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事情便不必多說,與城中的守備交流防務,修整城牆,準備器械。
如今的遼軍其實也在躊躇中,他們都已經在準備後路,但到底是倒向大宋還是金國,是個問題,大宋是老朋友,朔州西京這裏臨近宋遼邊境,雙方軍隊這些年都幹著相互倒賣私活的勾當,比如鐵鍋這種草原上最喜歡的東西,就是從大宋的火山軍中倒來的。
所以,降宋是第一選擇。
而金國就不同了,他們是猛安謀克製,各大親王領的是最精銳的女真族私兵,他們這些外族軍隊撈不到多少油水就罷了,凡是攻城、斷後、阻擊這類傷亡最大的任務,卻是排行前列,如果不是沒的選擇,他們是不想去投降金國的。
嶽飛不能保證其它,但卻可以保證在守住大同府後,分潤一部分功勞給相助的遼國部隊——當然也不能這麽多,一但守住了西京大同,那麽回頭這些士卒便都是大宋的軍隊了。
這個時候就要讚一下大宋的信譽了,對於招安的部隊,大宋一向是優待的,屬於有口皆碑的那種,在守城的思想統一後,他們還需要重新在城中招募敢勇,以親眷在城中為優先,城裏的人最不希望城破的,因為就算對方不屠城,一番燒殺搶掠下來,很多普通之家也會直接破滅。
嶽飛還勸說城中大戶,將家財全部拿來勞軍,並且保證守城成功後大宋可以報銷三分之一,至於說守城失敗——笑話,失敗了難道這些家財還能是你的?
重賞之下有勇夫,大同城內不但青壯男兒們踴躍報名,連一些未成年或者五六十歲的老頭也想來試試。
就這樣的,一場大同府的保衛戰,即將開始。
……
這消息很快傳到趙士程手裏,讓後者當場破防!
“簡直胡鬧,我隻讓你幫著攔一下,你居然想死守,你會打仗你了不起啊!”趙士程氣得把手裏的筆直接摔了下去,“大同府是那麽好守麽,還宋軍去支援,你以為宋軍都和你手下那樣能打是麽?”
這情況簡直靖康年間的太原保衛戰太像了,那一戰,金國圍點打援,在圍攻太原的同時,把折家軍、種家軍、劉家軍、朔州軍等等打得全軍覆末,最後能打之輩幾乎全數藏送,卻連太原城的城牆都沒有摸到。
如今大同雖然來攻的金軍不多,隻有三五千,但大同可比太原遠多了,支援起來也更困難。
趙士程捏著軍情反複觀看,他就不懂了,這個在後世的傳奇名將究竟是靠著什麽敢這般大膽,敢圖謀整個朔州和大同府!
一時間,他神色陰晴不定,思考著要不要傳軍令把他招回來。
倒是一邊剛剛從遼東回來的種彥崇看出玄機,忍不住笑道:“這位小嶽將軍,最大的底氣,不就是殿下你麽?他隻是看穿了你的胃口,你又何必裝得那麽生氣呢?”
