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她就能實現吃草莓自由了!
唉,她果然沒什麽憂國憂民的意識,瞧瞧人家師徒兩人,正蹙著眉頭,估計是在想著地膜能增加產量的事兒呢。
包子很快蒸好,配著熱乎乎的肉片雞蛋湯和酸酸辣辣的魚湯,幾人捧著大包子吃得很是滿足。
就連彰彰這小屁孩都吃了半個包子和半碗肉片雞蛋湯呢。
此刻,火車上。
喬小弟吃完最後一頓香噴噴的餃子,忍下打嗝的衝動。在周遭人羨慕的眼神中,摸了摸嘴巴,準備下車。
周圍人恨得咬牙。
這位同誌,在車上整整吃了兩天的水餃,而且還是湯水餃,邊吃邊用千層餅泡著水餃湯,簡直氣煞人也。
不知道多少小孩兒因為這碗水餃哭了,更是不曉得多少人因為水餃咽口水。
他半點都沒覺得不好意思,從始至終隻分給了一位老人吃。
為啥啊?
喬小弟心說:因為人家能教他畫畫啊!
這老頭兒說了,他也是首都人,還留下地址,說分他十個餃子,他就教自己畫畫。
喬小弟看他衣服板板正正,頭發更是梳得整整齊齊,身上有點孔老師的氣質,就覺得這人靠譜。
於是咬牙,一狠心從自己的飯盒裏分了十個餃子給他,心裏琢磨著,要是出爾反爾,或者幹脆是在驢他,他是一定要追究的!天南海北都要把這老頭兒給抓出來才行!
這可是十個餃子呢,十個肉餡餃子。
緊接著他又暢想,等他學了畫畫後,就可以找二姐嘚瑟了,二姐總說姐夫厲害會給她畫素描,連衡衡這小屁孩都吹噓自己蠟筆畫畫得比他好。
喬小弟得意想著,必須要讓二姐看看,什麽叫士別三日定當刮目相看,更是要讓衡衡瞧瞧,什麽叫舅舅的尊嚴!
他要奪回自己在衡衡那裏丟失的尊嚴!
第111章 首都院子
剛回家的孩子總會受到熱情招待, 喬小弟回到家裏時,當了兩天的大少爺,兩天後趙瓊花女士就覺得這兒子不是很順眼了。
小妹信裏說小弟會自個兒做飯,做的還挺好吃。所以他為什麽不幫當媽的做?
小妹信裏還說小弟會洗衣服, 趙瓊花大冬天用通紅的雙手搓著衣服時就想, 她這當娘的在洗衣服, 而當兒子的還在床上呼呼大睡,合適嗎這?
冬天洗衣服著實累人,熱水是沒有的, 煤炭在這時候也是重要資源,就連柴火也能賣上錢。不少窮苦的人家都會去郊外砍柴火, 甚至還有人無師自通地學會了燒炭, 他們在郊外燒了煤炭,然後再把煤炭搬回家使用。
從前喬家還過得緊巴巴的時候喬大哥就常帶著底下的弟弟妹妹去郊外搬柴火,可見如今雖然不缺熱水,但也沒辦法做到用熱水去洗衣服。
沒有熱水, 就更沒有手套了。
幾十年後的橡膠手套此時還未在市場上出現, 更甭提,那種帶絨毛帶束口可以保暖的橡膠手套了。
趙瓊花隻能用手去洗衣服, 每年冬天手腫得都跟蘿卜似的,用多少豬油膏都無法消腫,凍瘡長的一烤火手就癢得要命。
她此刻看屋裏的小兒子就越看越不順眼,洗完衣服後回家, 用力推開門,罵道:“幾點了還不起來, 我看你是皮緊了, 你去樓裏問問, 有誰像你似的睡到七八點還不起,就是幾十年前的地主老爺都沒有你這個睡法!”
