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幾個鄉的裏正進來,苗婉揚聲解釋,“我這裏有能少磚瓦的人,州府撥下來的銀錢隻需要在北營附近起磚瓦窯,讓聰明些的人報名去學,咱們自己燒磚瓦,成本並不算高,成本不夠的,喬家來出。”
常舉人算了下,西寧鎮這些年發展的不慢,南邊至少也得有五百戶左右的人家。
一家要用的青磚瓦,就是按照最低的價格也得二十兩銀子左右,加起來就是一萬兩白銀,這還不算人工和蓋房子要用到的工具等。
喬家這是打算做善事?
苗婉在眾人把她想成人傻錢多之前,趕緊解釋,“喬家是能出這筆錢不假,但是也不是白給大家的,鎮子這次被人這麽輕易就燒進來,也是因為西寧鎮四通八達,坊丁可以守著的地方不嚴。
所以請裏正們過來,也是想讓更多人參與到城牆的建設中,隻要幹活兒的人就能得到工分,積攢夠工分,才能換房子。”
這工分讓徐斌和鄭遠都有些感興趣,不過兩人最關注的還是稅收,畢竟影響到軍餉。
徐斌客氣開口,“敢問守備娘子,那條街和瓦市打算怎麽辦?”
苗婉眨眨眼,“不辦,西寧鎮開鋪子的都是有錢人,就算是沒錢需要養家糊口的,攢夠工分,可以在南區給他們起鋪麵,至於條街和瓦市想要重新修整,要麽出人,要麽出銀子,否則就先放著。”
鄭遠皺眉,“可如此一來,行商們往後也不會往西寧鎮來了,西寧鎮的生意受到影響,稅收怕是要大幅度縮水。”
“哦,行商們不來,咱們西寧鎮自己人就可以代替他們嘛。”苗婉笑眯眯推了推圖紙,“各位不妨仔細往下看。”
以工代賑,當然不僅僅指燒磚瓦、蓋房子和起城牆,總有老人孩子和婦人是做不了體力活兒的。
所以第二項就牽扯到衣,同樣是需要人報名,由於家來教他們以流水線的方式製作零件,由於家來負責組裝。
所有人都可以登記,以欠工分的方式領織布機和棉花回去,用織出來的布來結算公分。
到時候生產出來的東西可以賣,軍餉不必非得行商們來捐。
再有做不了這些的老人孩子,就需要請過來的裏正們來幫忙了。
“我想著從各村收購一批雞鴨苗兒和豬崽子,成豬和雞鴨還有糧食也要,就按照市價來收,若是全村都將東西賣給守備府的話,守備府承諾可以給該村子修路。”
前後被請進來的六個裏正,本來還有些疑惑西寧鎮上的事兒為啥要請他們過來,還忐忑著是不是要強製征收糧食,沒想到聽見這話,都有些激動。
“真的給修路?”
“真是按照市價收購嗎?”
“不知道路啥時候能給修呢?”
“我們能報名學燒窯和木匠活兒嗎?”
“還有那織布機和棉花,咱們是不是也能欠工分來領?”
……
他們七嘴八舌好多問題,喬瑞臣都在一旁記下來,遞給苗婉。
徐斌和鄭遠對視一眼,對這個安靜由著娘子發揮的守備有些詫異,一般都是男主外女主內。
他們這位新守備倒是由著娘子出頭,還極為配合,像極了……吃軟飯的。
苗婉不知道自己在倆武官心裏已經晉升為富婆了,但她確實很豪氣。
“隻要西寧鎮房子和城牆做好,立刻就可以開始給各村修路,各鄉村的百姓不但能跟鎮子上的人一樣報名學習燒窯、木匠活兒,甚至鐵匠活兒和廚藝也都能學,織布機和棉花也能給你們,不過不能獨獨以工分來結算,還要保證每年賣給守備府多少布匹。”
幾個裏正一尋思,這分明是保證他們做出來東西就有人收,這樣的好事兒如何能不答應?
他們心裏非常樂意,已經打算回去就叫各村的村長們來,趕緊將牲畜和糧食送來,趕緊報名,別叫活兒都給旁人搶了。
反倒是常舉人有些不樂意,“可十裏八村的百姓不少,是不是先緊著西寧鎮遭了災的百姓們為先?”
