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尋雁這姑娘和小弟是一批來的知青, 喬茗茗對這姑娘的印象不深,隻知道她生活過得賊好。
因為有好多包裹!
他們才來這裏多久啊,村裏人就說這姑娘平均下來每個月要拿兩次包裹。
而且包裹每次都鼓鼓囊囊的!
不需要多說,村裏所有人都能猜出來她家中條件應該不錯。
喬茗茗感歎著往人群中走, 心說老爹是供銷社主任, 她少啥也不會少這些吃的穿的。
卓尋雁找喬茗茗說完後, 就樂樂嗬嗬的回知青院了。
她這人不笨,在這裏這麽些日子,早看出來喬茗茗夫妻的生活和其他地方的下放人員的生活有多不同。
他們和當地人處得格外好些, 包括那兩位老大夫夫妻也是,這說明了其中根源是在當地人的身上。
也就隻有當地人足夠包容, 離運動很遠, 更沒什麽壞心思,才能讓他們生活得不錯。
卓尋雁前段時間考慮許久,自己還不曉得要在這裏生活多少年呢,和當地人關係處好這件事就非常必要。
可她這人一沒有喬茗茗夫妻這麽有本事, 二沒有楊大夫的卓越醫術, 下地幹活方麵更是比不過項琪這批老知青。
最最可怕的是她吃不了苦。
跟她同批來的知青中,孟登達體力不錯, 粗通木工,還沒下兩天地呢,活就幹得有模有樣常被村裏人誇。
而王紅英因為找村裏人借糧的事兒,和村裏人熟了起來。
她這段時間為了還糧食平常吃飯就特別節省, 前段時間紅薯沒成熟她就頓頓吃土豆,吃得脹氣燒心都不帶停的。
村裏人見她如此, 便感歎著紅英姑娘這有骨氣夠硬氣, 不少人家都不缺那半碗米, 讓她別還了她還堅持要還。
喬為家呢?
他會幹活,會說話,會到處上山找野果子和村裏小孩兒打成一片。他嘴甜特甜,甜得村裏人都特別愛拉他去坐著說說話。
他姐姐還是喬茗茗,這事兒姐弟倆雖沒對外說,但旁人都能猜到。
喬茗茗的小孩兒喊過他小舅,這哪裏還能不清楚呢。
除了他自身外,愛屋及烏這層關係再疊加上去,他在村中自然如魚得水。
所以隻有她,她不會幹活!還不愛幹活!她吃不了苦!嘴更不夠甜!
卓尋雁午夜夢回時一清點,驀然回首發現自己竟然沒有半點優勢!
清醒了,淚目了。
……她也想甜來著,可是這麽久了她連當地的本地話都沒學會,這怎麽甜嘛。
還有啊,來這兒那天走上十幾公裏路就把她累得夠嗆也嚇得夠嗆了,結果還要漚肥,她怎麽能不吐嘛。
既然如此,那就隻能再尋出路了。
她聽說了山柚油,也嚐過山柚油,她覺得這味道還不錯,就寫信去跟家裏說了這件事。
正巧她爸也是要經常采購的,她不說首都所有供銷社都沒有山柚油這麽絕對的話,反正她是沒見過哪個供銷社裏有山柚油,那麽試試又何妨呢。
利人利己,一舉兩得!
她真是個天才!
卓尋雁回到知青院,正巧碰上喬小弟從裏頭走出來。
她忽然道:“喬為家!”
喬小弟站定:“咋啦?”
卓尋雁左看右看,偷偷走到角落衝他招招手:“過來說話。”
喬小弟:“……”
不是啊,他們的關係……是有什麽入不得別人耳的話要說嗎?
“嘖,快點快點!”
卓尋雁著急直招手,等下大家就要分完魚回來了!
喬小弟躊躇片刻,撓撓頭還是走過去:“什麽事兒?”
卓尋雁小聲說:“我剛剛去水塘邊找你姐了。”
“……哦。”
“我跟你姐說我爸願意采購咱們這裏的山柚油!”
喬小弟本來還懵著,聽到這話頓時精神起來,目光灼灼:“我記得你也是首都的。”
話音剛落,卓尋雁的臉頓時耷拉下來。
可惡啊,他們同是首都來的,她都記得他卻不記得!
