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係統,必要時刻,是能夠救命的。
沈玉案稍頓,他沒想到素來嬌氣的夫人會想著陪他去邊關。
然而沈玉案輕撫她後背:“去看看明澤吧。”
蘇韶棠不說話了,她翻了個身,背對著沈玉案。
沈玉案的顧慮,蘇韶棠都懂。
所以,哪怕兩人都有不舍,蘇韶棠也不再強求,她向來是個對自己人好的性子,在對沈玉案敞開心扉時,沈玉案就被她納入了自己人的範圍。
蘇韶棠一直都有自知之明。
她從未上過戰場,隻是鎮北侯府被斬首,就叫她嬌氣地白了幾日臉色。
等親眼見到戰場上慘狀,她會不會被嚇得腿軟嘔吐?
她慣不愛給旁人添亂。
果然不出沈玉案所料,甚至比沈玉案猜測的時間還要早,翌日,崇安帝就下旨,命沈玉案率軍趕往邊關。
早在半月前,傳來西洲屢屢冒犯邊關城池時,糧草就送往了邊關渠臨城。
安伯侯府徹底忙碌起來,所有婢女奴才都忙得腳不沾地。
給侯爺收拾東西,給夫人收拾行囊。
第三日時,所有東西都準備妥當,按照當時蘇韶棠要求打造的馬車,狩獵後沈玉案親自去宮中求來的馬夫,再加上沈玉案親自挑選出的侍衛和親兵,足夠叫蘇韶棠舒舒坦坦地到達衢州。
沈玉案親自將蘇韶棠送到城門口。
蘇韶棠冷著臉,扭過頭,不搭理沈玉案。
沈玉案無奈,他上前低聲:“要有一段時間不見了,夫人理理我吧。”
他低聲請求,清雋的眉眼似有低落,讓人對他根本生不了氣。
蘇韶棠也知道自己不該和他賭氣,可就是覺得煩躁。
她狠狠瞪了眼沈玉案,惱聲道:“你最好記得你答應過我什麽。”
沈玉案立刻保證:“我記得,不會以身犯險。”
其實這話,蘇韶棠和沈玉案都不信,就要上戰場了,怎麽可能不以身犯險?
但蘇韶棠就是要聽見他的保證,想叫他在危險時刻,都記得他答應過什麽。
蘇韶棠推了推他,沒好氣道:“行了,下去吧。”
此時沈玉案還待在她的馬車中,既然做好了決定,蘇韶棠也不會扭捏地上演一番苦情戲。
在打仗方麵,她的確幫不了沈玉案,那就照顧好自己,讓他後顧無憂。
蘇韶棠輕哼了聲。
沈玉案沒下馬車,反而揮退了絡秋和絡春。
一刻鍾後,馬車簾子被掀開,沈玉案終於出了馬車,他溫和地看向絡秋二人:“照顧好夫人。”
絡秋和絡春都恭敬地垂下頭:“請侯爺放心。”
昨日,沈玉案就傳信給了沈玉晦,告知了沈玉晦京城事宜和諸多安排,信件是要比人力要快些的,尤其是蘇韶棠出行,會比尋常人更慢些。
等蘇韶棠到達衢州時,沈玉晦應該都做好了準備。
馬車晃悠悠地上路,蘇韶棠掀開簾子探頭朝後看去,沈玉案就站在原地未動。
許久,那個身影漸漸消失在視線當中,蘇韶棠才放下珠簾。
她忽然對意識中的係統說:“我真的不懂你們係統在想什麽。”
分明隻聽係統平時的言論,對沈玉案格外偏疼,話裏話外都是憐惜。
但隻看完成任務的方式,就覺得很有撕裂感。
哪怕真的完成任務,她脫離這個世界回去了,沈玉案又如何自處?
而且……這不過一次分離,蘇韶棠覺得悶悶的,等到時候真的完成任務,她能夠毫無牽掛地回去嗎?
