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節
我把親爹卷成首輔(穿書) 作者:二木則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下這就拿去刻印,這就拿去刻印哈哈哈。”
“告辭,告辭!”
目視著鄒東家飛快遠去,許淙納悶地側頭,“爹,鄒東家怎麽這麽高興啊?”
許明成笑道:“你考院試的時候,我讓他們將《竹精傳記》收了起來,先賣《科舉記》。誰知《科舉記》賣完,再賣《竹精傳記》的時候,買的人更多了,還都是三冊一起買,合集沒有了就買單本,並且一直催促祥雲書坊印第四冊 。”
“你一下給了他兩本,他當然高興。”
原來是這樣,那就能理解了。
這是急著回去賺錢啊。
同樣有幾分財迷屬性的許淙,表示很理解對方。畢竟他之前為了渣爹的二十兩,也是打起精神做題的,還檢查了好幾遍。就怕因為一時疏忽,導致二十兩就這麽沒了,雖然沒檢查出來什麽問題就是了。
想明白了的許淙,繼續跟許明成說話。
他這次靈感非常充裕,所以待在家裏連畫了兩本畫冊,但並沒有耽誤他關注家裏以及村裏發生的事情。
首先當然是許夫子的模擬考,他休息了幾天之後,昨天又進去考了一場,還是有許明成這個‘主考官’陪同的那一種。
許淙當時還特地抽出時間去看了,總的來說效果還是不錯的。許夫子雖然還是緊張,但比之前的臉色發白要好很多了,多試幾次時間長了應該能夠克服他的毛病。
第二件當然就是王老夫人的傷勢徹底養好,所以他們全家都準備出發到京城去了。他奶奶這次回來,除了見見親人好友之外,還把自己在勉縣、恭州時候和許淙一起折騰出來的種菜技巧,一股腦兒地傳給了村裏人。
所以今年冬天,許家村估計家家戶戶都不缺菜吃。
至於其他的,比如家裏的下人又換了幾個。
一些已經成了親的家丁、丫鬟們按照他們自己的意願,有些會跟他們一起去京城,而有些則會留下來,另外也有人贖了自由身,做平民百姓去了。
漫長的十年時間過去,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許淙的丫鬟秋果就嫁人了,還生了孩子。不過她很願意繼續照顧許淙,所以在他搬到前院之後也繼續留下,隻是不再守夜,晚上會回去自己家。
守夜這個事情,就交給年輕力壯的青木了。
至於秋月也是如此,她嫁給了一個管事,但也繼續留在金氏的身邊,正在朝著威嚴的秋月嬤嬤邁進。
終於,該交代的都交代了,該囑咐的也都囑咐了。他們再度收拾起幾大車的行囊,朝著京城的方向出發。此次一別,就得等到許淙考舉人的時候才會回來了。
……
一個半月後,穎昌府
當馬車停留在穎昌府府衙後院的時候,王老太太再次揉著肩膀從車上下來,“哎呦,這在外頭啊,可真是累人。還好要在穎昌歇一歇,不然再走下去,我這身老骨頭都要抖散咯。”
許淙跟在後麵跳了下來,也伸胳膊伸腿。
他小的時候還覺得坐馬車很好玩,但現在估計是長高了,所以坐的時間長了之後就很難受,總是覺得空間太小,路太顛簸。
可惜的是他還不會騎馬,不然也可以像渣爹許明成那樣,偶爾騎馬偶爾坐馬車,互相輪換一下了。
在許家人陸陸續續下車的時候,早已等在外麵的雲知府,已經跟從馬背上下來的許明成打起了招呼。
“明成賢弟。”
“光霽兄!”
許明成朝雲知府一拱手,“多年未見,光霽兄風采依舊啊。”然後兩人對視一眼,同時哈哈大笑起來。
閑話了兩句後,許明成朝許淙招手,“淙哥兒來,你在家裏的時候,不是老是提起你雲伯父學識淵博,比爹厲害嗎?”
