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我把親爹卷成首輔(穿書) 作者:二木則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難道是穿越後遺症?
“少爺在做什麽呢?”
“秋月姑娘你來了。”
原本站在樹蔭下躲懶的肖奶娘一見秋月,就討好地迎了上來,“少爺在玩泥巴呢,之前夫人說過讓我們不要太拘著少爺,所以就沒有阻攔。”
“不過秋月姑娘你放心,我們都看得好好的,少爺隻是拿著棍子在地上比劃,沒有撿起來吃。而且剛剛少爺吃了兩塊點心,還喝過水了。”
肖奶娘扯了扯楊奶娘的衣袖,朝她努努嘴,“楊家的,你說是不是?”
手裏端著一個茶盞的楊奶娘點點頭。
秋月亦滿意點頭,“是應該仔細些,少爺可是老爺和夫人的獨苗,不容有失。”
敲打完兩位奶娘,秋月走到許淙身邊,蹲下身子輕聲問道:“少爺,老夫人已經大好了,您可要去見見?”
許淙抬起頭來,“奶?”
秋月牽著他的手慢慢站起,還彎下腰彈去許淙衣服上的草屑。
“是,就是少爺您的祖母。今早大夫來過,說老夫人的病已經好全。現在夫人正在老夫人跟前侍奉,讓接您過去見見呢。”
他奶在家裏可是輩分的頂端,唯一能夠壓製渣爹的人,那必須和她老人家搞好關係啊。許淙二話不說,就噠噠噠地跟著秋月往後院走。
……
他們現在住的地方,是渣爹中舉之後才建的新宅。
屋子不是很大,但該有的都有。
前院是渣爹的書房以及待客的堂屋、客房等等,中間的第二進則住著他們一家三口,當然現在隻有他和他娘兩口。
至於後麵的第三進則是王老夫人的地盤,因為第三進又寬又大,所以閑不住的王老夫人就想把空地開出來種菜。結果菜沒種上,還連累自己中了暑氣,暑氣後來又引發了一些陳年舊疾,導致她在床上躺了兩個月才好。
許淙走到門口的時候,正聽到他娘在勸說王老夫人喝藥。
金氏的聲音很溫柔,具體說了什麽許淙離得太遠沒聽清,但是後麵王老夫人的大嗓門他就聽得真真的,一點都沒漏。
“喝什麽藥啊!”
“我這都好了,放在別家能下地幹活了都。”
“不喝不喝,好好的一個人喝什麽藥呢,你也別讓人去抓了,浪費銀子。咱們家也不富裕,有銀子攢起來將來給我乖孫念書多好。”
從聲音上聽,金氏後來又勸了幾句,但王老夫人還是搖頭,一副讓我起床種地可以,但讓我喝藥卻是想都不要想的架勢。
金氏無奈極了。
“奶——”
許淙人未到,聲先至,還站在門口呢就衝著裏麵喊話。
“奶,孫兒,想,想您!”
“哎喲我的乖孫啊!”
王老夫人一聽到許淙的聲音,馬上就精神了,不但坐直了身子,還掀開被子想要下床,不過被金氏和伺候她的丫鬟一起阻止了。
而這個時候,在最近兩個月裏已經學會走路的許淙扶著門框慢慢跨過門檻,在一片‘當心’‘小心’的驚呼聲中小跑著朝床邊跑來。
“奶——”
王老夫人眉開眼笑地朝他張開雙手,“乖孫啊——”
許淙高興地朝她跑了過去,眼前這個嗓門大、說話不太講究,還偏愛種地的老太太,就是許淙這輩子的祖母了。
她老人家幼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夫,但從未自怨自艾。
這麽多年來,她做爹又做娘,在族裏的照應下拉扯大一雙兒女,並且還讓兒子許明成考中了進士,讓女兒許秀秀嫁了鎮上的一戶殷實人家,非常的了不起。
“奶!”
“乖孫!”
