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在這條魚兒主動進入自己的海洋,趙士程當然不會放過,同意之餘,還給這次的工業園區提出了新的改進。


    截流的那條小河水量並不大,就是一個小水溝,不會影響汾河徑流,趙士程知道太原算是缺水城市,所以直接幹預了這的廢水處理——後世處理汙染,是因為成本大,成本為什麽大呢,因為廢水裏的成分,大多可以用極便宜的價格大量賣到。


    但這個時代,至少在趙士程看來,廢水是寶貴的,比如煉焦後,洗煤剩下水沉澱後,下沉的煤矸石可以用來鋪路燒磚,上層的水可以用來做冶煉的冷卻水,比如煉焦的廢氣——那哪是廢氣啊,明明是煤焦油、氨氣、苯的原材料啊!


    再比如洗羊毛剩下的廢水,直接排放汙染嚴重,但若是將其中的羊毛脂提取出來,價值千金。


    如今也是一樣的,在這個運輸環境惡劣的時代,沒有一樣東西是垃圾。


    成本不用擔心,他如今的財富再修一個晉陽城都輕輕鬆鬆,人口先不用擔心,用廂軍把園區的架子搭起來再說,蓄水池、排汙池、地下排水管道,這些東西先修起來,磚窯和耐火泥的調和是一期工程,然後才能修大型的煉焦爐——太原的煤炭含量太豐富了,必須提高效率,才能降低成本和汙染,尤其是如今有熟練工人了,他現在也敢弄一些大型的,複雜一點的爐子了。


    什麽可以吹氣去碳的轉爐啊,被他大膽地加上去了,當然,不敢太大膽,轉爐是把剛剛出爐的鐵水用耐火材料轉到另外的爐子,再加用大風箱吹入空氣,讓其中的碳氧化,他隻是試試,成不成還是另外的事情。


    還有抬高河道用的水利煆壓器,也準備上了,不過老實說,如果能把汾河截斷了抬高水位,那效率一定——但他隻能想想而已,以現在的生產力,這種工程沒個十年八年下不來,還是先弄那個小水溝吧。


    硼沙能用來焊接,雖然是最古老的燒焊,但至少解決了大的鐵件焊接問題,蒸汽動力眼見有望了。


    趙士程不由得有些感慨,他一個人,花了五年多的時間,又是培養人手又是賺錢,如今終於摸到一點工業的邊緣了,不容易啊!


    對了,人手的問題,倒不用擔心,如今汝州那個稻田務,已經把汝州能收的地皮收刮幹淨,兼並的田地一部分入了皇帝私庫後,皇帝開始支持這個機構,把隻在汝州推行“公田之法”推廣開來﹐在京畿路﹑京東﹑河北路都開始進行,很快就會有大量失地農民居無定所,山水會及時把這些流民挑選後送過來。


    什麽兩隻羊一個羌人,陳規他們真是格局小了,招人這種事,哪能花錢呢,後世都是給錢才能找工作!再說奴隸有什麽積極性,還得花錢。他這才是既幫了人,又幫了工業建設。


    ……


    趙仲湜看著兒子成天忙前忙後,仿佛一個陀螺,淡定地喝著茶盤著珊瑚,隻要兒子不來找他麻煩,那他就是快樂的。


    甚至還會偶爾腦補,兒子說給他建一座雄城,讓天下之物,在此地應有盡有。


    嘖,也不知自己老死之時,能不能看到。


    然而,這種悠閑並沒維持多久……


    “什麽,購買礦山?”趙仲湜嫌棄,“這種有傷天和的事情,你自處理便是。”


    種氏歎息道:“你又不是不知虎頭那性子,他都忙成那樣了,你豈能脫得了身,早些給自己尋些小事,虎頭看在你是父親的份上,說不得便不來騙你了。”


    趙仲湜歎息道:“夫人啊,你且信虎頭,他給咱們找的事情,咱們定躲不掉,你若現了一丁點的願意,他必會得寸進尺,讓你一刻不得閑,咱不找這麻煩,趁著那不孝子還沒盯上咱們,得過且過吧!”


