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宋國也能如數百年前大唐那般給他們帶來利益,那麽,依附大宋也不是什麽問題。
所以,這些日子,嶽飛的帳篷來客絡繹不絕,他們代表著各自部族,紛紛向這位年輕將軍表達了對大宋的向往,希望能與大宋貿易,希望能投奔大宋麾下……
這天,天氣晴好,嶽飛正在仔細地繪製地圖,上邊記錄了草原上一些部族分部,哪家在草原的哪個方向,有多少牲口等等。
而這時,楊再興苦著臉走了進來:“將軍……不好了。”
“何事?”嶽飛疑惑地抬頭。
“您、您還是自己回去看看吧……”楊再興縮了縮頭,“夫人不太高興,說要懸梁自盡呢……”
“這裏哪來的梁?”嶽飛無奈地搖頭,放下筆,起身離開。
他心中明白,妻子從繁華的東京城,再搬到了次一等的燕京,再去到荒涼的撫州城,再至這冰天雪地的大定府,已經到了底線,不能再接受他的行事方法了。
她雖是將軍夫人,但所期盼的,自己卻給不了她,還是讓她回東京城吧……
……
轉瞬之間,便是三月,春回大地,河北路的運河解凍,南北的貿易又興盛起來。
這些年,趙士程沒有和黃河去爭天命,而是遷徙人口,在幾個容易決堤的地方讓出兩條泄洪區,禁止在此地耕作,從而大大降低了修築河工的人力物力。
朝廷也有不少反對聲音,稱這些都是上好良田,因為泄洪讓出的土地足有數萬頃,太過可惜,但在趙士程看來,在生產力不足的情況,治起河來得不償失——金國蒙古可以說都是修河修垮的,明朝也沒少出事,還是等些時候,勘察好水文,做好計劃,再修一個時間能長些的河道為好。
不過,五月時,有朝廷諫官上書,說赤峰軍路承宣使嶽飛,拋棄糟糠之妻,其品德不足,應當訓誡,把趙士程給弄得有些疑惑。
隨後才知道,嶽飛的妻子前些時候從遼東坐船回了東京城,但卻和公婆起了衝突,其母做主,讓她與夫君和離,並將這些年嶽飛給他們的半數俸祿都給了這位前妻。
趙士程把這事按下,這點小事,這些人也能鬧上朝廷,看來真是閑得發慌。
有這工夫,繼續經營北方不行嗎?
有一件事讓他十分欣喜,那便是遼東離大定府隻有八百餘裏,且有遼河的上遊經過大定府,經營大定府的成本急劇下降,遼東的糧食可以送到大定府,大定府的牲口皮毛也能送到遼東,走海路可比翻越燕山容易多了。
遼東的東北方向,就是遼闊的鬆嫩平原和遼河平原,會是大宋的下一步目標。
不過趙士程暫時不會急著吞並那裏,如今才得赤峰路和遼東,需要經營兩年,徹底消化之後,再開新的進度。他時間還長,再過幾年,國內的人口多了,才能提去開墾東北的事情。
-
東京城外,城門處,車馬綿延,排隊有一裏之長。
東京城這些年的發展太過繁華,街道擁擠不堪,如今已經規定必須是經過登記馬車才能入城,這樣的馬車上有顯眼“號牌”,必須依照行車靠右的規矩入城。
同時馬車每月還要交一筆“清潔稅”,來限製數量。
城中還配備了不少的公用馬車,用來緩解交通擁堵,一些占道經營的小販,如今已經練成了挑著擔子依然能和遊繳激情追逐的本事。
今年新任的權知開封府事李光的馬車也被擠在城外,讓一番烈日暴曬後,車中人受不住,已經下了馬車,在路邊的茶棚歇息。
若是在普通州縣,知府大人的車駕自然是有插隊權的,但這裏可是東京城,一磚頭下去,不知能砸到多少二品三品的權貴,真要被無事也要噴幾句的言官參一本,他這個知府也是當不了幾天的。
“唉,人太多了。”茶攤旁邊的一名官員感慨道。
李光一抬頭,不由笑起來,居然是個熟人:“虞司諫?聽你說你家長子考入國子監,還得了官家誇讚,恭喜恭喜啊!”
