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有序進去,伺候兩位主子起身。


    薑瀅的臉上一片紅光,羞的不敢抬頭,可想而知方才這裏頭是怎樣的春光。


    蕭瑢知她臉皮薄,快速穿好了衣裳,便用大氅將她裹住:“外頭冷,我抱夫人回寢殿。”


    薑瀅渾身酸軟的厲害,且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她已經破罐子破摔了,一頭埋進蕭瑢的懷裏將自己藏起來。


    但在這之前,她看了眼青嫋。


    青嫋怕耽擱沒來得及沐浴,隻換了衣裳,雖然已經沒有了血腥,但對於嗅覺靈敏的習武之人來說,還是能聞的出來的。


    她細細打量過,知道青嫋沒受傷,這才順從的窩在蕭瑢懷裏,回了寢殿。


    薑瀅能聞到,蕭瑢自然也能。


    進了寢殿,蕭瑢將她裹入軟被中,自己卻沒急著就寢。


    果然,沒過多久,衛烆便過來了。


    隔著屏風,薑瀅能清晰的聽見他們的談話。


    “琅一琅二都受了重傷,宸王府那邊才送了消息,琅一無性命之憂,但眼下也昏迷不醒。”衛烆一一稟報道:“琅二急著回稟消息,撐著來了府中,遇見了青嫋姑娘,昏迷前留下一句話。”


    “東西走了西馬關,往北邊去了。”


    蕭瑢眼中精光閃過。


    西馬關,北邊!


    此去不是前往敵國西錂,就是往…


    泓王的封地!


    太後親子,泓王!


    薑瀅也想到了這點。


    她軟被中的手緊握成拳。


    當年外族家被誣陷通敵的敵國,就是西錂!


    作者有話說:


    來啦。比心心。


    女兒的馬甲不會捂太久噠,安排中了哈。


    第76章


    薑瀅嫁進宸王府後, 對皇族中人也更了解幾分,在沒有新的證據出現時, 她不止一次的思忖過, 最有可能陷害齊家的人是誰。


    想要從這樁可以說毫無線索的案子中窺出端倪,隻能依靠推斷。


    齊家乃開國功臣,世代將門, 有著極其深厚的底蘊,謀劃這件事的人必然不會是小門小戶。


    而她最先懷疑的是陛下。


    一國之君, 想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曆朝曆代, 將門功高蓋主引天子動殺心並不是稀奇事。


    但她很快就否決了。


    齊家早在多年前就已經向陛下表明了衷心, 退出京城,拒絕皇子的求親,將唯一的姑娘嫁入寒門, 甚至交出了一半的兵權, 陛下沒有道理再趕盡殺絕。


    畢竟大盛能力出眾的武將著實不多, 齊家出事, 幾處邊關皆要換人, 這對大盛沒有半點益處。


    有人能守住國門,陛下才可安心坐在龍椅上,且那時候陛下雖好色成性,但在國事上不算太糊塗,不可能會親手折了大盛的守護神。


    而齊家出事獲益最大之人。


    其一,勇昌侯府。


    勇昌侯府雖然比不得齊家聲望大,不論是兵力還是武將遠遠不如齊家兒郎, 但齊家出事後, 勇昌侯府作為為數不多的武將, 可以說是‘一門獨大’, 如今提起武將,世人隻會說勇昌侯,再不會提及齊家兒郎。


    但薑瀅暗中查探過勇昌候府,又覺得不大可能。


    勇昌侯為人耿直,素來磊落,且勇昌候府很早已經得了齊家交出來的一半兵權,隱有崛起之勢,且齊家退出了京城,隻守邊關,與他沒有什麽實際上的利益糾葛,他犯不上這麽做。


    而經過此次西北一事,她心中對勇昌侯的懷疑已所剩不多。


    其二,便是碌王。


    她最先懷疑的不是祿王,是因為在當時看來,這件事對祿王也不知道是好是壞。


    齊家出事那會兒,朝廷正在商議祿王的封地,久久爭議下一直沒有定論,直到齊家出事,聖旨才下,封其為祿王前往西北。


    西北乃苦寒之地,不是什麽好去處,若齊家不出事,祿王便不會得此封地。


    這在誰看來,齊家出事對於祿王都不是個什麽好事。


    但是...


