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人道:“遼東遭災,那蕭保先又在向朝廷要求財物,如今女直勢大,朝廷不得不安撫他們,也是惱人的緊。”
“這也是沒辦法,朝廷不用渤海人,那高永昌任職十數年,還是一個裨將,若不以酷吏鎮之,渤海國人必然生亂。”
聽到這裏,郭藥師心頭便起了一股無名之火,遼東之地,本來就是渤海國舊地,遼國滅了渤海國便罷了,還不用其民,每有討伐生女直、室韋部落的大戰,卻總是抽調渤海舊民。
他也是出身遼東,當然知道自己的故土被這些遼人折騰成什麽樣子,如今這些人居然還有臉在這裏大放厥詞,真是豈有什麽理!
郭藥心按住心中怒火,他如今在大宋成安立業,不用受這些遼人的鳥氣,可鄉人卻還是過得一日不如一日,他便是救濟,也濟不了多少人。
“渤海民風彪悍,素有‘三人渤海當一虎’之說,渤海若是如此下去,怕是會的女直一樣,不聽調遣,一但反叛,那又是麻煩……”
“那又如何,本朝自己開國,便屢有部落反叛,隻要及時鎮壓即可,倒是塞外部落,如今越來越勢大,國主每年巡遊,才能勉強鎮壓,隻是這天災不停,饑民便如野草,燒之又生,為之奈何……”
“前些日子,有人獻上南方玉帛珍玩,出任泰州,真是讓人羨慕……”
那幾人越說越歎息,相互敬酒,聲音也有些控製不住。
郭藥師突然就想起王洋,心中一動。
如果獻上珍玩就能當官的話……
他能不能也如王洋那般,在自己的老家鐵州築上一城,是不是便能收攏饑民,當個官做?
這也不是不可能,遼國土地遼闊,地廣人稀,鐵州是遼河入海之地,泥濘沼澤,除了一個港口,農田稀少,沒有圍堰,不易種麥,一遇災年,常有大饑。
遼河水勢洶湧,無論是渤海國還是遼國,這些年都未認真治理過,他在宋國見到的,卻是那些人有一條河,更要圍水造田,那本事,隻能說是天賦了。
可一但有那新鎮相助,圍河造堰,必能開墾良田千百,鄉民們也可以安居樂業,不受饑寒之苦,把日子過得就像新鎮一般……
郭藥師想起自己曾經問可不可以將鄉民帶到新鎮安家,王裏正當時就告知他大宋不會收攏遼國流民,三五十個還好,若是多了,遼國一但問起,宋國必會將這些人送遼國。
可是,他的鄉親們,為什麽不能過上這樣的日子?
不就是一個小官麽,遼主最喜歡南方玉帛珍玩,他手上也正好有幾件寶貝……
拉攏什麽耶律大石啊,郭藥師覺得,自己,似乎,好像,也可以啊。
第117章 新的跟隨者
郭藥師會有這樣的想法, 是因為這事在遼國是可以辦成的。
遼國有一種特別的州,叫頭下軍州,意思就是頭領手下的軍州, 在遼國立國時,各地部落的族長立功後, 皇帝會賞賜給有功之臣一塊土地,讓他們自己去建立城池, 所得的稅入在扣除每年供給朝廷的部分後,便由自家族族打理, 所以頭下軍州又叫作“私城”。
在這塊地上, 頭下可以有私兵、有奴隸,反正隻要不搞的天怒人怨,朝廷是不會理會的, 而且, 這塊軍州,可以傳給後世子孫, 除非絕嗣或者造反,朝廷是不可以收回這塊土地的。
但是,如果朝廷需要對外征戰, 那麽,軍州有責任帶兵加入征戰。