喬小弟翻個身,夾著被子繼續睡。
他前兩天把被子帶回來後一床給了大哥家的榮萱,另一床給了大姐家的婉文。
大嫂雖嘴上說著一家人哪要這麽破費,但臉上的笑容是止不住的,當即把自己做的一床棉被給了他,這讓他能睡個溫暖的覺,而不是睡覺時被子上還得蓋著棉襖。
一年沒見,大嫂忽然如此大方,還讓他真的有點不知所措。
趙瓊花還在外頭罵著,邊晾衣服邊罵,然而喬小弟是在知青院裏生活過的,他習慣了在吵鬧的環境裏睡覺,所以他媽的罵聲對他沒有任何影響。
等趙瓊花罵得嘴巴都幹了時,推門一看,喬小弟竟然還打起輕鼾聲。
“……”
“起來!吃不吃飯啊你!”
“有誰跟你似的睡到這時候,真是沒皮沒臉半點不怕人罵了。”
喬小弟再翻身,迷糊著道:“我二姐,我姐和姐夫就睡到現在。”
趙瓊花:“放屁!你二姐和二姐夫哪有這麽舒服,別唬我快起來。”
她使出終極大法掀被子,喬小弟猛地坐起來,即使屋裏有暖氣,他還是覺得冷。
沒辦法,隻能忍著困意起床了。
趙瓊花從鍋裏端了熱乎乎的麵條來,心裏還琢磨著剛剛兒子那話,問:“你二姐和二姐夫到底過的啥日子,我怎麽聽著這麽玄乎了,城裏最近又凶起來了,看得我心慌慌的。”
她隻曉得自己小閨女和女婿還是“待罪之身”,然而吃的喝的卻跟地主似的。
地主人家還沒法天天吃細糧呢,更別說天天吃蛋和隔三差五的吃魚吃肉了。
要曉得城裏天天都有紅袖章在到處走動,今天拉洗廁所的老頭去做思想工作,明天找頭發花白的老太太去念自己的“罪狀”。
甚至還能見到幾個陰陽頭在路上被人帶著走,趙瓊花每到這個時候就會躲得遠遠的,喬家也會老老實實地不出頭,深怕有人會想到喬家的小閨女和女婿也被下放了。
城裏不少人如同驚弓之鳥,但趙瓊花怎麽覺得小弟口中她家小喬過得比在首都還好。
她怪怕的,城裏一鬧起來她就怕。
喬小弟呼呼吸溜著麵條:“媽你別怕,我二姐好著呢,沒誰過得比她舒服了。”
趙瓊花輕輕打他:“你二姐過得苦。”
喬小弟:“……真該帶你去我們村裏見見我那過得苦的二姐,她要是過得苦,那就沒人過得甜了,再說了,這又是臘肉又是臘腸又是花生油的,是過得苦的能帶得回來的嗎?”
趙瓊花一梗:“心上苦你曉不曉得。”
“再說了,鄉下吃得再好,設施條件肯定不如咱們城裏。”趙瓊花擔憂道,“你二姐本來就體寒,從前冬天恨不得長在家裏不出門,一天到晚都得在暖屋裏待著才行,現在呢,哎!”
喬小弟:“……二姐現在也不喜歡出門,十天裏有五天都睡到吃午飯了才起來。做飯洗衣服都是用熱水,姐夫洗一天她洗一天,後來二姐耍賴,變成姐夫洗兩天她洗一天。”
他覺得自家老媽擔心二姐,不如擔心擔心他二姐夫。
反正他是真不覺得二姐哪裏過得苦了,他反倒覺得他媽對鄉下的成見太大,就連他自己在鄉下過的都比當初在家裏過的好,至少吃上要好不少。
喬小弟捧起碗把麵湯喝了,然後沒再聽老媽的嘮叨,拿起衣服說:“媽我要出門一趟,對了,二姐說讓你幫她打聽打聽她的那套院子,如今幾家住了,住成啥樣了。”
趙瓊花注意力立刻被轉移:“怎麽,她和寧渝難不成還能回來啊?”
喬小弟:“這我哪裏曉得。”他說完趕緊跑了,生怕又被喊住聽叨叨。
趙瓊花一拍大腿:“跑哪去啊你,回不回來吃午飯,不回來算了。”
她嘀嘀咕咕的,到底還是把小弟的那份飯給蒸了下去。
然後呢,穿好衣服,圍巾一甩,出門來到街邊,等了二十分鍾等到公交車,再坐著公交車到了平和胡同。
下車後,她特別熟練地走進胡同裏,敲敲門,來到一戶人家中。
冬日裏,趙瓊花全身都包緊了,隻露出一對眼睛來,即使是碰到熟悉的人,隻要她沒開口怕是都認不出她來。
“秦嬸兒,近來可好?”進屋後,趙瓊花把身上圍巾拿下來,“可真是冷死我了。”
“我好著呢!”秦嬸兒悄悄看了眼門外,把她拉到桌邊說話,“我那東屋租出去了,咱們小聲些說話,你今兒有啥事兒啊?”
