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節
執玉伴蘭時(雙重生) 作者:柏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們家人,從不信佛,從前有相國寺僧人進宮講經,她也都是避開的,除卻前世,從不曾見過秦觀南,他怎麽識得?
呸呸呸,他是不是胡謅的,根本不姓秦,名喚觀南也隻是因為法號觀南。
和尚一雙眼睛,如深藏萬物的湖,那汪湖水注視著蘭時,又像是透過蘭時在看別的什麽。
“貧僧有一故人,算是與衛國公府有些淵源。”
蘭時勉力假笑,“和尚長頭發,應該挺費腦袋的吧。”
他前世經曆還真是豐富,燒過戒疤都長出頭發來了。
和尚笑起來更惑人,半點清心寡欲的意思都沒有,“施主說笑了。”
裝!你就裝吧!
蘭時心裏腹誹,前世一同與她在邊境吃沙的左膀右臂上輩子究竟都經曆了什麽東西,一個如今章台走馬不務正業,另一個更過分,竟然直接四大皆空寸草不生了。
蘭時捏了捏手心,才勉強穩住心神。不著痕跡地套話,“聽聞大相國寺有位高僧妙手回春,想必此刻就站在我眼前了。”
“大師不同方丈一起進宮講經,如今大相國寺竟需要大師來做解簽廟祝了嗎?”
太子殿下拎著炙豬肉,好不容易擠過層層人群過來,就見那妖孽一樣的和尚對著蘭時笑得不懷好意。
這還得了!
父皇容得下這幫信天信命的和尚,他可未必容得。
大相國寺什麽風水,怎的這僧人,瞧著這般六根不淨。
太子殿下將蘭時往二人中間一站,將蘭時擋了個嚴嚴實實。
看向那和尚的目光也極為不善。
“阿彌陀佛,今日是萬姓交易,故留在此處,待故人來。”和尚見過世麵,麵對氣勢攝人的太子,也不卑不亢。
“女施主,貧僧奉在佛前的佛珠,已經開了光,今日贈予施主,全當一段善緣。”
和尚越過太子,徑直瞧向站在太子身後,試圖冒頭的蘭時。
太子殿下瞧著和尚捧出來的寶藍色荷包及其礙眼,恨不得給他掀了。
蘭時也不上前,隻在後麵扯扯太子殿下的衣袖。
太子殿下火氣頓消,雖還是看這和尚極不順眼,到底還是不情不願地接過那荷包,轉遞給蘭時。
蘭時揭開那荷包,裏頭是兩條佛珠手串。
“為何是兩條?”她不信佛,但也沒聽過這種事還有多多益善一說。
和尚聲音悠遠,如在岸鮫人,蠱惑平民,“一條贈施主,另一條,便贈予我在這十丈軟紅中的緣分吧。”
太子殿下再不能忍,冷聲道:“出家人還是六根清淨,好好修行地好,大師此生隻與佛祖有緣。”
這一番話實在太過直白,連蘭時都有些詫異,這和尚還得罪太子了?
此前分明並未聽過殿下也不喜僧侶。
和尚並不動怒,“修行即是修心,貧僧無論是否身在紅塵都將這心修得清楚明白,反而紅塵俗世中人,亂花迷眼,看不清真心,徒增無數追悔懊惱,薑施主,他日有緣再見,若有難事,可到大相國寺中來。”
和尚行僧禮,轉身回主殿內。
太子殿下隻覺這一句句都像刀子一樣直往他胸口戳。
這和尚以後休想再往宮中講經!
“殿下你瞧,這佛珠內側刻了字。”
太子殿下怒火中燒,這六根不淨的和尚竟敢往佛珠上刻蘭時的名字!
