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這燈籠,等天亮了,我去隔壁借個木梯再拿下來。”
老杜氏擺了擺手,“借什麽木梯,等你阿爺回來了,你給他搬張板凳,咱們叫他踩上去,這腳一踮,燈籠不就拿下來了。”
顧昭沉默。
她這阿爺雖然瘦削,但個子是真的高。
老杜氏提起顧老頭,瞧了瞧天色,不免又嘮叨了幾句。
“今兒真是怪了,都這個時辰了,天色還昏暗著,往常該天亮了。”
“你阿爺也真是的,都這個時辰了還沒有到家。”
“興許有事耽擱了。”顧昭衝老杜氏笑了笑,替自家阿爺說好話。
院門口風大,老杜氏接過顧昭手中的兔子燈,將它往門邊隨手一掛,牽起顧昭的手就往屋內走,聽到這話,一邊走一邊嘟囔道。
“這老頭兒能有什麽事?”
“別是去你趙叔那兒喝酒就成。”
顧昭知道趙叔,他是和自家阿爺一起當值的,單名一個刀字。
說曹操,曹操就到。
就在顧昭和老杜氏往灶屋方向走去時,院門口傳來一陣的動靜。
顧昭和老杜氏回頭看去,隻見方才她們念叨的顧老爺子顧春來正背著手往這邊走來,和他一起的,還有方才提及的趙刀。
“阿爺。”顧昭幾步走了過去,接過顧春來手中的燈籠。
顧家祖上往上數三代都是做更夫的,顧春來手中的這盞燈籠更是傳了許多年。
顧昭小心的把持著燈柄,許是年代久遠,烏木的燈柄入手溫潤,細細摩挲似還有絲溫熱。
燈籠是細木做的支架,和家裏燈籠的桑皮紙不同,這盞宮燈是六麵糊絹。
橘黃的光透過紗絹,將腳下的這片土地照得很清晰。
在宮燈的燈柄處,一口暗沉發黑的銅鑼用紅繩紮著垂墜著,瞧著並不顯眼。
顧春來從腰間摸出大煙鬥,往裏頭塞煙絲時不忘交代顧昭,道。
“昭兒,打點熱水將這家什擦擦,也不知道今兒是怎麽回事,這燭火的灰真大,燈上的絹布都被薰黑了。”
顧春來瞥了一眼自家老伴,隻敢不輕不重的埋怨一句,“肯定是你奶奶貪便宜,這次買的蠟燭劣質。”
老杜氏眼裏冒火:“死老頭你渾說啥!”
這蠟燭一直都是一個地方買的,夜裏打更夜色昏暗,全賴一盞好燈才能看清路,她昏頭了才會在這種地方節省銅板。
顧春來縮了縮頭,不敢再說話。
顧昭:“哎,我這就去。”
她一邊往灶間方向走,一邊低頭看手中的燈籠及銅鑼。
宮燈墜著銅鑼和梆子,意外的卻不重,果然,燈麵的絹布上已經有煙氣熏過的痕跡。
突然的,顧昭凝神。
她的手指從在煙氣薰黑的燈麵上拂過,幾道細如發絲的灰霧被她掐在手中。
顧昭看著那似蛇般亂扭的灰霧,沉默了。
這又是什麽東西?
……
第2章
顧昭停住了腳步。
那廂,正在招呼趙刀的老杜氏也注意到了顧昭的沉默。
她多瞧了一眼顧昭,張嘴正待走過去詢問時,突然,旁邊的趙刀開口了。
“嬸子,這是我昭侄兒吧。”
“啊?”聽到這話,老杜氏停住了正要抬起的腳步,麵上有一瞬間的不自在。
趙刀的視線沒有在老杜氏身上,因此,他沒有注意到老杜氏麵上浮現的那一瞬間不自在和欲言又止。
他的目光此時落在前方幾步遠的顧昭身上,麵上有讚歎一閃而過。
“嬸子,不是我這自家人自誇,我這昭侄兒生得真是好,遠的不說,我家那頑劣小子要是站在昭侄兒身邊,旁人不知情的,還以為一個是小廝一個是少爺。”
“當然,昭侄兒必須是那少爺!”
趙刀哈哈笑了一聲,轉而看向老杜氏,繼續勸道。
“我瞧著昭侄兒近來高了許多,身子也康健不少,嬸子要不要將他送私塾?多少認點字,以後也不至於做個睜眼瞎。”
老杜氏勉強的笑了笑,“不急不急,再說,再說吧。”
趙刀不讚同了,“哪裏就不急了,我記得他是七月生辰,再過半年,都得整十歲了吧,這時候去私塾正好。”
“這個年紀曉事明理了,又不貪玩,人也坐得住,咱們尋常人家,也不圖孩子多大出息,那些考學啊當官啊,咱們是不要想了。”
“咱們想些踏實的,腳踏實地的,孩子能認點字,會些算數,那束脩便是花得值了,有天資的話,當個賬房先生,那也是咱們祖墳冒青煙了。”
趙刀:“嬸子你說,我說的在不在理?”