裏正們都眼巴巴看著苗婉。
苗婉搖搖頭,“亭長可知,鬥米恩升米仇,若是西寧鎮的百姓們一點壓力都沒有,想著無論如何也不會有人看著他們眼睜睜凍死餓死,又該當如何?”
她想過,守備府,準確點說是喬家和阮家人把事情張羅起來,但凡不傻的就都能看明白,他們是為了救助老百姓而做事。
她原先把人心想的太簡單,現在寧願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起碼不會對人心失望。
若真有人仗著有人救助就躺平了想著占便宜,那不好意思,人家沒遭災的鄉下人也可以憑借工分換東西。
到時候勤快的有房子住有衣裳穿也有錢掙,懶漢屎都吃不上。
她不是聖母,扶都扶不起來,自己願意凍死的,她不會管。
常舉人知道苗婉的意思,沉默了半晌,沒再說旁的。
接下來是食的部分,對這一條苗婉倒是純粹當成了善事去做,大災後就怕疫病,尤其是天氣將要轉冷,最怕有人生病。
所以她將食材等收購上來,也允許人報名跟著孫老火和阮祈的徒弟們學習熬湯做大鍋菜。
有行動力的可以憑借工分來得到食物,老人五十歲往上,小孩六歲以下,都能免費得到食物。
每天的薑湯,隔天一次的四物湯,還有燒開的熱水,這些都是免費的,隨取隨有。
苗婉看向徐斌和鄭遠,“到時候怕是得需要兩位大人幫忙,派遣些士兵過來維護秩序,免得發生爭搶偷事件,到時候所有士兵的食宿和工錢都由守備府來負責。”
徐斌和鄭遠也看不上這點錢,應下是應下,可軍餉的事情也不能不解決。
二人看向喬瑞臣,“守備大人,如今兩營的軍餉最多隻能到九月底,敢問年前其他的軍餉該如何?”
北營人數三千二,西郊人數兩千九,將士們每個月要發的俸祿並著軍需品那些,每個月都至少要兩萬兩才夠。
可州府那邊撥過來的軍餉最多隻有一半,剩下的以前都是守備府負責解決。
喬瑞臣早就被苗婉叮囑過,笑道,“軍需西寧鎮百姓們做出來的東西便可以解決,但是將士們除了練兵外,也可以參與以工代賑嘛,往後西寧鎮鎮守的軍營俸祿都分為底薪和工分提成。
不獨以工代賑可以領工分,平時的訓練還有值守也都由上峰打分計算工分,到時候憑工分領剩下的俸祿,隻要不是渾水摸魚之輩,我可以保證,他們到手的銀子隻會比原先的一半更多。”
徐斌和鄭遠心下一驚,改變發放俸祿一事,可得定北將軍點頭才得行。
畢竟固北軍十五萬人,還是輪值,若隻有他們這邊是如此,往後換了值,不滿的人隻會越來越多。
喬瑞臣大概知道他們在想什麽,“如今我暫代大將軍之職,我仔細考慮過了,有意見的人待得發現軍需和俸祿都比原先還好的時候也會閉嘴,仍想鬧事的人……”
他意味深長看了兩人一眼,徐斌和鄭遠立刻明白過來。
誰也不知道固北軍中還有沒有陳嗣旭留下的勢力,他們未必敢造反,可暗中使壞的法子多得是,誰也沒辦法保證軍中一片太平。
而且固北軍在西北算得上受苦,天氣暖和的時候還好說,天兒一冷大部分人都會變懶,主要也是凍得慌。
若是有了工分,大家能吃飽穿暖,往後將士們的積極性也會高很多,長此以往倒是個好事。
到時候還要鬧事兒的,那不用說大家也知道他們是什麽心思了,就算不是陳氏殘留,也不妨礙按照殘留給清出去。
兩個人遲疑半晌,畢竟如今固北軍算是喬瑞臣說了算,他們啥都沒說,隻打算暗地裏將事情告訴郡城那邊的人,好歹得讓聖人知道這邊發生了什麽。
若是聖人不吭聲,那他們自然隻有聽命的份兒,也沒必要跟這位守備兼雲麾將軍對著幹。
倆人也不是陳嗣旭的嫡係,若真想挑事兒,他們今天就不會來的這麽痛快。
苗婉該說話的時候說話,不該插話的時候就安靜聽著,至於裏正和亭長,有問題則小聲請教喬盛文。
喬盛文如今不用忌憚陳家有人盯著,身為戶部侍郎他胸中丘壑遠飛苗婉能比,低低幾句話就說的亭長和裏正們直點頭。
最著急的還是裏正們,雖然地裏收成沒收到影響,可鄉下人也就能稍微填飽點肚子罷了,想要活得滋潤那還是白日做夢。
所以對鄉下人來說,鎮子上和城裏低人一等的手藝人,那也是他們眼巴巴羨慕的。
如今能有機會學一門手藝,還不耽誤家裏的牲畜和糧食賺錢,他們也是泥腿子出身,誰也安穩坐不住。
有個膽大些的先開口,“那咱這就回去,將告示發出去吧?不知道從啥時候能開始報名呢?”
