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行舟卻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將種彥崇介紹給了遼澤城的鎮守大將特母哥,讓這些士卒自己交流。
他則從百忙之中抽空,去見了耶律雅裏。
這位名義上的遼東之主正在後院裏自己動手,做一道烤全羊。
十年時間,當年的青蔥少年已經成為一個挺拔青年,隻可惜隨著遼澤的開墾,他打獵的麵積急速縮小,如今得跑上百裏地,在一個由陳行舟親自給他的劃出的獵場裏打獵,好在他現在又喜歡上了海釣,倒也不寂寞。
看到好友過來,耶律雅裏眼睛一亮,提刀走來:“這胡椒快用完了,你什麽時候再給我補點貨?”
“撒鸞啊,”陳行舟長歎一聲,語重心長地道,“金人的國書你不是沒收到,怎麽還有心情買胡椒!胡椒多貴你知不知道?”
耶律雅裏搖頭:“這胡椒孜然,都是好物,一起分享,才不枉費咱們之間的佳話啊。”
陳行舟坐到一邊,托起頭,斜睨著他:“怎麽,又不開心了?”
“隻是覺得憋悶,”耶律雅裏歎息一聲,將匕首放在一邊,“阿舟,你說,大遼還能撐多久?”
“三年。”陳行舟直截了當地回答。
“金國會接受遼國當番國嗎?”耶律雅裏給自己倒水,也給好友倒了一杯。
“不會。”陳行舟輕歎道,“金國就是以反遼起事,不抓住你們這些王族,絕不會罷休。”
“那,我該怎麽辦?我們又該怎麽辦?”耶律雅裏輕聲問。
“你以前都不想這些事的,今天是怎麽了?”陳行舟知道這小子多喜歡逃避現實,平時抓住他讓他考慮未來他都顧左右言其它,今天好難得。
“父親也給來書信了,”耶律雅裏從身上掏出一封信,“他讓我把你拿下,與南京路一起出兵,鎮壓女真,他說,願意封我太子。”
陳行舟忍不住笑了出來:“那便恭喜太子殿下了。”
耶律雅裏卻沉默了。
陳行舟抬眸看他,卻見這青年居然低下頭,眼角有了一絲水跡。
“阿舟,如果我也成了太子,你願意效忠我麽?”青年忐忑地問。
這回,輪到陳行舟沉默了。
耶律雅裏沒有等到回答,神情更失落了。
“撒鸞啊,”陳行舟長歎一聲,“我效忠他,從不是因為他身份、地位、謀略有多強大,而是因為他能實現我的理想,我在這裏,也不是因為要欺騙你,而是因為,你願意幫我。”
耶律雅裏雖然傻,但這天下能看出端倪的聰明人太多,陳行舟為了斷絕後院起火,在趙士程當上太子時,就已經和耶律雅裏攤牌了。
他們有共同的敵人,陳行舟也表示盡可能護住他的親人,但遼國是真的救不了,太遲了,他的能力達不到這個要求。
“我知道,”耶律雅裏苦笑道,“可還是有些不甘心,雖然他不是一位好皇帝,但他卻還是我的父親。敖盧斡也很尊敬我,我不想看大遼就這樣沒了……”
“這不是你我能做主的事情,”陳行舟無奈道,“你忘記了嗎,如今大遼郡縣所失過半,陛下卻還在縱容蕭奉先生事,要陷害文妃與敖盧斡……這樣如何能上下一心,除非你也像那位太子一樣,將皇帝宗室全數囚禁,得到遼國上下所有權貴支持,否則,是擋不住金人的。”
耶律雅裏眸光裏滿是失望,他拿起刀,繼續坐回了烤架旁,一邊抹眼淚,一邊轉烤架。
阿舟說的條件,他做不到啊。
要是敖盧斡早生幾年就好了,文妃和敖盧斡都是讓人尊敬的人,阿舟要是投奔的敖盧斡,肯定能力挽狂瀾。
陳行舟坐在他旁邊,陪他吃這隻價值不菲的烤全羊,還照顧他的心情:“你這手藝很不錯啊,將來多養一些羊,可以去開酒樓。”
“不,除非你來給我當掌櫃。”
……
