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家都道這回該是養好了,可誰曾想薑瀅十四歲回府那天,才剛吃了團圓飯就昏了過去,薑家這才知她如今雖無性命之憂,但十年前那一場病到底是傷了根本,往後都需要靜養,半點也折騰不得,於是老太太就免了她的晨昏定省,周氏自然也不敢要她請安,之後許多非必要的宴會薑瀅也都借身體不好為由推脫了。
回府兩年多,薑瀅出銀霜院的次數,一雙手都數的過來。
晨間微涼,薑瀅走不了幾步便咳嗽幾聲,青嫋擔憂的緊緊皺起了眉頭。
“姑娘,要不等午飯時再去。”
薑瀅搖了搖頭,細聲道:“已經跪了一夜,等不得,況且,我也許久未去壽寧堂請安了。”
這許久指的便是一年。
上一次去壽寧堂給老太太請晨安還是去年這個時候,也是因為府中所有小輩罰跪祠堂,隻是那一次是在府裏鬧,罰的也沒這般重。
青嫋動了動唇,到底是沒說什麽,隻緊了緊薑瀅的披風。
姑娘心中分明是在意府中親人的,卻不知為何總不願與家中親近,就連老太太與家主都刻意疏遠。
-
壽寧堂
小丫鬟恭敬的伺候老太太起身,王媽媽親去挑了兩件外裳問老太太的意思。
老太太卻似不經意間往外頭看了眼。
王媽媽立刻道:“六姑娘正過來著呢。”
老太太覷她一眼:“誰問你了。”
王媽媽忙笑著討饒:“是是是,是老奴多嘴,老太太瞧瞧,今兒穿哪件?”
老太太隨意瞥了眼,朝那套正紅的抬了抬下巴。
王媽媽又笑了笑,將其他幾套交給小丫鬟收好。
小丫鬟心中很是詫異,老太太之前不是一直嫌這套太鮮豔了麽?
隻有王媽媽心裏門兒清,這還不是因為今兒六姑娘要來。
府中的主子除了六姑娘幾乎每日都來壽寧堂,老太太哪日這般隆重過,昨兒公子姑娘們罰跪,按照前兩年的慣例,今兒六姑娘定是要來求情的。
想到這裏,王媽媽幾不可聞的歎了口氣。
六姑娘也著實叫人心疼,先夫人大公子在時,六姑娘便是這府中千嬌萬寵的小主子,她如今都還記得六姑娘笑著在老太太懷裏撒嬌的情形,可自從十年前...唉。
六姑娘從鶴山回來後,笑容始終是淺淺的,淡淡的,也不與家裏人親近了。
初時都道是六姑娘離家久,回來不習慣,可幾年過去六姑娘仍疏離得很,似是真的淡了親情,老太太為此心中一直憋著悶氣呢。
但即便老太太不說,王媽媽也知道老太太心裏還是疼六姑娘的。
-
薑瀅到了壽寧堂外,也不叫人通報,隻靜靜的候著。
二房孟氏過來時瞧見這一幕,剛要上前手臂便被拉住,她麵色一怒正要嗬斥卻在對上周氏平淡的臉時止住了,生生扯出個笑顏:“嫂嫂這是作甚。”
周氏沒答她,抬眸看向老太太門外的薑瀅。
孟氏唇邊的笑意淡了淡:“今兒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難為這位嬌貴的主兒竟出了門,我瞧著這也不是多虛弱,怎就連個院子都出不得了....”
話剛落,便見薑瀅捂嘴清咳了幾聲,旁邊的丫鬟緊張的攏了攏她身上的披風。
孟氏眼角一抽:“......”
要不是隔得遠,她還以為六姑娘聽見她的話了。
周氏收回目光,淡聲道:“你若想叫五姑娘跪滿三日,便將這些話拿去六姑娘麵前說。”
孟氏癟了癟嘴,不再吭聲。
她自然曉得六姑娘是為何而來,也清楚眼下除了六姑娘,無人能替祠堂那幾個求得了情,可正是因此她心裏才不平。
憑何一年到頭縮在院裏的人還能得老太太這般看重!
