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對外謊稱臥病在塌四個月的小皇帝,早就不在皇宮中了。
再想起南帝幾日前給他送來的驚天秘密,沛國公更加確信今日與攝政王一起上朝的小皇帝定是由他人喬裝打扮。
而真正的小皇帝,已被攝政王囚於漓錦殿中金屋藏嬌。
“陛下之所以久病不愈,是因為心係於流落在民間的長公主,如今長公主平安回到宮中,陛下解除心病,身體自然迅速康健。”
中書侍郎竹成文出言反駁道。
沛國公似是就等著有人會說這句話,他雙眼一亮,道:“陛下自從在行宮遇刺後就沒有露過麵,直到淪落在民間的長公主回宮,陛下的病就突然痊愈了,這未免太過巧合了吧?”
“沛國公究竟是何意思,不妨直言!”
大殿內的臣子們被沛國公雲裏霧裏的一席話繞得糊塗,不耐煩地催促起來。
“臣懷疑淪落於民間的長公主就是皇上,皇上就是長公主,咱們此前日日在金鑾殿裏叩拜的皇上,就是一個女子!”
沛國公中氣十足的聲音回蕩在大殿內,讓殿中的空氣一下子凝滯住了,隨後掀起一片嘩然。
“沛國公是不是因此前受新稅法的刺激,瘋了?”
“胡言亂語,陛下怎麽可能是女子!”
“簡直是無稽之談,陛下若是女子,攝政王怎麽會不知道!”
可...不就是攝政王親自將長公主從宣州城接回宮?
沛國公的一席話,在群臣心底掀起驚天駭浪的同時,又不禁種下了懷疑的種子。
陛下的容貌的確過於俊俏了,還有金人王子在驛館大鬧生事後,眾臣才知曉原來攝政王一直在宣州城尋找長公主的下落。
如此種種,的確過於巧合,惹人生疑。
莫非....
大殿內,群臣不禁露出狐疑目光,看向金色垂簾後那道朦朧不清的身影。
“沛國公最近在看那個畫本子,聽起來怪有趣的?”
小皇帝沙啞的聲音從垂簾後傳出,終止殿內眾人的竊竊私語。
“沛國公說出的話雖然荒誕不經,但既然你心中有所疑慮,朕不妨喚長公主前來,事情便能真相大白。”
“不必了!”
沛國公斷然拒絕小皇帝的提議。
根據線人來報,昨夜小皇帝歇在漓錦殿裏,而太仆寺備好的駕鑾是從福寧殿出發,如此說明,金鑾殿上的皇上定是被他人假扮。
陶賊定是擔心今日有人會提出質疑,才會讓小皇帝留在漓錦殿,好出麵作證。
沛國公說出他的猜想後,垂簾後的小皇帝陷入了沉默。
良久,才聽到小皇帝不悅的語氣:
“沛國公一會質疑朕是女子,一會說朕與長公主乃是同一人。朕為了自證清白,召見長公主與你對峙,你又說朕是其他人假冒。怎麽,你還想朕親自走下禦道,讓你扯起臉皮看看朕有沒有戴著人皮.麵具?”
久病初愈的小皇帝顯然因沛國公的胡言亂語動了怒氣,劇烈地咳起來。
“來人,將瘋言瘋語的沛國公拖下去,日後永不許此人踏入早朝。”
攝政王一聲令下,禦林軍即刻動身。
“住手!”
沛國公高喊一聲,他伸手扯下頭上的紫玉官帽,高高舉在腦袋頂上,額上青筋暴起,聲嘶力竭喊道:
“臣願以鄭氏一族發誓,今日之言不曾有半句作假,否則自願革除國公爵位,陛下若是不敢當麵與臣對峙,臣就撞死在這金鑾殿上,以證清白!”
