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還有的忙呢,先睡吧。
-
一隻灰鴿飛到平州上空,這裏是燕京府最靠近遼東的關口,扼守遼西走廊,金軍若是從遼東過來,那這裏便是必經之路。
不過,因為遼東如今在陳行舟手裏,平州便從最緊要的關口,變成最無關緊要的關口。
收到消息的李彥仙十分欣喜,做為第一波新軍的將領,李彥仙被派駐到平州時,是很不平的,在他看來,這就是個養老的地方。
而且平州的遼國節度使張覺也不是什麽良善人物,把平州視為自家領地,對遼國的命令愛理不理,在收到古北口失陷的消息後,張覺便和李彥仙商量,他仰慕大宋已久,想投奔大宋,希望大宋收留。
對此,李彥仙當然是願意的,他當即表示願意幫他向大宋官家傳達意見,可張覺話風一轉,又說起了討封的事情。
這位遼國的節度使胃口比較大,他想要在投降大宋後,帶領他的五萬大軍接掌燕京府,同時成為南京留守,希望大宋應允。
這條件李彥仙可就答應不了,當即神色淡然地表示願意幫他把這意思向朝廷轉達。
兩人說完張覺的事情,李彥仙自然也要談一談他的事情。
“使君麾下如今有五萬兵馬,不如與我一起前去燕京,與宗望一戰,如此,將來若是真的執守南京,也是眾望所歸啊!”李彥仙開口勸道。
張覺立刻搖頭:“我這五萬兵馬別人不知底細,你還不知麽,都是收編的匪軍與流民,善戰者不過三五千罷了,若與金人短兵相接,必然潰敗。”
李彥仙又道:“既然如此,不如與我悄悄繞到敵軍後方,與失散的劉琦將軍部裏應外合,占據古北口,到時宗望部便被鎖在燕京府中,正可甕中捉鱉。”
張覺又搖頭:“我部士卒都是步卒,哪能繞得過,若是路上遇到宗望部,反而會激發了敵軍士氣,還是罷了。”
李彥仙看明白了,這張覺隻想收功不想出力,就這點水平,還想當南京留守,那可真是想多了:“那,榆關緊要,可若不救燕京,榆關便是無源之水,這般,由吾帶兵前去救助,這北方門戶,就全仰仗張兄了。”
張覺當然是連聲地不敢不敢,一定一定。
李彥仙隨便帶兵離開。
按陛下的計劃,他需要聯絡到劉琦部,好在,他們四人手下的十幾隻鴿子,都能送到門頭溝的信王手中,再由信王轉送到其它人手裏。
隻要聯絡得好,那麽,這一次的勝負,將會有奇效。
韓世忠一定很憋悶,撫州外有婁室的大軍,他需要撫守燕京西門,這次大戰,他是沒機會參加了。
-
同一時間,嶽飛守在燕京高大的城牆上,看著屬下將炮火架到城牆上。
燕京府是遼國五京之一,城牆高大,形製和大同府十分相似,他對此也算是頗有經驗。
但更讓他滿意的,是燕京城中留守官吏們的十二分配合。
來之前,他本已經做好了對不配合的官吏來一點威逼利誘的準備。
可入城後,他突然發現,完全不需要,是他低估了大宋這艘大船的吸引力——就他進城這麽一小會,居然還有人擊鼓相迎。
才一入城,燕京留守虞仲文便全力配合,城中,大量民夫已經被動員起來,守城的滾木、火油都已經準備好,還征集了許多酒壇——在太原之戰後,這種裏邊放油,外邊冒著火,投出去就會火花四濺,水澆不滅的火壇,如今已經是對付騎兵的利器。
其中的油是從煉焦爐裏收集的煤油,在煤燈暢銷後,燕京也有的賣,很容易就征集到上百桶。
城中餘剩下的糧食被收集起來,還緊急從礦城調運了一批。
士卒在街道上巡視,將許多搶掠的地痞流氓抓的抓殺的殺。
街坊中住戶被編成若幹組,從中挑選出青壯,巡邏街道,維護治安,避免有歹人趁機做亂……
一番密集的安排下來,燕京城原本混亂的局麵飛快穩定下來。
同一時間,燕京的臨時朝廷裏,虞仲文等人正帶著當地大戶,商量討論後,寫了一封上書。
書文是由韓昉起草,這位大遼狀元寫得一手好文章,傳閱之後,眾人看了都大為讚賞,紛紛表示同意,並且以血蓋上了自家印鑒。
書文的內容很簡單,大意是蒼天啊大地啊,燕趙自古就是中原之地,從周天子牧民到姬氏分封到燕地開墾,那是流傳自軒轅皇帝的正統血脈啊,可是盛唐之後,這片土地便長年為胡人踐踏,離開中原百年,我們這些漢族子民無時無刻不想回歸。如今,遼國棄燕地而去,金國蠻夷又將肆虐。請皇帝陛下你相信我們的誠心,我們燕雲漢人如今無所憑依,本請求大宋收回燕地故土,我們不願意再歸蠻夷所治,求回故國,請陛下收了我們吧!