苗婉這才笑著看向喬瑞臣,“自然是越快越好。”
喬瑞臣又看徐斌和鄭遠,“不知兩位大人明日可否各自派出兩百將士一早前來?從明天開始就能計工分。”
徐斌和鄭遠雖然還遲疑著上報的事情,也不耽擱點頭,隻安排兩百人,對倆人來說不是啥難事兒。
苗婉起身,笑得露出小酒窩,“那從明天開始,西寧鎮掃榻相迎所有人的報名!”
作者有話說:
喬白勞:我媳婦隻能占我便宜,我媳婦的便宜隻有我能占,你們屁都別想一個~
第103章
黎明剛過,就聽到路上有唏律律的跑馬聲,還有幾個漢子口中冒著熱氣抱怨。
“西寧鎮出事兒,以前不都是北營管嗎?這回為啥叫咱們去啊?”
帶隊的兩個百夫長之一將臉往大氅裏埋,雖說這會兒還不算太冷,但早晚也上霜了。
西北天氣就是這樣,早晚和白天就像是倆季節。
聞言他嗤了一聲,“新官上任三把火,新守備上任,不折騰折騰咱們,怎麽好叫人都知道換了守備呢?”
他手底下的兵大咧咧地罵了聲娘,“不會是叫咱們去幫忙蓋房子吧?咱輪值巡河湟穀地還不算,好不容易回來能歇上幾日,這是不把咱們當人看呢,還比不上秦老摳……”
“慎言!什麽狗屁爛灶的話都敢說!”另一個百夫長聽越說越不像話,大聲斥道,“那秦茂可是通敵叛國殺頭的罪過,怎麽著,你們是想去陪他?”
當兵的不敢說話了,雖說常年在這苦寒之地大家日子都是苦哈哈的,能賴活著誰也不想找死。
同為百夫長,先前開口的那人姓景,姓兒不錯,名字磕磣點,叫景柱子。
景柱子衝旁邊名為梁安的百夫長笑罵,“別嚇唬哥幾個了,咱們都是腦袋別在褲腰上,啥時候死不是個死啊?
大夥兒心裏不痛快,眼瞅著天要冷了,郡城那邊當官的都發了勞什子羽絨服和棉服,咱們呢?冷沉沉的舊棉花,一入冬那手腳全是凍瘡,這又上來個折騰人的,你樂意啊?”
還有句話他沒罵出來,這樣活著真特娘不痛快。
要是新上任那守備折騰狠了,他都想學陳嗣旭,反了也沒啥錯處。
起碼他俸祿給發下來了,吃的不咋地,也沒餓著將士們。
梁安當兵之前是個童生,當年征兵是要讓他爹來的,他不放心他爹那瘸腿,偷偷跑出來替了老父親。
好在讀書不咋地,力氣管夠,十幾年倒是混了個百夫長。
無論如何,因著識文認字,梁安比旁人多點成算,隻低聲罵回去,“可住了你那狗嘴吧,你不怕死,你家裏人怕不怕?那可都是誅九族的罪過。”
景柱子不說話了,趕馬的聲音充斥著一股子惡狠狠的無力感。
梁安歎了口氣,“估計守備大人也是著急,你也知道西寧鎮的軍餉有一半是那些商人們捐上來的,若是不趕緊叫鎮子恢複過來,咱們冬裏連冷沉的棉花都混不上。”
天還沒亮,道兩旁都是地,除了馬蹄子聲兒算是萬籟俱寂,倆人說話都被手底下的兵給聽到了耳朵裏。
雖然心裏還不痛快,倒是沒人再抱怨了。
等進了鎮子天都還沒亮,隻蒙蒙泛著藍,西寧鎮這邊到處燒得黑黝黝的,要不是兩個營加起來來了四百多號人陽氣多,好些人心裏都瘮得慌。
常舉人算了下,西寧鎮這些年發展的不慢,南邊至少也得有五百戶左右的人家。
一家要用的青磚瓦,就是按照最低的價格也得二十兩銀子左右,加起來就是一萬兩白銀,這還不算人工和蓋房子要用到的工具等。
喬家這是打算做善事?