係統不敢說話,很久後,才說:【請宿主相信,係統是因有需求才會出現的。】
【係統永遠不會對宿主不利。】
蘇韶棠皺眉,她沒說信或不信,她隻是不再搭理係統。
在蘇韶棠離開京城後的第二日,沈玉案就奉旨趕往邊關,浩浩蕩蕩的軍隊,聖上領百官親自送隊伍出了城門。
無人知曉,在沈玉案離京的前一晚,邱二趁著夜色去了一趟安伯侯府。
也無人知曉這二人說了什麽,邱二在夜色過半後,才離開了安伯侯府。
但在沈玉案離京後,邱二就接手了禁軍,徹底去掉了副統領前麵的副字。
而遠在衢州的沈玉晦在接到兄長來信後,當即變了臉色,第一件事就立刻傳信回京城。
沈玉晦站在安仁縣的縣衙中,穿著一身青衫,他臉頰消瘦,和在京城時比起來,身子仿佛越發單薄了些。
阿瞳剛從府衙外趕來,喘了口氣,見大人還未休息,忙忙上前:“公子,奴才已經把信送出去了。”
他見沈玉晦臉上抑製不住的疲憊,不由得催促道:“公子,您累了一日快回去休息吧,夜深露重,您小心身子,如今安仁縣離不得您。”
沈玉晦抿唇,他抬頭看向京城的方向,低聲呢喃:“希望趕得上……”
第100章
秋轉入冬,蘇韶棠還未到衢州,就漸漸冷了下來,樹葉枯黃凋謝,肉眼可逐見頹敗。
蘇韶棠一路走的都是官道,加上親兵和侍衛,沒有遇到傳說的山賊土匪,一路上風平浪靜,但越朝衢州接近,越覺得不對勁。
絡秋掀開簾子,朝外探頭看了眼,納悶:“怎麽聚了這麽多人?”
這荒郊野嶺的,距離城鎮可有一段距離呢。
蘇韶棠也朝外看去,隻一眼,就立即變了臉色。
她在腦海中喚係統:“查一下衢州安仁縣的情況。”
【非男主身份,係統不可自主查探。】
“扣積分。”
積分刷得一下被扣除,係統很快說:【數月接連下雨,衢州一帶已經形成災患。】
它清楚蘇韶棠在想什麽,補充道:【宿主現在所見人群,就是難民。】
蘇韶棠咒罵一聲,問:“衢州知府沒有上報嗎?”
蘇韶棠雖然不知道朝堂上的情況,但是如果知道衢州有了災患,沈玉案絕對不會把她送來衢州。
【宿主高看了這裏的信息傳遞速度。】
奏折層層上報,也得要一月左右時間,蘇韶棠啟程沒多久,奏折就送到聖上麵前,剛好和蘇韶棠一行錯開了時間。
【宿主現在要返程嗎?】
蘇韶棠懶得回答這個問題:“沈明澤怎麽樣了?”
係統沒說話,默默顯示了一個場景,就是沈玉晦奔波於衣衫襤褸的難民中,身姿單薄,臉上是掩飾不住的疲憊。
隻一幅圖,就清楚地告訴了蘇韶棠,安仁縣的情況隻會更遭。
蘇韶棠坐直了身子:“吩咐下去,加快速度。”
絡秋錯愕,雖說不解,但立刻將夫人的吩咐傳了下去。
他們一行人,因為不知要在安仁縣待多久,光是蘇韶棠的衣裳就裝了一馬車,所以他們的隊伍很長,幸好沈玉案派來保護蘇韶棠的人都算得上親信,持刀騎馬護在馬車身旁,讓人根本不敢湊近。
蘇韶棠沒有管路邊的難民。
她這一行人的確不少,但她不會蠢到去和難民比人數。
其次,她們一行帶的食物並沒有很多,隻能夠支撐他們抵達安仁縣罷了,一旦她心軟想去救難民,隻要救了一個,其餘難民就會蜂擁而至,她們再想脫身就難了。
不能開這個頭。
所以,哪怕那些難民期盼地湊近馬車,蘇韶棠仍是冷聲讓絡秋放下了提花簾。
絡秋和絡春再蠢,也知道外麵發生了什麽,哪怕有些於心不忍,但立即聽命鬆手。
外麵護行的鍾謙聽見這道命令,也不著痕跡地鬆了口氣。
他剛才就一直擔心夫人會不忍心,讓他們救助這群難民,倒不是他們鐵石心腸,而是任何善舉都應該在保全自身的前提下,再去做。
否則就是自找麻煩。
鍾謙立即去傳夫人的吩咐,一行人加快了速度,全速趕往安仁縣。
原本預計一個半月的路程,愣是讓他們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
隊伍進入安仁縣前,鍾謙就派人去告知了沈玉晦。
等蘇韶棠一路走來,自然知道衢州災情的慘狀,而眼前安仁縣明顯要更糟糕一點,她抬眸,就見到匆忙趕來的沈玉晦。
沈玉晦身上有些髒亂,見到嫂嫂,他下意識地抿唇,遂頓,他才低聲:“我分明傳信回去了,嫂嫂怎麽還是來了?”
