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剛剛繼位數月的君主用力地呼吸著,卻依然覺得喘不過氣來。
完顏宗幹牽著一個單辮小孩兒,靜靜地坐在旁邊。
金國六大勃列極都立於房中,等著完顏斜也頒布召書。
這位皇帝透過玻璃窗,看著遠方的飛鳥,渾濁的目光裏露出幾許不甘,卻又漸漸平靜下來。
“唉,怎會如此,”他低聲叨念著,“明明,兄長傳下皇位時,我大金那般無敵披靡,這才,這才一年啊……”
旁邊的六大親王卻未開口,他們心中亦有迷惑,一年前,金軍還是縱橫天下,少有敵手,遼國故地聞風而降。怎麽才一年時間,便各處複叛,連先前南下,那般大好局勢,也落個損失慘重,不得落荒而逃的局麵?
“罷了,”完顏斜也聲音低微,“我這皇帝也當得無趣,今日便傳位給合剌,你們需得相互扶持,護住這辛苦打下來的江山。”
宗幹應道:“您放心吧,這是當然。”
完顏斜也又低聲交代了後事,便揮手讓其它人退下,隻留下宗幹。
“斡本,”完顏斜也輕咳了一聲,又緊了緊披風,輕聲道,“這朝廷,要托付給你了。”
宗幹點頭:“侄兒會盡力的。”
“如今這局麵,你可有什麽打算?”完顏斜也問道。
如今金國的局麵十分不好。
婁室等人在西京道另組了樞密院,金國如今相當於有了兩個朝廷,上京道、中京道各族也紛紛起事,想要渾水摸魚,朝廷中,內朝外朝對是否要更改勃烈極製改成中原朝廷製度而爭論不休。
但這些都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如今金國沒有一個有威望,壓得下那大群的驕悍之將。
“先讓宗望處理掉各地叛亂,”宗幹沉吟了一下,然後苦笑道,“然後,便要提前讓族人駐守各地。”
必須讓女真族人搬遷駐守到各地,才可能成功鎮住各地反反複複的叛亂。
完顏斜也長歎道:“你那條商路,還要繼續麽?”
宗幹臉色僵住,躊躇道:“便是我想停止,如今也止不住了啊。”
完顏斜也沒有回答。
宗幹抬頭一看,卻見這位老者已經看著窗外,停止了呼吸。
他恍惚地後退了一步,過了好一會才定下神來。
伸手,他為老人瞌上眼簾。
他坐在老人床邊,輕聲道:“叔父,我知你放心不下,我也,不知如何是好……”
一開始,他得到大宋那條商路時,是十分欣喜的,這些年,他也靠著那條商路獲利無數,但直到最近幾年,才漸漸覺得不對。
尤其是在執掌內朝國庫時,漸漸發現,金國這些年南征北戰的無數錢財,都被那條商路吸食殆盡。
前些年能攻城戰力,搜刮天下時還不覺得,而今受挫,他才發現的,國庫錢財的流失速度,快到了讓他心驚膽戰的地步。
等同於這些年苦幹,都讓大宋賺光了。女真部已經全然沒了十年前的儉樸勤奮,都以得到南國貨物為榮,皮毛、冬珠、人參、金銀,但凡能換的東西,全換成了陶瓷織料,還有各種玻璃脂膏,誰家若是沒有一口鐵鍋,便在家族裏丟人。
他曾經想要禁止兩地貿易,可這樣做隻催生了走私的路子,讓貨物價格越高。
許多大戶為了得到南國貨物,可著勁壓榨治下奴隸佃戶們,常常有奴隸凍餓而死,以至於大量奴隸佃戶向遼東等地逃亡。
宗幹發現不對後,調整了方向,專營了東京道的貨物,免得被他們弄得貨量過多,大家都賺不到錢,但這樣的行為,遭致了許多不滿,許多部族覺得他肯定在其中吃了差價。
如此下去,再過幾年,怕是朝廷連大軍開拔的錢都拿不出來。
回想當初,他心中漸漸泛起寒意。
那個人,那人當初將商路交給他時,是否就已經預料到了這一天?