“禦林軍退下。”
殿下禦林軍得了攝政王的命,鬆開披頭散發的沛國公。
陶臨淵負手而立,目光居高臨下,唇角噙著淡淡的笑意,隻不過那笑意卻未達男子漆色眸底。
男子從一旁的侍衛身上拔出劍,長臂一揮,劍鋒直接沒入沛國公腳前的鎏金地磚中,嚇得他跌坐在地。
“沛國公年紀大了,身子骨不太利索,別沒跑到盤龍柱前再跌上個跟頭,若想自戕以證清白,還是用匕首輕便些。”
身型狼狽的沛國公惡狠狠瞪向金階上眉眼清冷的男子,眼中充滿憤怒的火焰,
他對陶賊恨之入骨,自從新稅法實施以後,世代簪纓的鄭氏一族元氣大傷,沛國公心中極為清楚,待陶賊登上龍位之時,就是他鄭氏滅族之日。
本以為有他們這些世家大族在,還能阻止陶賊問鼎龍位的野心,可當他得知小皇帝竟然是女子的秘密消息,頓覺萬念俱灰。
想到南帝對他的承諾,沛國公渾濁的眸底閃現出一抹狠戾之色...
恰在此時,垂簾後傳來小皇帝的聲音:
“且慢!”
眾臣瞧見小皇帝轉過頭麵向攝政王,語氣中隱有責備之意:
“沛國公就算得了失心瘋,祖上也是立下汗馬功勞的開國功臣,愛卿怎能和他計較。罷了,朕就露個麵,也好叫沛國公在路上走得安詳一些。”
小皇帝話音剛落,眾臣隻見金色垂簾微動,一道頎長清雋的身影從簾後走出來。
少年頭戴金冠,麵容如玉,唇紅齒白,清眸流盼,平靜的目光掃視過殿內神情各異的臣子,淡淡道:
“朕大病初愈,理應再歇上一段時日,可大魏與金人議和之事迫在眉睫,朕隻好勉強打起精神上朝。太醫叮囑朕莫要吹風,攝政王這才命人在龍椅前放置垂簾,隻是想不到這些舉措,竟然會讓沛國公升起這般荒謬的想法。”
小皇帝說完這一席話,邁著雍容雅步拾級而下。
一雙繡金九龍雲紋靴停在沛國公眼前。
沛國公仰起頭,撞上小皇帝清澈的雙眸。
他掙紮著從鎏金地磚上爬起來,枯枝一般的手指緊緊扣著小皇帝的雙肩,渾濁的眸子撐著老大,使勁盯著眼前的眉眼含笑的小皇帝。
少年吹彈可皮的肌膚瑩白細膩,麵頰和耳根之間不見絲毫凹凸的痕跡。
小皇帝今日穿了一件圓領滾金鑲邊龍袍,露出的修頸上隱隱浮現出男子才有的凸起喉結,順著少年沙啞的聲音起伏:
“沛國公仔細瞧清楚了,朕的臉皮底下可是他人的模樣?”
不隻是沛國公,就連距離小皇帝較近的其他臣子都伸長了脖子,
嗯...小皇帝的確是生得眉清目秀,五官也略明豔了些,不過從少年從容灑脫的舉止和初顯露的男子特征,僅是個翩翩美貌少年而已。
看來沛國公的確是瘋了。
“你若是真的...那...那...漓錦殿那個就是假的,我要見長公主,我要見長公主!”
沛國公發現眼前的小皇帝如假包換,渾身上下找不出一絲錯漏,腦中轉念一想,猛然發現自己被陶賊和小皇帝聯手給騙了,氣得他在大殿裏大喊大叫,還想撲上去扯下魏無晏的龍袍。
禦林軍當即將皇上護在身後。
此時殿中的百官,沒有一人會去相信形若癲狂,滿口胡言亂語的沛國公。
這時,皇城司指揮使出列,對金階上的攝政王行禮道:
“啟稟攝政王,臣從沛國公府內搜查鄭耀出與南帝來往的書信。信中,南帝教唆鄭耀在朝堂上汙蔑陛下與長公主乃是同一人,是攝政王李代桃僵,將長公主囚在後宮折辱。待鄭耀挑起百官疑心後撞柱自戕。作為回報,南帝會將鄭氏一族暗中接至荊州封官授爵。”
沛國公頓住身形,他看向皇城司指揮手中的信件,目露驚恐之色,欲要衝上前摧毀,卻被禦林軍擒拿住,死死按在冰冷的金磚之上。
“罪臣鄭耀私下勾結南帝,誣陷朝臣,造謠聖上,擾亂朝綱,本王下令褫奪其沛國公爵位,即刻問斬,鄭氏一族男女,盡數流放赤炎塔,永世不得入京。”
金階之上,男子眉眼淩厲,薄唇微啟,將世代簪纓的鄭氏一族打入穀底,
沛國公怎麽也想不到,他今日此舉非但沒有戳穿小皇帝的身份,反而偷雞不成蝕把米,加速鄭氏一族走向滅亡。
陶臨淵慢慢掃視過殿神色各異的群臣,冷聲道:“本王希望鄭耀今日的瘋言瘋語止步於金鑾殿,若是讓本王在外聽到一丁點風聲,造謠者的下場便會同鄭耀一般,諸位都清楚了嗎?”