他們要做的還不止於此,除了給大宋遞國書之外,他們還讓燕雲之地的鄉民們組織義軍,抵抗金人,騷擾敵方糧草,提供訊息。
燕京平民們這次十分踴躍地參加守城,和大遼征兵時的鳥獸四散完全不同——諸多平民早就饞大宋軍隊的月俸祿和軍糧,那可比他們在地頭受盤剝的生活好得多。
在他們看來,隻要能守了這一城,就能入大宋麾下,不用受遼國盤剝,金國掠劫,那才是人過的日子。
在這忙碌之中,第三天清晨,燕京城外,開始出現了大片營帳。
金軍來了。
前來的金軍並沒有急著攻城,而是四下派出騎兵,開始在周圍鄉村掠劫。
然後,他們將無辜鄉民用刀箭驅逐著,上萬男女老幼哭泣哀叫,衝擊著燕京的城門,途中踩踏至死者,不計其數。
和他們攻打大同府時,是一樣的配方,一樣的味道。
宗望還讓人在城下大喊,他們已經派人去門頭溝擒拿大宋信王,到時把信王綁到軍前,到時嶽飛你要是傷了他,就算守住了燕京,回去也不會有好下場雲雲。
……
城牆之上,嶽飛皺起了眉頭,倒不是害怕自己沒什麽好下場,而是發現最近金軍的戰法明顯變了,不再是先前的強攻硬擊,而是一種更柔和的,不擇手段的進攻方式。
想到這,嶽飛立於城牆上,大喝道:“我倒是敢開城門,敢問閣下,可敢帶兵入城?”
說著,便讓人打開城門,放那些鄉人進來。
完顏宗望大笑道:“豈有不敢之理!”
說著,便命大軍準備進攻。
然而,他的計劃立刻被阻止了。
“斡離不,別衝動,你忘記粘罕是怎麽死的了?”他身後有人喝道。
宗望驅馬的動作一停,遲疑數息,腦中又浮現起大宋送來的棺材裏,那一具被燒著蜷縮漆黑的屍體……那可是大金建國以來,最能征善戰的粘罕啊。
終於,他沉沉看著遠方,沒有再說話。
第308章 無情可留
在緊臨燕京府的大宋河北路,也收到了汴京的急件,要求他們整軍備戰,前去支援燕京城。
河北路的劉宣撫使本就是趙士程一手提拔的人,自然立刻動手——在半年前,陛下就已經讓他整軍備戰了。
做為一名優秀的官吏,他這半年也有清點兵丁人口,檢修武器甲胄,同時又訓練過河北路這七萬禁軍,如今,終於是他們出戰的時候了!