趙瓊花壓低聲音:“嫂子,現在我女婿那邊幾家人住?”
秦嬸兒家就在隔壁,和她女婿交好,這家人也厚道,寧渝出事兒了還能護著她的小喬。
她小兒子如今還在農科院食堂工作,沒受什麽牽連。這兩年也問過她如今寧渝兩人生活過得如何,寧渝能參加工作的事兒定下來後,秦嬸兒還真真切切的高興過。
趙瓊花覺得這人不錯,就時不時找她說說話,如今也來找她探探院子的情況。
再者說了,如今農科院的食堂是她大女婿管著,她大女婿是烈士後代,再怎麽鬧也鬧不到他的身上,而秦嬸兒的小兒子在她大女婿管理的食堂中做事,所以好些事是能和秦嬸兒說說的。
秦嬸兒歎氣,拍拍她手:“難哦,住進去四戶人家,家家都是五六個人,房子被煙熏得黑黢黢的。拆倒是沒拆,但是加蓋了不少,好好的院子現在被隔成好幾塊,還說想把院裏的青石板給搬開來,然後種地。你家寧渝那媽都要急死了,說祖上留下來哪能……”
她說著說著,忽然反應過來似的,驚喜說:“咋,小喬和寧渝要回來?”
趙瓊花揉揉腦袋:“沒嘞,這死孩子讓她弟帶信回來說問問。對了,你說我親家母也有來過這兒?”
“是,找我問了,急得要命。”秦嬸兒搖了搖頭說,“終究還是親媽,還惦記著兒子,這院子她總說就是她兒子的,這麽一糟蹋往後怎麽辦。不過她也算有點心眼了,隻跟我說,沒在外頭罵。還讓我幫忙注意點,如果要大改千萬得記得通知她。”
趙瓊花:“……”
她怎麽聽著這麽不對勁呢?怎麽聽怎麽不對勁,但是又想不出來哪裏不對勁。
她那親家母這麽看重這個院子嗎,院子現在都分出去了,再在意也沒啥用。
還通知她,通知後又能怎麽辦呢?寧渝他媽不是個蠢人,所以她想幹什麽?
旁人不了解她,隻會以為她是心疼院子,畢竟那院子被搞成這樣確實讓人心疼得緊。
可趙瓊花是跟親家母打過交道的,為了閨女兒還打過好多次交道,兩人都把對方看得透透的了,所以她才能察覺出來一絲不對勁。
趙瓊花隻好把這事兒給壓住,認真聽秦嬸兒說說院子的幾戶人家。
冬日暖陽無法融化積雪,積雪被鏟到街道的兩邊,人來人往中積雪就由純白變成了黑灰色。
喬小弟拿著地址,騎著自行車沿路尋找過去。
“……胡同201……”
他皺著眉,尋找好半天才找到。
原來在一處狹窄的拐角處,要不是他問了人,他怕是都以為那老頭兒是騙了他。
還好還好,還好十個水餃沒白花。
喬小弟下車,然後敲門,沒一會兒,裏頭有走路的聲音,然後問:“誰啊?”
“是我,我姓喬,找顧天明。”
門“吱呀”一聲打開,裏頭露出個小孩兒,“你找我爺爺?進來吧。”
小男孩瞧著八九歲,踢踏踢踏的,一路踢著小雪球,喊說:“爺,有人找你,姓喬。”
顧老頭兒頂著頭亂糟糟的頭發出來,眼睛還眯著,像是熬了大夜一樣:“姓喬?”
然後大手一揮:“我不認識姓喬的,哪裏跑來欺負我老頭兒的吧,趕出去趕出去。”
“嘿!”喬小弟氣得用力把自行車一蹬,“老頭兒你吃了我十個餃子,敢說不認識我!”
