意:“公子倒是甚有把握。”
“當然,否則也不會在諸多名單中,獨獨選中知州您了,”趙士程點點頭,“隻要是利民之舉,你是不會拒絕,隻要是傷民之事,知州你更是會想盡辦法,有您在,我的很多法子,都是可以用的。”
宗澤沉默數息,突然問道:“那麽,小公子,您意欲何為呢?”
趙士程歪了歪頭,天真無邪地道:“陛下有九子傍身,我這旁支宗室,自然是在這太平之世逍遙一世,做個富貴閑人啦。”
“僅此而已?”宗澤立刻問。
“不然呢?學著王荊公改革天下麽?”趙士程語帶嘲諷,“還是學習蔡相的改革鹽茶之法,搜刮天下?”
宗澤沉默了一下,歎息道:“真不可麽?”
曾幾何時,他也曾孜孜不倦地為強國之道而苦思冥想,看著吏治敗壞怒而上書,更曾歎息未能生在仁宗神宗之朝,不能靖邊安境,一身長才無所施展。
哲宗親政時,他也曾意氣風發,然哲宗早逝,繼位的端王卻沉迷書畫奇石,朝廷風氣越發不堪,他雖看在眼中,急在心上,卻也是無能改變。
如今,看到麵前這位異數,卻也實在想過,是不是天降神人,讓本朝能有周公舊事。
趙士程搖頭道:“越是腐朽敗壞的吏治,越是不能去改革變法,那隻會越改越差,不是所有病,都能用猛藥。”
王安石變法想法是好的,但卻直接造成了宋朝最激烈的黨爭,越是腐朽衰敗的王朝,就越不能去變法,因為承擔不起內鬥的損失,隻會耗盡元氣,若再有一個外力影響,滅亡就是分分鍾的事情。
新舊勢力爭奪必然會死掉一個,不存在和諧共存,平衡被打破,隻會死得更快,猛藥也不是不能用,但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金人南下反而是給宋朝續了一波命——北宋的冗兵、冗官、冗費,反而被這一波給治好了。
“那小公子,便隻是為了做一位富貴閑人麽?”宗澤又問。
趙士程歎息道:“宗老先生,交淺難以言深,日久天長,人心能見,又可必急於一日。”
宗澤當然明白,他今日的舉動,其實甚是衝動,隻是,實在是那羊毛的於民生過於重大,才忍不住妄動。
可直接放棄,又不是他的風格,便問道:“那羊毛之事,不知小公子作何打算?”
趙士程反問道:“如今牧羊之利,已經占了馬場,若再許以羊毛之利,大宋良田,可得安在?”
宗澤見多識廣,立刻明白深意,便試探道:“小公子隻是擔心此事?”
趙士程道:“難道不該擔心?”
宗澤輕撫短須,微笑道:“自是應當,但因噎廢食,卻大可不必,公子想想,這大宋養羊、遼、西夏亦養羊,北方之冷,倍於南人,若能以利誘之,未必不可將北人之馬,變成羊群。”
“難道我大宋能吏們,竟還不如北人逐利?”趙士程反問。
“並非如此,”宗澤歎息道,“衣食住行,皆人所需也。”
他坐到青石邊,給小孩講起了黃河以北之地,冬季都是許多人生死之關,農民佃戶,輕易不會改變自己種植的糧食,但朝廷每年要求的稅收,卻不隻是糧食,還有布匹和差役,一戶五口之家,七畝地,還得有三畝地種桑或者種麻,以此應對布捐。
自從蔡京上位,恢複差役法後,把原來的徭役製改為“每歲上納免夫錢,每名折錢三十貫,解赴京師,以資邊餉之用”,即有錢的交錢就可以免除徭役,實際上,又有幾家貧戶拿得出三十貫,農人多自家有糧,以糧食換錢,價賤,以布換錢,卻要貴得多。