當然, 宋遼和談後,便基本再沒有了新的軍州,因為建城是需要人口,需要錢, 建國之初, 各家大族都是去大宋劫掠邊民, 獲得軍功,而宋遼休戰後,最多也就能去邊境打打草穀,沒有立功的餘地,也沒獲得人口的機會。
所以,頭下軍州這百年來數量不但沒有增長,反而減少了很多。
郭藥師當然也沒想拿個一州之地,他隻想要一個頭下堡。
是的,私城有大有小,從幾百裏的軍州到城、縣、甚至幾百米的堡,都可以是私人的。
他想獻上幾個寶貝換得到大州做私城那是純純的做夢,但拿上個幾裏地,做頭下堡,這種事情,操作起來卻絕對不難。
越想越是心中火熱,郭藥師幾乎是沒有停歇地,就起身回到住處,給南邊發去消息——他想建個頭下堡,必然是需要南邊支持,無論是人口還是財力,他一個人都做不到。
……
半個月後,早春時節,趙士程收到了郭藥師的來信。
裏邊詳細地記述了他的想法,還隨消息送來了一張簡陋的手繪地圖,畫出了遼河河口處的地形,以及周圍的城池。
趙士程也沒有想到自己的手下居然能有那麽高的主觀能動性,他反複翻看了那張地圖,陷入了沉默。
在如今,遼河下遊的城池大多在河的東邊,向西兩百裏的範圍內,都沒有一個城池,原因就是那一塊是遼澤——遼河雖然在中國曆史上不像長河黃河那樣存在感十足,但也是一條大河,下遊的河口三角洲就是它的自留地,可以在那裏隨意翻滾。
趙士程對這裏還是有點印象,後世這地方叫盤錦,生產的大米很好吃,螃蟹也很不錯,還有一個叫遼河油田的公司,是明朝末年的影響曆史的重點區域,更多的,他就不曉得了。
如果占住了,當然是一個好地方,但想要在這裏站住,前期的投入必然會讓人頭皮發麻。
他抓了抓頭發,一口吃不成胖子,若隻是建立一個塢堡,然後慢慢開發周圍,時間是否來得及呢?
如今是1111年,離阿骨打攻遼還有三年,按曆史記載,他對遼東的勢力並沒有打壓,反而收團結了所有治下力量。
如果三五年時間,真的將那裏發展起來,有很大可能,能進入最開始的金朝決策層,要知道,女真人的數量,並不足以治理遼國那麽大的地盤,它在開始時需要拉攏一切可以拉攏的力量,若是1115年前加入進去,那基本就是一個元老股東啊!
所以,這個棋子放得!
兩麵下子,不過郭藥師並不擅長治理——嗯,要不將王洋派過去?
不行,新鎮這邊可離不開他,人手不足真是太難受了。
趙士程決定得抓緊時間,再培養一些好用的人手,至於現在,就讓郭藥師先抗著,再物色一個人物過去幫忙。
一些不好在宋國做的火器實驗,也可以放在那裏。
做下決定後,趙士程提筆,給郭藥師寫了回信。
信上,他充份肯定了郭藥師的想法,給他自決之權,並且慷慨地給他批準了再去倉庫搬兩次的機會,讓他好好幹。
剩下便沒有指揮了,畢竟相隔千裏,他需要給手下足夠的操作空間,如果像大宋那樣千裏之外用陣圖指揮,再牛逼的人物也得涼。
然後,他便翻看著大哥給他傳來的長長一份官員名單,在其中翻找,看看能不能有什麽眼熟的人物,能撐得起北邊的大局。
但翻來翻去,也沒找到什麽合適的,一時生氣,恨不得親自過去,主持大局。
等一下,他是不是能親自過去呢?