周氏看出她心中所想,卻沒再多言。
勸誡的話她這兩年說了不少,孟氏多是聽不進去,她也懶得再多費口舌。
如今府中都道老太太一碗水端的平,對小輩們也是賞罰分明,未有偏私。
但周氏心裏明白,那不過是因為能叫老太太偏心的人不在了。
作者有話說:
明郡王:的確沒有外人知道,本郡王不算外人,是內人
女鵝是真咳嗽,不是裝的。
這次不想寫女主與自家姐妹鬥的很厲害的,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女主是團寵。
第4章
夫人是將門之後,明豔不可方物,心地也柔善,向來很得老太太歡心,即便當年老太太著急子嗣為家主納妾,也從不曾虧待過夫人。
大公子聰慧無雙,學問極其出色,連國子監祭酒都曾稱其是狀元之才,小小年紀就已名噪蘇州城。
大公子死的那年十三歲,正是俊朗小少年模樣,噩耗傳來,老太太昏厥了好幾次,夫人大公子送回來時,老夫人拉著夫人的手泣不成聲,又抱著麵目全非的大公子不肯放,後六姑娘昏迷不醒,老太太才從病榻上強撐著起來陪在六姑娘身邊。
時至今日,老太太屋裏都留著夫人與大公子的舊物,除了王媽媽,誰也碰不得。
開門的咯吱聲拉回了周氏的思緒,她抬眸望去,便見王媽媽正笑著請六姑娘進屋。
周氏眉眼微垂,若夫人大公子還在世,六姑娘沒有離家五年,或是回來後同老太太親近,那一碗水怕是無論如何也端不平的。
-
薑瀅走至老太太跟前,中規中矩的行了一禮:“祖母。”
老太太壓了壓眼底的熱切,溫聲道:“入秋晨間愈發涼,瀅丫頭怎麽過來了。”
薑瀅抬眸輕輕一笑,恭敬道:“許久不來向祖母請安,是孫女的不是…咳,咳咳…”
一句話未完,薑瀅便不了可抑的咳了幾聲。
老太太身子不由往前一傾,眼裏盛著幾絲憂色,待薑瀅歸於平靜才招了招手:“快到祖母跟前來。”
薑瀅依言走過去,王媽媽適時端來一個矮凳,薑瀅剛捏著帕子坐下,手便被老太太握住:“手這麽涼,過來的路上受風了吧,晚些來也是使得的。”
薑瀅溫柔的朝老太太一笑,內疚道:“讓祖母擔憂了。”
“這身子養了這麽多年也不見好。”老太太輕歎了聲:“近日天愈發涼,定要仔細著些。”
“多些祖母關愛,祖母也要保重身子。”
薑瀅細聲道。
老太太眼底的笑深了幾分,拍了拍她的手,慈愛道:“上次見瀅丫頭還是小年,如今瞧著像是瘦了些。”
“祖母瞧著倒是又年輕了些。”
“你這丫頭,慣會哄人。”
老太太樂嗬嗬的笑道。
王媽媽不動聲色的看了眼青嫋,後者會意輕輕頷首,與王媽媽一同悄無聲息的退了出去,將空間留給了祖孫二人。
祖孫倆說了些體己話,薑瀅才道出此行目的:“祖母,入了秋晨間夜裏格外寒涼些,祠堂更是不能久待,祖母可容孫女替家中兄弟姊妹求個情。”
老太太自是知道她來這一趟是為何,卻還是斂了笑容,語氣也帶著幾分淩厲:“這幾個潑猴一個比一個大膽,往年不過推搡幾下,如今竟還動了真格,若不罰狠些將來還得了!”
薑瀅抿唇擔憂道:“可是孫女聽說,八妹妹,九妹妹都掛了彩,若不好生將養,姑娘家身上留了疤可就是大事了。”
“瀅丫頭不必擔心,叫人去瞧過了,也上了藥,沒有大礙。”
老太太似是心意已決,不肯輕饒。
薑瀅默默垂首,頓了頓才又抬頭看向老太太:“祖母,三姐姐性子雖急些,但孫女認為三姐姐還是有些分寸的,斷不至於昨日在珠翠閣與五妹妹動手,不過祖母放心,昨日鋪子裏沒有客人,何掌櫃行事周密,此事不會傳出去一丁半點。”
老太太眼底劃過一絲複雜,半晌才道:“你母親的人做事向來有章程,我放心,否則便不隻是罰跪祠堂,必要請家法!”
“但要說三丫頭有旁的理由,我是不信的,三丫頭如今正議著親,在這緊要關頭有什麽事......”