趙士程冷漠地看了舅舅一眼。
種彥崇立刻低眉斂目,表現出了無窮的乖巧。
趙士程這才將手中的軍情放下,神色略微緩和,泰然道:“這也太冒進了,我雖然有些想法,但也心疼傷亡,西軍堪不堪戰,你在遼東和西軍都待過,當心裏有數才是。”
種彥崇歎息道:“我自是明白,我朝大軍多年未經戰陣,從將至兵,都缺了血性,借著陰山天險,便是敗,也能留下幾分體麵,若是到了河北諸路,一馬平川,怕是局麵就真的難以收拾了。”
趙士程當然也懂得這個道理:“我本想再給你們爭取一段時間,但你們既然這麽急,那就去吧,我暫時讓宗澤統領西北軍製,他雖是文官,卻對處理軍中關係極為擅長,到時你和李彥仙,韓世忠都去吧。”
太原之戰之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各軍各自為政,有的死守有跑,有的先來有的後去,但這個問題對宗澤就完全不是問題。
“那您呢?”種彥崇皺眉道,“你身邊總要有一支部卒,畢竟還未真的繼位……”
名不正則言不順,太子監國,也是要一些保障的。
“如今也差不多了,”趙士程明白接下來會是什麽局麵,“不能給老趙太大壓力,正好,這次我會很快繼位,就看你們這次送給我的,是什麽大禮了。”
第271章 一個都不能少
大宋的軍隊內鬥,由來已久。
或者說,在經曆了“皇帝,兵強馬壯者為之”的五代十國後,大宋國製,先天就是鼓勵將領內鬥的。
也因此,大宋的各大將領之間,私下聯絡是一件極受忌諱的事情,翻譯成人話就是,各部將士不許點對點聯絡,而是要將消息通報給上峰,再由上峰聯係其它將領。
所以,在曆史上的太原保衛戰裏,折家軍和朔州軍都是各打各的,前者帶兩萬人到朔州軍處,發現朔州軍去支援太原,反被金軍占領了老巢,折家軍無法通過,隻能又退回去,另找更遠的路去太原支援,結果被金將各個擊破。
當時如果折家軍和朔州軍收拾殘部,去打回朔州,斷去金軍糧道退路,那解除太原之圍也不是沒可能,但是當時“救援太原”是皇帝下的命令,這些將領無法違抗,隻能把有生力量生生送在了金軍手下。
而後續種家軍、姚家軍也都是各打各的,最多約好在哪裏會合,然後便聽天由命。
這樣的仗能打贏才有鬼了。
趙士程想要在金國名將粘罕手下保住北方防線,那他就必須給手下將領更大的自主權。
但身為太子的他是沒有權利去動這種上層軍製的,當皇帝後想動都很勉強。
這樣一來,繼位就是一件必須進行的事情。
如今他已經監國三年,也差不多是時候了。
不過有個問題,那就是後宮空虛,他繼位時,按理,是要有皇後的。
看來還是躲不過了……
不過,這事還是要和老趙說一聲。
想到這裏,趙士程帶著舅舅去找了父親。
……
“我兒要繼位,好啊!好啊!”趙仲湜聽聞此事,當場狂拍椅子,立刻起身,“快快快,我兒上座,上座!”
趙士程本來隻是和老爹商量商量,看到這情形,不由得滿頭黑線:“父皇啊!你至於麽,我這些年來對你恭敬有加,千依百順,你這死裏逃生的樣子是什麽意思?”
趙仲湜心情大好,自然也不會和兒子計較這點小事,便隻是摸著胡須和藹道:“爹爹這不是一時欣喜麽。這家國重擔,於我實在是重了些,從今起便要交付給你了,一想到這,我便愧疚難當,你如此年輕,我便不能再給你分擔,唉,誰讓為父駑鈍,不堪造就。”
趙士程按了按胳膊上冒起的雞皮疙瘩,無奈道:“父皇……”
“別別別,叫我爹爹就好,”趙仲湜連連擺手,“這樣更顯親自。”
“這不合禮數……”趙士程分辯。
“我兒啊,你一提禮數我就想笑,”趙仲湜嘴角瘋狂上揚,“行了,爹爹我被你支使了二十年了,如今便算解脫,你將來少找我幾次,就是孝順了。對,我得給你母親說這大喜事,回頭再談登基的大典!”
說完,老趙便狂奔而出,那速度一點都不像一個五十幾歲的老頭,仿佛青春回到了身邊,連過門檻都是跳過去的。
趙士程滿臉無語,忍不住抱怨道:“這老趙,我怎麽也給他掙了個皇位,也不打算讓他忙一輩子,將來名留青史的事情,他怎麽就這麽不能體會我的苦心呢?”