“快來見過你雲伯父。”
許淙連忙上前,不過他也在心裏嘀咕,自己在家的時候也沒有很經常提起雲伯父啊,就是有信來的時候提一下,渣爹一點都不誠實。
不過這個時候,他肯定是不會拆穿他的。
所以許淙走到了雲知府麵前,然後躬身行禮,“侄兒許淙,見過雲伯父。”
雲知府仔細看了一下,然後摸著胡須笑了起來,“這就是淙哥兒了?哈哈哈沒想到這麽多年過去,淙哥兒已經長成了這般模樣。”
“聽你爹在信裏說,你今年連中三元,已經是秀才公了?不錯不錯,假以時日怕是比我還有你爹還要有出息,青出於藍啊。”
“你爹也算是後繼有人,讓人羨慕。”
許淙連忙謙虛地說自己還小,不及雲伯父多矣,他會繼續努力的雲雲。哎,之前在恭州以及回廬州的路上,見每個許明成的同窗、同僚或者好友都要來這麽一出,他現在已經非常有經驗了。
然後很有經驗的許淙,就聽到許明成開口,“既然如此,不如光霽兄你就將淙哥兒收做入室弟子如何?”
“左右你也教過他一段時日,不如就將這師徒名分定下,也省得我還要勞心勞力,不知要去哪兒找個適合他的老師。這小子如今已把四書五經讀完,我這點兒老底啊,都被他掏幹淨了。”
雲知府一聽,還真的沉吟起來。
許淙:???
不是,你們大人收徒,是不是也太隨便了啊?
他雖然很希望拜雲伯父為師,但卻沒有想過是這種方式啊。難道不是應該由他展示一下才藝,然後才能提出能不能拜師這個要求的嗎?
哪有一見麵就說的???
第82章
渣爹一見麵就推銷自己的兒子,他們連口水都沒喝呢。
就在許淙心裏嘀咕著這樣會不會弄巧成拙的時候,就聽到雲伯父突然哈哈大笑起來,“好你個許明成,我說你前些日子怎麽突然給我寫信,說淙哥兒考了小三元,原來是在這兒等著呢,哈哈哈哈。”
許明成的臉上也露出了笑意,示意許淙,“淙哥兒,還不拜見你的老師?”
許淙:……?
這樣就成了?
會不會太簡單了啊?!
一時間,許淙竟覺得《竹精傳記》這本書,是不是附帶了什麽奇怪的金手指,不然自己前腳寫了金竹拜師,怎麽後麵說了兩三句話,雲伯父就成為了自己的老師呢?
不過雖然滿腦子的疑惑,但許淙並沒有漏聽許明成的話,忙再度向雲伯父行了一禮,“學生許淙拜見老師。”
雲知府滿意點頭,“嗯,起來吧。”
許淙一拜師,兩家的關係自然更親近了。證據就是雲知府這次將他們一家人都帶到了後院,並讓雲夫人把孩子們喊來。
“我剛才已將淙哥兒收作入室弟子,你讓蕙姐兒瑩姐兒,還有麟兒一起都來見見他們師兄吧。對了淙哥兒,為師還有個長子,名麒,去年剛考中舉人。如今他正在外遊曆,你們若是來早兩個月,正好能見見。”
雲麒?