殿中群臣聽到攝政王的冷言敲打,皆是兩股戰戰,紛紛跪地叩首,以表忠心:
“臣等不敢....”
早朝風波過去後,小皇帝似是感到十分疲憊,並沒有隨攝政王一起前往垂拱殿議政,而是匆匆起駕回到福寧殿。
進入寢殿後,魏無晏立刻讓寶笙拿來早就備好的清酒,用清酒打濕帕子,敷在她的脖子上。
“陛下,攝政王從民間尋來的千麵鬼手真是厲害,給您黏上的魚膠喉結簡直可以假亂真,我瞧您身上出了汗,可脖子上的假喉結一點都沒破損。”
原來,昨夜在魏無晏和攝政王用晚膳時,攝政王就得到皇城司送來的秘信,得知魏洵與沛國公勾結在一起,準備在明日朝堂上當著百官的麵揭發魏無晏的女兒身秘密。
二人按兵不動,故意讓沛國公的耳目瞧見魏無晏歇在漓錦殿中,好讓他以為福寧殿裏的皇上是假冒的。
但其實在熄燈後,魏無晏通過漓錦殿的密道,神不知鬼不覺轉移至福寧殿。
大魏皇宮之下修建有數條密道,接連三宮六殿,甚至可以通至宮外。可密道圖在多年前的一場爭儲之亂中遺失,此後的大魏皇帝便漸漸遺忘宮殿地下的密道。
因陶臨淵此次重新修葺漓錦殿,才發現了宮殿下隱藏的密道,於是派人重新繪製成圖。
寶笙嘖嘖稱奇後,用竹簽輕輕挑開魏無晏脖子上黏貼的假喉結。
“哎呀,不好了!陛下脖子上的肌膚紅腫了一大片!”
聽到寶笙驚訝的呼聲,魏無晏抬起頭,瞧見銅鏡裏映出她脖頸上的一片紅腫,皺眉道:
“這魚膠做的假喉結雖然能以假亂真,但朕帶著它,每說一句話都好像有成百上千隻螞蟻在肌膚上爬,真是癢癢死了!”
魏無晏說完,想伸手去抓脖子上紅腫的肌膚,手腕卻被突然伸來的手掌握住。
“陛下不要亂動。”
魏無晏這才從銅鏡中看見站在她身後的男子,微微驚訝道:“愛卿這麽快就與內閣大臣們議完政事了?”
陶臨淵沒有答話,伸手挑起小皇帝的下巴,看到少女纖細玉頸上浮起的一大片紅腫,不由心疼地皺起劍眉。
“去拿冰來。”
寶笙立刻前往冰窖取冰。
期間,魏無晏總是忍不住想去抓撓發癢的肌膚,卻被攝政王緊錮住手腕,按在龍榻上。
寶笙走進寢室,入眼便是攝政王解開腰間玉帶,將皇上一對兒纖細的手腕綁在龍榻的雕花圍欄上。
見此情景,她急忙放下手中的冰桶,舀出一盤碎冰放在紫檀木方幾上,低下頭迅速跑了出去。
“愛卿快鬆開朕,朕不再去抓就是了。”
魏無晏奮力掙紮,她到了寢殿後便解開束胸,剛剛為了方便寶笙為她取下假喉結,又解開衣襟上的盤龍玉扣,現如今穿著寬鬆的龍袍,扭動掙紮之間,露出大片雪膩的肩頸...