明日就端了這寺廟,大相國寺再不許開了。
太子殿下強忍怒火看過去,這檀木珠子內側的確刻了個字,刻痕極深極重的一個諳字。
刻得這般用力還掌握著分寸沒將這珠子刻碎了,連個裂痕都沒有,可見雕刻這人,是下了大功夫的。
不是蘭時啊,那這廟可再留兩年。
蘭時有些欣喜,“他竟與五哥相識,怪不得見到我便稱我為薑娘子,不知他與五哥,是同窗還是至交。”
蘭時對與她家人交好的人都抱有好感,極為愛屋及烏,哪怕這人現在僧袍戒疤,說話也雲山霧罩,但蘭時還是覺著親近。
太子殿下將那佛珠塞回荷包裏,溫聲道:“怎樣都好。”
隻要不是覬覦蘭時,都好。
作者有話說:
寫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人物。
1是出自東京夢華錄
第27章 五郎
這樣的人,也配自比五郎。
和尚來去匆匆, 雖然長得業障纏身的模樣,說起話來高深莫測, 倒還有那麽些隱世高僧的意思。
殿後資聖門前多賣書籍圖畫, 餘下便是香燭元寶之類,孩子們年歲小,並不篤信這些, 匆匆逛過, 便一同回去了。
蘭時今日本打算指點一下慈濟院的娘子們練習腿法,可太子殿下半點離開的打算都沒有, 她還是隻能把這事全權托給花嬸,早早隨太子殿下回宮去了。
馬車慢慢悠悠地往宮城走,蘭時把玩著手裏的佛珠, 不知在想些什麽,眼神放空,一言不發。
太子殿下看著那串礙眼的佛珠,暗道失策,早知道自己去求一個,讓那主持來開光, 那今日蘭時便不會捧著旁人送的東西出神。
“殿下, 大涼可有哪家姓秦?”那般恣意瀟灑,且見識不俗,若和尚真姓秦,應當出自大族。
太子殿下稍加思索,還當真給了蘭時答案,“嶺南, 嶺南秦氏, 自開國時起便鎮守嶺南, 與衛國公府一般,是武將世家,他家這一輩,隻一個嫡子,聽聞極是體弱,從未邁過家門。”
竟然是這般嗎?
蘭時記得,彼時的秦觀南,雖紅衣熱烈,但眼底一片冰冷,率軍馳援時,姿態極低,雙膝跪地獻了一塊頗為怪異的染藍兵符,他說,“秦氏觀南,率部來助,自願歸入黑風旗下,聽薑帥統領。”
對!那時秦觀南發尾綁了個指甲大小的白玉玨,大涼境內,男子幾乎都束發,隻他黑發束成馬尾,玉玨垂在發尾,總能聽見玉玨的脆聲。
聽他帶來的部眾說,隻有喪偶才會將家傳玉玨一分為二,一枚隨葬,另一枚懸在生者發上,表示生同衾死同穴,生生世世永不分離。
那習俗,分明都不是中原的。
所以,前世秦觀南舉族率駐軍來助戰了?
還真是深明大義。
蘭時臉上懷念的神色實在是太過明顯,太子殿下看得清楚,心裏七上八下,好像他不做些什麽,他就要失去蘭時了。
“阿宛,初一哥哥在這裏。”他緊緊握著蘭時的手,強硬地將她從思緒中喚回來。
此刻太子殿下也是百轉千回,從他那支離破碎的夢境和蘭時看似順從的抗拒裏頭,他已經可以推測中他二人似乎並不和順的夫妻生活,一點點波動都能讓他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更不必說那觀南和尚,生得惑人,像個妖僧。
他實在沒法子不擔心,那妖僧與蘭時在前世是舊識。
“殿下,我同您說過許多次了,我已及笄,莫要再喚我小字。”蘭時皺著眉往回抽了抽自己的手,竟然未能抽動。
太子殿下何時有了這般力氣?
“那、那你再喚一聲初一哥哥。”
太子殿下一直都記得,初遇那日,全身縞素的小人兒,認真同他說:“你叫初一?我是十四,咱們正好是十五呢。”
哪怕他後來解釋了許多次,他叫蕭褚胤,也依舊被叫了許多年的初一哥哥,可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蘭時便再也不叫了。
蘭時低下頭去,裝作沒聽到太子殿下那一句,一路無話。
太子殿下終是體會了,何為落寞與不遂願,那種感覺,就像是原本被歡欣盈滿的一顆心,被人用針挑破了,他隻能親眼看著所有的歡欣從心底流走,卻一點法子都沒有,十分挫敗。
他輕輕放下蘭時的手,將小幾上那疊軟酪往蘭時跟前遞了遞,也不再言語。
蘭時回了仁明殿,許多時日,都隻在藏書樓與仁明殿兩處往返。
太子殿下也忍住了,沒往蘭時跟前去,橫豎人就近在咫尺,每日他都這般想想,聊抵安慰。
直到禮部呈上來今年武狀元同世家子的演武會。
太子殿下才終於得著機會,光明正大地到仁明殿去尋蘭時。
太子殿下存著私心,嘴上卻說得冠冕堂皇,“若是這武狀元出眾,那將來是會投到北境軍中的,你不想去看看嗎?會歸入鷹旗下的人,究竟匹不匹配?”
