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尚且窮困潦倒, 何況轄內一個小山村, 按理說像這樣落後,連先生都沒有的小山村在當時是不可能出一個讀書人的,但窮了幾十年的白桑村, 還是出了位大夫。
要做大夫,首先就得認字。
家家戶戶都靠農活養活一家子, 可此地貧瘠, 良田有限, 隻有饑一頓沒有飽一頓,遇著收成不好的時候,餓死人也是有的。
可想而知這種情形下, 哪家能養得起一個讀書人?
且在這樣的壞境下, 家中孩子大多連書本都沒有見過。
懷萇能成為大夫, 起因源於有一年村裏來了一位讀書人。
讀書人的到來是個意外, 科考落榜他心灰意冷, 外出遊曆走到了這裏。
恰好那日大雨留客,又恰好他住在了懷萇家。
懷萇便是那時才知還有讀書這條路。
讀書人見到了懷萇對讀書的渴望,見到了他眼裏泛光,也見到了白桑村的貧窮落後,他枯坐一夜後,決定留下教這裏的孩子讀書習字。
他想要這裏的孩子走出大山,去外麵看看, 若僥幸出個本事的, 能造福家鄉, 便是最好。
初衷雖好, 卻難以實現。
讀書人在白桑村留了一年,盤纏用盡,家中人也找了來。
白桑村這才知道,這位不求回報教了孩子們一年的先生,竟是位秀才。
秀才家中並不貧窮,卻也說不上富裕,這好不容易出了位秀才,怎會容他在偏遠山村蹉跎光陰。
他的家人三番兩次來請,最終將他帶了回去。
秀才離開前留了許多書本,但將它們來回翻看的隻有懷萇。
秀才短暫的出現,在小懷萇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
他任由它瘋狂肆意的增長,最後破土而出,長成了一顆參天大樹。
當然,這個過程無比煎熬。
家裏出不起束脩,小懷萇便每日步行三個時辰去一個極小的書孰偷聽。
夫子起初自然趕他,但小懷萇還是每日都去,不過後來他都會帶些家中的東西作為報酬。
家裏窮,拿得出的隻有粗糧,且隻有小小一把,著實沒什麽用。
但夫子被他的執著打動,又知他每日翻山越嶺而來後,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後來一次隨堂測試,夫子也給他出了題,小懷萇對答如流,一字不錯。
夫子大驚之後,決定收了他這個學生。
小懷萇從此正式上了學堂。
而後來的路遠比此時艱辛的多,但懷萇從未放棄,他悶著頭勇往直前一步一步走出了大山,考上了秀才。
白桑村也因此得到了縣中的重視。
眼看這日子就要好起來時,天有不測風雲。
一場山洪引發瘟疫,除了在縣裏學院備考的懷萇,白桑村無人生還。
瘟疫報上去時州府派了大夫,但最終沒能戰勝這場瘟疫,先後派去的三個大夫全都能沒出來。
懷萇悲痛欲絕,大病一場,是當初那位為他啟蒙的秀才趕來,才喚回他的生機。
從那天起,懷萇放棄了繼續科考,轉而學醫。
許多人對此感到萬分惋惜,知州大人對他很賞識,還親自來勸,但都被他拒絕了。
他這一學便是十年。
十年後,州府轄內再次爆發瘟疫,懷萇學以致用,力挽狂瀾,自此名聲大噪。
後來他又治愈許多疑難雜症,遠近聞名,連朝堂都派人來請他至太醫院,州府為了留他在府城,願意為他建造府邸,都被拒之。
懷萇選擇回了縣中,擇一處高山而居。
因他喜歡養鶴,此山命名為鶴山。
而從此,他被稱為鶴山神醫。
前來尋醫問藥的人逐漸多了,此縣的經濟也就起來了,縣令感念他帶動縣中的致富之路,欲以他的名字為縣改名,但被懷萇拒絕,命為鶴縣。
眾人隻道神醫是真的鍾愛於鶴,可是,愛鶴的不是懷萇。
而是那位為懷萇啟蒙,又救他一命的秀才..不,那時他已不是秀才。
秀才離開白桑村後參加科考中了進士。
但同年因一些與朝廷不合的政見言論惹來禍事,被剝奪進士功名。
他激憤不平,滿腔抱負也盡數消弭,心灰意冷下再次外出遊曆,這一次他在途中意外救下一位重傷瀕死的江湖俠客。
俠客極重義氣,非要報恩,他幾番推脫不成隻能任他跟著,可許是天意使然,他後來救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多...
