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嶽飛如往常一般登上大同府城牆,便遠遠看金軍收拾營帳,以他的眼力,一眼就看出這是退軍之象。
一時間,整個城上的守軍們都興奮起來。
這大半年來,他們早就疲憊不堪,隻是靠心裏一口氣撐著的,數著存糧過日子。
如今,終於等到金軍退兵了。
如果不是將軍就在一邊看著,他們怕是要立刻高聲歡呼了。
但嶽飛卻發現不對。
這些金軍,居然不是北上,而是帶著大量車馬南去。
難道是大宋的援軍來了?
嶽飛謹慎地用繩索放下探子,前去打探虛實。
這一打探便是又過了三日。
三日後,回來的不隻是探子,還有朔州傳來的消息。
金軍主力兩萬,在半日前越過應縣,向代州而去,看那架勢,似乎準備入關,南下太原。
……
“這也太敢打了!”陳規捂著心口,看著地圖,整個人都有些恍惚,“先前他們大軍南下,咱們以為他們是要攻占朔州,令各地城池嚴守以待,結果等了兩日,他們居然直下代州!”
這對大宋軍隊來說,已經超過了他們的想象力。
要知道,和大同府這種可以繞過的城池不同,代州可是有長城扼守,又有雁門險關,一旦這裏失守,他們可就回不去了!
可就這樣,他們居然敢孤注一擲,直接南下。
“如今需要立刻開拔,救援太原!”種師中急道,“雁門關走不了,咱們必須繞道寧武軍州,太原府如今隻有三千府軍駐守,又有大片工坊無守,怕是要出大事!”
“不必你說。”陳規挑了挑眉頭,“放心吧,一時半會,太原的工坊也好,府城也好,他們都是打不下來的。”
在城諸人都忍不住看向他。
陳規微微一笑:“太原,可不止府城有城牆啊。”
於是,他緩緩地告訴眾人,太原府的工坊,這些年早就大不相同了。
做為太原府工坊的總負責人,他在太原呆了六年,這六年時間,他的權力極大,自然也就把新城當成家在經營。
做為整個西北地區的鋼鐵中心,工坊每年會產生大量的煤灰和廢料,這些雜物堆積如山,又不好傾倒,他便廢物利用,以廢料、礦渣等物,輔以水泥,在工坊的周圍修築土樓。
這樣方便工人居住,又能防禦。
不止如此,他還研究火槍怎麽在土樓中使用,安置了很多射擊點,並且那裏儲備有大量的火粒,糧草多到能吃上三年,又以汾河為護城河,閑暇無事,他還寫了一本守城的《攻守方略》。
所以,沒必要那麽擔心,隻要太原府的王洋不是個看到金軍就跑的廢物,他知道該怎麽做。
“我們如今需要想的,是怎麽把這隻金軍堵在關內。”宗澤已經聽明白了,如果是這樣的,他們就有足夠的調兵餘地。
“可是,那忻州一路的百姓……”吳玠忍不住低聲道。
屋中頓時安靜下來。
種師中長歎一聲:“那裏,來不及了。”
就算是他們立刻動身,也走不了雁門關,隻能繞道在太原附近截擊金軍,隻能盡力阻殺敵軍,才算是對得起無辜受難的百姓。
第282章 我有些想法
十月, 粘罕帶兵越雁門關南下,一路搶掠,直下忻州城。
忻州城雖然是前線,但因為先前與遼接壤時州治一改再改, 加上駐守的士卒大多都是原本的河北禁軍, 武力值十分不堪, 鎮守此地的將官棄城而逃。
至此, 沒廢多少功夫,粘罕的兵鋒便直指太原城,離目標隻有三天的距離了。
但這時,太原城早就收到了消息……
晨曦剛至, 太原新城區便喧鬧起來。
碼頭忙碌地將各種貨物交付上船, 尤其是一些排期靠後的商戶, 已經在尋找騾馬, 準備改在陸路運貨。
靜樂軍州的煤礦船也收到消息,準備快些折返,免得被金軍占了船, 畢竟汾河不是什麽大河。
新城中心更是忙碌,有哪個工人敢偷懶耍滑的,工頭立刻就會一巴掌拍過去。
這片新城被連綿的四層高樓圍繞起來,這樓靠近外側的牆體極厚, 是一米寬的煤鐵廢渣混了水泥灰澆築而成, 沒有窗戶, 底下一層是純石頭築成的基台,這樣的房子, 采光是極差的, 狹窄的房間裏一般會住上三到五個工人。
不過這裏的住戶都沒有抱怨, 畢竟這裏取水方便,靠近的工坊隨時都有熱水,還能靠著一些沒燒透的煤渣做飯取暖,工錢每月也按時發放。
再說了,人多也熱鬧,每天院子下邊的說書人、耍猴、讀報、還有一些表演,都是閑暇時的好去處,家中有皮猴兒,也能丟到托管那裏,學字算術,每月花的錢可去請個先生便宜多了。
所以,當收到金軍來攻的消息時,整個工坊區都吵鬧起來了。
“三班的,三班的,你們得把三組火炮抬到樓上的炮口去,就在七區,記住了麽?”一名執筆的管事熟練地分派任務,“東西挺重,你們上樓時小心著,砸到了小命就沒了。”
“收到,”十名身著短打的漢子提著扁擔,為首的笑道,“咱們運鐵件哪次出過差錯,剛剛燒紅的鐵水都能推,一個火炮的算啥?”