    時至今日,她才明白她忽略了一件事。


    若是祿王一開始就並非想要封地離京,而是想尋一處天高皇帝遠的地方,收兵買馬,試圖謀反,那麽這一切就說的通了。


    西北,的確是個養兵的好地方。


    但唯有一點,祿王是最早被放棄的皇子,按理說朝廷中應當不會有人將寶押在他的身上,可若他在朝中無人,他怎麽敢貪下那麽多的軍餉糧草,且還有人替他出手打點那幾個押送糧草的官員。


    過西馬關,往北…


    不是西錂,就是泓王封地!


    如果想謀反的不是祿王,而是...泓王!


    那一切就都能理順了。


    太後年歲雖大,但身體康健,她想要打點控製幾個官員易如反掌。


    而半年前高家的事也在這時闖入她的腦海。


    當時,高芫看似是想對付她,實則每一次出手都是衝著薑家去的,她想要對付的不是她,而是薑家。


    她一個閨閣姑娘,與薑家素無瓜葛,怎會無緣無故對薑家出手。


    除非,她有不得不這麽做的理由。


    而這個理由,除了齊家,她現在想不到別的。


    想到這裏,薑瀅身上已經滲起一層薄汗。


    若真如她所想,那麽想要翻案比她想象的要棘手的多。


    外間傳來動靜,薑瀅堪堪回神。


    衛烆已經離開,蕭瑢正朝內間走來。


    她閉了閉眼,快速壓下所有思緒,以免讓蕭瑢起疑。


    方才在浴室已經鬧了一番,蕭瑢上床後隻輕輕抱著她,並沒有做別的,可他滾燙的體溫貼在她的背上,都沒能趕走她方才生起的涼意。


    將將推斷出很有可能是害死母兄,齊家的凶手,讓她心中掀起一片驚濤駭浪。


    太後,高家,泓王。


    不論哪一個都極難對付,更遑論有可能他們每一個都與齊家的事脫不了幹係。


    但推斷歸推斷,還是需要確切的證據。


    找證據自然不會輕鬆,但她終於尋摸到了方向,不算壞事。


    隻要尋到一絲半點的證據,她就可以求蕭瑢。


    他應當...會應的吧。


    若是不應,大不了她就殺去高家,宮中,西北,親自了卻這仇。


    不,還是要等萬事俱備時,好好求他。


    她答應過他,往後每年都要給他做長壽麵,她若動了手,就活不成了。


    薑瀅往蕭瑢懷裏靠了靠,緩緩閉上眼。


    蕭瑢,這個唯一能左右她決策的人。


    她想盡最大的可能,與他白頭偕老。


    -


    明郡王府的新府宴一過,接下來就是宮中大選。


    而也是在這時,薑瀅才知道今年的大選同往常不一樣。


    陛下病重,一月前免了各地女子進京,諸位皇孫們的婚事,隻在京中挑選。


    如此一來這場大選便要簡單許多。


    到了那一日,所有參選的女子進宮,皇孫瞧上誰,便當場賜如意。


    當然,也並非是真瞧上的。


    這隻不過是一個拉攏勢力極好的契機罷了。


    薑瀅此時感到萬分慶幸,若非蕭瑢去歲下江南,她還真的進不了京。


    這一切,好像都是冥冥之中注定好的。


    蕭瑢作為皇長孫,又未娶正妃,自然也是要進宮的。


    到了這日,蕭瑢起了個大早。


    薑瀅賴在床上裝睡,背對著他。


    聽著身後稀稀簌簌的聲音,薑瀅緊緊繃著唇,他應該不會……帶回來一個正妃吧?


    雖然她有心理準備,他將來會迎娶正妃,但真到了這個時候,她難免有些難受。


    不止有些難受,一想到那個可能,她的心就似被緊緊攥住,疼得窒息。


    薑瀅一邊覺得她不應該這樣,可一邊又控製不住的胡思亂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擁朱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榶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榶酥並收藏擁朱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