如果毛料能盛行於世,那家家散養幾隻羊,不但能織布食肉,也能將桑麻之地換成麥田,其利遠大於弊。
更何況,北方寒冷,毛料保暖遠勝於絲麻,無數饑寒貧民,都可受利,須知許多貧民一戶數口,也不過那麽一兩件衣物,同穿一條褲子,甚至穿裹著一條細布便下田耕作的,也不在少數。
朝中對河湟開邊素來反對,說是勞民傷財,那蠻夷之地貧瘠,又少有稅收,便拿在手中,也不甚重視,這才有司馬相公將打下兩千裏西夏河湟之地全數歸還的事情。
若是那些牧羊之地也能得些羊毛之利,豈不是能讓朝中支持對邊境用兵,隻要朝中協同一心,拿下西夏,並不是難事。
如今與西夏之戰,難得便是每遇失敗,朝中的反對折子便如雪花一般,對主戰派各種攻擊,拖延戰機。
所以,基於以上幾點,宗澤覺得,羊毛之利,遠大於弊……
聽著宗澤這一番侃侃而談,趙士程一時露出了深思之色。
他發現自己先前還是想得太簡單了,太脫離實際情況,宗澤說的太有道理,經濟基礎決定了政治結構,漢唐哪個朝代不是開疆千裏,可到後來,西夏蒙古之地卻都是被視為雞肋之地,因為這些地方產出太少,投入太多,不成正比。
如果那裏有了足夠的利益,真的還會輕易被放棄麽?
英國圈地運動是因為他們的地盤就那麽一點,可是中國能一樣麽東北到西北那麽大塊地,還不夠養羊麽?
而毛料如果能代替布捐的話,也並不會占地太多,再說了,後世棉花傳播過後,江浙一帶成為棉花的種植地,號稱衣被天下,也沒見影響到農田種植啊?
至於說如今宋國武德不充沛,拿不下西夏和遼,這並不算什麽重點——它將來還會被金人暴打呢,現在不積蓄實力點科技樹,二十年後就要被別人一波帶走了,那時候死的人,可就不是羊吃人這一點了。
所以,羊毛這事,能搞!
“你說的事情,我同意了。”趙士程聽著對方的講述,點頭道,“隻是洗滌羊毛,需要澄清的石灰水加海草灰,這兩樣的東西都需要巨大的用量,光是我這裏還不夠,你還需要組織專門的漁民,前去打撈海草。”
宗澤還在動之以情,想要告訴對方這羊毛多麽地有用,卻被對方的一句話直接噎住,他有些不可置信地盯著那宛如金童般精致可愛的小孩,過了好半晌,才直接道:“你、你便這麽直接說了?”
“不然呢?”趙士程不以為然道,“還要和你討價還價,商量來去,勾心鬥角一番?我又不是什麽反派角色,隻是擔心養羊占田而已,既然你說沒有問題,這也就不算什麽重要的秘密了。”
宗澤還是有些恍惚,他忍不住道:“你、你不和父母商量一下麽?”
他並沒有打算一次性地說服這小孩,甚至是想透過這小孩與種夫人來一番角力,從而讓種夫人願意擴大產業,隻要產業大了,自然是沒有什麽秘密能長久的……
“他們也不知道配方。”趙士程淡定道,“這隻是我研究煉丹術時的隨意之作,先前未有知會,便調動了您的升遷,是我失禮,宗知州初來乍到,這配方,就送您壓壓驚吧。”
宗澤被震住了。
所以,那朝中的傳言並不隻是傳言,那趙家小宗室趙士程,於煉丹之術上,天縱其才,是真的……不是什麽冒享他人之名?