祖孫兩人順利會師,和和樂樂地抱在一起。
而金氏和丫鬟們,則站在一旁笑望著這一切。
旁邊來探病,並且打算和王氏商量事情的一個老太太劉氏看著這一幕不禁有些眼熱。心想大林的這個兒子隨他,可真是孝順。
聽說王氏生病的這段時間,他每天都要來問安,哪怕隔著門也要問問他奶睡得香不香,吃得好不好。
不過她轉念一想,孩子還小又懂些什麽呢,這些估計都是大人教的。
想到這裏,她的目光又落在了旁邊站著的大林媳婦身上。
她之前知道大林這個全村最有出息的孩子娶了一個京城大官家的姑娘,還有些擔心王氏會被兒媳婦瞧不起,暗暗欺負呢。
沒想到人家這兒媳婦願意留在鄉下侍奉婆婆不說,還給許家生了這麽個乖孫,要是他們家的孩子也能這麽乖巧懂事,她真是立馬閉眼都值了。
正和王氏親香的許淙可沒想到旁邊坐著的伯祖母劉氏正在拿自己和家裏的孫子相互對比,並把自家鬧騰的小孫子嫌棄到了泥地裏。
他照例問王氏昨天睡得好不好,午飯用得香不香,得到‘都好’‘都香’的回答後,他小大人般點頭,誇讚道:“奶,乖!”
然後不出意外地,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來。
許淙巋然不動,臉都沒有紅一下,他才剛滿一歲呢!
一歲的小朋友舌頭像是被剪過一樣,說話含糊不清,隻能一個字,一個字地咬著來,還習慣疊詞,再正常不過了。
不害臊,不害臊!
第5章
許淙的伯祖母劉氏,在許淙過來之後,說了幾句話就告辭回家了。而許淙是直到這位伯祖母離開之後,才從他奶的口中知道她的來意。
她想借書。
原來渣爹四年前考中進士衣錦還鄉之後,不但捐錢把村裏的村塾修繕一新,還贈送了一批他自己用過的科舉用書。
村塾的夫子,伯祖母劉氏她大兒子就在這些書的幫助下大有長進。但與此同時,他也積累了許多困惑。
他原本還想著等許明成回來,就要登門求教的。
可等啊等,等到王氏和金氏帶著還是個小嬰兒的許淙回來,才知道許明成竟然直接選擇了外放,而且他的外放還是從京城直接到地方,不會回老家,那請教自然就無從談起了。
不過他並沒有放棄,等許家安頓下來之後,便請他母親來問問許明成有沒有留下什麽書冊,能否借給他抄一抄?
王氏能下定決心,二十年如一日地全家吃苦,耗費巨資培養出許明成這個進士兒子,眼界是不一般的。
所以她對許夫子的想法很讚成,這會兒就對金氏道:“明成以前也說過,族裏好了他也好,所以這書啊,該借。”
“不過我不識字,也不知道哪些書好,你待會啊就去明成的書房瞧瞧,給他拿兩本送去。”
過了一會她又補充:“一次就給他拿兩本,抄完了再換,明成科舉用過的書都是好東西,將來得留給我乖孫的。”
科舉?
旁邊聽得津津有味的乖孫許淙抬起頭來。
讀書好像不錯,還可以像渣爹那樣考個公務員。
公務員好啊,事少錢多待遇好,國家還給交社保,不是說宇宙的盡頭是考公嘛。
而且這個時代的文人地位高,隻要不是犯下謀反大罪,都不會被殺頭。皇帝哪怕再看不慣你,也隻能把你貶來貶去,從這頭貶到那頭,再從那頭貶到這頭,最後忍無可忍了,也隻是讓你回家吃自己。
所以風險小小的,好處大大的!
許淙馬上就表達了自己的意見,“考!”
聽到乖孫的話,王氏笑得見牙不見眼,“是吧,我乖孫也想著將來學他爹,去考狀元呢。乖孫啊,你爹的書我都給你留著,保準你將來也能考上。”
許淙歪頭,“爹,名?”
他隻知道渣爹是上一科的二甲進士,但是不知道具體的名次,平時家裏人說話的時候也不會特地去說這個。
畢竟古代的科舉就和現代的上大學是一樣的,隻要不是清北,又不是985和211,誰管你是哪個大學啊?
統一都是本科!
古代也是一個道理,隻要不是一甲的那三個,狀元榜眼和探花,那考第四名和第一百四十四名又有什麽區別呢?
通通都是二甲進士!
王氏雖然不識字,但對兒子的科舉名次卻記得牢牢的,當即就和許淙科普,“你爹啊,考童生的時候是第一名,秀才是第三名,舉人那會兒是一十二名,等到了進士,就是八十九名了。”
“爹,退步!”
