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玲隻是笑笑,沒回應幾個小朋友的話。
鍾越河沒多久就過來了,看到王錦玲一家,意外又不意外,今天是十月最後一天,差不多就是這段時間了。
他看著夫妻倆帶的行李,說先把葉子湯圓接回家,讓他們在原地待會兒,他把三輪車騎過來。
夫妻倆沒意見,表示會在原地等著。
鍾越河把葉子接走,留幾個小朋友和他們一家三口說話。
肉餅開始隻想進幼兒園,後來融入話題,專注於和哥哥姐姐們說話。
肉餅會說的話不多,全憑想到什麽說什麽,詞和意思都對不上。
幾個哥哥姐姐絲毫不介意妹妹說話說得不對,他們也沒幾個能完全說對話,常常會被爸爸媽媽糾正。
另外一邊。
鍾越河接了兩個孩子回家,檢查一遍小房間,確定空蕩蕩沒落下任何東西在裏麵,放了兩個編織袋進去。
編織袋袋口敞開,是給王錦玲一家打地鋪用的。
小房間之前用來洗澡,最近天氣晴,地上沒有積水,是幹燥的。
將兩個編織袋放進去,他就騎著三輪車去載行李了。
鍾越河再次回家的時候,帶上了王錦玲一家人。
他直接領著鍾立誌進去小房間,表明他們家隻有三張床,小孩子床太小了,給他們家睡,睡得不舒服,錦繡就把這間房空出來,給他們打地鋪。
兩個編織袋分別放的是墊被,被子和枕頭。
鍾越河說完,又去抱了一張草席。
這些都是按他們家大床尺寸來的。
草席鋪在最底下,之後再鋪墊被、床單。
他不打算幫忙,在地上鋪了草席後,就讓鍾立誌自己動手。
王錦玲幫著丈夫打地鋪。
爸爸媽媽忙著打地鋪,肉餅由葉子姐姐牽著手,逛新家小院子。
她一直想帶朋友們來逛逛,沒機會,肉餅妹妹來了,帶肉餅妹妹逛也一樣。
湯圓則是跟在兩個妹妹身後,防著她們走路摔倒。
手牽手,一摔就是摔兩個。
小朋友們忙著走來走去,鍾越河看夫妻倆打地鋪,想起來了,去睡覺間拿了幾根衣架和一個幹淨的馬桶。
他把馬桶放下後,隨手將衣架掛到牆壁上:“這裏有繩,一些不重的衣服可以掛上去,堂屋和院子外都有鏡子,洗漱在院子裏洗,有自來水,洗衣服也可以在上麵洗。”
? 第212章
王錦繡之前交代得很仔細, 鍾越河隻記得兩個編織袋。
在他們夫妻打地鋪的時候,他逐漸想起別的。
想到什麽說什麽,實在想不起來的, 等錦繡回來再讓她補充。
他對待親戚的耐心沒她足。
小朋友們逛了一圈來到小房間,星星小朋友看到地鋪就想踩上去, 被媽媽用一條手臂攔住, 鍾立誌幫女兒脫掉小布鞋。
脫掉鞋子才能踩上去。
王錦繡給妹妹一家準備了冬天用的墊被,很厚實, 葉子看到也想脫鞋踩上去,雖說是自家的地鋪, 踩之前還是先征詢阿姨和姨夫的意見。
兩個大人都沒意見,葉子去拿積木。
最後三個小朋友坐在地鋪上玩搭積木,星星第一次玩積木, 很喜歡玩,葉子玩過很多次,時不時就裝作玩累了,躺下去。
大人是不得已才打地鋪, 小孩子卻對地鋪情有獨鍾。
鍾越河沒再管大人小孩做什麽, 他去做晚飯。
今天晚上多了三個人吃飯,做飯難度增加,接錦繡回家, 路上買幾樣熟食回來, 省事。
“立誌,你把這些拿給姐夫, 姐夫晚飯需要幫忙的話, 你去搭把手。”王錦玲從編織袋裏拿出兩包東西交給丈夫。
是從老家帶來的幹貨, 幹蘑菇和幹木耳, 老家也沒別的好東西了,隻能帶這兩樣過來。
接下來幾天去市裏看房子,他們還是會帶些東西送給姐姐一家。
鍾立誌接過幹蘑菇和幹木耳去廚房。
他走之後,王錦玲也不想收拾行李,先躺下來休息會兒。
...
