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成開口,“爹也給你包,若你院試也考了第一,爹就包雙份。”


    許淙趕緊伸出手掌,“一言為定!”


    拿到三個新鮮出爐的紅包之後,許淙就投入到了緊張有序的院試複習之中。


    他先抽時間,把四書五經再次複習了一遍,然後就開始刷題,把閔學政在京東西路出的那幾套院試題統統做了一遍,然後再找渣爹改,跟他探討解題思路。


    接著第二步是把閔學政的詩集和文集也研究了一遍,找出他喜歡的風格、偏向的經義類型,然後再重點地複習他偏好的經義,喜歡的詩詞風格等等。


    等這一套流程走完,許淙再重做閔學政真題,並把試題拿給許明成批閱的時候,他已經能夠含笑點頭了。


    在這段時間裏,許家村以及許家也發生了一些事。


    許夫子回去的時候,先跟他的族長爹說了許明成的打算,說他計劃等許淙更大一些,跟隨在老師身邊的那段時間裏,選個族中的出息子弟一並過去。那個孩子名為書童,但實際上就是借著照顧許淙讀書的機會,能得到一些指點。


    這樣過些年回來,考個秀才也不是不可能。


    許村長聞言大喜,沒過多久就召集了家裏有人讀書的族人,告訴了他們這個喜訊,從那以後家家戶戶就緊盯著自家孩子讀書,好些調皮搗蛋的叫苦不迭。


    而另外一件,則是許明成拿出了一疊銀票,說一部分給族中買祭田,另一部分則讓許村長等人以後有合適的,就給許淙買一些田地。


    許淙這次考中秀才後,名下也會有一百畝地的免稅份額。許明成讓他們買上五十畝,其他的五十畝則給族中人家分一分,也減免些賦稅。他自己的份額便是如此操作的,許村長雖然詫異他這麽早就開始給許淙置地,但也沒說什麽。


    就是金氏數著家裏剩下的銀子,有些頭疼。


    “老爺,你現在花去了許多,等我們到京城之後,不夠用了怎麽辦?”許明成這次打定了主意要到京城謀一個更好的缺,所以不使銀子是不行的。


    許明成表示自己心中有數,“我們去京城前,祥雲書坊和孫家那邊,會再送一次銀子過來,到時候先拿來用一用就是了。”


    “再不濟,不是還有淙哥兒的那一份嗎?到時候就說我給他在家裏買了地,銀子就不分給他了,明年再說。”


    金氏:“……”


    到時候財迷的淙哥兒,估計又要在心裏喊壞爹了。


    不過既然許明成心裏有數,那她也就不多嘴了,反正到時候如果不夠,她這裏還是有一些私房銀子的,能給老爺謀個好缺才最要緊。


    朝中上下,多少人停在四品以下,一輩子都升不上去。難得老爺此番立下了大功,眼見著便能過了這個坎兒,家裏是萬萬不能拖累的。


    金氏算著算著,略略安心。


    不過等她抬頭一看,卻發現許明成表情嚴肅,不知道在想些什麽。她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問道:“老爺,你可是有什麽煩心事?”


    許明成看了她一眼,道:“我在想淙哥兒的事。”


    “先時淙哥兒畫出了那本跟科舉有關的畫冊時,我便想到了一個主意,那就是在他下場前先替他揚一揚名,名氣越大,名次也可能越高。”


    金氏也記得這事,便道:“是啊,老爺。”


    “如今淙哥兒的畫冊,都賣到京城去了,大姐每年寫信來都要誇上一誇。還說她的兩個孩子都很喜歡,每年一到時候了就追著她問。”


    “我們回來的這一路,也曾聽人討論淙哥兒是個小神童,說他又有才學,又孝順,這有什麽不對嗎?”


    “沒有不對,”許明成苦惱,“但時間太早了。”


    “我原本打算是鄉試的時候再讓祥雲書坊那邊宣揚出去,畢竟淙哥兒考個秀才還是能成的,要緊的是鄉試的時候考個好名次,這樣來年的春闈才能更好。”


    “但如今,淙哥兒竟然連中兩元。”


    金氏更糊塗了,“老爺,淙哥兒連中兩元,難道不好嗎?”