這個名字許淙聽說過,在他三歲路過江陵府,借住在雲家的時候,就聽雲夫人說過他們家有四個孩子,長子正是姓雲名麒。
許淙還記得雲夫人當時說長子是十歲,在老家讀書。如今七年時間過去,雲麒就正好十七歲,十六歲就能考中舉人,也是很厲害了。
“師兄十六歲就能考中舉人,很厲害。”
許明成也點頭,“光霽兄,虎父無犬子啊。不知令郎準備什麽時候去考春闈?後年就是三年一次的春闈之年,令郎如果去考,必榜上有名。”
院試第一,不一定能考中舉人,但鄉試前三,考中進士的可能還是很大的。畢竟鄉試和會試,考的東西都差不多。
是以許明成才如此提問。
但雲知府卻微笑搖頭,“他還差點火候呢。”
“麒兒這次鄉試也就隻考了第六而已,他的學識是夠了的,但閱曆不足,所以還是過幾年再說吧,免得一不小心考了個同進士。”
考中同進士的確尷尬,許明成便也不再說了。
而這時,蕙姐兒及瑩姐兒,還有板著張小臉,一副小大人模樣的雲麟走了出來。兩家人時隔多年正式見麵,自然是相互見禮問候。
趁此機會,許淙多看了姐妹倆幾眼。
他的這個看,是光明正大的看,沒有包含什麽其他意思。
就是想看看幾年前認識的小夥伴現在都變成什麽樣子了。特別是很小就有心事的瑩姐兒,許淙的目光稍微停留了一下,心裏想著也不知道過去這麽久,她的那個奶娘還在不在。
不過也就他自己覺得看得挺隱蔽的,屋裏的幾個大人除了王老夫人外,其他人其實都把他的動作看在了眼內。
好在大家都看得出來,他目光清澈,眼中隻帶著好奇,並沒有其他意思。而且不但他這樣,雲家姐妹倆和雲麟,同樣也好奇地看著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師兄。四個人你看我我看你,竟突然有些沉默。
金氏笑著提醒,“淙哥兒,莫不是認不出你老師家裏的師弟師妹了?”
“你三歲的時候路過江陵,還和師妹及師弟玩過呢,就是後來到了勉縣,遇到什麽好吃的好玩的,也鬧著要畫給師弟師妹們看。”
金氏一提,許淙迅速收回了目光,他略一拱手,“許淙見過師妹、師弟。好多年沒見,沒想到兩位師妹也長得比我高了。”
真是愁人,每個小夥伴再見麵後都比他高。就是不知道將來跟趙誠還有王瑜再見麵的時候,他們兩個會不會也比自己還要高。
許淙這句略帶孩子氣的話讓大家都笑了起來。
不過仔細一看發現還真是。
雖然七年過去,淙哥兒長高了許多,但和長高了更多的姐妹倆相比,還是矮了兩寸有餘,所以如今三人站在一起,淙哥兒反而更像是弟弟。
雲夫人也覺得好笑,“男子的身量要長得慢些,前些年我們回鄉看到麒兒的時候,他比淙哥兒高不了多少,但等他考完了鄉試,就比我還要高出一個頭了。”
“等再過兩年,淙哥兒你也會長高的。”
許淙再度謝過師母。
相互介紹過後,許淙一家就在雲家住了下來。
此時距離他們去年從恭州離開,已經差不多過去了一整年的時間,除了許淙考試的那幾個月,他們家這一年裏,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路上渡過的。
本來依照許明成原本的假期,是沒有這麽久的,朝廷給官員們批省親假,一般也就三個月,還是三年批一次,過時不候。畢竟朝廷推出科舉製度,是為了選人幹活的,哪能動不動就讓你請假?
所以為了多留些時間在家裏,這次除了省親假之外,許明成一邊向吏部遞了候缺的折子,一邊跟擔任吏部侍郎的金外祖父去信,讓他把折子壓一壓,如此省出些時間來。
這也是慣例了。
外放的官員們偶爾想休個長假,就會這樣讓吏部的人暫時不要給自己排缺,缺點就是會不會斷著斷著後麵就沒有缺了誰也不知道。
畢竟除非你得罪了人,不然朝廷是不管你有沒有官做的,你沒官做朝廷還省下一份俸祿呢。所以有些人候缺候個三五年實在很常見。而得罪了人就不一樣了,次次都給你安排窮鄉僻壤的地方,而如果你推三阻四,往往後麵連犄角旮旯的地方都不給你安排了,純當沒你這個人。
不過許明成背靠吏部侍郎,現在兒子許淙還拜了吏部尚書的親孫子為師,他當然不會有這種困擾。
穎昌府就在通往京城的路上,許淙一家在此停留了半個月。而這半個月裏,剛拜師的許淙被雲知府帶在身邊,日子過得水深火熱。
被考較功課就不用說了,剛拜師的那幾天,許淙被雲知府翻來覆去地考,整個人都要糊了。
原來四書五經上的短短一句話還能以這種角度理解?原來這一句和那一句可以關聯到一起?原來這裏取半句那裏取半句,居然能湊一起成為一道新題?