“錦玲和立誌已經來了?帶斤蝦回家吧。”王錦繡放學就聽到妹妹和妹夫已經到家裏的消息。
“今天不用帶蝦了,買幾樣熟食回去,回去就能開飯。”
想到妹妹一家今天剛過來,趕路勞累,王錦繡沒堅持拿蝦,跟著丈夫去買熟食。
到了買熟食的地方,王錦繡自己去買,買了不少,有葷有素。
花不少錢,沒見她露出半點心疼的神色。
“我妹妹一家難得來一次,所以我多買了些熟食。”在把熟食放到車籃子裏的時候,王錦繡對丈夫解釋一句。
擔心丈夫又要比較,說她對自家人小氣,對妹妹大方。
鍾越河:“我還沒說什麽,我有那麽小氣嗎?就衝你妹妹送你的裙子,你買再多熟食,我都不會多說一句。”
丈夫不說,王錦繡安心。
他們回到家的時候,湯圓葉子還在陪妹妹玩搭積木房子,星星沒玩過癮。
姐姐和姐夫回來了,王錦玲催小朋友們吃晚飯,她幫湯圓葉子收掉積木。
不管女兒如何嗚哇叫,不能玩就是不能玩。
多了三口人吃飯,飯桌不得不搬到寬敞的堂屋。
星星小朋友被爸爸哄著坐好後,大家才開始吃晚飯。
飯桌上有三道素菜,紅燒冬瓜、木耳炒茭白絲、炒卷心菜。
除了木耳,都是家裏現有的。
王錦繡看三道菜的樣子,明白沒有一道是越河做的,全是立誌做的。
她家越河炒茭白別說切絲,都懶得切片,家裏吃茭白吃的是茭白塊,卷心菜和冬瓜同理,桌上的卷心菜也和絲有一拚了,紅燒冬瓜不是無規則的塊狀,是均勻片狀,切得不厚不薄。
嚐過味道後,她更加確定不是丈夫做的。
他或許好麵子,認真切菜,但做菜口味絕不會突然改變。
湯圓葉子也看出不是爸爸做的糊弄菜了。
大人加小孩一共七個人,圍坐在一起吃晚飯。
姐妹倆在飯桌上隻聊了日常小事,吃完晚飯去葉子的房間說話。
鍾立誌和鍾越河留在廚房收拾廚餘洗碗,三個小朋友坐在小房間地鋪上玩積木。
“錦玲,你是頂著不少壓力來省城定居的吧。”王錦繡早知道妹妹壓力大,如今當著本人的麵求證。
王錦玲:“除了吵過兩次架,也沒什麽,今年過年我不回老家了,姐,你回家也不用叫上我們,我們家如果有想要寄回去的東西,會自己寄。”
王錦繡:“離過年還有幾個月,你這麽早就做決定了?”
她記得錦玲的公婆雖然也是封建思想,但不屬於惡公婆,比她們姐妹倆的親爸媽好點。
“嗯,我想在省城過個好年,你不用擔心我們一家三口怎麽過好年,無論如何都比在老家過年舒坦自在,不用整天被催生兒子……姐,我不想生二胎了,我現在還年輕,不想再被孩子浪費幾年時間。
多生個兒子對我有好處嗎?又不是跟我姓。”
妹妹的想法,王錦繡並不是很意外:“我認識不少獨生子女家庭,小朋友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比較開明的人,老家的……老家的公婆不是很開明,不過我知道你能頂住壓力。
至於姓氏,所有孩子跟你姓,妹夫都不會有意見吧。”
“他是不會有意見,他爸媽有意見,他親戚有意見,我也不想忍著劇痛再生個隻有一丁點可能跟我姓的孩子,跟我姓有什麽好處,能讓我多活幾年?