“在理在理。”老杜氏扯著嘴皮,客氣的應了兩句。
趙刀瞧著她那模樣,便知老杜氏沒有送顧昭去私塾的打算,他忍不住歎息兩聲,視線朝不遠處的顧昭看去。
隻見他雖還年幼,但那身姿挺直,五官秀氣,尤其一雙眼極其清正,瞧過去便不是普通模樣。
老話說的鍾靈毓秀的孩子,大概就是這般模樣吧。
趙刀輕嘖:就跟早晨山裏的小鬆一般,乖乖,怪水靈靈的,可惜了,可惜了。
……
天邊突的泛起了魚肚白,天光漸漸的朝黑暗的大地一點點的蔓延開。
冬日柔和的光亮落在顧昭臉上,似乎是注意到趙刀的視線,顧昭握緊手中如灰霧的絲線。
她抬頭朝趙刀看去,禮節性的笑了笑。
這一笑,衝淡了她不言不笑時麵上的冷冽。
趙刀再次可惜。
嘖,如此好兒郎,生得這般聰明相,不去私塾,以後隻能當個睜眼瞎,再是珍珠也得成了魚眼珠。
趙刀忍不住瞧了一眼顧春來。
他這顧叔目光短淺啊。
目光短淺的顧春來:......
他與老杜氏對視了一眼,皆從彼此的眼裏看出了苦澀。
顧春來開始趕人,“走走,跟你嬸子拿了酒就家去,熬了一宿,我也累了。”
“哎!”聽到酒,趙刀麵上浮現一抹喜色,當即搓了搓手,催著老杜氏要往灶間方向走去。
老杜氏看了一眼顧春來。
顧春來揮了揮手,“去吧,昨夜答應送他的,給他拿兩筒。”
老杜氏:敗家老爺們,漫天撒錢。
兩筒竹酒可不便宜,她在心裏重重的唾罵了顧春來幾句,麵上卻不顯現自己的小氣,依然帶著熱情的笑容招呼趙刀。
“走,跟著我來,這冬日裏還是要喝點酒好,當值的時候也能暖和暖和。”
趙刀喜滋滋應和,“是是,嬸子不知道,昨夜可冷了,打我夜裏打更起,還從來沒有這般冷過。”
趙刀一邊走,一邊誇張的抱住自己的胳膊,當場給老杜氏表演了個什麽叫做凍死鬼。
饒是因為要給出兩筒竹酒,心裏有些不順的老杜氏,瞧著這一幕也忍不住嗬嗬笑出了聲。
趙刀生怕人不信,再次強調,道,“真的,要不是我顧叔將燈籠往我手裏塞,又舍了我幾口酒,說不得我就得被凍成塊了。”
“昨夜當真冷得邪門!”
老杜氏不以為意:“是是是,一會兒回去了好好的喝兩盅,你年輕,喝了酒好好睡個覺,今晚又是生龍活虎了。”
趙刀不露怯:“咳咳,那倒是。”
老杜氏領著趙刀往灶間方向走,經過顧昭時,老杜氏拍了拍顧昭的肩,麵容都柔和了兩分。
“怎麽楞這了?”
顧昭搖了搖頭,“沒事,奶你先忙。”
她的視線落在趙刀身上,凝神看去。
果然,在趙刀身上也有那如絲的灰霧,尤其是在他的背部的肩處。
原先兩人麵對麵,顧昭還沒瞧見,此時趙刀跟著老杜氏往灶房走,正好走在她的前麵,他背後的那些殘留的灰霧便也暴露出來。
趙刀不自在的動了動肩膀,和老杜氏嘮叨,“這肩啊,老是有些不舒坦,也不知道是不是昨夜凍著了。”
老杜氏沒好氣,“好了好了,不說這事了,沒的你一個壯漢還不如我家老頭子。”
她示意趙刀瞧顧春來,院子裏,顧春來正背著手,一口一口的抽著旱煙。
老杜氏,“你顧叔都沒嚷嚷,你啊,拿了酒就回去好好歇歇,睡一覺,這身子就舒坦了。”
“但願吧。”趙刀有些悻悻。
顧昭瞧著他背後的灰霧,麵上帶出幾分遲疑。
這般情況來看,趙叔吃酒睡一覺,可能也舒坦不了。
……
趙刀提著兩筒酒朝外走,告別道。
老杜氏擺了擺手,“借什麽木梯,等你阿爺回來了,你給他搬張板凳,咱們叫他踩上去,這腳一踮,燈籠不就拿下來了。”
顧昭沉默。
她這阿爺雖然瘦削,但個子是真的高。
老杜氏提起顧老頭,瞧了瞧天色,不免又嘮叨了幾句。
“今兒真是怪了,都這個時辰了,天色還昏暗著,往常該天亮了。”
“你阿爺也真是的,都這個時辰了還沒有到家。”
“興許有事耽擱了。”顧昭衝老杜氏笑了笑,替自家阿爺說好話。
院門口風大,老杜氏接過顧昭手中的兔子燈,將它往門邊隨手一掛,牽起顧昭的手就往屋內走,聽到這話,一邊走一邊嘟囔道。
“這老頭兒能有什麽事?”
