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風馬牛不相及的一番話,卻讓殿下百官麵麵相覷,啞然無聲。
就連榮國公都驚訝地長大了嘴,看向一臉惋惜的小皇帝,欲言又止。
原來,玉兔齋是京城裏出了名的風月之所,裏麵全是些麵相陰柔,抹粉撲香的小倌,專供有斷袖之癖的男子在此幽會。
百官見小皇帝眨著靈動且清澈的大眼,麵色坦然。猜測小皇帝又打小養在深宮之中,不諳世事,來並不知曉這間玉兔齋的齷齪營生。
不過依小皇帝所言,倒是從側麵證實了袁牧骨子裏喜好男色的秉性,還借著鎮守邊戎的機會,尋來金人男妓逍遙快活,最終險些導致大魏亡國。
一時間,殿內剛剛支持榮國公的官員皆是麵露鄙夷之色,紛紛退回位列,恨不得即刻與他劃清界限。
好麵子的榮國公自然受不了周遭同僚的指指點點,一口氣沒上來,白眼一翻,暈厥在地。
“榮國公對其子百般縱容,最終養癰自禍,且不知悔改,打著平遙太長公主的名號,肆意擾亂朝堂。本王下令褫奪榮國公爵位,即刻押入大理寺查辦。”
攝政王話音剛落,便有殿前司使衝入大殿,迅速摘下榮國公的官帽,扒下其朝服,拖拽著昏迷不醒的榮國公揚長而去。
殿中百官瞧見攝政王須臾之間,就將根深葉茂的榮國公一族連根拔起,心中不由對殿上麵色清冷的男子多了幾分敬畏。
而那些世代受祖輩萌蔭官員,內心未免有種兔死狐悲之感。
陶臨淵好似洞悉這些人的想法,冷聲道:
“陛下聖明,爾等若是仗著祖上恩蔭,目無法紀,就休怪陛下不念及往昔情麵,讓工部在大理寺裏多修建幾所牢獄為你們養老送終。”
言下之意,便是本王且不在意你們之中有誰與大魏皇族沾親帶故,倘若處罰了律法,和大街上的叫花子沒什麽區別,通通丟進大牢裏自生自滅去。
經過敲打的百官兩股戰戰,背脊不禁又彎下幾分,眾臣麵色恭謹,異口同聲道:“攝政王的警訓,吾等謹記在心。”
在群臣響亮的宣言中,魏無晏悄悄側過頭,看向身旁殺伐決斷的男子。
沒曾想,攝政王同樣也在注視著自己。
猛地迎上男子冷若冰霜的漆色雙眸,魏無晏報以坦然一笑。
小皇帝笑得純真無邪,就好像方才揭露出袁世子的隨口之言,全是無心之舉。
陶臨淵收回狐疑的目光,重新聆聽殿下臣子啟奏。
隻不過他心裏卻存了疑,身邊這位看似人畜無害的小皇帝,究竟是不諳世事,還是...心機深沉之輩。
作者有話說:
第7章 君臣相較
下了早朝,魏無晏與攝政王移步至後殿共用午膳。
魏無晏擔憂攝政王會像昨夜一般對她熱情投喂,因此特意沒有用早膳,還在下朝後吃了幾塊蕊伈給她備好的蜜餞山楂餅。
魏無晏打定主意,待她與攝政王一起用膳時,定要食得津津有味,才不愧於攝政王那張下飯的俊容。
等詹公公布好菜後,魏無晏突發現桌上的菜肴多是江南口味。
她的生母虞美人生在江南,魏無晏自幼養在虞美人宮裏,飲食也偏好江南口味。
虞美人在宮中的後幾年雖然不得寵,但畢竟曾經風光一時,積攢下不少體己錢,為了不委屈自己的口舌,特意打點禦膳房給她居住的漓錦殿開小灶。