    “沒什麽不好,”許明成搖頭,“我隻是沒有料到淙哥兒下了場,竟然越考越勇,畢竟才學了六年,我先時以為他能考個前十就很不錯了。”


    “但是這樣一來,院試恐怕就差點火候。”


    他跟不太懂這個的金氏解釋,“畢竟院試時,多的是像堂兄這樣的積年童生,他們學了十年、甚至是二十年,而院試的難度又遠不如鄉試,所以淙哥兒還真不一定考得過。”


    金氏這回明白了。


    縣試和府試較為簡單,不少人是第一次參加,所以淙哥兒能夠連考兩個案首。但到了院試,好些人是去年、前年、甚至是更往前麵的童生。他們或許沒有名師教導,但學識肯定比縣試和府試的人要好。


    淙哥兒雖然聰慧,但也不過才九歲,滿打滿算才學了六年,還真不一定能考過那些學了十年八年,甚至是二十年的人。


    畢竟老爺剛剛也說了,院試並不算難。淙哥兒會的東西,人家也會。而淙哥兒會,人家不會的東西,院試還不考。


    這就讓人為難了。


    許明成是真的覺得為難,別看他之前在許淙麵前,一副‘小三元’很好考的樣子,但心裏也是有幾分打鼓的。


    好考的話,就不會這麽多年一個都沒有了。


    回來之前,他的打算就是淙哥兒考個秀才就行,名次什麽的不太要緊。畢竟秀才名次考得再好又有什麽用呢,多的是秀才第一的人考不上舉人,因為兩者的難度是不一樣的。相反鄉試第一,往往春闈會榜上有名。


    所以他之前的目標一直是鄉試。


    但現在淙哥兒連中兩元。


    許明成低喃,“讓我想想,讓我好好想想……”


    第74章


    想明白了的許明成讓許橋跑了一趟廬州城。


    於是半個月後,當幾輛馬車低調地來到了廬州,坐在馬車上的長須老者就看到不管是茶館酒肆還是街頭巷角,人們都熱熱鬧鬧的。他們或是獨自一人拿著一本書,或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看一本書。


    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看得津津有味,時不時哄堂大笑。


    “……這是廬州?”


    長須老者,也就是閔學政疑惑,“這樣的場景,哪怕是在京城也是不多見。難道一年過去,廬州竟然多了這麽多讀書人?”


    他的長隨低聲問:“大人,可要讓小的去打聽一二?”


    閔學政點頭,“可,不過莫要太張揚。”


    長隨點頭,“是,大人。”


    然後沒過多久,他就帶著笑意回來了,“稟大人,是祥雲書坊鬧出來的動靜,他們出了一本叫做《科舉記》的怪模怪樣畫冊。”


    “裏麵的小人先是在村裏讀書,然後就去縣城參加科舉,一路從縣試考到了院試。大人您看,這本書裏沒有多少字,但全是畫,不管是八旬老翁還是三歲小兒,都能看得明白,所以識不識字的人都會買上一本。”


    “有些店家還會多買幾本,留著招待客人,”


    “《科舉記》?”


    閔學政咀嚼著這幾個字,然後詢問:“這是誰人所畫?”


    長隨:“回大人,是許淙。”


    “祥雲書坊的夥計說,這本畫冊是一位叫做‘許淙’的孩童所畫。這位許淙是難得一見的神童,他自幼長在鄉間,三歲時隨長輩到父親赴任的地方,因為常聽父親提起家鄉,於是便照著鄉間生活,畫出了一本畫冊。”


    閔學政好奇,“才三歲便已如此聰慧?”