陶臨淵漆色眸底映著那片刺眼的白皙,眸色愈加深沉,如化不開的濃墨。
龍榻四周的鵝黃色紗幔緩緩落下,罩住龍榻上二人交錯的身影。
再想起南帝幾日前給他送來的驚天秘密,沛國公更加確信今日與攝政王一起上朝的小皇帝定是由他人喬裝打扮。
而真正的小皇帝,已被攝政王囚於漓錦殿中金屋藏嬌。
“陛下之所以久病不愈,是因為心係於流落在民間的長公主,如今長公主平安回到宮中,陛下解除心病,身體自然迅速康健。”
中書侍郎竹成文出言反駁道。
沛國公似是就等著有人會說這句話,他雙眼一亮,道:“陛下自從在行宮遇刺後就沒有露過麵,直到淪落在民間的長公主回宮,陛下的病就突然痊愈了,這未免太過巧合了吧?”
“沛國公究竟是何意思,不妨直言!”
大殿內的臣子們被沛國公雲裏霧裏的一席話繞得糊塗,不耐煩地催促起來。
“臣懷疑淪落於民間的長公主就是皇上,皇上就是長公主,咱們此前日日在金鑾殿裏叩拜的皇上,就是一個女子!”
沛國公中氣十足的聲音回蕩在大殿內,讓殿中的空氣一下子凝滯住了,隨後掀起一片嘩然。
“沛國公是不是因此前受新稅法的刺激,瘋了?”
“胡言亂語,陛下怎麽可能是女子!”
“簡直是無稽之談,陛下若是女子,攝政王怎麽會不知道!”
可...不就是攝政王親自將長公主從宣州城接回宮?
沛國公的一席話,在群臣心底掀起驚天駭浪的同時,又不禁種下了懷疑的種子。
陛下的容貌的確過於俊俏了,還有金人王子在驛館大鬧生事後,眾臣才知曉原來攝政王一直在宣州城尋找長公主的下落。
如此種種,的確過於巧合,惹人生疑。
莫非....
大殿內,群臣不禁露出狐疑目光,看向金色垂簾後那道朦朧不清的身影。
“沛國公最近在看那個畫本子,聽起來怪有趣的?”
小皇帝沙啞的聲音從垂簾後傳出,終止殿內眾人的竊竊私語。
“沛國公說出的話雖然荒誕不經,但既然你心中有所疑慮,朕不妨喚長公主前來,事情便能真相大白。”
“不必了!”
沛國公斷然拒絕小皇帝的提議。
根據線人來報,昨夜小皇帝歇在漓錦殿裏,而太仆寺備好的駕鑾是從福寧殿出發,如此說明,金鑾殿上的皇上定是被他人假扮。
陶賊定是擔心今日有人會提出質疑,才會讓小皇帝留在漓錦殿,好出麵作證。
沛國公說出他的猜想後,垂簾後的小皇帝陷入了沉默。
良久,才聽到小皇帝不悅的語氣:
“沛國公一會質疑朕是女子,一會說朕與長公主乃是同一人。朕為了自證清白,召見長公主與你對峙,你又說朕是其他人假冒。怎麽,你還想朕親自走下禦道,讓你扯起臉皮看看朕有沒有戴著人皮.麵具?”
久病初愈的小皇帝顯然因沛國公的胡言亂語動了怒氣,劇烈地咳起來。
“來人,將瘋言瘋語的沛國公拖下去,日後永不許此人踏入早朝。”
攝政王一聲令下,禦林軍即刻動身。
“住手!”
沛國公高喊一聲,他伸手扯下頭上的紫玉官帽,高高舉在腦袋頂上,額上青筋暴起,聲嘶力竭喊道:
“臣願以鄭氏一族發誓,今日之言不曾有半句作假,否則自願革除國公爵位,陛下若是不敢當麵與臣對峙,臣就撞死在這金鑾殿上,以證清白!”