哦,十個餃子?
唉,她果然沒什麽憂國憂民的意識,瞧瞧人家師徒兩人,正蹙著眉頭,估計是在想著地膜能增加產量的事兒呢。
包子很快蒸好,配著熱乎乎的肉片雞蛋湯和酸酸辣辣的魚湯,幾人捧著大包子吃得很是滿足。
就連彰彰這小屁孩都吃了半個包子和半碗肉片雞蛋湯呢。
此刻,火車上。
喬小弟吃完最後一頓香噴噴的餃子,忍下打嗝的衝動。在周遭人羨慕的眼神中,摸了摸嘴巴,準備下車。
周圍人恨得咬牙。
這位同誌,在車上整整吃了兩天的水餃,而且還是湯水餃,邊吃邊用千層餅泡著水餃湯,簡直氣煞人也。
不知道多少小孩兒因為這碗水餃哭了,更是不曉得多少人因為水餃咽口水。
他半點都沒覺得不好意思,從始至終隻分給了一位老人吃。
為啥啊?
喬小弟心說:因為人家能教他畫畫啊!
這老頭兒說了,他也是首都人,還留下地址,說分他十個餃子,他就教自己畫畫。
喬小弟看他衣服板板正正,頭發更是梳得整整齊齊,身上有點孔老師的氣質,就覺得這人靠譜。
於是咬牙,一狠心從自己的飯盒裏分了十個餃子給他,心裏琢磨著,要是出爾反爾,或者幹脆是在驢他,他是一定要追究的!天南海北都要把這老頭兒給抓出來才行!
這可是十個餃子呢,十個肉餡餃子。
緊接著他又暢想,等他學了畫畫後,就可以找二姐嘚瑟了,二姐總說姐夫厲害會給她畫素描,連衡衡這小屁孩都吹噓自己蠟筆畫畫得比他好。
喬小弟得意想著,必須要讓二姐看看,什麽叫士別三日定當刮目相看,更是要讓衡衡瞧瞧,什麽叫舅舅的尊嚴!
他要奪回自己在衡衡那裏丟失的尊嚴!
第111章 首都院子
剛回家的孩子總會受到熱情招待, 喬小弟回到家裏時,當了兩天的大少爺,兩天後趙瓊花女士就覺得這兒子不是很順眼了。
小妹信裏說小弟會自個兒做飯,做的還挺好吃。所以他為什麽不幫當媽的做?
小妹信裏還說小弟會洗衣服, 趙瓊花大冬天用通紅的雙手搓著衣服時就想, 她這當娘的在洗衣服, 而當兒子的還在床上呼呼大睡,合適嗎這?
冬天洗衣服著實累人,熱水是沒有的, 煤炭在這時候也是重要資源,就連柴火也能賣上錢。不少窮苦的人家都會去郊外砍柴火, 甚至還有人無師自通地學會了燒炭, 他們在郊外燒了煤炭,然後再把煤炭搬回家使用。
從前喬家還過得緊巴巴的時候喬大哥就常帶著底下的弟弟妹妹去郊外搬柴火,可見如今雖然不缺熱水,但也沒辦法做到用熱水去洗衣服。
沒有熱水, 就更沒有手套了。
幾十年後的橡膠手套此時還未在市場上出現, 更甭提,那種帶絨毛帶束口可以保暖的橡膠手套了。
趙瓊花隻能用手去洗衣服, 每年冬天手腫得都跟蘿卜似的,用多少豬油膏都無法消腫,凍瘡長的一烤火手就癢得要命。
她此刻看屋裏的小兒子就越看越不順眼,洗完衣服後回家, 用力推開門,罵道:“幾點了還不起來, 我看你是皮緊了, 你去樓裏問問, 有誰像你似的睡到七八點還不起,就是幾十年前的地主老爺都沒有你這個睡法!”