按皇帝陛下的命令,他們是去救援燕京,收複燕雲十六州。
河北路的大小將軍們卻是十分緊張,有些膽小的,直接嚇病了,無法出行,行動也拖拖拉拉。不過軍令如山,再拖拉,也必須在兩天之內開拔,更慘的是因為有著運河輸送糧草,他們去燕京的速度,將會十二分地快。
……
這支人數足有七萬的大軍嚇到了不少的人,動靜根本無法掩飾,立刻就有金國潛伏在燕地的探子,飛快報告了宗望這個消息。
宗望對此卻不驚反喜,這一年多來,他們金國也已經發現了,大宋的軍卒分為兩種,一種是有甲胄火槍的精兵,一者是衣衫破舊的普通士卒。
遇到前者,大多會是一場惡戰,遇到後者,那就是純純的功勞薄,隻需要很少的將士,就能打出天大的功勞。
宗望決定在保持圍攻燕京的同時,打掉援軍。
至於說攻入城池——上次粘罕之事後,金國上下都已經統一了意見,遇到大城大府,不能強攻,最好是收攏周圍的平民,驅趕到對麵城中。人一多,糧食便用得更快,隻要無糧,那無論是多厲害的大軍,到最後,都隻有投降一途。
或者他們願意出城一戰,金軍也不會懼怕。
入城還是算了,大宋能在城中使的詐太多了。
想到這,宗望又抬起頭,凝視著遠方的高大城牆,做為遼東最富庶的州府,燕京府經營了百餘年,城高河深,護城河與運河相連接。
那嶽飛弄出大同府時那一套,時常引領數百將士衝殺而出,宗望數次圍剿,卻也不得不承認對方武勇驚人,又有牆頭炮火掩護,隻次剿殺都讓他逃了去。
正好,大宋援軍若是過來,正好被他練練手。
……
河北路帶兵前來援助的是河東河北置製副使何灌,這位年過六十的將領曾經是大宋西軍的名將,在攻打西夏時立下不少戰功,河北備戰時,朝廷調撥了一批西軍骨幹過來,他便提拔到河北路做軍中都統。
這位大將帶兵沿河北上,隻用了十日便越過了連境,這時離金國突破古北口,已經是二十日之後了,到達了遼國之土,按地圖看來,離遼國燕京隻一百裏路。
但他們立足未穩,便有斥候傳回金國鐵騎已經靠近的消息。
何灌大驚,立刻組織軍陣,開始應對金軍。
花費了快一日,到次日,金軍攻來時,雖然已經準備好了拒馬、武器,擺了軍陣,金國鐵浮屠那巨大的聲威,還是把這些百年未見兵禍的普通河北士卒嚇得心膽俱裂,都沒有堅持到一個衝擊,在離敵軍還有數十丈時,前鋒部隊就已經受不住這種恐懼,棄械而逃。
這種逃亡立刻就引起了連鎖反應,像傳染一下,人一旦突破了底線,有人帶頭,便有越來越多的士兵跟著逃亡,逃亡士兵衝散了原本嚴整的陣形。
一時間,踩踏死者不計其數,金軍幾乎是摧枯拉朽地打敗了這隻號稱數萬人的大軍。
金軍沿著大河,將這些宋軍殺得天昏地暗,一連數個時辰,這才罷休。
那名何灌的將領,也被潰軍裹挾著、逃亡了數十裏才堪堪止住,糧草甲胄,損失不計其數。
他大聲痛哭,幾乎要投河自盡,被親隨攔住了。
……
而另外一邊,宗望許久沒能打出如此大捷,整個人都感覺酣暢淋漓,帶領大軍收拾戰場,尤其是河邊的那些糧食船,可都是好東西啊。
士卒們也十分欣喜,人馬皆著重甲的鐵浮屠們紛紛取下了五十斤重的鎧甲——這種東西,除了打仗,閑時是沒法穿的,人和馬都受不了。
就在這時,旁邊河道裏,突然出現數隻形狀奇異的風帆船。
宗望微微皺眉,眺望遠方,旁邊立刻有親隨解釋道:“這大宋禦河通入黃河入海,偶有小些的海船會直接順河而入,運送物資,想來這些船隻,都是給南邊送貨的。”
“原來如此,”宗望大笑一聲,“等它過來,你等便準備小船,攔住他們,發一筆小財。”
對於他們這些動不動破城的金軍來說,隻是幾條船,實在算不上大貨。
就在這時,那緩緩靠近的船隻,紛紛調整角度,露出了側弦黑洞洞的炮口。
宗望瞬間神色大變,暴喝道:“上馬!退,遠離河岸!”