在虞美人離世後,魏無晏不欲在宮中行事高調,擔心被幾位皇兄參奏她貪享口腹之欲,便斷了禦膳房的小灶。
因此,魏無晏許久都沒有吃過江南佳肴,當下看著滿桌子熟悉的菜肴,垂涎欲滴之餘,後背又不禁升起一股寒意。
看來攝政王已將她在宮中小心過活的十七年摸得門清,就連她喜歡的吃食,都了若指掌。
見小皇帝久久不動玉箸,精巧的小鼻子對著滿桌菜肴吸了又吸,泛著水光的大眼裏閃過一絲狐疑。
陶臨淵劍眉微挑,主動夾起一片西湖桂花脆藕放入口中,淡淡道:“陛下放心,這些飯菜已驗過毒。”
嘖...攝政王對自己容貌還真在意,她不過就是愣了一會神,就嫌棄她動箸晚了。
魏無晏不再糾結,提箸夾起一塊西湖醋魚,津津有味食起來。
君臣二人食到尾聲,陶臨淵突然開口:
“微臣聽徐公公提及,福寧殿裏隻有一名小宮娥近身伺候皇上,故而耽擱了今日的早朝,微臣已命內服務再給陛下殿中送去一批宮人。”
魏無晏不緊不慢擦拭唇角,抬頭看向眸光幽深的男子。
“內侍省之前也給朕送來了不少宮娥,隻是...自打三年前,朕失足落入宮湖,受了不小的驚嚇,此事過後,朕便不喜生人近身。福寧殿裏的蕊伈一直跟在朕身邊伺候,朕甚是依賴她,至於今日的早朝,朕因一時貪覺險些誤了國事,愛卿今早的訓誡,朕自當銘記在心,不會再犯。”
小皇帝聲音暗啞,提起陳年舊事時,少年眸光閃爍,原本平穩的呼吸不由急促了幾分,顯然是陷入了痛苦的回憶中。
陶臨淵派人調查過小皇帝的身世,自然知道魏無晏口中的那次失足落水,另有隱情。
據詹公公回憶,當年還是九皇子的小皇帝與幾位皇子為了完成夫子布置的盛夏圖,一同前荷風四麵亭去臨摹荷花盛開的美景。
當日不知在亭中發生了什麽,性子一向老實的九皇子居然與五皇子產生爭執,最後被五皇子推入湖中。
據說九皇子落水後,亭裏的幾位皇子揚聲大笑,指指點點,而張揚跋扈的五皇子更是勒令周圍宮人不準下水救人。
最終還是打川西來的長興王世子雲燁看不下去,奮身躍入水中,將奄奄一息的九皇子救了出來。
此事過後,九皇子大病了一場,不僅因此從上書房輟學,還在心裏留下不小的陰影,除了那名叫蕊伈的宮娥,再也容不得其他生人近身伺候。
早朝上鬧得這一出,讓陶臨淵見識到小皇帝臨危不亂,四兩撥千斤的本事。
前幾日內服務送去福寧殿的人,本就是陶臨淵授意,要留在福寧殿監視小皇帝的一舉一動,可小皇帝卻以不喜生人近身為由婉拒了。殿裏的衣食,寧可簡陋一些,也不願經他人之手。
陶臨淵原本想與小皇帝挑開天窗說亮話,畢竟在他眼中,區區一個傀儡擺件還談什麽私密。
隻是當他觸及小皇帝那泛著水光的眸子,以及少年眼尾洇開的一抹淡淡紅暈,好似蘊含著無窮無盡的委屈,陶臨淵不由眸光一凝。
這小皇帝的模樣,著實生得禍水了些!
難怪袁牧色膽包天,居然敢將魔爪伸向當時的九皇子。
小皇帝當年就算再不得寵,也是實打實的大魏皇子,袁牧當真是色令智昏,居然被這個妖裏妖氣的少年迷得失了心神。
“陛下慢用午膳,微臣還要去垂拱殿麵見幾位大臣。”
“愛卿辛苦...”