黑羽鷹,是衛國公府薑氏的家徽,北境令旗黑風旗,也因此又被稱為鷹旗。
這提議誘惑太大了,蘭時實在沒法子拒絕。
所以太子殿下得償所願,光明正大地帶著薑蘭時去觀戰了。
並強硬地蘭時的座位安排在自己身邊。
禮部籌備這種事,駕輕就熟,紅綢彩帶,環得喜氣非常。
天氣也格外順應人意,晴空萬裏,那武狀元,錦衣環佩,年歲正好,想來也是個鮮衣怒馬的風流少年。
新科武狀元,站在演武場正中央,麵對一眾觀戰的百官與世家,也毫無怯意,的確方方麵麵都很優秀。
“就是不大穩重,若是放到戰場上,怕是不行。”
蘭時拿團扇遮住臉同太子殿下小聲咬耳朵。
每年她都會去北境和大哥大嫂子侄們待一陣子,兵法布陣與武藝身手是兩代衛國公親授,前世又是戰場上見過真章的。
這位武狀元少年奪魁,是驕傲些,但放到薑蘭時跟前,就不太夠看了。
“需得曆練曆練,他可別一上來就請旨往邊關去,不然一定會吃虧。”
太子殿下眼都不眨,認真凝著薑蘭時,聽她分析,還將那一碟荔枝煎往她跟前推了推。
“不才承讓了。”武狀元眉眼之間難掩得色,家中是朝廷新貴也便罷了,他如今也是平步青雲,可謂是春風得意馬蹄疾,怎能不得意。
“便是衛國公家的五郎在此,某也願意戰上一戰,某受教於太學,習得是報國誌,與自國子監轉入太學的五郎還是不同些。”
聽到五郎,在場眾人心下了然,衛國公家五郎,薑承諳,是此刻坐在太子殿下身側那薑蘭時的五哥,在永夜關一役中為先鋒官,驚才絕豔的少年郎,為爭取先機,被敵方砍斷雙腿,艱難活了下來。
現在在北境軍帳做軍師。
呸呸呸,他是不是胡謅的,根本不姓秦,名喚觀南也隻是因為法號觀南。
和尚一雙眼睛,如深藏萬物的湖,那汪湖水注視著蘭時,又像是透過蘭時在看別的什麽。
“貧僧有一故人,算是與衛國公府有些淵源。”
蘭時勉力假笑,“和尚長頭發,應該挺費腦袋的吧。”
他前世經曆還真是豐富,燒過戒疤都長出頭發來了。
和尚笑起來更惑人,半點清心寡欲的意思都沒有,“施主說笑了。”
裝!你就裝吧!
蘭時心裏腹誹,前世一同與她在邊境吃沙的左膀右臂上輩子究竟都經曆了什麽東西,一個如今章台走馬不務正業,另一個更過分,竟然直接四大皆空寸草不生了。
蘭時捏了捏手心,才勉強穩住心神。不著痕跡地套話,“聽聞大相國寺有位高僧妙手回春,想必此刻就站在我眼前了。”
“大師不同方丈一起進宮講經,如今大相國寺竟需要大師來做解簽廟祝了嗎?”
太子殿下拎著炙豬肉,好不容易擠過層層人群過來,就見那妖孽一樣的和尚對著蘭時笑得不懷好意。
這還得了!
父皇容得下這幫信天信命的和尚,他可未必容得。
大相國寺什麽風水,怎的這僧人,瞧著這般六根不淨。
太子殿下將蘭時往二人中間一站,將蘭時擋了個嚴嚴實實。
看向那和尚的目光也極為不善。
“阿彌陀佛,今日是萬姓交易,故留在此處,待故人來。”和尚見過世麵,麵對氣勢攝人的太子,也不卑不亢。
“女施主,貧僧奉在佛前的佛珠,已經開了光,今日贈予施主,全當一段善緣。”
和尚越過太子,徑直瞧向站在太子身後,試圖冒頭的蘭時。
太子殿下瞧著和尚捧出來的寶藍色荷包及其礙眼,恨不得給他掀了。
蘭時也不上前,隻在後麵扯扯太子殿下的衣袖。
太子殿下火氣頓消,雖還是看這和尚極不順眼,到底還是不情不願地接過那荷包,轉遞給蘭時。
蘭時揭開那荷包,裏頭是兩條佛珠手串。
“為何是兩條?”她不信佛,但也沒聽過這種事還有多多益善一說。
和尚聲音悠遠,如在岸鮫人,蠱惑平民,“一條贈施主,另一條,便贈予我在這十丈軟紅中的緣分吧。”
太子殿下再不能忍,冷聲道:“出家人還是六根清淨,好好修行地好,大師此生隻與佛祖有緣。”
這一番話實在太過直白,連蘭時都有些詫異,這和尚還得罪太子了?