-
遼東,遼澤城。
陳行舟正在海港上,舉杯為各位王室宗親餞行。
他的笑意十分真誠,而對麵的大小宗室們,也是十分溫和恭敬,感謝著陳先生這八年來的照顧。
雙方都是一派賓主盡歡的態度。
耶律雅裏在一邊看得十分快樂:“阿弟你看,那些人手在抖啊,你覺得那是激動還是害怕?”
耶律敖盧斡輕聲道:“阿兄你小聲些,已有人在瞪你。”
耶律雅裏小聲了點:“反正他們都要走了,我看個熱鬧怎麽了,上次海釣,這些家夥可把我奚落慘了。”
“原來是那位蝦皇子啊。”一名宗室忍不住道,“要不要去東京城釣魚啊,那裏蝦少,就算釣不到魚,也不會隻有蝦。”
“聽說你們家宗室的也在我大宋安居,還能全家同釣。”
“對啊,”另外一人也道,“我等消息閉塞,這幾日才知道遼國亡了呢。”
“什麽,遼國亡了啊……”有人故做不知,陰陽怪氣。
“是呢,如今都住咱們東京了,回去大可認識認識。”陰陽怪氣人數增加中。
耶律雅裏額頭冒出青筋,被懟得啞口無言,看向了自己弟弟。
耶律敖盧斡輕咳一聲:“天色不早,大家還不上船,是想再留一天麽?”
“當然不會,你們兄弟不和我們一起,去大宋團聚麽?”
“對啊,遼東的哪有東京城好玩,”一名宗室冷笑著對耶律雅裏道,“你的陳先生早晚要回去東京城呢,你現在不去,到時是想跟著陳先生去東京麽?”
耶律雅裏頓時破防:“胡說,先生不會離開遼東的!”
陳行舟看到,輕咳了一聲,場麵頓時安靜下來,眾宗室紛紛戒備地看著這位遼東留守。
將耶律雅裏這個又菜又愛玩的家夥解救出來,陳行舟溫和道:“天色不早,可惜不能與大家再聚,請……”
這位可就不是能開玩笑的人了,於是眾人紛紛上船。
並不是所有宗室都來了——在前幾日聽說燕京大捷裏有數萬禁軍潰敗後,有幾位左思右想,決定留在遼東,不再向往繁華的都城。
耶律雅裏鬆了一口氣,疑惑地問道:“先生,為什麽你突然放那些人回去了?”
“當然是官家需要他們了,”陳行舟微微一笑,“對了,你也不要為遼國悲傷,如果你倆願意,我可以幫你們要一塊南洋土地,重建遼國……”
耶律雅裏一滯,然後看向弟弟。
敖盧斡頓時惱了:“你我兄弟,有難同當,當然是一起去!”
-
燕京府的動蕩平息,雖然沒有直接宣布朝廷將要收回燕京府所在的數州,但朝廷大臣們都明白,沒有意外的話,這事基本就算定了。
對此,大小報紙都以最大的篇幅刊登討論了此事,關於這事的前因後果都被挖掘出來,其中引起最大討論的,就是……他們的皇帝陛下,是怎麽做到不聲不響就把這事完成的?
他們回想著,按理來說,收回燕雲,不應是對外用兵嗎?
不應該加稅,不應該征兵,不應該在朝堂上討論個幾天幾夜,貶掉一大波反對的言官麽?
為什麽會是這個樣子?
就是調撥了幾拔兵馬,和遼國簽訂了幾次協議,就好像生活過日子一樣,燕京府就回來了?
這樣的大事,他們這些平頭百姓們完全沒有一點參與感啊!
好遺憾!