魏無晏起身,紅著眼框目送攝政王離去。
待威風凜凜的蛟龍滾金刺繡衣擺消失在門外,她又看向桌上的青芥水晶蝦球,感歎今日禦膳房裏的掌廚下手略重了一些,以前她與母妃所食的青芥蝦球,可沒有這麽嗆人淚下...
幾道江南小點下肚,再慢悠悠飲下兩盞香茶,魏無晏才邁起不情不願的步伐前往垂拱殿。
禦書房內,幾位內閣大臣正圍著一麵輿圖,爭執得臉紅脖子粗。
“金兵雖然退回天水山,但他們此次並未從大魏討到便宜,如今正值寒冬,金人的日子不好過。想必他們定然心存不甘,就等著大魏南下出兵剿滅叛軍,好趁著北邊軍力匱乏,再舉來襲。”
出言的武將名叫龔虎,龔將軍人物其名,聲音如虹,一對如虎銅鈴大眼瞪得溜圓。
然而與他爭執的洪參知雖然幹瘦如柴,卻不畏懼其氣勢,振振有詞道:
“龔將軍又怎知金人一定會再舉來襲?魏潯剛剛抵達荊州,尚未站穩腳跟,此時不出兵將其剿滅,更待何時?你非要將金人打回到老巢,這豈不給了魏潯養精蓄銳,壯大實力的機會。孰輕孰重,龔將軍怎麽就拎不清?”
“哼,我看拎不清的人是洪參知,魏潯手下的兵馬都是一群連槍戟都端不穩的新兵蛋子,怎能與殺人如麻的金兵相提並論。”
“魏潯的兵馬雖經驗不足,但他祖父麾下的淮南軍可不是吃素的。龔將軍,你頻頻阻止王爺出兵剿滅叛軍,舉止甚是可疑。莫非你是魏潯留在京城的細作,好為荊州叛軍壯大兵馬拖延時間。”
“放你娘的屁,老夫還說佚?你是金人的細作!”
“你你...怎可口出汙言!”
魏無晏趁龔將軍與洪參知二人嗆聲時候,躡手躡腳溜到書房對麵的黃花梨卷草紋小方桌旁,又輕聲喚來小內監為自己送來筆墨紙硯,準備開始抄寫《戴禮》。
花房今早送來一瓶含苞待放的雪梅,擺放在博古架上,經禦書房的地暖一烘,朵朵雪梅爭相綻放,燦如朝霞。
這瓶雪梅是花房匠人新培育的品種,名叫骨裏紅。相比於其他雪梅,骨裏紅的花瓣兒顏色較深,仿若一簇簇燃燒的火焰,花香更是芬芳濃鬱,沁人心脾,堪稱香雪梅之首。
魏無晏被博古架上暄香遠溢的雪梅吸引注意,不由微微仰起頭,觀賞起這盆與眾不同的雪梅。
殊不知,她在旁人眼中,同樣是一道獨一無二的風景。
陶臨淵負手而立在輿圖旁,目光越過爭吵不休的兩位大臣,看向博古架後端坐的小皇帝。
小皇帝悄悄溜進了書房後,脫下了身上金紋織錦羽緞鬥篷,露出一襲清瘦的窄腰,瞧著還沒牆角那尊豆青釉瓶身寬上幾分。
雪梅豔麗奪目,可在如花似錦的小皇帝麵前卻暗淡了不少。
少年膚白勝雪,眉眼如畫,此刻正微微仰起小臉,湊近雪梅輕嗅,秀美的鼻頭在陰影下勾起狐媚的彎度。
陶臨淵又看了一會,才收回目光,阻止即將從口舌之爭上升至拳腳相鬥的兩位臣子。
“如若大魏的兵馬,不止將金兵擊退回天水山北麵,而是更進一步呢?”