考到最後,許淙差點就要以為自己是個文盲,從沒讀過書了。
而詩詞更甚。
“告辭,告辭!”
目視著鄒東家飛快遠去,許淙納悶地側頭,“爹,鄒東家怎麽這麽高興啊?”
許明成笑道:“你考院試的時候,我讓他們將《竹精傳記》收了起來,先賣《科舉記》。誰知《科舉記》賣完,再賣《竹精傳記》的時候,買的人更多了,還都是三冊一起買,合集沒有了就買單本,並且一直催促祥雲書坊印第四冊 。”
“你一下給了他兩本,他當然高興。”
原來是這樣,那就能理解了。
這是急著回去賺錢啊。
同樣有幾分財迷屬性的許淙,表示很理解對方。畢竟他之前為了渣爹的二十兩,也是打起精神做題的,還檢查了好幾遍。就怕因為一時疏忽,導致二十兩就這麽沒了,雖然沒檢查出來什麽問題就是了。
想明白了的許淙,繼續跟許明成說話。
他這次靈感非常充裕,所以待在家裏連畫了兩本畫冊,但並沒有耽誤他關注家裏以及村裏發生的事情。
首先當然是許夫子的模擬考,他休息了幾天之後,昨天又進去考了一場,還是有許明成這個‘主考官’陪同的那一種。
許淙當時還特地抽出時間去看了,總的來說效果還是不錯的。許夫子雖然還是緊張,但比之前的臉色發白要好很多了,多試幾次時間長了應該能夠克服他的毛病。
第二件當然就是王老夫人的傷勢徹底養好,所以他們全家都準備出發到京城去了。他奶奶這次回來,除了見見親人好友之外,還把自己在勉縣、恭州時候和許淙一起折騰出來的種菜技巧,一股腦兒地傳給了村裏人。
所以今年冬天,許家村估計家家戶戶都不缺菜吃。
至於其他的,比如家裏的下人又換了幾個。
一些已經成了親的家丁、丫鬟們按照他們自己的意願,有些會跟他們一起去京城,而有些則會留下來,另外也有人贖了自由身,做平民百姓去了。
漫長的十年時間過去,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許淙的丫鬟秋果就嫁人了,還生了孩子。不過她很願意繼續照顧許淙,所以在他搬到前院之後也繼續留下,隻是不再守夜,晚上會回去自己家。
守夜這個事情,就交給年輕力壯的青木了。
至於秋月也是如此,她嫁給了一個管事,但也繼續留在金氏的身邊,正在朝著威嚴的秋月嬤嬤邁進。
終於,該交代的都交代了,該囑咐的也都囑咐了。他們再度收拾起幾大車的行囊,朝著京城的方向出發。此次一別,就得等到許淙考舉人的時候才會回來了。
……
一個半月後,穎昌府
當馬車停留在穎昌府府衙後院的時候,王老太太再次揉著肩膀從車上下來,“哎呦,這在外頭啊,可真是累人。還好要在穎昌歇一歇,不然再走下去,我這身老骨頭都要抖散咯。”
許淙跟在後麵跳了下來,也伸胳膊伸腿。
他小的時候還覺得坐馬車很好玩,但現在估計是長高了,所以坐的時間長了之後就很難受,總是覺得空間太小,路太顛簸。
可惜的是他還不會騎馬,不然也可以像渣爹許明成那樣,偶爾騎馬偶爾坐馬車,互相輪換一下了。
在許家人陸陸續續下車的時候,早已等在外麵的雲知府,已經跟從馬背上下來的許明成打起了招呼。
“明成賢弟。”
“光霽兄!”
許明成朝雲知府一拱手,“多年未見,光霽兄風采依舊啊。”然後兩人對視一眼,同時哈哈大笑起來。
閑話了兩句後,許明成朝許淙招手,“淙哥兒來,你在家裏的時候,不是老是提起你雲伯父學識淵博,比爹厲害嗎?”