而這時,轟隆巨響,十數發炮彈,落在了打掃戰場的大小士卒身上。
一時間,金軍大亂,狼狽退去。
一連跑了數裏,就在宗望緩了一口氣時,旁邊的小山丘上突然間又冒出一排炮口,對著還沒喘勻氣的金軍又是一陣猛轟……
就在炮火過熱,終於停歇時,山上傳來一陣轟隆巨響,卻是數千騎兵,借著地勢衝下。
宗望本以為會是兩兵兩接,卻見對方在半山腰便停下,借著坡度,拿著重槍,對著他們又是一陣猛轟。
宗望一口氣險些沒上來,指揮著士卒反方向拉開距離,卻發現自己慌亂中帶兵誤入大片澤地……
-
一隻灰鴿飛到平州上空,這裏是燕京府最靠近遼東的關口,扼守遼西走廊,金軍若是從遼東過來,那這裏便是必經之路。
不過,因為遼東如今在陳行舟手裏,平州便從最緊要的關口,變成最無關緊要的關口。
收到消息的李彥仙十分欣喜,做為第一波新軍的將領,李彥仙被派駐到平州時,是很不平的,在他看來,這就是個養老的地方。
而且平州的遼國節度使張覺也不是什麽良善人物,把平州視為自家領地,對遼國的命令愛理不理,在收到古北口失陷的消息後,張覺便和李彥仙商量,他仰慕大宋已久,想投奔大宋,希望大宋收留。
對此,李彥仙當然是願意的,他當即表示願意幫他向大宋官家傳達意見,可張覺話風一轉,又說起了討封的事情。
這位遼國的節度使胃口比較大,他想要在投降大宋後,帶領他的五萬大軍接掌燕京府,同時成為南京留守,希望大宋應允。
這條件李彥仙可就答應不了,當即神色淡然地表示願意幫他把這意思向朝廷轉達。
兩人說完張覺的事情,李彥仙自然也要談一談他的事情。
“使君麾下如今有五萬兵馬,不如與我一起前去燕京,與宗望一戰,如此,將來若是真的執守南京,也是眾望所歸啊!”李彥仙開口勸道。
張覺立刻搖頭:“我這五萬兵馬別人不知底細,你還不知麽,都是收編的匪軍與流民,善戰者不過三五千罷了,若與金人短兵相接,必然潰敗。”
李彥仙又道:“既然如此,不如與我悄悄繞到敵軍後方,與失散的劉琦將軍部裏應外合,占據古北口,到時宗望部便被鎖在燕京府中,正可甕中捉鱉。”
張覺又搖頭:“我部士卒都是步卒,哪能繞得過,若是路上遇到宗望部,反而會激發了敵軍士氣,還是罷了。”
李彥仙看明白了,這張覺隻想收功不想出力,就這點水平,還想當南京留守,那可真是想多了:“那,榆關緊要,可若不救燕京,榆關便是無源之水,這般,由吾帶兵前去救助,這北方門戶,就全仰仗張兄了。”
張覺當然是連聲地不敢不敢,一定一定。
李彥仙隨便帶兵離開。
按陛下的計劃,他需要聯絡到劉琦部,好在,他們四人手下的十幾隻鴿子,都能送到門頭溝的信王手中,再由信王轉送到其它人手裏。
隻要聯絡得好,那麽,這一次的勝負,將會有奇效。
韓世忠一定很憋悶,撫州外有婁室的大軍,他需要撫守燕京西門,這次大戰,他是沒機會參加了。
-
同一時間,嶽飛守在燕京高大的城牆上,看著屬下將炮火架到城牆上。
燕京府是遼國五京之一,城牆高大,形製和大同府十分相似,他對此也算是頗有經驗。
但更讓他滿意的,是燕京城中留守官吏們的十二分配合。
來之前,他本已經做好了對不配合的官吏來一點威逼利誘的準備。
可入城後,他突然發現,完全不需要,是他低估了大宋這艘大船的吸引力——就他進城這麽一小會,居然還有人擊鼓相迎。
才一入城,燕京留守虞仲文便全力配合,城中,大量民夫已經被動員起來,守城的滾木、火油都已經準備好,還征集了許多酒壇——在太原之戰後,這種裏邊放油,外邊冒著火,投出去就會火花四濺,水澆不滅的火壇,如今已經是對付騎兵的利器。
其中的油是從煉焦爐裏收集的煤油,在煤燈暢銷後,燕京也有的賣,很容易就征集到上百桶。
城中餘剩下的糧食被收集起來,還緊急從礦城調運了一批。
士卒在街道上巡視,將許多搶掠的地痞流氓抓的抓殺的殺。
街坊中住戶被編成若幹組,從中挑選出青壯,巡邏街道,維護治安,避免有歹人趁機做亂……
一番密集的安排下來,燕京城原本混亂的局麵飛快穩定下來。
同一時間,燕京的臨時朝廷裏,虞仲文等人正帶著當地大戶,商量討論後,寫了一封上書。
書文是由韓昉起草,這位大遼狀元寫得一手好文章,傳閱之後,眾人看了都大為讚賞,紛紛表示同意,並且以血蓋上了自家印鑒。
書文的內容很簡單,大意是蒼天啊大地啊,燕趙自古就是中原之地,從周天子牧民到姬氏分封到燕地開墾,那是流傳自軒轅皇帝的正統血脈啊,可是盛唐之後,這片土地便長年為胡人踐踏,離開中原百年,我們這些漢族子民無時無刻不想回歸。如今,遼國棄燕地而去,金國蠻夷又將肆虐。請皇帝陛下你相信我們的誠心,我們燕雲漢人如今無所憑依,本請求大宋收回燕地故土,我們不願意再歸蠻夷所治,求回故國,請陛下收了我們吧!