趙士程心中暗爽,麵上卻是輕描淡寫,他徑直站起來,召喚坐騎:“舅舅,天色不早了,我們回去吧。”
第36章 潤物無聲
密州的海岸線極長, 後世的日照、青島都在密州的管轄範圍,這些地方,宗澤都是走訪過的。
除了海運通商的收入之外, 密州還有鹽場的高額收入, 正是這些收入, 讓密州成為排行前五十的“上等州”, 但若說漁獲之利, 則是極為稀少的。
海邊有許多漁村, 過得很是艱苦, 一村之中,衣不蔽體者比比皆是, 他們的漁獲在近處的縣城很難賣出價格,換得的米糧很少。
而在沿海之地,因為海水侵蝕, 海邊的土壤不但貧瘠, 還是鹽堿地,不適宜小麥、水稻這些糧食的大麵積耕種,漁民往往看天吃飯, 他們的小船隻能在近海捕魚,還得避開風浪較大的天氣, 缺乏好的保存手段, 稍微獲得數十斤的漁獲, 就得回航,還得盡快曬幹, 日子過得極為艱苦。
更慘的是, 海邊並不是什麽宜居之地, 草棚木屋在大風之下, 常常傾覆,漁民們大多疾病纏身,是比農人還苦的存在。
而這次,宗澤發現,若是海草灰真能做堿,那沿海漁民,便都能受利——打撈海草,可遠比打漁容易多了。
“……回稟大人,這海草價賤,平日都無人購買,往往在退潮之後,露出的礁石上便會有許多的海草與淡菜,方便采集。”王洋就是近海之人,對此非常了解。
宗澤卻是很穩得住,他從小孩那得到消息,便很快回了州衙,讓人弄來了石灰與幹海草進行嚐試。
石灰水開始試用了幾次,效果都不太好,宗澤仔細回憶了小孩的每一句話,終於記起了那石灰水前的“澄清”二字,添加了必要條件後,澄清石灰水的效果都實現出來。
事實證明,那小孩並未有一句虛假,洗出的羊毛經王洋檢查,與七裏坡的村民們洗出的羊毛別無二致。
這讓王洋對宗澤充滿了欽佩——他曾經主動去還種公子的小冊子,還想與他就冊子上內容相互交流,結果那種公子聽了之後,不但搶走冊子,還對他飽以老拳,聲稱敢再出現就打斷他的腿,而宗知州才剛剛認識種公子,不但相談甚歡,甚至還從中得到了最大的機密。
這是何等的智慧與能力!
王洋不由得表達了希望宗澤引薦認識一下那位大賢的意思,如果不以認識那位大賢,和種公子討論一下,消除誤會,也是可以的。
宗澤不好解釋,隻能敷衍王洋,說下次一定。
而他在得到這樣的機會後,則開始認真思索起來,要如何將這羊毛之術用起來。
……
另外一邊,種彥崇那回去的一路上,都悶悶不樂,神情抑鬱,從一個風風火火的哈士奇變成了一隻對人生失去希望的敗犬。
那模樣,讓一向看不慣他的山水姑娘都不好意思出言嘲諷他今天的糟糕表現。
趙士程不得不開口安慰:“舅舅,沒事,調動這宗澤本就是我的意思,這事告訴他,咱們不但沒虧,還大賺了。”
種彥崇看著車窗外,冷漠道:“錯便是錯,你不必安慰於我,這次損失慘重,都是我愚蠢大意所致——但此生還長,總有找回顏麵的那日!”
趙士程心說你的命可不定比人家長呢,但麵上還是寬慰道:“舅舅不必難過,你還年輕,他都五十的人了,你和他計較什麽?”
種彥崇憤憤道:“我隻是氣我自己,竟然輕易為他氣勢所奪,失了分寸,他一知州,怎的有我祖父那等氣魄,真是見鬼。”
那可不,將來青史之上,他可比你父親有名多了……趙士程心中感慨,圓潤可愛的臉上卻是不讚同:“這寧欺白頭翁,莫欺少年窮,舅舅隻是缺了幾分曆練,等你將來執掌萬軍,踏破賀蘭山缺,一定更有氣魄!”