‘退步’這兩個字說得嫌棄滿滿,再搭配許淙那小表情,讓人一看就知道,他這是嫌棄他爹名次越考越低,沒有進步盡是退步了。
金氏哭笑不得,跟他解釋。
“童生是和其他縣裏的人比,秀才則和其他府裏的人比,再往上的舉人是整個淮南道的幾千個秀才一起比,到了進士,那就是全天下的舉人一道兒比。”
“你爹舉人試考了一十二名,進士試則考了八十九名,考過了芸芸眾生,高中二甲,已是非常了不得了。”
還有些話金氏沒說出來,若不是沒有名師教導的許明成能憑借自己的努力考成這樣,書香世家出身,現在官居吏部侍郎的金父也不會選擇他做女婿了。
地方上的進士很少見,每一個都很珍貴,有的地方幾百年都未必能出一個。廬州雖然不是那等偏遠之地,但也好多年才能考中一個。
但在京城,進士就像是稻田裏的秧苗,一茬一茬地長。
所有的舉人都得去京城參加科舉,考中進士的未婚才俊每科也有好幾個。所以如果不是許明成足夠優秀,眼光毒辣的金父也不會選中他成為自己的女婿,畢竟金家可是有數人同朝為官的,是一個大家族。
而現在的官場,講究姻親,同鄉,師徒,同門同年等等關係,如果不在這個網裏哪怕你是個狀元,也沒有出頭之日。
不過金氏沒有跟年紀還小的許淙提起這個,而是道:“你爹高中之後,並未懈怠,於翰林院中亦手不釋卷,散官時已拔得頭籌。”
“吾兒,莫要自滿。”
自滿?!
許淙揚起小眉毛,很想問問她娘有沒有聽說過高考,那可是一年一度,涉及一千多萬人的一場考試。
他,坐不改名行不改姓,許淙,平平無奇考了省第一!
到了大學之後,那也是常年霸占專業第一,從沒掉出過前三!
渣爹在一場幾千人的舉人試裏拿了第十二名,然後各地舉人到京城進行複試,他卻隻拿了個八十九,就這樣還沾沾自喜。
而他許淙,在全省七十多萬人裏考了第一!
“少爺在做什麽呢?”
“秋月姑娘你來了。”
原本站在樹蔭下躲懶的肖奶娘一見秋月,就討好地迎了上來,“少爺在玩泥巴呢,之前夫人說過讓我們不要太拘著少爺,所以就沒有阻攔。”
“不過秋月姑娘你放心,我們都看得好好的,少爺隻是拿著棍子在地上比劃,沒有撿起來吃。而且剛剛少爺吃了兩塊點心,還喝過水了。”
肖奶娘扯了扯楊奶娘的衣袖,朝她努努嘴,“楊家的,你說是不是?”
手裏端著一個茶盞的楊奶娘點點頭。
秋月亦滿意點頭,“是應該仔細些,少爺可是老爺和夫人的獨苗,不容有失。”
敲打完兩位奶娘,秋月走到許淙身邊,蹲下身子輕聲問道:“少爺,老夫人已經大好了,您可要去見見?”
許淙抬起頭來,“奶?”
秋月牽著他的手慢慢站起,還彎下腰彈去許淙衣服上的草屑。
“是,就是少爺您的祖母。今早大夫來過,說老夫人的病已經好全。現在夫人正在老夫人跟前侍奉,讓接您過去見見呢。”
他奶在家裏可是輩分的頂端,唯一能夠壓製渣爹的人,那必須和她老人家搞好關係啊。許淙二話不說,就噠噠噠地跟著秋月往後院走。
……
他們現在住的地方,是渣爹中舉之後才建的新宅。
屋子不是很大,但該有的都有。
前院是渣爹的書房以及待客的堂屋、客房等等,中間的第二進則住著他們一家三口,當然現在隻有他和他娘兩口。
至於後麵的第三進則是王老夫人的地盤,因為第三進又寬又大,所以閑不住的王老夫人就想把空地開出來種菜。結果菜沒種上,還連累自己中了暑氣,暑氣後來又引發了一些陳年舊疾,導致她在床上躺了兩個月才好。
許淙走到門口的時候,正聽到他娘在勸說王老夫人喝藥。
金氏的聲音很溫柔,具體說了什麽許淙離得太遠沒聽清,但是後麵王老夫人的大嗓門他就聽得真真的,一點都沒漏。
“喝什麽藥啊!”