虞祺搖頭道:“我家允文雖有幾分小聰明,但卻不甚聽話,讓小弟不知白了多少頭發。”
兩個人坐在一起,抱怨著兒子不聽話,甚至還在思考起這不孝之風是從哪裏刮來的,但發現這風氣源頭在逐漸靠近皇帝陛下後,兩人默契地轉移了話題,提出新的話題。
“自從將丁稅攤入地稅後,這東京城的人便越來越多了,”李光對著朋友大吐苦水,“以前為避丁稅,許多人都在藏於鄉,隱匿戶口者甚眾,如今不納丁稅,許多隱戶便湧入城中。東京城本就有一百五十萬丁口,這兩年來,更是多到了近兩百萬!”
虞祺也是聽得頭皮發麻,也和他一起抱怨:“你有所不知,如今的鄉裏也是如此,先前官家頒布了法令,凡無主之地,歸開墾者所有,不得征收。如今許多鄉人,結伴到百裏千裏之外,開墾土地。別的不說,荊湖北路兩年之內,便開墾了三萬頃土地,幾乎把幾個湖澤開墾盡了。”
“這事我也有所耳聞,巴蜀、南陽、淮南路之人,都去了荊湖北路,京東路、河北路則是渡河前去遼東開墾,福建路、廣南東西兩路則是下了南洋。”
兩人一起為大宋的人丁流出感覺到了焦慮,因為以前無論對哪個朝代來說,當權都是要嚴禁人口外流的,但如今大宋官家不但不阻止,還給了他們方便!
“我那逆子,成天在說什麽人口投資也是投資,”虞祺無奈道,“他懂什麽,凡是去了海外的人丁,大多安家立業,哪裏還會回鄉!光是回來幾百船油、糖,哪抵得過土地和田稅。”
“誰說的,那些人在大宋也得不到幾分土地,不如出去找找生活,你這眼光,可差你兒子遠了。”旁邊一個聲音插嘴聲道。
虞祺和李光同時僵住了,用不敢置信的目光轉頭,看向了茶棚最裏邊的那桌人。
背對著他們的錦衣青年優雅起身,排出幾枚茶錢,轉頭看他二人,他眉目極為精致,似女媧妙手天成,但他隻是輕描淡寫的一眼神,便能讓人忘記他的模樣,隻記得他的攝人心魄的威嚴。
他旁邊還跟了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正無奈地看著虞祺,一臉我帶不動你的表情。
趙士程讓這二人跟著,順著這長長的車隊,看這京城百態。
二人默然跟上,背上已經是濕透了。
“每當天下承平,這天下便會子嗣繁茂,”趙士程輕聲道,“總得給他們尋些出路,不能將他們困死在土地上。”
兩位屬下低頭稱是。
“怕什麽,我在位這些年,可無人因言獲罪,”趙士程無奈地搖頭,“這些人丁,隻能讓他們自己出去。”
李光和虞祺以前都是講義司的,見官家溫和如初的,便也恢複幾分。
虞祺更是疑惑道:“官家,若將人丁組成一支強軍,征伐西域或者東北,不是一樣能收容人丁麽。您禦下新軍,遠勝禁軍,若有當年□□四十萬大軍,必能一戰勝之。”
趙士程笑了笑:“虞卿可知,新軍為何戰力堅韌,遠勝禁軍?”
“自是兵強馬壯。”這題不難。
“錯了,”趙士程搖頭,在對方疑惑的眸光裏,看著遠方繁華,緩緩道,“因為,我給他們發足了軍餉。”
虞允文一呆:“這麽簡單?”
趙士程笑了笑,摸了摸少年的頭:“對啊,就這麽簡單。”
而另外兩名臣子恨不得把那少年拎到一邊,他的父親更是想抽他兩下。
怎麽可能簡單!
全餉全恤,從古至今,就未有成者。
說這是,天下最難的事情也不為過!