生二胎不注意,落下病根,我還會少活好幾年。
我們就不能心疼男人,生小孩多痛,他們隻是和家裏人吵幾句,我們是真痛,我跟立誌說了,我不要生二胎,不管是兒子女兒,都不要。
讓他自己做決定,要麽帶上女兒跟我一起去省城,要麽離婚,他帶著女兒,再找個老婆給他生兒子。
他堅持想要兒子的話,他和肉餅就是我的拖油瓶,我不要他們了。”
農村很多夫妻沒做過結婚登記,王錦玲和鍾立誌登記過。
他們不是必須離婚,她一個人跑到省城,再結婚都沒事,陌生人誰知道她結過婚?
早年很多知青回城拋妻棄子,傻女人一輩子等著,聰明女人早放下了,無論哪種女人,毫無疑問,都很難找著男人的下落。
王錦玲的結婚登記證明在老家,不在省城,她想跑掉,誰也找不到她。
不喜歡偷偷摸摸逃跑,要走就離婚,斷得幹淨。
星星快三歲了,妹妹肚子近三年沒動靜,身邊親戚三催四催,王錦繡能明白妹妹在村裏的痛苦處境:“妹夫和你一起來省城,我已經知道他的選擇了。”
“對啊,我帶上我的兩個拖油瓶一起奔向新生活,今年過年絕對不回去,才吵過架,沒幾個月就回去,不是找罵?起碼再等一年。”
王錦玲對家鄉沒任何感情,她不多的感情都給了丈夫和孩子。
她在哪,他們的家在哪,一切以她為中心。
她稍稍考慮過立誌的想法,才會說過一年回去。
實際一輩子都不想回去,不想管那些不關心不在乎她的人的死活。
“不要用拖油瓶形容星星和立誌,你再嫁的話,他們才算是拖油瓶……哪有帶身體健全的男人再嫁的。”小朋友都在另外一個房間玩積木,兩個男人不會突然進來,她們姐妹才能聊這種話題。
王錦玲:“他們和拖油瓶累贅沒差別。”
“說實在的,你隻是心野,行動跟不上,沒有妹夫在,你連縣城的路都摸不到。”她說的是心裏話。
妹妹從小到大都是心野,行動跟不上,最會偷懶。
小時候有她幫妹妹幹家務活,長大後,妹妹什麽都不用做,家務活全被妹夫包攬了。
鍾越河沒多久就過來了,看到王錦玲一家,意外又不意外,今天是十月最後一天,差不多就是這段時間了。
他看著夫妻倆帶的行李,說先把葉子湯圓接回家,讓他們在原地待會兒,他把三輪車騎過來。
夫妻倆沒意見,表示會在原地等著。
鍾越河把葉子接走,留幾個小朋友和他們一家三口說話。
肉餅開始隻想進幼兒園,後來融入話題,專注於和哥哥姐姐們說話。
肉餅會說的話不多,全憑想到什麽說什麽,詞和意思都對不上。
幾個哥哥姐姐絲毫不介意妹妹說話說得不對,他們也沒幾個能完全說對話,常常會被爸爸媽媽糾正。
另外一邊。
鍾越河接了兩個孩子回家,檢查一遍小房間,確定空蕩蕩沒落下任何東西在裏麵,放了兩個編織袋進去。
編織袋袋口敞開,是給王錦玲一家打地鋪用的。
小房間之前用來洗澡,最近天氣晴,地上沒有積水,是幹燥的。
將兩個編織袋放進去,他就騎著三輪車去載行李了。
鍾越河再次回家的時候,帶上了王錦玲一家人。
他直接領著鍾立誌進去小房間,表明他們家隻有三張床,小孩子床太小了,給他們家睡,睡得不舒服,錦繡就把這間房空出來,給他們打地鋪。
兩個編織袋分別放的是墊被,被子和枕頭。
鍾越河說完,又去抱了一張草席。
這些都是按他們家大床尺寸來的。
草席鋪在最底下,之後再鋪墊被、床單。
他不打算幫忙,在地上鋪了草席後,就讓鍾立誌自己動手。
王錦玲幫著丈夫打地鋪。
爸爸媽媽忙著打地鋪,肉餅由葉子姐姐牽著手,逛新家小院子。
她一直想帶朋友們來逛逛,沒機會,肉餅妹妹來了,帶肉餅妹妹逛也一樣。
湯圓則是跟在兩個妹妹身後,防著她們走路摔倒。
手牽手,一摔就是摔兩個。
小朋友們忙著走來走去,鍾越河看夫妻倆打地鋪,想起來了,去睡覺間拿了幾根衣架和一個幹淨的馬桶。