另外一邊,張榮種彥崇兩人帶著手下士卒,編入遼東部隊後,開始在遼澤巡邏,熟悉地形。
他們拿著的槍引起了無數士卒的羨慕,那種火槍隊,在遼東要經過千挑萬選,才能進去,這些大宋來的士卒,居然人手一把。
留守大人還給他們馬騎……
不過他們都自帶幹糧過來幫忙了,遼東軍還是歡迎了他們,特母哥想知道他們的戰鬥力,還讓他們與麾下士卒演練了一番。
火槍隊暫時把鐵丸換成了粉丸,中槍留下痕跡的就算出局,按理來說粉丸比鐵丸射的更遠,宋軍會有些優勢,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一連五場拉練,宋軍居然隻贏了一把。
這些遼東軍對火槍十分熟悉,擅長偷襲,使用騎兵極為靈活,相比之下,大宋這邊就很死板按抄練的陣行來,折騰數次後,宋軍輸急了眼,幹脆不按宗將軍教的軍陣來,變成小隊開始騷擾。
就這樣打到最後時,兩邊都打出了火氣,成了群毆。
陳行舟收到消息時,感覺開了眼界,但卻沒有阻止,反而讓特母哥繼續與他們對戰。
遼軍的戰鬥力比金軍其實還要差上一籌,必須完全激發出這些人的潛力,才能熬過這次危機。
為此,他還給特母哥一些彩頭:“每勝一次,我就把收到火藥分一份給你,外加一門火炮。”
-
同一時間,宗澤還在按古法陣圖與他心中的火槍戰術結合,教導新來小兵們。
不過,他這次遇到好幾個刺頭。
如果說李彥仙和韓世忠這些軍伍之人,有些想法在身,不願聽他這個文官管教便罷了,可其中一個姓嶽的小隊長,就管五十個小兵,居然也敢不按他的操練陣法來?!
豈有此理!
他專門把這個叫嶽飛的小兵喚到營裏,把自己精心收藏的陣圖給他看,告訴他,朝廷出兵打仗都是要皇帝給陣圖的來打,按陣圖打,輸了沒事,不按陣圖打,贏了也有罪,再說了,當年開國皇帝就是靠這些陣圖打贏天下的。
結果那個小兵居然說古今不同,陣圖是死的,兵家之要,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應出奇而勝,陣圖不可取!
宗澤發現自己居然被他說服了,讓這小兵回營後,他苦思冥想許久。
這孩子雖然有幾分慧根,但陣圖這事,是大宋的祖宗家法,違逆是不孝之舉,豈是他一個小兵可……
宗澤想到這,靈光一閃,突然想起了當今大宋做主的人是誰。
一時間,一股快意從心底湧出,讓他臉上的褶子都不由自主地舒展開來。
他在擔心什麽?
太子殿下,可不是孝順、咳,可不是循規蹈矩的人啊。
第224章 機會很多
宗澤來找趙士程聊陣圖的事情時, 後者是懵逼的。
他這一年來忙的事情太多,加上這一年也沒什麽大仗打,都沒反應過來,宗老頭居然還在教新軍陣圖。
但認真說, 這不是宗老頭的鍋, 相反, 士卒入伍後學習陣形練習陣圖是基本功。
大宋的建立過程是一件很奇葩的事情,因為無論趙大還是趙二,在得國的合理性上, 都是有重大瑕疵的, 趙大就不用說了,柴家孤兒寡母在五代那個亂局裏, 下場其實已經算是好的了。但趙二時, 趙大的兒子是成年且有繼承權的,理論上來說,趙二的瑕疵遠高於趙大。
於是,在高粱河飆車之後, 趙二實在是怕了大軍不受控製, 便開始了陣圖治軍的開始。
宋軍是不能主動出城攻敵的,一旦出動,便需要朝廷賜下陣圖, 按陣圖打仗,當然, 後來的皇帝精通陣圖的不多, 一般都是授權讓樞密院發圖, 且要提前定好目標, 嚴禁將領隨意發揮。
所以, 大宋國內,將卒調動難如升天,哪怕一州知府想要剿匪,也要提前上書給朝廷,允許之後,才能出動。至於中間會耽誤多少時間,損失多少性命,這些朝廷都是不會管的。