“快來見過你雲伯父。”
許淙連忙上前,不過他也在心裏嘀咕,自己在家的時候也沒有很經常提起雲伯父啊,就是有信來的時候提一下,渣爹一點都不誠實。
不過這個時候,他肯定是不會拆穿他的。
所以許淙走到了雲知府麵前,然後躬身行禮,“侄兒許淙,見過雲伯父。”
雲知府仔細看了一下,然後摸著胡須笑了起來,“這就是淙哥兒了?哈哈哈沒想到這麽多年過去,淙哥兒已經長成了這般模樣。”
“聽你爹在信裏說,你今年連中三元,已經是秀才公了?不錯不錯,假以時日怕是比我還有你爹還要有出息,青出於藍啊。”
“你爹也算是後繼有人,讓人羨慕。”
許淙連忙謙虛地說自己還小,不及雲伯父多矣,他會繼續努力的雲雲。哎,之前在恭州以及回廬州的路上,見每個許明成的同窗、同僚或者好友都要來這麽一出,他現在已經非常有經驗了。
然後很有經驗的許淙,就聽到許明成開口,“既然如此,不如光霽兄你就將淙哥兒收做入室弟子如何?”
“左右你也教過他一段時日,不如就將這師徒名分定下,也省得我還要勞心勞力,不知要去哪兒找個適合他的老師。這小子如今已把四書五經讀完,我這點兒老底啊,都被他掏幹淨了。”
雲知府一聽,還真的沉吟起來。
許淙:???
不是,你們大人收徒,是不是也太隨便了啊?
他雖然很希望拜雲伯父為師,但卻沒有想過是這種方式啊。難道不是應該由他展示一下才藝,然後才能提出能不能拜師這個要求的嗎?
哪有一見麵就說的???
第82章
渣爹一見麵就推銷自己的兒子,他們連口水都沒喝呢。
就在許淙心裏嘀咕著這樣會不會弄巧成拙的時候,就聽到雲伯父突然哈哈大笑起來,“好你個許明成,我說你前些日子怎麽突然給我寫信,說淙哥兒考了小三元,原來是在這兒等著呢,哈哈哈哈。”
許明成的臉上也露出了笑意,示意許淙,“淙哥兒,還不拜見你的老師?”
許淙:……?
這樣就成了?
會不會太簡單了啊?!
一時間,許淙竟覺得《竹精傳記》這本書,是不是附帶了什麽奇怪的金手指,不然自己前腳寫了金竹拜師,怎麽後麵說了兩三句話,雲伯父就成為了自己的老師呢?
不過雖然滿腦子的疑惑,但許淙並沒有漏聽許明成的話,忙再度向雲伯父行了一禮,“學生許淙拜見老師。”
雲知府滿意點頭,“嗯,起來吧。”
許淙一拜師,兩家的關係自然更親近了。證據就是雲知府這次將他們一家人都帶到了後院,並讓雲夫人把孩子們喊來。
“我剛才已將淙哥兒收作入室弟子,你讓蕙姐兒瑩姐兒,還有麟兒一起都來見見他們師兄吧。對了淙哥兒,為師還有個長子,名麒,去年剛考中舉人。如今他正在外遊曆,你們若是來早兩個月,正好能見見。”
雲麒?
這個名字許淙聽說過,在他三歲路過江陵府,借住在雲家的時候,就聽雲夫人說過他們家有四個孩子,長子正是姓雲名麒。
許淙還記得雲夫人當時說長子是十歲,在老家讀書。如今七年時間過去,雲麒就正好十七歲,十六歲就能考中舉人,也是很厲害了。
“師兄十六歲就能考中舉人,很厲害。”
許明成也點頭,“光霽兄,虎父無犬子啊。不知令郎準備什麽時候去考春闈?後年就是三年一次的春闈之年,令郎如果去考,必榜上有名。”
院試第一,不一定能考中舉人,但鄉試前三,考中進士的可能還是很大的。畢竟鄉試和會試,考的東西都差不多。
是以許明成才如此提問。
但雲知府卻微笑搖頭,“他還差點火候呢。”
“麒兒這次鄉試也就隻考了第六而已,他的學識是夠了的,但閱曆不足,所以還是過幾年再說吧,免得一不小心考了個同進士。”
考中同進士的確尷尬,許明成便也不再說了。
而這時,蕙姐兒及瑩姐兒,還有板著張小臉,一副小大人模樣的雲麟走了出來。兩家人時隔多年正式見麵,自然是相互見禮問候。
趁此機會,許淙多看了姐妹倆幾眼。
他的這個看,是光明正大的看,沒有包含什麽其他意思。
就是想看看幾年前認識的小夥伴現在都變成什麽樣子了。特別是很小就有心事的瑩姐兒,許淙的目光稍微停留了一下,心裏想著也不知道過去這麽久,她的那個奶娘還在不在。
不過也就他自己覺得看得挺隱蔽的,屋裏的幾個大人除了王老夫人外,其他人其實都把他的動作看在了眼內。
好在大家都看得出來,他目光清澈,眼中隻帶著好奇,並沒有其他意思。而且不但他這樣,雲家姐妹倆和雲麟,同樣也好奇地看著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師兄。四個人你看我我看你,竟突然有些沉默。
金氏笑著提醒,“淙哥兒,莫不是認不出你老師家裏的師弟師妹了?”