種彥崇在一邊忍了又忍,終是沒有把臉上的笑忍下去,隻能頻頻看向窗外,仿佛那裏有什麽天降異象。
趙士程也看得心煩,冷聲道:“得了,退下吧,順便把這事給他們通通氣。”
種彥崇瞬間狂喜,大聲應道:“是!”
然後便是老趙同款的飛奔而出,那背影之中,展現出了無窮的狂喜,仿佛千年大道走成河,多年媳婦熬成婆,看得人想給他插上一對翅膀。
趙士程無奈地搖頭,但也明白這些家夥的心意,他坐在那張皇帝辦公的椅子上,摸了摸檀木扶手,隻覺得又硬又大,不好靠腰。
嗯,回頭找工匠做個人體工學椅試試,他可不想久坐腰突。
處理完這事,他繼續處理新的政務。
燕京那邊倒是有好消息,趙士從傳來的消息,遼國已經差不多表現出願意投降大宋的意思,隻是條件有點高,但這不是問題,漫天要價落地還錢而已。
不過遼國還是有些將領不願意投降,比如大將耶律餘睹,就親自帶大軍前去遼東,想要迎回他的外甥晉王敖盧斡,甚至還想對不願意稱帝的敖盧斡用強,被陳行舟阻止了。
不但阻止了,陳行舟還帶著二人一起去了燕京城,把事情攤在明麵上。
耶律餘睹等人想要立晉王為新帝,但遼國這小朝廷,卻因為這事分成兩派,一派是支持耶律宗族,維持國祚;一派自然是想把幽雲之地賣個好價錢。
相比之下,耶律餘睹一脈的勢力沒得到支持,畢竟遼國的船都已經破成這個樣子,沒有人敢相信他們還能不沉,兩派幾乎立刻就要內戰,好在被陳行舟和晉王擋住了。
然後,他們達成一個約定,如果這次大遼不需要宋國幫助就可以擋住金軍,那沒得說,他們願意支持晉王繼位,如果不行,那便商量著要怎麽投降大宋,給自己留點體麵。
陳行舟在信裏告訴太子殿下,他在事後私下和耶律餘睹長談了一夜後,後者也不覺得自己能抵擋住金軍,對晉王恨鐵不成鋼,準備找機會前去漠北,帶著他的奚族子民與耶律大石匯合。
趙士程看完信後,回信讓陳行舟準備士卒,關鍵時候要護住燕京,韓世忠和趙士從都得配合他,目前的主要任務是防守,金國得到這麽大片的土地,一旦攻勢受阻,必然會暫時轉入停滯階段。
這是你需要為大宋爭取的時間,家國安危,係君一肩,萬望保重。
然後便是各種誇獎和畫大餅,比如將來親自為你頒發相印之類……沒辦法,要組織大同攻防戰的話,今年就不能像往年那樣大方地給遼東打錢了。
不過,他相信效果是一樣的。
-
太子要登基了。
這個消息像瘟疫一樣,飛快傳遍了大街小巷,從市井到深宅,從小報到瓦子裏的說書先生,都在討論這事。
這事其它也沒什麽好討論的,太子離繼位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朝廷內外也都已經習慣,隻是改個名字而已。
但對臣子來說,便大不一樣了。
宗澤甚至在聽到自己的新任命時,都十分遺憾不能參加殿下的登基大典,這可是他們努力了十來年,才看到的絕世成就啊。
他們不約而同地選了一個最近的黃道吉日,對於緊張的加班毫無怨言,朝服、典儀、規程都連夜定下,就怕殿下反悔,他們年紀大了,還想著跟太子繼位後一起配享太廟呢,實在不想在今上手下辦事了。
對了,他們並沒有看不起今上的意思。
至於立後,唉,什麽立後,太子願意繼位,將來才能用更好的理由讓他立後,這個時候讓他立後,萬一他以這個理由又不繼位了怎麽辦?