“唉,爹,你真一點話都沒說上麽?”十四歲的少年在大熱天裏穿著半袖,光著腳丫,啃著西瓜,追問著自己的老父親。
“當然,都給你說了多少遍了,你還問!”三十多歲的青年官吏十分不悅,揮袖欲走,“有這閑工夫,看書去。”
“可您是講義司的人啊,是跟在官家麵前的近臣啊!”少年放下西瓜,扯著老爹的衣袖,“這樣的大事,你都沒獻上言半語,還怎麽名留青史……”
虞祺頭上青筋直冒:“你懂什麽,官家何等天人,區區數州之地,當然是揮手即得,你平時不是自詡聰明麽,又能看出多少痕跡來?”
虞允文哼了一聲:“我還小,且平日忙於學業,等我考了進士,必然能成一代名臣……爹你別走啊,再給我講講,給我講講這次燕京大捷嘛。”
虞祺冷漠道:“自己看報紙去。”
“不要,報紙上都是些什麽,”虞允文嫌棄地道,“什麽官家揮手一招,請來流星滅敵、什麽天神下凡,閻王生死薄上劃下敵國皇帝姓名……我看這個還不如去看《搜神紀》,爹啊,給我講講嘛。”
虞祺被兒子一撒嬌,加上又是沐休日,便輕咳一聲,把這次燕京府的前因後果,都講給了孩兒聽。
少年聽得眼睛閃亮:“那,爹爹,官家好厲害啊,可是他怎麽從來不聽大臣諫言呢,不都是要善於納諫才是明君麽?”
“咱們的官家,不一樣。”虞祺小聲道,“將來入朝,你也得謹言慎行,官家不是凡人,做事勸諫,一定要三思而行。”
“好吧……”
吃完瓜,虞允文洗手換衣上了馬車,去神霄院上課,他本來是準備考國子監的,但他爹卻覺得將來神霄院才會是陛下看重的出生,加上這裏也會教導詩書,便讓他在這裏求學。
走了一半,便看到一個煙塵滾滾的工地,這會是神霄院擴建的新院,將會用來修書。
話說最近大儒們都在討論修書的事情,父親似乎也想擠進去占一個名額,不過競爭太激烈了,虞允文不看好他爹能入圍。
到校門時,又看到長長的報名隊伍,神霄院每月都有統考,考過了就可以入學,如今已經成為科舉外最重要的考試之一了。
陛下還準備設立一個,普通科舉為“文科”“理科”,將來為官也會提拔兩科之人。
等我再長成些,文理兩科都要考上狀元。
小小少年看著長長的人群,驕傲地想著。
第312章 親情
來到學校,虞允文坐到前排,拿出課本,這長寬一丈半的房間裏,他是年紀最小的一個,其它大多已經十七□□,甚至有看著二三十歲的人也落座其中。
翻開課本,趁著還沒上課,他將一本的番文書籍擺在了課桌上,興致勃勃地生啃起來——雖然書館裏有譯本,但他總覺得這些書翻譯得不是很不妥帖,加上老爹在四方館認識不少番國使者,他也就順帶學了大食文字。
不過,相比於他的淡定,周圍到處都是哀歎氣——今天有月末小測。
虞允文是一點都不怕的,考試對於他來說隻是應付老爹交差用的。
他的空閑多到能幫人算畫零件圖紙,算應力,然後用賺的零花錢去澤園玩騎馬射箭,教頭們都說他是塊當將軍的料呢。
這時,廊下的銅鍾被敲響,他收起番書,從腰帶裏拿出自己的筆。
這種竹管的軟頭筆是仿的宮廷禦筆,但質量差上許多,虞允文饞老爹腰帶裏的禦筆很久了,可惜老爹對這東西太過愛惜,他盡力表現,也就得了個等他考進士時把筆借他用三天的承諾。
這時,師長已經讓人收拾桌麵,同時轉身,把考題抄在黑板上。
虞允文攤平白紙,一邊寫姓名,一邊冷漠地想著,等我考上進士,我自然有機會向陛下討要,哪還會稀罕你的!