    第145章 風雲將起


    廂軍, 是大宋建國以來用以收攏流民、避免起義的手段,他們同時也是禁軍的補充, 既負責維持各地治安,同時也是國家的工兵,無論是水利、園林、軍械、運輸、造船,通通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


    在偏安的百年時,無仗可打的廂軍們就成為了各地軍頭的私兵,軍頭們會克扣人數,私吞軍餉, 也會將他們租賃出去, 頗有後世包工頭的風範。


    尤其大宋的廂軍在做工程方麵, 堪稱天下第一, 在趙士程大方地給足了工錢後, 汾河下遊的工業園區便飛快地建立起來。


    先是挖水渠, 然後是造磚窯, 再然後是各個工坊, 還有密集的宿舍和排水渠。


    宿舍小樓依然是兩層,有錢任性的趙士程這次沒用木屋,而是大方地全用了磚石樓, 二層的地板用了木頭, 算是一戶兩室,上樓不是公梯,而是自家牆角加個木梯子,至於二樓是住還是放東西,都憑自願。


    至於老趙想要大園子——趙士程在水池邊給他修了個帶籬笆的兩層小院, 種上樹木花草, 讓他可以每天順著池子邊的路轉悠, 這就算是給他的園子了。


    做過工程的都知道,隻要錢跟得上,那建築速度,絕對驚人,趙士程先修起的煉焦爐,在其他工坊還在修爐子時,煉焦坊已經點火開爐。


    ……


    六月的清晨,天還未亮,田中小麥已收,汾河兩岸的大片田地都種上了豆子,草木青翠,盛夏的熱氣還未開始,小峪村農人們卻已經早早地起床,在村口集合。


    他們帶上裝滿水的葫蘆,穿上布鞋,在一位男人的吆喝下,向南邊走去。


    一名八九歲,流著鼻涕的小孩子屁股上包著一塊打著補丁的布,赤著胳膊混進了隊伍裏。


    “石頭你怎麽又跟來了!快滾。”帶隊的中年男人生氣地吆喝著。


    “爹!我能挖泥!”那小孩大聲道,“我做得多,吃得少,能行的!”


    “不行,人家說了,這次是要二十個人去夯碳,渠已經挖完了!”中年男人威脅著挑起扁擔,“回去帶弟弟,再鬧我打死你!”


    小孩不滿地嘟著嘴,看老爹走遠了,眼珠子一轉,悄悄地跟在了後頭。


    順著汾河,走了不到半個時辰,過了一個小堤壩,便看到一層層整齊的小房子,小石頭好奇地看著左右,那裏人來人往,很多人推著兩輪車,在塵灰裏來來回回。


    汾河的船順著水道在這裏來來回回,他好奇地看著父親和村人們在一個棚子裏領了——領了一套衣服穿在身上!


    小石頭看得口水都流下來了,他記得自己從三歲就光著屁股,冬天還好,能穿母親的舊衣改成的衣服,夏天怕他們亂跑弄髒弄壞衣服,家裏都不給他們穿的。


    居然!他們居然還有新鞋!


    小石頭口水流得更長了,他記得娘親說過,穿鞋下地幹活是糟蹋物件,要是下雨天穿出去,那是要挨雷劈的!


    他看著父親喝了兩碗什麽東西,然後一行人分成兩隊,挑著一塊又重又大的石頭,上了一個很大的、像爐子似的東西,吆喝著七八個人一起,把石頭甩起,又砸在下邊。


    小石頭看著鄉親們忙去了,也悄悄走到那棚裏,看到個很大的木桶,一個桶裏放著粥水,還有一個桶放著白蒸餅!


    就在他眼珠子要滾到桶裏時,突然有人問道:“你是哪個村的?”