內外大臣們幾乎是立刻達成一致,事件的主體之一趙仲湜不但不生氣,反而掏出了一件早已準備好的皇袍,並且驕傲地表示這是他每年都要給兒子準備的,免得需要時還要花時間定做。
各大報紙們紛紛展望了太子殿下登基後會執行什麽政策,哪些人有可能更受重用。
交易會所裏的各大商股應聲上漲,大家對將來的十分看好。
酒商們開始囤積大量美酒,準備到時供天下人暢飲慶祝……
-
東京城外,由太子殿下一手創辦的神霄學院自然也在其中,各院的學生們在收到消息後,就開始鉚足了勁,準備給太子殿下送一份大禮。
器械院準備召集所有畢業和沒畢業的能工巧匠,將那三層樓高大鍾縮小成一人高座鍾,成本不計,隻要能完成就好。
書畫院就很簡單,各自準備著驚世之作。
丹道院準備的提取一些稀有之物。
最慘的就是數術院,隻能生氣地看著其它人各種秀。
……
軍營校場,新軍們提起全部精神展示自己的水平,因為他們正受到太子殿下的檢閱。
這些年輕人正抱著自己的心愛的火槍,在靶場上排隊,太子殿下微笑著坐在桌後,看著每一個接過火藥和彈丸的士卒表現自己優異的槍法。
靶場不遠,一個穿著肚兜的四歲小孩正趴在樹枝上,瞪著大眼睛,看著那些大人拿著一根棍子一指,遠方的木人就應聲而倒,眼睛裏的小星星幾乎要溢出來。
趙士程趁著有空出來放風,這些人的槍法都很隨緣,畢竟是剛剛訓練出來,隻能打近靶,遠一點的都沒幾人敢打。
這些人可得快點成長起來,他還要依靠他們去打金軍呢。
宗澤已經動身前往府州,老頭年紀大了,這麽遠的距離,辛苦他了,有他在,西北暫時應該出不了什麽亂子,他需要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全力調集資源,維持整個西北防線。
守住這裏,山河無恙,若是放了一支金軍入國中,就是天大的禍事。
如今的遼軍其實也在躊躇中,他們都已經在準備後路,但到底是倒向大宋還是金國,是個問題,大宋是老朋友,朔州西京這裏臨近宋遼邊境,雙方軍隊這些年都幹著相互倒賣私活的勾當,比如鐵鍋這種草原上最喜歡的東西,就是從大宋的火山軍中倒來的。
所以,降宋是第一選擇。
而金國就不同了,他們是猛安謀克製,各大親王領的是最精銳的女真族私兵,他們這些外族軍隊撈不到多少油水就罷了,凡是攻城、斷後、阻擊這類傷亡最大的任務,卻是排行前列,如果不是沒的選擇,他們是不想去投降金國的。
嶽飛不能保證其它,但卻可以保證在守住大同府後,分潤一部分功勞給相助的遼國部隊——當然也不能這麽多,一但守住了西京大同,那麽回頭這些士卒便都是大宋的軍隊了。
這個時候就要讚一下大宋的信譽了,對於招安的部隊,大宋一向是優待的,屬於有口皆碑的那種,在守城的思想統一後,他們還需要重新在城中招募敢勇,以親眷在城中為優先,城裏的人最不希望城破的,因為就算對方不屠城,一番燒殺搶掠下來,很多普通之家也會直接破滅。
嶽飛還勸說城中大戶,將家財全部拿來勞軍,並且保證守城成功後大宋可以報銷三分之一,至於說守城失敗——笑話,失敗了難道這些家財還能是你的?
重賞之下有勇夫,大同城內不但青壯男兒們踴躍報名,連一些未成年或者五六十歲的老頭也想來試試。
就這樣的,一場大同府的保衛戰,即將開始。
……
這消息很快傳到趙士程手裏,讓後者當場破防!
“簡直胡鬧,我隻讓你幫著攔一下,你居然想死守,你會打仗你了不起啊!”趙士程氣得把手裏的筆直接摔了下去,“大同府是那麽好守麽,還宋軍去支援,你以為宋軍都和你手下那樣能打是麽?”