管事輕嗤一聲:“總之小心著便是,這次要失守了,你們就得卷鋪蓋去那遼東關外燒爐子了。”
“呸,說啥胡話,那些個胡虜,知道什麽是火候,什麽是選礦、什麽是褐煤麽?”那漢子輕蔑地吆喝著弟兄們,“光我們去有何用?去他們那些燒礦,他們怕是連礦門朝哪開都不知哩。”
管事笑了起來,把底單撕給他,提起筆,繼續道:“四班的,你們得把三庫那邊的鐵渣送到樓頂……”
“憑啥他們送炮,咱們班就送鐵渣?”四班的漢子不幹了,“我看庫裏的新鑄的火槍就挺好,要送那玩意。”
“想的美!”管事板起臉,“鐵渣拿來做投石器的,哪輪得到你們挑三撿四,不做也可,但要按曠工天數扣錢!”
接過底單,四班的工人老不高興地走了。
“五班的,把水車給送到各戶家口,攻城要防著對方用火,順便通知各樓住家們,這幾日不要私下開火,白日都去工坊裏吃食,晚上再回來。”
“這可是個苦差事啊,”班頭叫苦不迭,“每樓那麽多人,挨個說,你把我劈開,我也說不完啊。”
管事淡定道:“通知一兩個就是了,讓他們相互轉達,不知道變通麽,你個傻貨!”
五班的工人們還是很不高興,拿著底單板著臉走了。
“六班的……”管事繼續安排。
在他麵前,還有六百多個衣著相似,隻在胸口繡著“七”“八”“九”等不同字跡的數百工人正安靜地等待,雖然有私下的交前接耳,但卻沒有一點鬧哄哄的樣子,連屁股下的小馬紮都擺得很整齊。
他們的模樣不像是工人,倒像是訓練有素的士卒。
“那個陳規,在太原時就喜歡無事生非,”太原城的守備王稟話裏雖然抱怨,但眉宇間的驕氣卻顯得他全然沒有這個意思,“自從在汴京得了個水輪鍾,便把各坊裏的工人當兵將使喚,什麽班頭、都頭,每天按時點卯才能回家,每單任務做完,還要交回單,惹得工坊裏處處怨聲載道。”
王洋在一邊微笑著聽他介紹。
“沒事還喜歡搞什麽演練,滅火,團練,要不是看在他每次團練都能分二兩肉的份上,這些工匠們,怕是早就在背後打他悶棍了。”王稟歎息道。
“這次守城,是所有人都有安排麽?”王洋問工坊的新任管事,這人姓顧,二十幾歲,麵貌俊秀,披著一件白袍,看著很文靜的模樣。
“當然不可能,高爐的火是不能停的,鐵水也得一直出,否則鐵水在爐中一凝固,爐子便算是廢掉了,”顧管事平淡地道,“還有苯坊,平時蒸出的苯是循環用的,一旦停了,重新弄起來也是麻煩事,這次守城,你守你們的,我們做我們的。”
他還給王洋算了一筆賬,用最低的人力和財力維持運轉,反正是不能完全停止的。
並且,工坊還有一些武器……
“磷火、雷汞,火藥,這些東西都是上邊反複讓咱們注意使用的,”管事說話時,神色越發平靜。
但王洋卻敏銳地感覺到這人心裏蠢蠢欲動,仿佛有什麽怪物,正在試圖從他心裏掙脫。
王洋忍不住小聲地問道:“我總覺得你有些眼熟,不知在哪見過?”