苗婉在眾人把她想成人傻錢多之前,趕緊解釋,“喬家是能出這筆錢不假,但是也不是白給大家的,鎮子這次被人這麽輕易就燒進來,也是因為西寧鎮四通八達,坊丁可以守著的地方不嚴。
所以請裏正們過來,也是想讓更多人參與到城牆的建設中,隻要幹活兒的人就能得到工分,積攢夠工分,才能換房子。”
這工分讓徐斌和鄭遠都有些感興趣,不過兩人最關注的還是稅收,畢竟影響到軍餉。
徐斌客氣開口,“敢問守備娘子,那條街和瓦市打算怎麽辦?”
苗婉眨眨眼,“不辦,西寧鎮開鋪子的都是有錢人,就算是沒錢需要養家糊口的,攢夠工分,可以在南區給他們起鋪麵,至於條街和瓦市想要重新修整,要麽出人,要麽出銀子,否則就先放著。”
鄭遠皺眉,“可如此一來,行商們往後也不會往西寧鎮來了,西寧鎮的生意受到影響,稅收怕是要大幅度縮水。”
“哦,行商們不來,咱們西寧鎮自己人就可以代替他們嘛。”苗婉笑眯眯推了推圖紙,“各位不妨仔細往下看。”
以工代賑,當然不僅僅指燒磚瓦、蓋房子和起城牆,總有老人孩子和婦人是做不了體力活兒的。
所以第二項就牽扯到衣,同樣是需要人報名,由於家來教他們以流水線的方式製作零件,由於家來負責組裝。
所有人都可以登記,以欠工分的方式領織布機和棉花回去,用織出來的布來結算公分。
到時候生產出來的東西可以賣,軍餉不必非得行商們來捐。
再有做不了這些的老人孩子,就需要請過來的裏正們來幫忙了。
“我想著從各村收購一批雞鴨苗兒和豬崽子,成豬和雞鴨還有糧食也要,就按照市價來收,若是全村都將東西賣給守備府的話,守備府承諾可以給該村子修路。”
前後被請進來的六個裏正,本來還有些疑惑西寧鎮上的事兒為啥要請他們過來,還忐忑著是不是要強製征收糧食,沒想到聽見這話,都有些激動。
“真的給修路?”
“真是按照市價收購嗎?”
“不知道路啥時候能給修呢?”
“我們能報名學燒窯和木匠活兒嗎?”
“還有那織布機和棉花,咱們是不是也能欠工分來領?”
……
他們七嘴八舌好多問題,喬瑞臣都在一旁記下來,遞給苗婉。
徐斌和鄭遠對視一眼,對這個安靜由著娘子發揮的守備有些詫異,一般都是男主外女主內。
他們這位新守備倒是由著娘子出頭,還極為配合,像極了……吃軟飯的。
苗婉不知道自己在倆武官心裏已經晉升為富婆了,但她確實很豪氣。
“隻要西寧鎮房子和城牆做好,立刻就可以開始給各村修路,各鄉村的百姓不但能跟鎮子上的人一樣報名學習燒窯、木匠活兒,甚至鐵匠活兒和廚藝也都能學,織布機和棉花也能給你們,不過不能獨獨以工分來結算,還要保證每年賣給守備府多少布匹。”
幾個裏正一尋思,這分明是保證他們做出來東西就有人收,這樣的好事兒如何能不答應?
他們心裏非常樂意,已經打算回去就叫各村的村長們來,趕緊將牲畜和糧食送來,趕緊報名,別叫活兒都給旁人搶了。
反倒是常舉人有些不樂意,“可十裏八村的百姓不少,是不是先緊著西寧鎮遭了災的百姓們為先?”
裏正們都眼巴巴看著苗婉。
苗婉搖搖頭,“亭長可知,鬥米恩升米仇,若是西寧鎮的百姓們一點壓力都沒有,想著無論如何也不會有人看著他們眼睜睜凍死餓死,又該當如何?”