蘇韶棠:“沒收到你的信。”
人都來了,哪怕沈玉晦想讓人回去,也得讓人先落腳休息。
沈玉晦神情冷清,他掃了眼隊伍,知道大哥給嫂嫂安排了不少人,才無聲地鬆了口氣。
沈玉晦在來安仁縣時就買了府邸,本來他隻想買個小宅子的,畢竟他的出身注定在安仁縣待不長久,但他想起了嫂嫂,最終買了個三進三出的大宅子。
現在他隻能慶幸,幸好當初買的並非是小院落,否則嫂嫂那般挑剔的性子,肯定會住得不習慣。
其實就是沈玉晦現在買的這個宅子,蘇韶棠依舊不滿意,但沈玉晦一身疲憊,蘇韶棠沒將這些話說出口。
“在來前,我就讓周鳴在府衙附近買了宅子。”
畢竟她帶了不少侍衛和親兵,還有很多的婢女,總得給這些人安排住處。
沈玉晦一愣,想起什麽:“原來那個宅子是嫂嫂買下來的。”
沈玉案稍頓,他沒想到素來嬌氣的夫人會想著陪他去邊關。
然而沈玉案輕撫她後背:“去看看明澤吧。”
蘇韶棠不說話了,她翻了個身,背對著沈玉案。
沈玉案的顧慮,蘇韶棠都懂。
所以,哪怕兩人都有不舍,蘇韶棠也不再強求,她向來是個對自己人好的性子,在對沈玉案敞開心扉時,沈玉案就被她納入了自己人的範圍。
蘇韶棠一直都有自知之明。
她從未上過戰場,隻是鎮北侯府被斬首,就叫她嬌氣地白了幾日臉色。
等親眼見到戰場上慘狀,她會不會被嚇得腿軟嘔吐?
她慣不愛給旁人添亂。
果然不出沈玉案所料,甚至比沈玉案猜測的時間還要早,翌日,崇安帝就下旨,命沈玉案率軍趕往邊關。
早在半月前,傳來西洲屢屢冒犯邊關城池時,糧草就送往了邊關渠臨城。
安伯侯府徹底忙碌起來,所有婢女奴才都忙得腳不沾地。
給侯爺收拾東西,給夫人收拾行囊。
第三日時,所有東西都準備妥當,按照當時蘇韶棠要求打造的馬車,狩獵後沈玉案親自去宮中求來的馬夫,再加上沈玉案親自挑選出的侍衛和親兵,足夠叫蘇韶棠舒舒坦坦地到達衢州。
沈玉案親自將蘇韶棠送到城門口。
蘇韶棠冷著臉,扭過頭,不搭理沈玉案。
沈玉案無奈,他上前低聲:“要有一段時間不見了,夫人理理我吧。”
他低聲請求,清雋的眉眼似有低落,讓人對他根本生不了氣。
蘇韶棠也知道自己不該和他賭氣,可就是覺得煩躁。
她狠狠瞪了眼沈玉案,惱聲道:“你最好記得你答應過我什麽。”
沈玉案立刻保證:“我記得,不會以身犯險。”
其實這話,蘇韶棠和沈玉案都不信,就要上戰場了,怎麽可能不以身犯險?