“執掌萬軍,踏破賀蘭山缺……”種彥崇瞬間被這句話擊中了,展望未來,似乎整個身心都有些飄飄然,“虎頭,你這,這可能麽,這都還沒影的事呢。”
趙士程有些汗顏,怎麽一不小心用了嶽元帥的句子,隻能敷衍過去:“好了,你知道自己年輕就行,這次我也沒有胡說,咱們沒有虧,反而能得其利。”
山水在一邊困惑道:“公子,這是為何,若密州的到處皆能浣洗羊毛,咱們的價格,不是就賣不高了麽?”
“當然不是,”趙士程微微一笑,“咱們七裏坡那裏村民,就是日夜不停,又能洗多少羊毛,送到南方的,都是奢侈品,利潤雖高,出貨量卻是不夠,也就幾艘大船罷了,而你想想,密州一年能貿易多少絲綢?”
山水眼中微微泛光:“僅密州市舶司,一年就有三千多艘大船停靠,其中不乏有數百人控製的兩千料大船,遠不是蘇家那四百料小船可以比的。”
兩千料的大船,運貨比四百料的海船要多上十倍不止,光是想想那種程度,山水便忍不住握緊拳頭,也立刻明白了公子的意思:“您是說,這麽大的數目,咱們一家,是吃不下的?”
“這是自然,咱們吃肉,總要給別人一點湯喝。”趙士程淡定道,“咱們是第一個做羊毛的,織機、洗料、人手,都已經形成了規模,不是那些小打小鬧能比的,咱們很快就可以擴大規模,這樣成本更低。”
山水點頭,心下卻思索著趁著消息還沒傳出去,在周圍多囤積一波海草灰,等過些時日,海草灰的價格肯定會上漲,等抓緊時間。
種彥崇突然道:“還有一事,那王洋我看不是個省事的,必然還會來糾纏我們,虎頭你準備怎麽處置?”
那小子先前私下來找他,被他撕了冊子,打了一頓,不認他說的所有話,後來就再沒來找過他,但這次,他聽說宗澤是被王洋帶過來的。
趙士程微微皺眉:“不要妄動,先觀察一下,既然他已經跟在宗澤身邊,我相信宗澤會處理好此事。”
種彥崇點頭,他還是有些不放心,來密州已經半年,家裏已經無數次催他回去,他都在拖延,但虎頭這裏能信任的人手還是不多,他得多爭取一些時間,再回家一趟,想辦法說服祖父放他在外做自己的事情。
……
海風吹拂,讓七月的日照鎮又熱又濕,鎮上專門收購海貨的鋪子前,背著海獲的漁民們正在排隊上稱。
日照鎮是十來年前才從市集變成了城鎮,修了城牆,有富商收購著周圍漁村的魚獲,聽說這些鹹魚在密州城能賣得更貴些,但那百餘裏的距離,對漁民來說,如同天塹。
不過,最近,有一件讓漁民們欣喜的事情——這裏來了一位趙姓的商人,在這裏收賣海草,價格不低,且一年四季常收。
海草曬幹了就很輕,一斤幹海草,就能賣上二十文,這都快是半升米的價了,這他們這些日子,可算寬鬆多了,有時補網的閑暇裏,常常全家上陣,去礁石上刮取海草,曬幹了送來。
要知道,哪怕是一個青壯,一年吃三石多的米就夠了,三斤濕海草就能曬出一斤幹海草,也就是說,三千斤濕海草,就能賣出一個青壯漁民一年的口糧。至於孩兒妻子,口糧還可以再減少一些。
這海草既多,又長得快,若是能常年收獲,豈不是能以海做田?
“一共十六斤九兩,要錢還是要麥?”收稱的店員把稱杆一抹,問對麵的漁民。
“要麥!”那滿麵的風霜的漁民大聲應道。
“那便是九升麥,拿簽子,去後院領吧。”一身短打麻布的年輕店員的旁邊,記賬的掌櫃道。
他的身份是他最大的保護符,隻要他是在賺錢,並且沒有搞的天怒人怨,誰也拿他沒有辦法——嗯,父母除外,這也是他搞些小事情把父母的注意力支開的最大原因。
宗澤微微一笑道:“那小公子為何不尋種家嫡係?”
