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外,偶遇崔太傅,提及傅夫人,我想到了一樁事情,向母親求證一番。”秦玄策含糊地應道。
秦夫人接過丫鬟奉過來的巾帕,擦了擦手,搖頭道:“我不曾見過她,崔家世居清河,並非長安人士。當年吐蕃屢屢犯境,西部不寧,傅侯常守渭州,不得歸,為了不誤婚期,崔家將新婦送至渭州完婚,此後傅夫人便隨夫婿常駐隴西道,並不曾回到長安。”
她追憶著往事,臉上露出了惆悵的笑意:“不過傅夫人生得絕色,傅侯當時年少,意氣風發,還曾寫信給你父親,極言新婦之美,道來日回京,必要驚豔滿城,可惜了……”
後麵的事情秦玄策是知道的,也無需秦夫人再說下去。
可惜了,天降橫禍,吐蕃大舉來犯,渭州大戰,傅成晏率部出城,陷敵圍,月旬未歸,有人傳其已投敵營。
杜太尉之子杜衡時任監軍,貪圖崔婉美色,聽信傳言,未做辨別,以罪人親眷之名將崔婉押解進京,意圖染指。而那時,崔婉已經身懷六甲,半路難產而亡,崔家的人趕過去時,連最後一麵都沒來得及見到。
傅成晏九死一生,得勝回城,驚聞此噩耗,悲憤欲狂,徑直揮師北上,劍指長安,揚言要杜家滿門為妻子償命。晉國公秦勉急率部阻之。
幾經僵持,兩相權衡之下,高宣帝將杜衡斬首,傅成晏的兩個弟弟將首級送至兩軍陣前,跪求兄長懸崖勒馬。
後,傅成晏含恨退回隴西道,此後十餘年不曾歸,與朝廷生隙矣。
秦夫人想起往事,歎息道:“所謂紅顏薄命,不過如此,聞說傅夫人有天人之姿,一笑可傾人城國,江東文人多有為其賦詩,至今仍言其美。”
秦玄策生性剛毅沉穩,輕易不動聲色,此時聽了秦夫人所言,臉色卻變了,他心中驚駭,站了起來,負著手,來回踱了幾個圈子,仿佛感慨一般自語道:“不錯,原來如此……定然如此,所以隻有崔太傅才認得出來。”
秦夫人聽不懂:“什麽原來如此?”
“若是如此,真真匪夷所思。”秦玄策沒有回答秦夫人的話,他說著,又皺了一下眉頭,“不行,此事過於蹊蹺,還須得找到當年舊人才好分辨。”
說罷,連告辭都忘記了,腳下生風一般,急匆匆地離去,留下秦夫人一頭霧水。
上巳節是阿檀的生辰之日,當年她貪玩,這一天偷偷地簮了芍藥花,跑到曲水江畔遊逛,如同飛出籠子的小鳥,見著什麽都是開心的,被秦玄策逮住了還要矯情地哭鼻子。
今歲,園子裏的芍藥和當年相似,曲江的風景也大約依舊,可她再沒了那般情緒,懨懨地提不起精神來,隻是躲在房中,哪兒都不想去。
仔細回想起來,從小到大,隻有母親安氏將她的生辰記在心裏,掖庭清苦,日子過得艱難,但安氏每年這時都要給她煮兩個蛋,還會給她做個鞋墊、帕子之類的小物,每每叫阿檀歡喜得很。
隻不知道安氏如今過得怎樣,阿檀回到長安後,夾著尾巴做人,自身難保,更不敢提出要去探望母親,隻在心裏偷偷惦記罷了。
念念被陶嬤嬤帶出去玩耍了,阿檀落得清靜,隨便給自己煮了一碗白水素麵,權且當作過了生辰。
秦玄策不知上哪去了,一整天沒有露麵,這叫阿檀鬆了一口氣,她如今不太想見他,見了隻有滿心委屈,又說不出口。
到了晚間掌燈的時分,念念還沒回來,阿檀有些著急,正要打發人去問個究竟,長青過來了。
“二爺叫你出門一趟,車馬備好了,走吧。”
阿檀有些猶豫:“大晚上的,去哪呢?”