“別是去你趙叔那兒喝酒就成。”
顧昭知道趙叔,他是和自家阿爺一起當值的,單名一個刀字。
說曹操,曹操就到。
就在顧昭和老杜氏往灶屋方向走去時,院門口傳來一陣的動靜。
顧昭和老杜氏回頭看去,隻見方才她們念叨的顧老爺子顧春來正背著手往這邊走來,和他一起的,還有方才提及的趙刀。
“阿爺。”顧昭幾步走了過去,接過顧春來手中的燈籠。
顧家祖上往上數三代都是做更夫的,顧春來手中的這盞燈籠更是傳了許多年。
顧昭小心的把持著燈柄,許是年代久遠,烏木的燈柄入手溫潤,細細摩挲似還有絲溫熱。
燈籠是細木做的支架,和家裏燈籠的桑皮紙不同,這盞宮燈是六麵糊絹。
橘黃的光透過紗絹,將腳下的這片土地照得很清晰。
在宮燈的燈柄處,一口暗沉發黑的銅鑼用紅繩紮著垂墜著,瞧著並不顯眼。
顧春來從腰間摸出大煙鬥,往裏頭塞煙絲時不忘交代顧昭,道。
“昭兒,打點熱水將這家什擦擦,也不知道今兒是怎麽回事,這燭火的灰真大,燈上的絹布都被薰黑了。”
顧春來瞥了一眼自家老伴,隻敢不輕不重的埋怨一句,“肯定是你奶奶貪便宜,這次買的蠟燭劣質。”
老杜氏眼裏冒火:“死老頭你渾說啥!”
這蠟燭一直都是一個地方買的,夜裏打更夜色昏暗,全賴一盞好燈才能看清路,她昏頭了才會在這種地方節省銅板。
顧春來縮了縮頭,不敢再說話。
顧昭:“哎,我這就去。”
她一邊往灶間方向走,一邊低頭看手中的燈籠及銅鑼。
宮燈墜著銅鑼和梆子,意外的卻不重,果然,燈麵的絹布上已經有煙氣熏過的痕跡。
突然的,顧昭凝神。
她的手指從在煙氣薰黑的燈麵上拂過,幾道細如發絲的灰霧被她掐在手中。
顧昭看著那似蛇般亂扭的灰霧,沉默了。
這又是什麽東西?
……
第2章
顧昭停住了腳步。
那廂,正在招呼趙刀的老杜氏也注意到了顧昭的沉默。
她多瞧了一眼顧昭,張嘴正待走過去詢問時,突然,旁邊的趙刀開口了。
“嬸子,這是我昭侄兒吧。”
“啊?”聽到這話,老杜氏停住了正要抬起的腳步,麵上有一瞬間的不自在。
趙刀的視線沒有在老杜氏身上,因此,他沒有注意到老杜氏麵上浮現的那一瞬間不自在和欲言又止。
他的目光此時落在前方幾步遠的顧昭身上,麵上有讚歎一閃而過。
“嬸子,不是我這自家人自誇,我這昭侄兒生得真是好,遠的不說,我家那頑劣小子要是站在昭侄兒身邊,旁人不知情的,還以為一個是小廝一個是少爺。”
“當然,昭侄兒必須是那少爺!”
趙刀哈哈笑了一聲,轉而看向老杜氏,繼續勸道。
“我瞧著昭侄兒近來高了許多,身子也康健不少,嬸子要不要將他送私塾?多少認點字,以後也不至於做個睜眼瞎。”
老杜氏勉強的笑了笑,“不急不急,再說,再說吧。”
趙刀不讚同了,“哪裏就不急了,我記得他是七月生辰,再過半年,都得整十歲了吧,這時候去私塾正好。”
“這個年紀曉事明理了,又不貪玩,人也坐得住,咱們尋常人家,也不圖孩子多大出息,那些考學啊當官啊,咱們是不要想了。”
“咱們想些踏實的,腳踏實地的,孩子能認點字,會些算數,那束脩便是花得值了,有天資的話,當個賬房先生,那也是咱們祖墳冒青煙了。”
趙刀:“嬸子你說,我說的在不在理?”