“你三歲的時候路過江陵,還和師妹及師弟玩過呢,就是後來到了勉縣,遇到什麽好吃的好玩的,也鬧著要畫給師弟師妹們看。”
金氏一提,許淙迅速收回了目光,他略一拱手,“許淙見過師妹、師弟。好多年沒見,沒想到兩位師妹也長得比我高了。”
真是愁人,每個小夥伴再見麵後都比他高。就是不知道將來跟趙誠還有王瑜再見麵的時候,他們兩個會不會也比自己還要高。
許淙這句略帶孩子氣的話讓大家都笑了起來。
不過仔細一看發現還真是。
雖然七年過去,淙哥兒長高了許多,但和長高了更多的姐妹倆相比,還是矮了兩寸有餘,所以如今三人站在一起,淙哥兒反而更像是弟弟。
雲夫人也覺得好笑,“男子的身量要長得慢些,前些年我們回鄉看到麒兒的時候,他比淙哥兒高不了多少,但等他考完了鄉試,就比我還要高出一個頭了。”
“等再過兩年,淙哥兒你也會長高的。”
許淙再度謝過師母。
相互介紹過後,許淙一家就在雲家住了下來。
此時距離他們去年從恭州離開,已經差不多過去了一整年的時間,除了許淙考試的那幾個月,他們家這一年裏,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路上渡過的。
本來依照許明成原本的假期,是沒有這麽久的,朝廷給官員們批省親假,一般也就三個月,還是三年批一次,過時不候。畢竟朝廷推出科舉製度,是為了選人幹活的,哪能動不動就讓你請假?
所以為了多留些時間在家裏,這次除了省親假之外,許明成一邊向吏部遞了候缺的折子,一邊跟擔任吏部侍郎的金外祖父去信,讓他把折子壓一壓,如此省出些時間來。
這也是慣例了。
外放的官員們偶爾想休個長假,就會這樣讓吏部的人暫時不要給自己排缺,缺點就是會不會斷著斷著後麵就沒有缺了誰也不知道。
畢竟除非你得罪了人,不然朝廷是不管你有沒有官做的,你沒官做朝廷還省下一份俸祿呢。所以有些人候缺候個三五年實在很常見。而得罪了人就不一樣了,次次都給你安排窮鄉僻壤的地方,而如果你推三阻四,往往後麵連犄角旮旯的地方都不給你安排了,純當沒你這個人。
不過許明成背靠吏部侍郎,現在兒子許淙還拜了吏部尚書的親孫子為師,他當然不會有這種困擾。
穎昌府就在通往京城的路上,許淙一家在此停留了半個月。而這半個月裏,剛拜師的許淙被雲知府帶在身邊,日子過得水深火熱。
被考較功課就不用說了,剛拜師的那幾天,許淙被雲知府翻來覆去地考,整個人都要糊了。
原來四書五經上的短短一句話還能以這種角度理解?原來這一句和那一句可以關聯到一起?原來這裏取半句那裏取半句,居然能湊一起成為一道新題?
考到最後,許淙差點就要以為自己是個文盲,從沒讀過書了。
而詩詞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