長青隻是笑了笑:“你別問,二爺的吩咐呢,到了就知道。”
阿檀隻好按住納悶,隨長青出去。
二門外備了馬車,八寶瓔珞卷朱簾,四角上掛著玲瓏蓮花燈,夜色裏,點起了燈,光影搖曳,和著月光一起,透過車簾子照進來,明暗交錯。
出了晉國公府的大門,一隊玄甲軍士兵跟在後麵,騎著戰馬,馬蹄噠噠的聲音和車輪骨碌的聲音,碾過寂靜的街巷,顯得格外空曠。
好像走了很遠的路。
然後,停了下來。
長青的聲音,在外麵道:“阿檀,到了。”
阿檀下了車,赫然發現居然到了城門邊。
長安都城,既繁華又滄桑,高大的城牆投下厚重的陰影,黑壓壓的一片,仿佛有什麽東西蟄伏在那裏,沉默地等候著。
一個守城的將官從城樓下來,玄甲軍領隊的士兵過去和他說了一兩句話,那將官頷首,回頭朝城樓上打了個呼哨。
城樓上原本點著一長串火把,此時次第熄滅,此間唯有月色及星辰,照著一方繁城。
長青指了指城樓上麵:“去吧,二爺在那裏等著你。”
阿檀抬頭看了看,那邊顯得越發黑了,影影綽綽,她有些畏懼:“怪黑的,不敢。”
長青笑了一下,退後了一步:“二爺在上麵等你呢,怕什麽,快去。”
那更可怕了。
可是,長青一直催促著,沒奈何,阿檀隻能硬著頭皮,小心地提著裙裾,拾階登上城樓。
城樓上的士兵不知道上哪兒去了,這裏空蕩蕩的一片。
天光似水,春夜微涼,角樓斜影如勾,映在月色裏,遠遠地傳來一更的梆子聲,拖得長長的。
此登高處,舉目眺望,這邊城內屋舍櫛比,瓦片如鱗,萬家燈火初上,似星子墜落,那邊城外夜色四合,平野開闊,遠山沉寂,如濃墨暈染。
阿檀猶豫著地走了兩步,左右看看,茫然不知所措。
阿檀嚇了一跳,幾乎驚叫。
夜幕倏然大放光明,無數花火竄上高空,如牡丹、如金菊、如這一夜的曇花,華彩萬千,瞬間綻放、又瞬間退謝,此起彼伏,流光重疊。
原來是煙火,有人在那邊城樓高處放起了煙火。
十方盛大,繽紛的煙火飛騰而起,越疊越高,漸漸地撒開一大片,如同赤金色的潮水,席卷璀璨天光,澎湃而生,從城樓處彌漫開來。
住在附近的百姓被驚動了,人們披衣執燈而出,朝這邊過來,喧鬧的聲音越來越大,長者驚歎、孩童歡笑、人們高聲叫嚷著,和煙火盛放的聲音混合在一起,好似水在釜中燒開了,漸漸沸騰。
這般絢麗景致,阿檀生平未見,她忘記了言語,一時更加惶恐,急促地向前走了兩步。
煙火的光芒閃耀而過,一瞬間,照亮了城樓的一角,秦玄策無聲地立在那裏,他穿著玄黑的長袍,身形高峻,幾乎與這巍峨城牆、與這蒼茫夜色融為一體,然則火光躍動,他又如一柄鋒利雪亮的劍,刺破夜色,逼人眉睫。
兩個人的目光接觸在一起。
煙花盛放,如同華晝,如同仙境,如同九重天外海市蜃樓,各種光怪陸離,令人眼花繚亂,此時誰也無法開口。
良久,秦玄策抬起了手,示意阿檀過來。
阿檀慢慢地走了過去,停在半步之遙,他的身後。
秦玄策側過臉,看了阿檀一眼,淡淡地道:“看,煙火,以此賀你生辰,可好?”