此前分明並未聽過殿下也不喜僧侶。
和尚並不動怒,“修行即是修心,貧僧無論是否身在紅塵都將這心修得清楚明白,反而紅塵俗世中人,亂花迷眼,看不清真心,徒增無數追悔懊惱,薑施主,他日有緣再見,若有難事,可到大相國寺中來。”
和尚行僧禮,轉身回主殿內。
太子殿下隻覺這一句句都像刀子一樣直往他胸口戳。
這和尚以後休想再往宮中講經!
“殿下你瞧,這佛珠內側刻了字。”
太子殿下怒火中燒,這六根不淨的和尚竟敢往佛珠上刻蘭時的名字!
明日就端了這寺廟,大相國寺再不許開了。
太子殿下強忍怒火看過去,這檀木珠子內側的確刻了個字,刻痕極深極重的一個諳字。
刻得這般用力還掌握著分寸沒將這珠子刻碎了,連個裂痕都沒有,可見雕刻這人,是下了大功夫的。
不是蘭時啊,那這廟可再留兩年。
蘭時有些欣喜,“他竟與五哥相識,怪不得見到我便稱我為薑娘子,不知他與五哥,是同窗還是至交。”
蘭時對與她家人交好的人都抱有好感,極為愛屋及烏,哪怕這人現在僧袍戒疤,說話也雲山霧罩,但蘭時還是覺著親近。
太子殿下將那佛珠塞回荷包裏,溫聲道:“怎樣都好。”
隻要不是覬覦蘭時,都好。
作者有話說:
寫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人物。
1是出自東京夢華錄
第27章 五郎
這樣的人,也配自比五郎。
和尚來去匆匆, 雖然長得業障纏身的模樣,說起話來高深莫測, 倒還有那麽些隱世高僧的意思。
殿後資聖門前多賣書籍圖畫, 餘下便是香燭元寶之類,孩子們年歲小,並不篤信這些, 匆匆逛過, 便一同回去了。
蘭時今日本打算指點一下慈濟院的娘子們練習腿法,可太子殿下半點離開的打算都沒有, 她還是隻能把這事全權托給花嬸,早早隨太子殿下回宮去了。
馬車慢慢悠悠地往宮城走,蘭時把玩著手裏的佛珠, 不知在想些什麽,眼神放空,一言不發。
太子殿下看著那串礙眼的佛珠,暗道失策,早知道自己去求一個,讓那主持來開光, 那今日蘭時便不會捧著旁人送的東西出神。
“殿下, 大涼可有哪家姓秦?”那般恣意瀟灑,且見識不俗,若和尚真姓秦,應當出自大族。
太子殿下稍加思索,還當真給了蘭時答案,“嶺南, 嶺南秦氏, 自開國時起便鎮守嶺南, 與衛國公府一般,是武將世家,他家這一輩,隻一個嫡子,聽聞極是體弱,從未邁過家門。”
竟然是這般嗎?
蘭時記得,彼時的秦觀南,雖紅衣熱烈,但眼底一片冰冷,率軍馳援時,姿態極低,雙膝跪地獻了一塊頗為怪異的染藍兵符,他說,“秦氏觀南,率部來助,自願歸入黑風旗下,聽薑帥統領。”
對!那時秦觀南發尾綁了個指甲大小的白玉玨,大涼境內,男子幾乎都束發,隻他黑發束成馬尾,玉玨垂在發尾,總能聽見玉玨的脆聲。
聽他帶來的部眾說,隻有喪偶才會將家傳玉玨一分為二,一枚隨葬,另一枚懸在生者發上,表示生同衾死同穴,生生世世永不分離。
那習俗,分明都不是中原的。
所以,前世秦觀南舉族率駐軍來助戰了?