他們要做的還不止於此,除了給大宋遞國書之外,他們還讓燕雲之地的鄉民們組織義軍,抵抗金人,騷擾敵方糧草,提供訊息。
燕京平民們這次十分踴躍地參加守城,和大遼征兵時的鳥獸四散完全不同——諸多平民早就饞大宋軍隊的月俸祿和軍糧,那可比他們在地頭受盤剝的生活好得多。
在他們看來,隻要能守了這一城,就能入大宋麾下,不用受遼國盤剝,金國掠劫,那才是人過的日子。
在這忙碌之中,第三天清晨,燕京城外,開始出現了大片營帳。
金軍來了。
前來的金軍並沒有急著攻城,而是四下派出騎兵,開始在周圍鄉村掠劫。
然後,他們將無辜鄉民用刀箭驅逐著,上萬男女老幼哭泣哀叫,衝擊著燕京的城門,途中踩踏至死者,不計其數。
和他們攻打大同府時,是一樣的配方,一樣的味道。
宗望還讓人在城下大喊,他們已經派人去門頭溝擒拿大宋信王,到時把信王綁到軍前,到時嶽飛你要是傷了他,就算守住了燕京,回去也不會有好下場雲雲。
……
城牆之上,嶽飛皺起了眉頭,倒不是害怕自己沒什麽好下場,而是發現最近金軍的戰法明顯變了,不再是先前的強攻硬擊,而是一種更柔和的,不擇手段的進攻方式。
想到這,嶽飛立於城牆上,大喝道:“我倒是敢開城門,敢問閣下,可敢帶兵入城?”
說著,便讓人打開城門,放那些鄉人進來。
完顏宗望大笑道:“豈有不敢之理!”
說著,便命大軍準備進攻。
然而,他的計劃立刻被阻止了。
“斡離不,別衝動,你忘記粘罕是怎麽死的了?”他身後有人喝道。
宗望驅馬的動作一停,遲疑數息,腦中又浮現起大宋送來的棺材裏,那一具被燒著蜷縮漆黑的屍體……那可是大金建國以來,最能征善戰的粘罕啊。
終於,他沉沉看著遠方,沒有再說話。
第308章 無情可留
在緊臨燕京府的大宋河北路,也收到了汴京的急件,要求他們整軍備戰,前去支援燕京城。
河北路的劉宣撫使本就是趙士程一手提拔的人,自然立刻動手——在半年前,陛下就已經讓他整軍備戰了。
做為一名優秀的官吏,他這半年也有清點兵丁人口,檢修武器甲胄,同時又訓練過河北路這七萬禁軍,如今,終於是他們出戰的時候了!