趙士程思考許久,還有三年,他就要去東京城上宗學,這三年,是他難得的自由時間,密州這裏,確實是沒有太多需要自己主持的事情了。
他也不需要一直去遼東,隻需要在河北之地靠近渤海一些的地方,偶爾去一次。
他畢竟隻是一個七歲的孩子,大宋的主持諜報的皇城司對他的監視非常弱,遠比不過幾個成年哥哥的關注度。
天天困在這裏,也有些太過浪費時間了。
那麽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去說服老爹老媽,如果直接說,老爸怕是不用聽完,就能把他腿打斷,老媽不但不會勸阻,還會在旁邊遞棍子。
還得從長計議。
-
密州城外,一名官差行走在春天的官道上。
五六名差役,領著一行帶著重枷的人犯,麵帶冷漠,不時對人犯施以皮鞭,令他們行走快些。
人犯之中,一名二十七八的年青人身行單薄,頭發淩亂,身形搖搖欲墜,卻還是咬著牙堅持走在這坎坷的道路上。
然而,再走了數裏,整個道路突然平坦起來。
“果然,大哥說得沒錯,”一名官差笑道,“這密州的官道修繕之後,就是比那北邊的青州好走。”
“再好走,那也得繞路啊,”為首的官差翻個了白眼,嫌棄道,“若不是上邊吩咐,咱們哥幾個,走禦河的水路,就能將這幾個送到沙門島了,如今可好,還得繞道密州,就為了在路上多走幾天。”
“唉,咱們這些小的,當然得聽上峰吩咐,沒有別的路,再說了,我聽聞密州的羊毛便宜,回京城的船也多,回去必然方便,若能帶上些貨,還能賺到不少錢呢。”另外一名官差笑道。
幾人說說笑笑,聲音毫不掩飾,更讓周圍其它犯人將怨恨的目光投向那二十幾歲的年輕犯人。
他們是領了上司的命令,好好搓磨這個姓陳的,他膽子太大,居然敢摻和到太子之位的爭端裏,向朝廷舉報蔡相想要動搖東宮之位。
如今官家已經重新招蔡相入朝,封為太子太師,沒幾日便要重新執政,當然要給殺雞儆猴,給一些不識相的人,一點顏色看看。
如果這小子受不住,死在路上,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犯官流放,本來就是聽天由命,活不活,那全看天意,他們隻是按著規矩來罷了。
走到天黑,便到了密州城的驛站,他們一行人終於有了休息落腳的地方。
那些犯人當然是沒有睡驛站客房的機會,隻能去柴房和馬棚蹲著。
隻是當第二日醒來時,他們發現那姓陳的犯人已經燒得滿臉通紅,昏迷不醒。
這正是他們要的,自然也沒有給他請個大夫,而是幾鞭子抽醒他,讓他繼續上路。
如他們所料,這人沒走幾步,就又倒了下去,於是官差又用力抽醒他,讓他繼續行路,反複幾次後,無論他怎麽抽,這個男人也沒有醒過來了。
於是他們找了個無人的小樹林子,將他丟棄——總不能還給他挖個坑吧?
在場的官差和犯人可都看到了,他們可沒殺人,是這犯人受不住路途奔波,病死在路上的!
等回到東京城,報一個病故就是了,他老子陳瓘當初公然上書奏請治蔡京等人結黨營私、誤國誤民之罪,這剛剛上路,就有好些蔡相的門生私下聯絡上峰,要求給他老父親一個喪子之痛了。
然而,在這些官差離開之後,很快便有人來到這片小樹林。
頓時,便響起一聲驚天怒吼:“哪個天殺的,把死人丟在老娘的蠟林裏?!”
……
趙士程帶著一個小孩子,在七裏坡的小鎮裏,從容地走下馬車。
小孩麵帶惶恐,三歲多的樣子,把自己的手死死藏在兄長的手心裏。
旁邊,一名麵色蒼白的婦人忿忿道:“這是什麽名醫,居然連郡王府都請不來,等給我兒治好了手,看我不關了他們的鋪子!”