這情況簡直靖康年間的太原保衛戰太像了,那一戰,金國圍點打援,在圍攻太原的同時,把折家軍、種家軍、劉家軍、朔州軍等等打得全軍覆末,最後能打之輩幾乎全數藏送,卻連太原城的城牆都沒有摸到。
如今大同雖然來攻的金軍不多,隻有三五千,但大同可比太原遠多了,支援起來也更困難。
趙士程捏著軍情反複觀看,他就不懂了,這個在後世的傳奇名將究竟是靠著什麽敢這般大膽,敢圖謀整個朔州和大同府!
一時間,他神色陰晴不定,思考著要不要傳軍令把他招回來。
倒是一邊剛剛從遼東回來的種彥崇看出玄機,忍不住笑道:“這位小嶽將軍,最大的底氣,不就是殿下你麽?他隻是看穿了你的胃口,你又何必裝得那麽生氣呢?”
趙士程冷漠地看了舅舅一眼。
種彥崇立刻低眉斂目,表現出了無窮的乖巧。
趙士程這才將手中的軍情放下,神色略微緩和,泰然道:“這也太冒進了,我雖然有些想法,但也心疼傷亡,西軍堪不堪戰,你在遼東和西軍都待過,當心裏有數才是。”
種彥崇歎息道:“我自是明白,我朝大軍多年未經戰陣,從將至兵,都缺了血性,借著陰山天險,便是敗,也能留下幾分體麵,若是到了河北諸路,一馬平川,怕是局麵就真的難以收拾了。”
趙士程當然也懂得這個道理:“我本想再給你們爭取一段時間,但你們既然這麽急,那就去吧,我暫時讓宗澤統領西北軍製,他雖是文官,卻對處理軍中關係極為擅長,到時你和李彥仙,韓世忠都去吧。”
太原之戰之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各軍各自為政,有的死守有跑,有的先來有的後去,但這個問題對宗澤就完全不是問題。
“那您呢?”種彥崇皺眉道,“你身邊總要有一支部卒,畢竟還未真的繼位……”
名不正則言不順,太子監國,也是要一些保障的。
“如今也差不多了,”趙士程明白接下來會是什麽局麵,“不能給老趙太大壓力,正好,這次我會很快繼位,就看你們這次送給我的,是什麽大禮了。”
第271章 一個都不能少
大宋的軍隊內鬥,由來已久。
或者說,在經曆了“皇帝,兵強馬壯者為之”的五代十國後,大宋國製,先天就是鼓勵將領內鬥的。
也因此,大宋的各大將領之間,私下聯絡是一件極受忌諱的事情,翻譯成人話就是,各部將士不許點對點聯絡,而是要將消息通報給上峰,再由上峰聯係其它將領。
所以,在曆史上的太原保衛戰裏,折家軍和朔州軍都是各打各的,前者帶兩萬人到朔州軍處,發現朔州軍去支援太原,反被金軍占領了老巢,折家軍無法通過,隻能又退回去,另找更遠的路去太原支援,結果被金將各個擊破。
當時如果折家軍和朔州軍收拾殘部,去打回朔州,斷去金軍糧道退路,那解除太原之圍也不是沒可能,但是當時“救援太原”是皇帝下的命令,這些將領無法違抗,隻能把有生力量生生送在了金軍手下。
而後續種家軍、姚家軍也都是各打各的,最多約好在哪裏會合,然後便聽天由命。
這樣的仗能打贏才有鬼了。
趙士程想要在金國名將粘罕手下保住北方防線,那他就必須給手下將領更大的自主權。
但身為太子的他是沒有權利去動這種上層軍製的,當皇帝後想動都很勉強。
這樣一來,繼位就是一件必須進行的事情。
如今他已經監國三年,也差不多是時候了。
不過有個問題,那就是後宮空虛,他繼位時,按理,是要有皇後的。
看來還是躲不過了……
不過,這事還是要和老趙說一聲。
想到這裏,趙士程帶著舅舅去找了父親。
……
“我兒要繼位,好啊!好啊!”趙仲湜聽聞此事,當場狂拍椅子,立刻起身,“快快快,我兒上座,上座!”