趙士程也用天真的語氣回答道:“當然是因為,宗知州你,最能頂住上峰壓力啊。”
宗澤的微笑帶上了深意:“公子倒是甚有把握。”
“當然,否則也不會在諸多名單中,獨獨選中知州您了,”趙士程點點頭,“隻要是利民之舉,你是不會拒絕,隻要是傷民之事,知州你更是會想盡辦法,有您在,我的很多法子,都是可以用的。”
宗澤沉默數息,突然問道:“那麽,小公子,您意欲何為呢?”
趙士程歪了歪頭,天真無邪地道:“陛下有九子傍身,我這旁支宗室,自然是在這太平之世逍遙一世,做個富貴閑人啦。”
“僅此而已?”宗澤立刻問。
“不然呢?學著王荊公改革天下麽?”趙士程語帶嘲諷,“還是學習蔡相的改革鹽茶之法,搜刮天下?”
宗澤沉默了一下,歎息道:“真不可麽?”
曾幾何時,他也曾孜孜不倦地為強國之道而苦思冥想,看著吏治敗壞怒而上書,更曾歎息未能生在仁宗神宗之朝,不能靖邊安境,一身長才無所施展。
哲宗親政時,他也曾意氣風發,然哲宗早逝,繼位的端王卻沉迷書畫奇石,朝廷風氣越發不堪,他雖看在眼中,急在心上,卻也是無能改變。
如今,看到麵前這位異數,卻也實在想過,是不是天降神人,讓本朝能有周公舊事。
趙士程搖頭道:“越是腐朽敗壞的吏治,越是不能去改革變法,那隻會越改越差,不是所有病,都能用猛藥。”
王安石變法想法是好的,但卻直接造成了宋朝最激烈的黨爭,越是腐朽衰敗的王朝,就越不能去變法,因為承擔不起內鬥的損失,隻會耗盡元氣,若再有一個外力影響,滅亡就是分分鍾的事情。
新舊勢力爭奪必然會死掉一個,不存在和諧共存,平衡被打破,隻會死得更快,猛藥也不是不能用,但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金人南下反而是給宋朝續了一波命——北宋的冗兵、冗官、冗費,反而被這一波給治好了。
“那小公子,便隻是為了做一位富貴閑人麽?”宗澤又問。
趙士程歎息道:“宗老先生,交淺難以言深,日久天長,人心能見,又可必急於一日。”
宗澤當然明白,他今日的舉動,其實甚是衝動,隻是,實在是那羊毛的於民生過於重大,才忍不住妄動。
可直接放棄,又不是他的風格,便問道:“那羊毛之事,不知小公子作何打算?”
趙士程反問道:“如今牧羊之利,已經占了馬場,若再許以羊毛之利,大宋良田,可得安在?”
宗澤見多識廣,立刻明白深意,便試探道:“小公子隻是擔心此事?”
趙士程道:“難道不該擔心?”