趙士程翻了個白眼,沒有理她。
這是他的八弟,天生手指粘連,被他父親所不喜,很少出門。
但平日裏府裏就那麽大,趙士程偶爾轉院子,總是能看到這個小孩兒好奇地在門縫裏瞅來瞅去,他曾經去看望他們母子,但總是被他的母親用戒備的目光盯著,仿佛一隻母獸,為了避免更多紛爭,趙士程便很少去看他們,隻是送一些小孩兒玩的禮物。
不過小弟長到如今,差不多也該把手治療一下,如今陳家大夫的醫術在密州是鼎鼎大名。
趙士程也是預約了時間,才給排到的位置。
他當然可以把陳家父女都邀請到家裏來,但這樣太耽誤時間,而且也沒有合格的醫護。
嗯,是的,如今陳家父女的醫館,已經有醫護了,包紮、換藥,熬藥都是兩人的徒弟的幫手來做,這裏如今是密州最大醫館,每日收容數名重病人,有幾十個鋪位,麵積占了十來進房間。
這裏還提供了治療貸款,凡是無錢治療的,都要簽下契書,需要多久歸還之類的,這也是醫館擴張到現在的最大原因——密州的不少病人,家裏都有錢了,敢來治病了。
陳家父女如今也早就不用猴子來解剖了,大蒜素的使用讓他們敢動手了,密州商貿繁華,來往便有很多病例,有些外傷,如斷指、刀傷,足夠他們解剖探看,一些髒腑之疾,就用屍體,他們願意捐棺材,隻要用屍體家屬願意讓他們開胸驗看是何原因,產生疾病。
棺材可是貴重物品,很多貧家,在糾結許久後,都願意將病故的親人,給醫官探看,換來一具棺木,得有陰宅。
也正因為此,密州的金創科進度一日千裏,許多病症的治療效果名聲遠播,引得越來越多人前來求學。
陳老大夫的地位也一日高過一日。
趙士程擔心過傳染病,讓他們不要設住院病房,但被陳氏父女頂回去了,按他們的說法,真有瘟疫,在不在醫館,那都是整個城一起完,住哪裏都一樣。
趙士程心想也對,以如今的防疫水平,真有瘟疫來了,住不住院都會蔓延,於是便聽之任之了。
“這也是沒辦法,朝廷不用渤海人,那高永昌任職十數年,還是一個裨將,若不以酷吏鎮之,渤海國人必然生亂。”
聽到這裏,郭藥師心頭便起了一股無名之火,遼東之地,本來就是渤海國舊地,遼國滅了渤海國便罷了,還不用其民,每有討伐生女直、室韋部落的大戰,卻總是抽調渤海舊民。
他也是出身遼東,當然知道自己的故土被這些遼人折騰成什麽樣子,如今這些人居然還有臉在這裏大放厥詞,真是豈有什麽理!
郭藥心按住心中怒火,他如今在大宋成安立業,不用受這些遼人的鳥氣,可鄉人卻還是過得一日不如一日,他便是救濟,也濟不了多少人。
“渤海民風彪悍,素有‘三人渤海當一虎’之說,渤海若是如此下去,怕是會的女直一樣,不聽調遣,一但反叛,那又是麻煩……”
“那又如何,本朝自己開國,便屢有部落反叛,隻要及時鎮壓即可,倒是塞外部落,如今越來越勢大,國主每年巡遊,才能勉強鎮壓,隻是這天災不停,饑民便如野草,燒之又生,為之奈何……”
“前些日子,有人獻上南方玉帛珍玩,出任泰州,真是讓人羨慕……”
那幾人越說越歎息,相互敬酒,聲音也有些控製不住。
郭藥師突然就想起王洋,心中一動。
如果獻上珍玩就能當官的話……
他能不能也如王洋那般,在自己的老家鐵州築上一城,是不是便能收攏饑民,當個官做?