趙士程本來隻是和老爹商量商量,看到這情形,不由得滿頭黑線:“父皇啊!你至於麽,我這些年來對你恭敬有加,千依百順,你這死裏逃生的樣子是什麽意思?”
趙仲湜心情大好,自然也不會和兒子計較這點小事,便隻是摸著胡須和藹道:“爹爹這不是一時欣喜麽。這家國重擔,於我實在是重了些,從今起便要交付給你了,一想到這,我便愧疚難當,你如此年輕,我便不能再給你分擔,唉,誰讓為父駑鈍,不堪造就。”
趙士程按了按胳膊上冒起的雞皮疙瘩,無奈道:“父皇……”
“別別別,叫我爹爹就好,”趙仲湜連連擺手,“這樣更顯親自。”
“這不合禮數……”趙士程分辯。
“我兒啊,你一提禮數我就想笑,”趙仲湜嘴角瘋狂上揚,“行了,爹爹我被你支使了二十年了,如今便算解脫,你將來少找我幾次,就是孝順了。對,我得給你母親說這大喜事,回頭再談登基的大典!”
說完,老趙便狂奔而出,那速度一點都不像一個五十幾歲的老頭,仿佛青春回到了身邊,連過門檻都是跳過去的。
趙士程滿臉無語,忍不住抱怨道:“這老趙,我怎麽也給他掙了個皇位,也不打算讓他忙一輩子,將來名留青史的事情,他怎麽就這麽不能體會我的苦心呢?”
種彥崇在一邊忍了又忍,終是沒有把臉上的笑忍下去,隻能頻頻看向窗外,仿佛那裏有什麽天降異象。
趙士程也看得心煩,冷聲道:“得了,退下吧,順便把這事給他們通通氣。”
種彥崇瞬間狂喜,大聲應道:“是!”
然後便是老趙同款的飛奔而出,那背影之中,展現出了無窮的狂喜,仿佛千年大道走成河,多年媳婦熬成婆,看得人想給他插上一對翅膀。
趙士程無奈地搖頭,但也明白這些家夥的心意,他坐在那張皇帝辦公的椅子上,摸了摸檀木扶手,隻覺得又硬又大,不好靠腰。
嗯,回頭找工匠做個人體工學椅試試,他可不想久坐腰突。
處理完這事,他繼續處理新的政務。
燕京那邊倒是有好消息,趙士從傳來的消息,遼國已經差不多表現出願意投降大宋的意思,隻是條件有點高,但這不是問題,漫天要價落地還錢而已。
不過遼國還是有些將領不願意投降,比如大將耶律餘睹,就親自帶大軍前去遼東,想要迎回他的外甥晉王敖盧斡,甚至還想對不願意稱帝的敖盧斡用強,被陳行舟阻止了。
不但阻止了,陳行舟還帶著二人一起去了燕京城,把事情攤在明麵上。
耶律餘睹等人想要立晉王為新帝,但遼國這小朝廷,卻因為這事分成兩派,一派是支持耶律宗族,維持國祚;一派自然是想把幽雲之地賣個好價錢。
相比之下,耶律餘睹一脈的勢力沒得到支持,畢竟遼國的船都已經破成這個樣子,沒有人敢相信他們還能不沉,兩派幾乎立刻就要內戰,好在被陳行舟和晉王擋住了。
然後,他們達成一個約定,如果這次大遼不需要宋國幫助就可以擋住金軍,那沒得說,他們願意支持晉王繼位,如果不行,那便商量著要怎麽投降大宋,給自己留點體麵。
陳行舟在信裏告訴太子殿下,他在事後私下和耶律餘睹長談了一夜後,後者也不覺得自己能抵擋住金軍,對晉王恨鐵不成鋼,準備找機會前去漠北,帶著他的奚族子民與耶律大石匯合。
趙士程看完信後,回信讓陳行舟準備士卒,關鍵時候要護住燕京,韓世忠和趙士從都得配合他,目前的主要任務是防守,金國得到這麽大片的土地,一旦攻勢受阻,必然會暫時轉入停滯階段。