這種情況下,大宋的軍隊在西夏也摸索出一套適合打法,那就是結硬寨,打呆仗,盡可能地建城結寨,然後守城,一路守到西夏土地去。
但這種打法打小小的西夏還成,遇到靈活的遼軍,那就妥妥是送的,比如先攻遼,畫宗讓種家軍不能殺人,種師道心中罵聲再多,也都隻能讓士卒把刀槍換成木棍。
所以,趙士程才敢順水推舟弄出那樣的計劃,因為大宋是真的不能打。
至於他的新軍,他也沒有指望讓宗澤帶出什麽成名部隊來,這種新的武器新的打法,宗澤能教的就是令行禁止,以後怎麽打,都需要將領自己去摸索,他不可能生搬硬套後世的那些打法。
因為,在接到宗澤的上書後,趙士程頒發了一條命令,兩千人以下的兵馬調動,不需要陣圖。
這事在朝廷裏引起了巨大爭議,一些文官們痛心疾首,認為這是禍國之事,然後在朝廷上舉例了曆史上有多少次武將之亂,又說出大宋是花了多少心力才衡製住這些武勳,太子殿下萬萬不可自廢武功雲雲。
朝廷上的武官不多,沒有說話,但聽到這項政令時,眉梢眼角都是笑意,隻是沒有開口。
能上朝的武官都是有文化知識的,知道在自己的立場上一旦開口,很容易被扣一個有異心的大帽子,到時不是給太子幫忙,而是添亂。
不過,在一年裏,趙士程手下的太子黨們已經很多了,有他們給趙士程當嘴替,一番爭論後,這一條還是過去了——沒辦法,自從蔡京童貫等勢力覆滅後,如今朝上說的上話的,便是張叔夜一人,其它人暫時沒那麽高的威望可以統領群臣,一旦張叔夜不支持他們,那他們的聲音便會弱下去。
不過,政治是動態的,新帝登基百廢待新,朝廷上大大小小的勢力正在匯聚合流,就等一個能臣新星出現,不爭是不可能的,隻有爭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實現自己的抱負。
……
陣圖的事情差不多解決了,趙士程又繼續處理起大宋各種政務。
童貫和一些軍頭被打倒後,他裁撤很大一部分軍隊,又以問詢河北防務為由,把一部分的軍頭調走,讓有能力的去重建河北防務。
河北是將來大宋的重點區域,這一百年來,氣候和天災對河北之地傷害甚大,加上三易回河、失去燕京附近的大片土地,河北的防務豈止是爛,那裏常備軍大部分都被軍頭吃了空餉,少量用來點名的軍戶更是領不到俸祿,需要自謀生路。
就這樣的防務,每年卻要耗費大宋近四分之一的軍費,僅次於西軍。
趙士程這次是準備撤銷河北路軍,重新建立一支軍隊,但這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才有讓河北禁軍入京城訓練的要求——如果不是他在眼皮子底下盯著,以大宋如今情況,要不了多久就會又變成空餉軍。
喝兵血是大宋的老毛病,連韓世忠這樣能打仗的將領,手下都有四成的空額,用來白拿錢,趙士程準備以後的士卒論兵器不論人,有多少兵器就有多少人。
因為,他敢肯定,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槍炮都比一個士卒更值錢……這不是他冷血,是如今的低下的生產力決定的。
忙了一個月,弄出一套新的綱程來後,趙士程又收到了遼東的來信。
信裏,陳行舟通報一切安好,準備工作已經做足,就等金人過來的,種彥崇還很有自信地想帶兵主動出擊,被他按住了,師父不用擔心,他素來謹慎,這次燕京那邊也派出了耶律大石帶一萬人來支援。金人沒那麽容易拿下遼東!
