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茗茗一路快走,走回家屬院。
回到家屬院時已午後,樓道裏不少人家都已經吃完了午飯。
她大老遠的就見到她家衡衡坐在門口的小板凳上,兩隻小手托著臉在等她。
“媽媽!”
小孩的眼睛真尖,她還在樓梯口呢,就看到了她,然後倒騰著小腿蹬蹬地跑了過來。
隻是他剛要靠近,就立刻刹住。仰著臉蛋認真說:“不能撞到媽媽和妹妹。”
“你就知道是妹妹啦?”喬茗茗心裏軟乎乎的,牽著他往家裏走,眼睛濕潤得她得眨好幾下才能壓下眼淚。
“我夢到了,爸爸說就是妹妹。”
這聲“爸爸”他說得很小聲,還怯怯地瞧著喬茗茗,生怕她也會訓他。
衡衡發現,最近隻要提起爸爸,姥姥姥爺總要捂他的嘴,舅舅舅媽也讓他別再提。
可是,那是爸爸……
小孩對外界環境格外敏感,在家屬院一些人的“另眼相待”中終於懂得了些大人們事情。
於是最近兩天他便再沒有鬧著要爸爸了,吃飯也乖乖的吃,隻吃自己前邊的菜,吃完還會幫忙收拾碗筷。這副小心翼翼的模樣,著實讓喬茗茗無比難受。
得快些了,快些去綿山。
喬茗茗強忍鼻頭酸意這般想。
今日喬大嫂因著小兒子發燒的原因請假在家,瞧見喬茗茗母子回來,趕緊把櫥櫃裏的菜拿出來,放到桌子上道:“快吃快吃,因為你沒回來,衡衡連飯都不肯吃。這孩子,就坐在門邊,是喊也喊不動,拉也拉不動。”
喬茗茗揉揉兒子的頭發,說:“他性子倔,麻煩大嫂了。”
喬大嫂擺擺手,拿起紙盒開始糊:“客氣什麽,我這閑著也是閑著。衡衡乖著呢,半點不要人操心。”
這話是真的,一整個上午就坐在門邊,不哭不鬧也不跑,連廁所都沒去上過。
喬茗茗拿好碗筷,坐下又問:“對了,小峰好些沒?”
小峰就是喬大嫂的小兒子,四歲大,瞧著瘦弱,竟和三歲的衡衡差不多。她還有個快十歲的大兒子和快八歲的女兒,壓力重得月月叮囑喬大哥去醫院領避孕套。
家裏就這麽大,兩人掙得就這麽多,哪裏還敢生小孩。
喬大嫂手一頓,笑笑道:“早上那會兒燒的厲害,吃了大妹給的退燒藥,這會倒是好些。”
“大姐來啦,那就好。”喬茗茗從魚骨上細細剃下肉,放到兒子碗裏,心想桌上這條魚估計就是大姐帶來的。
衡衡忽然開口:“姨給了我糖。”
喬茗茗還沒說話,喬大嫂便搶先咯咯笑說:“你姨疼你,咱家幾個孩子裏最疼的就是你,快把糖拿出來瞧瞧,隻有你的是奶糖,你小峰哥的可是果糖。”
說完,又開玩笑般看著喬茗茗道:“大妹還說什麽要把窗戶打開些,說有些感冒是會傳染的,傳染到你和衡衡身上就不好了,你這還懷著孕呢。大妹這話說的也是糊塗,小峰的感冒不就是被風吹來的嗎。人家醫生也說了,叫什麽流感才會傳染呢。”
她捂著嘴笑兩聲,而後低頭糊紙盒。
喬茗茗臉上保持著微笑,沒說話,把最後一塊魚肉挑到兒子碗裏,“吃吧。”
衡衡忐忑不安地把兜裏奶糖掏出來,塞到喬茗茗手上,扶著碗快快吃飯。
喬茗茗毫不客氣地把糖紙撕開,將奶糖放到自己嘴巴裏。
嗯,大白兔的,確實好吃。
大姐性格潑辣,自小被爺奶當寶貝寵大,做事說話向來隨心而為。
家裏幾個兄弟姐妹中,大姐是最疼惜原主的。照她的話說,這個默默無聞,被打三棍子喊不出一聲的小妹最需要愛護。
喬茗茗穿來後從就大姐那裏得到了不少幫助,等露出幾分自己的脾性後,還被大姐稱讚好幾聲,說:總算不擔心你往後不是被別人欺負死就是被自己憋屈死了。
不管如何,大姐對原主對她都好,喬茗茗覺得自己得承大姐這份情。
而喬大嫂呢,其實也算個好大嫂。