作者有話說:
有人寬容溫謙,自然有人執拗矯情,本文男女主性格都不完美,各有偏執之處,這世間若是事事都盡如人意,那也沒有什麽故事了。
所有的情節都是基於他們兩個人的性格及身份上推動發展的,基於此,作者認為沒有太大的邏輯缺陷,人物的思想動機我會在適當的時候揭示,後麵不再一一解釋了。感謝大家的觀看,不過就是一個消遣而已,你覺得喜歡,就繼續追,我很愛你,要是不滿意,建議放棄或者養肥,我也一樣愛你,麽麽噠。
第71章
喧嘩之聲太大, 阿檀恍惚有些聽不太真切,他的語氣似溫柔、又似生硬。
煙花倒映在他的眼眸裏,他的眼眸是深邃而漆黑的夜空,此時卻有流光萬千, 洶湧而澎湃。
阿檀心頭一刺, 不知為何,幾乎有一種想要流淚的衝動, 她垂下眼簾, 不敢看他,輕聲道:“多謝二爺, 其實很不必, 我哪裏配呢。”
煙火在那時恰好暗了一下, 她回絕的話語讓人聽得清清楚楚。
秦玄策負手而立,在袖中緊緊地握住了拳頭, 他臉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
因昨天匆匆回府,寶成閣的首飾也未買成,他絞盡腦汁、冥思苦想,才想出這個花樣, 而她,卻隻是說“很不必”,仿佛這一切都是他自作多情罷了。
如同當年,她離開的那個夜晚。
秦玄策露出了一個自嘲的笑容:“是,我忘了,你原本就不愛看這個,和當年一般, 分明約定好了, 叫你等著我, 回去帶你去看煙火,你滿口答應著,結果轉頭就跑了,你這個言而無信的女人,你沒錯,你無論何時都沒錯,錯的是我!”
他驟然又提起當年,阿檀晃了一下神,回想起那時,她在做什麽呢?
哦,對了,她懷著念念,奔走於山野,不知前路何在,一身狼狽,滿心惶恐。
她這麽想著,泛起了一陣酸楚的感覺,別過臉,低低地道:“那時候,您在宮中笙歌宴飲,還得聖上以公主賜婚,正是春風得意,我呢,我算什麽,卑微低下的奴婢罷了,我不能怨、也不敢怨,隻能遠遠地躲開,免得礙了貴人的眼,這也有錯嗎?如今您立下奇功,威風更甚當年,運勢如日中天,何必苦苦和我這樣的小女子過不去呢?不如放過我去吧。”
這一瞬間,秦玄策突然生出了一種乏力的感覺。
他凶悍勇武,一生縱橫沙場,叱吒千軍,這世間,幾乎沒有他不能征服的城池,而唯有眼前的她,令他一退再退、以至於眼下,退無可退之地。
洛州重逢至今,從最初的狂喜、到狂怒、再到後麵的幾番糾結與糾纏,他滿心激蕩,到頭來,她依舊道是“不如放過我去吧。”
是了,她一直在說,“我不願意”,隻是他……隻是他一直不能相信而已。
他的阿檀,已經為人妻、為人母,她舊日的柔情繞指、生死成說,都給了別人,不再屬於他,如今說再多,仿佛已經沒有任何意思。
當年的千秋宴夜,火樹銀花,人間不夜天,輝煌而絢爛,他尋遍人海,找不到她。是的,從那時候起,他就已經把她弄丟了,時至今日,也不曾找回來。
他望著她,在這一場煙火的盛景中,死死地望著她。
夜幕流光,春夜熱烈,煙火中的她,容姿豔絕,宛如天上人。
煙火此時大盛,璀璨如華,渲染此處不夜長天,人的神情纖毫畢現,無形逃遁。
“阿檀。”在炙熱的煙火下,他就那樣,用炙熱的眼神望著她,咬牙問道,“我最後問你一次,我想娶你,你願意回來嗎?”
他說得那麽艱難、又那麽用力,每一個字都含在舌尖很久,才吐出來:“我也不要你認錯、也不要你服軟,從前的事情我全都不計較,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娶什麽公主,我所喜歡的、所在意的、始終隻有阿檀一個,你回來,我娶你,我們仍舊和從前一樣,好好的……”
說到末了,他的聲音又低了下去,最後那句,近乎歎息,散在煙火的喧囂聲中。還能如何,他生性剛烈,從不低頭,為了她,已經這般大度能容,還能……如何呢?