龔將軍和洪參知忙閉上嘴,齊齊看向輿圖旁身姿挺拔的男子。
“不知攝政王的意思是...?”一直沉默不語的嵩宰相擰起長眉,開口問道。
陶臨淵清臒有力的手指落在輿圖上的天水山北側,隨後緩緩向北推移,直到一處更高更陡峭的山脈下才止住。
男子眸光堅定,語氣沉穩:
“本王的意思,是讓大魏兵馬一鼓作氣,將金兵打退至燕山北麵,收複大魏百年前遺失的故土。”
此言一出,禦書房內鴉雀無聲。
就連博古架後正在抄寫《戴禮》的魏無晏,同樣對攝政王的狂妄言論大吃一驚,忍不住抬起頭,望向紫檀木雕雲龍紋書案後眉眼清冷的男子。
魏無晏雖隻在上書房混了兩年日子,並不通曉治國安邦之道,卻也清楚陶臨淵當下麵臨的局勢並不樂觀。
一麵是集結在天水山下虎視眈眈,想要趁虛而入的金人兵馬,另一麵則是七皇子在荊州招兵買馬,準備自立稱王。
種種內憂外患加起來,無論是曆代哪一位明君遇上了,恐怕都要方寸大亂,急得口舌生瘡。
如今的陶臨淵,就是在寒天臘月裏光腚穿皮襖——顧得了上,就顧不了下。
可攝政王居然惦記在如此岌岌可危的局勢下,收複大魏百年前因戰敗而割讓給金國的故土,未免異想天開了些。
書房裏的內閣大臣與魏無晏想法一致,紛紛勸阻攝政王莫要貪功冒進。
陶臨淵神色淡淡,命詹公公打開桌案上的紅木匣子,將裏麵的信箋拿給幾位大臣過目。
片刻後,書房內響起一陣陣抽氣聲。
嵩宰相捧讀信箋,他猛地睜大渾濁的雙眼,枯枝般的雙手忍不住的輕顫。
“攝政王,西夏王真的願意與大魏聯手,共同擊退金人?”
陶臨淵頷首,沉聲道:“本王數月前與西夏王在幽州相見,彼此立下盟約,決定合並兵馬,將金人擊退回燕山以北。作為回報,西夏得隴西,酒泉二郡,而大魏則可趁機收複天水和北定二郡。”
就連榮國公都驚訝地長大了嘴,看向一臉惋惜的小皇帝,欲言又止。
原來,玉兔齋是京城裏出了名的風月之所,裏麵全是些麵相陰柔,抹粉撲香的小倌,專供有斷袖之癖的男子在此幽會。
百官見小皇帝眨著靈動且清澈的大眼,麵色坦然。猜測小皇帝又打小養在深宮之中,不諳世事,來並不知曉這間玉兔齋的齷齪營生。
不過依小皇帝所言,倒是從側麵證實了袁牧骨子裏喜好男色的秉性,還借著鎮守邊戎的機會,尋來金人男妓逍遙快活,最終險些導致大魏亡國。
一時間,殿內剛剛支持榮國公的官員皆是麵露鄙夷之色,紛紛退回位列,恨不得即刻與他劃清界限。
好麵子的榮國公自然受不了周遭同僚的指指點點,一口氣沒上來,白眼一翻,暈厥在地。
“榮國公對其子百般縱容,最終養癰自禍,且不知悔改,打著平遙太長公主的名號,肆意擾亂朝堂。本王下令褫奪榮國公爵位,即刻押入大理寺查辦。”
攝政王話音剛落,便有殿前司使衝入大殿,迅速摘下榮國公的官帽,扒下其朝服,拖拽著昏迷不醒的榮國公揚長而去。
殿中百官瞧見攝政王須臾之間,就將根深葉茂的榮國公一族連根拔起,心中不由對殿上麵色清冷的男子多了幾分敬畏。
而那些世代受祖輩萌蔭官員,內心未免有種兔死狐悲之感。
陶臨淵好似洞悉這些人的想法,冷聲道:
“陛下聖明,爾等若是仗著祖上恩蔭,目無法紀,就休怪陛下不念及往昔情麵,讓工部在大理寺裏多修建幾所牢獄為你們養老送終。”
言下之意,便是本王且不在意你們之中有誰與大魏皇族沾親帶故,倘若處罰了律法,和大街上的叫花子沒什麽區別,通通丟進大牢裏自生自滅去。
經過敲打的百官兩股戰戰,背脊不禁又彎下幾分,眾臣麵色恭謹,異口同聲道:“攝政王的警訓,吾等謹記在心。”
在群臣響亮的宣言中,魏無晏悄悄側過頭,看向身旁殺伐決斷的男子。
沒曾想,攝政王同樣也在注視著自己。
猛地迎上男子冷若冰霜的漆色雙眸,魏無晏報以坦然一笑。
小皇帝笑得純真無邪,就好像方才揭露出袁世子的隨口之言,全是無心之舉。
陶臨淵收回狐疑的目光,重新聆聽殿下臣子啟奏。
隻不過他心裏卻存了疑,身邊這位看似人畜無害的小皇帝,究竟是不諳世事,還是...心機深沉之輩。
作者有話說:
第7章 君臣相較
下了早朝,魏無晏與攝政王移步至後殿共用午膳。
魏無晏擔憂攝政王會像昨夜一般對她熱情投喂,因此特意沒有用早膳,還在下朝後吃了幾塊蕊伈給她備好的蜜餞山楂餅。
魏無晏打定主意,待她與攝政王一起用膳時,定要食得津津有味,才不愧於攝政王那張下飯的俊容。
等詹公公布好菜後,魏無晏突發現桌上的菜肴多是江南口味。
她的生母虞美人生在江南,魏無晏自幼養在虞美人宮裏,飲食也偏好江南口味。
虞美人在宮中的後幾年雖然不得寵,但畢竟曾經風光一時,積攢下不少體己錢,為了不委屈自己的口舌,特意打點禦膳房給她居住的漓錦殿開小灶。
在虞美人離世後,魏無晏不欲在宮中行事高調,擔心被幾位皇兄參奏她貪享口腹之欲,便斷了禦膳房的小灶。
因此,魏無晏許久都沒有吃過江南佳肴,當下看著滿桌子熟悉的菜肴,垂涎欲滴之餘,後背又不禁升起一股寒意。
看來攝政王已將她在宮中小心過活的十七年摸得門清,就連她喜歡的吃食,都了若指掌。
見小皇帝久久不動玉箸,精巧的小鼻子對著滿桌菜肴吸了又吸,泛著水光的大眼裏閃過一絲狐疑。
陶臨淵劍眉微挑,主動夾起一片西湖桂花脆藕放入口中,淡淡道:“陛下放心,這些飯菜已驗過毒。”
嘖...攝政王對自己容貌還真在意,她不過就是愣了一會神,就嫌棄她動箸晚了。
魏無晏不再糾結,提箸夾起一塊西湖醋魚,津津有味食起來。
君臣二人食到尾聲,陶臨淵突然開口:
“微臣聽徐公公提及,福寧殿裏隻有一名小宮娥近身伺候皇上,故而耽擱了今日的早朝,微臣已命內服務再給陛下殿中送去一批宮人。”
魏無晏不緊不慢擦拭唇角,抬頭看向眸光幽深的男子。
“內侍省之前也給朕送來了不少宮娥,隻是...自打三年前,朕失足落入宮湖,受了不小的驚嚇,此事過後,朕便不喜生人近身。福寧殿裏的蕊伈一直跟在朕身邊伺候,朕甚是依賴她,至於今日的早朝,朕因一時貪覺險些誤了國事,愛卿今早的訓誡,朕自當銘記在心,不會再犯。”
小皇帝聲音暗啞,提起陳年舊事時,少年眸光閃爍,原本平穩的呼吸不由急促了幾分,顯然是陷入了痛苦的回憶中。