老太太的話驀地頓住,微訝的看著薑瀅。
薑瀅欲言又止,正不知該如何開口,便聽老太太壓著聲音道:“瀅丫頭是說,三丫頭不滿意這樁親事?”
那可是蘇州知府的嫡長公子,三丫頭如何還不滿意。
雖是做妾,但那嫡長公子已考取功名,京中還有同宗幫襯,前途不可限量,以三丫頭長史府庶女的身份已是高攀了。
薑瀅眸光閃了閃,輕輕握住老太太的手,低聲道:“祖母,孫女雖與三姐姐相處不多,但孫女覺得,三姐姐所求並非高門妾。”
她雖足不出戶,但不代表對府中的事一無所知。
三姐姐這門親是知府那邊提的,羅姨娘很是滿意,婚事向來是父母之命,三姐姐無法阻止,隻能用自己的方式發泄。
這門親雖說按身份論是三姐姐高攀,可各人各有所求,對於三姐姐來說,怕是寧嫁低門為妻,也不願做高門妾。
老太太聞言愣了一愣,在她的認知裏三丫頭慣愛招搖,比羅姨娘心氣兒還高,怎會不願入知州府。
“可羅姨娘說三丫頭點了頭的。”
薑瀅眼簾微垂,細聲道:“三姐姐孝順,怕是.....”
話雖未盡,老太太卻明白她的意思,沉疑半晌後道:“就算如此她也不該這樣鬧,萬一傳揚出去,府中故娘還要不要做人!”
薑瀅忙勸道:“三姐姐是曉得何掌櫃關了店門且又在包房,不會叫外人知道,才敢如此,祖母,祠堂夜裏實在寒涼,祖母便饒恕這一回可好?”
老太太哼了聲,不作答。
薑瀅遂往老太太身邊靠了靠,道:“孫女有些想念王媽媽做的紅燒魚,還有燴幹筍,蓮子湯了。”
難得見她露女兒嬌態,老太太麵色稍霽。
薑瀅又握著老太太的手輕輕晃了晃:“孫女身子向來不好,今兒難得精神些,想一家人一起吃頓飯,祖母,好不好嘛。”
老太太盯著手腕上那雙白嫩纖細的手,眼眶不由一紅,她已記不清瀅丫頭上次朝她撒嬌是何時了。
好一會兒後,老太太咽下哽咽,柔聲道:
“好,那就一起吃頓飯。”
回府兩年多,薑瀅出銀霜院的次數,一雙手都數的過來。
晨間微涼,薑瀅走不了幾步便咳嗽幾聲,青嫋擔憂的緊緊皺起了眉頭。
“姑娘,要不等午飯時再去。”
薑瀅搖了搖頭,細聲道:“已經跪了一夜,等不得,況且,我也許久未去壽寧堂請安了。”
這許久指的便是一年。
上一次去壽寧堂給老太太請晨安還是去年這個時候,也是因為府中所有小輩罰跪祠堂,隻是那一次是在府裏鬧,罰的也沒這般重。
青嫋動了動唇,到底是沒說什麽,隻緊了緊薑瀅的披風。
姑娘心中分明是在意府中親人的,卻不知為何總不願與家中親近,就連老太太與家主都刻意疏遠。
-
壽寧堂
小丫鬟恭敬的伺候老太太起身,王媽媽親去挑了兩件外裳問老太太的意思。
老太太卻似不經意間往外頭看了眼。
王媽媽立刻道:“六姑娘正過來著呢。”
老太太覷她一眼:“誰問你了。”
王媽媽忙笑著討饒:“是是是,是老奴多嘴,老太太瞧瞧,今兒穿哪件?”
老太太隨意瞥了眼,朝那套正紅的抬了抬下巴。
王媽媽又笑了笑,將其他幾套交給小丫鬟收好。
小丫鬟心中很是詫異,老太太之前不是一直嫌這套太鮮豔了麽?