這事兒她暫且放過,心裏哼兩聲繼續道:“這樣的話肯定得有人走一趟對不對,你說說除了咱們還有誰!”
喬為家的姐姐姐夫是不可能的,他們行動受限。
村裏人倒是可以,但有他們兩個首都土生土長的知青在,就顯得沒那麽合適了!
這局麵,舍我其誰啊!
兩個人都瞬間get到了其中的關竅,忍不住笑出聲來。
—
另一邊,水塘。
“一二三,一二三……”
水塘中有人在撒網,隨著網落網起,一大波的魚隨之上岸。
夕陽之下,水麵金光粼粼。
魚在網中跳躍翻轉之時,濺起的水花都令人為之欣喜。
眾人齊聚在水塘邊,而周隊長則站在最前端指揮著。
撈完後先是稱重,稱重完後把要上交的那部分給搬到早就在一邊等著的拖拉機上。
緊接著,又要轉移陣地到田裏去。
“隊長,不先分魚嗎?”有人著急。
周隊長:“咋的,田裏的魚你是不要啦?”
田裏的魚怎麽抓呢?
先移開禾蔸,再挖魚溝,然後放上一兩天的水。
這兩項工作在前兩天已經完成,魚也沿著魚溝流到了魚溜。
如今,基本上所有的魚都在魚溝和魚溜中了,正是下網的好時機。
隻見就是田裏有人拿著抄網,從魚溝中把魚趕到大網之中。
“娘嘞,這魚可不少啊!”
隨著一尾尾的稻田魚進入大網,數目著實讓圍觀的村民們很是震驚。
“得有一百來斤吧!”
“我瞧著也是,真是沒想到田裏也能養出這麽多來。”
“如果多養幾畝田,咱們還不得這一整年都不缺魚吃!”
“哎養少了養少了……”
田埂邊頓時議論紛紛極其嘈雜,好些光膀子的漢子們拽著網兜上來,把魚通通倒入一個大木桶中。
待到太陽徹底下山,唯有餘暉貢獻著最後幾分亮度時,兩畝水田的稻花魚終於在人們的齊心協力中捕撈完畢。
捕撈完後就要稱重了,眾人都很期待這一刻。
“我琢磨著一畝平均應該有五十多公斤。”
“不止不止,少說有六十公斤。”
眾人七嘴八舌的猜測,等數量出來的那一刻皆忍不住瞪起了眼。
“多少?”
有人破了聲。
“一共一百三十八公斤!”
“公斤?”
“對,公斤!”
頓時間,人群裏響起了感歎聲。
138公斤,那就是276斤!
這是個小數目嗎?當然不是兩畝地就能收獲276斤的魚,那麽三畝五畝十畝呢!
有幾個老人激動的眼睛都紅了,這魚肥美啊,不但足以提供他們自己村裏人吃,還能拉到收購站去賣!
“多搞,明年咱們一定要多搞!”
“寧渝真有本事,怎麽他搞這些玩意兒偏偏一下就搞成了!”
“要我說那種菌菇也可以學起來了,沒瞧見人家小喬家裏都不缺菇了嗎?”
“蘋果家是不是也學著種了,我聽鳳英嬸子說蘋果她娘現在見天兒待在家裏伺候那一屋的菌菇,長得極好,說是還要拉到縣裏收購站去看看能不能賣呢。”
“能啊,我們山上摘的能賣,家裏種的和山上摘的也一樣,就算是給你壓些價格,但總有點錢入賬對不對?”
“真別說,這活兒挺適合蘋果她娘,蘋果娘不能下地不能幹重活,平日拾掇拾掇這個就不錯。她過兩天會把那些菌菇收下來拉到縣裏去賣了,咱們先瞧瞧能賣多少錢。”
“巧了,今天分魚,我得喊我家阿壯去豆腐坊買塊豆腐,今天晚上就吃魚湯,再加些豆腐和菇,那味道一絕!”
就在人言籍籍之時,周隊長也不禁開懷大笑:“分魚,大家拿盆拿桶來分魚!明年咱們多搞幾畝,往後年年不缺魚吃!”
爬到樹上圍觀的牛愣子笑笑道:“大隊長,我們哪裏還等你吩咐,你瞧瞧那些爺們兒娘們兒,個個手裏都拿著桶等你分呢!”