阿檀微微地仰起臉,她有時矯情、有時任性,但她總是這般嬌柔,怯生生的,溫柔得如同這一夜的月光,她清晰地回道:“不。”
她說不,她居然還是說不。
秦玄策難耐地閉了一下眼睛,仿佛這是他的錯覺。
可是,她繼續說著,她的神情天真宛然:“皇天在上,後土在下,我們沒有許過白頭之約,當年一別,就是緣分盡了,您不曾負我,我也不曾負你,何必再做糾纏。”她咬了咬嘴唇,輕輕地道,“須知,有些事情,遲了就是遲了,沒法子再回頭了,玄策。”
她喚他“玄策”,在最濃情的時候,也在最絕情的時候。
兩個人佇立在城樓上,風從遠方而來,帶著山嵐的霧氣和夜間的清露,仿佛有幾分潮濕,就這麽望著彼此,視線似乎變得氤氳。
煙火漸漸熄滅,當漫天的繁華退卻,夜色依舊濃如重墨,即便月光也無法破開雲層。
城樓下的百姓意猶未盡,議論著,說笑著,三三兩兩散去,像極了燈火盡頭的闌珊,分外寂寥。
秦玄策長長地吐出一口氣,突兀地笑了一下,他的笑容怪異,好像臉都僵硬了,無法表達出感情,隻是勾了勾嘴角,權且當作是他笑了。
“在涼州時,你對我說,如果我不在了,你就從城樓上跳下去,當作是和我在一起了,那時候,我就在心裏想著,如果我能活著回去,我一定好好待你……一輩子,對你好,不負你的這番情義。”
他說得很慢。
阿檀低下了頭,沉默著不說話,水珠一滴一滴地掉下來,落在鞋尖上,很快濕了一片。
“可是現在,你不需要了,不稀罕了……”他有些接不上來,喘著粗氣,停頓了很久,才點了點頭,“卻也無妨,我生平行事,向來不愧不怍,你在涼州追隨我,不離不棄,算我虧欠你的,總要把你安頓好,給你一個歸宿,如今這樣,也好、也好。”
他這麽說完,好像再也忍耐不住,立即轉身離去,走得又快又急,腳步竟至匆匆。
阿檀抬起頭,試圖叫住他,但嘴唇張了張,卻發不出聲音,眼睜睜地看著他走遠,她被釘在原地,動都不能動一下。
秦夫人接過丫鬟奉過來的巾帕,擦了擦手,搖頭道:“我不曾見過她,崔家世居清河,並非長安人士。當年吐蕃屢屢犯境,西部不寧,傅侯常守渭州,不得歸,為了不誤婚期,崔家將新婦送至渭州完婚,此後傅夫人便隨夫婿常駐隴西道,並不曾回到長安。”
她追憶著往事,臉上露出了惆悵的笑意:“不過傅夫人生得絕色,傅侯當時年少,意氣風發,還曾寫信給你父親,極言新婦之美,道來日回京,必要驚豔滿城,可惜了……”
後麵的事情秦玄策是知道的,也無需秦夫人再說下去。
可惜了,天降橫禍,吐蕃大舉來犯,渭州大戰,傅成晏率部出城,陷敵圍,月旬未歸,有人傳其已投敵營。
杜太尉之子杜衡時任監軍,貪圖崔婉美色,聽信傳言,未做辨別,以罪人親眷之名將崔婉押解進京,意圖染指。而那時,崔婉已經身懷六甲,半路難產而亡,崔家的人趕過去時,連最後一麵都沒來得及見到。
傅成晏九死一生,得勝回城,驚聞此噩耗,悲憤欲狂,徑直揮師北上,劍指長安,揚言要杜家滿門為妻子償命。晉國公秦勉急率部阻之。
幾經僵持,兩相權衡之下,高宣帝將杜衡斬首,傅成晏的兩個弟弟將首級送至兩軍陣前,跪求兄長懸崖勒馬。
後,傅成晏含恨退回隴西道,此後十餘年不曾歸,與朝廷生隙矣。
秦夫人想起往事,歎息道:“所謂紅顏薄命,不過如此,聞說傅夫人有天人之姿,一笑可傾人城國,江東文人多有為其賦詩,至今仍言其美。”
秦玄策生性剛毅沉穩,輕易不動聲色,此時聽了秦夫人所言,臉色卻變了,他心中驚駭,站了起來,負著手,來回踱了幾個圈子,仿佛感慨一般自語道:“不錯,原來如此……定然如此,所以隻有崔太傅才認得出來。”
秦夫人聽不懂:“什麽原來如此?”