趙士程心裏的有些憂慮,先前遼東雖然與金國有些衝突,但金人都是先易後難,處理了其它軟的地方,如今金國附近能拿的地方都已經拿光,遼東卻首當其衝,要長年做為前線了……新軍得快點訓練才是。
-
就在趙士程為遼東憂慮時,那些從河北推舉過來訓練新軍們,在訓練一月後,拿到了自己俸祿,終於在久違的公休日裏,出營去玩了。
京城的繁華不是真定府大明府可以比擬的,這些鄉下來的士卒們才轉了幾圈,便眼花繚亂。
“嶽隊長你看,這城裏的路好平啊,”一名少年咋呼呼地指著進城後的道路,“我以為城外鋪的青石磚咱就已經就夠浪費了,這城裏的路更厲害了,它們怎麽這麽平啊!”
要知道,在他們村裏,就算是裏正的家裏,地麵都不會用青石來鋪的。
“那是瀝青路,”旁邊一個賣糖人的老頭聞言笑道,“青石被車馬碾壓後易碎,雨天又易滑動積水,天熱又灰塵滿地。用這個鋪地,就沒那麽多麻煩,雨天不積水,夏日少揚塵,就是夏天不能光腳走上邊,能把腳燙熟了去。”
另外一名青年好奇地問道:“瀝青,是瀝青氈的那種瀝青麽?”
“對。”那老頭有些驕傲地回答。
一群年輕人羨慕嫉妒了,瀝青氈是這些年最好的鋪屋頂的材料,無論是茅草還是青瓦,日子久了,雨天總會漏水,瀝青氈價格有點小貴,但鋪在屋梁上就不用再經曆提桶接水的日子,這裏的人居然用來鋪路?
入城後,城中商鋪更是數量無窮多,更讓他們驚訝的是,居然有一家新的鋪子開業,請了伶人來門口歌舞助興。
這種免費的享受當然不能錯過。他們看了一會,結束時發現這裏的布匹經緯極密,質量上好,價格卻遠比他們真定府便宜,一問原因,說是因為最近的織坊開得太多了,這東西多了,價格當然就降下來了,每年都有大量商人千裏迢迢趕來進貨呢。
他們看到許多花色和厚度都能打樣品,還動手摸了摸,最後有些不舍地離開。
雖然便宜,但他們的錢還是買不起。
他則從百忙之中抽空,去見了耶律雅裏。
這位名義上的遼東之主正在後院裏自己動手,做一道烤全羊。
十年時間,當年的青蔥少年已經成為一個挺拔青年,隻可惜隨著遼澤的開墾,他打獵的麵積急速縮小,如今得跑上百裏地,在一個由陳行舟親自給他的劃出的獵場裏打獵,好在他現在又喜歡上了海釣,倒也不寂寞。
看到好友過來,耶律雅裏眼睛一亮,提刀走來:“這胡椒快用完了,你什麽時候再給我補點貨?”
“撒鸞啊,”陳行舟長歎一聲,語重心長地道,“金人的國書你不是沒收到,怎麽還有心情買胡椒!胡椒多貴你知不知道?”
耶律雅裏搖頭:“這胡椒孜然,都是好物,一起分享,才不枉費咱們之間的佳話啊。”
陳行舟坐到一邊,托起頭,斜睨著他:“怎麽,又不開心了?”
“隻是覺得憋悶,”耶律雅裏歎息一聲,將匕首放在一邊,“阿舟,你說,大遼還能撐多久?”