隻有王媽媽心裏門兒清,這還不是因為今兒六姑娘要來。
府中的主子除了六姑娘幾乎每日都來壽寧堂,老太太哪日這般隆重過,昨兒公子姑娘們罰跪,按照前兩年的慣例,今兒六姑娘定是要來求情的。
想到這裏,王媽媽幾不可聞的歎了口氣。
六姑娘也著實叫人心疼,先夫人大公子在時,六姑娘便是這府中千嬌萬寵的小主子,她如今都還記得六姑娘笑著在老太太懷裏撒嬌的情形,可自從十年前...唉。
六姑娘從鶴山回來後,笑容始終是淺淺的,淡淡的,也不與家裏人親近了。
初時都道是六姑娘離家久,回來不習慣,可幾年過去六姑娘仍疏離得很,似是真的淡了親情,老太太為此心中一直憋著悶氣呢。
但即便老太太不說,王媽媽也知道老太太心裏還是疼六姑娘的。
-
薑瀅到了壽寧堂外,也不叫人通報,隻靜靜的候著。
二房孟氏過來時瞧見這一幕,剛要上前手臂便被拉住,她麵色一怒正要嗬斥卻在對上周氏平淡的臉時止住了,生生扯出個笑顏:“嫂嫂這是作甚。”
周氏沒答她,抬眸看向老太太門外的薑瀅。
孟氏唇邊的笑意淡了淡:“今兒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難為這位嬌貴的主兒竟出了門,我瞧著這也不是多虛弱,怎就連個院子都出不得了....”
話剛落,便見薑瀅捂嘴清咳了幾聲,旁邊的丫鬟緊張的攏了攏她身上的披風。
孟氏眼角一抽:“......”
要不是隔得遠,她還以為六姑娘聽見她的話了。
周氏收回目光,淡聲道:“你若想叫五姑娘跪滿三日,便將這些話拿去六姑娘麵前說。”
孟氏癟了癟嘴,不再吭聲。
她自然曉得六姑娘是為何而來,也清楚眼下除了六姑娘,無人能替祠堂那幾個求得了情,可正是因此她心裏才不平。
憑何一年到頭縮在院裏的人還能得老太太這般看重!
周氏看出她心中所想,卻沒再多言。
勸誡的話她這兩年說了不少,孟氏多是聽不進去,她也懶得再多費口舌。
如今府中都道老太太一碗水端的平,對小輩們也是賞罰分明,未有偏私。
但周氏心裏明白,那不過是因為能叫老太太偏心的人不在了。
作者有話說:
明郡王:的確沒有外人知道,本郡王不算外人,是內人
女鵝是真咳嗽,不是裝的。
這次不想寫女主與自家姐妹鬥的很厲害的,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女主是團寵。
第4章
夫人是將門之後,明豔不可方物,心地也柔善,向來很得老太太歡心,即便當年老太太著急子嗣為家主納妾,也從不曾虧待過夫人。
大公子聰慧無雙,學問極其出色,連國子監祭酒都曾稱其是狀元之才,小小年紀就已名噪蘇州城。
大公子死的那年十三歲,正是俊朗小少年模樣,噩耗傳來,老太太昏厥了好幾次,夫人大公子送回來時,老夫人拉著夫人的手泣不成聲,又抱著麵目全非的大公子不肯放,後六姑娘昏迷不醒,老太太才從病榻上強撐著起來陪在六姑娘身邊。
時至今日,老太太屋裏都留著夫人與大公子的舊物,除了王媽媽,誰也碰不得。
開門的咯吱聲拉回了周氏的思緒,她抬眸望去,便見王媽媽正笑著請六姑娘進屋。
周氏眉眼微垂,若夫人大公子還在世,六姑娘沒有離家五年,或是回來後同老太太親近,那一碗水怕是無論如何也端不平的。
-
薑瀅走至老太太跟前,中規中矩的行了一禮:“祖母。”
老太太壓了壓眼底的熱切,溫聲道:“入秋晨間愈發涼,瀅丫頭怎麽過來了。”
薑瀅抬眸輕輕一笑,恭敬道:“許久不來向祖母請安,是孫女的不是…咳,咳咳…”
一句話未完,薑瀅便不了可抑的咳了幾聲。
老太太身子不由往前一傾,眼裏盛著幾絲憂色,待薑瀅歸於平靜才招了招手:“快到祖母跟前來。”
薑瀅依言走過去,王媽媽適時端來一個矮凳,薑瀅剛捏著帕子坐下,手便被老太太握住:“手這麽涼,過來的路上受風了吧,晚些來也是使得的。”
薑瀅溫柔的朝老太太一笑,內疚道:“讓祖母擔憂了。”
“這身子養了這麽多年也不見好。”老太太輕歎了聲:“近日天愈發涼,定要仔細著些。”
“多些祖母關愛,祖母也要保重身子。”
薑瀅細聲道。
老太太眼底的笑深了幾分,拍了拍她的手,慈愛道:“上次見瀅丫頭還是小年,如今瞧著像是瘦了些。”
“祖母瞧著倒是又年輕了些。”
“你這丫頭,慣會哄人。”
老太太樂嗬嗬的笑道。
王媽媽不動聲色的看了眼青嫋,後者會意輕輕頷首,與王媽媽一同悄無聲息的退了出去,將空間留給了祖孫二人。
祖孫倆說了些體己話,薑瀅才道出此行目的:“祖母,入了秋晨間夜裏格外寒涼些,祠堂更是不能久待,祖母可容孫女替家中兄弟姊妹求個情。”
老太太自是知道她來這一趟是為何,卻還是斂了笑容,語氣也帶著幾分淩厲:“這幾個潑猴一個比一個大膽,往年不過推搡幾下,如今竟還動了真格,若不罰狠些將來還得了!”