“我這都好了,放在別家能下地幹活了都。”
“不喝不喝,好好的一個人喝什麽藥呢,你也別讓人去抓了,浪費銀子。咱們家也不富裕,有銀子攢起來將來給我乖孫念書多好。”
從聲音上聽,金氏後來又勸了幾句,但王老夫人還是搖頭,一副讓我起床種地可以,但讓我喝藥卻是想都不要想的架勢。
金氏無奈極了。
“奶——”
許淙人未到,聲先至,還站在門口呢就衝著裏麵喊話。
“奶,孫兒,想,想您!”
“哎喲我的乖孫啊!”
王老夫人一聽到許淙的聲音,馬上就精神了,不但坐直了身子,還掀開被子想要下床,不過被金氏和伺候她的丫鬟一起阻止了。
而這個時候,在最近兩個月裏已經學會走路的許淙扶著門框慢慢跨過門檻,在一片‘當心’‘小心’的驚呼聲中小跑著朝床邊跑來。
“奶——”
王老夫人眉開眼笑地朝他張開雙手,“乖孫啊——”
許淙高興地朝她跑了過去,眼前這個嗓門大、說話不太講究,還偏愛種地的老太太,就是許淙這輩子的祖母了。
她老人家幼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夫,但從未自怨自艾。
這麽多年來,她做爹又做娘,在族裏的照應下拉扯大一雙兒女,並且還讓兒子許明成考中了進士,讓女兒許秀秀嫁了鎮上的一戶殷實人家,非常的了不起。
“奶!”
“乖孫!”
祖孫兩人順利會師,和和樂樂地抱在一起。
而金氏和丫鬟們,則站在一旁笑望著這一切。
旁邊來探病,並且打算和王氏商量事情的一個老太太劉氏看著這一幕不禁有些眼熱。心想大林的這個兒子隨他,可真是孝順。
聽說王氏生病的這段時間,他每天都要來問安,哪怕隔著門也要問問他奶睡得香不香,吃得好不好。
不過她轉念一想,孩子還小又懂些什麽呢,這些估計都是大人教的。
想到這裏,她的目光又落在了旁邊站著的大林媳婦身上。
她之前知道大林這個全村最有出息的孩子娶了一個京城大官家的姑娘,還有些擔心王氏會被兒媳婦瞧不起,暗暗欺負呢。
沒想到人家這兒媳婦願意留在鄉下侍奉婆婆不說,還給許家生了這麽個乖孫,要是他們家的孩子也能這麽乖巧懂事,她真是立馬閉眼都值了。
正和王氏親香的許淙可沒想到旁邊坐著的伯祖母劉氏正在拿自己和家裏的孫子相互對比,並把自家鬧騰的小孫子嫌棄到了泥地裏。
他照例問王氏昨天睡得好不好,午飯用得香不香,得到‘都好’‘都香’的回答後,他小大人般點頭,誇讚道:“奶,乖!”
然後不出意外地,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來。
許淙巋然不動,臉都沒有紅一下,他才剛滿一歲呢!
一歲的小朋友舌頭像是被剪過一樣,說話含糊不清,隻能一個字,一個字地咬著來,還習慣疊詞,再正常不過了。
不害臊,不害臊!
第5章
許淙的伯祖母劉氏,在許淙過來之後,說了幾句話就告辭回家了。而許淙是直到這位伯祖母離開之後,才從他奶的口中知道她的來意。
她想借書。
原來渣爹四年前考中進士衣錦還鄉之後,不但捐錢把村裏的村塾修繕一新,還贈送了一批他自己用過的科舉用書。
村塾的夫子,伯祖母劉氏她大兒子就在這些書的幫助下大有長進。但與此同時,他也積累了許多困惑。
他原本還想著等許明成回來,就要登門求教的。
可等啊等,等到王氏和金氏帶著還是個小嬰兒的許淙回來,才知道許明成竟然直接選擇了外放,而且他的外放還是從京城直接到地方,不會回老家,那請教自然就無從談起了。
不過他並沒有放棄,等許家安頓下來之後,便請他母親來問問許明成有沒有留下什麽書冊,能否借給他抄一抄?