“那你這爺們兒呢,杵在樹上當鳥人呢!”周隊長今日心情好,有心思和牛愣子開幾句玩笑話。
因為有好多包裹!
他們才來這裏多久啊,村裏人就說這姑娘平均下來每個月要拿兩次包裹。
而且包裹每次都鼓鼓囊囊的!
不需要多說,村裏所有人都能猜出來她家中條件應該不錯。
喬茗茗感歎著往人群中走, 心說老爹是供銷社主任, 她少啥也不會少這些吃的穿的。
卓尋雁找喬茗茗說完後, 就樂樂嗬嗬的回知青院了。
她這人不笨,在這裏這麽些日子,早看出來喬茗茗夫妻的生活和其他地方的下放人員的生活有多不同。
他們和當地人處得格外好些, 包括那兩位老大夫夫妻也是,這說明了其中根源是在當地人的身上。
也就隻有當地人足夠包容, 離運動很遠, 更沒什麽壞心思,才能讓他們生活得不錯。
卓尋雁前段時間考慮許久,自己還不曉得要在這裏生活多少年呢,和當地人關係處好這件事就非常必要。
可她這人一沒有喬茗茗夫妻這麽有本事, 二沒有楊大夫的卓越醫術, 下地幹活方麵更是比不過項琪這批老知青。
最最可怕的是她吃不了苦。
跟她同批來的知青中,孟登達體力不錯, 粗通木工,還沒下兩天地呢,活就幹得有模有樣常被村裏人誇。
而王紅英因為找村裏人借糧的事兒,和村裏人熟了起來。
她這段時間為了還糧食平常吃飯就特別節省, 前段時間紅薯沒成熟她就頓頓吃土豆,吃得脹氣燒心都不帶停的。
村裏人見她如此, 便感歎著紅英姑娘這有骨氣夠硬氣, 不少人家都不缺那半碗米, 讓她別還了她還堅持要還。
喬為家呢?
他會幹活,會說話,會到處上山找野果子和村裏小孩兒打成一片。他嘴甜特甜,甜得村裏人都特別愛拉他去坐著說說話。
他姐姐還是喬茗茗,這事兒姐弟倆雖沒對外說,但旁人都能猜到。
喬茗茗的小孩兒喊過他小舅,這哪裏還能不清楚呢。
除了他自身外,愛屋及烏這層關係再疊加上去,他在村中自然如魚得水。
所以隻有她,她不會幹活!還不愛幹活!她吃不了苦!嘴更不夠甜!
卓尋雁午夜夢回時一清點,驀然回首發現自己竟然沒有半點優勢!
清醒了,淚目了。
……她也想甜來著,可是這麽久了她連當地的本地話都沒學會,這怎麽甜嘛。
還有啊,來這兒那天走上十幾公裏路就把她累得夠嗆也嚇得夠嗆了,結果還要漚肥,她怎麽能不吐嘛。
既然如此,那就隻能再尋出路了。
她聽說了山柚油,也嚐過山柚油,她覺得這味道還不錯,就寫信去跟家裏說了這件事。
正巧她爸也是要經常采購的,她不說首都所有供銷社都沒有山柚油這麽絕對的話,反正她是沒見過哪個供銷社裏有山柚油,那麽試試又何妨呢。
利人利己,一舉兩得!
她真是個天才!
卓尋雁回到知青院,正巧碰上喬小弟從裏頭走出來。
她忽然道:“喬為家!”
喬小弟站定:“咋啦?”
卓尋雁左看右看,偷偷走到角落衝他招招手:“過來說話。”
喬小弟:“……”
不是啊,他們的關係……是有什麽入不得別人耳的話要說嗎?
“嘖,快點快點!”
卓尋雁著急直招手,等下大家就要分完魚回來了!
喬小弟躊躇片刻,撓撓頭還是走過去:“什麽事兒?”
卓尋雁小聲說:“我剛剛去水塘邊找你姐了。”
“……哦。”
“我跟你姐說我爸願意采購咱們這裏的山柚油!”
喬小弟本來還懵著,聽到這話頓時精神起來,目光灼灼:“我記得你也是首都的。”
話音剛落,卓尋雁的臉頓時耷拉下來。
可惡啊,他們同是首都來的,她都記得他卻不記得!
這事兒她暫且放過,心裏哼兩聲繼續道:“這樣的話肯定得有人走一趟對不對,你說說除了咱們還有誰!”