“在理在理。”老杜氏扯著嘴皮,客氣的應了兩句。
趙刀瞧著她那模樣,便知老杜氏沒有送顧昭去私塾的打算,他忍不住歎息兩聲,視線朝不遠處的顧昭看去。
隻見他雖還年幼,但那身姿挺直,五官秀氣,尤其一雙眼極其清正,瞧過去便不是普通模樣。
老話說的鍾靈毓秀的孩子,大概就是這般模樣吧。
趙刀輕嘖:就跟早晨山裏的小鬆一般,乖乖,怪水靈靈的,可惜了,可惜了。
……
天邊突的泛起了魚肚白,天光漸漸的朝黑暗的大地一點點的蔓延開。
冬日柔和的光亮落在顧昭臉上,似乎是注意到趙刀的視線,顧昭握緊手中如灰霧的絲線。
她抬頭朝趙刀看去,禮節性的笑了笑。
這一笑,衝淡了她不言不笑時麵上的冷冽。
趙刀再次可惜。
嘖,如此好兒郎,生得這般聰明相,不去私塾,以後隻能當個睜眼瞎,再是珍珠也得成了魚眼珠。
趙刀忍不住瞧了一眼顧春來。
他這顧叔目光短淺啊。
目光短淺的顧春來:......
他與老杜氏對視了一眼,皆從彼此的眼裏看出了苦澀。
顧春來開始趕人,“走走,跟你嬸子拿了酒就家去,熬了一宿,我也累了。”
“哎!”聽到酒,趙刀麵上浮現一抹喜色,當即搓了搓手,催著老杜氏要往灶間方向走去。
老杜氏看了一眼顧春來。
顧春來揮了揮手,“去吧,昨夜答應送他的,給他拿兩筒。”
老杜氏:敗家老爺們,漫天撒錢。
兩筒竹酒可不便宜,她在心裏重重的唾罵了顧春來幾句,麵上卻不顯現自己的小氣,依然帶著熱情的笑容招呼趙刀。
“走,跟著我來,這冬日裏還是要喝點酒好,當值的時候也能暖和暖和。”
趙刀喜滋滋應和,“是是,嬸子不知道,昨夜可冷了,打我夜裏打更起,還從來沒有這般冷過。”
趙刀一邊走,一邊誇張的抱住自己的胳膊,當場給老杜氏表演了個什麽叫做凍死鬼。
饒是因為要給出兩筒竹酒,心裏有些不順的老杜氏,瞧著這一幕也忍不住嗬嗬笑出了聲。
趙刀生怕人不信,再次強調,道,“真的,要不是我顧叔將燈籠往我手裏塞,又舍了我幾口酒,說不得我就得被凍成塊了。”
“昨夜當真冷得邪門!”
老杜氏不以為意:“是是是,一會兒回去了好好的喝兩盅,你年輕,喝了酒好好睡個覺,今晚又是生龍活虎了。”
趙刀不露怯:“咳咳,那倒是。”
老杜氏領著趙刀往灶間方向走,經過顧昭時,老杜氏拍了拍顧昭的肩,麵容都柔和了兩分。
“怎麽楞這了?”
顧昭搖了搖頭,“沒事,奶你先忙。”
她的視線落在趙刀身上,凝神看去。
果然,在趙刀身上也有那如絲的灰霧,尤其是在他的背部的肩處。
原先兩人麵對麵,顧昭還沒瞧見,此時趙刀跟著老杜氏往灶房走,正好走在她的前麵,他背後的那些殘留的灰霧便也暴露出來。
趙刀不自在的動了動肩膀,和老杜氏嘮叨,“這肩啊,老是有些不舒坦,也不知道是不是昨夜凍著了。”
老杜氏沒好氣,“好了好了,不說這事了,沒的你一個壯漢還不如我家老頭子。”
她示意趙刀瞧顧春來,院子裏,顧春來正背著手,一口一口的抽著旱煙。
老杜氏,“你顧叔都沒嚷嚷,你啊,拿了酒就回去好好歇歇,睡一覺,這身子就舒坦了。”
“但願吧。”趙刀有些悻悻。
顧昭瞧著他背後的灰霧,麵上帶出幾分遲疑。
這般情況來看,趙叔吃酒睡一覺,可能也舒坦不了。
……
趙刀提著兩筒酒朝外走,告別道。