這是你需要為大宋爭取的時間,家國安危,係君一肩,萬望保重。
然後便是各種誇獎和畫大餅,比如將來親自為你頒發相印之類……沒辦法,要組織大同攻防戰的話,今年就不能像往年那樣大方地給遼東打錢了。
不過,他相信效果是一樣的。
-
太子要登基了。
這個消息像瘟疫一樣,飛快傳遍了大街小巷,從市井到深宅,從小報到瓦子裏的說書先生,都在討論這事。
這事其它也沒什麽好討論的,太子離繼位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朝廷內外也都已經習慣,隻是改個名字而已。
但對臣子來說,便大不一樣了。
宗澤甚至在聽到自己的新任命時,都十分遺憾不能參加殿下的登基大典,這可是他們努力了十來年,才看到的絕世成就啊。
他們不約而同地選了一個最近的黃道吉日,對於緊張的加班毫無怨言,朝服、典儀、規程都連夜定下,就怕殿下反悔,他們年紀大了,還想著跟太子繼位後一起配享太廟呢,實在不想在今上手下辦事了。
對了,他們並沒有看不起今上的意思。
至於立後,唉,什麽立後,太子願意繼位,將來才能用更好的理由讓他立後,這個時候讓他立後,萬一他以這個理由又不繼位了怎麽辦?
內外大臣們幾乎是立刻達成一致,事件的主體之一趙仲湜不但不生氣,反而掏出了一件早已準備好的皇袍,並且驕傲地表示這是他每年都要給兒子準備的,免得需要時還要花時間定做。
各大報紙們紛紛展望了太子殿下登基後會執行什麽政策,哪些人有可能更受重用。
交易會所裏的各大商股應聲上漲,大家對將來的十分看好。
酒商們開始囤積大量美酒,準備到時供天下人暢飲慶祝……
-
東京城外,由太子殿下一手創辦的神霄學院自然也在其中,各院的學生們在收到消息後,就開始鉚足了勁,準備給太子殿下送一份大禮。
器械院準備召集所有畢業和沒畢業的能工巧匠,將那三層樓高大鍾縮小成一人高座鍾,成本不計,隻要能完成就好。
書畫院就很簡單,各自準備著驚世之作。
丹道院準備的提取一些稀有之物。
最慘的就是數術院,隻能生氣地看著其它人各種秀。
……
軍營校場,新軍們提起全部精神展示自己的水平,因為他們正受到太子殿下的檢閱。
這些年輕人正抱著自己的心愛的火槍,在靶場上排隊,太子殿下微笑著坐在桌後,看著每一個接過火藥和彈丸的士卒表現自己優異的槍法。
靶場不遠,一個穿著肚兜的四歲小孩正趴在樹枝上,瞪著大眼睛,看著那些大人拿著一根棍子一指,遠方的木人就應聲而倒,眼睛裏的小星星幾乎要溢出來。
趙士程趁著有空出來放風,這些人的槍法都很隨緣,畢竟是剛剛訓練出來,隻能打近靶,遠一點的都沒幾人敢打。
這些人可得快點成長起來,他還要依靠他們去打金軍呢。
宗澤已經動身前往府州,老頭年紀大了,這麽遠的距離,辛苦他了,有他在,西北暫時應該出不了什麽亂子,他需要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全力調集資源,維持整個西北防線。
守住這裏,山河無恙,若是放了一支金軍入國中,就是天大的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