宗澤輕撫短須,微笑道:“自是應當,但因噎廢食,卻大可不必,公子想想,這大宋養羊、遼、西夏亦養羊,北方之冷,倍於南人,若能以利誘之,未必不可將北人之馬,變成羊群。”
“難道我大宋能吏們,竟還不如北人逐利?”趙士程反問。
“並非如此,”宗澤歎息道,“衣食住行,皆人所需也。”
他坐到青石邊,給小孩講起了黃河以北之地,冬季都是許多人生死之關,農民佃戶,輕易不會改變自己種植的糧食,但朝廷每年要求的稅收,卻不隻是糧食,還有布匹和差役,一戶五口之家,七畝地,還得有三畝地種桑或者種麻,以此應對布捐。
自從蔡京上位,恢複差役法後,把原來的徭役製改為“每歲上納免夫錢,每名折錢三十貫,解赴京師,以資邊餉之用”,即有錢的交錢就可以免除徭役,實際上,又有幾家貧戶拿得出三十貫,農人多自家有糧,以糧食換錢,價賤,以布換錢,卻要貴得多。
如果毛料能盛行於世,那家家散養幾隻羊,不但能織布食肉,也能將桑麻之地換成麥田,其利遠大於弊。
更何況,北方寒冷,毛料保暖遠勝於絲麻,無數饑寒貧民,都可受利,須知許多貧民一戶數口,也不過那麽一兩件衣物,同穿一條褲子,甚至穿裹著一條細布便下田耕作的,也不在少數。
朝中對河湟開邊素來反對,說是勞民傷財,那蠻夷之地貧瘠,又少有稅收,便拿在手中,也不甚重視,這才有司馬相公將打下兩千裏西夏河湟之地全數歸還的事情。
若是那些牧羊之地也能得些羊毛之利,豈不是能讓朝中支持對邊境用兵,隻要朝中協同一心,拿下西夏,並不是難事。
如今與西夏之戰,難得便是每遇失敗,朝中的反對折子便如雪花一般,對主戰派各種攻擊,拖延戰機。
所以,基於以上幾點,宗澤覺得,羊毛之利,遠大於弊……
聽著宗澤這一番侃侃而談,趙士程一時露出了深思之色。
他發現自己先前還是想得太簡單了,太脫離實際情況,宗澤說的太有道理,經濟基礎決定了政治結構,漢唐哪個朝代不是開疆千裏,可到後來,西夏蒙古之地卻都是被視為雞肋之地,因為這些地方產出太少,投入太多,不成正比。
如果那裏有了足夠的利益,真的還會輕易被放棄麽?
英國圈地運動是因為他們的地盤就那麽一點,可是中國能一樣麽東北到西北那麽大塊地,還不夠養羊麽?
而毛料如果能代替布捐的話,也並不會占地太多,再說了,後世棉花傳播過後,江浙一帶成為棉花的種植地,號稱衣被天下,也沒見影響到農田種植啊?
至於說如今宋國武德不充沛,拿不下西夏和遼,這並不算什麽重點——它將來還會被金人暴打呢,現在不積蓄實力點科技樹,二十年後就要被別人一波帶走了,那時候死的人,可就不是羊吃人這一點了。
所以,羊毛這事,能搞!
“你說的事情,我同意了。”趙士程聽著對方的講述,點頭道,“隻是洗滌羊毛,需要澄清的石灰水加海草灰,這兩樣的東西都需要巨大的用量,光是我這裏還不夠,你還需要組織專門的漁民,前去打撈海草。”
宗澤還在動之以情,想要告訴對方這羊毛多麽地有用,卻被對方的一句話直接噎住,他有些不可置信地盯著那宛如金童般精致可愛的小孩,過了好半晌,才直接道:“你、你便這麽直接說了?”
“不然呢?”趙士程不以為然道,“還要和你討價還價,商量來去,勾心鬥角一番?我又不是什麽反派角色,隻是擔心養羊占田而已,既然你說沒有問題,這也就不算什麽重要的秘密了。”
宗澤還是有些恍惚,他忍不住道:“你、你不和父母商量一下麽?”
他並沒有打算一次性地說服這小孩,甚至是想透過這小孩與種夫人來一番角力,從而讓種夫人願意擴大產業,隻要產業大了,自然是沒有什麽秘密能長久的……
“他們也不知道配方。”趙士程淡定道,“這隻是我研究煉丹術時的隨意之作,先前未有知會,便調動了您的升遷,是我失禮,宗知州初來乍到,這配方,就送您壓壓驚吧。”
宗澤被震住了。
所以,那朝中的傳言並不隻是傳言,那趙家小宗室趙士程,於煉丹之術上,天縱其才,是真的……不是什麽冒享他人之名?