“若是如此,真真匪夷所思。”秦玄策沒有回答秦夫人的話,他說著,又皺了一下眉頭,“不行,此事過於蹊蹺,還須得找到當年舊人才好分辨。”
說罷,連告辭都忘記了,腳下生風一般,急匆匆地離去,留下秦夫人一頭霧水。
上巳節是阿檀的生辰之日,當年她貪玩,這一天偷偷地簮了芍藥花,跑到曲水江畔遊逛,如同飛出籠子的小鳥,見著什麽都是開心的,被秦玄策逮住了還要矯情地哭鼻子。
今歲,園子裏的芍藥和當年相似,曲江的風景也大約依舊,可她再沒了那般情緒,懨懨地提不起精神來,隻是躲在房中,哪兒都不想去。
仔細回想起來,從小到大,隻有母親安氏將她的生辰記在心裏,掖庭清苦,日子過得艱難,但安氏每年這時都要給她煮兩個蛋,還會給她做個鞋墊、帕子之類的小物,每每叫阿檀歡喜得很。
隻不知道安氏如今過得怎樣,阿檀回到長安後,夾著尾巴做人,自身難保,更不敢提出要去探望母親,隻在心裏偷偷惦記罷了。
念念被陶嬤嬤帶出去玩耍了,阿檀落得清靜,隨便給自己煮了一碗白水素麵,權且當作過了生辰。
秦玄策不知上哪去了,一整天沒有露麵,這叫阿檀鬆了一口氣,她如今不太想見他,見了隻有滿心委屈,又說不出口。
到了晚間掌燈的時分,念念還沒回來,阿檀有些著急,正要打發人去問個究竟,長青過來了。
“二爺叫你出門一趟,車馬備好了,走吧。”
阿檀有些猶豫:“大晚上的,去哪呢?”
長青隻是笑了笑:“你別問,二爺的吩咐呢,到了就知道。”
阿檀隻好按住納悶,隨長青出去。
二門外備了馬車,八寶瓔珞卷朱簾,四角上掛著玲瓏蓮花燈,夜色裏,點起了燈,光影搖曳,和著月光一起,透過車簾子照進來,明暗交錯。
出了晉國公府的大門,一隊玄甲軍士兵跟在後麵,騎著戰馬,馬蹄噠噠的聲音和車輪骨碌的聲音,碾過寂靜的街巷,顯得格外空曠。
好像走了很遠的路。
然後,停了下來。
長青的聲音,在外麵道:“阿檀,到了。”
阿檀下了車,赫然發現居然到了城門邊。
長安都城,既繁華又滄桑,高大的城牆投下厚重的陰影,黑壓壓的一片,仿佛有什麽東西蟄伏在那裏,沉默地等候著。
一個守城的將官從城樓下來,玄甲軍領隊的士兵過去和他說了一兩句話,那將官頷首,回頭朝城樓上打了個呼哨。
城樓上原本點著一長串火把,此時次第熄滅,此間唯有月色及星辰,照著一方繁城。
長青指了指城樓上麵:“去吧,二爺在那裏等著你。”
阿檀抬頭看了看,那邊顯得越發黑了,影影綽綽,她有些畏懼:“怪黑的,不敢。”
長青笑了一下,退後了一步:“二爺在上麵等你呢,怕什麽,快去。”
那更可怕了。
可是,長青一直催促著,沒奈何,阿檀隻能硬著頭皮,小心地提著裙裾,拾階登上城樓。
城樓上的士兵不知道上哪兒去了,這裏空蕩蕩的一片。
天光似水,春夜微涼,角樓斜影如勾,映在月色裏,遠遠地傳來一更的梆子聲,拖得長長的。
此登高處,舉目眺望,這邊城內屋舍櫛比,瓦片如鱗,萬家燈火初上,似星子墜落,那邊城外夜色四合,平野開闊,遠山沉寂,如濃墨暈染。