    長隨回答:“是的,大人。”


    “夥計說當時其父感其孝順,便拿去刻印欲送予親朋。結果他們東家一見之下驚喜萬分,勸說其父將畫冊刻印售賣,如今六年過去了,許淙一年畫一本,如今已畫到了第五冊 。這事祥雲書坊的人自豪得很,逢人就說,好些客人都知道。”


    長隨又笑道:“大人,這事說來好笑得很。”


    “今年這個許淙要下場,所以並未畫第六冊 ,祥雲書坊的人被買客們催促,隻好把前麵五冊再印一些出來搪塞,還往各處散了些。”


    “尋常百姓還好,以前沒買到過,所以歡喜得很,但那些有錢的公子哥兒卻都本本買過了,所以小的過去的時候,還有人到他們書坊鬧事呢,說自己要看的明明是第六冊 ,不是這些已經看過了的。”


    “祥雲書坊的人好說歹說,還承諾等人許淙考完,馬上就催他畫第六冊 第七冊,好懸才把那幾個公子哥兒勸住了。”


    閔學政將畫冊翻開,隨口問道:“這個許淙今年要下場?”


    長隨點頭,“夥計說是,大人,這些人也是不識趣,人家小神童今年正是要緊的時候,哪裏有時間畫這個勞什子的畫冊。”


    “聽說這小神童,還是廬州人呢。”


    閔學政嗯了一聲,沒抬頭。


    長隨見他沒有別的吩咐,便跳上前麵的車駕,讓車夫往前走。不過走著走著,他便聽到後方的車廂內傳來了哈哈哈的笑聲。


    ……


    六月中旬,已經複習完第一輪、第二輪、第三輪的許淙信心滿滿地爬上了馬車,和許明成一起前往廬州城。


    得到了院試真題的他,覺得自己變得更厲害了。


    所以他一上車就對許明成道:“爹,你的大紅包準備好了嗎?考中秀才獎一份,考了第一名獎兩份,不能耍賴哦。”


    他之前拿到的紅包是十兩銀子一份的,所以如果他這次考中了秀才,就能再得到一個銀元寶,如果考中院案首,那就是二十兩!


    雙倍獎勵,雙倍驚喜!


    家裏人給的獎勵,再加上官府那邊的賞銀,還有成為稟生之後,他每年能夠從官府領取到的白銀四兩,那秀才考完下來,淨賺幾十兩!


    許淙表示非常滿意,考得越好賺得越多,這才是他熟悉的節奏。


    許明成看著他財迷的模樣好笑,“少不了你的,爹已經讓人從錢莊換好了兩個銀錠,等一放榜就給。”


    這還差不多!


    許淙對渣爹的自覺很滿意,接下來都沒再追著他問這個話題,而是抓緊路上的時間跟他討論閔學政可能會出什麽題,沒準能壓中一兩道呢。


    今年許家村隻有他一個人赴考。


    許夫子雖然已經考中了童生,但之前送許淙進考場的時候,他自己把自己嚇了一跳,所以院試就沒有報名。畢竟趕考也是廢銀子的事,不僅趕路、住宿等要花銀子,院試還需要找兩個稟生作保,許夫子自覺這次沒戲,幹脆就不參加了。


    既然他不願參加,許明成也就沒有勉強,於是這輛車裏除了父子二人之外,就隻有趕車的許橋和書童青木。


    一行四人,簡簡單單。


    進了廬州城,喧囂聲迎麵撲來。


    坐在馬車裏的許淙好像聽到了自己的名字,頓時好奇地探出頭去,過了一會兒後他困惑地轉頭看向許明成。


    “爹,他們說的《科舉記》是什麽啊?”


    “我沒畫過這本畫冊啊。”


    許明成道:“就是你畫的那本《許家村二三事》,我讓祥雲書坊那邊把名字改了,《科舉記》簡單明了,通俗易懂。”


    許淙哦了一聲,也沒在意。


    不過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一路直到客棧,陸陸續續都能聽到有人在議論這本畫冊,到了客棧之後就更多了,大家紛紛猜測書裏的‘許大林’院試到底考了第幾,就是一些穿著書生袍的都興致勃勃。


    許淙還是第一次在外麵看到有人看自己的畫冊,覺得有些新奇,又有些高興,“爹,怎麽會有這麽多人買啊?”


    許明成沒有回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把親爹卷成首輔(穿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木則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木則林並收藏我把親爹卷成首輔(穿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