“三年。”陳行舟直截了當地回答。
“金國會接受遼國當番國嗎?”耶律雅裏給自己倒水,也給好友倒了一杯。
“不會。”陳行舟輕歎道,“金國就是以反遼起事,不抓住你們這些王族,絕不會罷休。”
“那,我該怎麽辦?我們又該怎麽辦?”耶律雅裏輕聲問。
“你以前都不想這些事的,今天是怎麽了?”陳行舟知道這小子多喜歡逃避現實,平時抓住他讓他考慮未來他都顧左右言其它,今天好難得。
“父親也給來書信了,”耶律雅裏從身上掏出一封信,“他讓我把你拿下,與南京路一起出兵,鎮壓女真,他說,願意封我太子。”
陳行舟忍不住笑了出來:“那便恭喜太子殿下了。”
耶律雅裏卻沉默了。
陳行舟抬眸看他,卻見這青年居然低下頭,眼角有了一絲水跡。
“阿舟,如果我也成了太子,你願意效忠我麽?”青年忐忑地問。
這回,輪到陳行舟沉默了。
耶律雅裏沒有等到回答,神情更失落了。
“撒鸞啊,”陳行舟長歎一聲,“我效忠他,從不是因為他身份、地位、謀略有多強大,而是因為他能實現我的理想,我在這裏,也不是因為要欺騙你,而是因為,你願意幫我。”
耶律雅裏雖然傻,但這天下能看出端倪的聰明人太多,陳行舟為了斷絕後院起火,在趙士程當上太子時,就已經和耶律雅裏攤牌了。
他們有共同的敵人,陳行舟也表示盡可能護住他的親人,但遼國是真的救不了,太遲了,他的能力達不到這個要求。
“我知道,”耶律雅裏苦笑道,“可還是有些不甘心,雖然他不是一位好皇帝,但他卻還是我的父親。敖盧斡也很尊敬我,我不想看大遼就這樣沒了……”
“這不是你我能做主的事情,”陳行舟無奈道,“你忘記了嗎,如今大遼郡縣所失過半,陛下卻還在縱容蕭奉先生事,要陷害文妃與敖盧斡……這樣如何能上下一心,除非你也像那位太子一樣,將皇帝宗室全數囚禁,得到遼國上下所有權貴支持,否則,是擋不住金人的。”
耶律雅裏眸光裏滿是失望,他拿起刀,繼續坐回了烤架旁,一邊抹眼淚,一邊轉烤架。
阿舟說的條件,他做不到啊。
要是敖盧斡早生幾年就好了,文妃和敖盧斡都是讓人尊敬的人,阿舟要是投奔的敖盧斡,肯定能力挽狂瀾。
陳行舟坐在他旁邊,陪他吃這隻價值不菲的烤全羊,還照顧他的心情:“你這手藝很不錯啊,將來多養一些羊,可以去開酒樓。”
“不,除非你來給我當掌櫃。”
……
另外一邊,張榮種彥崇兩人帶著手下士卒,編入遼東部隊後,開始在遼澤巡邏,熟悉地形。
他們拿著的槍引起了無數士卒的羨慕,那種火槍隊,在遼東要經過千挑萬選,才能進去,這些大宋來的士卒,居然人手一把。
留守大人還給他們馬騎……
不過他們都自帶幹糧過來幫忙了,遼東軍還是歡迎了他們,特母哥想知道他們的戰鬥力,還讓他們與麾下士卒演練了一番。
火槍隊暫時把鐵丸換成了粉丸,中槍留下痕跡的就算出局,按理來說粉丸比鐵丸射的更遠,宋軍會有些優勢,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一連五場拉練,宋軍居然隻贏了一把。
這些遼東軍對火槍十分熟悉,擅長偷襲,使用騎兵極為靈活,相比之下,大宋這邊就很死板按抄練的陣行來,折騰數次後,宋軍輸急了眼,幹脆不按宗將軍教的軍陣來,變成小隊開始騷擾。
就這樣打到最後時,兩邊都打出了火氣,成了群毆。
陳行舟收到消息時,感覺開了眼界,但卻沒有阻止,反而讓特母哥繼續與他們對戰。
遼軍的戰鬥力比金軍其實還要差上一籌,必須完全激發出這些人的潛力,才能熬過這次危機。
為此,他還給特母哥一些彩頭:“每勝一次,我就把收到火藥分一份給你,外加一門火炮。”
-
同一時間,宗澤還在按古法陣圖與他心中的火槍戰術結合,教導新來小兵們。
不過,他這次遇到好幾個刺頭。
如果說李彥仙和韓世忠這些軍伍之人,有些想法在身,不願聽他這個文官管教便罷了,可其中一個姓嶽的小隊長,就管五十個小兵,居然也敢不按他的操練陣法來?!
豈有此理!