她關愛小輩孝順老人,當年為了原主即將下鄉的事也急得團團轉。記憶中那段時間大嫂和大姐到處搜羅布料與棉花,就是給原主準備的。她們生怕原主會被分配到大西北和東北,於是給做了床厚厚的褥子和被子。
可這個年代總有許多不得已,大嫂擔憂她們母子二人會影響到自己一家,會覺得她們母子二人給自己帶來不便,言行舉止間帶出點情緒來,這也正常。
喬茗茗心中安慰自己許久,卻還是怪不得勁的,說不清是因為什麽。這種大家庭裏,許多時候還是得糊塗著過日子。
房間中久久無言,直到小峰喊口渴的聲音響起,才打破這份寧靜。
喬茗茗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到房間裏陪著兒子午睡。衡衡最近睡覺時總要抱著她,要不然眼睛能瞪半天不帶閉的。
等孩子睡著後,喬茗茗來到客廳,也拿起紙盒邊糊邊說:“大嫂,最近估計會有個人來找我,不過我不出門,那人若是找上你,不管他說什麽都往我想要從廠裏搞個名額的話上引。”
喬大嫂滿頭霧水:“啥人啊?”
“男的,眼角有顆大痣。”
早晨,喬茗茗去了趟謝家。
謝善文透露張西華靠著抄家發了一筆大財,又在院裏大行舉報之事,搞得人心惶惶,實在是不能在院裏待了。
院裏有幾個領導是寧渝父親的故舊,雖說目前奈何不了他,但把他安個名頭調離首都還是沒問題的。
他還說寧渝在被帶走前曾被短暫地關在了院裏的辦公室內,那段時間裏他所思所想皆在為她們母子打算。這段時間喬茗茗能在喬家安然度日,未嚐不是寧渝拜托好幾位朋友和領導關照她得到的結果。
再者,喬茗茗也總算知道了謝善文的那位老叔公是革命老將,多年前因傷退下,但好友遍地,估摸著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才能在這次舉報中沒被波及。
若她喬茗茗還待在首都,那謝善文恐怕還要顧忌一二,避免張西華狗急跳牆。但喬茗茗既然決定去往綿山,就可不必擔憂受到威脅。
也就是說,事情稍微可以做絕些。領導把他調出首都,那謝善文就可以讓他沒法憑著革委會領導舅舅的關係再回首都。
他做絕,喬茗茗也想做絕,臨走前好想隨便找個名頭坑他一筆。
好氣哦,喬茗茗現在想起來還是氣得咬牙切齒。
她的房她的車她的收音機,甚至她廚房的鍋都沒了。
不能白沒!
第6章 寧渝做夢
第二日。
千裏之外,綿山市屏北縣。
許多人都說綿山是個好地方,連綿不絕的平原土地上種滿莊稼。
這裏的土地肥,周邊又有萬裏大山,更有無數溪流從山上流入山下,形成好幾個小湖。
獨特的地形使得此地物產豐饒,但即便如此,這裏的人們也隻是剛把肚子填飽而已。
雞蛋?可以攢著賣錢。
魚肉?得逢年過節才能吃。
水果?這是稀罕品,實在想吃自己上山摘野果去吧。
最為難得的是屏北縣去年通了火車,這大大方便了百姓的出行。今日,寧渝就感受到這份便利。
嗯,雖然這份便利來得有點不合時宜。
寧渝下了火車後,就被上陽村的驢車給直接拉走,這會兒瞧著道路兩邊的景色,不禁生出些恍若隔世之感。
趕車人是位腰上掛著煙袋子,嘴裏抽著煙杆子的老頭。他可不是尋常老頭,在上陽村中他還有另一層身份大隊長他老爹。
而對於寧渝來說,他還是自個兒奶奶的堂哥。
老頭兒嗒吧嗒吧地抽著煙,時不時揮起鞭子抽兩下驢。離開屏北縣,沿著還算寬闊的道路行了一個半小時便到達陽裏鎮。
老驢沒停下,它沿著陽裏鎮邊上的陽裏河往山裏頭走,大約又過兩個小時,途經下陽村等四五個村子,上陽村便近在眼前。
越往山裏走,路就越是窄小坎坷,到了兩側都是廣闊平坦的田野之時,老頭兒終於慢悠悠開口了。
“犯的事兒大不?”