阿檀猶豫著地走了兩步,左右看看,茫然不知所措。
阿檀嚇了一跳,幾乎驚叫。
夜幕倏然大放光明,無數花火竄上高空,如牡丹、如金菊、如這一夜的曇花,華彩萬千,瞬間綻放、又瞬間退謝,此起彼伏,流光重疊。
原來是煙火,有人在那邊城樓高處放起了煙火。
十方盛大,繽紛的煙火飛騰而起,越疊越高,漸漸地撒開一大片,如同赤金色的潮水,席卷璀璨天光,澎湃而生,從城樓處彌漫開來。
住在附近的百姓被驚動了,人們披衣執燈而出,朝這邊過來,喧鬧的聲音越來越大,長者驚歎、孩童歡笑、人們高聲叫嚷著,和煙火盛放的聲音混合在一起,好似水在釜中燒開了,漸漸沸騰。
這般絢麗景致,阿檀生平未見,她忘記了言語,一時更加惶恐,急促地向前走了兩步。
煙火的光芒閃耀而過,一瞬間,照亮了城樓的一角,秦玄策無聲地立在那裏,他穿著玄黑的長袍,身形高峻,幾乎與這巍峨城牆、與這蒼茫夜色融為一體,然則火光躍動,他又如一柄鋒利雪亮的劍,刺破夜色,逼人眉睫。
兩個人的目光接觸在一起。
煙花盛放,如同華晝,如同仙境,如同九重天外海市蜃樓,各種光怪陸離,令人眼花繚亂,此時誰也無法開口。
良久,秦玄策抬起了手,示意阿檀過來。
阿檀慢慢地走了過去,停在半步之遙,他的身後。
秦玄策側過臉,看了阿檀一眼,淡淡地道:“看,煙火,以此賀你生辰,可好?”
作者有話說:
有人寬容溫謙,自然有人執拗矯情,本文男女主性格都不完美,各有偏執之處,這世間若是事事都盡如人意,那也沒有什麽故事了。
所有的情節都是基於他們兩個人的性格及身份上推動發展的,基於此,作者認為沒有太大的邏輯缺陷,人物的思想動機我會在適當的時候揭示,後麵不再一一解釋了。感謝大家的觀看,不過就是一個消遣而已,你覺得喜歡,就繼續追,我很愛你,要是不滿意,建議放棄或者養肥,我也一樣愛你,麽麽噠。
第71章
喧嘩之聲太大, 阿檀恍惚有些聽不太真切,他的語氣似溫柔、又似生硬。
煙花倒映在他的眼眸裏,他的眼眸是深邃而漆黑的夜空,此時卻有流光萬千, 洶湧而澎湃。
阿檀心頭一刺, 不知為何,幾乎有一種想要流淚的衝動, 她垂下眼簾, 不敢看他,輕聲道:“多謝二爺, 其實很不必, 我哪裏配呢。”
煙火在那時恰好暗了一下, 她回絕的話語讓人聽得清清楚楚。
秦玄策負手而立,在袖中緊緊地握住了拳頭, 他臉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
因昨天匆匆回府,寶成閣的首飾也未買成,他絞盡腦汁、冥思苦想,才想出這個花樣, 而她,卻隻是說“很不必”,仿佛這一切都是他自作多情罷了。
如同當年,她離開的那個夜晚。
秦玄策露出了一個自嘲的笑容:“是,我忘了,你原本就不愛看這個,和當年一般, 分明約定好了, 叫你等著我, 回去帶你去看煙火,你滿口答應著,結果轉頭就跑了,你這個言而無信的女人,你沒錯,你無論何時都沒錯,錯的是我!”
他驟然又提起當年,阿檀晃了一下神,回想起那時,她在做什麽呢?