他專門把這個叫嶽飛的小兵喚到營裏,把自己精心收藏的陣圖給他看,告訴他,朝廷出兵打仗都是要皇帝給陣圖的來打,按陣圖打,輸了沒事,不按陣圖打,贏了也有罪,再說了,當年開國皇帝就是靠這些陣圖打贏天下的。
結果那個小兵居然說古今不同,陣圖是死的,兵家之要,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應出奇而勝,陣圖不可取!
宗澤發現自己居然被他說服了,讓這小兵回營後,他苦思冥想許久。
這孩子雖然有幾分慧根,但陣圖這事,是大宋的祖宗家法,違逆是不孝之舉,豈是他一個小兵可……
宗澤想到這,靈光一閃,突然想起了當今大宋做主的人是誰。
一時間,一股快意從心底湧出,讓他臉上的褶子都不由自主地舒展開來。
他在擔心什麽?
太子殿下,可不是孝順、咳,可不是循規蹈矩的人啊。
第224章 機會很多
宗澤來找趙士程聊陣圖的事情時, 後者是懵逼的。
他這一年來忙的事情太多,加上這一年也沒什麽大仗打,都沒反應過來,宗老頭居然還在教新軍陣圖。
但認真說, 這不是宗老頭的鍋, 相反, 士卒入伍後學習陣形練習陣圖是基本功。
大宋的建立過程是一件很奇葩的事情,因為無論趙大還是趙二,在得國的合理性上, 都是有重大瑕疵的, 趙大就不用說了,柴家孤兒寡母在五代那個亂局裏, 下場其實已經算是好的了。但趙二時, 趙大的兒子是成年且有繼承權的,理論上來說,趙二的瑕疵遠高於趙大。
於是,在高粱河飆車之後, 趙二實在是怕了大軍不受控製, 便開始了陣圖治軍的開始。
宋軍是不能主動出城攻敵的,一旦出動,便需要朝廷賜下陣圖, 按陣圖打仗,當然, 後來的皇帝精通陣圖的不多, 一般都是授權讓樞密院發圖, 且要提前定好目標, 嚴禁將領隨意發揮。
所以, 大宋國內,將卒調動難如升天,哪怕一州知府想要剿匪,也要提前上書給朝廷,允許之後,才能出動。至於中間會耽誤多少時間,損失多少性命,這些朝廷都是不會管的。
這種情況下,大宋的軍隊在西夏也摸索出一套適合打法,那就是結硬寨,打呆仗,盡可能地建城結寨,然後守城,一路守到西夏土地去。
但這種打法打小小的西夏還成,遇到靈活的遼軍,那就妥妥是送的,比如先攻遼,畫宗讓種家軍不能殺人,種師道心中罵聲再多,也都隻能讓士卒把刀槍換成木棍。
所以,趙士程才敢順水推舟弄出那樣的計劃,因為大宋是真的不能打。
至於他的新軍,他也沒有指望讓宗澤帶出什麽成名部隊來,這種新的武器新的打法,宗澤能教的就是令行禁止,以後怎麽打,都需要將領自己去摸索,他不可能生搬硬套後世的那些打法。
因為,在接到宗澤的上書後,趙士程頒發了一條命令,兩千人以下的兵馬調動,不需要陣圖。
這事在朝廷裏引起了巨大爭議,一些文官們痛心疾首,認為這是禍國之事,然後在朝廷上舉例了曆史上有多少次武將之亂,又說出大宋是花了多少心力才衡製住這些武勳,太子殿下萬萬不可自廢武功雲雲。
朝廷上的武官不多,沒有說話,但聽到這項政令時,眉梢眼角都是笑意,隻是沒有開口。
能上朝的武官都是有文化知識的,知道在自己的立場上一旦開口,很容易被扣一個有異心的大帽子,到時不是給太子幫忙,而是添亂。
不過,在一年裏,趙士程手下的太子黨們已經很多了,有他們給趙士程當嘴替,一番爭論後,這一條還是過去了——沒辦法,自從蔡京童貫等勢力覆滅後,如今朝上說的上話的,便是張叔夜一人,其它人暫時沒那麽高的威望可以統領群臣,一旦張叔夜不支持他們,那他們的聲音便會弱下去。
不過,政治是動態的,新帝登基百廢待新,朝廷上大大小小的勢力正在匯聚合流,就等一個能臣新星出現,不爭是不可能的,隻有爭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實現自己的抱負。