“禦林軍退下。”
殿下禦林軍得了攝政王的命,鬆開披頭散發的沛國公。
陶臨淵負手而立,目光居高臨下,唇角噙著淡淡的笑意,隻不過那笑意卻未達男子漆色眸底。
男子從一旁的侍衛身上拔出劍,長臂一揮,劍鋒直接沒入沛國公腳前的鎏金地磚中,嚇得他跌坐在地。
“沛國公年紀大了,身子骨不太利索,別沒跑到盤龍柱前再跌上個跟頭,若想自戕以證清白,還是用匕首輕便些。”
身型狼狽的沛國公惡狠狠瞪向金階上眉眼清冷的男子,眼中充滿憤怒的火焰,
他對陶賊恨之入骨,自從新稅法實施以後,世代簪纓的鄭氏一族元氣大傷,沛國公心中極為清楚,待陶賊登上龍位之時,就是他鄭氏滅族之日。
本以為有他們這些世家大族在,還能阻止陶賊問鼎龍位的野心,可當他得知小皇帝竟然是女子的秘密消息,頓覺萬念俱灰。
想到南帝對他的承諾,沛國公渾濁的眸底閃現出一抹狠戾之色...
恰在此時,垂簾後傳來小皇帝的聲音:
“且慢!”
眾臣瞧見小皇帝轉過頭麵向攝政王,語氣中隱有責備之意:
“沛國公就算得了失心瘋,祖上也是立下汗馬功勞的開國功臣,愛卿怎能和他計較。罷了,朕就露個麵,也好叫沛國公在路上走得安詳一些。”
小皇帝話音剛落,眾臣隻見金色垂簾微動,一道頎長清雋的身影從簾後走出來。
少年頭戴金冠,麵容如玉,唇紅齒白,清眸流盼,平靜的目光掃視過殿內神情各異的臣子,淡淡道:
“朕大病初愈,理應再歇上一段時日,可大魏與金人議和之事迫在眉睫,朕隻好勉強打起精神上朝。太醫叮囑朕莫要吹風,攝政王這才命人在龍椅前放置垂簾,隻是想不到這些舉措,竟然會讓沛國公升起這般荒謬的想法。”
小皇帝說完這一席話,邁著雍容雅步拾級而下。
一雙繡金九龍雲紋靴停在沛國公眼前。
沛國公仰起頭,撞上小皇帝清澈的雙眸。
他掙紮著從鎏金地磚上爬起來,枯枝一般的手指緊緊扣著小皇帝的雙肩,渾濁的眸子撐著老大,使勁盯著眼前的眉眼含笑的小皇帝。
少年吹彈可皮的肌膚瑩白細膩,麵頰和耳根之間不見絲毫凹凸的痕跡。
小皇帝今日穿了一件圓領滾金鑲邊龍袍,露出的修頸上隱隱浮現出男子才有的凸起喉結,順著少年沙啞的聲音起伏:
“沛國公仔細瞧清楚了,朕的臉皮底下可是他人的模樣?”
不隻是沛國公,就連距離小皇帝較近的其他臣子都伸長了脖子,
嗯...小皇帝的確是生得眉清目秀,五官也略明豔了些,不過從少年從容灑脫的舉止和初顯露的男子特征,僅是個翩翩美貌少年而已。
看來沛國公的確是瘋了。
“你若是真的...那...那...漓錦殿那個就是假的,我要見長公主,我要見長公主!”
沛國公發現眼前的小皇帝如假包換,渾身上下找不出一絲錯漏,腦中轉念一想,猛然發現自己被陶賊和小皇帝聯手給騙了,氣得他在大殿裏大喊大叫,還想撲上去扯下魏無晏的龍袍。
禦林軍當即將皇上護在身後。
此時殿中的百官,沒有一人會去相信形若癲狂,滿口胡言亂語的沛國公。
這時,皇城司指揮使出列,對金階上的攝政王行禮道:
“啟稟攝政王,臣從沛國公府內搜查鄭耀出與南帝來往的書信。信中,南帝教唆鄭耀在朝堂上汙蔑陛下與長公主乃是同一人,是攝政王李代桃僵,將長公主囚在後宮折辱。待鄭耀挑起百官疑心後撞柱自戕。作為回報,南帝會將鄭氏一族暗中接至荊州封官授爵。”
沛國公頓住身形,他看向皇城司指揮手中的信件,目露驚恐之色,欲要衝上前摧毀,卻被禦林軍擒拿住,死死按在冰冷的金磚之上。
“罪臣鄭耀私下勾結南帝,誣陷朝臣,造謠聖上,擾亂朝綱,本王下令褫奪其沛國公爵位,即刻問斬,鄭氏一族男女,盡數流放赤炎塔,永世不得入京。”
金階之上,男子眉眼淩厲,薄唇微啟,將世代簪纓的鄭氏一族打入穀底,
沛國公怎麽也想不到,他今日此舉非但沒有戳穿小皇帝的身份,反而偷雞不成蝕把米,加速鄭氏一族走向滅亡。
陶臨淵慢慢掃視過殿神色各異的群臣,冷聲道:“本王希望鄭耀今日的瘋言瘋語止步於金鑾殿,若是讓本王在外聽到一丁點風聲,造謠者的下場便會同鄭耀一般,諸位都清楚了嗎?”