寧渝:“算大吧。”
老頭深吸一口煙,吐出個煙圈來,風一吹就散開。
他皺著眉搖搖頭:“別忽悠人,真算大你哪裏能下放到我們這種好地方來。”
老頭姓周,村裏人都喊他老周頭,今年得有七十了,身體很是硬朗。
他們附近的村可是那群知青娃娃爭著搶著要來的地方,而下放來的人倒是少見。
村裏如今被下放來的也就隻有一對夫妻,時不時交些什麽思想報告上去,平常也沒見有人抓著他們。
寧渝苦笑:“我爸的幾個朋友幫我周旋許久,這才能被分到這裏。”
老周頭歎氣:“都圖什麽呢……”
說完,趕車速度加快。
寧渝望著遠處那黃泥壘成房的一座座屋子,想起了他的奶奶。
他奶奶是獨女,剛出生母親就難產去世。六歲那年父親病重,在離去前拒絕了好幾位想把女兒討去當童養媳的人家,也拒絕了幾位願意撫養女兒的親戚,而是選擇把獨女過繼給一位因受傷而失去生育能力的表叔。
這位表叔頗有錢財,處理完喪事後帶著妻女去往首都。從此他奶奶便定居首都,改了姓名,再沒回來過。
可奶奶記事早,在奶奶日記本中,寧渝偶爾能見到奶奶對父親,對故鄉,對童年玩伴的思念。
此地的氣溫相較首都會更低些,已是正午,但太陽卻不會太灼熱。
帶著稻穀氣味的風一陣一陣吹,吹得不遠處的山林簌簌響。
這是個好地方,寧渝想。
他或許應該畫張圖寄給茗茗,告訴她自己在這裏或許能夠生活得很好。
想起妻兒,寧渝心緒便起伏不定,也不知她們如今過得如何。
“噠噠噠噠噠”
一陣蹄聲中,驢車到達村口。
舍棄大路,周老頭從無人的小路進村,邊趕邊說:“我這一輩的人都走得差不多啦,識得你奶奶的沒幾個,除了我和你大伯,也沒人曉得你是桂芬的孫子。”
寧渝點頭:“我也不說。”
“沒錯,夠機靈。”
回到家屬院時已午後,樓道裏不少人家都已經吃完了午飯。
她大老遠的就見到她家衡衡坐在門口的小板凳上,兩隻小手托著臉在等她。
“媽媽!”
小孩的眼睛真尖,她還在樓梯口呢,就看到了她,然後倒騰著小腿蹬蹬地跑了過來。
隻是他剛要靠近,就立刻刹住。仰著臉蛋認真說:“不能撞到媽媽和妹妹。”
“你就知道是妹妹啦?”喬茗茗心裏軟乎乎的,牽著他往家裏走,眼睛濕潤得她得眨好幾下才能壓下眼淚。
“我夢到了,爸爸說就是妹妹。”
這聲“爸爸”他說得很小聲,還怯怯地瞧著喬茗茗,生怕她也會訓他。
衡衡發現,最近隻要提起爸爸,姥姥姥爺總要捂他的嘴,舅舅舅媽也讓他別再提。
可是,那是爸爸……
小孩對外界環境格外敏感,在家屬院一些人的“另眼相待”中終於懂得了些大人們事情。
於是最近兩天他便再沒有鬧著要爸爸了,吃飯也乖乖的吃,隻吃自己前邊的菜,吃完還會幫忙收拾碗筷。這副小心翼翼的模樣,著實讓喬茗茗無比難受。
得快些了,快些去綿山。
喬茗茗強忍鼻頭酸意這般想。
今日喬大嫂因著小兒子發燒的原因請假在家,瞧見喬茗茗母子回來,趕緊把櫥櫃裏的菜拿出來,放到桌子上道:“快吃快吃,因為你沒回來,衡衡連飯都不肯吃。這孩子,就坐在門邊,是喊也喊不動,拉也拉不動。”
喬茗茗揉揉兒子的頭發,說:“他性子倔,麻煩大嫂了。”
喬大嫂擺擺手,拿起紙盒開始糊:“客氣什麽,我這閑著也是閑著。衡衡乖著呢,半點不要人操心。”
這話是真的,一整個上午就坐在門邊,不哭不鬧也不跑,連廁所都沒去上過。
喬茗茗拿好碗筷,坐下又問:“對了,小峰好些沒?”