趙士程心中暗爽,麵上卻是輕描淡寫,他徑直站起來,召喚坐騎:“舅舅,天色不早了,我們回去吧。”
第36章 潤物無聲
密州的海岸線極長, 後世的日照、青島都在密州的管轄範圍,這些地方,宗澤都是走訪過的。
除了海運通商的收入之外, 密州還有鹽場的高額收入, 正是這些收入, 讓密州成為排行前五十的“上等州”, 但若說漁獲之利, 則是極為稀少的。
海邊有許多漁村, 過得很是艱苦, 一村之中,衣不蔽體者比比皆是, 他們的漁獲在近處的縣城很難賣出價格,換得的米糧很少。
而在沿海之地,因為海水侵蝕, 海邊的土壤不但貧瘠, 還是鹽堿地,不適宜小麥、水稻這些糧食的大麵積耕種,漁民往往看天吃飯, 他們的小船隻能在近海捕魚,還得避開風浪較大的天氣, 缺乏好的保存手段, 稍微獲得數十斤的漁獲, 就得回航,還得盡快曬幹, 日子過得極為艱苦。
更慘的是, 海邊並不是什麽宜居之地, 草棚木屋在大風之下, 常常傾覆,漁民們大多疾病纏身,是比農人還苦的存在。
而這次,宗澤發現,若是海草灰真能做堿,那沿海漁民,便都能受利——打撈海草,可遠比打漁容易多了。
“……回稟大人,這海草價賤,平日都無人購買,往往在退潮之後,露出的礁石上便會有許多的海草與淡菜,方便采集。”王洋就是近海之人,對此非常了解。
宗澤卻是很穩得住,他從小孩那得到消息,便很快回了州衙,讓人弄來了石灰與幹海草進行嚐試。
石灰水開始試用了幾次,效果都不太好,宗澤仔細回憶了小孩的每一句話,終於記起了那石灰水前的“澄清”二字,添加了必要條件後,澄清石灰水的效果都實現出來。
事實證明,那小孩並未有一句虛假,洗出的羊毛經王洋檢查,與七裏坡的村民們洗出的羊毛別無二致。
這讓王洋對宗澤充滿了欽佩——他曾經主動去還種公子的小冊子,還想與他就冊子上內容相互交流,結果那種公子聽了之後,不但搶走冊子,還對他飽以老拳,聲稱敢再出現就打斷他的腿,而宗知州才剛剛認識種公子,不但相談甚歡,甚至還從中得到了最大的機密。
這是何等的智慧與能力!
王洋不由得表達了希望宗澤引薦認識一下那位大賢的意思,如果不以認識那位大賢,和種公子討論一下,消除誤會,也是可以的。
宗澤不好解釋,隻能敷衍王洋,說下次一定。
而他在得到這樣的機會後,則開始認真思索起來,要如何將這羊毛之術用起來。
……
另外一邊,種彥崇那回去的一路上,都悶悶不樂,神情抑鬱,從一個風風火火的哈士奇變成了一隻對人生失去希望的敗犬。
那模樣,讓一向看不慣他的山水姑娘都不好意思出言嘲諷他今天的糟糕表現。
趙士程不得不開口安慰:“舅舅,沒事,調動這宗澤本就是我的意思,這事告訴他,咱們不但沒虧,還大賺了。”
種彥崇看著車窗外,冷漠道:“錯便是錯,你不必安慰於我,這次損失慘重,都是我愚蠢大意所致——但此生還長,總有找回顏麵的那日!”
趙士程心說你的命可不定比人家長呢,但麵上還是寬慰道:“舅舅不必難過,你還年輕,他都五十的人了,你和他計較什麽?”
種彥崇憤憤道:“我隻是氣我自己,竟然輕易為他氣勢所奪,失了分寸,他一知州,怎的有我祖父那等氣魄,真是見鬼。”
那可不,將來青史之上,他可比你父親有名多了……趙士程心中感慨,圓潤可愛的臉上卻是不讚同:“這寧欺白頭翁,莫欺少年窮,舅舅隻是缺了幾分曆練,等你將來執掌萬軍,踏破賀蘭山缺,一定更有氣魄!”