足矣成立一個門派。
他就真的成立了一個門派,門派叫做逢幽閣。
成立的初衷是教上不起學的人讀書習字,傳授武藝,讓他們在世間有立足之本,但人嘛總得吃飯,他就想起了賺錢的法子。
押鏢啊,種地啊,做買賣啊...等等,隻要能賺錢的正道生意門派都接。
一個書生機緣巧合下成立一個門派,這對很多人來說都不可思議,所有人都覺得這個門派走不長久,可誰也未曾想到,它的名氣越來越大,時至今日已是江湖首門,勢力遍布各地。
書生名喚曲杳,字蘭庭,逢幽閣的創始人。
也就是曲拂方的祖父。
不過曲杳走的早,他離世後逢幽閣到了曲拂方父親手中,他嫌棄做生意麻煩,開始培養起殺手,專接殺人的活兒,且從不失手,一時間令人聞風喪膽。
直到曲拂方接手,才將逢幽閣又帶回正軌。
這也是為什麽神醫懷萇非要認曲拂方為義子,而不是義孫的原因。
當年懷萇得知曲拂方的父親違背他祖父的初衷,培養殺手時,指著他父親的鼻子痛罵一頓,後來曲拂方出生,懷萇直接上門認他為義子,氣的他父親到死都還為此憤憤不平。
但這些過往知之者甚少。
其中內情更是隻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知曉。
如今風景怡人的鶴山腳下那塊碑文上,秀才的生平隻到考上進士,後頭是一大片的留白,連死因都未寫明。
少有後人知,他是逢幽閣的創始人。
蕭瑢在此已駐足多時。
這塊碑在他第一次來鶴山便見到了,但從未認真留意過。
可不知為何,如今心底卻疑雲叢生。
蘭先生
此人高中進士,還是神醫的伯樂兼好友,應該在朝堂有一席之地才是,可他卻從未聽過近代朝堂有蘭姓京官,且據碑文知曉,他離世時已近四十,可為何他的後人不為人知。
“主子,這塊碑文有何不妥嗎?”
琅一見他已盯著碑瞧了許久,便出聲問道。
蕭瑢搖了搖頭。
或許他並未出任京官,或許他沒有子嗣,亦或者後人隱居世外吧。
畢竟已過經年,他不知道也並不稀奇。
“主子,我們該回了。”
回府城快馬加鞭也要三個多時辰,他們今日還得押送徐家父子進京。
蕭瑢卻身形未動,隻偏頭望著某處:“出來吧。”
琅一聞言立刻握住柄上,警惕的望向周圍。
下一瞬,一道紅色身影從山間掠過,踩著樹梢落在了蕭瑢十步之外,他手持一把出鞘的長劍,似笑非笑的盯著蕭瑢,一看便是來者不善。
琅一剛要拔刀,便聽蕭瑢道:“退下。”
琅一看了眼那相貌可稱得上妖冶的男子,猶豫片刻後退至一旁,但仍防備的盯著他。
而曲拂方的視線始終都落在蕭瑢身上。
目光相撞,對峙半晌誰也沒有躲避。
“閣下有何指教。”
蕭瑢唇邊掛著淡淡的笑容,語氣也溫和,眼底卻未有絲毫笑意。
曲拂方挑了挑眉,笑的肆意狷狂:“神醫讓我代他給你道個歉。”
最後一個字還未落下,他的長劍便已劃破長空直朝蕭瑢麵門而來。
蕭瑢剛側身躲開,曲拂方的掌風就已隨後而至。
電光火石間,二人竟已過了數十招。
琅一的眉頭越皺越深。
紅衣人的內力與主子不相上下,可赤手空拳對長劍難免未落下風,琅一心驚之餘,趕緊抽出隨身的刀扔給蕭瑢:“主子!”
蕭瑢毫不猶豫的接過刀。
此人內力深不可測,他赤手空拳不下十招就會敗。
大約半刻鍾後,曲拂方手中長劍,蕭瑢手中的刀幾乎同時斷裂。
二人也就此停手。
“閣下的道歉方式真是別出心裁。”
蕭瑢麵容平靜道。
曲拂方亦是笑意不減:“還行,閣下心胸之廣闊,應不會介意。”
“傳言不可信。”蕭瑢淡聲道。
曲拂方:“哦?”