小峰就是喬大嫂的小兒子,四歲大,瞧著瘦弱,竟和三歲的衡衡差不多。她還有個快十歲的大兒子和快八歲的女兒,壓力重得月月叮囑喬大哥去醫院領避孕套。
家裏就這麽大,兩人掙得就這麽多,哪裏還敢生小孩。
喬大嫂手一頓,笑笑道:“早上那會兒燒的厲害,吃了大妹給的退燒藥,這會倒是好些。”
“大姐來啦,那就好。”喬茗茗從魚骨上細細剃下肉,放到兒子碗裏,心想桌上這條魚估計就是大姐帶來的。
衡衡忽然開口:“姨給了我糖。”
喬茗茗還沒說話,喬大嫂便搶先咯咯笑說:“你姨疼你,咱家幾個孩子裏最疼的就是你,快把糖拿出來瞧瞧,隻有你的是奶糖,你小峰哥的可是果糖。”
說完,又開玩笑般看著喬茗茗道:“大妹還說什麽要把窗戶打開些,說有些感冒是會傳染的,傳染到你和衡衡身上就不好了,你這還懷著孕呢。大妹這話說的也是糊塗,小峰的感冒不就是被風吹來的嗎。人家醫生也說了,叫什麽流感才會傳染呢。”
她捂著嘴笑兩聲,而後低頭糊紙盒。
喬茗茗臉上保持著微笑,沒說話,把最後一塊魚肉挑到兒子碗裏,“吃吧。”
衡衡忐忑不安地把兜裏奶糖掏出來,塞到喬茗茗手上,扶著碗快快吃飯。
喬茗茗毫不客氣地把糖紙撕開,將奶糖放到自己嘴巴裏。
嗯,大白兔的,確實好吃。
大姐性格潑辣,自小被爺奶當寶貝寵大,做事說話向來隨心而為。
家裏幾個兄弟姐妹中,大姐是最疼惜原主的。照她的話說,這個默默無聞,被打三棍子喊不出一聲的小妹最需要愛護。
喬茗茗穿來後從就大姐那裏得到了不少幫助,等露出幾分自己的脾性後,還被大姐稱讚好幾聲,說:總算不擔心你往後不是被別人欺負死就是被自己憋屈死了。
不管如何,大姐對原主對她都好,喬茗茗覺得自己得承大姐這份情。
而喬大嫂呢,其實也算個好大嫂。
她關愛小輩孝順老人,當年為了原主即將下鄉的事也急得團團轉。記憶中那段時間大嫂和大姐到處搜羅布料與棉花,就是給原主準備的。她們生怕原主會被分配到大西北和東北,於是給做了床厚厚的褥子和被子。
可這個年代總有許多不得已,大嫂擔憂她們母子二人會影響到自己一家,會覺得她們母子二人給自己帶來不便,言行舉止間帶出點情緒來,這也正常。
喬茗茗心中安慰自己許久,卻還是怪不得勁的,說不清是因為什麽。這種大家庭裏,許多時候還是得糊塗著過日子。
房間中久久無言,直到小峰喊口渴的聲音響起,才打破這份寧靜。
喬茗茗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到房間裏陪著兒子午睡。衡衡最近睡覺時總要抱著她,要不然眼睛能瞪半天不帶閉的。
等孩子睡著後,喬茗茗來到客廳,也拿起紙盒邊糊邊說:“大嫂,最近估計會有個人來找我,不過我不出門,那人若是找上你,不管他說什麽都往我想要從廠裏搞個名額的話上引。”
喬大嫂滿頭霧水:“啥人啊?”
“男的,眼角有顆大痣。”
早晨,喬茗茗去了趟謝家。
謝善文透露張西華靠著抄家發了一筆大財,又在院裏大行舉報之事,搞得人心惶惶,實在是不能在院裏待了。
院裏有幾個領導是寧渝父親的故舊,雖說目前奈何不了他,但把他安個名頭調離首都還是沒問題的。
他還說寧渝在被帶走前曾被短暫地關在了院裏的辦公室內,那段時間裏他所思所想皆在為她們母子打算。這段時間喬茗茗能在喬家安然度日,未嚐不是寧渝拜托好幾位朋友和領導關照她得到的結果。
再者,喬茗茗也總算知道了謝善文的那位老叔公是革命老將,多年前因傷退下,但好友遍地,估摸著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才能在這次舉報中沒被波及。
若她喬茗茗還待在首都,那謝善文恐怕還要顧忌一二,避免張西華狗急跳牆。但喬茗茗既然決定去往綿山,就可不必擔憂受到威脅。
也就是說,事情稍微可以做絕些。領導把他調出首都,那謝善文就可以讓他沒法憑著革委會領導舅舅的關係再回首都。
他做絕,喬茗茗也想做絕,臨走前好想隨便找個名頭坑他一筆。
好氣哦,喬茗茗現在想起來還是氣得咬牙切齒。
她的房她的車她的收音機,甚至她廚房的鍋都沒了。
不能白沒!