“那官家,為何如此簡單的事情,前人做不到呢?”少年更困惑了,他明亮的眼睛裏滿滿都是求知欲。
“因為,做到這一點,”他的皇帝陛下如是說,“要把他們當成人。”
第345章 言出法隨
在攻下大定府後, 大宋的北方壓力便全給到了太原雲中一帶,因為金國的西樞密院完顏婁室在此地還有兩萬大軍。
如今,便是有一個難題擺在完顏婁室麵前, 那就是——是繼續鎮守西北一帶, 還是帶兵返回金國的國都興慶府。
這個問題非常嚴重,他手下的兩萬騎兵都是需要大量民夫、糧草才能維持的,在大定府失陷後,西北草原一帶, 就開始對他的命令陽奉陰違起來,他手下的騎兵並不完全是女真人,還有蒙兀、奚人、鐵驪、室衛等各部的勇士。
當女真的權威搖搖欲墜時,不能給他們帶來財富與土地時,他們便會萌生退意。
而西北最豐美的河套被西夏占據, 其它地方本就不如燕山一帶的草原豐美,很難支持起他兩萬騎兵。
所以,他如今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拿下蕭幹暫寄居後河套、西夏占據的前河套之地, 另外一個就是繞過燕山,從上京道回到的金國, 但若如此,便等於是放棄了金國耗費無數心力打下遼國一半領土, 他與他之部族,在朝廷的威望會一敗塗地。
因此, 他其實沒什麽選擇,隻能攻打下西夏與蕭幹治下的整個河套, 才能供養起他的大軍。
-
八月盛夏, 各國的商隊正絡繹不絕地進入東京城, 他們除了帶來貨物商品,同時也是為了獻書於大宋。
幾年前,大宋皇帝發詔,隻要向大宋捐獻西方未有的海外之書,便可以免市舶司一半的關稅,若能帶來懂得建築、雕塑、繪畫、天文的學者,不但可以領得獎賞,一旦學者被大宋錄取,還另有獎勵。
而在十字軍東征已經讓美麗的小亞西亞陷入了無窮的戰火,曾經強大塞爾柱帝國中突厥人的叛亂引起彼伏,整個中東都已經不安穩,埃及地區的綠衣大食陷入了各地總督割據、稅收銳減、教派分裂、十字軍入侵的淒慘境界。
從黑海到紅海,從地中海到興都庫什山,已經沒有一處安寧的土地。
璀璨的□□世界正在風雨中飄搖,這個時候,一本書籍很難比一份麵包更有價值,一個工匠也能為了不被征兵,而踏上去向遠方的大船。
趙士程有空的時候,就會去外事院翻閱那些已經翻譯成漢字的西方書籍,阿拉伯世界百年翻譯運動的成果正在轉化成王朝新的養料。
阿拉伯世界過來的工匠也正在將石料建築上的無數經驗傳播到中土。
如今東京城正在吸引這些養料,最明顯的應用,就是建築中柱子明顯減少了,西方的拱頂技術正在被使用,支撐梁柱的飛扶壁正在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種建築中。
當然,與這些知識一起過來的,還有越來越多的傳教士。
不過,如今大宋本土道教和佛教還是武德充沛,有著上國心態的國民們對夷族傳教興趣真心不高。
趙士程又重新瀏覽了一遍的各種翻譯書籍的目錄,然後驚訝地發現有許多人正在試圖將中國的書籍翻譯成阿拉伯、波斯文,不過大宋的各種儒道釋經典占據的比例過於大了,他們的目標大多集中在古老傳世的典籍裏,對最近十幾年出現的新學並未有多重視。
這讓他忍不住想笑,那些經史典籍中譯中的版本都數不清,這些人想譯完,可不知要到哪年去了。
放下書籍,他又在待衛的引領下巡視了這外事院的教學狀況。
如今這裏已經有了十幾個班,老師幾乎是一人一個種族,其中以藏羌的學生們進度最快,畢竟他們的文化深受中原影響,也知道自己能來此求學,是何等不易。
趙士程看著這些年齡從十六到六十呈正態分布的學生們,目光十分柔和,勉勵他們好好學習,希望他們茁壯成長,將來大宋治下,必有他們一席之地。
對麵學生們十分感動,紛紛拜謝了皇帝陛下……
離開外事院,趙士程心情不錯,又在外事院附近的一條街道上遊覽起來,這裏的街道是新建的,商鋪看著還很新,店鋪種類極多,除去柴米油鹽,甚至有剃胎毛、治雞眼之類的小堂子,都是服務底層的。
嗯,連賣油的鋪子都好小,門麵窄的一次隻能容一個人進去。
這樣的油鋪,防火搞好麽?