陶臨淵派人調查過小皇帝的身世,自然知道魏無晏口中的那次失足落水,另有隱情。
據詹公公回憶,當年還是九皇子的小皇帝與幾位皇子為了完成夫子布置的盛夏圖,一同前荷風四麵亭去臨摹荷花盛開的美景。
當日不知在亭中發生了什麽,性子一向老實的九皇子居然與五皇子產生爭執,最後被五皇子推入湖中。
據說九皇子落水後,亭裏的幾位皇子揚聲大笑,指指點點,而張揚跋扈的五皇子更是勒令周圍宮人不準下水救人。
最終還是打川西來的長興王世子雲燁看不下去,奮身躍入水中,將奄奄一息的九皇子救了出來。
此事過後,九皇子大病了一場,不僅因此從上書房輟學,還在心裏留下不小的陰影,除了那名叫蕊伈的宮娥,再也容不得其他生人近身伺候。
早朝上鬧得這一出,讓陶臨淵見識到小皇帝臨危不亂,四兩撥千斤的本事。
前幾日內服務送去福寧殿的人,本就是陶臨淵授意,要留在福寧殿監視小皇帝的一舉一動,可小皇帝卻以不喜生人近身為由婉拒了。殿裏的衣食,寧可簡陋一些,也不願經他人之手。
陶臨淵原本想與小皇帝挑開天窗說亮話,畢竟在他眼中,區區一個傀儡擺件還談什麽私密。
隻是當他觸及小皇帝那泛著水光的眸子,以及少年眼尾洇開的一抹淡淡紅暈,好似蘊含著無窮無盡的委屈,陶臨淵不由眸光一凝。
這小皇帝的模樣,著實生得禍水了些!
難怪袁牧色膽包天,居然敢將魔爪伸向當時的九皇子。
小皇帝當年就算再不得寵,也是實打實的大魏皇子,袁牧當真是色令智昏,居然被這個妖裏妖氣的少年迷得失了心神。
“陛下慢用午膳,微臣還要去垂拱殿麵見幾位大臣。”
“愛卿辛苦...”
魏無晏起身,紅著眼框目送攝政王離去。
待威風凜凜的蛟龍滾金刺繡衣擺消失在門外,她又看向桌上的青芥水晶蝦球,感歎今日禦膳房裏的掌廚下手略重了一些,以前她與母妃所食的青芥蝦球,可沒有這麽嗆人淚下...
幾道江南小點下肚,再慢悠悠飲下兩盞香茶,魏無晏才邁起不情不願的步伐前往垂拱殿。
禦書房內,幾位內閣大臣正圍著一麵輿圖,爭執得臉紅脖子粗。
“金兵雖然退回天水山,但他們此次並未從大魏討到便宜,如今正值寒冬,金人的日子不好過。想必他們定然心存不甘,就等著大魏南下出兵剿滅叛軍,好趁著北邊軍力匱乏,再舉來襲。”
出言的武將名叫龔虎,龔將軍人物其名,聲音如虹,一對如虎銅鈴大眼瞪得溜圓。
然而與他爭執的洪參知雖然幹瘦如柴,卻不畏懼其氣勢,振振有詞道:
“龔將軍又怎知金人一定會再舉來襲?魏潯剛剛抵達荊州,尚未站穩腳跟,此時不出兵將其剿滅,更待何時?你非要將金人打回到老巢,這豈不給了魏潯養精蓄銳,壯大實力的機會。孰輕孰重,龔將軍怎麽就拎不清?”
“哼,我看拎不清的人是洪參知,魏潯手下的兵馬都是一群連槍戟都端不穩的新兵蛋子,怎能與殺人如麻的金兵相提並論。”
“魏潯的兵馬雖經驗不足,但他祖父麾下的淮南軍可不是吃素的。龔將軍,你頻頻阻止王爺出兵剿滅叛軍,舉止甚是可疑。莫非你是魏潯留在京城的細作,好為荊州叛軍壯大兵馬拖延時間。”
“放你娘的屁,老夫還說佚?你是金人的細作!”
“你你...怎可口出汙言!”