第6章 寧渝做夢
第二日。
千裏之外,綿山市屏北縣。
許多人都說綿山是個好地方,連綿不絕的平原土地上種滿莊稼。
這裏的土地肥,周邊又有萬裏大山,更有無數溪流從山上流入山下,形成好幾個小湖。
獨特的地形使得此地物產豐饒,但即便如此,這裏的人們也隻是剛把肚子填飽而已。
雞蛋?可以攢著賣錢。
魚肉?得逢年過節才能吃。
水果?這是稀罕品,實在想吃自己上山摘野果去吧。
最為難得的是屏北縣去年通了火車,這大大方便了百姓的出行。今日,寧渝就感受到這份便利。
嗯,雖然這份便利來得有點不合時宜。
寧渝下了火車後,就被上陽村的驢車給直接拉走,這會兒瞧著道路兩邊的景色,不禁生出些恍若隔世之感。
趕車人是位腰上掛著煙袋子,嘴裏抽著煙杆子的老頭。他可不是尋常老頭,在上陽村中他還有另一層身份大隊長他老爹。
而對於寧渝來說,他還是自個兒奶奶的堂哥。
老頭兒嗒吧嗒吧地抽著煙,時不時揮起鞭子抽兩下驢。離開屏北縣,沿著還算寬闊的道路行了一個半小時便到達陽裏鎮。
老驢沒停下,它沿著陽裏鎮邊上的陽裏河往山裏頭走,大約又過兩個小時,途經下陽村等四五個村子,上陽村便近在眼前。
越往山裏走,路就越是窄小坎坷,到了兩側都是廣闊平坦的田野之時,老頭兒終於慢悠悠開口了。
“犯的事兒大不?”
寧渝:“算大吧。”
老頭深吸一口煙,吐出個煙圈來,風一吹就散開。
他皺著眉搖搖頭:“別忽悠人,真算大你哪裏能下放到我們這種好地方來。”
老頭姓周,村裏人都喊他老周頭,今年得有七十了,身體很是硬朗。
他們附近的村可是那群知青娃娃爭著搶著要來的地方,而下放來的人倒是少見。
村裏如今被下放來的也就隻有一對夫妻,時不時交些什麽思想報告上去,平常也沒見有人抓著他們。
寧渝苦笑:“我爸的幾個朋友幫我周旋許久,這才能被分到這裏。”
老周頭歎氣:“都圖什麽呢……”
說完,趕車速度加快。
寧渝望著遠處那黃泥壘成房的一座座屋子,想起了他的奶奶。
他奶奶是獨女,剛出生母親就難產去世。六歲那年父親病重,在離去前拒絕了好幾位想把女兒討去當童養媳的人家,也拒絕了幾位願意撫養女兒的親戚,而是選擇把獨女過繼給一位因受傷而失去生育能力的表叔。
這位表叔頗有錢財,處理完喪事後帶著妻女去往首都。從此他奶奶便定居首都,改了姓名,再沒回來過。
可奶奶記事早,在奶奶日記本中,寧渝偶爾能見到奶奶對父親,對故鄉,對童年玩伴的思念。
此地的氣溫相較首都會更低些,已是正午,但太陽卻不會太灼熱。
帶著稻穀氣味的風一陣一陣吹,吹得不遠處的山林簌簌響。
這是個好地方,寧渝想。
他或許應該畫張圖寄給茗茗,告訴她自己在這裏或許能夠生活得很好。
想起妻兒,寧渝心緒便起伏不定,也不知她們如今過得如何。
“噠噠噠噠噠”
一陣蹄聲中,驢車到達村口。
舍棄大路,周老頭從無人的小路進村,邊趕邊說:“我這一輩的人都走得差不多啦,識得你奶奶的沒幾個,除了我和你大伯,也沒人曉得你是桂芬的孫子。”
寧渝點頭:“我也不說。”
“沒錯,夠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