-
東京城中的油坊裏,一名俚族少女穿著普通的細麻襦裙、灰色褙子,正在飛快地打著算盤,計算今天的棕油買入支出。
她叫阿勒,本是南邊大族的冼家的侍女,族人都在給冼家種甘蔗,後來,她在東京城找到了熬糖方子,族裏悄悄開墾了甘蔗地,熬出的紅糖沒有人舍得吃,都千裏送來東京城,讓她幫著賣出。
靠著族人的蔗糖賺了些錢,她離開了冼家,如今在東京城裏租了一個小作坊,販賣南邊地來的棕油。
棕油在大宋是價格最低廉的油品,但也因著鐵鍋和炒菜的風靡天下,東京城是天下第一繁華的地方,自然也遠勝過杭州的用油大城,很多小店舍不得用肥肉的,便都以棕油做菜,因著有貨源,她這小店生意很是不錯,她在後院修了個水缸,做了石蓋,避免火災。
賺來的錢一部分用來擴大經營,剩下一部分,她都換成織機,還雇傭了工匠,族裏開了一家細麻布織坊——嶺南炎熱,毛料使用的不多,於他們這些俚人來說,耐用又透氣的麻布才是首選。
她打著算盤,思量著讓族裏挑幾個伶俐的人過來幫她,同時,有另外一件事,壓在她的心頭,讓她十分憂愁。
正在這時,有客人走進了這昏暗的小屋,輕聲道:“掌櫃,這裏賣油麽?”
“賣得、賣得!”阿勒猛然回過神來,抬頭一看,卻覺得整個昏暗的小屋,似乎都亮堂起來。
這位公子、這位公子未免太好看了些,那眉目,比觀音廟裏的童子不知好看了多少倍、
她本能地咽了一口口水,告誡自己這裏是東京城,不能把俚人搶親的習俗弄過來,在這裏搶親是犯法的!
所以,這些日子,嶽飛的帳篷來客絡繹不絕,他們代表著各自部族,紛紛向這位年輕將軍表達了對大宋的向往,希望能與大宋貿易,希望能投奔大宋麾下……
這天,天氣晴好,嶽飛正在仔細地繪製地圖,上邊記錄了草原上一些部族分部,哪家在草原的哪個方向,有多少牲口等等。
而這時,楊再興苦著臉走了進來:“將軍……不好了。”
“何事?”嶽飛疑惑地抬頭。
“您、您還是自己回去看看吧……”楊再興縮了縮頭,“夫人不太高興,說要懸梁自盡呢……”
“這裏哪來的梁?”嶽飛無奈地搖頭,放下筆,起身離開。
他心中明白,妻子從繁華的東京城,再搬到了次一等的燕京,再去到荒涼的撫州城,再至這冰天雪地的大定府,已經到了底線,不能再接受他的行事方法了。
她雖是將軍夫人,但所期盼的,自己卻給不了她,還是讓她回東京城吧……
……
轉瞬之間,便是三月,春回大地,河北路的運河解凍,南北的貿易又興盛起來。
這些年,趙士程沒有和黃河去爭天命,而是遷徙人口,在幾個容易決堤的地方讓出兩條泄洪區,禁止在此地耕作,從而大大降低了修築河工的人力物力。
朝廷也有不少反對聲音,稱這些都是上好良田,因為泄洪讓出的土地足有數萬頃,太過可惜,但在趙士程看來,在生產力不足的情況,治起河來得不償失——金國蒙古可以說都是修河修垮的,明朝也沒少出事,還是等些時候,勘察好水文,做好計劃,再修一個時間能長些的河道為好。
不過,五月時,有朝廷諫官上書,說赤峰軍路承宣使嶽飛,拋棄糟糠之妻,其品德不足,應當訓誡,把趙士程給弄得有些疑惑。
隨後才知道,嶽飛的妻子前些時候從遼東坐船回了東京城,但卻和公婆起了衝突,其母做主,讓她與夫君和離,並將這些年嶽飛給他們的半數俸祿都給了這位前妻。
趙士程把這事按下,這點小事,這些人也能鬧上朝廷,看來真是閑得發慌。
有這工夫,繼續經營北方不行嗎?