這也不是不可能,遼國土地遼闊,地廣人稀,鐵州是遼河入海之地,泥濘沼澤,除了一個港口,農田稀少,沒有圍堰,不易種麥,一遇災年,常有大饑。
遼河水勢洶湧,無論是渤海國還是遼國,這些年都未認真治理過,他在宋國見到的,卻是那些人有一條河,更要圍水造田,那本事,隻能說是天賦了。
可一但有那新鎮相助,圍河造堰,必能開墾良田千百,鄉民們也可以安居樂業,不受饑寒之苦,把日子過得就像新鎮一般……
郭藥師想起自己曾經問可不可以將鄉民帶到新鎮安家,王裏正當時就告知他大宋不會收攏遼國流民,三五十個還好,若是多了,遼國一但問起,宋國必會將這些人送遼國。
可是,他的鄉親們,為什麽不能過上這樣的日子?
不就是一個小官麽,遼主最喜歡南方玉帛珍玩,他手上也正好有幾件寶貝……
拉攏什麽耶律大石啊,郭藥師覺得,自己,似乎,好像,也可以啊。
第117章 新的跟隨者
郭藥師會有這樣的想法, 是因為這事在遼國是可以辦成的。
遼國有一種特別的州,叫頭下軍州,意思就是頭領手下的軍州, 在遼國立國時,各地部落的族長立功後, 皇帝會賞賜給有功之臣一塊土地,讓他們自己去建立城池, 所得的稅入在扣除每年供給朝廷的部分後,便由自家族族打理, 所以頭下軍州又叫作“私城”。
在這塊地上, 頭下可以有私兵、有奴隸,反正隻要不搞的天怒人怨,朝廷是不會理會的, 而且, 這塊軍州,可以傳給後世子孫, 除非絕嗣或者造反,朝廷是不可以收回這塊土地的。
但是,如果朝廷需要對外征戰, 那麽,軍州有責任帶兵加入征戰。
當然, 宋遼和談後,便基本再沒有了新的軍州,因為建城是需要人口,需要錢, 建國之初, 各家大族都是去大宋劫掠邊民, 獲得軍功,而宋遼休戰後,最多也就能去邊境打打草穀,沒有立功的餘地,也沒獲得人口的機會。
所以,頭下軍州這百年來數量不但沒有增長,反而減少了很多。
郭藥師當然也沒想拿個一州之地,他隻想要一個頭下堡。
是的,私城有大有小,從幾百裏的軍州到城、縣、甚至幾百米的堡,都可以是私人的。
他想獻上幾個寶貝換得到大州做私城那是純純的做夢,但拿上個幾裏地,做頭下堡,這種事情,操作起來卻絕對不難。
越想越是心中火熱,郭藥師幾乎是沒有停歇地,就起身回到住處,給南邊發去消息——他想建個頭下堡,必然是需要南邊支持,無論是人口還是財力,他一個人都做不到。
……
半個月後,早春時節,趙士程收到了郭藥師的來信。
裏邊詳細地記述了他的想法,還隨消息送來了一張簡陋的手繪地圖,畫出了遼河河口處的地形,以及周圍的城池。
趙士程也沒有想到自己的手下居然能有那麽高的主觀能動性,他反複翻看了那張地圖,陷入了沉默。
在如今,遼河下遊的城池大多在河的東邊,向西兩百裏的範圍內,都沒有一個城池,原因就是那一塊是遼澤——遼河雖然在中國曆史上不像長河黃河那樣存在感十足,但也是一條大河,下遊的河口三角洲就是它的自留地,可以在那裏隨意翻滾。
趙士程對這裏還是有點印象,後世這地方叫盤錦,生產的大米很好吃,螃蟹也很不錯,還有一個叫遼河油田的公司,是明朝末年的影響曆史的重點區域,更多的,他就不曉得了。
如果占住了,當然是一個好地方,但想要在這裏站住,前期的投入必然會讓人頭皮發麻。
他抓了抓頭發,一口吃不成胖子,若隻是建立一個塢堡,然後慢慢開發周圍,時間是否來得及呢?