對麵的管事淡定道:“十餘年前,在密州時,在下曾是當今官家書童,有幸受官家教導三年。”
王洋瞬間反應過來:“原來是你們,我記起來了,但他當時好像教了三個書童丹藥造化之道,怎麽隻有你一個在這?”
“其它二人,熊兄弟在管密州工坊,我管京城工坊,而辛妹在京城神霄學院中授課,這次是臨時被官家調派至此。”顧達答道。
“難怪,”王洋感慨道,“你們都長這麽大了,我記得當時還有一個大食來的番子,翻譯西域書籍,他還在麽?”
“他早就譯完了數百本書籍,官家讓山水送他一條海船,他如今正跑廣州到大食的遠航船,”顧達也有些感慨,“這次過來,本來隻能暫時代管,等事情平定便回京城,但未來想到,所學之藝,似乎在戰場上,也能用上幾分。”
豈止是能用上,他來到這裏後,簡直靈感如泉湧!
比如在實驗室要萬般小心的磷火,在這裏若是加在火藥中,效果便大不相同!
再比如有些廢料,若加入金軍水源之中,無色無味,見效極快。
再再比如那些煤油,放在罐子裏,綁上點火的繩帶,用投石機擲出,那是沾什麽燒什麽,加上磷火,水都撲不滅。
再再再比如那些一些煤灰粉塵,平時要嚴禁煙火,但如果找機會揚在金軍的軍營裏,隻要那麽一點小小火苗,瞬間就能看到一個十丈高的巨大煙花……
若是平時,戰場上這些東西都很難保存,也很難使用,但在這裏,他可是背靠著大宋最大的工坊區啊!這化工之道是官家一手建立,遠比鹽鐵更發達,放在平日,這些原料都是有數的,造價不菲,哪能如此這般,讓他予取予求?
光是想一想,這位由大宋天子一手教出來的學生,便感覺到從頭到腳的酥麻。
這種快樂一般人是無法體會的,光是想想就好快樂。
王洋看著對方那幽深的眼眸,沒來由得頭皮一陣發麻,急忙轉移話題,提到如今守衛太原府城有外有引汾河而成的五裏的湖泊,城外築月城以包水源於內,粘罕的大軍必然會都駐紮在新城之外。
但是朔州軍已經星夜趕來,不會有事,大可放心。
對此,顧管事頭點得很敷衍。
……
同一時間,吳玠等人已經在拔營的路上,他們兵分兩路,一路趁著金軍南下,給大同府的嶽飛等人提供大量糧食和軍備,同時補充了士卒。
如果金軍北撤,他們會在此地設伏擊,絕對不會讓他們輕易回去。
另外一路則順著靜樂軍州一路南下,由種彥崇、徐徽言帶領,救援太原。
這一路人馬花費了十餘日的時間,到達太原北方的三交口,而粘罕早就料到會有人來救,已在此地設下伏兵。
不過,他到底是小瞧了太原這大宋心腹之地,何等不凡。
大宋的信鴿網絡耗費巨大,教鴿子認路就是個巨大的耗費,所以不可能在州城與州城間直達,西北軍州幾乎所有的信鴿傳遞消息都要送到太原,然後由太原中轉,發到其它州城,所以,太原城中馴養了數千隻鴿子,消息可以隨時送到附近的軍州。
不過,這也不全是好事,比如先前太原收到朔州消息,立刻放出信鴿給忻州,告知金軍南下加強防備,結果守城的官軍收到消息後,居然直接棄城而走。
這次,金軍南下,太原早早就派出探子,粘罕駐軍的位置、兵卒調動,各種消息當天就能送到朔州援軍手中。
相當於單方麵給宋軍開了全地圖。
在得知金軍已經設伏後,吳玠等人不但沒有繞路,反而認真研究了粘罕埋伏之地的所在。
一時間,整個城上的守軍們都興奮起來。
這大半年來,他們早就疲憊不堪,隻是靠心裏一口氣撐著的,數著存糧過日子。
如今,終於等到金軍退兵了。
如果不是將軍就在一邊看著,他們怕是要立刻高聲歡呼了。
但嶽飛卻發現不對。
這些金軍,居然不是北上,而是帶著大量車馬南去。
難道是大宋的援軍來了?