    小石頭驟然回神,就看到旁邊不遠處,剛剛和父親說話的男人,正在跟一個和自己差不多年紀的公子身邊,他們穿著極漂亮的衣服,看著就高高在上,一時惶恐不安,本能地道:“小、小峪村。”


    趙士程挑眉,轉頭問身邊的管事:“你們讓小孩也上工?”


    “絕對沒有!”管事立刻否認,對小石頭連聲問道,“誰讓你來的,有號牌嗎?臨時工證有嗎?你的介紹人是誰?”


    小孩頓時被嚇哭。


    趙士程揮了揮手,旁邊的管事立刻安靜下來,前者笑了笑,從旁邊的桶裏拿了一個還帶熱氣的饅頭,微笑著遞給那小孩。


    小孩一時呆住,忘記了哭。


    食物是拉近關係的最有效辦法,小石頭很快在趙士程漫不經心地詢問下,說了名字、村子、家有八口人,六畝麥地,兩畝麻地,平日裏還會大戶家幫工,一家人才勉強維持生活,一個十一歲的姐姐已經嫁了出去,爹爹最近幫著找人上工,家裏又可以吃到帶鹽的菜了……


    趙士程微笑著聽,發現這小孩很機靈,能數到二十,飯量很大,在家裏總是吃不飽。


    嗯,很好,神霄技校可以在這裏開個分院,招點工匠,將來這裏的鐵器產量必然不少,他可不要打鐵,做機械這個行當,怎麽著也得數學好才行,還有炮,算準了拋物線,才能談威力的事情,這年頭,他的火藥產量,可還達不到可以炮火洗地的富裕程度。


    請幾個老師的事情而已,反正如今的他,已經不用為錢煩惱了,就這麽任性。


    讓人把這小孩送回去後,趙士程又溜達到鐵坊,這裏已經築起幾個小鍛爐,幾名胳膊粗大的漢子正在鐵砧上敲敲打打,而另外幾個人,正聚集在一張圖紙旁嘀嘀咕咕。


    圖紙是趙士程畫的簡易蒸氣機圖紙,具體現代蒸氣機機構他當然不記得了,但基本的物理原理還是知道的,首先,要有一口可以密閉的鍋,在裏邊燒開水提供蒸氣,然後,要有一個管子,將蒸氣連接到帶有活塞的氣缸裏,氣缸要和曲軸滾輪相連接,還要有兩個管道,連接另外一個有活塞的氣缸。


    這樣,一個活塞推過去,氣口打開,排出空氣,曲軸在聯動下蓋住出氣口,蒸氣又積蓄,把活塞推回去,開始下一個循環。


    原理就是這麽簡單,要把它用在工業上,就得考慮他的密閉性、耐久性、安全性。


    趙士程提供了原理,至於如今改進,就要這些工匠自己動腦筋了,他也不敢指望做到瓦特那種程度,做到第一代蒸氣機的程度,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不過,看到公子過來,這些鐵匠們十分驚喜,紛紛放下手中活計,詢問一個個問題。


    在這些鐵匠看來,小公子就是神仙一樣的人物,隨便指點他們幾句,就能讓他們醍醐灌頂,當然要抓住機會。


    趙士程也盡量有問必答,不過他的大多知識在這個時代都用不上,很多問題,自然也回答不出來。


    為了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趙士程許下重賞,第一個做出蒸氣機的,他會獎勵一千貫,加外二十畝上等水田。


    這話趙士程當然是會算的,但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人的欲望會那麽恐怖,在下午的時候,就有人告訴他,蒸氣機成功了。


    趙士程直覺不可能,但當他再度踏入鐵匠鋪時,瞪大了眼睛。


    這些工人真的很厲害,他們做了一個蒸氣機,而且是完全遵照了趙士程說的原理。


    唯一的問題是,這個蒸氣機有點小——大概,就比耗子大了那麽一圈。


    你不能說它不是蒸氣機,曲軸、連杆,都有,但都是木頭雕出來,氣室也是用小鐵片加鐵絲綁成的,其中推動的活塞差不多就是風箱的翻版,旁邊的還有一個巴掌大的鐵片小氣室,下邊加塊碳,這個簡陋的,估計燒幾次就得垮掉。