完顏宗幹牽著一個單辮小孩兒,靜靜地坐在旁邊。
金國六大勃列極都立於房中,等著完顏斜也頒布召書。
這位皇帝透過玻璃窗,看著遠方的飛鳥,渾濁的目光裏露出幾許不甘,卻又漸漸平靜下來。
“唉,怎會如此,”他低聲叨念著,“明明,兄長傳下皇位時,我大金那般無敵披靡,這才,這才一年啊……”
旁邊的六大親王卻未開口,他們心中亦有迷惑,一年前,金軍還是縱橫天下,少有敵手,遼國故地聞風而降。怎麽才一年時間,便各處複叛,連先前南下,那般大好局勢,也落個損失慘重,不得落荒而逃的局麵?
“罷了,”完顏斜也聲音低微,“我這皇帝也當得無趣,今日便傳位給合剌,你們需得相互扶持,護住這辛苦打下來的江山。”
宗幹應道:“您放心吧,這是當然。”
完顏斜也又低聲交代了後事,便揮手讓其它人退下,隻留下宗幹。
“斡本,”完顏斜也輕咳了一聲,又緊了緊披風,輕聲道,“這朝廷,要托付給你了。”
宗幹點頭:“侄兒會盡力的。”
“如今這局麵,你可有什麽打算?”完顏斜也問道。
如今金國的局麵十分不好。
婁室等人在西京道另組了樞密院,金國如今相當於有了兩個朝廷,上京道、中京道各族也紛紛起事,想要渾水摸魚,朝廷中,內朝外朝對是否要更改勃烈極製改成中原朝廷製度而爭論不休。
但這些都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如今金國沒有一個有威望,壓得下那大群的驕悍之將。
“先讓宗望處理掉各地叛亂,”宗幹沉吟了一下,然後苦笑道,“然後,便要提前讓族人駐守各地。”
必須讓女真族人搬遷駐守到各地,才可能成功鎮住各地反反複複的叛亂。
完顏斜也長歎道:“你那條商路,還要繼續麽?”
宗幹臉色僵住,躊躇道:“便是我想停止,如今也止不住了啊。”
完顏斜也沒有回答。
宗幹抬頭一看,卻見這位老者已經看著窗外,停止了呼吸。
他恍惚地後退了一步,過了好一會才定下神來。
伸手,他為老人瞌上眼簾。
他坐在老人床邊,輕聲道:“叔父,我知你放心不下,我也,不知如何是好……”
一開始,他得到大宋那條商路時,是十分欣喜的,這些年,他也靠著那條商路獲利無數,但直到最近幾年,才漸漸覺得不對。
尤其是在執掌內朝國庫時,漸漸發現,金國這些年南征北戰的無數錢財,都被那條商路吸食殆盡。
前些年能攻城戰力,搜刮天下時還不覺得,而今受挫,他才發現的,國庫錢財的流失速度,快到了讓他心驚膽戰的地步。
等同於這些年苦幹,都讓大宋賺光了。女真部已經全然沒了十年前的儉樸勤奮,都以得到南國貨物為榮,皮毛、冬珠、人參、金銀,但凡能換的東西,全換成了陶瓷織料,還有各種玻璃脂膏,誰家若是沒有一口鐵鍋,便在家族裏丟人。
他曾經想要禁止兩地貿易,可這樣做隻催生了走私的路子,讓貨物價格越高。
許多大戶為了得到南國貨物,可著勁壓榨治下奴隸佃戶們,常常有奴隸凍餓而死,以至於大量奴隸佃戶向遼東等地逃亡。
宗幹發現不對後,調整了方向,專營了東京道的貨物,免得被他們弄得貨量過多,大家都賺不到錢,但這樣的行為,遭致了許多不滿,許多部族覺得他肯定在其中吃了差價。
如此下去,再過幾年,怕是朝廷連大軍開拔的錢都拿不出來。
回想當初,他心中漸漸泛起寒意。
那個人,那人當初將商路交給他時,是否就已經預料到了這一天?