王氏能下定決心,二十年如一日地全家吃苦,耗費巨資培養出許明成這個進士兒子,眼界是不一般的。
所以她對許夫子的想法很讚成,這會兒就對金氏道:“明成以前也說過,族裏好了他也好,所以這書啊,該借。”
“不過我不識字,也不知道哪些書好,你待會啊就去明成的書房瞧瞧,給他拿兩本送去。”
過了一會她又補充:“一次就給他拿兩本,抄完了再換,明成科舉用過的書都是好東西,將來得留給我乖孫的。”
科舉?
旁邊聽得津津有味的乖孫許淙抬起頭來。
讀書好像不錯,還可以像渣爹那樣考個公務員。
公務員好啊,事少錢多待遇好,國家還給交社保,不是說宇宙的盡頭是考公嘛。
而且這個時代的文人地位高,隻要不是犯下謀反大罪,都不會被殺頭。皇帝哪怕再看不慣你,也隻能把你貶來貶去,從這頭貶到那頭,再從那頭貶到這頭,最後忍無可忍了,也隻是讓你回家吃自己。
所以風險小小的,好處大大的!
許淙馬上就表達了自己的意見,“考!”
聽到乖孫的話,王氏笑得見牙不見眼,“是吧,我乖孫也想著將來學他爹,去考狀元呢。乖孫啊,你爹的書我都給你留著,保準你將來也能考上。”
許淙歪頭,“爹,名?”
他隻知道渣爹是上一科的二甲進士,但是不知道具體的名次,平時家裏人說話的時候也不會特地去說這個。
畢竟古代的科舉就和現代的上大學是一樣的,隻要不是清北,又不是985和211,誰管你是哪個大學啊?
統一都是本科!
古代也是一個道理,隻要不是一甲的那三個,狀元榜眼和探花,那考第四名和第一百四十四名又有什麽區別呢?
通通都是二甲進士!
王氏雖然不識字,但對兒子的科舉名次卻記得牢牢的,當即就和許淙科普,“你爹啊,考童生的時候是第一名,秀才是第三名,舉人那會兒是一十二名,等到了進士,就是八十九名了。”
“爹,退步!”
‘退步’這兩個字說得嫌棄滿滿,再搭配許淙那小表情,讓人一看就知道,他這是嫌棄他爹名次越考越低,沒有進步盡是退步了。
金氏哭笑不得,跟他解釋。
“童生是和其他縣裏的人比,秀才則和其他府裏的人比,再往上的舉人是整個淮南道的幾千個秀才一起比,到了進士,那就是全天下的舉人一道兒比。”
“你爹舉人試考了一十二名,進士試則考了八十九名,考過了芸芸眾生,高中二甲,已是非常了不得了。”
還有些話金氏沒說出來,若不是沒有名師教導的許明成能憑借自己的努力考成這樣,書香世家出身,現在官居吏部侍郎的金父也不會選擇他做女婿了。
地方上的進士很少見,每一個都很珍貴,有的地方幾百年都未必能出一個。廬州雖然不是那等偏遠之地,但也好多年才能考中一個。
但在京城,進士就像是稻田裏的秧苗,一茬一茬地長。
所有的舉人都得去京城參加科舉,考中進士的未婚才俊每科也有好幾個。所以如果不是許明成足夠優秀,眼光毒辣的金父也不會選中他成為自己的女婿,畢竟金家可是有數人同朝為官的,是一個大家族。
而現在的官場,講究姻親,同鄉,師徒,同門同年等等關係,如果不在這個網裏哪怕你是個狀元,也沒有出頭之日。
不過金氏沒有跟年紀還小的許淙提起這個,而是道:“你爹高中之後,並未懈怠,於翰林院中亦手不釋卷,散官時已拔得頭籌。”
“吾兒,莫要自滿。”
自滿?!
許淙揚起小眉毛,很想問問她娘有沒有聽說過高考,那可是一年一度,涉及一千多萬人的一場考試。
他,坐不改名行不改姓,許淙,平平無奇考了省第一!
到了大學之後,那也是常年霸占專業第一,從沒掉出過前三!
渣爹在一場幾千人的舉人試裏拿了第十二名,然後各地舉人到京城進行複試,他卻隻拿了個八十九,就這樣還沾沾自喜。
而他許淙,在全省七十多萬人裏考了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