他把馬桶放下後,隨手將衣架掛到牆壁上:“這裏有繩,一些不重的衣服可以掛上去,堂屋和院子外都有鏡子,洗漱在院子裏洗,有自來水,洗衣服也可以在上麵洗。”
? 第212章
王錦繡之前交代得很仔細, 鍾越河隻記得兩個編織袋。
在他們夫妻打地鋪的時候,他逐漸想起別的。
想到什麽說什麽,實在想不起來的, 等錦繡回來再讓她補充。
他對待親戚的耐心沒她足。
小朋友們逛了一圈來到小房間,星星小朋友看到地鋪就想踩上去, 被媽媽用一條手臂攔住, 鍾立誌幫女兒脫掉小布鞋。
脫掉鞋子才能踩上去。
王錦繡給妹妹一家準備了冬天用的墊被,很厚實, 葉子看到也想脫鞋踩上去,雖說是自家的地鋪, 踩之前還是先征詢阿姨和姨夫的意見。
兩個大人都沒意見,葉子去拿積木。
最後三個小朋友坐在地鋪上玩搭積木,星星第一次玩積木, 很喜歡玩,葉子玩過很多次,時不時就裝作玩累了,躺下去。
大人是不得已才打地鋪, 小孩子卻對地鋪情有獨鍾。
鍾越河沒再管大人小孩做什麽, 他去做晚飯。
今天晚上多了三個人吃飯,做飯難度增加,接錦繡回家, 路上買幾樣熟食回來, 省事。
“立誌,你把這些拿給姐夫, 姐夫晚飯需要幫忙的話, 你去搭把手。”王錦玲從編織袋裏拿出兩包東西交給丈夫。
是從老家帶來的幹貨, 幹蘑菇和幹木耳, 老家也沒別的好東西了,隻能帶這兩樣過來。
接下來幾天去市裏看房子,他們還是會帶些東西送給姐姐一家。
鍾立誌接過幹蘑菇和幹木耳去廚房。
他走之後,王錦玲也不想收拾行李,先躺下來休息會兒。
...
“錦玲和立誌已經來了?帶斤蝦回家吧。”王錦繡放學就聽到妹妹和妹夫已經到家裏的消息。
“今天不用帶蝦了,買幾樣熟食回去,回去就能開飯。”
想到妹妹一家今天剛過來,趕路勞累,王錦繡沒堅持拿蝦,跟著丈夫去買熟食。
到了買熟食的地方,王錦繡自己去買,買了不少,有葷有素。
花不少錢,沒見她露出半點心疼的神色。
“我妹妹一家難得來一次,所以我多買了些熟食。”在把熟食放到車籃子裏的時候,王錦繡對丈夫解釋一句。
擔心丈夫又要比較,說她對自家人小氣,對妹妹大方。
鍾越河:“我還沒說什麽,我有那麽小氣嗎?就衝你妹妹送你的裙子,你買再多熟食,我都不會多說一句。”
丈夫不說,王錦繡安心。
他們回到家的時候,湯圓葉子還在陪妹妹玩搭積木房子,星星沒玩過癮。
姐姐和姐夫回來了,王錦玲催小朋友們吃晚飯,她幫湯圓葉子收掉積木。
不管女兒如何嗚哇叫,不能玩就是不能玩。
多了三口人吃飯,飯桌不得不搬到寬敞的堂屋。
星星小朋友被爸爸哄著坐好後,大家才開始吃晚飯。
飯桌上有三道素菜,紅燒冬瓜、木耳炒茭白絲、炒卷心菜。
除了木耳,都是家裏現有的。
王錦繡看三道菜的樣子,明白沒有一道是越河做的,全是立誌做的。
她家越河炒茭白別說切絲,都懶得切片,家裏吃茭白吃的是茭白塊,卷心菜和冬瓜同理,桌上的卷心菜也和絲有一拚了,紅燒冬瓜不是無規則的塊狀,是均勻片狀,切得不厚不薄。
嚐過味道後,她更加確定不是丈夫做的。
他或許好麵子,認真切菜,但做菜口味絕不會突然改變。
湯圓葉子也看出不是爸爸做的糊弄菜了。
大人加小孩一共七個人,圍坐在一起吃晚飯。
姐妹倆在飯桌上隻聊了日常小事,吃完晚飯去葉子的房間說話。
鍾立誌和鍾越河留在廚房收拾廚餘洗碗,三個小朋友坐在小房間地鋪上玩積木。
“錦玲,你是頂著不少壓力來省城定居的吧。”王錦繡早知道妹妹壓力大,如今當著本人的麵求證。
王錦玲:“除了吵過兩次架,也沒什麽,今年過年我不回老家了,姐,你回家也不用叫上我們,我們家如果有想要寄回去的東西,會自己寄。”
王錦繡:“離過年還有幾個月,你這麽早就做決定了?”