還真是深明大義。
蘭時臉上懷念的神色實在是太過明顯,太子殿下看得清楚,心裏七上八下,好像他不做些什麽,他就要失去蘭時了。
“阿宛,初一哥哥在這裏。”他緊緊握著蘭時的手,強硬地將她從思緒中喚回來。
此刻太子殿下也是百轉千回,從他那支離破碎的夢境和蘭時看似順從的抗拒裏頭,他已經可以推測中他二人似乎並不和順的夫妻生活,一點點波動都能讓他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更不必說那觀南和尚,生得惑人,像個妖僧。
他實在沒法子不擔心,那妖僧與蘭時在前世是舊識。
“殿下,我同您說過許多次了,我已及笄,莫要再喚我小字。”蘭時皺著眉往回抽了抽自己的手,竟然未能抽動。
太子殿下何時有了這般力氣?
“那、那你再喚一聲初一哥哥。”
太子殿下一直都記得,初遇那日,全身縞素的小人兒,認真同他說:“你叫初一?我是十四,咱們正好是十五呢。”
哪怕他後來解釋了許多次,他叫蕭褚胤,也依舊被叫了許多年的初一哥哥,可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蘭時便再也不叫了。
蘭時低下頭去,裝作沒聽到太子殿下那一句,一路無話。
太子殿下終是體會了,何為落寞與不遂願,那種感覺,就像是原本被歡欣盈滿的一顆心,被人用針挑破了,他隻能親眼看著所有的歡欣從心底流走,卻一點法子都沒有,十分挫敗。
他輕輕放下蘭時的手,將小幾上那疊軟酪往蘭時跟前遞了遞,也不再言語。
蘭時回了仁明殿,許多時日,都隻在藏書樓與仁明殿兩處往返。
太子殿下也忍住了,沒往蘭時跟前去,橫豎人就近在咫尺,每日他都這般想想,聊抵安慰。
直到禮部呈上來今年武狀元同世家子的演武會。
太子殿下才終於得著機會,光明正大地到仁明殿去尋蘭時。
太子殿下存著私心,嘴上卻說得冠冕堂皇,“若是這武狀元出眾,那將來是會投到北境軍中的,你不想去看看嗎?會歸入鷹旗下的人,究竟匹不匹配?”
黑羽鷹,是衛國公府薑氏的家徽,北境令旗黑風旗,也因此又被稱為鷹旗。
這提議誘惑太大了,蘭時實在沒法子拒絕。
所以太子殿下得償所願,光明正大地帶著薑蘭時去觀戰了。
並強硬地蘭時的座位安排在自己身邊。
禮部籌備這種事,駕輕就熟,紅綢彩帶,環得喜氣非常。
天氣也格外順應人意,晴空萬裏,那武狀元,錦衣環佩,年歲正好,想來也是個鮮衣怒馬的風流少年。
新科武狀元,站在演武場正中央,麵對一眾觀戰的百官與世家,也毫無怯意,的確方方麵麵都很優秀。
“就是不大穩重,若是放到戰場上,怕是不行。”
蘭時拿團扇遮住臉同太子殿下小聲咬耳朵。
每年她都會去北境和大哥大嫂子侄們待一陣子,兵法布陣與武藝身手是兩代衛國公親授,前世又是戰場上見過真章的。
這位武狀元少年奪魁,是驕傲些,但放到薑蘭時跟前,就不太夠看了。
“需得曆練曆練,他可別一上來就請旨往邊關去,不然一定會吃虧。”
太子殿下眼都不眨,認真凝著薑蘭時,聽她分析,還將那一碟荔枝煎往她跟前推了推。
“不才承讓了。”武狀元眉眼之間難掩得色,家中是朝廷新貴也便罷了,他如今也是平步青雲,可謂是春風得意馬蹄疾,怎能不得意。
“便是衛國公家的五郎在此,某也願意戰上一戰,某受教於太學,習得是報國誌,與自國子監轉入太學的五郎還是不同些。”
聽到五郎,在場眾人心下了然,衛國公家五郎,薑承諳,是此刻坐在太子殿下身側那薑蘭時的五哥,在永夜關一役中為先鋒官,驚才絕豔的少年郎,為爭取先機,被敵方砍斷雙腿,艱難活了下來。
現在在北境軍帳做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