……
陣圖的事情差不多解決了,趙士程又繼續處理起大宋各種政務。
童貫和一些軍頭被打倒後,他裁撤很大一部分軍隊,又以問詢河北防務為由,把一部分的軍頭調走,讓有能力的去重建河北防務。
河北是將來大宋的重點區域,這一百年來,氣候和天災對河北之地傷害甚大,加上三易回河、失去燕京附近的大片土地,河北的防務豈止是爛,那裏常備軍大部分都被軍頭吃了空餉,少量用來點名的軍戶更是領不到俸祿,需要自謀生路。
就這樣的防務,每年卻要耗費大宋近四分之一的軍費,僅次於西軍。
趙士程這次是準備撤銷河北路軍,重新建立一支軍隊,但這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才有讓河北禁軍入京城訓練的要求——如果不是他在眼皮子底下盯著,以大宋如今情況,要不了多久就會又變成空餉軍。
喝兵血是大宋的老毛病,連韓世忠這樣能打仗的將領,手下都有四成的空額,用來白拿錢,趙士程準備以後的士卒論兵器不論人,有多少兵器就有多少人。
因為,他敢肯定,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槍炮都比一個士卒更值錢……這不是他冷血,是如今的低下的生產力決定的。
忙了一個月,弄出一套新的綱程來後,趙士程又收到了遼東的來信。
信裏,陳行舟通報一切安好,準備工作已經做足,就等金人過來的,種彥崇還很有自信地想帶兵主動出擊,被他按住了,師父不用擔心,他素來謹慎,這次燕京那邊也派出了耶律大石帶一萬人來支援。金人沒那麽容易拿下遼東!
趙士程心裏的有些憂慮,先前遼東雖然與金國有些衝突,但金人都是先易後難,處理了其它軟的地方,如今金國附近能拿的地方都已經拿光,遼東卻首當其衝,要長年做為前線了……新軍得快點訓練才是。
-
就在趙士程為遼東憂慮時,那些從河北推舉過來訓練新軍們,在訓練一月後,拿到了自己俸祿,終於在久違的公休日裏,出營去玩了。
京城的繁華不是真定府大明府可以比擬的,這些鄉下來的士卒們才轉了幾圈,便眼花繚亂。
“嶽隊長你看,這城裏的路好平啊,”一名少年咋呼呼地指著進城後的道路,“我以為城外鋪的青石磚咱就已經就夠浪費了,這城裏的路更厲害了,它們怎麽這麽平啊!”
要知道,在他們村裏,就算是裏正的家裏,地麵都不會用青石來鋪的。
“那是瀝青路,”旁邊一個賣糖人的老頭聞言笑道,“青石被車馬碾壓後易碎,雨天又易滑動積水,天熱又灰塵滿地。用這個鋪地,就沒那麽多麻煩,雨天不積水,夏日少揚塵,就是夏天不能光腳走上邊,能把腳燙熟了去。”
另外一名青年好奇地問道:“瀝青,是瀝青氈的那種瀝青麽?”
“對。”那老頭有些驕傲地回答。
一群年輕人羨慕嫉妒了,瀝青氈是這些年最好的鋪屋頂的材料,無論是茅草還是青瓦,日子久了,雨天總會漏水,瀝青氈價格有點小貴,但鋪在屋梁上就不用再經曆提桶接水的日子,這裏的人居然用來鋪路?
入城後,城中商鋪更是數量無窮多,更讓他們驚訝的是,居然有一家新的鋪子開業,請了伶人來門口歌舞助興。
這種免費的享受當然不能錯過。他們看了一會,結束時發現這裏的布匹經緯極密,質量上好,價格卻遠比他們真定府便宜,一問原因,說是因為最近的織坊開得太多了,這東西多了,價格當然就降下來了,每年都有大量商人千裏迢迢趕來進貨呢。
他們看到許多花色和厚度都能打樣品,還動手摸了摸,最後有些不舍地離開。
雖然便宜,但他們的錢還是買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