有一件事讓他十分欣喜,那便是遼東離大定府隻有八百餘裏,且有遼河的上遊經過大定府,經營大定府的成本急劇下降,遼東的糧食可以送到大定府,大定府的牲口皮毛也能送到遼東,走海路可比翻越燕山容易多了。
遼東的東北方向,就是遼闊的鬆嫩平原和遼河平原,會是大宋的下一步目標。
不過趙士程暫時不會急著吞並那裏,如今才得赤峰路和遼東,需要經營兩年,徹底消化之後,再開新的進度。他時間還長,再過幾年,國內的人口多了,才能提去開墾東北的事情。
-
東京城外,城門處,車馬綿延,排隊有一裏之長。
東京城這些年的發展太過繁華,街道擁擠不堪,如今已經規定必須是經過登記馬車才能入城,這樣的馬車上有顯眼“號牌”,必須依照行車靠右的規矩入城。
同時馬車每月還要交一筆“清潔稅”,來限製數量。
城中還配備了不少的公用馬車,用來緩解交通擁堵,一些占道經營的小販,如今已經練成了挑著擔子依然能和遊繳激情追逐的本事。
今年新任的權知開封府事李光的馬車也被擠在城外,讓一番烈日暴曬後,車中人受不住,已經下了馬車,在路邊的茶棚歇息。
若是在普通州縣,知府大人的車駕自然是有插隊權的,但這裏可是東京城,一磚頭下去,不知能砸到多少二品三品的權貴,真要被無事也要噴幾句的言官參一本,他這個知府也是當不了幾天的。
“唉,人太多了。”茶攤旁邊的一名官員感慨道。
李光一抬頭,不由笑起來,居然是個熟人:“虞司諫?聽你說你家長子考入國子監,還得了官家誇讚,恭喜恭喜啊!”
虞祺搖頭道:“我家允文雖有幾分小聰明,但卻不甚聽話,讓小弟不知白了多少頭發。”
兩個人坐在一起,抱怨著兒子不聽話,甚至還在思考起這不孝之風是從哪裏刮來的,但發現這風氣源頭在逐漸靠近皇帝陛下後,兩人默契地轉移了話題,提出新的話題。
“自從將丁稅攤入地稅後,這東京城的人便越來越多了,”李光對著朋友大吐苦水,“以前為避丁稅,許多人都在藏於鄉,隱匿戶口者甚眾,如今不納丁稅,許多隱戶便湧入城中。東京城本就有一百五十萬丁口,這兩年來,更是多到了近兩百萬!”
虞祺也是聽得頭皮發麻,也和他一起抱怨:“你有所不知,如今的鄉裏也是如此,先前官家頒布了法令,凡無主之地,歸開墾者所有,不得征收。如今許多鄉人,結伴到百裏千裏之外,開墾土地。別的不說,荊湖北路兩年之內,便開墾了三萬頃土地,幾乎把幾個湖澤開墾盡了。”
“這事我也有所耳聞,巴蜀、南陽、淮南路之人,都去了荊湖北路,京東路、河北路則是渡河前去遼東開墾,福建路、廣南東西兩路則是下了南洋。”
兩人一起為大宋的人丁流出感覺到了焦慮,因為以前無論對哪個朝代來說,當權都是要嚴禁人口外流的,但如今大宋官家不但不阻止,還給了他們方便!