如今是1111年,離阿骨打攻遼還有三年,按曆史記載,他對遼東的勢力並沒有打壓,反而收團結了所有治下力量。
如果三五年時間,真的將那裏發展起來,有很大可能,能進入最開始的金朝決策層,要知道,女真人的數量,並不足以治理遼國那麽大的地盤,它在開始時需要拉攏一切可以拉攏的力量,若是1115年前加入進去,那基本就是一個元老股東啊!
所以,這個棋子放得!
兩麵下子,不過郭藥師並不擅長治理——嗯,要不將王洋派過去?
不行,新鎮這邊可離不開他,人手不足真是太難受了。
趙士程決定得抓緊時間,再培養一些好用的人手,至於現在,就讓郭藥師先抗著,再物色一個人物過去幫忙。
一些不好在宋國做的火器實驗,也可以放在那裏。
做下決定後,趙士程提筆,給郭藥師寫了回信。
信上,他充份肯定了郭藥師的想法,給他自決之權,並且慷慨地給他批準了再去倉庫搬兩次的機會,讓他好好幹。
剩下便沒有指揮了,畢竟相隔千裏,他需要給手下足夠的操作空間,如果像大宋那樣千裏之外用陣圖指揮,再牛逼的人物也得涼。
然後,他便翻看著大哥給他傳來的長長一份官員名單,在其中翻找,看看能不能有什麽眼熟的人物,能撐得起北邊的大局。
但翻來翻去,也沒找到什麽合適的,一時生氣,恨不得親自過去,主持大局。
等一下,他是不是能親自過去呢?
趙士程思考許久,還有三年,他就要去東京城上宗學,這三年,是他難得的自由時間,密州這裏,確實是沒有太多需要自己主持的事情了。
他也不需要一直去遼東,隻需要在河北之地靠近渤海一些的地方,偶爾去一次。
他畢竟隻是一個七歲的孩子,大宋的主持諜報的皇城司對他的監視非常弱,遠比不過幾個成年哥哥的關注度。
天天困在這裏,也有些太過浪費時間了。
那麽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去說服老爹老媽,如果直接說,老爸怕是不用聽完,就能把他腿打斷,老媽不但不會勸阻,還會在旁邊遞棍子。
還得從長計議。
-
密州城外,一名官差行走在春天的官道上。
五六名差役,領著一行帶著重枷的人犯,麵帶冷漠,不時對人犯施以皮鞭,令他們行走快些。
人犯之中,一名二十七八的年青人身行單薄,頭發淩亂,身形搖搖欲墜,卻還是咬著牙堅持走在這坎坷的道路上。
然而,再走了數裏,整個道路突然平坦起來。
“果然,大哥說得沒錯,”一名官差笑道,“這密州的官道修繕之後,就是比那北邊的青州好走。”
“再好走,那也得繞路啊,”為首的官差翻個了白眼,嫌棄道,“若不是上邊吩咐,咱們哥幾個,走禦河的水路,就能將這幾個送到沙門島了,如今可好,還得繞道密州,就為了在路上多走幾天。”
“唉,咱們這些小的,當然得聽上峰吩咐,沒有別的路,再說了,我聽聞密州的羊毛便宜,回京城的船也多,回去必然方便,若能帶上些貨,還能賺到不少錢呢。”另外一名官差笑道。
幾人說說笑笑,聲音毫不掩飾,更讓周圍其它犯人將怨恨的目光投向那二十幾歲的年輕犯人。
他們是領了上司的命令,好好搓磨這個姓陳的,他膽子太大,居然敢摻和到太子之位的爭端裏,向朝廷舉報蔡相想要動搖東宮之位。
如今官家已經重新招蔡相入朝,封為太子太師,沒幾日便要重新執政,當然要給殺雞儆猴,給一些不識相的人,一點顏色看看。
如果這小子受不住,死在路上,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犯官流放,本來就是聽天由命,活不活,那全看天意,他們隻是按著規矩來罷了。
走到天黑,便到了密州城的驛站,他們一行人終於有了休息落腳的地方。
那些犯人當然是沒有睡驛站客房的機會,隻能去柴房和馬棚蹲著。
隻是當第二日醒來時,他們發現那姓陳的犯人已經燒得滿臉通紅,昏迷不醒。
這正是他們要的,自然也沒有給他請個大夫,而是幾鞭子抽醒他,讓他繼續上路。
如他們所料,這人沒走幾步,就又倒了下去,於是官差又用力抽醒他,讓他繼續行路,反複幾次後,無論他怎麽抽,這個男人也沒有醒過來了。
於是他們找了個無人的小樹林子,將他丟棄——總不能還給他挖個坑吧?