嶽飛謹慎地用繩索放下探子,前去打探虛實。
這一打探便是又過了三日。
三日後,回來的不隻是探子,還有朔州傳來的消息。
金軍主力兩萬,在半日前越過應縣,向代州而去,看那架勢,似乎準備入關,南下太原。
……
“這也太敢打了!”陳規捂著心口,看著地圖,整個人都有些恍惚,“先前他們大軍南下,咱們以為他們是要攻占朔州,令各地城池嚴守以待,結果等了兩日,他們居然直下代州!”
這對大宋軍隊來說,已經超過了他們的想象力。
要知道,和大同府這種可以繞過的城池不同,代州可是有長城扼守,又有雁門險關,一旦這裏失守,他們可就回不去了!
可就這樣,他們居然敢孤注一擲,直接南下。
“如今需要立刻開拔,救援太原!”種師中急道,“雁門關走不了,咱們必須繞道寧武軍州,太原府如今隻有三千府軍駐守,又有大片工坊無守,怕是要出大事!”
“不必你說。”陳規挑了挑眉頭,“放心吧,一時半會,太原的工坊也好,府城也好,他們都是打不下來的。”
在城諸人都忍不住看向他。
陳規微微一笑:“太原,可不止府城有城牆啊。”
於是,他緩緩地告訴眾人,太原府的工坊,這些年早就大不相同了。
做為太原府工坊的總負責人,他在太原呆了六年,這六年時間,他的權力極大,自然也就把新城當成家在經營。
做為整個西北地區的鋼鐵中心,工坊每年會產生大量的煤灰和廢料,這些雜物堆積如山,又不好傾倒,他便廢物利用,以廢料、礦渣等物,輔以水泥,在工坊的周圍修築土樓。
這樣方便工人居住,又能防禦。
不止如此,他還研究火槍怎麽在土樓中使用,安置了很多射擊點,並且那裏儲備有大量的火粒,糧草多到能吃上三年,又以汾河為護城河,閑暇無事,他還寫了一本守城的《攻守方略》。
所以,沒必要那麽擔心,隻要太原府的王洋不是個看到金軍就跑的廢物,他知道該怎麽做。
“我們如今需要想的,是怎麽把這隻金軍堵在關內。”宗澤已經聽明白了,如果是這樣的,他們就有足夠的調兵餘地。
“可是,那忻州一路的百姓……”吳玠忍不住低聲道。
屋中頓時安靜下來。
種師中長歎一聲:“那裏,來不及了。”
就算是他們立刻動身,也走不了雁門關,隻能繞道在太原附近截擊金軍,隻能盡力阻殺敵軍,才算是對得起無辜受難的百姓。
第282章 我有些想法
十月, 粘罕帶兵越雁門關南下,一路搶掠,直下忻州城。
忻州城雖然是前線,但因為先前與遼接壤時州治一改再改, 加上駐守的士卒大多都是原本的河北禁軍, 武力值十分不堪, 鎮守此地的將官棄城而逃。
至此, 沒廢多少功夫,粘罕的兵鋒便直指太原城,離目標隻有三天的距離了。
但這時,太原城早就收到了消息……
晨曦剛至, 太原新城區便喧鬧起來。
碼頭忙碌地將各種貨物交付上船, 尤其是一些排期靠後的商戶, 已經在尋找騾馬, 準備改在陸路運貨。
靜樂軍州的煤礦船也收到消息,準備快些折返,免得被金軍占了船, 畢竟汾河不是什麽大河。
新城中心更是忙碌,有哪個工人敢偷懶耍滑的,工頭立刻就會一巴掌拍過去。
這片新城被連綿的四層高樓圍繞起來,這樓靠近外側的牆體極厚, 是一米寬的煤鐵廢渣混了水泥灰澆築而成, 沒有窗戶, 底下一層是純石頭築成的基台,這樣的房子, 采光是極差的, 狹窄的房間裏一般會住上三到五個工人。
不過這裏的住戶都沒有抱怨, 畢竟這裏取水方便,靠近的工坊隨時都有熱水,還能靠著一些沒燒透的煤渣做飯取暖,工錢每月也按時發放。
再說了,人多也熱鬧,每天院子下邊的說書人、耍猴、讀報、還有一些表演,都是閑暇時的好去處,家中有皮猴兒,也能丟到托管那裏,學字算術,每月花的錢可去請個先生便宜多了。
所以,當收到金軍來攻的消息時,整個工坊區都吵鬧起來了。
“三班的,三班的,你們得把三組火炮抬到樓上的炮口去,就在七區,記住了麽?”一名執筆的管事熟練地分派任務,“東西挺重,你們上樓時小心著,砸到了小命就沒了。”
“收到,”十名身著短打的漢子提著扁擔,為首的笑道,“咱們運鐵件哪次出過差錯,剛剛燒紅的鐵水都能推,一個火炮的算啥?”