喬小弟翻個身,夾著被子繼續睡。
他前兩天把被子帶回來後一床給了大哥家的榮萱,另一床給了大姐家的婉文。
大嫂雖嘴上說著一家人哪要這麽破費,但臉上的笑容是止不住的,當即把自己做的一床棉被給了他,這讓他能睡個溫暖的覺,而不是睡覺時被子上還得蓋著棉襖。
一年沒見,大嫂忽然如此大方,還讓他真的有點不知所措。
趙瓊花還在外頭罵著,邊晾衣服邊罵,然而喬小弟是在知青院裏生活過的,他習慣了在吵鬧的環境裏睡覺,所以他媽的罵聲對他沒有任何影響。
等趙瓊花罵得嘴巴都幹了時,推門一看,喬小弟竟然還打起輕鼾聲。
“……”
“起來!吃不吃飯啊你!”
“有誰跟你似的睡到這時候,真是沒皮沒臉半點不怕人罵了。”
喬小弟再翻身,迷糊著道:“我二姐,我姐和姐夫就睡到現在。”
趙瓊花:“放屁!你二姐和二姐夫哪有這麽舒服,別唬我快起來。”
她使出終極大法掀被子,喬小弟猛地坐起來,即使屋裏有暖氣,他還是覺得冷。
沒辦法,隻能忍著困意起床了。
趙瓊花從鍋裏端了熱乎乎的麵條來,心裏還琢磨著剛剛兒子那話,問:“你二姐和二姐夫到底過的啥日子,我怎麽聽著這麽玄乎了,城裏最近又凶起來了,看得我心慌慌的。”
她隻曉得自己小閨女和女婿還是“待罪之身”,然而吃的喝的卻跟地主似的。
地主人家還沒法天天吃細糧呢,更別說天天吃蛋和隔三差五的吃魚吃肉了。
要曉得城裏天天都有紅袖章在到處走動,今天拉洗廁所的老頭去做思想工作,明天找頭發花白的老太太去念自己的“罪狀”。
甚至還能見到幾個陰陽頭在路上被人帶著走,趙瓊花每到這個時候就會躲得遠遠的,喬家也會老老實實地不出頭,深怕有人會想到喬家的小閨女和女婿也被下放了。
城裏不少人如同驚弓之鳥,但趙瓊花怎麽覺得小弟口中她家小喬過得比在首都還好。
她怪怕的,城裏一鬧起來她就怕。
喬小弟呼呼吸溜著麵條:“媽你別怕,我二姐好著呢,沒誰過得比她舒服了。”
趙瓊花輕輕打他:“你二姐過得苦。”
喬小弟:“……真該帶你去我們村裏見見我那過得苦的二姐,她要是過得苦,那就沒人過得甜了,再說了,這又是臘肉又是臘腸又是花生油的,是過得苦的能帶得回來的嗎?”
趙瓊花一梗:“心上苦你曉不曉得。”
“再說了,鄉下吃得再好,設施條件肯定不如咱們城裏。”趙瓊花擔憂道,“你二姐本來就體寒,從前冬天恨不得長在家裏不出門,一天到晚都得在暖屋裏待著才行,現在呢,哎!”
喬小弟:“……二姐現在也不喜歡出門,十天裏有五天都睡到吃午飯了才起來。做飯洗衣服都是用熱水,姐夫洗一天她洗一天,後來二姐耍賴,變成姐夫洗兩天她洗一天。”
他覺得自家老媽擔心二姐,不如擔心擔心他二姐夫。
反正他是真不覺得二姐哪裏過得苦了,他反倒覺得他媽對鄉下的成見太大,就連他自己在鄉下過的都比當初在家裏過的好,至少吃上要好不少。
喬小弟捧起碗把麵湯喝了,然後沒再聽老媽的嘮叨,拿起衣服說:“媽我要出門一趟,對了,二姐說讓你幫她打聽打聽她的那套院子,如今幾家住了,住成啥樣了。”
趙瓊花注意力立刻被轉移:“怎麽,她和寧渝難不成還能回來啊?”
喬小弟:“這我哪裏曉得。”他說完趕緊跑了,生怕又被喊住聽叨叨。
趙瓊花一拍大腿:“跑哪去啊你,回不回來吃午飯,不回來算了。”
她嘀嘀咕咕的,到底還是把小弟的那份飯給蒸了下去。
然後呢,穿好衣服,圍巾一甩,出門來到街邊,等了二十分鍾等到公交車,再坐著公交車到了平和胡同。
下車後,她特別熟練地走進胡同裏,敲敲門,來到一戶人家中。
冬日裏,趙瓊花全身都包緊了,隻露出一對眼睛來,即使是碰到熟悉的人,隻要她沒開口怕是都認不出她來。
“秦嬸兒,近來可好?”進屋後,趙瓊花把身上圍巾拿下來,“可真是冷死我了。”
“我好著呢!”秦嬸兒悄悄看了眼門外,把她拉到桌邊說話,“我那東屋租出去了,咱們小聲些說話,你今兒有啥事兒啊?”