她記得錦玲的公婆雖然也是封建思想,但不屬於惡公婆,比她們姐妹倆的親爸媽好點。
“嗯,我想在省城過個好年,你不用擔心我們一家三口怎麽過好年,無論如何都比在老家過年舒坦自在,不用整天被催生兒子……姐,我不想生二胎了,我現在還年輕,不想再被孩子浪費幾年時間。
多生個兒子對我有好處嗎?又不是跟我姓。”
妹妹的想法,王錦繡並不是很意外:“我認識不少獨生子女家庭,小朋友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比較開明的人,老家的……老家的公婆不是很開明,不過我知道你能頂住壓力。
至於姓氏,所有孩子跟你姓,妹夫都不會有意見吧。”
“他是不會有意見,他爸媽有意見,他親戚有意見,我也不想忍著劇痛再生個隻有一丁點可能跟我姓的孩子,跟我姓有什麽好處,能讓我多活幾年?
生二胎不注意,落下病根,我還會少活好幾年。
我們就不能心疼男人,生小孩多痛,他們隻是和家裏人吵幾句,我們是真痛,我跟立誌說了,我不要生二胎,不管是兒子女兒,都不要。
讓他自己做決定,要麽帶上女兒跟我一起去省城,要麽離婚,他帶著女兒,再找個老婆給他生兒子。
他堅持想要兒子的話,他和肉餅就是我的拖油瓶,我不要他們了。”
農村很多夫妻沒做過結婚登記,王錦玲和鍾立誌登記過。
他們不是必須離婚,她一個人跑到省城,再結婚都沒事,陌生人誰知道她結過婚?
早年很多知青回城拋妻棄子,傻女人一輩子等著,聰明女人早放下了,無論哪種女人,毫無疑問,都很難找著男人的下落。
王錦玲的結婚登記證明在老家,不在省城,她想跑掉,誰也找不到她。
不喜歡偷偷摸摸逃跑,要走就離婚,斷得幹淨。
星星快三歲了,妹妹肚子近三年沒動靜,身邊親戚三催四催,王錦繡能明白妹妹在村裏的痛苦處境:“妹夫和你一起來省城,我已經知道他的選擇了。”
“對啊,我帶上我的兩個拖油瓶一起奔向新生活,今年過年絕對不回去,才吵過架,沒幾個月就回去,不是找罵?起碼再等一年。”
王錦玲對家鄉沒任何感情,她不多的感情都給了丈夫和孩子。
她在哪,他們的家在哪,一切以她為中心。
她稍稍考慮過立誌的想法,才會說過一年回去。
實際一輩子都不想回去,不想管那些不關心不在乎她的人的死活。
“不要用拖油瓶形容星星和立誌,你再嫁的話,他們才算是拖油瓶……哪有帶身體健全的男人再嫁的。”小朋友都在另外一個房間玩積木,兩個男人不會突然進來,她們姐妹才能聊這種話題。
王錦玲:“他們和拖油瓶累贅沒差別。”
“說實在的,你隻是心野,行動跟不上,沒有妹夫在,你連縣城的路都摸不到。”她說的是心裏話。
妹妹從小到大都是心野,行動跟不上,最會偷懶。
小時候有她幫妹妹幹家務活,長大後,妹妹什麽都不用做,家務活全被妹夫包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