    趙士程無語了數息,但還是淡定地兌現了他的承諾。


    拿到二十畝地和一千貫錢的三個鐵匠整個人都暈乎乎,享受著他人羨慕嫉妒的眼光。


    趙士程卻繼續道:“我條件還是不變,若有人能做出全鐵的器物,我會給他今天這獎勵的雙倍。”


    一時間,諸鐵匠的眼睛都紅了起來。


    趙士程拿起那小樣品:“這個東西,我就收下了。”


    嗯,應該是曆史上第一個能跑動的蒸氣機,回頭刷刷油,拿玻璃盒子裝起來,做個傳世文物應該是足夠的。


    嗯,話說他可以建立一個小屋子,專門收集這些好玩的東西,也算是給後世研究曆史提供方便啊!


    ……


    回到家後,趙士程又收了一波的傳書,其中有封是飛鴿傳來的。


    一般來說,朝廷的消息,不是太急,都還是按如今趙家遍及諸州的羊毛商隊運送,隻有很重要的消息,才會動用鴿子——沒辦法,這年代的天空,咕咕消耗起來太大了。


    趙士程首先打開了鴿子傳書,這信是陳行舟寄過來的,信裏說,女直完顏部正在建城堡、修器械,準備南征攻遼朝,並且向東海女直發各部發了征兵書,他這邊的遼東曷蘇館女真也收到書信了。


    這個消息遼朝同樣收到,遼帝命蕭撻不野領契丹、渤海兵八百人進駐寧江州防備,東北之地戰事一觸即發。


    趙士程看到了,沒有心急,卻反而有一股靴子落地安穩感。


    都1114年了啊,也差不多了,到今年年底,阿古打就會打贏出河店之戰,那是女直決定性一役,遼國給女直送了大量鎧甲戰馬,讓女直有能力武裝起來。


    趙士程回想了整個出河店之戰的過程——遼軍七千人打女直一千二百人,讓人打得屁股滾尿流,曆史上記載好像是大風驟起,塵埃蔽天,把遼兵吹暈了頭,於是大敗。


    但作為一個曆史迷,他知道這種大風驟起,塵埃蔽天打贏的戰爭,一般很多都會有貓膩,比如朱棣謀反時總有大風幫著他吹迷了建文帝的部隊,然後勝利,不知道的覺得這是朱棣天命所歸,知道的都知道李景隆。


    估計遼國內部,也沒多少人想讓遼帝勝利。


    歎了口氣,趙士程打開信紙,讓陳行舟派幾個曷蘇館女真去完顏部,探聽一下那裏消息。


    第146章 表現驚人


    九月, 遼澤城又到了一年最繁忙的時候。


    因為遼澤的稻米收獲了!


    金色的稻田一望無際,這成熟的稻子必須盡快收獲,否則一旦下雨或者熟透掉落, 就會在地上生根發芽, 造成損失。


    所以, 除了航行在河道裏的水軍, 整個遼澤城凡是能動的,都參加到這場大收割之中。


    陳行舟也是實在沒想到,這裏居然如此適合種植稻米,種出來稻米極為甜美,粒大飽滿,遼河中的淤泥也是上好的肥料,這一年所產,足夠城中數萬人嚼用一年,還能負擔所有軍糧。


    所以他在下田收割水稻時,就算汗流浹背,也沒覺得一點疲憊, 反而有一種異樣的興奮——三年前,這裏還是一片長滿一站式灌木水草的河澤, 如今,卻已經變成近十萬畝的稻田, 豐收滿倉, 他沒有金榜題名過,但他覺得,這種成就感, 絕對是金榜題名比不上的。


    “哎呀!”旁邊的耶律雅裏一聲慘叫, 捂住了手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化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州月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州月下並收藏化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