要做大夫,首先就得認字。
家家戶戶都靠農活養活一家子, 可此地貧瘠, 良田有限, 隻有饑一頓沒有飽一頓,遇著收成不好的時候,餓死人也是有的。
可想而知這種情形下, 哪家能養得起一個讀書人?
且在這樣的壞境下, 家中孩子大多連書本都沒有見過。
懷萇能成為大夫, 起因源於有一年村裏來了一位讀書人。
讀書人的到來是個意外, 科考落榜他心灰意冷, 外出遊曆走到了這裏。
恰好那日大雨留客,又恰好他住在了懷萇家。
懷萇便是那時才知還有讀書這條路。
讀書人見到了懷萇對讀書的渴望,見到了他眼裏泛光,也見到了白桑村的貧窮落後,他枯坐一夜後,決定留下教這裏的孩子讀書習字。
他想要這裏的孩子走出大山,去外麵看看, 若僥幸出個本事的, 能造福家鄉, 便是最好。
初衷雖好, 卻難以實現。
讀書人在白桑村留了一年,盤纏用盡,家中人也找了來。
白桑村這才知道,這位不求回報教了孩子們一年的先生,竟是位秀才。
秀才家中並不貧窮,卻也說不上富裕,這好不容易出了位秀才,怎會容他在偏遠山村蹉跎光陰。
他的家人三番兩次來請,最終將他帶了回去。
秀才離開前留了許多書本,但將它們來回翻看的隻有懷萇。
秀才短暫的出現,在小懷萇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
他任由它瘋狂肆意的增長,最後破土而出,長成了一顆參天大樹。
當然,這個過程無比煎熬。
家裏出不起束脩,小懷萇便每日步行三個時辰去一個極小的書孰偷聽。
夫子起初自然趕他,但小懷萇還是每日都去,不過後來他都會帶些家中的東西作為報酬。
家裏窮,拿得出的隻有粗糧,且隻有小小一把,著實沒什麽用。
但夫子被他的執著打動,又知他每日翻山越嶺而來後,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後來一次隨堂測試,夫子也給他出了題,小懷萇對答如流,一字不錯。
夫子大驚之後,決定收了他這個學生。
小懷萇從此正式上了學堂。
而後來的路遠比此時艱辛的多,但懷萇從未放棄,他悶著頭勇往直前一步一步走出了大山,考上了秀才。
白桑村也因此得到了縣中的重視。
眼看這日子就要好起來時,天有不測風雲。
一場山洪引發瘟疫,除了在縣裏學院備考的懷萇,白桑村無人生還。
瘟疫報上去時州府派了大夫,但最終沒能戰勝這場瘟疫,先後派去的三個大夫全都能沒出來。
懷萇悲痛欲絕,大病一場,是當初那位為他啟蒙的秀才趕來,才喚回他的生機。
從那天起,懷萇放棄了繼續科考,轉而學醫。
許多人對此感到萬分惋惜,知州大人對他很賞識,還親自來勸,但都被他拒絕了。
他這一學便是十年。
十年後,州府轄內再次爆發瘟疫,懷萇學以致用,力挽狂瀾,自此名聲大噪。
後來他又治愈許多疑難雜症,遠近聞名,連朝堂都派人來請他至太醫院,州府為了留他在府城,願意為他建造府邸,都被拒之。
懷萇選擇回了縣中,擇一處高山而居。
因他喜歡養鶴,此山命名為鶴山。
而從此,他被稱為鶴山神醫。
前來尋醫問藥的人逐漸多了,此縣的經濟也就起來了,縣令感念他帶動縣中的致富之路,欲以他的名字為縣改名,但被懷萇拒絕,命為鶴縣。
眾人隻道神醫是真的鍾愛於鶴,可是,愛鶴的不是懷萇。
而是那位為懷萇啟蒙,又救他一命的秀才..不,那時他已不是秀才。
秀才離開白桑村後參加科考中了進士。
但同年因一些與朝廷不合的政見言論惹來禍事,被剝奪進士功名。
他激憤不平,滿腔抱負也盡數消弭,心灰意冷下再次外出遊曆,這一次他在途中意外救下一位重傷瀕死的江湖俠客。
俠客極重義氣,非要報恩,他幾番推脫不成隻能任他跟著,可許是天意使然,他後來救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多...