她想過,守備府,準確點說是喬家和阮家人把事情張羅起來,但凡不傻的就都能看明白,他們是為了救助老百姓而做事。
她原先把人心想的太簡單,現在寧願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起碼不會對人心失望。
若真有人仗著有人救助就躺平了想著占便宜,那不好意思,人家沒遭災的鄉下人也可以憑借工分換東西。
到時候勤快的有房子住有衣裳穿也有錢掙,懶漢屎都吃不上。
她不是聖母,扶都扶不起來,自己願意凍死的,她不會管。
常舉人知道苗婉的意思,沉默了半晌,沒再說旁的。
接下來是食的部分,對這一條苗婉倒是純粹當成了善事去做,大災後就怕疫病,尤其是天氣將要轉冷,最怕有人生病。
所以她將食材等收購上來,也允許人報名跟著孫老火和阮祈的徒弟們學習熬湯做大鍋菜。
有行動力的可以憑借工分來得到食物,老人五十歲往上,小孩六歲以下,都能免費得到食物。
每天的薑湯,隔天一次的四物湯,還有燒開的熱水,這些都是免費的,隨取隨有。
苗婉看向徐斌和鄭遠,“到時候怕是得需要兩位大人幫忙,派遣些士兵過來維護秩序,免得發生爭搶偷事件,到時候所有士兵的食宿和工錢都由守備府來負責。”
徐斌和鄭遠也看不上這點錢,應下是應下,可軍餉的事情也不能不解決。
二人看向喬瑞臣,“守備大人,如今兩營的軍餉最多隻能到九月底,敢問年前其他的軍餉該如何?”
北營人數三千二,西郊人數兩千九,將士們每個月要發的俸祿並著軍需品那些,每個月都至少要兩萬兩才夠。
可州府那邊撥過來的軍餉最多隻有一半,剩下的以前都是守備府負責解決。
喬瑞臣早就被苗婉叮囑過,笑道,“軍需西寧鎮百姓們做出來的東西便可以解決,但是將士們除了練兵外,也可以參與以工代賑嘛,往後西寧鎮鎮守的軍營俸祿都分為底薪和工分提成。
不獨以工代賑可以領工分,平時的訓練還有值守也都由上峰打分計算工分,到時候憑工分領剩下的俸祿,隻要不是渾水摸魚之輩,我可以保證,他們到手的銀子隻會比原先的一半更多。”
徐斌和鄭遠心下一驚,改變發放俸祿一事,可得定北將軍點頭才得行。
畢竟固北軍十五萬人,還是輪值,若隻有他們這邊是如此,往後換了值,不滿的人隻會越來越多。
喬瑞臣大概知道他們在想什麽,“如今我暫代大將軍之職,我仔細考慮過了,有意見的人待得發現軍需和俸祿都比原先還好的時候也會閉嘴,仍想鬧事的人……”
他意味深長看了兩人一眼,徐斌和鄭遠立刻明白過來。
誰也不知道固北軍中還有沒有陳嗣旭留下的勢力,他們未必敢造反,可暗中使壞的法子多得是,誰也沒辦法保證軍中一片太平。
而且固北軍在西北算得上受苦,天氣暖和的時候還好說,天兒一冷大部分人都會變懶,主要也是凍得慌。
若是有了工分,大家能吃飽穿暖,往後將士們的積極性也會高很多,長此以往倒是個好事。
到時候還要鬧事兒的,那不用說大家也知道他們是什麽心思了,就算不是陳氏殘留,也不妨礙按照殘留給清出去。
兩個人遲疑半晌,畢竟如今固北軍算是喬瑞臣說了算,他們啥都沒說,隻打算暗地裏將事情告訴郡城那邊的人,好歹得讓聖人知道這邊發生了什麽。
若是聖人不吭聲,那他們自然隻有聽命的份兒,也沒必要跟這位守備兼雲麾將軍對著幹。
倆人也不是陳嗣旭的嫡係,若真想挑事兒,他們今天就不會來的這麽痛快。
苗婉該說話的時候說話,不該插話的時候就安靜聽著,至於裏正和亭長,有問題則小聲請教喬盛文。
喬盛文如今不用忌憚陳家有人盯著,身為戶部侍郎他胸中丘壑遠飛苗婉能比,低低幾句話就說的亭長和裏正們直點頭。
最著急的還是裏正們,雖然地裏收成沒收到影響,可鄉下人也就能稍微填飽點肚子罷了,想要活得滋潤那還是白日做夢。
所以對鄉下人來說,鎮子上和城裏低人一等的手藝人,那也是他們眼巴巴羨慕的。
如今能有機會學一門手藝,還不耽誤家裏的牲畜和糧食賺錢,他們也是泥腿子出身,誰也安穩坐不住。
有個膽大些的先開口,“那咱這就回去,將告示發出去吧?不知道從啥時候能開始報名呢?”
