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設計中加入的力學傳感器和聲光傳感器都相當靈敏,同時我們也在控製係統的方案中專門寫入了安全限製,哪怕是因此受到破壞,也要保證人員的安全。”


    “在最後7天,我們進行了模擬測試,其中80台機械臂都能順利地隨時隨地停了下來,沒有造成任何傷害,隻有一次因為假人的頭發卷了進去,但是也很快停了下來,頭發可能掉了幾根…”


    “當然,這肯定是有代價的,其中三台機械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想要恢複的話需要上大概4.5萬元到5萬元的維修費用。”


    “這倒是還能接受,畢竟以人為本嘛,機械壞了還可以再修,人壞了,那可是要出大問題的。”對於魏師兄的做法,王峰是非常讚同的。


    不過王峰最終還是選擇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在廠子裏待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在這12個小時的時間裏,他一步也沒有離開測試區域,80台機械臂不僅僅有本地的人在檢查,同時還有王峰請來的第三方的檢測機構,或者說是其他的機械臂生產廠家,還有他們將來的主要供應對象:那些機械製造大廠和代工廠,各種組裝廠等等,凡是王峰比較熟悉的,他都發出了邀請。


    所以說這一次的測試不僅僅是給他看的,也是給這些潛在的買家看的,畢竟東西做出來了就要出售,這樣才能創造價值和利潤,才能繼續支持研究所進一步的發展。


    隻不過可惜的是,哪怕在廠房裏待了整整一天,親眼看到了這些機器的優秀表現,他們也沒有立刻下決定,隻是推辭說還需要在繼續多觀察一下。


    得益於產業升級和技術改造的政策紅利,他們都拿到了大筆的貸款來支持廠房的改造和升級,這可是一塊兒大蛋糕,不少人都盯著呢。


    所以他們表示需要和上級部門進行進一步的溝通,然後還要把這些數據和報告,還有測試視頻交給技術部門做檢測,最後再經過董事會的討論,才能最終給出答複。


    而且一台機器人也不便宜,拿他們目前設計的兩款機械臂來說,6軸工業級機械臂價格都在20萬元以上,其中高精度的7軸機械臂價格更是達到了30萬以上,這還是在產量達到2000台的時候,成本得到攤銷的情況下,所以這種采購對於一個企業來說稱得上是性命攸關了。


    “那就等你們的好消息了。”魏明理笑著和對方一一握手告別,畢竟買賣不成仁義在,說不定大家什麽時候就用得到對方了,留下了比較好的印象也是很有必要的。


    等到隻剩下他們兩個人的時候,已經是深夜了。


    “本來還想借一下你的名頭來著,看起來是行不通了。”魏明理有些感慨道:“涉及到這種大錢,不管是哪家公司,都是非常謹慎呢!”


    “我說你怎麽在信裏要求我把這些人都給請過來,原來是打著這個主意啊!”王峰不由得感覺有些好笑,果然要結婚的男人就是不一樣啊,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對錢的態度變了。


    “其實退一步講,這不一定是壞事。”王峰頓了頓:“你想一想,就算是咱們研究所的產品不行,難道他們就連這點兒麵子都不給我?”


    “難道?”老魏也是心思玲瓏之輩,聽到王峰的話之後立刻就反應了過來。


    “他們沒有草草的下決定,恰好說明了他們是有打算做大規模采購的,也隻有在涉及到這種重大利益的問題上,他們才不敢擅自下決定。”


    “否則的話,以他們現在的地位,難道做個幾千萬的采購還要上個董事會?”


    “也有道理啊,是我太悲觀了!”魏明理想了想,這才反應過來:和以前跟著那些不咋地的廠子不一樣了,自己現在畢竟是跟著大佬混的,不看僧麵看佛麵,就算是做做樣子,他們也會每家訂購個幾十台甚至上百台的。


    不過想了想,這也不能怪他,畢竟他雖然是諾獎大佬的學生,但是在這個並不缺乏國民膨脹度的年代,人家還真不一定在乎。且國內機械製造業的萎縮,確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換做是他也不敢就這樣草率下決定。


    其他方麵就不說了,僅僅是以機械臂為代表的工業機器人方麵,目前就存在兩大問題:“機械臂的難點在那些地方?”主要是技術方麵的問題;第二個“為什麽國內機械臂造的不夠好?”則是國內整個機器人行業的問題。


    工業機器人(機械臂)的難點在哪裏?


    運動控製:


    機器人的性能某種程度上來講是由運動控製水平來決定的,有人說“機器人是一個軟件產品”,說的就是這個理。控製方麵的差距,舉個簡單例子,現在國內能把動力學做好的公司應不多,而abb在1994年推出的s4c控製器上就已經實現了基於動力學的模型控製,即第一代quickmove和truemove技術,目前已經更新到了第二代。


    其他動力學,誤差補償,摩擦力補償,力控,驅控一體設計等功能或者特性在外資品牌中都已經比較成熟,國內廠商在這些方麵仍處於起步階段。


    機械/電氣:


    結構優化設計,機械臂上電機的絕大部分驅動力都用在了克服自身重力做功,在保證剛度的情況下通過優化設計降低機械本體的質量,即可以提高性能又可以降低功耗。拿典型的6kg負載桌麵型機器人來講,fanuc的200id7kg-717mm臂展的型號自重隻有25kg,國內產品距離這個水平還有非常大的差距。


    裝配主要是工藝問題,機器人聽起來高大上,但是絕大多數的廠商還是以傳統製造業的思路來做機器人,整個生產流程管理體製陳舊,缺乏“工匠”精神,最後導致無法保證較高的產品一致性。


    其他電纜走線與可靠性(機器人出問題大部分與電纜和接插件有關),外觀設計,示教器/控製櫃防護與散熱等,也都是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去研究的點。


    安全功能:


    人機協作機器人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安全,國內有做外形類似的協作機器人,但並沒有提供相應的安全功能與認證。


    由於缺乏相應的強製認證製度,國產機器人一般都不具備本質安全的特性,也很少有通過歐洲、美洲安全認證的產品。當然這個與國內用戶對安全的漠視也有非常大的關係。國產機器人想要走出國門,安全認證是必須要跨過的坎兒。


    所以說看起來他遇到的是銷售的難題,其實從他的角度來看,這就是技術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黑科技從鋼鐵戰衣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是天界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是天界人並收藏黑科技從鋼鐵戰衣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