-
遼東,遼澤城。
陳行舟正在海港上,舉杯為各位王室宗親餞行。
他的笑意十分真誠,而對麵的大小宗室們,也是十分溫和恭敬,感謝著陳先生這八年來的照顧。
雙方都是一派賓主盡歡的態度。
耶律雅裏在一邊看得十分快樂:“阿弟你看,那些人手在抖啊,你覺得那是激動還是害怕?”
耶律敖盧斡輕聲道:“阿兄你小聲些,已有人在瞪你。”
耶律雅裏小聲了點:“反正他們都要走了,我看個熱鬧怎麽了,上次海釣,這些家夥可把我奚落慘了。”
“原來是那位蝦皇子啊。”一名宗室忍不住道,“要不要去東京城釣魚啊,那裏蝦少,就算釣不到魚,也不會隻有蝦。”
“聽說你們家宗室的也在我大宋安居,還能全家同釣。”
“對啊,”另外一人也道,“我等消息閉塞,這幾日才知道遼國亡了呢。”
“什麽,遼國亡了啊……”有人故做不知,陰陽怪氣。
“是呢,如今都住咱們東京了,回去大可認識認識。”陰陽怪氣人數增加中。
耶律雅裏額頭冒出青筋,被懟得啞口無言,看向了自己弟弟。
耶律敖盧斡輕咳一聲:“天色不早,大家還不上船,是想再留一天麽?”
“當然不會,你們兄弟不和我們一起,去大宋團聚麽?”
“對啊,遼東的哪有東京城好玩,”一名宗室冷笑著對耶律雅裏道,“你的陳先生早晚要回去東京城呢,你現在不去,到時是想跟著陳先生去東京麽?”
耶律雅裏頓時破防:“胡說,先生不會離開遼東的!”
陳行舟看到,輕咳了一聲,場麵頓時安靜下來,眾宗室紛紛戒備地看著這位遼東留守。
將耶律雅裏這個又菜又愛玩的家夥解救出來,陳行舟溫和道:“天色不早,可惜不能與大家再聚,請……”
這位可就不是能開玩笑的人了,於是眾人紛紛上船。
並不是所有宗室都來了——在前幾日聽說燕京大捷裏有數萬禁軍潰敗後,有幾位左思右想,決定留在遼東,不再向往繁華的都城。
耶律雅裏鬆了一口氣,疑惑地問道:“先生,為什麽你突然放那些人回去了?”
“當然是官家需要他們了,”陳行舟微微一笑,“對了,你也不要為遼國悲傷,如果你倆願意,我可以幫你們要一塊南洋土地,重建遼國……”
耶律雅裏一滯,然後看向弟弟。
敖盧斡頓時惱了:“你我兄弟,有難同當,當然是一起去!”
-
燕京府的動蕩平息,雖然沒有直接宣布朝廷將要收回燕京府所在的數州,但朝廷大臣們都明白,沒有意外的話,這事基本就算定了。
對此,大小報紙都以最大的篇幅刊登討論了此事,關於這事的前因後果都被挖掘出來,其中引起最大討論的,就是……他們的皇帝陛下,是怎麽做到不聲不響就把這事完成的?
他們回想著,按理來說,收回燕雲,不應是對外用兵嗎?
不應該加稅,不應該征兵,不應該在朝堂上討論個幾天幾夜,貶掉一大波反對的言官麽?
為什麽會是這個樣子?
就是調撥了幾拔兵馬,和遼國簽訂了幾次協議,就好像生活過日子一樣,燕京府就回來了?
這樣的大事,他們這些平頭百姓們完全沒有一點參與感啊!
好遺憾!