殿中群臣聽到攝政王的冷言敲打,皆是兩股戰戰,紛紛跪地叩首,以表忠心:
“臣等不敢....”
早朝風波過去後,小皇帝似是感到十分疲憊,並沒有隨攝政王一起前往垂拱殿議政,而是匆匆起駕回到福寧殿。
進入寢殿後,魏無晏立刻讓寶笙拿來早就備好的清酒,用清酒打濕帕子,敷在她的脖子上。
“陛下,攝政王從民間尋來的千麵鬼手真是厲害,給您黏上的魚膠喉結簡直可以假亂真,我瞧您身上出了汗,可脖子上的假喉結一點都沒破損。”
原來,昨夜在魏無晏和攝政王用晚膳時,攝政王就得到皇城司送來的秘信,得知魏洵與沛國公勾結在一起,準備在明日朝堂上當著百官的麵揭發魏無晏的女兒身秘密。
二人按兵不動,故意讓沛國公的耳目瞧見魏無晏歇在漓錦殿中,好讓他以為福寧殿裏的皇上是假冒的。
但其實在熄燈後,魏無晏通過漓錦殿的密道,神不知鬼不覺轉移至福寧殿。
大魏皇宮之下修建有數條密道,接連三宮六殿,甚至可以通至宮外。可密道圖在多年前的一場爭儲之亂中遺失,此後的大魏皇帝便漸漸遺忘宮殿地下的密道。
因陶臨淵此次重新修葺漓錦殿,才發現了宮殿下隱藏的密道,於是派人重新繪製成圖。
寶笙嘖嘖稱奇後,用竹簽輕輕挑開魏無晏脖子上黏貼的假喉結。
“哎呀,不好了!陛下脖子上的肌膚紅腫了一大片!”
聽到寶笙驚訝的呼聲,魏無晏抬起頭,瞧見銅鏡裏映出她脖頸上的一片紅腫,皺眉道:
“這魚膠做的假喉結雖然能以假亂真,但朕帶著它,每說一句話都好像有成百上千隻螞蟻在肌膚上爬,真是癢癢死了!”
魏無晏說完,想伸手去抓脖子上紅腫的肌膚,手腕卻被突然伸來的手掌握住。
“陛下不要亂動。”
魏無晏這才從銅鏡中看見站在她身後的男子,微微驚訝道:“愛卿這麽快就與內閣大臣們議完政事了?”
陶臨淵沒有答話,伸手挑起小皇帝的下巴,看到少女纖細玉頸上浮起的一大片紅腫,不由心疼地皺起劍眉。
“去拿冰來。”
寶笙立刻前往冰窖取冰。
期間,魏無晏總是忍不住想去抓撓發癢的肌膚,卻被攝政王緊錮住手腕,按在龍榻上。
寶笙走進寢室,入眼便是攝政王解開腰間玉帶,將皇上一對兒纖細的手腕綁在龍榻的雕花圍欄上。
見此情景,她急忙放下手中的冰桶,舀出一盤碎冰放在紫檀木方幾上,低下頭迅速跑了出去。
“愛卿快鬆開朕,朕不再去抓就是了。”
魏無晏奮力掙紮,她到了寢殿後便解開束胸,剛剛為了方便寶笙為她取下假喉結,又解開衣襟上的盤龍玉扣,現如今穿著寬鬆的龍袍,扭動掙紮之間,露出大片雪膩的肩頸...
陶臨淵漆色眸底映著那片刺眼的白皙,眸色愈加深沉,如化不開的濃墨。
龍榻四周的鵝黃色紗幔緩緩落下,罩住龍榻上二人交錯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