趙瓊花壓低聲音:“嫂子,現在我女婿那邊幾家人住?”
秦嬸兒家就在隔壁,和她女婿交好,這家人也厚道,寧渝出事兒了還能護著她的小喬。
她小兒子如今還在農科院食堂工作,沒受什麽牽連。這兩年也問過她如今寧渝兩人生活過得如何,寧渝能參加工作的事兒定下來後,秦嬸兒還真真切切的高興過。
趙瓊花覺得這人不錯,就時不時找她說說話,如今也來找她探探院子的情況。
再者說了,如今農科院的食堂是她大女婿管著,她大女婿是烈士後代,再怎麽鬧也鬧不到他的身上,而秦嬸兒的小兒子在她大女婿管理的食堂中做事,所以好些事是能和秦嬸兒說說的。
秦嬸兒歎氣,拍拍她手:“難哦,住進去四戶人家,家家都是五六個人,房子被煙熏得黑黢黢的。拆倒是沒拆,但是加蓋了不少,好好的院子現在被隔成好幾塊,還說想把院裏的青石板給搬開來,然後種地。你家寧渝那媽都要急死了,說祖上留下來哪能……”
她說著說著,忽然反應過來似的,驚喜說:“咋,小喬和寧渝要回來?”
趙瓊花揉揉腦袋:“沒嘞,這死孩子讓她弟帶信回來說問問。對了,你說我親家母也有來過這兒?”
“是,找我問了,急得要命。”秦嬸兒搖了搖頭說,“終究還是親媽,還惦記著兒子,這院子她總說就是她兒子的,這麽一糟蹋往後怎麽辦。不過她也算有點心眼了,隻跟我說,沒在外頭罵。還讓我幫忙注意點,如果要大改千萬得記得通知她。”
趙瓊花:“……”
她怎麽聽著這麽不對勁呢?怎麽聽怎麽不對勁,但是又想不出來哪裏不對勁。
她那親家母這麽看重這個院子嗎,院子現在都分出去了,再在意也沒啥用。
還通知她,通知後又能怎麽辦呢?寧渝他媽不是個蠢人,所以她想幹什麽?
旁人不了解她,隻會以為她是心疼院子,畢竟那院子被搞成這樣確實讓人心疼得緊。
可趙瓊花是跟親家母打過交道的,為了閨女兒還打過好多次交道,兩人都把對方看得透透的了,所以她才能察覺出來一絲不對勁。
趙瓊花隻好把這事兒給壓住,認真聽秦嬸兒說說院子的幾戶人家。
冬日暖陽無法融化積雪,積雪被鏟到街道的兩邊,人來人往中積雪就由純白變成了黑灰色。
喬小弟拿著地址,騎著自行車沿路尋找過去。
“……胡同201……”
他皺著眉,尋找好半天才找到。
原來在一處狹窄的拐角處,要不是他問了人,他怕是都以為那老頭兒是騙了他。
還好還好,還好十個水餃沒白花。
喬小弟下車,然後敲門,沒一會兒,裏頭有走路的聲音,然後問:“誰啊?”
“是我,我姓喬,找顧天明。”
門“吱呀”一聲打開,裏頭露出個小孩兒,“你找我爺爺?進來吧。”
小男孩瞧著八九歲,踢踏踢踏的,一路踢著小雪球,喊說:“爺,有人找你,姓喬。”
顧老頭兒頂著頭亂糟糟的頭發出來,眼睛還眯著,像是熬了大夜一樣:“姓喬?”
然後大手一揮:“我不認識姓喬的,哪裏跑來欺負我老頭兒的吧,趕出去趕出去。”
“嘿!”喬小弟氣得用力把自行車一蹬,“老頭兒你吃了我十個餃子,敢說不認識我!”
哦,十個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