但蘇韶棠就是要聽見他的保證,想叫他在危險時刻,都記得他答應過什麽。
蘇韶棠推了推他,沒好氣道:“行了,下去吧。”
此時沈玉案還待在她的馬車中,既然做好了決定,蘇韶棠也不會扭捏地上演一番苦情戲。
在打仗方麵,她的確幫不了沈玉案,那就照顧好自己,讓他後顧無憂。
蘇韶棠輕哼了聲。
沈玉案沒下馬車,反而揮退了絡秋和絡春。
一刻鍾後,馬車簾子被掀開,沈玉案終於出了馬車,他溫和地看向絡秋二人:“照顧好夫人。”
絡秋和絡春都恭敬地垂下頭:“請侯爺放心。”
昨日,沈玉案就傳信給了沈玉晦,告知了沈玉晦京城事宜和諸多安排,信件是要比人力要快些的,尤其是蘇韶棠出行,會比尋常人更慢些。
等蘇韶棠到達衢州時,沈玉晦應該都做好了準備。
馬車晃悠悠地上路,蘇韶棠掀開簾子探頭朝後看去,沈玉案就站在原地未動。
許久,那個身影漸漸消失在視線當中,蘇韶棠才放下珠簾。
她忽然對意識中的係統說:“我真的不懂你們係統在想什麽。”
分明隻聽係統平時的言論,對沈玉案格外偏疼,話裏話外都是憐惜。
但隻看完成任務的方式,就覺得很有撕裂感。
哪怕真的完成任務,她脫離這個世界回去了,沈玉案又如何自處?
而且……這不過一次分離,蘇韶棠覺得悶悶的,等到時候真的完成任務,她能夠毫無牽掛地回去嗎?
係統不敢說話,很久後,才說:【請宿主相信,係統是因有需求才會出現的。】
【係統永遠不會對宿主不利。】
蘇韶棠皺眉,她沒說信或不信,她隻是不再搭理係統。
在蘇韶棠離開京城後的第二日,沈玉案就奉旨趕往邊關,浩浩蕩蕩的軍隊,聖上領百官親自送隊伍出了城門。
無人知曉,在沈玉案離京的前一晚,邱二趁著夜色去了一趟安伯侯府。
也無人知曉這二人說了什麽,邱二在夜色過半後,才離開了安伯侯府。
但在沈玉案離京後,邱二就接手了禁軍,徹底去掉了副統領前麵的副字。
而遠在衢州的沈玉晦在接到兄長來信後,當即變了臉色,第一件事就立刻傳信回京城。
沈玉晦站在安仁縣的縣衙中,穿著一身青衫,他臉頰消瘦,和在京城時比起來,身子仿佛越發單薄了些。
阿瞳剛從府衙外趕來,喘了口氣,見大人還未休息,忙忙上前:“公子,奴才已經把信送出去了。”
他見沈玉晦臉上抑製不住的疲憊,不由得催促道:“公子,您累了一日快回去休息吧,夜深露重,您小心身子,如今安仁縣離不得您。”
沈玉晦抿唇,他抬頭看向京城的方向,低聲呢喃:“希望趕得上……”
第100章
秋轉入冬,蘇韶棠還未到衢州,就漸漸冷了下來,樹葉枯黃凋謝,肉眼可逐見頹敗。
蘇韶棠一路走的都是官道,加上親兵和侍衛,沒有遇到傳說的山賊土匪,一路上風平浪靜,但越朝衢州接近,越覺得不對勁。
絡秋掀開簾子,朝外探頭看了眼,納悶:“怎麽聚了這麽多人?”
這荒郊野嶺的,距離城鎮可有一段距離呢。
蘇韶棠也朝外看去,隻一眼,就立即變了臉色。
她在腦海中喚係統:“查一下衢州安仁縣的情況。”
【非男主身份,係統不可自主查探。】
“扣積分。”
積分刷得一下被扣除,係統很快說:【數月接連下雨,衢州一帶已經形成災患。】
它清楚蘇韶棠在想什麽,補充道:【宿主現在所見人群,就是難民。】
蘇韶棠咒罵一聲,問:“衢州知府沒有上報嗎?”