“我那逆子,成天在說什麽人口投資也是投資,”虞祺無奈道,“他懂什麽,凡是去了海外的人丁,大多安家立業,哪裏還會回鄉!光是回來幾百船油、糖,哪抵得過土地和田稅。”
“誰說的,那些人在大宋也得不到幾分土地,不如出去找找生活,你這眼光,可差你兒子遠了。”旁邊一個聲音插嘴聲道。
虞祺和李光同時僵住了,用不敢置信的目光轉頭,看向了茶棚最裏邊的那桌人。
背對著他們的錦衣青年優雅起身,排出幾枚茶錢,轉頭看他二人,他眉目極為精致,似女媧妙手天成,但他隻是輕描淡寫的一眼神,便能讓人忘記他的模樣,隻記得他的攝人心魄的威嚴。
他旁邊還跟了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正無奈地看著虞祺,一臉我帶不動你的表情。
趙士程讓這二人跟著,順著這長長的車隊,看這京城百態。
二人默然跟上,背上已經是濕透了。
“每當天下承平,這天下便會子嗣繁茂,”趙士程輕聲道,“總得給他們尋些出路,不能將他們困死在土地上。”
兩位屬下低頭稱是。
“怕什麽,我在位這些年,可無人因言獲罪,”趙士程無奈地搖頭,“這些人丁,隻能讓他們自己出去。”
李光和虞祺以前都是講義司的,見官家溫和如初的,便也恢複幾分。
虞祺更是疑惑道:“官家,若將人丁組成一支強軍,征伐西域或者東北,不是一樣能收容人丁麽。您禦下新軍,遠勝禁軍,若有當年□□四十萬大軍,必能一戰勝之。”
趙士程笑了笑:“虞卿可知,新軍為何戰力堅韌,遠勝禁軍?”
“自是兵強馬壯。”這題不難。
“錯了,”趙士程搖頭,在對方疑惑的眸光裏,看著遠方繁華,緩緩道,“因為,我給他們發足了軍餉。”
虞允文一呆:“這麽簡單?”
趙士程笑了笑,摸了摸少年的頭:“對啊,就這麽簡單。”
而另外兩名臣子恨不得把那少年拎到一邊,他的父親更是想抽他兩下。
怎麽可能簡單!
全餉全恤,從古至今,就未有成者。
說這是,天下最難的事情也不為過!
“那官家,為何如此簡單的事情,前人做不到呢?”少年更困惑了,他明亮的眼睛裏滿滿都是求知欲。
“因為,做到這一點,”他的皇帝陛下如是說,“要把他們當成人。”
第345章 言出法隨
在攻下大定府後, 大宋的北方壓力便全給到了太原雲中一帶,因為金國的西樞密院完顏婁室在此地還有兩萬大軍。
如今,便是有一個難題擺在完顏婁室麵前, 那就是——是繼續鎮守西北一帶, 還是帶兵返回金國的國都興慶府。
這個問題非常嚴重,他手下的兩萬騎兵都是需要大量民夫、糧草才能維持的,在大定府失陷後,西北草原一帶, 就開始對他的命令陽奉陰違起來,他手下的騎兵並不完全是女真人,還有蒙兀、奚人、鐵驪、室衛等各部的勇士。
當女真的權威搖搖欲墜時,不能給他們帶來財富與土地時,他們便會萌生退意。
而西北最豐美的河套被西夏占據, 其它地方本就不如燕山一帶的草原豐美,很難支持起他兩萬騎兵。
所以,他如今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拿下蕭幹暫寄居後河套、西夏占據的前河套之地, 另外一個就是繞過燕山,從上京道回到的金國, 但若如此,便等於是放棄了金國耗費無數心力打下遼國一半領土, 他與他之部族,在朝廷的威望會一敗塗地。
因此, 他其實沒什麽選擇,隻能攻打下西夏與蕭幹治下的整個河套, 才能供養起他的大軍。
-
八月盛夏, 各國的商隊正絡繹不絕地進入東京城, 他們除了帶來貨物商品,同時也是為了獻書於大宋。
幾年前,大宋皇帝發詔,隻要向大宋捐獻西方未有的海外之書,便可以免市舶司一半的關稅,若能帶來懂得建築、雕塑、繪畫、天文的學者,不但可以領得獎賞,一旦學者被大宋錄取,還另有獎勵。