管事輕嗤一聲:“總之小心著便是,這次要失守了,你們就得卷鋪蓋去那遼東關外燒爐子了。”
“呸,說啥胡話,那些個胡虜,知道什麽是火候,什麽是選礦、什麽是褐煤麽?”那漢子輕蔑地吆喝著弟兄們,“光我們去有何用?去他們那些燒礦,他們怕是連礦門朝哪開都不知哩。”
管事笑了起來,把底單撕給他,提起筆,繼續道:“四班的,你們得把三庫那邊的鐵渣送到樓頂……”
“憑啥他們送炮,咱們班就送鐵渣?”四班的漢子不幹了,“我看庫裏的新鑄的火槍就挺好,要送那玩意。”
“想的美!”管事板起臉,“鐵渣拿來做投石器的,哪輪得到你們挑三撿四,不做也可,但要按曠工天數扣錢!”
接過底單,四班的工人老不高興地走了。
“五班的,把水車給送到各戶家口,攻城要防著對方用火,順便通知各樓住家們,這幾日不要私下開火,白日都去工坊裏吃食,晚上再回來。”
“這可是個苦差事啊,”班頭叫苦不迭,“每樓那麽多人,挨個說,你把我劈開,我也說不完啊。”
管事淡定道:“通知一兩個就是了,讓他們相互轉達,不知道變通麽,你個傻貨!”
五班的工人們還是很不高興,拿著底單板著臉走了。
“六班的……”管事繼續安排。
在他麵前,還有六百多個衣著相似,隻在胸口繡著“七”“八”“九”等不同字跡的數百工人正安靜地等待,雖然有私下的交前接耳,但卻沒有一點鬧哄哄的樣子,連屁股下的小馬紮都擺得很整齊。
他們的模樣不像是工人,倒像是訓練有素的士卒。
“那個陳規,在太原時就喜歡無事生非,”太原城的守備王稟話裏雖然抱怨,但眉宇間的驕氣卻顯得他全然沒有這個意思,“自從在汴京得了個水輪鍾,便把各坊裏的工人當兵將使喚,什麽班頭、都頭,每天按時點卯才能回家,每單任務做完,還要交回單,惹得工坊裏處處怨聲載道。”
王洋在一邊微笑著聽他介紹。
“沒事還喜歡搞什麽演練,滅火,團練,要不是看在他每次團練都能分二兩肉的份上,這些工匠們,怕是早就在背後打他悶棍了。”王稟歎息道。
“這次守城,是所有人都有安排麽?”王洋問工坊的新任管事,這人姓顧,二十幾歲,麵貌俊秀,披著一件白袍,看著很文靜的模樣。
“當然不可能,高爐的火是不能停的,鐵水也得一直出,否則鐵水在爐中一凝固,爐子便算是廢掉了,”顧管事平淡地道,“還有苯坊,平時蒸出的苯是循環用的,一旦停了,重新弄起來也是麻煩事,這次守城,你守你們的,我們做我們的。”
他還給王洋算了一筆賬,用最低的人力和財力維持運轉,反正是不能完全停止的。
並且,工坊還有一些武器……
“磷火、雷汞,火藥,這些東西都是上邊反複讓咱們注意使用的,”管事說話時,神色越發平靜。
但王洋卻敏銳地感覺到這人心裏蠢蠢欲動,仿佛有什麽怪物,正在試圖從他心裏掙脫。
王洋忍不住小聲地問道:“我總覺得你有些眼熟,不知在哪見過?”