足矣成立一個門派。
他就真的成立了一個門派,門派叫做逢幽閣。
成立的初衷是教上不起學的人讀書習字,傳授武藝,讓他們在世間有立足之本,但人嘛總得吃飯,他就想起了賺錢的法子。
押鏢啊,種地啊,做買賣啊...等等,隻要能賺錢的正道生意門派都接。
一個書生機緣巧合下成立一個門派,這對很多人來說都不可思議,所有人都覺得這個門派走不長久,可誰也未曾想到,它的名氣越來越大,時至今日已是江湖首門,勢力遍布各地。
書生名喚曲杳,字蘭庭,逢幽閣的創始人。
也就是曲拂方的祖父。
不過曲杳走的早,他離世後逢幽閣到了曲拂方父親手中,他嫌棄做生意麻煩,開始培養起殺手,專接殺人的活兒,且從不失手,一時間令人聞風喪膽。
直到曲拂方接手,才將逢幽閣又帶回正軌。
這也是為什麽神醫懷萇非要認曲拂方為義子,而不是義孫的原因。
當年懷萇得知曲拂方的父親違背他祖父的初衷,培養殺手時,指著他父親的鼻子痛罵一頓,後來曲拂方出生,懷萇直接上門認他為義子,氣的他父親到死都還為此憤憤不平。
但這些過往知之者甚少。
其中內情更是隻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知曉。
如今風景怡人的鶴山腳下那塊碑文上,秀才的生平隻到考上進士,後頭是一大片的留白,連死因都未寫明。
少有後人知,他是逢幽閣的創始人。
蕭瑢在此已駐足多時。
這塊碑在他第一次來鶴山便見到了,但從未認真留意過。
可不知為何,如今心底卻疑雲叢生。
蘭先生
此人高中進士,還是神醫的伯樂兼好友,應該在朝堂有一席之地才是,可他卻從未聽過近代朝堂有蘭姓京官,且據碑文知曉,他離世時已近四十,可為何他的後人不為人知。
“主子,這塊碑文有何不妥嗎?”
琅一見他已盯著碑瞧了許久,便出聲問道。
蕭瑢搖了搖頭。
或許他並未出任京官,或許他沒有子嗣,亦或者後人隱居世外吧。
畢竟已過經年,他不知道也並不稀奇。
“主子,我們該回了。”
回府城快馬加鞭也要三個多時辰,他們今日還得押送徐家父子進京。
蕭瑢卻身形未動,隻偏頭望著某處:“出來吧。”
琅一聞言立刻握住柄上,警惕的望向周圍。
下一瞬,一道紅色身影從山間掠過,踩著樹梢落在了蕭瑢十步之外,他手持一把出鞘的長劍,似笑非笑的盯著蕭瑢,一看便是來者不善。
琅一剛要拔刀,便聽蕭瑢道:“退下。”
琅一看了眼那相貌可稱得上妖冶的男子,猶豫片刻後退至一旁,但仍防備的盯著他。
而曲拂方的視線始終都落在蕭瑢身上。
目光相撞,對峙半晌誰也沒有躲避。
“閣下有何指教。”
蕭瑢唇邊掛著淡淡的笑容,語氣也溫和,眼底卻未有絲毫笑意。
曲拂方挑了挑眉,笑的肆意狷狂:“神醫讓我代他給你道個歉。”
最後一個字還未落下,他的長劍便已劃破長空直朝蕭瑢麵門而來。
蕭瑢剛側身躲開,曲拂方的掌風就已隨後而至。
電光火石間,二人竟已過了數十招。
琅一的眉頭越皺越深。
紅衣人的內力與主子不相上下,可赤手空拳對長劍難免未落下風,琅一心驚之餘,趕緊抽出隨身的刀扔給蕭瑢:“主子!”
蕭瑢毫不猶豫的接過刀。
此人內力深不可測,他赤手空拳不下十招就會敗。
大約半刻鍾後,曲拂方手中長劍,蕭瑢手中的刀幾乎同時斷裂。
二人也就此停手。
“閣下的道歉方式真是別出心裁。”
蕭瑢麵容平靜道。
曲拂方亦是笑意不減:“還行,閣下心胸之廣闊,應不會介意。”
“傳言不可信。”蕭瑢淡聲道。
曲拂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