而在十字軍東征已經讓美麗的小亞西亞陷入了無窮的戰火,曾經強大塞爾柱帝國中突厥人的叛亂引起彼伏,整個中東都已經不安穩,埃及地區的綠衣大食陷入了各地總督割據、稅收銳減、教派分裂、十字軍入侵的淒慘境界。
從黑海到紅海,從地中海到興都庫什山,已經沒有一處安寧的土地。
璀璨的□□世界正在風雨中飄搖,這個時候,一本書籍很難比一份麵包更有價值,一個工匠也能為了不被征兵,而踏上去向遠方的大船。
趙士程有空的時候,就會去外事院翻閱那些已經翻譯成漢字的西方書籍,阿拉伯世界百年翻譯運動的成果正在轉化成王朝新的養料。
阿拉伯世界過來的工匠也正在將石料建築上的無數經驗傳播到中土。
如今東京城正在吸引這些養料,最明顯的應用,就是建築中柱子明顯減少了,西方的拱頂技術正在被使用,支撐梁柱的飛扶壁正在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種建築中。
當然,與這些知識一起過來的,還有越來越多的傳教士。
不過,如今大宋本土道教和佛教還是武德充沛,有著上國心態的國民們對夷族傳教興趣真心不高。
趙士程又重新瀏覽了一遍的各種翻譯書籍的目錄,然後驚訝地發現有許多人正在試圖將中國的書籍翻譯成阿拉伯、波斯文,不過大宋的各種儒道釋經典占據的比例過於大了,他們的目標大多集中在古老傳世的典籍裏,對最近十幾年出現的新學並未有多重視。
這讓他忍不住想笑,那些經史典籍中譯中的版本都數不清,這些人想譯完,可不知要到哪年去了。
放下書籍,他又在待衛的引領下巡視了這外事院的教學狀況。
如今這裏已經有了十幾個班,老師幾乎是一人一個種族,其中以藏羌的學生們進度最快,畢竟他們的文化深受中原影響,也知道自己能來此求學,是何等不易。
趙士程看著這些年齡從十六到六十呈正態分布的學生們,目光十分柔和,勉勵他們好好學習,希望他們茁壯成長,將來大宋治下,必有他們一席之地。
對麵學生們十分感動,紛紛拜謝了皇帝陛下……
離開外事院,趙士程心情不錯,又在外事院附近的一條街道上遊覽起來,這裏的街道是新建的,商鋪看著還很新,店鋪種類極多,除去柴米油鹽,甚至有剃胎毛、治雞眼之類的小堂子,都是服務底層的。
嗯,連賣油的鋪子都好小,門麵窄的一次隻能容一個人進去。
這樣的油鋪,防火搞好麽?
-
東京城中的油坊裏,一名俚族少女穿著普通的細麻襦裙、灰色褙子,正在飛快地打著算盤,計算今天的棕油買入支出。
她叫阿勒,本是南邊大族的冼家的侍女,族人都在給冼家種甘蔗,後來,她在東京城找到了熬糖方子,族裏悄悄開墾了甘蔗地,熬出的紅糖沒有人舍得吃,都千裏送來東京城,讓她幫著賣出。
靠著族人的蔗糖賺了些錢,她離開了冼家,如今在東京城裏租了一個小作坊,販賣南邊地來的棕油。
棕油在大宋是價格最低廉的油品,但也因著鐵鍋和炒菜的風靡天下,東京城是天下第一繁華的地方,自然也遠勝過杭州的用油大城,很多小店舍不得用肥肉的,便都以棕油做菜,因著有貨源,她這小店生意很是不錯,她在後院修了個水缸,做了石蓋,避免火災。
賺來的錢一部分用來擴大經營,剩下一部分,她都換成織機,還雇傭了工匠,族裏開了一家細麻布織坊——嶺南炎熱,毛料使用的不多,於他們這些俚人來說,耐用又透氣的麻布才是首選。
她打著算盤,思量著讓族裏挑幾個伶俐的人過來幫她,同時,有另外一件事,壓在她的心頭,讓她十分憂愁。
正在這時,有客人走進了這昏暗的小屋,輕聲道:“掌櫃,這裏賣油麽?”
“賣得、賣得!”阿勒猛然回過神來,抬頭一看,卻覺得整個昏暗的小屋,似乎都亮堂起來。
這位公子、這位公子未免太好看了些,那眉目,比觀音廟裏的童子不知好看了多少倍、
她本能地咽了一口口水,告誡自己這裏是東京城,不能把俚人搶親的習俗弄過來,在這裏搶親是犯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