喬為家的姐姐姐夫是不可能的,他們行動受限。
村裏人倒是可以,但有他們兩個首都土生土長的知青在,就顯得沒那麽合適了!
這局麵,舍我其誰啊!
兩個人都瞬間get到了其中的關竅,忍不住笑出聲來。
—
另一邊,水塘。
“一二三,一二三……”
水塘中有人在撒網,隨著網落網起,一大波的魚隨之上岸。
夕陽之下,水麵金光粼粼。
魚在網中跳躍翻轉之時,濺起的水花都令人為之欣喜。
眾人齊聚在水塘邊,而周隊長則站在最前端指揮著。
撈完後先是稱重,稱重完後把要上交的那部分給搬到早就在一邊等著的拖拉機上。
緊接著,又要轉移陣地到田裏去。
“隊長,不先分魚嗎?”有人著急。
周隊長:“咋的,田裏的魚你是不要啦?”
田裏的魚怎麽抓呢?
先移開禾蔸,再挖魚溝,然後放上一兩天的水。
這兩項工作在前兩天已經完成,魚也沿著魚溝流到了魚溜。
如今,基本上所有的魚都在魚溝和魚溜中了,正是下網的好時機。
隻見就是田裏有人拿著抄網,從魚溝中把魚趕到大網之中。
“娘嘞,這魚可不少啊!”
隨著一尾尾的稻田魚進入大網,數目著實讓圍觀的村民們很是震驚。
“得有一百來斤吧!”
“我瞧著也是,真是沒想到田裏也能養出這麽多來。”
“如果多養幾畝田,咱們還不得這一整年都不缺魚吃!”
“哎養少了養少了……”
田埂邊頓時議論紛紛極其嘈雜,好些光膀子的漢子們拽著網兜上來,把魚通通倒入一個大木桶中。
待到太陽徹底下山,唯有餘暉貢獻著最後幾分亮度時,兩畝水田的稻花魚終於在人們的齊心協力中捕撈完畢。
捕撈完後就要稱重了,眾人都很期待這一刻。
“我琢磨著一畝平均應該有五十多公斤。”
“不止不止,少說有六十公斤。”
眾人七嘴八舌的猜測,等數量出來的那一刻皆忍不住瞪起了眼。
“多少?”
有人破了聲。
“一共一百三十八公斤!”
“公斤?”
“對,公斤!”
頓時間,人群裏響起了感歎聲。
138公斤,那就是276斤!
這是個小數目嗎?當然不是兩畝地就能收獲276斤的魚,那麽三畝五畝十畝呢!
有幾個老人激動的眼睛都紅了,這魚肥美啊,不但足以提供他們自己村裏人吃,還能拉到收購站去賣!
“多搞,明年咱們一定要多搞!”
“寧渝真有本事,怎麽他搞這些玩意兒偏偏一下就搞成了!”
“要我說那種菌菇也可以學起來了,沒瞧見人家小喬家裏都不缺菇了嗎?”
“蘋果家是不是也學著種了,我聽鳳英嬸子說蘋果她娘現在見天兒待在家裏伺候那一屋的菌菇,長得極好,說是還要拉到縣裏收購站去看看能不能賣呢。”
“能啊,我們山上摘的能賣,家裏種的和山上摘的也一樣,就算是給你壓些價格,但總有點錢入賬對不對?”
“真別說,這活兒挺適合蘋果她娘,蘋果娘不能下地不能幹重活,平日拾掇拾掇這個就不錯。她過兩天會把那些菌菇收下來拉到縣裏去賣了,咱們先瞧瞧能賣多少錢。”
“巧了,今天分魚,我得喊我家阿壯去豆腐坊買塊豆腐,今天晚上就吃魚湯,再加些豆腐和菇,那味道一絕!”
就在人言籍籍之時,周隊長也不禁開懷大笑:“分魚,大家拿盆拿桶來分魚!明年咱們多搞幾畝,往後年年不缺魚吃!”
爬到樹上圍觀的牛愣子笑笑道:“大隊長,我們哪裏還等你吩咐,你瞧瞧那些爺們兒娘們兒,個個手裏都拿著桶等你分呢!”
“那你這爺們兒呢,杵在樹上當鳥人呢!”周隊長今日心情好,有心思和牛愣子開幾句玩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