對麵的管事淡定道:“十餘年前,在密州時,在下曾是當今官家書童,有幸受官家教導三年。”
王洋瞬間反應過來:“原來是你們,我記起來了,但他當時好像教了三個書童丹藥造化之道,怎麽隻有你一個在這?”
“其它二人,熊兄弟在管密州工坊,我管京城工坊,而辛妹在京城神霄學院中授課,這次是臨時被官家調派至此。”顧達答道。
“難怪,”王洋感慨道,“你們都長這麽大了,我記得當時還有一個大食來的番子,翻譯西域書籍,他還在麽?”
“他早就譯完了數百本書籍,官家讓山水送他一條海船,他如今正跑廣州到大食的遠航船,”顧達也有些感慨,“這次過來,本來隻能暫時代管,等事情平定便回京城,但未來想到,所學之藝,似乎在戰場上,也能用上幾分。”
豈止是能用上,他來到這裏後,簡直靈感如泉湧!
比如在實驗室要萬般小心的磷火,在這裏若是加在火藥中,效果便大不相同!
再比如有些廢料,若加入金軍水源之中,無色無味,見效極快。
再再比如那些煤油,放在罐子裏,綁上點火的繩帶,用投石機擲出,那是沾什麽燒什麽,加上磷火,水都撲不滅。
再再再比如那些一些煤灰粉塵,平時要嚴禁煙火,但如果找機會揚在金軍的軍營裏,隻要那麽一點小小火苗,瞬間就能看到一個十丈高的巨大煙花……
若是平時,戰場上這些東西都很難保存,也很難使用,但在這裏,他可是背靠著大宋最大的工坊區啊!這化工之道是官家一手建立,遠比鹽鐵更發達,放在平日,這些原料都是有數的,造價不菲,哪能如此這般,讓他予取予求?
光是想一想,這位由大宋天子一手教出來的學生,便感覺到從頭到腳的酥麻。
這種快樂一般人是無法體會的,光是想想就好快樂。
王洋看著對方那幽深的眼眸,沒來由得頭皮一陣發麻,急忙轉移話題,提到如今守衛太原府城有外有引汾河而成的五裏的湖泊,城外築月城以包水源於內,粘罕的大軍必然會都駐紮在新城之外。
但是朔州軍已經星夜趕來,不會有事,大可放心。
對此,顧管事頭點得很敷衍。
……
同一時間,吳玠等人已經在拔營的路上,他們兵分兩路,一路趁著金軍南下,給大同府的嶽飛等人提供大量糧食和軍備,同時補充了士卒。
如果金軍北撤,他們會在此地設伏擊,絕對不會讓他們輕易回去。
另外一路則順著靜樂軍州一路南下,由種彥崇、徐徽言帶領,救援太原。
這一路人馬花費了十餘日的時間,到達太原北方的三交口,而粘罕早就料到會有人來救,已在此地設下伏兵。
不過,他到底是小瞧了太原這大宋心腹之地,何等不凡。
大宋的信鴿網絡耗費巨大,教鴿子認路就是個巨大的耗費,所以不可能在州城與州城間直達,西北軍州幾乎所有的信鴿傳遞消息都要送到太原,然後由太原中轉,發到其它州城,所以,太原城中馴養了數千隻鴿子,消息可以隨時送到附近的軍州。
不過,這也不全是好事,比如先前太原收到朔州消息,立刻放出信鴿給忻州,告知金軍南下加強防備,結果守城的官軍收到消息後,居然直接棄城而走。
這次,金軍南下,太原早早就派出探子,粘罕駐軍的位置、兵卒調動,各種消息當天就能送到朔州援軍手中。
相當於單方麵給宋軍開了全地圖。
在得知金軍已經設伏後,吳玠等人不但沒有繞路,反而認真研究了粘罕埋伏之地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