“唉,爹,你真一點話都沒說上麽?”十四歲的少年在大熱天裏穿著半袖,光著腳丫,啃著西瓜,追問著自己的老父親。
“當然,都給你說了多少遍了,你還問!”三十多歲的青年官吏十分不悅,揮袖欲走,“有這閑工夫,看書去。”
“可您是講義司的人啊,是跟在官家麵前的近臣啊!”少年放下西瓜,扯著老爹的衣袖,“這樣的大事,你都沒獻上言半語,還怎麽名留青史……”
虞祺頭上青筋直冒:“你懂什麽,官家何等天人,區區數州之地,當然是揮手即得,你平時不是自詡聰明麽,又能看出多少痕跡來?”
虞允文哼了一聲:“我還小,且平日忙於學業,等我考了進士,必然能成一代名臣……爹你別走啊,再給我講講,給我講講這次燕京大捷嘛。”
虞祺冷漠道:“自己看報紙去。”
“不要,報紙上都是些什麽,”虞允文嫌棄地道,“什麽官家揮手一招,請來流星滅敵、什麽天神下凡,閻王生死薄上劃下敵國皇帝姓名……我看這個還不如去看《搜神紀》,爹啊,給我講講嘛。”
虞祺被兒子一撒嬌,加上又是沐休日,便輕咳一聲,把這次燕京府的前因後果,都講給了孩兒聽。
少年聽得眼睛閃亮:“那,爹爹,官家好厲害啊,可是他怎麽從來不聽大臣諫言呢,不都是要善於納諫才是明君麽?”
“咱們的官家,不一樣。”虞祺小聲道,“將來入朝,你也得謹言慎行,官家不是凡人,做事勸諫,一定要三思而行。”
“好吧……”
吃完瓜,虞允文洗手換衣上了馬車,去神霄院上課,他本來是準備考國子監的,但他爹卻覺得將來神霄院才會是陛下看重的出生,加上這裏也會教導詩書,便讓他在這裏求學。
走了一半,便看到一個煙塵滾滾的工地,這會是神霄院擴建的新院,將會用來修書。
話說最近大儒們都在討論修書的事情,父親似乎也想擠進去占一個名額,不過競爭太激烈了,虞允文不看好他爹能入圍。
到校門時,又看到長長的報名隊伍,神霄院每月都有統考,考過了就可以入學,如今已經成為科舉外最重要的考試之一了。
陛下還準備設立一個,普通科舉為“文科”“理科”,將來為官也會提拔兩科之人。
等我再長成些,文理兩科都要考上狀元。
小小少年看著長長的人群,驕傲地想著。
第312章 親情
來到學校,虞允文坐到前排,拿出課本,這長寬一丈半的房間裏,他是年紀最小的一個,其它大多已經十七□□,甚至有看著二三十歲的人也落座其中。
翻開課本,趁著還沒上課,他將一本的番文書籍擺在了課桌上,興致勃勃地生啃起來——雖然書館裏有譯本,但他總覺得這些書翻譯得不是很不妥帖,加上老爹在四方館認識不少番國使者,他也就順帶學了大食文字。
不過,相比於他的淡定,周圍到處都是哀歎氣——今天有月末小測。
虞允文是一點都不怕的,考試對於他來說隻是應付老爹交差用的。
他的空閑多到能幫人算畫零件圖紙,算應力,然後用賺的零花錢去澤園玩騎馬射箭,教頭們都說他是塊當將軍的料呢。
這時,廊下的銅鍾被敲響,他收起番書,從腰帶裏拿出自己的筆。
這種竹管的軟頭筆是仿的宮廷禦筆,但質量差上許多,虞允文饞老爹腰帶裏的禦筆很久了,可惜老爹對這東西太過愛惜,他盡力表現,也就得了個等他考進士時把筆借他用三天的承諾。
這時,師長已經讓人收拾桌麵,同時轉身,把考題抄在黑板上。
虞允文攤平白紙,一邊寫姓名,一邊冷漠地想著,等我考上進士,我自然有機會向陛下討要,哪還會稀罕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