蘇韶棠雖然不知道朝堂上的情況,但是如果知道衢州有了災患,沈玉案絕對不會把她送來衢州。
【宿主高看了這裏的信息傳遞速度。】
奏折層層上報,也得要一月左右時間,蘇韶棠啟程沒多久,奏折就送到聖上麵前,剛好和蘇韶棠一行錯開了時間。
【宿主現在要返程嗎?】
蘇韶棠懶得回答這個問題:“沈明澤怎麽樣了?”
係統沒說話,默默顯示了一個場景,就是沈玉晦奔波於衣衫襤褸的難民中,身姿單薄,臉上是掩飾不住的疲憊。
隻一幅圖,就清楚地告訴了蘇韶棠,安仁縣的情況隻會更遭。
蘇韶棠坐直了身子:“吩咐下去,加快速度。”
絡秋錯愕,雖說不解,但立刻將夫人的吩咐傳了下去。
他們一行人,因為不知要在安仁縣待多久,光是蘇韶棠的衣裳就裝了一馬車,所以他們的隊伍很長,幸好沈玉案派來保護蘇韶棠的人都算得上親信,持刀騎馬護在馬車身旁,讓人根本不敢湊近。
蘇韶棠沒有管路邊的難民。
她這一行人的確不少,但她不會蠢到去和難民比人數。
其次,她們一行帶的食物並沒有很多,隻能夠支撐他們抵達安仁縣罷了,一旦她心軟想去救難民,隻要救了一個,其餘難民就會蜂擁而至,她們再想脫身就難了。
不能開這個頭。
所以,哪怕那些難民期盼地湊近馬車,蘇韶棠仍是冷聲讓絡秋放下了提花簾。
絡秋和絡春再蠢,也知道外麵發生了什麽,哪怕有些於心不忍,但立即聽命鬆手。
外麵護行的鍾謙聽見這道命令,也不著痕跡地鬆了口氣。
他剛才就一直擔心夫人會不忍心,讓他們救助這群難民,倒不是他們鐵石心腸,而是任何善舉都應該在保全自身的前提下,再去做。
否則就是自找麻煩。
鍾謙立即去傳夫人的吩咐,一行人加快了速度,全速趕往安仁縣。
原本預計一個半月的路程,愣是讓他們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
隊伍進入安仁縣前,鍾謙就派人去告知了沈玉晦。
等蘇韶棠一路走來,自然知道衢州災情的慘狀,而眼前安仁縣明顯要更糟糕一點,她抬眸,就見到匆忙趕來的沈玉晦。
沈玉晦身上有些髒亂,見到嫂嫂,他下意識地抿唇,遂頓,他才低聲:“我分明傳信回去了,嫂嫂怎麽還是來了?”
蘇韶棠:“沒收到你的信。”
人都來了,哪怕沈玉晦想讓人回去,也得讓人先落腳休息。
沈玉晦神情冷清,他掃了眼隊伍,知道大哥給嫂嫂安排了不少人,才無聲地鬆了口氣。
沈玉晦在來安仁縣時就買了府邸,本來他隻想買個小宅子的,畢竟他的出身注定在安仁縣待不長久,但他想起了嫂嫂,最終買了個三進三出的大宅子。
現在他隻能慶幸,幸好當初買的並非是小院落,否則嫂嫂那般挑剔的性子,肯定會住得不習慣。
其實就是沈玉晦現在買的這個宅子,蘇韶棠依舊不滿意,但沈玉晦一身疲憊,蘇韶棠沒將這些話說出口。
“在來前,我就讓周鳴在府衙附近買了宅子。”
畢竟她帶了不少侍衛和親兵,還有很多的婢女,總得給這些人安排住處。
沈玉晦一愣,想起什麽:“原來那個宅子是嫂嫂買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