在場的官差和犯人可都看到了,他們可沒殺人,是這犯人受不住路途奔波,病死在路上的!
等回到東京城,報一個病故就是了,他老子陳瓘當初公然上書奏請治蔡京等人結黨營私、誤國誤民之罪,這剛剛上路,就有好些蔡相的門生私下聯絡上峰,要求給他老父親一個喪子之痛了。
然而,在這些官差離開之後,很快便有人來到這片小樹林。
頓時,便響起一聲驚天怒吼:“哪個天殺的,把死人丟在老娘的蠟林裏?!”
……
趙士程帶著一個小孩子,在七裏坡的小鎮裏,從容地走下馬車。
小孩麵帶惶恐,三歲多的樣子,把自己的手死死藏在兄長的手心裏。
旁邊,一名麵色蒼白的婦人忿忿道:“這是什麽名醫,居然連郡王府都請不來,等給我兒治好了手,看我不關了他們的鋪子!”
趙士程翻了個白眼,沒有理她。
這是他的八弟,天生手指粘連,被他父親所不喜,很少出門。
但平日裏府裏就那麽大,趙士程偶爾轉院子,總是能看到這個小孩兒好奇地在門縫裏瞅來瞅去,他曾經去看望他們母子,但總是被他的母親用戒備的目光盯著,仿佛一隻母獸,為了避免更多紛爭,趙士程便很少去看他們,隻是送一些小孩兒玩的禮物。
不過小弟長到如今,差不多也該把手治療一下,如今陳家大夫的醫術在密州是鼎鼎大名。
趙士程也是預約了時間,才給排到的位置。
他當然可以把陳家父女都邀請到家裏來,但這樣太耽誤時間,而且也沒有合格的醫護。
嗯,是的,如今陳家父女的醫館,已經有醫護了,包紮、換藥,熬藥都是兩人的徒弟的幫手來做,這裏如今是密州最大醫館,每日收容數名重病人,有幾十個鋪位,麵積占了十來進房間。
這裏還提供了治療貸款,凡是無錢治療的,都要簽下契書,需要多久歸還之類的,這也是醫館擴張到現在的最大原因——密州的不少病人,家裏都有錢了,敢來治病了。
陳家父女如今也早就不用猴子來解剖了,大蒜素的使用讓他們敢動手了,密州商貿繁華,來往便有很多病例,有些外傷,如斷指、刀傷,足夠他們解剖探看,一些髒腑之疾,就用屍體,他們願意捐棺材,隻要用屍體家屬願意讓他們開胸驗看是何原因,產生疾病。
棺材可是貴重物品,很多貧家,在糾結許久後,都願意將病故的親人,給醫官探看,換來一具棺木,得有陰宅。
也正因為此,密州的金創科進度一日千裏,許多病症的治療效果名聲遠播,引得越來越多人前來求學。
陳老大夫的地位也一日高過一日。
趙士程擔心過傳染病,讓他們不要設住院病房,但被陳氏父女頂回去了,按他們的說法,真有瘟疫,在不在醫館,那都是整個城一起完,住哪裏都一樣。
趙士程心想也對,以如今的防疫水平,真有瘟疫來了,住不住院都會蔓延,於是便聽之任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