薑瀅抿唇擔憂道:“可是孫女聽說,八妹妹,九妹妹都掛了彩,若不好生將養,姑娘家身上留了疤可就是大事了。”
“瀅丫頭不必擔心,叫人去瞧過了,也上了藥,沒有大礙。”
老太太似是心意已決,不肯輕饒。
薑瀅默默垂首,頓了頓才又抬頭看向老太太:“祖母,三姐姐性子雖急些,但孫女認為三姐姐還是有些分寸的,斷不至於昨日在珠翠閣與五妹妹動手,不過祖母放心,昨日鋪子裏沒有客人,何掌櫃行事周密,此事不會傳出去一丁半點。”
老太太眼底劃過一絲複雜,半晌才道:“你母親的人做事向來有章程,我放心,否則便不隻是罰跪祠堂,必要請家法!”
“但要說三丫頭有旁的理由,我是不信的,三丫頭如今正議著親,在這緊要關頭有什麽事......”
老太太的話驀地頓住,微訝的看著薑瀅。
薑瀅欲言又止,正不知該如何開口,便聽老太太壓著聲音道:“瀅丫頭是說,三丫頭不滿意這樁親事?”
那可是蘇州知府的嫡長公子,三丫頭如何還不滿意。
雖是做妾,但那嫡長公子已考取功名,京中還有同宗幫襯,前途不可限量,以三丫頭長史府庶女的身份已是高攀了。
薑瀅眸光閃了閃,輕輕握住老太太的手,低聲道:“祖母,孫女雖與三姐姐相處不多,但孫女覺得,三姐姐所求並非高門妾。”
她雖足不出戶,但不代表對府中的事一無所知。
三姐姐這門親是知府那邊提的,羅姨娘很是滿意,婚事向來是父母之命,三姐姐無法阻止,隻能用自己的方式發泄。
這門親雖說按身份論是三姐姐高攀,可各人各有所求,對於三姐姐來說,怕是寧嫁低門為妻,也不願做高門妾。
老太太聞言愣了一愣,在她的認知裏三丫頭慣愛招搖,比羅姨娘心氣兒還高,怎會不願入知州府。
“可羅姨娘說三丫頭點了頭的。”
薑瀅眼簾微垂,細聲道:“三姐姐孝順,怕是.....”
話雖未盡,老太太卻明白她的意思,沉疑半晌後道:“就算如此她也不該這樣鬧,萬一傳揚出去,府中故娘還要不要做人!”
薑瀅忙勸道:“三姐姐是曉得何掌櫃關了店門且又在包房,不會叫外人知道,才敢如此,祖母,祠堂夜裏實在寒涼,祖母便饒恕這一回可好?”
老太太哼了聲,不作答。
薑瀅遂往老太太身邊靠了靠,道:“孫女有些想念王媽媽做的紅燒魚,還有燴幹筍,蓮子湯了。”
難得見她露女兒嬌態,老太太麵色稍霽。
薑瀅又握著老太太的手輕輕晃了晃:“孫女身子向來不好,今兒難得精神些,想一家人一起吃頓飯,祖母,好不好嘛。”
老太太盯著手腕上那雙白嫩纖細的手,眼眶不由一紅,她已記不清瀅丫頭上次朝她撒嬌是何時了。
好一會兒後,老太太咽下哽咽,柔聲道:
“好,那就一起吃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