魏無晏趁龔將軍與洪參知二人嗆聲時候,躡手躡腳溜到書房對麵的黃花梨卷草紋小方桌旁,又輕聲喚來小內監為自己送來筆墨紙硯,準備開始抄寫《戴禮》。
花房今早送來一瓶含苞待放的雪梅,擺放在博古架上,經禦書房的地暖一烘,朵朵雪梅爭相綻放,燦如朝霞。
這瓶雪梅是花房匠人新培育的品種,名叫骨裏紅。相比於其他雪梅,骨裏紅的花瓣兒顏色較深,仿若一簇簇燃燒的火焰,花香更是芬芳濃鬱,沁人心脾,堪稱香雪梅之首。
魏無晏被博古架上暄香遠溢的雪梅吸引注意,不由微微仰起頭,觀賞起這盆與眾不同的雪梅。
殊不知,她在旁人眼中,同樣是一道獨一無二的風景。
陶臨淵負手而立在輿圖旁,目光越過爭吵不休的兩位大臣,看向博古架後端坐的小皇帝。
小皇帝悄悄溜進了書房後,脫下了身上金紋織錦羽緞鬥篷,露出一襲清瘦的窄腰,瞧著還沒牆角那尊豆青釉瓶身寬上幾分。
雪梅豔麗奪目,可在如花似錦的小皇帝麵前卻暗淡了不少。
少年膚白勝雪,眉眼如畫,此刻正微微仰起小臉,湊近雪梅輕嗅,秀美的鼻頭在陰影下勾起狐媚的彎度。
陶臨淵又看了一會,才收回目光,阻止即將從口舌之爭上升至拳腳相鬥的兩位臣子。
“如若大魏的兵馬,不止將金兵擊退回天水山北麵,而是更進一步呢?”
龔將軍和洪參知忙閉上嘴,齊齊看向輿圖旁身姿挺拔的男子。
“不知攝政王的意思是...?”一直沉默不語的嵩宰相擰起長眉,開口問道。
陶臨淵清臒有力的手指落在輿圖上的天水山北側,隨後緩緩向北推移,直到一處更高更陡峭的山脈下才止住。
男子眸光堅定,語氣沉穩:
“本王的意思,是讓大魏兵馬一鼓作氣,將金兵打退至燕山北麵,收複大魏百年前遺失的故土。”
此言一出,禦書房內鴉雀無聲。
就連博古架後正在抄寫《戴禮》的魏無晏,同樣對攝政王的狂妄言論大吃一驚,忍不住抬起頭,望向紫檀木雕雲龍紋書案後眉眼清冷的男子。
魏無晏雖隻在上書房混了兩年日子,並不通曉治國安邦之道,卻也清楚陶臨淵當下麵臨的局勢並不樂觀。
一麵是集結在天水山下虎視眈眈,想要趁虛而入的金人兵馬,另一麵則是七皇子在荊州招兵買馬,準備自立稱王。
種種內憂外患加起來,無論是曆代哪一位明君遇上了,恐怕都要方寸大亂,急得口舌生瘡。
如今的陶臨淵,就是在寒天臘月裏光腚穿皮襖——顧得了上,就顧不了下。
可攝政王居然惦記在如此岌岌可危的局勢下,收複大魏百年前因戰敗而割讓給金國的故土,未免異想天開了些。
書房裏的內閣大臣與魏無晏想法一致,紛紛勸阻攝政王莫要貪功冒進。
陶臨淵神色淡淡,命詹公公打開桌案上的紅木匣子,將裏麵的信箋拿給幾位大臣過目。
片刻後,書房內響起一陣陣抽氣聲。
嵩宰相捧讀信箋,他猛地睜大渾濁的雙眼,枯枝般的雙手忍不住的輕顫。
“攝政王,西夏王真的願意與大魏聯手,共同擊退金人?”
陶臨淵頷首,沉聲道:“本王數月前與西夏王在幽州相見,彼此立下盟約,決定合並兵馬,將金人擊退回燕山以北。作為回報,西夏得隴西,酒泉二郡,而大魏則可趁機收複天水和北定二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