按皇帝陛下的命令,他們是去救援燕京,收複燕雲十六州。
河北路的大小將軍們卻是十分緊張,有些膽小的,直接嚇病了,無法出行,行動也拖拖拉拉。不過軍令如山,再拖拉,也必須在兩天之內開拔,更慘的是因為有著運河輸送糧草,他們去燕京的速度,將會十二分地快。
……
這支人數足有七萬的大軍嚇到了不少的人,動靜根本無法掩飾,立刻就有金國潛伏在燕地的探子,飛快報告了宗望這個消息。
宗望對此卻不驚反喜,這一年多來,他們金國也已經發現了,大宋的軍卒分為兩種,一種是有甲胄火槍的精兵,一者是衣衫破舊的普通士卒。
遇到前者,大多會是一場惡戰,遇到後者,那就是純純的功勞薄,隻需要很少的將士,就能打出天大的功勞。
宗望決定在保持圍攻燕京的同時,打掉援軍。
至於說攻入城池——上次粘罕之事後,金國上下都已經統一了意見,遇到大城大府,不能強攻,最好是收攏周圍的平民,驅趕到對麵城中。人一多,糧食便用得更快,隻要無糧,那無論是多厲害的大軍,到最後,都隻有投降一途。
或者他們願意出城一戰,金軍也不會懼怕。
入城還是算了,大宋能在城中使的詐太多了。
想到這,宗望又抬起頭,凝視著遠方的高大城牆,做為遼東最富庶的州府,燕京府經營了百餘年,城高河深,護城河與運河相連接。
那嶽飛弄出大同府時那一套,時常引領數百將士衝殺而出,宗望數次圍剿,卻也不得不承認對方武勇驚人,又有牆頭炮火掩護,隻次剿殺都讓他逃了去。
正好,大宋援軍若是過來,正好被他練練手。
……
河北路帶兵前來援助的是河東河北置製副使何灌,這位年過六十的將領曾經是大宋西軍的名將,在攻打西夏時立下不少戰功,河北備戰時,朝廷調撥了一批西軍骨幹過來,他便提拔到河北路做軍中都統。
這位大將帶兵沿河北上,隻用了十日便越過了連境,這時離金國突破古北口,已經是二十日之後了,到達了遼國之土,按地圖看來,離遼國燕京隻一百裏路。
但他們立足未穩,便有斥候傳回金國鐵騎已經靠近的消息。
何灌大驚,立刻組織軍陣,開始應對金軍。
花費了快一日,到次日,金軍攻來時,雖然已經準備好了拒馬、武器,擺了軍陣,金國鐵浮屠那巨大的聲威,還是把這些百年未見兵禍的普通河北士卒嚇得心膽俱裂,都沒有堅持到一個衝擊,在離敵軍還有數十丈時,前鋒部隊就已經受不住這種恐懼,棄械而逃。
這種逃亡立刻就引起了連鎖反應,像傳染一下,人一旦突破了底線,有人帶頭,便有越來越多的士兵跟著逃亡,逃亡士兵衝散了原本嚴整的陣形。
一時間,踩踏死者不計其數,金軍幾乎是摧枯拉朽地打敗了這隻號稱數萬人的大軍。
金軍沿著大河,將這些宋軍殺得天昏地暗,一連數個時辰,這才罷休。
那名何灌的將領,也被潰軍裹挾著、逃亡了數十裏才堪堪止住,糧草甲胄,損失不計其數。
他大聲痛哭,幾乎要投河自盡,被親隨攔住了。
……
而另外一邊,宗望許久沒能打出如此大捷,整個人都感覺酣暢淋漓,帶領大軍收拾戰場,尤其是河邊的那些糧食船,可都是好東西啊。
士卒們也十分欣喜,人馬皆著重甲的鐵浮屠們紛紛取下了五十斤重的鎧甲——這種東西,除了打仗,閑時是沒法穿的,人和馬都受不了。
就在這時,旁邊河道裏,突然出現數隻形狀奇異的風帆船。
宗望微微皺眉,眺望遠方,旁邊立刻有親隨解釋道:“這大宋禦河通入黃河入海,偶有小些的海船會直接順河而入,運送物資,想來這些船隻,都是給南邊送貨的。”
“原來如此,”宗望大笑一聲,“等它過來,你等便準備小船,攔住他們,發一筆小財。”
對於他們這些動不動破城的金軍來說,隻是幾條船,實在算不上大貨。
就在這時,那緩緩靠近的船隻,紛紛調整角度,露出了側弦黑洞洞的炮口。
宗望瞬間神色大變,暴喝道:“上馬!退,遠離河岸!”
而這時,轟隆巨響,十數發炮彈,落在了打掃戰場的大小士卒身上。
一時間,金軍大亂,狼狽退去。
一連跑了數裏,就在宗望緩了一口氣時,旁邊的小山丘上突然間又冒出一排炮口,對著還沒喘勻氣的金軍又是一陣猛轟……
就在炮火過熱,終於停歇時,山上傳來一陣轟隆巨響,卻是數千騎兵,借著地勢衝下。
宗望本以為會是兩兵兩接,卻見對方在半山腰便停下,借著坡度,拿著重槍,對著他們又是一陣猛轟。
宗望一口氣險些沒上來,指揮著士卒反方向拉開距離,卻發現自己慌亂中帶兵誤入大片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