苗婉這才笑著看向喬瑞臣,“自然是越快越好。”
喬瑞臣又看徐斌和鄭遠,“不知兩位大人明日可否各自派出兩百將士一早前來?從明天開始就能計工分。”
徐斌和鄭遠雖然還遲疑著上報的事情,也不耽擱點頭,隻安排兩百人,對倆人來說不是啥難事兒。
苗婉起身,笑得露出小酒窩,“那從明天開始,西寧鎮掃榻相迎所有人的報名!”
作者有話說:
喬白勞:我媳婦隻能占我便宜,我媳婦的便宜隻有我能占,你們屁都別想一個~
第103章
黎明剛過,就聽到路上有唏律律的跑馬聲,還有幾個漢子口中冒著熱氣抱怨。
“西寧鎮出事兒,以前不都是北營管嗎?這回為啥叫咱們去啊?”
帶隊的兩個百夫長之一將臉往大氅裏埋,雖說這會兒還不算太冷,但早晚也上霜了。
西北天氣就是這樣,早晚和白天就像是倆季節。
聞言他嗤了一聲,“新官上任三把火,新守備上任,不折騰折騰咱們,怎麽好叫人都知道換了守備呢?”
他手底下的兵大咧咧地罵了聲娘,“不會是叫咱們去幫忙蓋房子吧?咱輪值巡河湟穀地還不算,好不容易回來能歇上幾日,這是不把咱們當人看呢,還比不上秦老摳……”
“慎言!什麽狗屁爛灶的話都敢說!”另一個百夫長聽越說越不像話,大聲斥道,“那秦茂可是通敵叛國殺頭的罪過,怎麽著,你們是想去陪他?”
當兵的不敢說話了,雖說常年在這苦寒之地大家日子都是苦哈哈的,能賴活著誰也不想找死。
同為百夫長,先前開口的那人姓景,姓兒不錯,名字磕磣點,叫景柱子。
景柱子衝旁邊名為梁安的百夫長笑罵,“別嚇唬哥幾個了,咱們都是腦袋別在褲腰上,啥時候死不是個死啊?
大夥兒心裏不痛快,眼瞅著天要冷了,郡城那邊當官的都發了勞什子羽絨服和棉服,咱們呢?冷沉沉的舊棉花,一入冬那手腳全是凍瘡,這又上來個折騰人的,你樂意啊?”
還有句話他沒罵出來,這樣活著真特娘不痛快。
要是新上任那守備折騰狠了,他都想學陳嗣旭,反了也沒啥錯處。
起碼他俸祿給發下來了,吃的不咋地,也沒餓著將士們。
梁安當兵之前是個童生,當年征兵是要讓他爹來的,他不放心他爹那瘸腿,偷偷跑出來替了老父親。
好在讀書不咋地,力氣管夠,十幾年倒是混了個百夫長。
無論如何,因著識文認字,梁安比旁人多點成算,隻低聲罵回去,“可住了你那狗嘴吧,你不怕死,你家裏人怕不怕?那可都是誅九族的罪過。”
景柱子不說話了,趕馬的聲音充斥著一股子惡狠狠的無力感。
梁安歎了口氣,“估計守備大人也是著急,你也知道西寧鎮的軍餉有一半是那些商人們捐上來的,若是不趕緊叫鎮子恢複過來,咱們冬裏連冷沉的棉花都混不上。”
天還沒亮,道兩旁都是地,除了馬蹄子聲兒算是萬籟俱寂,倆人說話都被手底下的兵給聽到了耳朵裏。
雖然心裏還不痛快,倒是沒人再抱怨了。
等進了鎮子天都還沒亮,隻蒙蒙泛著藍,西寧鎮這邊到處燒得黑黝黝的,要不是兩個營加起來來了四百多號人陽氣多,好些人心裏都瘮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