“執掌萬軍,踏破賀蘭山缺……”種彥崇瞬間被這句話擊中了,展望未來,似乎整個身心都有些飄飄然,“虎頭,你這,這可能麽,這都還沒影的事呢。”
趙士程有些汗顏,怎麽一不小心用了嶽元帥的句子,隻能敷衍過去:“好了,你知道自己年輕就行,這次我也沒有胡說,咱們沒有虧,反而能得其利。”
山水在一邊困惑道:“公子,這是為何,若密州的到處皆能浣洗羊毛,咱們的價格,不是就賣不高了麽?”
“當然不是,”趙士程微微一笑,“咱們七裏坡那裏村民,就是日夜不停,又能洗多少羊毛,送到南方的,都是奢侈品,利潤雖高,出貨量卻是不夠,也就幾艘大船罷了,而你想想,密州一年能貿易多少絲綢?”
山水眼中微微泛光:“僅密州市舶司,一年就有三千多艘大船停靠,其中不乏有數百人控製的兩千料大船,遠不是蘇家那四百料小船可以比的。”
兩千料的大船,運貨比四百料的海船要多上十倍不止,光是想想那種程度,山水便忍不住握緊拳頭,也立刻明白了公子的意思:“您是說,這麽大的數目,咱們一家,是吃不下的?”
“這是自然,咱們吃肉,總要給別人一點湯喝。”趙士程淡定道,“咱們是第一個做羊毛的,織機、洗料、人手,都已經形成了規模,不是那些小打小鬧能比的,咱們很快就可以擴大規模,這樣成本更低。”
山水點頭,心下卻思索著趁著消息還沒傳出去,在周圍多囤積一波海草灰,等過些時日,海草灰的價格肯定會上漲,等抓緊時間。
種彥崇突然道:“還有一事,那王洋我看不是個省事的,必然還會來糾纏我們,虎頭你準備怎麽處置?”
那小子先前私下來找他,被他撕了冊子,打了一頓,不認他說的所有話,後來就再沒來找過他,但這次,他聽說宗澤是被王洋帶過來的。
趙士程微微皺眉:“不要妄動,先觀察一下,既然他已經跟在宗澤身邊,我相信宗澤會處理好此事。”
種彥崇點頭,他還是有些不放心,來密州已經半年,家裏已經無數次催他回去,他都在拖延,但虎頭這裏能信任的人手還是不多,他得多爭取一些時間,再回家一趟,想辦法說服祖父放他在外做自己的事情。
……
海風吹拂,讓七月的日照鎮又熱又濕,鎮上專門收購海貨的鋪子前,背著海獲的漁民們正在排隊上稱。
日照鎮是十來年前才從市集變成了城鎮,修了城牆,有富商收購著周圍漁村的魚獲,聽說這些鹹魚在密州城能賣得更貴些,但那百餘裏的距離,對漁民來說,如同天塹。
不過,最近,有一件讓漁民們欣喜的事情——這裏來了一位趙姓的商人,在這裏收賣海草,價格不低,且一年四季常收。
海草曬幹了就很輕,一斤幹海草,就能賣上二十文,這都快是半升米的價了,這他們這些日子,可算寬鬆多了,有時補網的閑暇裏,常常全家上陣,去礁石上刮取海草,曬幹了送來。
要知道,哪怕是一個青壯,一年吃三石多的米就夠了,三斤濕海草就能曬出一斤幹海草,也就是說,三千斤濕海草,就能賣出一個青壯漁民一年的口糧。至於孩兒妻子,口糧還可以再減少一些。
這海草既多,又長得快,若是能常年收獲,豈不是能以海做田?
“一共十六斤九兩,要錢還是要麥?”收稱的店員把稱杆一抹,問對麵的漁民。
“要麥!”那滿麵的風霜的漁民大聲應道。
“那便是九升麥,拿簽子,去後院領吧。”一身短打麻布的年輕店員的旁邊,記賬的掌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