哦,對了,她懷著念念,奔走於山野,不知前路何在,一身狼狽,滿心惶恐。
她這麽想著,泛起了一陣酸楚的感覺,別過臉,低低地道:“那時候,您在宮中笙歌宴飲,還得聖上以公主賜婚,正是春風得意,我呢,我算什麽,卑微低下的奴婢罷了,我不能怨、也不敢怨,隻能遠遠地躲開,免得礙了貴人的眼,這也有錯嗎?如今您立下奇功,威風更甚當年,運勢如日中天,何必苦苦和我這樣的小女子過不去呢?不如放過我去吧。”
這一瞬間,秦玄策突然生出了一種乏力的感覺。
他凶悍勇武,一生縱橫沙場,叱吒千軍,這世間,幾乎沒有他不能征服的城池,而唯有眼前的她,令他一退再退、以至於眼下,退無可退之地。
洛州重逢至今,從最初的狂喜、到狂怒、再到後麵的幾番糾結與糾纏,他滿心激蕩,到頭來,她依舊道是“不如放過我去吧。”
是了,她一直在說,“我不願意”,隻是他……隻是他一直不能相信而已。
他的阿檀,已經為人妻、為人母,她舊日的柔情繞指、生死成說,都給了別人,不再屬於他,如今說再多,仿佛已經沒有任何意思。
當年的千秋宴夜,火樹銀花,人間不夜天,輝煌而絢爛,他尋遍人海,找不到她。是的,從那時候起,他就已經把她弄丟了,時至今日,也不曾找回來。
他望著她,在這一場煙火的盛景中,死死地望著她。
夜幕流光,春夜熱烈,煙火中的她,容姿豔絕,宛如天上人。
煙火此時大盛,璀璨如華,渲染此處不夜長天,人的神情纖毫畢現,無形逃遁。
“阿檀。”在炙熱的煙火下,他就那樣,用炙熱的眼神望著她,咬牙問道,“我最後問你一次,我想娶你,你願意回來嗎?”
他說得那麽艱難、又那麽用力,每一個字都含在舌尖很久,才吐出來:“我也不要你認錯、也不要你服軟,從前的事情我全都不計較,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娶什麽公主,我所喜歡的、所在意的、始終隻有阿檀一個,你回來,我娶你,我們仍舊和從前一樣,好好的……”
說到末了,他的聲音又低了下去,最後那句,近乎歎息,散在煙火的喧囂聲中。還能如何,他生性剛烈,從不低頭,為了她,已經這般大度能容,還能……如何呢?
阿檀微微地仰起臉,她有時矯情、有時任性,但她總是這般嬌柔,怯生生的,溫柔得如同這一夜的月光,她清晰地回道:“不。”
她說不,她居然還是說不。
秦玄策難耐地閉了一下眼睛,仿佛這是他的錯覺。
可是,她繼續說著,她的神情天真宛然:“皇天在上,後土在下,我們沒有許過白頭之約,當年一別,就是緣分盡了,您不曾負我,我也不曾負你,何必再做糾纏。”她咬了咬嘴唇,輕輕地道,“須知,有些事情,遲了就是遲了,沒法子再回頭了,玄策。”
她喚他“玄策”,在最濃情的時候,也在最絕情的時候。
兩個人佇立在城樓上,風從遠方而來,帶著山嵐的霧氣和夜間的清露,仿佛有幾分潮濕,就這麽望著彼此,視線似乎變得氤氳。
煙火漸漸熄滅,當漫天的繁華退卻,夜色依舊濃如重墨,即便月光也無法破開雲層。
城樓下的百姓意猶未盡,議論著,說笑著,三三兩兩散去,像極了燈火盡頭的闌珊,分外寂寥。
秦玄策長長地吐出一口氣,突兀地笑了一下,他的笑容怪異,好像臉都僵硬了,無法表達出感情,隻是勾了勾嘴角,權且當作是他笑了。
“在涼州時,你對我說,如果我不在了,你就從城樓上跳下去,當作是和我在一起了,那時候,我就在心裏想著,如果我能活著回去,我一定好好待你……一輩子,對你好,不負你的這番情義。”
他說得很慢。
阿檀低下了頭,沉默著不說話,水珠一滴一滴地掉下來,落在鞋尖上,很快濕了一片。
“可是現在,你不需要了,不稀罕了……”他有些接不上來,喘著粗氣,停頓了很久,才點了點頭,“卻也無妨,我生平行事,向來不愧不怍,你在涼州追隨我,不離不棄,算我虧欠你的,總要把你安頓好,給你一個歸宿,如今這樣,也好、也好。”
他這麽說完,好像再也忍耐不住,立即轉身離去,走得又快又急,腳步竟至匆匆。
阿檀抬起頭,試圖叫住他,但嘴唇張了張,卻發不出聲音,眼睜睜地看著他走遠,她被釘在原地,動都不能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